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妆名捕(水红)-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睛。那日下工,他远远看到茶肆门口站满人,一打听:原来是凤歌公主小邓的太监与一个叫翠浅的退还百姓们的灯笼钱、纸扎钱,全都是照买的原价退钱,并把灯笼赠送给百姓。
  河水柱不参与议论,问道:“爹把我叫回来可是有事?”
  河德平道:“河刘氏要析产分居,族老们商量,给她分五十亩良田,要立契,这不我和你大哥都不识字,你和土柱、水柱是识字的,你们把契约都瞧瞧,见里面妥不妥当?”
  他将《立契书》递给水柱。
  河土柱伸着脖子一望,“河刘氏要析产分居,就将她与三个孩子分出去单过,还给五十亩良田。那我的两个儿子呢?他们分得,我家毛豆、胡豆也要分五十亩,否则这不公平。”
  铁柱大叫起来,“我们三房早就分家了,是老太太给分的……”
  “屁话!”河土柱跳着脚,“你还说,要不是你娶了不孝妇入门,祖母为什么会被气死!要不是她欺上瞒下,诬栓子害三小姐,哪来这么多的麻烦?
  你是长子,你哪有长子的样儿,纵妻气死长辈,你可真像个长子?既然现在要重新分家,我们就重新来分过,这座河大家大院可以给你,这可是一千二百两银子修的,我和水柱在县城的院子,一处宅子最多二百两银子,这公平吗?
  我和水柱各分了二十五亩良田,你们可得了几百亩?这合适?你是爹娘生的,我们难道不是?河铁柱,长兄如父,有你这样恨不得霸占了所有家产去的人?”
  河土柱问住了河德平与石氏,继续道:“近来我熟读《大燕律例》,《家产卷》上可说了,各家分家,嫡子几人是可平分家业。而庶子则照矩分一份不会让他们饿死的家业即可。我和水柱也是嫡子,凭什么不能平分家业?我们三兄弟平分家业,你们若不同意,我就闹到县衙去,请求穆大人给我们平分家业?”
  河水柱怔了:公主罚河土柱熟读《大燕律例》,是为了不让他干出混账事,着实是他们兄弟三个里头,就属河土柱的胆子最大,脑子最好使。
  河铁柱以为这是自己家里的事,什么时候《大燕律例》还要管他们兄弟如何分家产。江若宁管他们河家族里的事,是因为那是老太太魂魄相托,她为了让老太太瞑目不得不管,可这河土柱居然说平分。他一直都觉得,那几亩良田和这座大宅院,另再有县城的杂货铺子就该属于他。
  河土柱继续大叫:“就算是打官司,我和水柱也不会输,我们得平分!”
  水柱想到他要出仕为官的,罗秀才前日唤他回罗家庄,还特意叮嘱了一番,说他现在的名声最重要,名声好,前途才会好。罗家可是有人在做官的,水柱自是要听。“我想在大嫂母子家附近划一块宅基地,就建一座一进院子,将来我老了,要与阿福回来养老。建好了院子,先请大嫂在我照看着。”
  石氏立即啐骂道:“刘氏都和你大哥析产分居,带着三个孩子都住到族长家了,只等新屋造好就要搬过去。你还唤她大嫂作甚?让她帮你看屋子,你还不如交给我给你看。”
  水柱早就发现石氏的心歪了,早年是偏着他们夫妻,这几年可偏着司氏呢。这司氏着实有些手段,挑唆着河铁柱变了,连石氏的也都偏了。要给石氏看房子,怕是待他们夫妻衣锦还乡,那房子都变成大房的。
  土柱道:“水柱说得对,我得划块地建座小院,这老了还是要回族里来住的,平时可以赁出去,这里离县城近,县城学堂里有其他乡镇来读书的人,一个院子租几个人,一个月也有二三两银子的收益。”
  水柱淡淡地道:“我也正是如此想的,有了院子租出去,一个月二两银子,也能帮衬大嫂母子。她一个妇道人家带着三个孩子,还要托族人帮忙照看五十亩良田,也怪不容易的。”
  石氏骂道:“她有个屁的不容易,让她做侍妾是我们家瞧得起……”
  她蓦地忆起,她石氏才值二两银子,人家刘翠钿值六两,能值三个她了,那话真是捅人心窝子,当时多少族人听见了,外头都在笑话她呢。她实在说不出“她是六两银子买来的”,如果这么说,她石氏还是“二两银子买来的”。
  水柱又道:“我用河家湾二十五亩地换这里的二十五亩可成?大哥现在家大业大,寻两户佃户也容易。大哥是知道的,待孝期一满,我就要带着阿福母子去京城,我的田地在河家湾,着实不方便打理。”
  河土柱干脆地道:“你打理不方便,我帮你打理!”
  河铁柱听了司氏的话“三房怕有大富贵,人家现在是御赐的同进士出身,与今岁高中的进士是一样。你莫开罪他,等我们三姐儿大了,还得指望他帮忙给寻个好婆家,就是儿子大了,也要指望他三叔入仕为官打理前程。”这会子河铁柱怒道:“河土柱,你自儿个的事都忙不过来,还有心思帮水柱打理田庄上的事?”
  司氏的儿子?还没影儿呢,她就开始替儿女谋划了。
  河土柱道:“他是我兄弟,我想帮他,你有意见?”
  司氏冷声道:“二爷什么时候这般热情了,连亲儿子都丢给大宅院让婆母给你养,好吃好住好穿,还得买婆子侍候着,古氏都去那么久了,你几时来看过毛豆、胡豆兄弟俩?”
  别说她瞧不起河土柱,他就纯粹就是有了新人忘旧人,连儿子都能抛于脑后,还说帮兄弟,尤其是儿子还是兄弟亲都拧不清呢。
  司氏在心里暗骂,却忘了河铁柱比河土柱两兄弟就是半斤八两。
  河德平听得一个头两个大,大喝一声:“老子叫你们来是商量《立契书》上面写了个啥,你给老子扯那么作甚?”
  越说越远了,他不识字,总害怕里头有什么猫腻,富贵之后,他的心眼也长了,不得不小心。
  水柱朗声念道:“立契书。”顿了一下,“兹有青溪县城河家村河铁柱,自愿与河刘氏析产分居,从此,河刘氏带三个儿女搬出河家大院,别屋另住。经几位族老商议,河德平同意,河铁柱分河刘氏良田五十亩,此良田乃河存金、河存银(栓子、柱子兄弟的学名)二人各二十五亩,长大成家后,将由族老做主将良田改至二人名下。河铁柱与司氏十年后若是无子,不得将河家田屋当作嫁妆,不得转赠或转卖外姓人。族中族老将会出面帮河存金、河存银兄弟平分河铁柱名下家业,由这二人每年向河铁柱称粮、拿钱养老……”

☆、538 女学堂

  她又道:“本宫猜不出这次来奉天府办差的到底是谁?今日听河三奶奶与穆大小姐说到河家的事,我能猜出个大概。”
  罗氏竖起耳朵,立在暖榻不远处,心潮起伏。
  江若宁道:“有人暗中指点了河二爷,河二爷虽然张狂,还不至如此咄咄逼人,他这是在救河大爷,也是在保河家。”
  啊——
  罗氏一阵错愕。
  江若宁勾唇道:“且等上几日吧,很快就有答案了。河大爷还以为自己娶到了一个贤妻,却不知是个最大的祸害,与司氏牵扯上,小则破财躲灾,重则家破人亡。”
  小马歪头思忖,低声道:“公主是说,司家与这案子扯到一块儿了?”
  “你不觉得,灯笼和纸扎的事,与奉天府抬高物价都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件事比那边闹得更恨,如果不是本宫自掏腰包止住事态,用不了多久,其他的商家就会竞相效仿,如上一来,整个青溪的物价上涨,事态就严重了。”
  江若宁的语调不紧不慢,声音不高,却说得极是清楚。
  罗氏一惊一乍,若不是她原是沉静性子,这会子都要被吓傻了,“原来公主是在救河家?”
  “告诉河三爷,他现在有孝在身,近期莫出门应酬,关门读书。要做官,先学做人,在太子手里为官,才干重要,品行更重要。才干差些,做个安分守己的小吏;才干高了,就一定要有相宜的品行。太子可不是眼里能容沙子的人,他比皇上更为严厉、果断。”
  江若宁又道:“从今日起,本宫谢绝一切拜访,要在这里给河老太太静心抄经。翠浅,传令去吧。”
  翠浅出得院门,迎面遇到了七郡主,手里正捧着两盘果子。
  “七郡主,公主歇下了,说从今儿起,谢绝一切拜访,要给河老太太静心抄经。”
  七郡主将果子递给了小马,转身退去。
  罗氏问道:“公主,那臣妇……”
  这几日,江若宁让碧嬷嬷指点罗氏官家太太的规矩,与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还让罗氏习练言行举止,还指点她妆容打扮得,虽时日不长,罗氏却也学得像模像样。
  “你和七郡主、穆大小姐继续来陪本宫,不过不是抄经,而是本宫想在青溪县办一家女学,明儿会有春晖庙的师太前来,就一起商量商量最后的细节,对外就说师太是给本宫讲经的。”
  李二太太去寻李二老爷商量,只将江若宁对七郡主说的那几句话重复了一遍。
  李二老爷道:“奉天府的人太张扬了!这是要动奉天府官场……”
  “老爷,那可是两家铺子,真的转卖出去。如果转卖,又以什么理由?”
  “理由?这不就是现成的吗,就说我们李家要替两个儿子打点仕途,需要大笔的银子,去吧,平安最重要,把铺子卖了!要快,就是卖低些也没关系,得把我们自己摘出来。”
  李二太太又道:“老爷,要告诉唐家、钱家、吴家这些世交么?”
  “我们能摘出来,是公主表明会保我们家。可他们就算跟着卖铺子也未必保得住,你不要糊涂,赶紧去办,把嘴闭紧了,不是我们不帮,是我们都需要别人去帮。”
  李二太太应声,召了管事来,细细地吩咐了一声,令管事立即前往奉天府处理店铺,对管事,她只说是家里准备给二位爷打点仕途,需要大笔银子,现在筹不出钱,只得卖铺子。
  他已经不是官了,怎么还会扯进去?
  李二老爷很快想到了“官商勾结”,他免官之后,也曾贿赂过奉天府的官员,只想让自家的铺子在奉天城里有一席之地。
  *
  江若宁一觉醒来,已是午后。
  令碧嬷嬷寻了两本经书抄了起来。
  罗氏、七郡主也跟着帮忙抄录。
  第二日,春晖庙的师太带着两个女尼上门。
  江若宁道:“请师太上门,是本宫准备在青溪县开办一家女子学堂,我拟定的童程,想来师太也瞧过了。师太早年也是李家的姑娘,这件事,我准备交给李、河两家来做,建女学堂的银子我会出,后期的经费运转必须要跟上……”
  这件事,在江若宁给老太太烧了三七之后就开始在做了,她草拟了一个简单的章程,让尚欢与翠浅去了趟春晖庙见师太,捐了二百两银子的香火钱,这对春晖庙来说算是一笔巨款,就算是李家这样的大户,每次也是十两、二十两,从未一下子有人捐二百两的。
  “女学堂收六至十二岁的姑娘,除了教她们读书识字,还教女红厨艺,种植瓜果等,我准备出一笔钱给春晖庙买一些地,除了当成女学堂的试种地外,还要作女学堂的屋基地。”
  七郡主听说过这位师太,隐约记得是李二老爷的一个庶妹,听说命苦,少女时期十四岁订了一门亲,未等过门,那人就没了;再订了一门亲,出嫁当天就传来新郎倌的噩耗。算命先生说她与姻缘无缘,她便削发为尼。
  后来,春晖庙的主持师太没了,她就做了新的师太,因有李家帮衬,在庙里的日子还算过得不错。
  师太问道:“公主不授六艺?”
  “寻常人家,琴棋书画等物不实用,不能成谋生的手段,也不能赚银子。既然要教,就教最有用的东西,你可以开设这些课程,但重点还得教她们学得一技之长。以后让春晖庙师太担任女学堂堂主之职,由李、河两家各挑一名才德兼备的女子做副堂主。”
  师太淡淡地问:“公主准备投多少钱?”
  “你需要多少?”
  “三万两银子?”
  “一万两用来置一百亩良田,五十亩归我春晖庙,另五十亩当成女学堂的试种田。再一万两,用来建女堂、学生寝院、先生寝院。又再一万两,要用来置备各式用具、种子、书籍等物。”
  江若宁点头:“好,我会把银子给你们,第一届女学堂堂主由你担任,将来你不用再任堂主,必须培养出一名能担任此职的女尼接任;七郡主、河三奶奶担任副堂主一职。至于所需的先生,由你们共同协商聘请,如果没有合宜的人,本宫回到京城,可从六宫之中挑选嬷嬷、大龄宫娥前来担任。”
  罗氏错愕,“公主,臣妇能做副堂主?”
  “你先学着,如果你真不能做,就回河氏族里,请族老们推选一名能上任的妇人兼任,但条件是,此人得有能力,否则宁缺勿滥。”
  穆大小姐听说江若宁准备开办女学堂的事,回家与穆太太一说,穆太太也有兴趣,很快就加入了进来,商量讨论之后,在原有的章程上进行圆润修改。
  尚欢负责绘女学堂设计图,翠浅、小马、小邓、翠冷等人也各自能帮上忙,有帮忙买田的,着风水先生选址等等,还得在县城置一处铺子,将来好用来专卖女学堂弟子的绣品、果蔬、糕点等物,而江若宁承诺办起来后,她来帮忙打开奉天府、京城两地的销路,条件是这些绣品、果蔬必须保证质量。
  果蔬是不能新鲜的售出,但可以制成饯果、果干;蔬菜也是如此,可以请有经验的青溪县妇人制成腌制品等物。赚来的银子,又用来供养女学堂弟子,如此循环,让更多的青溪县女子学得一技之长的同时还会读书识字。
  没几日,整个青溪县百姓都听说凤歌公主要在春晖庙旁边建一座“女学堂”专收女学生,而且还听说这女学堂不收学费,可供吃住,每个人不仅能读书识字,还能学本事。还没开起来,便有许多有女儿的人家开始打听。
  *
  夜,静寂。
  转眼就要到七七之期,烧完七七,江若宁也要踏上归程。
  五月初二,是薛玉兰与太子慕容琪大婚的吉日,江若宁只能遥遥祝福,倒了半盏酒,对着京城方向,“玉兰、二哥,祝你们幸福!”
  离京之时只晓赐婚,却不晓二人订下的吉日。
  原想赶回,却又念着江氏养她一场,怎么也得过了七七之期才能回去,她能为江氏所做的,也就是烧个七七,不能戴孝。
  七郡主捧着个托盘,上面是令厨娘新做的点心,“凤歌堂姐,家里新从奉天府买了一个厨娘来,最善做点心,你且尝尝。”
  江若宁取了一枚,咬了一口,“还不错。”
  七郡主咬了咬唇,“堂姐,谢谢你!”
  “什么?”江若宁故作不懂。
  七郡主半是撒娇地道:“唐家、钱家的家主都被关入奉天府大牢,是奉天府捕头带着公函,请穆县令派人去拿的人,今儿一早,两家的家主就押往奉天府。”
  江若宁近来听得最多的就是奉天府的官商勾引案,明面上的钦差似乎是广平王,就在江若宁抵达青溪县不久,连广平王也被奉天府的官员与富商给算计了进去,这些人只当拿住了广平王,不曾想就在半个月前,奉天府的局势突然变得奇妙起来,也就是那日江若宁给七郡主出主意后的第三天,站在暗处,领有圣旨的真钦差露面了——永兴候慕容琏!
  他一现身,直接带兵拿下了奉天府童知府、郑太守。这二人,一个掌民掌财,一个掌兵,沆瀣一气,与奉天府的商贾狼狈为奸,在两年多前就开始掌控物价,操纵市场,而司氏的兄弟司富贾就是其间的核心人物。

☆、539 官商祸

  郑太守落网的儿子拿着他的官文,欲调奉天城内的守兵犯上,被慕容琏当即下令射杀城墙,又有跟着一起闹事的司商贾、涂商贾等人亦当场被杀,慕容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稳住了局面,并快速将司、涂两家的家产充公,将其家小女眷关入大牢,紧接着,又拿下几个官员、商贾。
  奉天府所辖十几县除青溪县物价稳定外,其他各县或多或少受到影响,高的原是二十五文一斤的米能卖到二百五十文,低的也是原来两倍的价,唯有青溪县,物价稳,所售货品与以前一样。
  慕容琏一气之下,在奉天府连杀五大奉天府商贾,又关押、斩杀四名与商贾勾结官员后,各县商贾有所忌惮,再不敢轻举妄动,立时降为原价供应。
  江若宁问:“你们把彭若玉献上去了?”
  “在家里调教不到十日就送到奉天府,将她献给了广平王。”七郡主微蹙着眉头,家里虽花十两银子买来,可又置了一身华裳、头面首饰,算下来得有五百两银子,“堂姐,你明知广平王不是正主,为什么还让李家献美人。”
  “你李家摘出来,旁人没有,如果你家献了美人,旁人就怀疑不到你李家自救、不救世交。被人追问起,你们可推说是本宫念你是皇家女儿,是我保了你们,却不会有人说你们只顾自己,花几百两银子不被人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