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归朝-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母亲从不下厨,他早就会煮粥煮饭了。所以现在母亲不在,他便给妹妹煮面糊糊吃,妹妹很爱吃,每顿都能吃小半碗。
  妹妹的胆子很小很小,可能是被母亲打怕了,她从不像其他小孩子那样哇哇大哭,过年的时候,邻居放鞭炮,妹妹吓坏了,她蜷缩到炕角上瑟瑟发抖,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儿,她也不敢哭出来。
  他把妹妹搂到怀里,一遍遍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娘走了,娘不会再打你了。”
  那个时候在他看来,世上最可怕的事,便是母亲打骂妹妹了。
  谢思成永远忘不了那段日子,和思谨相依为命的时候,是他生命里最快乐的时光。
  直到有一天,家里忽然来了一个小姑娘。
  她约末十五六岁,长得很漂亮,他还记得,那天的她便如今天这样,抹着桃红色的口脂。
  后来他才知道,小姑娘的名字叫翠仙。
  翠仙指挥两个粗壮妇人,从他怀里抢走了思谨,他大声喊着,他想让人听到,这里有人抢小孩。
  翠仙一巴掌抽到他的嘴上,打落了他的两颗牙齿,他听到思谨尖声惊叫,可是那叫声很快便没有了,思谨的嘴被人捂住,他被翠仙打得摔在地上,翠仙穿着绣花鞋子的脚踩上来,恶狠狠地说道:“把这个大的也带走,免得留下麻烦。”
  从那以后,他便没有见过思谨。
  翠仙告诉他,思谨被一个有钱人买走了,那人很有钱很有钱。
  他不知道翠仙的话是不是真的,翠仙怕他不信,有一天,翠仙带着他去了一家客栈。
  他知道那家客栈,那是洛阳城里最大也最贵的客栈,能住在这里的客人,全都是有钱人。
  他和翠仙站在客栈不远处的胡同口,他看到有一位相貌堂堂的老爷从客栈里出来,身后还跟着两位乳娘打扮的妇人,两位乳娘各抱着一个孩子,他一眼就认出来了,其中一个就是思谨。
  思谨被从家里带走的时候,身上穿的是件粗布棉袄,可是现在穿的却是水红缎子小袄,脖子上还有一只闪闪发光的金项圈儿。
  翠仙说道:“这下你信了吧,这位老爷很有钱,可就是没有孩子,又怕被人知道,便悄悄到洛阳买了两个孩子,回到老家就说是自己亲生的,那个小的是男孩儿,你妹子是女孩儿,这下他就儿女双全了。”
  他高兴极了,那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他梦到思谨长成大姑娘,像他在白马寺见过的那些去上香的千金小姐们一样,穿着绫罗绸缎,戴着满头珠翠,有一大群丫鬟婆子簇拥着。
  从那天开始,他便安下心来,跟在义父身边,学诗词歌赋,学琴棋书画,学着做一个富贵公子。
  可是私下里,翠仙却在不断地折磨他,但是他全都忍下来了。
  因为每隔一些日子,翠仙便会告诉他关于思谨的消息,他也只有在翠仙这里,才能知道思谨的事。
  他知道那位杭州来的有钱老爷,家里的太太只肯要那个儿子,这位老爷没有办法,便把思谨送到了无锡万华寺。
  但是这位老爷对思谨还不错,他花了大把银子,在万华寺后山建了一座庵堂,又有乳娘照顾她,那是万华寺的地方,万华寺得过皇帝圣恩,就连当地的父母官也要给他们面子,思谨住在那里过得很好。
  他长在市井之中,又在花柳巷待过,曾听教曲儿的师傅说过,越是大户人家,女眷们便越是吃斋念佛,有些人家的女眷,隔三差五就到寺里住上几天,更有些孝顺的,会给自己的母亲建造庵堂,让母亲在此清修。
  他渐渐明白了,思谨长在庵堂里并非坏事,长大以后接回家里,还会比寻常女子更受尊重。
  但是杭州的那位老爷是不会把思谨接回家的,思谨长大以后可怎么办呢?
  为此他很惆怅,义父看出他的异样,对他说:“等到你长大了,有本事了,你妹妹自然也会出人头第。”
  他不太明白,但是他比以前更加用功。
  有一天,翠仙告诉他,派了一位教习嬷嬷去思谨身边,教她琴棋书画,教她做个大家闺秀。
  他问翠仙:“思谨连家都没有,又怎么能做大家闺秀?”
  翠仙神秘地笑笑,用手指戳着他的头,道:“别看你们是一个娘肚子里出来的,可是你们的爹却不一样,思谨有个好爹。”
  不久,义父便带着他去了江南,隔了几年,他终于再次见到了思谨,他至亲的妹妹。


第四零一章 八月桂花香

  京城四季鲜明,八月初,双井胡同四处都弥漫着桂花的甜香。
  霍柔风坐在八角亭里,让嵌碧给她研磨,她在郑重其事地写信。
  每隔几天她就会给展怀写信,她的字写得很端正,工工整整的馆阁体,从前世写到现在,已经有了些功力。
  展怀给她的回信并不多,有时她写五封,展怀才回一封。
  她给展怀写的信里有很多内容,她花了一千两买了一柄据说是赵子龙用过的长枪,发现上当后又以二千两的价格卖出去,标明是岳飞家传;李烨定亲了,李家想在北直隶扎下根来,给他定了保定关家的姑娘,李烨去悄悄相看,发现那女子长了张倭瓜脸,李烨绝食不从,后来才知道他认错人了,关家姑娘长得很美;有条小黑狗来勾引金豆儿,被黑豆儿打跑,小黑狗不屈不挠,继续勾引,她看着有趣,就把小黑狗留下来收养,次日一个粗壮妇人找上门来,硬说她偷狗……
  不知不觉,霍柔风已经写满足足五页信纸,她在信尾写道:“小展,你长个子了吗?我长高了,夏天时缝的秋裳已经短了,只好又缝了新的。”
  写到这里,她顿了顿,其实她不但缝了新的秋裳,姐姐还悄悄让彩衣坊给她缝了裙子和褙子……
  她把写好的信用火漆封好,让张轩送去官驿寄了。
  她问嵌碧:“镶翠怎么还没有回来?”
  嵌碧笑道:“镶翠见到采芹姐姐,一定是有说不完的话儿,九爷多等一会儿,天黑前她肯定回来。”
  春天的时候,采芹的亲事终于尘埃落定,是丰台的一户姓崔的人家,和永丰号丰台的崔管事是亲戚,家里有五十亩花圃,还有两间暖棚,在丰台的花木园子里有铺子,冬天又在暖棚里种时鲜瓜菜,家境殷实,去年在京城西郊花市也开了铺子,做花木生意。
  采芹要嫁的是崔家的二儿子崔田,他比采芹大了两岁,长得精神,人也机灵,去年崔老爹带着他来京城开铺子,不到一年,崔老爹就放心地把铺子交给他,自己回丰台去了。
  霍柔风先前听说是崔管事家的亲戚,死活不答应,她记得崔管事长了一只酒糟鼻子。
  无奈,范嬷嬷只好让人带话给崔田,让他往双井胡同送五十株玉簪,崔田来送花的时候,霍柔风跑到后门去看人,见崔田长得和崔管事一点儿也不像,不但没有酒糟鼻子,而且还挺秀气,不像庄户人家的孩子。
  霍柔风很高兴,九爷的高兴都是真金白银的,而且采芹是个细心的姑娘,她会写字会记帐,把小簿子拿出来,九爷每次许诺给她的嫁妆记得清清楚楚,年月日时辰都有。
  九爷哈哈一笑,把那本小簿子交给了帐房,于是采芹的嫁妆有多丰厚可想而知了,崔管事跑到崔家说了,崔老爹惊得半天合不上嘴,原本以为娶个京城大户人家的大丫鬟,见过世面会管帐,以后能帮衬着二小子,就已经比十里八村的庄户人家都出挑了,却没有想到那姑娘的嫁妆竟然这么多。
  担心崔田以后在媳妇面前抬不起头来,崔老爹和大儿子商量过后,请了中人,把京城的铺子转到崔田名下,这样一来,崔田就有了私产。
  其实采芹的嫁妆已经仔细斟酌过了,帐房的人和采芹商量以后,把九爷承诺过的杭州城里的宅子和铺子,换成京城里的一座二进宅子,杭州的二百亩水田,折成通州一座五十亩的小田庄,余下的则全都折成了采芹的私房银子。私房银子是采芹自己的,不显山不露水。
  霍柔风把她在高升胡同的那所宅子给采芹备嫁,亲迎的日子定在九月中旬,半个月前,采芹搬进高升胡同,昨天采芹的老子娘从杭州过来,今天镶翠替九爷过去看望。
  从小到大,霍柔风还是第一次和采芹分开这么久,虽然崔家已经答应,成亲以后采芹回双井胡同做管事媳妇,可是霍柔风还是觉得采芹被人抢走了。
  镶翠回来后,告诉霍柔风道:“九爷,临走的时候,采芹姐把奴婢拉到一边儿,说她娘想来双井胡同给九爷磕个头,问问九爷有没有空儿。”
  霍柔风皱眉,昨天她没在家,听说采芹娘到了京城,便过来给姐姐磕过头了,姐姐还赏了二十两银子,怎么还要给她磕?赏钱没拿够?
  采芹是家生子,她娘年轻时在柳西巷当过粗使丫头,可是在杭州时,霍柔风也没见过她几回。
  不过她现在很想念采芹,见见采芹的娘倒也没啥。
  霍柔风点点头,对镶翠道:“找个人去高升胡同说一声,让采芹的娘明天过来吧。”
  高升胡同的宅子,原本买来是想要转手高价卖出去的,后来展怀暂住那里,锦衣卫又抓走了耿氏兄弟和安海,一来二去,价格便涨不上去了,霍柔风索性不想卖了,便一直留到现在。
  次日,刚用过早膳,采芹娘就来了,她依着礼数,先去给霍大娘子磕头,霍大娘子一大早就去永丰号了,她便又来见霍柔风。
  人逢喜事精神爽,采芹娘昨天才到京城,舟车劳顿,她却没有疲态,看上去比在杭州时还要精神。
  霍柔风笑着问她:“弄堂里还好吧?”
  霍柔风口中的弄堂是杭州柳西巷老宅后面的那条巷子,住的都是霍家二房的家生子,采芹家也住在那里。
  采芹娘忙道:“托九爷的福,弄堂里老老少少全都好着呢,听说奴婢一家子要来京城,全都让奴婢替他们给九爷和大娘子磕头,奴婢真要一个个地替他们磕,怕是磕到明天也磕不完。”
  霍柔风给逗得哈哈大笑,采芹娘便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霍柔风忙让嵌碧扶她起来,又搬了杌子让她坐下。
  采芹娘坐下,一双眼睛却骨碌碌地看向屋子里服侍的几个丫头。
  霍柔风心里一动,让嵌碧带着人退出去。
  屋子里只有霍柔风和采芹娘,霍柔风问道:“你来见我,不只是为了磕几个头吧。”
  采芹娘忙道:“让九爷猜对了,不知道您还记得去年春天,您让采芹带话给奴婢,让奴婢留意那个叫张二哥的货郎的事吗?”


第四零二章 香坊街

  去年春天,有个被称做张二哥的货郎常来霍家弄堂,他嘴巴甜,长得也眉清目秀,一来二去,和弄堂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全都混熟了,他说他是左嬷嬷的远房亲戚,这几年和左嬷嬷断了联系,他向王二家的打听左嬷嬷的事。
  左嬷嬷是霍柔风的乳娘,早在六七年前便出府了,王二家的虽然是弄堂里一等一的长舌妇,可她才嫁过来三四年,连左嬷嬷是谁都不知道。
  王二家的便来问采芹娘,采芹娘觉得不妥,就让采芹把这件事告诉了霍柔风。
  霍柔风让采芹娘留意那个张二哥,可是从那以后,张二哥再也没有来过。
  后来霍家从杭州搬到京城,霍柔风渐渐把这件事给抛到九霄云外了。
  现在听采芹娘提起,她才猛的想起的确有过这么一回事。
  “那个货郎又来了?”她问道。
  采芹娘摇摇头:“他没来弄堂,是奴婢在别处见到他了。奴婢一家子听说主子给采芹把亲事定下来了,高兴得不成,虽说采芹有福气,嫁妆不用奴婢操心,可毕竟是自家闺秀,当爹娘的总要给她准备一点儿,多多少少也是心意。奴婢就去银楼,想给采芹打副头面。”
  “刚好六福楼有折扣,奴婢便去了六福楼,奴婢是和邻居的刘婶子一起去了,我们两个只顾着说话,也没有看路,奴婢在六福楼门口和一个人撞个满怀。奴婢不会认错,那人就是张二哥,弄堂里人多,他不一定认识奴婢,可奴婢却记得清清楚楚,他脸上有个不大的小痦子,奴婢一眼就认出来了。”
  “虽说过了一年,可奴婢牢牢记得九爷交待的事情,也没有心思再去打头面,和刘婶子说了一声,便悄悄跟在张二哥后面。”
  “张二哥可不再是货郎打扮了,他穿得斯斯文文,他本来就像个读过书的,这么一打扮,说他是读书人也有人相信。”
  “他兴冲冲的,手里还拿着个布包,奴婢见那布包四四方方,看那形状和大小,像是装着六福楼放首饰的匣子。奴婢起先还以为他是给自家娘子打了头面,可是跟着跟着,就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他去的地方是香坊街。九爷或许也听说过香坊街是什么地方吧,好在奴婢上了岁数,若是小姑娘,可还真不好意思再跟着他了。”
  霍柔风在杭州长大,她对杭州很熟悉。香坊街上都是小院子,所谓小院子,便是男人在外面给外室住的地方。
  香坊街上住的人家,十之八、九都是外宅。
  这些做外室的女子,有的是青|楼楚馆里赎身出来的姑娘,也有些从小养大的扬州瘦马,还有的则是来历不明,却看上去像正经人家出身的。
  总之,若是听说谁家男人最近常去香坊街,那一准儿是在那里养了外室。
  霍柔风问道:“这个货郎在香坊街上置了小院子?或者是他发现你在跟着他,故意引你去这个地方?”
  采芹娘道:“起先奴婢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他到一家门口,敲了门,便有老妈子给开门让他进去,那老妈子还四下里张望一番,才又把门关上。”
  “奴婢回家以后,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让小虎子去香坊街那户人家附近盯着。”
  小虎子是采芹的弟弟,前两年采芹求过霍大娘子,让弟弟满了十二岁,便到永丰号的铺子里学做生意,因此小虎子没像别的家生子一样,早早进府当差,他上了学堂,跟着先生读书认字,为去学生意做准备。
  小虎子按照采芹娘的描述,在香坊街又见到了张二哥,他几乎每隔一天便去那家小院子,一待就是一两个时辰,有时直到掌灯时分还没走,显然是留下过夜了。
  采芹娘在大户人家当过差,又整日和市井妇人们混在一起,这种事情听得多了,于是猜到张二哥定然在杭州城里还有妻儿,张二哥自称是萧山人,若是他的妻儿都在萧山,他也不用每隔一天才去香坊街了,大可以平时就住在那里。
  采芹娘对九爷交待的事情不敢含糊,如今虽然找到了张二哥,可九爷却远在京城,她想来想去,和采芹爹商量了,又找了娘家两个弟媳帮忙,居然把张二哥养的那个外室给打听出来了。
  那女子却并非出身烟花,她是正经人家的姑娘,张二哥真的是萧山人,他识文断字也会算帐,隔三差五到那女子家里去做帐,一来二去,就和那女子好上了。
  他已有妻儿,那女子家里断不会让女儿做妾,无奈,两人便私奔到杭州来,女子家里并不知道女儿是和他私奔的,也就没有查到他的头上。
  他很小心,悄悄把女子养在香坊街,又把妻儿也接到杭州,里外两个家都在杭州城里安顿下来。
  他算得一手好帐,平日给五六家铺子做帐,收入很是丰厚,每月拿回家里的银子不少,因此,他的妻子并没有发现他有外室的事。
  霍柔风听到这里,一脸不屑,对采芹娘道:“就这个?这男人养不养外室和爷有关系吗?”
  采芹娘忙道:“奴婢的弟媳认识香坊街上一户人家的老妈子,一来二去,没过几天,就从张二哥外室的老妈子口中得知,这张二哥,不对,他叫张青俊,这个张青俊拐了良家女子,其实还是害怕的,于是他悄悄入了太平会,他是太平会的人。”
  “啊,太平会的人?”霍柔风吃了一惊。
  她从小长在商贾之家,时常出入商会,她知道这些擅长做帐的人,在哪里都抢手,尤其是像张青俊这样的,同时给多个铺子做帐的,大多都是小有名气,若非有拐带良家子这个把柄,张青俊也不用投靠太平会。
  他是担心被那女子的娘家发现,然后告到官府吧。
  采芹娘说,他们得知张青俊是太平会的人,便不敢再打听了,次日便动身来京城,要把这件事告知九爷,让九爷定夺。
  太平会在江南名气很大,大到就连目不识丁的妇孺也知晓,因此,听说打听的人是太平会的,采芹娘和她的两个弟媳全都给吓坏了。
  打发走采芹娘,霍柔风脸上一片冰冷。


第四零三章 状元郎

  张青俊一个做帐先生,却甘愿扮成货郎到弄堂里打探消息,这一定是太平会的命令,太平会看中他是生面孔,没有江湖气,又会讨大姑娘小媳妇欢心。
  可是太平会打听左嬷嬷是为了什么?当然不会是真的要找左嬷嬷攀亲戚,他们是要在左嬷嬷那里打听霍九爷的事情吧。
  当初霍柔风得知有人找左嬷嬷时,还以为是霍二老爷和霍三的手笔,却没有想到,竟然会是太平会!
  霍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