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孕连连-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子殷想,天下百姓可怜,那又如何?
  他非是圣人,就是圣人也没说着,真出来用实际行动,可怜一二天下百姓啊。
  《荀子》天论中,有是讲过嘛: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在赵子殷的一生中,所经历的事情来看,善恶到头,未必有报应。
  不过,成王败寇,才是实情。
  腊月,小年夜。
  潼关下了一场大雪。
  远在千里之外,徐州的封县城,同样是一场大雪淹没了天地间,把整个封县城的四野,是染成了银白色。
  次日,天明时分。
  “瑞雪兆丰年,希望来年是个好收成的年份。”
  杜明月如此期许着。
  因为,杜明月很清楚,如果收成好了,很多人就有饭吃了。而人能填饱了肚子,挺而走险的就少了。
  那灵安县城的经历,杜明月不想再有一回了。那等生死之间的大恐怖,杜明月是凡人,她亦是怕的。
  当天,朝食后。
  天寒了,跟哥哥赵箓玩雪球,是玩得过于尽兴的赵策小盆友染上了寒气。所以,赵策小盆友在对哥哥赵箓的无尽羡慕中,留了家中养病。
  倒是赵茵有姐姐风范,她是主动留下来陪弟弟赵策玩儿,顺带照顾一下三哥儿赵简。
  在回了封县城后,赵传福这位当了祖父的,就是给杜明月夫妻的第三个儿子取了名儿,唤简。
  “大哥,你要早点回来。”
  平日里,兄弟俩是打打闹闹,真是分开了一时半刻,赵策又是舍不得从小到大,像是连体婴一样一起玩耍的哥哥了。
  那眼巴巴的小模样,让杜明月看着都是心疼了。
  “你乖乖听姐姐的话,我求娘,让她多给你吃些蜜饯。”甜味儿的东西,赵策是最爱馋嘴的。所以,赵箓一这么说后,赵策就转了小脑袋,望着亲娘杜明月。那眼眸子跟会说话一样,分明在提醒着,娘啊,赶紧答应哥哥大人的话吧。
  “好啊,策哥儿听姐姐的话,乖乖在家养病。今个儿,就许多吃了一小碟子的蜜饯。当然,不能超过了五颗。”
  杜明月讲明了蜜饯的数目。
  “八颗。”两只小手比划了一下,赵策小盆友讲起了条件道。
  “刚刚不是说了,要乖乖嘛。”用手摸摸弟弟的小脑袋,赵箓说了这话后,还是贴近弟弟的耳朵边,小声嘀咕道:“你答应娘了,厨房才给蜜饯。”
  “娘不在,你可以求姐姐多给些嘛。笨蛋弟弟。”
  给弟弟取了一个小绰号,赵箓决定提点一下弟弟。办事情,可以走歪门邪道的。
  “娘,我乖乖听话,苦苦药药也渴光光。”
  “娘,你一定要提醒厨房,蜜饯要大个的。”
  赵策小盆友同意了哥哥的提议,不过,在最后,他还是忍不住提了,在他看来,一点小小的要求嘛。
  “茵姐儿,策哥儿和简哥儿,就要你多照顾了。”
  嘴里杜明月这么讲,实则,她是把姑姑杜秀娘也请来了冬藏苑,让姑姑杜秀娘实际照顾了冬藏苑里的三个孩子。
  “母亲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弟弟们的。”
  赵茵回了话道。
  “你放心,冬藏苑这儿,我会好好看顾的。你啊,早去早回。”杜秀娘对杜明月叮嘱话道。
  “姑姑,劳你操心了。”
  杜明月跟亲姑姑杜秀娘,也是回了这一句话后,才是领着大哥儿赵策出了冬藏苑。尔后,是坐了马车,去弟弟杜青云在封县城里新安的家。
  当然,杜父、杜母,还有弟弟杜青云和弟妹四人,依是全家人上回一起跟着到了封县城居住的。
  至于杜家村,杜明月没有回过,倒是她弟杜青云昨个儿回了一趟。
  今天,杜明月就是去弟弟家中,探明情况来着。
  等杜明月和大哥儿赵箓到了时,发现杜家的气氛很是沉重的样子。倒是发现了杜明月母子的到来,杜父、杜母勉强挤了笑容。
  “爹、娘,我带箓哥儿来看望你们。策哥儿那孩子病了,等他痊愈后,我再带他来看你们。”杜明月一边说了话儿,一边让儿子赵箓给姥爷、姥姥福个小辈儿的礼。
  “快进屋到坑上去,别凉着箓哥儿。”杜母瞧着胖乎乎,长得福气满满的小娃娃,自然是笑容里多了真诚。这会儿,杜母是搂着赵箓,就往屋中烧得旺的坑上抱。
  院中有雪,这个天,已经开始化雪了。所以,天更冷着。
  杜母自然是怕冻着了她的外孙孙赵箓的。毕竟,这大胖外孙子,是女儿在赵家的依仗,她啊,是一心盼着女儿过得幸福的。
  “青云呢?”
  进屋后,没见着弟弟和弟妹,杜明月问道。
  “你弟妹昨个晚哭晕了一场。青云见他媳妇今个早身子有些不爽快,带她去药铺子了,想请大夫给瞧瞧是咋回事?”杜母一边给外孙孙拿了备上的年糕,一边给女儿讲了家中的情况。


第52章 
  母女二人正聊着日常琐碎事儿时;杜明月的弟弟杜青云和弟妹杜陈氏回来了。
  杜青云夫妻二人的神色是颇高兴的模样,杜明月起身,待她与弟弟、弟妹谈过后。方是知了;弟妹杜陈氏怀孕了。早上的不爽利;是因为昨个晚哭得太利害;情绪过于激动,所以,动了胎气。
  大夫给诊了脉;开了安胎的方子。
  杜青云夫妻二人成婚日久,杜陈氏这会儿怀孕了;杜家上上下下是人人都开心的。
  “好,好;我儿终于要添子嗣了;我也要当祖父了。”
  杜父在旁边,那是老泪纵横间,边哭边笑啊。
  要说;杜父的儿媳妇杜陈氏能哭着没了娘家人;那杜父这个年过半百;儿女都成家的老汉何尝不伤心没了亲爹娘、亲兄弟和族人上下百多口人啊?
  只是;杜父是一个憨实人,他想着自己是杜家目前剩下来的最高辈儿。杜父啊,就怕他这一伤心,又是弄得家中不安宁。要晓得,前面在灵安县城里,杜父那一病是花费了不少银钱。杜父这等年纪的人,总归是看开了不少。
  这不,杜父是跟杜母商量好了,他们两老的一定得稳住。
  在家中,不能给儿女添麻烦了。毕竟,女儿不容易,求了亲家爹给儿子寻得的好差事。眼下瞧着儿子青云在封县城的衙门里,也是要好好表现,站稳脚跟的。杜父杜母一辈子为人爹娘的,总是觉得没给儿子挣下啥家业。也想着,让儿子在衙门里办差事时,没后顾之忧啊。
  若是儿子哪里实在是真有让杜父杜母操碎了心的事情,就是儿媳妇杜陈氏一直没揣上了孩子啊。
  这回,儿媳妇真怀孕了,杜父是真情流露啊。
  “爹娘,你们啊,别激动了。”杜明月在旁边劝了话,道:“弟妹有喜,是天大的好事。”
  “等来年,定然给你们抱了孙孙儿。”
  杜明月这么说后,免不得让儿子赵箓上前,给弟妹杜陈氏好好搂一搂,她笑道:“箓哥儿这孩子生下来,我就是紧跟着添了策哥儿。弟妹你也沾沾这喜意,我盼着啊,你来年给咱家里生个大胖小子。”
  杜陈氏这会儿,搂得赵箓小盆友那叫一个欢喜。
  毕竟,杜陈氏是真心盼着添个儿子的。说起来,在杜家当媳妇,杜陈氏的日子过得挺不错的。
  公爹杜父和婆婆杜母,与杜陈氏这个儿媳妇相处着,都是挺好说话的人。
  再加上,杜青云一直在衙门里当差。杜陈氏一嫁进来后,就跟着到了县城里生活。这平日里除了家里的一些手头活计,真比着在娘家当姑娘都轻省。
  要知道,农家里的女子,打小干的活计可是不少的。农闲时,割草喂养生口,家时家外的忙活,顺带的还得照顾弟弟妹妹们。农忙时,更得下地里抢种抢收。总之,一年下来里,也没什么轻省些的时候。
  嫁进杜家后,杜陈氏是巴不得在婆家站得稳稳的。奈何,她一直没揣上孩子,这不是成了她的一块心病嘛。
  特别是昨个儿,杜陈氏的枕边人从村里归来,杜陈氏一知道娘家全遭了灾,已经是没人后。对于杜陈氏而言,就跟天塌了一样。
  一个年轻的媳妇子,一个一直没怀上孩子,又没有娘家做靠山的女人。光想想,杜陈氏就悲从中来,所以,那会儿她是真伤心难过的。
  不过,一切等着今天大夫确诊后,杜陈氏就是心头大石落地了。
  “弟妹,我来得急,也没备上什么礼物。”
  杜明月嘴里一边说了话,一边是从手腕子处卸下一对银镯子,笑道:“这镯子,当是我给弟妹添得礼。”
  “哪能收?”杜陈氏摆手,表示不能要。
  杜明月却是拉起杜陈氏的手,让她一定要收。倒叫杜母看了后,说道:“青云媳妇,这是你姐的好意,你就收了吧。”
  女儿的性子,杜母还是知道。这孩子最是倔强的,她既然给了,就没有收回的道理。
  有婆母的话,杜陈氏这才是收下了姑姐给的一对银镯子。
  当天晌午,杜明月和儿子赵箓是一起在杜家用了午饭。
  于是,这一餐饭食,众人都是喜笑颜开的。
  等着未时刚过后,杜明月才是领着儿子赵箓告辞了。
  杜父、杜母又是送到了院门口,吩咐了话,道:“青云,送你姐一程。”
  “爹、娘,我知了,我这送姐和外甥一趟。”
  杜青云自然是应了话。
  姐弟二人,领着赵箓是上了街。马车夫得了杜明月的话,是早回了赵家。这会儿,杜青云自然准备亲自送姐姐和外甥步行回赵家的。
  一路行来,封县城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的。瞧着,颇是有些年节时的喜庆。
  只不过,偶尔小胡同巷子里冒出来的贫困汉子和妇孺,还是让杜明月瞧出来,封县城里的许底平头百姓,依然是日子过得紧张啊。
  瞧瞧,那些贫困汉子和妇孺满脸菜色,就知道生活窘迫。
  “青云,你听说了过没有?封县城外面那些田地,明年如何耕耘?”
  杜明月问了话道。
  “姐,这大街上也不好谈论这些。要不,咱们去茶铺子里坐坐。”指了一家茶铺子兼职了小饭馆的摊子,杜青云提议道。
  杜明月没异议,一行人进了茶铺子里。在茶铺子的店主上来寻问时,要了两碗茶,还点了一碟子店家做的肉丸子串串儿。
  “箓哥儿,肉丸子串串儿给你吃。今个儿,无论听娘和舅舅讲什么,都不许跟其它任何人再讲了,如何?”
  望着店家送来搁桌上的肉丸子串串儿,闻着扑鼻来的香气,杜明月跟儿子哄了话道。
  “拉勾勾,一百年不变。”赵箓小盆友望着那油炸出来的肉丸子,小鼻头动了动,又是咽了咽嘴里的口水。很是高兴的伸了小指头,跟他娘回了话道。
  “拉勾勾,一百年不许变。”杜明月也伸了小指头,跟儿子拉了勾勾。
  得了肉丸子,赵箓小盆友是吃得欢喜。
  杜明月和弟弟杜青云就是坐了桌子的两边,姐弟俩继续小声的说起话来。
  因为茶铺子较小,又是支了围顶子在外面,所以,这店家所幸是把篷子搭了屋外面,这厨具和做吃食时,就是在屋外面的地头。
  这不,摆得几张桌子,大半也是在外面的露天地儿。
  倒是杜明月姐弟专门寻了屋内的角落坐着,店家还是觉得奇怪呢。毕竟,那角落里的光线,倒底是不如屋门口看着敞亮。
  “封县城外面,遭了灾后,一直是搁荒在那儿。”杜青云介绍了外面的情形。其实,杜青云不讲,杜明月也是知道的。
  因为,从灵安县城离开那会儿,杜明月一行人归来时,路上看到的情况,真是处处村落成废墟啊。
  “那咱们村里没人了,村中的田地怎么办?”
  杜明月问了话道。
  杜青云仔细看了四周一眼后,才是小声又道:“我打听了一二。听说,凡绝了户,没人活着的村落,那田地都收归到衙门里,算是公田。”
  “我还听说,世家大户们都是各处钻营。准备多买些田地,今年再收些流民,明年垦荒补种粮食。”
  杜青云这么一说后,杜明月自然是知道咋回事了。
  这般说来,肯定是百姓遭殃了,官府就发死人财,然后,大户们才是真正的吃肥肉,把那些田地兼并了。
  “青云,咱们家中是田地的。”
  “你有问过爹,是何想法吗?”杜明月问了她在意的地方。
  “爹有意去种地。”杜青云叹一声后,回道:“但我劝退了爹回村里的意思。”
  “死了那么多人,谁知道啥时候发瘟疫?”
  杜青云的担忧,未尝不是杜明月的担忧啊。
  “青云,你有没有想到,把咱家的田地卖了。”杜明月试着提议后,说道:“以前,咱们家能护了家里的田地,是整个杜家村聚族而居,人口众多。好歹也能抱团取暖。”
  “眼下你在县城衙门里办差事了,那点子田地佃给别人种,也多少收成。”杜明月讲了她的看法,又道:“最主要的原由,我是担心杜家村都被其它大户给占了,咱们家的那点子田地太醒目了。”
  “杜家小门小户的,没得必要因为一点子田地惹了麻烦事。”
  杜家的田地,是在杜家村田地的中间好位置。杜明月真怕因为田地的事情,娘家得罪了某些大人物啊。
  就算杜明月嫁给了赵家当媳妇,说句实话,赵家最大的官儿,还是公爹赵传福老爷的正八品县主薄。
  这等靠山,对着小百姓是大如天。可对着世家大户,也不是什么硬茬子。
  “而且,我听你姐夫的意思,往后外面怕也不太平。”杜明月更担心的地方,还是世道不宁。
  “姐,其实,我也是这个意思。把田地卖了。咱爹和咱娘在县城里做点小买卖。”杜青云回道:“好歹我是衙门里当差的,也不怕了寻常的青皮、小流氓们找麻烦。”
  “对,就是这个理儿。”杜明月点头,非常认同弟弟杜青云的话。
  一家子住了县城中,杜明月才不担心娘家人的安危啊。
  在县城外面,没个城墙的保护。真是出了山匪流民,那就是破家灭门的祸事了。


第53章 
  景泰七年;临近了除夕时,赵子殷还远在潼关,隔着家乡徐州千里之遥。
  非是不想回家;而是奈何身不由自己。
  赵子殷接到了家书时;也是每每多读了许多遍。偶尔想念家中亲人,又是翻出家书,再是重读温习。
  在除夕的前一天;平叛的禁军在副帅钱廖都指挥使的带领下;到达了潼关,准备返回京城长安。
  赵子殷是潼关守备刘元德的幕僚帮闲;自然是跟着一起,去拜会了这些个大人物们。不过嘛;相比起刘元德的出彩;赵子殷就是龙套一枚,作为背景板出现的。
  在大人物们闲聊朝廷政事时,赵子殷观察着诸人。
  最终,赵子殷的目光落在了禁军都虞候刘元瑞的身上。这位唐国公府的世子爷,在这次的平乱之中;出力甚多。当然;功劳也是大把的。
  只不过,战场之上,想要实打实的功绩,还是需要拿命拼的。
  刀枪无眼,箭矢更无眼,谁生谁死,还真是命运莫测。
  这不,赵子殷在意了唐国公世子刘元瑞的原由嘛,就是这一回在战场之上,都虞候刘元瑞被箭矢擦伤了面颊,留了一道疤痕。
  “破面之相,是福是祸?”
  赵子殷在京城将大变时,看着刘元瑞的面相,在仔细的推算着。
  要说是大吉,也不对?要说是大凶,更不对?
  明显着,刘元瑞的这一次破相,是凶中带吉,当然,也可以说是吉中带凶。
  赵子殷在按奈了心中某些猜测同时,也要想着,刘元瑞掌握了部分禁军后,唐国公府的势力会如何膨胀?
  当晚,潼关的禁军驻扎下来。
  潼关守备刘元德自然是开了宴会,招待了禁军中的各路头目们。
  宴到半时,赵子殷提前开溜了。
  只是,在外面吹了凉风的赵子殷,还没有散去酒气时。伍恒卿来了,他小声说道:“主公刚刚跟世子爷商量了,准备让你回京城。作为联络人,帮忙世子爷和主公这边传递一二消息。”
  “诺。”
  “有大人的吩咐,在下自然是事事听从。”
  赵子殷没有反驳,一口应承了。
  伍恒卿点点头,笑道:“京城起风了,大人物们办了大事,咱们办了小事。总能捞着功劳的。这回,我看好子殷你啊。将来,有前途。”
  “借恒卿兄吉言,将来小弟兴旺发达了,一定不忘记恒卿兄在大人面前的举荐。”
  赵子殷哈哈笑了起来,随即,还是感谢了伍恒卿给他提供的机会嘛。
  景泰八年,初三,禁军开拔,大军归京矣。
  赵子殷随了唐国公府世子刘元瑞的队伍,跟他的幕僚混了一堆儿,当个文书办差事。
  再回京城,望着新年节庆下的长安,赵子殷发现,整个长安还是歌舞升平的地方。处处的花灯酒宴,处处的贵人豪奢,真是繁华迷人眼啊。哪有了半分,这个天下已经动荡不安的气氛来着。
  初八,赵子殷参加了一场小宴,是沈铸的一对龙凤胎儿女满月小宴。
  赵子殷在京城,以他家与沈铸家的关系,这一场小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