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女追夫:大理寺探案日常-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姚菀没想到竟有这一番变故。卫谚显然已经查过那叫‘琳琅’的丫鬟了。若琳琅所说是真,那崔婉儿所说便是假的了。这般说来,那便真的是崔婉儿与他人私通……
崔婉儿平日的性子,再加上她腹中的孩子,这下是真的坐实了罪名了。董掖,以及董家该都是这么想的了。
崔婉儿虽是崔家的女儿,亲姐还在宫中为妃,但是做出这般有辱家风的事,崔家怕是会交由董家来处置。
这般想来,崔婉儿凶多吉少。
想起幼年时初见的那姑娘,此时却落到这般境地,姚菀心思也是十分复杂。
“那你说的‘崔婉儿觉得腹中孩子是董简的,而其他人却不信’又是何缘故?”姚菀问道。
“后来我要离开董府的时候,那丫鬟突然找了我,和我说了一桩事。”卫谚道。
“她说了什么?”
卫谚又继续说起了昨日在董府中发生的事。
董掖自然没怀什么好心,他让卫谚听这番话,便是要告诉他,崔婉儿确实是与人有染。董掖得到想要的,便将崔婉儿带走了。
崔婉儿已经有些疯狂,眼神中早已没了往日的灵动,只囔囔道:“简哥回来了,他真的回来了!你们都不信我!简哥!”
卫谚看着那被董掖带走的歇斯底里的少妇,不由得有些恍惚,记忆中,那个灵动单纯的少女,似乎彻底不见了。他的手下意识地握成了拳,他想将崔婉儿带走,但是董掖不会让他带走的,一旦被董掖发觉了他的心思,这对崔婉儿更加不利。
卫谚心事重重地走出了董府,走到门口的时候,那丫鬟突然追了下来,直接跪到了卫谚的面前,面露恳求。
“大人,您救救娘子吧。”
“再这样下去,娘子会被他们逼疯的!”
卫谚看着她。
琳琅便将心中所想一五一十说出来了:“娘子嫁入董府,一直不得老夫人喜爱。娘子在家是娇生惯养,郎主和夫人宠,几个兄长姐姐宠,到了董府,虽有些不顺,但是得姑爷宠爱与护着,却也过得还好。但是娘子嫁入董府,两年不孕,董老夫人更加不喜她了,因董老夫人日日念叨,娘子又不准姑爷纳妾,这姑爷对娘子,也没有初时好了。后来姑爷去了代州,老夫人与娘子更是势同水火。娘子终日抑郁,时常精神恍惚。娘子极有可能是因为思夫心切,所以才产生了幻觉。”
“我见你家娘子好好的,又如何恍惚?”卫谚的声音陡然转冷。
琳琅垂下了眸:“大人见到娘子的时候,正是娘子心情好的时候。前一段日子,娘子精神恍惚的厉害。有一日,她道,琳琅,我瞧见观音庙的娘娘显灵了,正对我笑呢。又有一日,她背后指着董老夫人道,这黄鼠狼转世来祸害我的,我偏不让她如意!还有一日,我突见娘子房中有笑声,便悄悄推开门看,见娘子正抱着那根黑色的柱子撒娇,唤地竟是‘简郎’!”
“若只是精神恍惚,产生幻觉,那董夫人的身孕是从何而来?”卫谚问得一针见血。
琳琅的眉头皱了起来,好半晌才道:“奴婢一直守着娘子的,也未曾见娘子与其他男子有过亲密之举,所以奴婢想,娘子会不会是梦见与姑爷……然后就怀了身孕?”
卫谚不动声色地瞧着琳琅的脸色,这丫鬟说的情真意切,丝毫不像作伪。不过他断了这么多案子,也知这世上的人不得只拿眼睛瞧。
眼睛看见的真相,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真相。真正的真相,是需要千丝万缕的证据去证实的。
姚菀听完卫谚的话,也是不胜唏嘘。谁都想不到那样的女子,竟有这般一段遭遇。可见这人世界,没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
姚菀靠着枕头坐着,陷入了沉思中,风从窗台吹了进来,吹起她耳边的一缕头发,愁容之上,更添一分凄婉之美。
“产生幻觉与丈夫而有身孕?”姚菀道,“我在书上曾看到一段趣事——某位大人出使于外,其妻思念至深,荏苒成疾,忽昼梦与之交,因而有孕。这故事其实是一则笑话,不过是那妇人行了不端之事,托了个借口,可笑的是,那丈夫竟信以为真。但是关于崔婉儿,这话却是出自丫鬟的口里,你的意思是崔婉儿想借丫鬟的口说这些话?”
卫谚摇了摇头:“再想想。”
再怎么想也十分对崔婉儿不利啊!
“大人,我觉得还是得再查查这丫鬟。”姚菀道。
表面上看这丫鬟与崔婉儿亲厚,但是人心难测,谁知道崔婉儿和这丫鬟之间有没有什么仇呢?
“这不失为一种可能。”卫谚道。
这只是一种推测,没有证据,什么都白搭。姚菀恨不得现在就下地,找那丫鬟好好查探一番。
“我想见琳琅。”姚菀道。
“琳琅在董府之中,你进去一次就剩半条命,再去一次,半条命都没了。”卫谚毫不嘴软。
“谁说的,我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姚菀道,说完便要下床。
然而她一动得剧烈,便觉得胸口一阵闷疼,那里可是生生地受了董掖一掌之力!
剧痛之下,姚菀只栽进了卫谚的怀里,靠着她的胸膛,缓了一口气。卫谚张开手臂,怀里的人格外娇小,他却没有拢紧手。
“这便是好得差不多?”
那一阵疼很快过了,姚菀扫过卫谚的脸,竟见他那俊朗的脸上有几分担忧,等再看去,那担忧已然消失不见,姚菀只当自己看错了。
“还有些疼。”姚菀讪讪道。
“哪里疼?”
“胸口疼。”姚菀道。
“董掖手上功夫了得……”又是董掖亲自擒的姚菀,这伤是怎么来的显而易见。卫谚的脸上闪过几分他自己都不曾知道的阴郁。
“董掖此人有些阴毒,又与我有恩怨,以后记得躲着他。”卫谚道。
姚菀吃了这么一番亏,又岂不知道要躲着?姚菀忙不迭地点头。
卫谚脸色又好看了些许。
“这几便好好养伤,待伤好了再回大理寺。”卫谚道。
“这个案子……”
“你养伤便好了,伤好前莫过问这个案子。”卫谚说完便离开了。
卫谚话中显然没有商量的余地,姚菀只得乖乖地躺着,盼着伤快些好了。
卫谚一走,红鸾便推门进来了,手里捧着一碗药:“姑娘,该喝药了。”
红鸾将药端到了姚菀的面前,一只手那着勺子舀了一口,便要喂她。姚菀连忙道:“我自己来。”
红鸾也不勉强,递给了她,提醒道:“这药有些苦,姑娘……”
红鸾话音未落,姚菀便将那一碗药灌了下去,脸色自是岿然不动。
红鸾暗自心惊,这药她尝过,苦得呕吐了半晌,这姑娘果然与寻常人不一般,听闻是大人身边帮着破案的。红鸾对姚菀更是恭敬几分,里里外外都是亲自伺候着。
姚菀只觉红鸾跟其他丫鬟不同,她年纪虽不大,但是行事沉稳,自有一股气势在其中。但是这别苑里知道的,便知这红鸾是如何的不同了。红鸾姓郑,虽不是荥阳郑氏的嫡系,但是也沾上了一些亲。荥阳郑氏是七望之一,何等荣耀,这即使沾点亲也不得了了。所以红鸾不仅是世家女,而且不是一般的世家女。当年,红鸾兄长得卫谚相救,为了报恩,她竟舍了世家女的身份,即使为奴,也要报这恩情。从这件事中,这女子的秉性可见一斑。
当年,许多人都道这世家女一时冲动,坚持不了多久,然而如今,红鸾便成了卫谚最信任的人,独自打理着这一处别苑。
姚菀的母亲也是荥阳郑氏的,若真要算起来,她与红鸾之间还有几分亲戚关系。
“姑娘,大人不回卫府的时候,就会来这别苑中宿着。”红鸾道。
“这处离大理寺远吗?”姚菀问道。
“不是很远,骑马不过一刻钟。”红鸾道。
红鸾陪着姚菀说着话,见她面露疲色,便适时退了出去。
第三十一章送子观音(十一)
在床上躺的久了,姚菀便想出去走走。
寒风吹得有些冷了,姚菀便披着一件白色的狐裘,整个人都包裹在其中,只露出一张小脸来。她的头发束着,生得唇红齿白,便有些雌雄莫辩了,加上她刚来时是男装,这府中的人都将她当做男子看。
也可以说卫谚是故意的,除了红鸾,都让其余人以为她是男子。
姚菀后来想想,卫谚其实也是为了她的名声着想。男未婚女未嫁,她宿在卫谚的别苑里,传出去将来她还怎么嫁人?
红鸾便引着她在这别苑中四处走了走。这别苑比她想象的大了许多,卫谚看着五大三粗的一个人,这别苑里的布置倒是不错。后花园中修着一个人工湖,假山流水,奇山怪石,虽是冬日,却也别有一番景致。
姚菀从狐裘中伸出一个脑袋,四处看着。红鸾则在一旁引着,见她有好奇的,便出口解释一番。
“红鸾姑娘,我为何觉得有很多双眼睛在看着我呢?”那些目光并不是那么露骨,但是姚菀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好奇而带着探究的目光,就像看着什么新奇的物种。
姚菀自觉除了穿得多了一点,没什么奇特的地方,为何引来这些围观呢?
红鸾轻声咳了咳,凌厉的目光四处一扫,那些目光便消失了。
两人绕过一处假山,便见俩小丫头正凑在那里说话,目光焦急地盯着一个地方。
姚菀与红鸾走了过去。红鸾一出现,那俩小丫头一看便是一惊,连忙垂下了脑袋:“红鸾姑娘。”
“你们不做事,在这里看什么?”红鸾问道。她的声音并不冷厉,甚至算得上温和,那两个小丫头却吓得缩成了一团,这位姑娘在这别苑中的威信,可见一斑。
姚菀扫过那两个小丫头看着的地方,眼神不禁凝住了。红鸾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看着那被卡在假山间的小东西,不由得也有些发愣。
“这冷冰冰的冬日,怎么会有刺猬?”红鸾疑惑道。
那浑身长着刺的小东西,卡在离地约三丈的假山缝隙里,四肢无力地伸展着,这副小模样,可笑又可怜。
“刺猬冬日里喜欢寻个温暖的地方冬眠,那里本有个小山洞,这小东西特别会挑地方,没想到睡到一半,山洞塌了,他便卡在了石缝之间。”姚菀道。
听姚菀这般描述,这小东西便是又蠢又可笑又可怜了。
“真是个蠢东西,但是也不能放着不管,莹儿,去拿个梯子来。”红鸾笑着对那俩小丫头的其中一个道。
“罢了,这拿了梯子来也救不出它来。这假山生得太奇特了,摆得低了,够不着它,摆得高了,横着过去依旧有些距离。”姚菀道。
红鸾瞧着,也觉得姚菀说的有道理,若是这般:“难道只得这般卡着?”
姚菀将身上的狐裘脱了下来,露出风流纤细的身段,将狐裘递给了红鸾:“只能我活动活动身子骨了。”
“您身子还未大好,不可。”红鸾连忙道。
她话音刚落,身侧的身影便消失了,只一阵风吹过。红鸾抬头,便见一抹纤细的身影靠在那假山之上,借着一时的靠力,手隔着一层布料将那刺猬托起,转瞬间便落在地上。
这一系列动作可谓行云流水,叫那一旁的小丫鬟看得呆了,就连红鸾,也有些呆了,又顿时悟了。
姚菀这帅气的一跃惊呆了许多人。
除了那假山旁突然出现的人。
姚菀不知道卫谚是怎么出现的,只觉得卫谚的脸色有些不好看,连着好好的一张脸看起来也有些恐怖了。
红鸾也瞧见了卫谚,连忙道:“大人!”
卫谚走了过来,径直走到了姚菀的面前,将她上下扫了一遍。红鸾连忙将狐裘披在了她的身上。然而那厚厚的狐裘,依旧无法挡住卫谚那不善的眼神。
“大人在瞧什么?”姚菀被瞧得不自在,便问道。
“看人是怎么找死的?有伤在身还这般上蹿下跳,姚公子莫不是嫌自己命长了些?”卫谚道。
他这话一出,红鸾与那两个丫鬟便连忙跪了下去。
姚菀是听惯了卫谚挖苦毒舌的,但是红鸾却不曾听过,此时只觉得卫谚已是大怒,吓得脸色惨白。这也确实是她的失责,她陪着,竟还令这位姑娘这般冒险。
“我身体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这小东西也着实可怜。”姚菀隔着手帕捧着那小刺猬。小东西躺在她的手心,已经奄奄一息。姚菀捧着小刺猬到了卫谚的面前,眼睛也眼巴巴地看着他。
卫谚脸色稍缓:“都起来吧。”
红鸾起身,捧过姚菀手中的小刺猬,带着那俩小丫鬟离开了。这假山后只余卫谚与姚菀两人。
姚菀跟着卫谚身后走着,见卫谚面色不善,忍了又忍,终究忍不住道:“大人,崔婉儿的案子可有进展?”
卫谚看她:“你猜。”
姚菀:“……”
她显然已经得罪了卫谚,卫谚不会直接告知她案情的。
猜?从哪里猜呢?这几日,她躺在床上的时候,无时不刻都在猜,也猜出了无数种可能。现在只差线索将这些穿起来了。
卫谚依旧在前面走着,目不斜视。姚菀皮厚地走了上去,扯了扯卫谚的衣袖:“求卫大人赐教一二。”
卫谚余光扫过她。
又是那眼巴巴的眼神。不太像刚刚那蠢得卡在缝隙里的小东西了。
“线索就在董夫人身上。”卫谚金口开了。
线索在崔婉儿身上?那就先撇去丫鬟琳琅,撇去董老夫人,撇去董掖,也撇去卫谚。只有崔婉儿一人。
姚菀将从东市遇到崔婉儿之后的事都回想了一遍。她的记忆力十分好,两三个月前的事都记得十分清楚。
姚菀一直跟着卫谚往前走着,跟到一个地方,卫谚突然停住了脚步。
姚菀抬头看他,面露疑惑。
“这是我的卧房,姚姑娘莫非想进来看看?”卫谚挑眉看她。
姚菀回神,连忙后退一步,表明自己对卫大人无丝毫觊觎之心。
卫谚关上了门,想着姚菀的模样,不由得有些好笑。这里不是卧房,而是书房。他在书桌后的椅子上坐下,开始翻阅起《长安志》,看了半晌,又觉得无趣,便又选了一本志怪类的传奇话本看了起来。
“大人,”小厮敲响了书房的门,“老夫人来信了。”
“进来吧。”卫谚道。
小厮将卫老夫人的信恭恭敬敬地递了上来。卫老夫人就是郑国公夫人,这位老夫人便是这般得趣。卫谚时常回卫府,而有点事,老夫人竟还要给他送一封信,还是厚厚的一封信。
卫谚打开信,上面的字体娟秀,但是话中的意思,却是一层又一层,那一叠又一叠纸的内容之下,表达的不过是一个意思——老夫人身边一侍女十分乖巧,老夫人觉得太好用了,便送来了他这别苑中。
这别苑里的丫鬟,大半都是老夫人送来的,卫谚早就习惯了。他也不想徒增麻烦,所以没说什么,便是收下了。
他处理了这件事,那房门突然被撞开了,一个身影便闪了进来。
姚菀的脸色白中泛红,显得十分激动:“大人,我猜到了!”
卫谚靠在了椅子上,整暇以待地看着她:“哦?”
“崔婉儿的话中透露出了讯息。”姚菀压抑着激动,将她猜到的事娓娓道来。
崔婉儿向卫谚的描述中透露出极大的讯息。她说她午睡醒来时,丫鬟不见了,自己便进了门,房间里燃烟,四周景致看不清,她觉得有一双眼睛看着她,也没在意,只寻了一蒲团跪了下去。
这话里其实透露出一种极其诡异的感觉。
琳琅一直伺候在她身边的,她醒来时,丫鬟们为何全都不见了?她进了门,即使屋中燃着烟,那也不该看不清四周的景致。而且,她觉得有眼睛看着她很正常。她的家中,又如何会有蒲团呢?
这番话细细想来,便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崔婉儿并不是在家中,而是在寺庙之中。香烟缭绕,才迷了眼睛,寺庙中有佛,佛有眼,看着她也正常。若是在寺庙之中,那蒲团之事也说的过去了。
“崔婉儿产生幻觉与董简相见的地点,不是董府,而是寺庙中。”
至于丫鬟们全都不见了,那想来便有些毛骨悚然了。
卫谚道:“我已经着人去查了董夫人的行踪,这几个月,她时常去西郊观音庙。那观音庙距离兴善寺不远,因为几年前的一桩旧事,香火比兴善寺还好。”
卫谚的话证实了姚菀的猜想。
“那一们在街上,遇着崔婉儿的马车乱奔,那时,崔婉儿正是从观音庙回来!”姚菀双眼亮晶晶道。
“而且,乌氏和郑氏的,再加上崔婉儿的《送子观音经》都是那座观音庙请的。”卫谚道。
一部《送子观音经》将两件命案以及崔婉儿的离奇怀孕案联系在了一起!
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第三十二章送子观音(十二)
第二日,一辆马车停在卫府别苑的大门口。
李修玉仰躺在马车里,双手交叉撑着脑袋,晃着二郎腿,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
李修玉晃荡了一会儿,便将嘴里的狗尾巴草吐了出来,白玉般的脸上写满了八卦。
“阿牛,你知道这个观音庙是干嘛的吗?里面供奉的是送子观音!据说这观音十分灵,有求必应,所以香火才十分旺。大人和姚菀要去这观音庙,孤男寡女的,容不得我不多想啊。大人这个老树,难道要开花了吗?”
赵阿牛怀里抱着剑,端坐在那里,闭目养神,仿佛没听到李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