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长女[封推]-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姑爷……刚进府的时候,就被侯爷唤了去。刚刚应安来报了,说姑爷交代了,只是去转一下,就回来晚膳。”秋歌对应南图的去向,倒是清楚的。
  “那好,让他尝尝夏棋的手艺……秋歌,快!我们速去正院!”沈宁想到应南图,正笑说着,却是话语一变,急急忙忙站了起来,连斗篷都来不及披,就冲出了房间。
  清平侯,李氏,背后之人,还有退之一回来就被唤了去,沈宁瞬间就想到了一个可能,希望不是她猜测的那样!希望她还来得及!不然……不然……
  沈宁不敢想下去,只用平生未有过的速度,跑出有余居。她刚刚冲到有余居的门口,就见到应南图披着雪气走了进来,两人还差点撞上了。
  应南图眉目深远,嘴角带着笑意,见到沈宁这副样子,还着急地问道:“你怎么了?怎么斗篷也不披,就冲了出来?”
  沈宁愣愣地看着笑意盈盈的应南图,不知不觉,眼睛就湿润了。她还以为……她还以为……他会出事了!
  “没事……我都知道了,我都知道了。”见到沈宁怔怔落下的眼泪,应南图的笑意慢慢忍了下去,他顾不得还在有余居外面,就伸手抱住沈宁,然后这样低低说道。
  声音里的叹息,仿佛呢喃,又仿似顿悟。见到这样的沈宁,他觉得刚刚有如刀割的心,奇迹般地愈合起来。这世上,有不可思议,也有求之不得。
  “他递过来的茶水,我没有喝……大舅爷早就提醒了,须防人不仁,所以,我没喝……”知道沈宁这样匆忙,是为了什么,便这样解释说道。
  人生有百苦,却也有千甜,有千种失去,也有万般得到。虽有不慈,却也有诚爱。
  此刻环抱着沈宁,感受着她不止的泪水,应南图觉得自己这二十六年,总不枉了这一遭。
  
  第三百四十章 毒杀子
  
  应南图和沈宁这一对新婚夫妻,因为适才的担忧惊吓,却再一次铭认了彼此的情意。虽则天寒地冻,但是有余居内,却暖意融融。
  而在清平侯府的正院,清平侯爷应平川却感到有彻骨的寒气。心底的忧虑、恐惧,还有这满室的寒气,让他动弹不得。一旁的李氏,跌坐在地上,惊魂未定地喘着粗气,眼睛也瞪得大大的。
  他们的前面,竖插着一把利剑,那剑身微晃,映照着房间里的烛光,泛出森寒的光芒,其中的杀意,竟像是实形一样,压得应平川和李氏两个人,只能维持着这样的姿势。
  良久,李氏才吐出一口浊气,哆嗦着嘴唇道:“这个逆子……真是反了!竟然想要弑父弑母!真是反了……”
  李氏这样狠狠说道,却一下子站不起来来,跌坐挣扎着,那姿态,看起来尤为狼狈。应平川神情呆呆,他看着闪着寒光的利剑,仿似没有听到李氏的说话。
  他的心头,只觉得有轰轰雷鸣,回响着那句话语:“父侯!你错了!”,那句话语,是自己一直不喜欢的嫡长子说的。他说的时候,没有冷淡,没有鄙夷,只有那么一句:“父侯,你错了!”
  我错了?!我有什么错?!为了清平侯府,我有什么错?!我生他养他,现在为了清平侯府,只不过让他作出牺牲,以保存先辈百年基业,我有什么错?!
  不,我没有错!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清平侯府!我怎么可能会错?
  那被毒茶,是李氏的建议,却也是应平川的决定。从京华楼回来之后,应平川就一直在考虑几个侯爷的提议了。现在就过年了,时间很紧迫,他想尽办法送去东宫的外甥女,没能为他说上什么话。
  他知道,能倚靠的,只能是自己,自己一定要想办法自救。当此大凶之际,他一定要狠得下心,也就默认了李氏的做法,打算让这个嫡长子喝下这杯毒茶,速战速决,将所有的隐患都扼杀在过年之前。
  却没有想到,这个忤逆子,竟然看出了其中的端倪,在应平川以为他就要将茶水喝下去那一刻,他却突然将茶水倒了,还转身拿过了原本放在门边的利剑,“砰”的一声,插在了他们面前,直接把他们吓个半死!
  应平川和李氏,只能愕然地看着应南图,不明白事情还是会这样发展,不是应该,他喝下那杯毒酒的吗?为什么酒会倒了,还有一把利剑插在他们前面?
  而且,这个嫡长子,还说了那么一句话:“父侯,你错了!”,就转身离去,连再看应平川一眼都不曾,仿佛他就是个陌生人一样!
  应平川心知,他们的父子缘分,到尽头了!到尽头也没有什么紧要的,问题是,这个逆子的隐患还存在!
  “侯爷……那现下,我们该怎么办?”惊惧过后,李氏畏畏缩缩地开口了。既然毒杀应南图的事情不能成,那么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怎么办……我也不知道了。”应平川低垂着头,一时无法可想。他之所以这么仓促做下毒酒之事,就是为了以快打慢,趁着所有人看不那么注意到自己心意的时候,将此事办妥了。
  岂料,人算不如天算!这个事情竟然没有做成,这一刻,应平川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种坐以待毙的感觉,“父侯……为何会如此心急?感到似乎是乱了章法分寸一样?”有余居内,沈宁沉吟着,随即说了这么一句话。
  在最初的担忧过去之后,沈宁就开始分析了。却是越想,就越不可思议。
  从应南图刚刚描述的情况来看,清平侯就是想直接毒杀了应南图,这事,他想得是不是太简单了?这种直线的思维,让沈宁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这也太儿戏了吧?也太让人……无语了。
  说是乱了章法分寸还是客气的,现如今看来,倒像是失心疯一样。这是一府侯爷会做的事情吗?沈宁想不明白。
  “不知道……”清平侯打的是什么主意,应南图也有所觉。早在御史台弹劾之前,沈宁的长兄沈余宪就专门找了他,跟他说了这一点。须防人不仁,特别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就算至亲之人,也不得不提防。
  非是沈余宪对所有人怀着这种恶意的判断,而是他觉得,以清平侯的脑残程度,这样的事情还真有可能会发生的,却真是让他猜中了。
  “或许……御史台的弹劾,是确有其事的?父侯,本自庸才,素无勋行?”顿了顿,沈宁还是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她实在是忍不住。
  原本以为嫁入清平侯府,会遇到一只大老虎,却没有想到,只是一只蹩脚花猫……这,让她情何以堪?
  李氏背后之人,虽然一时还没查探出来,但这个是急不来的。眼前这清平侯府的情况,却让沈宁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对手太弱,这也是件大伤的事情。这样的清平侯和侯夫人,当年还能逼得应南图逃离侯府?
  “你当年……为什么那么小年纪就离开侯府?”想到这里,沈宁疑惑地问了应南图一句。这个问题,她之前还真没有问过。
  想必是被清平侯和李氏迫害的吧?——此刻她反而不确定了。
  “呃……我没有告诉过你吗?”听了沈宁的话语,应南图反而有些奇怪了。他们以往书信不少,这个问题应该早就说过的了啊。
  没有告诉过!沈宁也有点冷汗。当她听说应南图离开的缘由之后,嘴巴微张了起来,没有想到是那么简单直接的理由,就是不想呆在侯府了,没有缘由,这么简单而已。
  有时候,很多事情,真是我们想得复杂了。
  景泰大街内,沈华善、沈则敬和沈余宪,这祖父孙三人,正在商讨着京兆政事。
  马上就是新的一年了,很多事情虽然还没有发生,但是已经可以见得到行进的步子,也该提早做准备了。
  “清平侯就是个傻蛋!这么一把岁数了!还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能做了二十多年侯爷,也算是应家家山有福了!毒杀子?真是胡闹台!”沈华善想到孙女儿送过来的信息,忍不住有些生气,语气,自然就不怎么好了。
  “看来,御史台的弹劾,果真是没有错的。有这样的儿女亲家,朝臣还不知道会怎么想我们沈家呢。”沈则敬则是面色平静地说,他的想法和沈宁奇异地一致。
  实事求是地说,清平侯这个想法,是有他的理由的,前提是,得把这事办得漂亮啊。沈则敬实在想不明白,这些事情在清平侯府里发生,总觉得儿戏一样,想想都觉得作不得准。
  “以嫡次子为世子,还将休妻继续养在府中,还把自己的嫡长子当作废物一样丢弃。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本就不能以正常人论处的。清平侯府的命数,或许也到时候了。不过若非这样,我们也不能捡漏啊。”沈余宪笑笑说,语气中有揶揄。
  这三个人,根本就没有去想,若是清平侯府没有了,应南图和沈宁的地位如何,生活会如何这样的问题。或许在他们的心中,这根本就不是问题。皆因沈家所有人都觉得,应南图和沈宁,就不应该生活在清平侯府的。
  一个歇脚的地方而已,就算没有了,有什么可惜的?更何况,他们的去处,沈华善早就安排妥当了。
  反正他们回来京兆,只是为了完成一场婚礼,待清平侯府这事一了,他们就可以离开京兆了。
  “紫宸殿已经有消息传出来了,年后第一次大朝,皇上会视朝听政。”说罢了清平侯府的事情,沈华善又开口了。他既在中书省,又任太子詹事,消息自然是无比灵通的。
  自从太子监国以来,长泰帝就没有上过朝了,只在紫宸殿养病。如今越发病重,反而要在年后视朝,沈华善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总感觉,这一次大朝,或许是长泰帝最后一次视朝了。
  虽然沈家只是长泰帝手中的磨刀石,沈华善为长泰帝的做法也曾心寒畏惧,但是想到人寿将尽,也总免不得有一种悲戚。
  沈则敬也一时无语。年后,他就要返回西宁道了,此番回京兆送沈宁出嫁,已经耽搁了一段时间,这京兆的风云格局,他是不能参与了。他想着,京兆这里有父亲坐镇,沈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只是,嫡长子沈余宪即将在东宫任职,当中的艰险,实在令沈则敬忧心。
  命根子握在别人的手中,这种感觉很不好!所以对长泰帝视朝之事,沈则敬并没有沈华善那样的感慨。
  “年后,我会带宏儿一起去西宁道。以为幕僚,已经报上吏部了,沈静华已经将手续都办妥了。京兆这里,辛苦父亲了。宪儿,任职东宫,审慎为上。”想到年后的种种,沈则敬不由得絮叨起来。
  沈余宪对于京兆的风云,心中也有所感,也知自己的将来的责任。以往,年后京开京兆外出任职的,是自己,如今,要留下的,是自己了。
  想到这里,他对着沈则敬凝重地点点头,请沈则敬放心云云。而沈华善,则仍在想着皇上即将视朝的事情。书房内,祖父孙三人,对于京兆的局面,都持谨慎忧虑之态。
  他们都知道,沈家看着势盛荣显,但是每走一步,都错不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新的一年,马上就到了。
  
  第三百四十一章 帝视朝
  
  过年之后,沈则敬就带着沈余宏前往西宁道了,一同前行的,还有沈余宏的妻子沈成氏,至于他们的嫡长子沈庆敏,仍是留在京兆由沈俞氏照看。
  所幸沈安氏已经从湘州府衙回来了,就算沈成氏离开京兆,沈俞氏也不会太过忙乱。事实上,过完年之后,沈俞氏对于管家之权,有了新的安排。
  考虑到则敬外出任职、沈宁出嫁,如今嫡长子沈余宪留在京兆,沈俞氏觉得,沈安氏也应该接手更多管家之权了。
  是以过完年之后,沈安氏就忙碌起来,沈俞氏大多事情都不插手了,只是在一旁提点着,以便沈安氏能够尽快适应。
  人事的交替,重务的转移,这些都是要逐步完成的。家宅之小如是,朝堂之大也如是。在过完年之后,朝臣们迎来了长泰四十三年的第一次大朝。
  这一次大朝,文武百官皆就列宣政殿上,就连极少出现的韦景曜和萧厚仁,都在其中。因为在养病九个多月之后,大永的君主长泰帝,终于再次视朝听政了。
  虽然太子监国已经将近一年,但是这个帝国的主人,仍是长泰帝。
  当宣朝内侍悠长高亢的声音唱起来的时候,文武百官不由得静穆肃然地跪下了。“皇上驾到……”这四字唱言在宣政殿内响起,反复回荡。
  时隔就九个多月,长泰帝再一次出现在宣政殿。文武百官低垂着头,不敢直视那个明黄的身形,帝王乃是天子,有如神临人间,那样的威势,就算是无形,也影响着这些朝官。
  或者说,真正让他们头低低的,是那根深蒂固的忠君崇敬思想。
  韦景曜和萧厚仁,神情哀伤地低着头,半弓着身子。他们比大部分的官员都明白,这一次,就是长泰帝最后一次视朝了。
  他们跟随了长泰帝大半辈子,他们从当年的七品小官,到如今的顶级朝臣,陪伴了长泰帝四十三的时间。
  如今,这君臣情义,在这最后一次视朝里,被放至最大。过往朝堂的风起云涌,总会在韦景曜和萧厚仁的心头浮现。
  随长泰帝亲征、推恩令的执行、长泰帝十六年的流血春闱、慈宁宫的刺杀、盛王的覆灭、诸王夺嫡,这些,都是他们经历过的风云岁月,也是他们曾经有过的激荡时刻。
  甘明泉逝去了,申科过世了,叶正纯致仕了,陈知浩病死,李斯年被诛,郑濮存退避……那些曾和他们并肩或对立的朝臣,在朝堂一波波风浪里面,或沉没了,或站浪了,有朝臣走,也有官员留。
  只有他们,始终没有远离过京兆朝局。不管中间经历过多少波折,或者也曾有过君臣猜疑,或许也曾有过君臣对立,到了最后,他们依然还站在宣政殿上,陪着长泰帝度过这最后的一次视朝。
  此刻站在这里,他们,还要为长泰帝做一件事情,以最终全了臣义。
  相比韦景曜和萧厚仁深沉的臣心,沈华善和左良哲的心情就平静得多。
  他们两个,是长泰帝挑选出来的监国朝臣,平时和长泰帝见面的机会很多,这一次视朝,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标志。
  一个旧朝将尽、新朝即起的标志。他们,与其说是长泰帝的重臣,还不如说是为太子准备的肱股,他们的责任和使命,不是在即将终结的长泰一朝,而是在太子登基之后的新朝。这一点,他们知道得很清楚。
  是以此刻,他们站在这里,微微低着头,身体半倾,心情很平静,等待着新朝的到来。和他们的平静差不多的,还有卞之和、卫复礼等官员们,他们都静静站着,等待着长泰帝的发话。
  宣政殿上的四、五品官员,虽然也整肃弯腰站着,心头却是大骇。他们平时没有资格见到长泰帝,如今难得长泰帝视朝,所以他们飞快去抬起眉眼,觑了长泰帝一眼,暗中想看一看,皇上的模样。
  他们虽然知道皇上病重,心里也早有准备,但还是被长泰帝吓了一大跳。这个……还是他们的主上吗?只是匆匆一眼,那枯瘦颓黄的面容,就让他们忘不了!
  看着,就是一脸的死气,皇上,皇上竟然是这个样子了!
  随即,他们感到一阵难以言喻的悲伤。就算他们不懂医术,也知道,皇上这个样子,离大行不远了!
  这些大永未来的栋梁,如同巳时的太阳,虽然已经散光发热,却没有到达人生最炽热最辉煌的时候。在这个交变的时刻,他们心中有惊惧,也有惘然,只能下意识跟随那些最稳定的潮流,不断涌向前。
  不管底下站着的文武百官,是何样的心情,高坐在金銮椅上的长泰帝,则是露出了一丝微笑。这丝微笑出现在他枯黄的脸上,看着有一种违和感,却又是这样实在。
  这是他的朝臣,这是他的朝廷。
  他像如今这样,高高坐在这个位置上,看着底下的朝臣,已经四十三年。四十三年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了,大永历代的皇上,在位时间比他长的,还不出三个。
  这个位置,刚开始的时候,他如坐针毡。当时朝臣看着他的目光,仿佛在透过他,看着原本应该坐在这里的盛王;后来这个位置,他坐得越来越稳了,而朝臣们,已经不敢再看着他了,他们只能够低垂着头,听着自己的;到现在,自己就要离开这个位置了,他不能坐了,非是不想,乃是敌不过天道。
  长泰帝不由得摸了摸这金銮椅,想到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心情。如今,他睥睨看着底下的朝臣,虽然拖着病弱的身躯,却是感觉兴奋。这种心情,竟和当年他第一次坐在这里的心情,相差无几。
  只不过当时,自己是一个人坐在这里,现在,他的身边,还站着监国太子。
  这个和自己最相似的皇儿,即将坐上这个位置。在这之前,自己虽然为皇儿做了很多事情,让他在这个位置上,坐得更稳更舒服一点。
  但是,还不够,还不够稳,还不够舒服。自己已不能为皇儿做得更多了,但是还有一件事,他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