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孕连连-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时候,想着长子瞒了家里,在金陵城养伤的情景,越是想,杜明月对于箓哥儿的再次出征,就是心头发酸。
  “都说养子盼成龙,养女盼成凤。可这些再盼啊的,在箓哥儿重伤那回后,我就不盼了。”杜明月也是那一回后,真觉得不盼了。
  这人平安,啥都好。
  求得多,那是担忧孩子们吃得苦头多啊。
  “箓哥儿不把此事告知我,他铁定与你说过。”
  “你为何,不劝劝他……”
  话到这里时,杜明月成亲这么多年了,是头一回,真跟夫君赵子殷倔强上了。
  这夫妻二人,要说不堵了一口气,才是怪事儿。
  只不过,杜明月没跟夫君赵子殷红脸,而是自己暗暗生闷气,然后,气到后面,就把自个儿给气出病来了。
  “箓哥儿长大了,他娶妻了,有家有业,自然也有男子汉的担当了。”
  “咱们做爹娘的,不可能给孩子们做一辈子的主。”
  “他们也有他们的主意。”
  “明月,你要相信箓哥儿,那孩子是个心头有成算的。”
  赵子殷说到了后面,还是想劝了妻子,这看开些,才是正理。
  “儿大不由娘啊……”不晓得为什么,杜明月的心中,突然有想起了这么一句话。
  最终,除了养好病,等着把策哥儿媳妇迎进门外,杜明月也不再多想了。
  她啊,就是开始多了一个习惯,抄了经文,给佛主菩萨、三清天尊之类的神仙们烧了香火。总之,杜明月就是盼漫天的神仙,保佑了她的长子,平安归来。
  因为,次子赵策的婚事,已经是早早订下了。
  这不,入了秋,哪怕荆州的战事,还在打着。
  这赵家长子赵箓没法子归来,这早是算好了的成婚日子,自然是不能拖后的。所以,在秋天最美的时候,八月十二那日,赵家张灯结彩,迎娶了次子媳妇。
  杜明月的次子媳妇,是宋城的大户出身,赵子殷姐夫米振元的亲外甥女李惠娴。
  要说家世,这自然是次子媳妇更好。
  不过,对于嫁进来的长子媳妇,杜明月也是颇满意的。相处久了,婆媳之间嘛,还是有些感情了。


第140章 
  春晖苑,宋微娘有些眼神黯然。
  按说妯娌进门; 应当是喜事。只是; 宋微娘这个长媳,是心头发急。她嫁进赵家的时间; 可是不短了。一直没有喜讯; 夫君赵箓又是常常在外奔波; 夫妻二人是聚少离多。
  这没子嗣; 长媳的身份贵重; 偏偏娘家又比不得二弟妹李惠娴。这宋微娘的心头啊; 是一个苦字了得。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每逢家节备思亲,杜明月在这一天; 想念在荆州战场的长子,哪怕身边有次子、三子、幼子,也是弥补不了这长子不在家的缺憾。毕竟,每一个儿子,都是当娘的心头肉啊。
  “微娘; 惠娴是弟妹,这家中的事务,你若是有忙不过的时候,不忙唤你这弟妹给你打打下手。”杜明月对长媳如此说道。
  当然; 这话中的意思嘛; 其实也是想告诉了二媳妇,长嫂的身份,还是需要尊重的。毕竟; 次媳李惠娴就是打下手的命嘛。
  倒不是杜明月不想对媳妇一碗水端平,而是这时代就这样。长子长媳的位置不同,这是要真正继承家业的后辈,真是等杜明月和夫君百年后,这次子、三子、幼子,那是要分出去过的。
  为了免得将来麻烦,杜明月自然要给足了长媳的权威。
  要不然,二媳妇万一心大了,跟长媳顶牛,那她这个婆母就要坐蜡了。有事情,防患于未然,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弟妹是大户人家出身,管家理事自然是熟练的。”
  “有娘这话,二弟妹,往后我拿你顶了差遣,你可不能躲懒了。”宋微娘笑呵呵的应承下了婆母的帮衬。
  李惠娴嫁进赵家前,对于赵家的情况就已经熟知了。她乐意嫁进来,完全是因为她个人喜欢上了赵家的次子赵策。若不然,以着她的家世,更好的夫婿,也不是寻找不到的。
  对于婆母暗中之意,还有长嫂的示好,李惠娴自然没有拒绝的。
  “娘,嫂嫂打理家事,处处都是稳妥的。”
  “我啊,还是乐得空闲多些时间,在您的面前,尽尽媳妇的孝心。”
  “大嫂,你不怪我这爱躲懒的性子吧?”
  对于李惠娴的话,宋微娘自然是耳里听着,心头明了这弟妹的意思。
  妯娌间有默契,要说竞争嘛,也是有的。在李惠娴看来,她夫君的兄长是在外面挣富贵荣华,她的夫君却是次子,就是要挣了家业,也比不得长兄的危险嘛。
  再则,长媳有义务要在家孝顺父母。而次媳,就未必了。
  所以,李惠娴打的主意,就是想跟着夫君赵策在一起,哪怕夫君要打理家业,她也是乐得跟随,离了封县城的。
  李惠娴瞧着,她若是跟夫君努力努力,这先是生下嫡长孙,也不是没个可能的。
  赵家二媳妇李惠娴,一口气想憋个大招,想生了嫡长孙。这点子心思,赵家上下,呵呵,都有数的。
  对于这事情,杜明月乐意的。
  不管是长子的儿子,还是次子的儿子,这不都是她的孙孙嘛。
  中秋节一过,次媳想随次子赵策一起,来个夫唱妇随这事情。杜明月是同意了。
  宋微娘瞧着弟妹得尝所愿,那是羡慕坏了。奈何,她是长媳,这打理家务,孝顺爹娘之事,她逃不脱,这是责任,也是荣耀。
  特别是夫君赵箓,对宋微娘也是这等的态度,说是战场凶险,军营之类更不欢迎女眷。所以,宋微娘除了在家守望了夫君归来外,也无他法。
  秋天过去了,入了冬。
  在第一场小雪后,赵箓归来了,带着满身的荣耀。
  赵家上上下下都知道了,赵箓虽非升官品,可实缺却是升了。
  赵箓的实授官职,是英德郡太守兼英德郡兵的都指挥使,这文武一把装,可谓是尽显了唐王刘平安对其的信任。
  赵箓归来,赵家免不了大宴宾客。
  对此,杜明月是跟长媳唠叨了,这暗中的指意,就是希望媳妇抓住机会,赶紧揣个孩子。毕竟,长子当太守了,这住了太守府的话,长媳跟着去宋城也是可以了的。
  对于婆母的大度,宋微娘是感激极了。
  当然,暗戳戳里,宋微娘也是求了送子观音,恨不能快点给赵家生下嫡长孙。这夫君有本事,作为嫡妻家世不显,她的压力山大啊。
  于是,晚间,杜明月拉着长媳在传授了夫妻相处的好法子。
  赵子殷则和儿子在书房谈事情。
  “文职武职于一身,权柄过重,恐非益事。”对于儿子两职都兼任,赵子殷的看法,是实非福气。这上司的信任过重,有时候后果未必是好的。
  “爹,这是特殊情况。”
  “唐王殿下得到消息,汉王将对徐州用兵。咱们英德郡是为了防范豫州那边可能的用兵,才会让儿子文武二职兼任。”
  “特殊之事,行非常之事。”
  赵箓解释了原由道。
  “原来如此。”
  赵子殷点点头,又问道:“此回荆州一战,究竟实情如何?”
  “这传言里,有说惨胜,有说大胜,更兼有说实则唐王殿下败了,不过益州那边惨胜,无力再进逼而矣。”
  父亲相问,赵箓没有隐瞒,便回道:“是惨胜。”
  说话时,赵箓声音低沉,毕竟,他的官帽子,也是手下的兵丁染红了的啊。
  虽说,慈不掌兵,可那是说得为了追求胜利,不择手段。而在这等乱世里,有兵才是草头王。这英德郡的郡兵,粮饷可是赵家自筹的,说是私军都不为过。这等自家的本钱,那是噬了一点,也是心疼的。更何况,在荆州战场时,赵箓对唐王刘平安还有救驾之功,那时,英德郡的郡兵,可谓是损失惨重。
  虽说,荆州一战后,唐王刘平安是给补足了兵额,补足了军械武器。可是,掺进来的沙子,也不少的。
  不过嘛,上位者追求平衡,对于唐王的小动作,赵箓身为属下,自然是装着不知罢了。
  当然,这荆州一战,光有损失,也是不然。单凭赵箓得了英德郡太守一职,他就是损了再多的兵丁,也是值得了。
  因为,这太守一职,都指挥使一职,二职都握在手中,这英德郡可谓是由赵箓一手把持。这把英德郡建设成自家的后花园,也是指日可待了。
  到时候,要兵有兵,要地有地,要粮有粮。想想美好的未来,哪怕要再跟汉王抗上一回,赵箓觉得,咬咬牙也就是忍了。
  挨过去,赵家就注定会一飞冲天。
  “说起来,若是荆州大战,让唐王虽胜矣,亦是损失惨重。儿子也不会有机会,兼上了太守一职。”
  “此回,是我赵家的大机缘,爹,儿子需得家中全力支持。”
  赵子殷思索片刻后,点头,道:“此事,为父会全力支持你。”
  关系了家族前程的大事,又是这等最好的机会,赵子殷自然是没二话的。
  就在第二场小雪时,赵箓就跟豫州的兵马,交手的一回。
  算不得胜利,毕竟,他手头的兵,新丁占了大半。虽说,也是好好的操练了一段时日,赵家更是把老本都投进去了。
  倒底还是欠点火候,所以,一时间也是靠着城池,算是守住了豫州军的攻势。置于城外的一些村庄,受了兵灾,就是免不了。
  好歹,在雪越下越大,这个冬越来越冷时,豫州那边退兵了。
  小年夜,赵家祭祀祖宗时,杜明月得了两个好消息。她的长媳、次媳都怀孕了。
  也就是说,来年赵家要添两个孙儿辈的孩子了。
  “这是好事。”
  赵子殷做了总结,又是吩咐道:“往后,家中的仆人,便称我为老太爷吧。称呼你们夫人为老夫人。”
  “都提上一个辈份。”
  赵子殷为如此讲,完全是因为长子、次子都要当爹了。赵子殷觉得,一往经年,他应该享受享受当祖父的乐趣嘛。
  杜明月却是接受不能,晚间,她在镜前静坐了许久。
  “这般在想什么?”
  卧室里,瞧着妻子静静在那儿发呆的模样,赵子殷来了闺趣,凑上前是乐呵呵的笑道。
  今个儿,赵子殷高兴,与长子、次子还是小饮了两杯。这会儿,心情甚佳啊。
  “我这都当祖母,当老夫人了。这不,看看眼角的皱纹,有些叹岁月蹉跎……”
  这时代,三十四岁的女子,当祖母比比皆是。
  可在杜明月的前世,这等年纪,没成婚的女子,也不是没有啊。
  想想,杜明月总对一个“老”字,心塞啊。
  按杜明月的想法,她不服老啊。她觉得,她的青春,还是可以拯救一下的。
  “我是不是真成黄脸婆了……”杜明月不太自信的对夫君问道。
  “怎会?”赵子殷摇头,笑道:“与十年前,二十年前,无甚太大区别。只是多些岁月的冼练,更加的态度雍容。”
  “瞧瞧,还是那张脸,跟我记忆里,一模一样。”
  赵子殷夸赞了一通下来,让杜明月是心头好受些了。
  “哪能一样,二十年前,我是刚刚嫁进赵家。眼下,我都要当祖母了。”杜明月忍嗔了一话道。
  “不骗你,我就觉得,你还是像二十年前,嫁予我时那般样的清丽秀雅。”赵子殷突然想起了往昔,又似乎在回忆了当年后,说了此一话道。


第141章 
  长兴十年,幽朝的天福四年; 杜明月三十五岁这一年。
  秋; 杜明月终于是当上了祖母。因为,赵家的长媳宋微娘、次媳李惠娴分别生下了赵家的嫡长孙、嫡次孙。
  两个大胖小子; 惹得当了祖母的杜明月; 是欢喜连连。两个胖娃娃; 哪怕是刚刚出生那会儿; 跟个红皮猴子一样; 在杜明月的眼中; 也是最讨喜的小猴子。
  至满月时,两只胖孙子是真正的长开了; 成了杜明月眼中的圆润宝宝,哪儿看着都是舒坦。总之,对媳妇们啊,杜明月是越看越顺眼。她觉得她的人生,应该就是逗孙子; 然后,再给三子、幼子娶了媳妇后,就可以满意的过上退休生活了。
  杜明月乐意张罗给儿子们娶媳妇,讨孙孙们嬉戏的日子。
  而赵子殷虽然也高兴赵家孙辈有继承人; 可是; 这位赵家的最高辈们人,更愿意做的事情还是给长子在背后使力。
  相比起三子、幼子的婚事,长子经营英德郡的事情; 显然更上了赵子殷心头。
  倒是赵简这个应该娶媳妇的壮小伙,却是在亲娘问起了心上为的标准时,一口回决了她娘想给说亲事的想法。
  “娘,大丈夫不建功立业,娶那等低门户的女子,儿不喜。”
  这不,长兄是的官位是越爬越高,赵简的心嘛,也是越来越大了。他可不想娶个小门小户的女子。总之,这位简三爷就想娶个比二哥门第更高许多的。
  反正,这位简三爷对大哥服气,对二哥嘛,有些想别一别苗头的意思。
  说起来,赵策、赵简两兄弟,本来都在经营了赵家的盐业。
  这盐业是一块大肥肉,两兄弟按说是各自管了一摊子事情,那是应当相互帮忙才对。可惜,有一句怎么说的,一山难容二虎。
  特别是二哥管事有方,这简三爷心头就是有了建功立业的想法。
  在简三爷看来,那盐田说起来,也就是那么回事。不外乎,就是安排人手,将海水依次灌入分层的盐田里,直到最后晒出来粗盐。
  说起来,这大规模的晒盐法,不是什么稀罕的技术。
  就是那一层的窗户纸,捅破了,就不值钱了。
  反正瞧着长兄立功多,当大官了,简三爷自然就想去大哥身边办事。盐上面的勾当,简三爷表现的兴趣缺缺。以至于连成婚这等子事情,他也不急了。
  “哟,咱们赵家哪个名牌上的人物,我儿倒嫌弃起门第出身来?”
  “老三,你莫不是怪娘的出身太低微了吧?”
  这等嫌贫爱富的表现,让杜明月觉得,她家三儿子长歪了吗?
  “娘,这娶媳妇总得寻摸个儿子合心意的嘛。”
  “您是儿子的亲娘哟,儿子就是恨天恨地,也不敢对您有啥小心思的。”
  “儿子发誓,还不成吗?”
  “……”
  这古代的誓言,还是非常庄重的。瞧着三儿子这都准备真开口起誓,杜明月忙打断道:“娘哪会不信你,你个蠢孩子,誓是能随便发的吗?”
  “是想气使你娘我啊?”
  “你既然暂时不想娶妻,得了,娘也不掺合了。把你往你大哥那一塞,你想建功立业,你就去。免得你将来,还怪你娘拦了你的富贵功名路……”
  越说越气时,杜明月倒是没阻拦三子的那点子谋大前程的小心思。
  反正杜明月是打定了主意,暗里给长子去信,要长子那边盯紧了这个不省心的弟弟。
  “娘哟,您真好。”
  “哈哈,我巴不得去大哥那儿,建功立业,到时候,儿子也给娘挣个诰命啥的。”
  对于简三爷的话,杜明月挺无语的。好吧,她的夫君和长子,已经给她挣了诰命了。她真不需要三儿子再去挣劳子诰封来的。
  就在赵家的简三爷跳脱着离了封城,去了宋城后,赵宅似乎恢复了往常的悠哉。
  如此一愰,便是五年过去。
  简三爷终于娶妻了,而这位娶的媳妇,既不是他当初以为的高门大户,也不是小家碧玉。而是一位巾帼英雄,一位从山大王到女军使的武力值雄厚的俏姑娘。
  对于三媳妇,赵子殷不太满意。
  不过,杜明月很满意。
  虽说,这三媳妇的身份,说出去确实那啥了一点。不过,冲着这姑娘能镇压了她家的简三爷,杜明月对这个儿媳妇就服气了。
  啥锅配啥盖,这王八跟绿豆儿,就是一对嘛。
  瞧瞧,杜明月想着她家三小子,跟三媳妇妇唱夫随,一起锵锵去战场,多配啊。
  这一年,长兴十五年,杜明月四十岁整。
  在夏日炎炎,最是天气热时,金陵城突然来了圣旨,召赵家的长子赵箓带兵到唐王府述职。
  消息很突然,赵箓虽说没有心理准备,不过,还是挺配的。
  只待他已经起程离开宋城后,才是有小厮来封城传信,给赵子殷这个赵家的家主说了赵太守前往金陵城一事。
  遥望金陵城,赵子殷心头是沉甸甸的。
  赵家在金陵城,是有关系的。
  对于米振元这位国舅爷,还有唐王刘平安之间的某些明争暗斗,赵子殷和长子赵箓都是心头有数。
  说起来,这跟当年荆州一战,那唐王继位初的一场惨胜不无关系。
  那一回,赵箓是救驾了,救了唐王刘平安一命。可那一回,唐王刘平安到底还是被敌方中军突袭,肩上中了一箭。
  当时,为了稳定军心,唐王刘平安是带伤作战。战后,却是落下了病根。
  这五年来,因为体虚的原故,唐王府的权威就有些暗弱了。
  赵箓进京后,第一件事情自然是去唐王府报到。不过,他本人的暗哨还是传递来了金陵城的一些暗流。
  比如说,最近金陵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