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公夫人荣宠记-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的语气中隐有一些埋怨,很是符合一个妹妹对自家哥哥抱不屈的态度。
  天子最是多疑,无论有能或是无能,城府深或是浅皆是如此。皇帝也不例外,他确实以为北郡王世子是为
  了立太子的事情才出现在京中的。
  当年若没有差错,皇贵妃就是他的皇后。
  他不信,北郡王没有想法。
  “行得正,不惧人说。朕心里有数,必不会让你受委屈。”
  “臣妾……多谢陛下怜爱。”
  皇贵妃见皇帝眉宇间始终有忧色,心知必是有事,若不然,他不会无缘无故不派人通传就到自己的宫中。
  但直到离开,皇帝都没有说其它的事情。
  她自然不会相问,恭送着他离开。
  他一走,她的脸色就淡下来。但愿哥哥此行一切顺利,能一举扳倒赵氏。赵氏可恨,夺了她的姻缘,夺了
  她的后位。
  她不过是想拿回原本属于她的东西,名正言顺。
  那边皇帝一出她的宫殿,便被太后派的人请走了。
  太后的心里又惊又惧,她不知道多年前的旧事居然被人翻出来。那件事情是她亲手做的,没有假别人的
  手,不可能会有人知道。
  而且给先帝看过诊的太医,她都派人密切监视着。当中那位曾提出先帝病因有蹊跷的太医,已被她秘密弄
  死了。
  那么到底还有谁,会知道当年的事情?
  她在殿中走来走去,心绪不安。
  当年她是被逼无奈,父亲说过,若是先帝不死,死的就是赵家上上下下。到时候她这个皇后就会被贬,打
  入冷宫,永远不能翻生。
  她气过、怨过。怨父亲当年糊涂,居然和安亲王合谋。但更多的是害怕,害怕被贬,害怕在冷宫中过一辈
  子。
  父亲说了,她有儿子。先帝一死,她的儿子登基,她就是太后,比皇后更加尊贵。是被贬还是做太后,让
  她取舍。
  她足足想了一天天夜,夜不能眠,最终同意。
  初时,她是忐忑的。但没人发现,她很快就稳了心神,一步一步地进行着。
  那段日子,她心里受过的煎熬,简直不敢回想。好在后来一切顺利,没有一个人发现。她的儿子顺利登
  基,她成了名正言顺的皇太后。
  这个后宫,她为大,她可以完全做主,而不是以前还要顾忌到小姑子。
  先帝宠爱小姑子,事事以小姑子为先。她这个皇后往往都排在后面,更可气的,陛下临终把皇儿托付给小
  姑子,而不是她和她身后的赵家。
  幸好老天有眼,燕赤来犯,小姑子出征,一走八年。
  八年后回来,她已不是以前的她。便是让自己的侄女嫁给陛下,换掉小姑子订下的北郡王嫡长女,小姑子
  也不敢说什么。
  八年间,陛下与小姑子的那点情份早就淡了。而自己,是陛下的亲娘,是陛下最亲近的人。
  眼见着陛下进来,她忙上前,“陛下,哀家听说外面都在传,传你父皇的死有隐情。究竟是哪起子小人,
  敢这样私议先帝,让他英灵不能安息。”
  “母后,您先别急,朕已派人去查。”
  “这还查什么,分明就是包藏祸心之人的计策,意在乱人心,动摇朝纲。陛下,赶紧把人抓起来,斩首示
  众!”
  皇帝扶着赵太后坐下来,“母后,您别心急,造谣之人朕不会姑息,但事情朕一定要查清楚。
  “陛下……”
  赵太后心里急,不过若是拦着陛下不让查,怕陛下起疑心。仔细想想,自己当年做的事情除了父亲,没有
  第二个人知道,遂不停安慰自己。无论怎么查,都不可能查到自己头上。
  “也好,你得好好查查。一旦查出是何人作乱,必不轻饶!”
  皇帝亦是这般想的,陪赵太后用地膳,就离开了。
  而赵太后还是觉得不安,隐约感到事情不太对劲。但是这节骨眼上,因怕别人多想,她又不敢召父亲进
  宫。
  想着等两天,先静观其变。
  哪成想着,两天过后,没有等到有人被抓的消息,反而等到另一个传言。
  那就是先帝驾崩前,正在查当年安亲王叛乱的事情。而安亲王之所以谋逆,是因为幕后有人指点。
  这个指点的人,是安亲王的军师,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赵太傅。
  此传言一出,举京震惊。
  赵家是太后和皇后的母家,堂堂的国丈,居然是安亲王的同党,怎能不让人震惊!
  陛下当朝摔了折子,折子砸在赵国舅的头上。赵国舅跪在地上,他哪里清楚父亲当年的事情,只能喊着冤,看着陛下震怒退朝。(北北)
  而后宫中的赵太后,两眼一翻,晕死过去。


第71章 
  这两件事连在一起;若是没有关系只怕谁都不会相信。
  不提先帝的死;就单论此事。赵太傅当年是安亲王的人,那就说明;安亲王谋逆一事赵家是同党。
  既是同谋,理应同罪。
  赵家多年前就应该伏诛,而不是嫁女入宫;从皇后直至太后。且现在的皇后依然还是赵家女,受着皇家的
  隆恩。
  皇帝阴着脸;不发一言。
  若当年赵家被问罪;先帝就不会娶太后;也就不会有他这个天子。
  百官许是都想到这一点,全部跪在地上,无一人说话。大殿之中如死一般寂静,唯有赵国舅还在说着冤
  枉。
  冤不冤枉,此时众人心里都有了底。
  这事分明就是冲着赵家来的;后面肯定还会有招。若没有确实的证据;谁敢捅破天。以赵家现今的身份地
  位;谁敢信口开河?
  “查,给朕好好的查;宫中,赵家都给朕统统查!”
  皇帝脸色铁青;怒目扫视着跪地的臣子们。这满朝的文武;有一半以上是靠向赵家的,另有一些与北郡王
  私交不错。
  那唯几的几个纯臣中;要么是和稀泥的,要么就是混日子的。
  猛然间他才发现,他的天下不像他想的那样稳固。他正值年轻,这些人就开始站队,莫不是盼着自己早
  死?
  还有赵家,前段时间那么急着立太子,所欲为何?
  难不成想故技重施,无声无息地弄死自己,好扶大皇子登基。那么这天下就不是他肃家的,而是赵家的!
  他的身体不可抑地颤抖着,遍体生寒。
  因为他想到了最大的一种可能性,当年父皇的死,会不会是母后做的?因为那时候侍疾的人是母后,除了
  母后,没有人能接近父皇。
  而父皇是不是觉查出了什么,所在在临终前并没有交待母后扶持自己登基,反倒把自己托付给了皇姑姑。
  他越往深想,就越得事实如此。
  若说最忠心的人,必是皇姑姑莫属。皇姑姑在裕西关一呆就是八年,要不是保护肃氏江山,她一介女子何
  至于一生无儿无女,华年早逝。
  他现在看到的所有人,似乎都是不可信的。
  突然,他的眼神落到一个男子的身上。他记得皇姑姑那遗言中交待过,若是有朝一事边关再起战事,可派
  敬国公出征。
  是否在皇姑姑的心目中,敬国公是可以信任的人。
  他手从明黄的袖子中伸出来,指向据九的方向,“朕命敬国公彻查此事,一定要把赵家与安亲王的事情查
  得水落石出。”
  “臣领旨。”
  赵国舅一看陛下指派的人是敬国公,心道要完。这敬国公软硬不吃,独来独往,在朝中并不拉帮结派。
  这样的人,他们赵家几次想拉拢,都未能如愿。
  甚至愿意联姻,都被他给暗中拒绝。
  让他来查赵家的事,那可是半点情面都不会留。赵国舅不是傻子,哪里看不出来事情的真相。纵使自己喊
  着冤,心里都是没底的。
  因为自己知道,此事极有可能是父亲做的。那段时间,父亲确实很忙,经常深夜出去,仅带着一个心腹。
  据九领过旨后,便回到自己的位置。
  北郡王世子那里有确凿的证据,只要他假装查探几日,再把东西呈上即可。这件事情,自己确实是别人利
  用的对象。
  朝堂之争,向来你利用我,我利用你。
  此次,他甘做别人的棋子,只为了自己的妻子。
  下朝后,众官匆匆离去,没有人像往常一样寒喧议论。
  赵国舅几次想靠近据九,见对方没有停留的意思,心里越发的没底。想着赶紧回府,找父亲问清楚,讨计
  策才是正经。
  赵太傅虽已不再上朝,但朝中之事,少有能瞒过他的。赵国舅人还没到府中,赵太傅就知道朝堂中发生的
  事情。
  他年事已高,却精神矍铄。
  看着清闲,每日是逗逗鸟儿,写写字画。但许多人都知道,赵家现在当家人还是他。不光是赵家,便是朝
  中许多大臣,都以他为首,遇事便会上门请教。
  “父亲……”
  赵国舅疾行着,未进门便高声唤着。
  “一国之舅,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赵太傅喝斥着他,把鸟笼交给下人的手中,再接过随从递过来的帕子,仔细地擦拭着手。他擦得很慢,足
  有半刻钟。
  赵国舅心急如焚,却不敢贸然说话。
  终于等赵太傅擦好手,那些下人们全部退到远处,他才敢出声,“父亲……那传言您听到了吗?今日上朝,
  陛下雷霆大怒,命敬国公彻查此事……我们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平日里做什么,现在还做什么。”
  “啊……可是父亲……”
  赵太傅目光如炬,瞪了赵国舅一眼,“遇事沉不住气,为父教你的东西都白学了?自古以来成王败寇,皇
  位之争向来你死我活。陛下派敬国公去查又如何,最终还不是什么都查不出来。哼……我还道北郡王家的那个小
  子进京是为了上次我们请立太子的事情,原来他是来端我们赵家的……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赵国舅沉到谷底的心像活过来一样,就说以父亲的手段,怎么可能留下把柄?让那些人得意几天,等敬国
  公查不到证据,他们赵家再反过来,非得让北郡王世子有去无回不可!
  “父亲,北郡王世子着实可恶,他散播这些谣言,当真以为陛下会信吗?他也不想想,陛下是谁生的,那
  是我们赵家的姑奶奶。他的皇后是谁,那也是我们赵家的姑娘。他是我们赵家的外甥,万没有帮着外人来对付
  自己外祖家的道理。”
  赵太傅冷哼一声,“外甥?天家哪有什么祖孙!他要是真向着我们赵家,应该当朝派人去抓散布谣言的
  人。他既然派据九那小子去查这件事情,说明他心里是有怀疑的。”
  “这……这怎么办?”
  “慌什么?为父不是说过,他们再怎么查,也不可能查出什么来。哼……”
  “哦……哦……”
  赵国舅被自己父亲吼得有些心虚,他自小怕赵太傅。赵太傅并不是很看得上自己的儿子,相反更看重的是
  长孙。
  赵太傅挥了挥手,似乎并不想再看到赵国舅。赵国舅会意,忙告退了。
  万福宫里的太后悠悠转醒,一侧头便看到立在榻边的皇帝。她心里一个咯噔,陛下的眼神怎么如此的陌
  生。
  “皇儿……”
  “母后,您可好些了?”
  “母后没事,老毛病,睡一觉就好。倒是陛下,朝事繁忙还来看母后,母后心里受用。犹记得怀你那会
  儿,你父皇时常宿在其他妃嫔的屋子里。那时候母后就在想,以后母后能靠的人就只有你了…………”
  赵太皇说着,眼角滑出一滴泪。
  “最后母后如愿了,不知母后心里欢喜吗?”
  “只要皇儿你好,母后无论做什么都无怨无悔。”
  赵太后在赌,赌自己在陛下心中的份量。她是陛下的亲娘,她知道陛下的性子。外面的传言无论有没有证
  据,在陛下的心里都是起疑的。
  她只想让陛下明白,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是为他好。若不是她,哪里来的他?
  皇帝岂能不明白她的心思,一边是江山肃氏,一边是骨肉至亲。他便是帝王,也难断这家务事。
  “母后,您好生歇着吧。传言的事情朕已交给敬国公去查,想必敬国公很快就能还赵家清白。”
  “陛下……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交给敬国公?你知道他与你皇姑姑的关系,也知道你皇姑姑一直看不上赵
  家。你皇姑姑的心里,一直怨着母后没有替你迎娶皇贵妃,难保敬国公不会受她的影响,针对赵家……”
  “母后……朕一直没有告诉过你。父亲临终前曾对朕说过一句话,那时候朕虽然年幼却记得清清楚楚,他叮
  嘱朕,切忌外戚当权,后宫干政。过去多年,朕从没有提过,那是因为朕知道母后一心为朕,而现在,朕有些
  不确定了。”
  帝王的声音,深沉中带着冷意,他慢慢地转身,重新面向赵太后。
  “母后,您说上次赵家怂恿朝臣请立太子意欲为何?”
  赵太后心一惊,“陛下……”
  “母后不用回答,朕不想听。”
  说完他猛地转身,大步离开。
  赵太后的声音哑在嗓子里,捂着嘴。
  陛下他在怀疑什么?难不成他怀疑赵家想立太子,是因为想除掉他这个帝王?不是的,父亲只是想让北郡
  王一派死心,才会让人上折的,根本就不是陛下想的那样!
  可是,为什么她不能肯定?
  “来人哪!”
  她唤宫人进来,即命她们替自己更衣梳洗。
  梳妆完后,她扶着宫女的手,急行去皇后的宫中。


第72章 
  皇后亦在屋子里急得火烧眉毛;听闻赵太后驾到;忙领着众宫人出去相迎。赵太后沉着脸,看也不看她一
  眼;便径直坐到殿内的正座上。
  赵皇后心里一个“咯噔”,姑母这是何意?外面的传闻事关赵家,自己是赵家女不假;姑母同是赵家的姑
  奶奶,为何对自己摆脸子?
  赵太后盯着她;袖子一挥;殿内的宫人便全部退下去。
  “跪下!”
  赵皇后不明所以;依言跪在地上。
  “哀家问你,你是怎么照顾陛下的。哀家怎么看着,陛下最近清瘦不少。你是他的皇后,这后宫无论进多
  少个女子,只有你才是他的妻子。他的事情;应该比别人更上心才是。”
  赵太后不分青红;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赵皇后跪着;心里万般委屈。她也想插手陛下的所有事情,可是
  陛下不喜她近身;反倒是喜欢往皇贵妃那里去。她能有什么法子,总不能像寻常的妒妇一样;拦着陛下?
  她可是书香世家出来的女子;那些争宠的事情她做不出来。
  “姑母,您是不知道;陛下已经有半个月没来臣妾的宫殿了。自打上回请立太子之后,他连大皇子都不来
  看了…………”
  赵太后脸色不虞,心里的焦躁散去一些。父亲不会那么狠心的,陛下是赵家的外孙,与先帝不同。
  父亲不会害陛下的,她安慰着自己,语气轻缓一些。
  “你让哀家怎么说好?你是皇后,就得有皇后的样子。你在背后委委屈屈的有什么用,要让陛下知道你的
  委屈才有用。”
  她说着,鼻子深嗅了两下,皱起眉头,“你屋子点的是什么香,哀家怎么闻着不太舒服。”
  “母后,臣妾的屋子里一直用的是龙涎香。”
  说到这个赵皇后不免有些得意,宫中一切用度都论制。这龙涎香除了陛下和自己的宫殿,其它的宫中是不
  能用的。
  就连皇贵妃用的都是一字之差的龙脑,而非龙涎。
  “你没在里面加什么东西?”
  “没有。”
  赵皇后摇着头,代表她最尊贵身份的东西,她才不会加一些杂料去败坏它的尊贵。
  赵太后暗道自己不孝,怎么能恶意揣测父亲的心。父亲当年为什么那么做,还不过是想保住赵家上下百余
  口人。
  那样手段,父亲肯定不会用在陛下的身上,陛下可是流有他们赵家的血,父亲没有理由那么做。
  “眼下多事之秋,你身为皇后,理应以陛下为重。要怎么做,不用哀家教你吧。”
  赵太后说完,便摆驾回宫。
  留下赵皇后琢磨着她话里的意思,难不成姑母在责备她不得宠?若是她得宠,此时有人抹黑祖父,她就应
  该向陛下吹个枕头风,改变陛下想法。
  如此想着,心里更气,要不是皇贵妃,她这个皇后哪里会当得如此憋屈。
  还是姑母,要做好人,怕把北郡王府得罪狠了。于是把皇贵妃弄进宫里来,生生给自己弄来一个劲敌。现
  在怪自己没有笼络陛下的心,她真是满腹的委屈无人诉。
  想了半天,唤宫人进来,去打听陛下现在何处。得知陛下还有皇贵妃的宫中,并要歇在那边,气得砸碎了
  一个杯子。
  且说那边据九回府,与碧姜说起朝中之事。
  事情的进展,在他们的意料之中,甚至更好。陛下已起疑心,否则不会让隐接手查此事。可直到现在,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