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尘落长安-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怜与他缠绵片刻才勾着他的脖子道:“高郎,我们为何还不走?你都把你母后送走了,你的儿子也往东城去了,为何我们不走?”
高纬吻着她:“那肱说河内近来有流寇,他派人先去清理,这样我们去的时候就没有危险…”
“可是这几日周军都陆续来了,会不会对高郎不利?”
“放心吧,那肱说邺城防守严密,就算周军猛攻,也可以抵御一月,所以我们可以等他们攻城开始的时候赶往河外,到时候周军集中在攻城上,也没空留意我们。”
小怜秀眉轻皱,撒娇道:“高郎,我们还是找机会走吧,你不是答应了我要放弃一切,带我离开吗?…如果河外有危险,我们就直接去青济那边,不再管这些战争的事情可好?…”
“好,小怜希望的话,我就愿意。”高纬柔声道,“只是我什么都不会,我很怕若是我失去了这一切,要如何给你好的生活?”
小怜眼眸如水,微微轻颤:“只要能和高郎一起,做什么我都愿意,我们可以一起开一个乐坊,生意肯定会好…哦,对了,不行,那样就暴露了…我们应该隐居起来,建一个小屋子,在屋前养蚕种桑,你耕我织…”
“好…”高纬嘴角轻勾,手划在她轻盈的肌肤上。
“轰隆——”
彷如平地惊雷一般地声音骤然响起。
紧接着,“咚咚咚——”的鼓声传了过来。
两人闻声都是脸色一变。
高纬起身披衣,急匆匆拉开房门,喊道:“出了什么事?”
内侍田敬宣跑来禀报道:“太上皇,好像是周主带人围住了邺城,开始攻城了…”
小怜闻言一惊,身子不自觉颤抖起来,恐惧也在一瞬间蔓延开来…
她披衣跳下了床,跑过去拉住高纬的手,瑟瑟发抖:“高郎,我们快走…”
高纬拍了拍她的手,又问道:“城外有深堑竖栅,周军如何过来的?”
“周主昨日傍晚便到了,可能是夜里派人填了堑…”
高纬怒不可遏,却不知所措,来回踱了几步才问道:“齐昌王(莫多娄敬显)他们呢?”
“齐昌王正带领诸军奋力遇敌,义阳王(鲜于世荣)派人去三台击鼓,还当众打碎了周主派人送来招降的玛瑙杯,言定要与邺城共存亡!虽然话语激励将士,可周军攻势甚猛,外面越来越吵闹…”
小怜拉了拉他:“高郎,我们快点走吧,趁着他们能撑住的时候,我们冲出东门,去青州,这样,就算邺城被攻克,也没事…”
“小怜所言甚是,事不宜迟,我们这就走。”
两人来不及穿戴整齐,拿了些金银珠宝便带着诸多随从往城东跑。
还未行到城东,却见西面黑烟升起,火焰如猛兽一般吞噬着西面的城墙…
高纬再不敢耽搁,与小怜匆匆上马,带着一百余骑向东奔逃。
快到东门时,高阿那肱与武卫大将军慕容三藏等人追了过来,慌忙禀报道:“太上皇,周军烧了西门,已经冲进外城来…”
高纬大惊,慌不择路,想策马狂奔,又觉得要安排妥当再撤退…
他左顾右看,视线徘徊在慕容三藏的身上。
这慕容三藏,是祖父手下大将慕容绍宗的儿子,自幼聪敏,多武略,颇有父风。其七代祖是燕国的太原王,威名四震的慕容恪…
他这般想着,突然对慕容三藏拱手道:“慕容将军,朕将邺宫交给你,请你保住内城…”
慕容三藏领命称诺,指挥诸将防守邺宫,抗击周军。
高纬趁机又要带着小怜继续逃。
高劢忙挡在了前面:“太上皇不可去,邺城危在旦夕,若陛下去,邺城必有失,请陛下留在这里,臣代太上皇重整队列,抗击周军!”
“叔父!朕没时间再在这里耽搁!邺城全交给你负责,望叔父可以和慕容将军守好!朕得了救兵定派他们救援!”说着,他一挥鞭子打在高劢的马上,趁着高劢稳住马的时候,越过他疾驰向前。
高劢无奈,悲不自胜,却只得调转马头回去援助。
高阿那肱则跟上了高纬,问道:“太上皇,我们往哪里去?”
高纬马不敢停,跑出一段,见周围刚刚的百余骑散去不少,心里更加慌张,对高阿那肱道:“那肱,我们现在去济州…”
*******************************************
邺城西门还散发着焦黑的烟气,宇文邕望着前方洞开的城门,嘴角轻勾。
邺城一战,比他想象的还要容易许多…
烟雾中,宇文招骑马而出,很快行到他身边,下马拱手道:“皇兄,齐国文武基本都降了,慕容三藏抗击我军,现已被擒。另外,我们在城外和邺宫后殿抓到了仍在抵抗的齐国齐昌王莫多娄敬显和乐安王高劢,还请皇兄发落。”
“高纬呢?”宇文邕淡淡道。
“据说从东门跑了。”
“让大将军尉迟勤率二千骑去追,我们去会会那些不降之人。”他说着便轻夹马肚,向前而行。
不一会儿,被缚的三人被押了过来。
宇文邕听宇文招说完几人的身份,见高劢闭着眼,身受数创,仍昂首而立。
他下马为他松了绑,执其手道:“公父子忠良,竭诚尽力,名声闻于西土,朕甚为钦佩。但朕以为,高欢一脉对公家着实有愧,公不计前嫌为其拼杀至此已是仁至义尽,望可就此降我大周。”
高劢睁开眼,感慨道:“陛下所言差矣,我父之死,罪在归彦,况我乃齐国宗室,庙堂之倾,不能扶危定倾,岂敢受陛下之恩…”
宇文邕笑道:“乐安王可知齐亡所由?”
高劢怔楞片刻,便呜咽出声:“宗室互疑,政由奸佞,歌舞升平,百姓嗷嗷,焉有不亡之理…”
宇文邕有所触动,只道授其开府仪同三司,让侍从带他下去先行疗伤。
高劢走后,他又走到慕容三藏面前,为其解了束缚,令人复其衣冠,待之以礼,道愿以仪同大将军相授,望其早降,又言其父一生,受高家摆布,为何还要效忠高氏?
慕容三藏久久未言。
正在此时,宇文邕转头看向了一直被押在那里的莫多娄敬显,厉声道:“汝有死罪者三。前自晋阳走邺,汝携妾弃母,不孝也;外为伪朝戮力,内实通启于朕,不忠也;送款之后,犹持两端,不信也。用心如此,不死何待!”
莫多娄敬显闻言大笑:“宇文狗贼,要杀便杀,何必加罪于我,你父子二人杀我父子,到了阴间,我们也不会放过你宇文一族!”
宇文邕做了个手势。
旁边的侍卫立马拔刀上前将其斩杀…
宇文邕望着被拉下去的尸体,和侍从们在城门处挂起的血淋淋头颅,眼中尽是凌厉。
“臣谢陛下不斩之恩…”慕容三藏见此,终于跪地请降。
宇文邕嘴角挂着微弧,转身扶起了他。
“咚咚咚…”鼓声又一次响起。
宇文邕微微皱眉,问道:“何处的鼓声?”
慕容三藏道:“想是三台传来的。”
“何人击鼓?”他继续问着。
“这鼓声是集结时所敲,今日响起,便是御敌集军…罪臣也不知此刻会是何人…”
宇文邕微眯着双眼,望向远处最高的建筑。
*******************************************
踩着脚下的石阶,宇文邕一步步登上金凤台。
鼓声仍在持续,他眉头微皱,轻轻抬手。
黑甲的侍卫自他两侧冲了上去,很快就将那敲鼓之人拿下。
那人傲然而立,不肯下跪,嘴中吵嚷着:“我乃大齐义阳王,尔等小辈,何敢无礼!”
见宇文邕过来,侍卫们几人合力才将他踢跪到地上。
宇文邕抬手示意放开他,恭敬道:“朕重将军为人,如今邺城以为我周军囊中之物,伪齐文武皆来请降,将军何不早降?还在此处击鼓。”
鲜于世荣拱手向天:“我随神武皇帝东征西讨,生为齐臣,死为齐鬼,你们宇文氏假借护主之名,撺掇魏室基业,与我大齐分庭抗衡。若我大齐神武皇帝仍在,又岂能让你等小辈这般嚣张!”
宇文邕眼中寒芒乍现,斥道:“高欢一介鹰犬,效力戎行,埙冒恩私,遂阶荣宠,若天意与他,又怎会让他子孙这般无用!将军若降,朕当重用,若是…”
“我鲜于世荣虽为一介武夫,却也知人臣守节之本,我深受齐恩,若今日乞降,他日有何面目见神武皇帝于九泉…既以被擒,生杀之事悉听尊便!”
宇文邕见此转过了身,沉声道:“斩!”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登上邺城最高的金凤台,整个邺城的景象尽收眼底。
他望着下方穿梭而行的黑甲,昂首而立。
父亲,大哥,你们看到了吗?
这片土地,已经是我大周的了!
*******************************************
几日的颠沛流离,高纬等人终于渡河到了济州。
眼前的济水之上,冰已经开始融化,大片大片的浮冰随着水流向东而去。
放眼望去,前方的白雪荒凉之上竟已经可见新绿的色彩。
几人渡过了济水,终于入了州城与太皇太后胡氏还有高恒等人会和。
见身后没有追兵的影子,他们才稍稍松了口气。
小怜坐在马上,看向身边风尘仆仆的人,调整着自己急促的呼吸。
他们连着跑了几日,过了太行,过了黄河,可始终没有彻底甩掉周军…
她每每想到陛下的为人,便不敢想高郎若落入他手里会是如何的后果…
“小怜,你还好吧?”高纬担忧地望着她。
她收回神思,摇了摇头:“没事…可能跑得太急,有些累了…”
“我们已经到了济州,也与母后会和,想来周兵没那么快渡水,我们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再走…”
“可…”
“没关系的,你别担心,我让那肱去守着州城,若是周军来了,也能及时知晓,我们就可以先走。”高纬这般说着,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又将随行的人各自安排前去休息。
“那肱呢?”高纬此刻方留意到高阿那肱不在身边。
诸人左右望了望,方道:“许是去如厕了,刚才还在这里。”
高纬点了点头,没有多问,先带着小怜前去休息。
高恒见他到了,与穆黄花一起迎了过来,眼中尽是惧色:“父皇…听说邺城失守了…儿臣好怕…周军似乎派了很多人在追我们…我们怎么办,怎么办…”
穆黄花抹着眼角的泪水。
高纬见儿子迷惘,妻子哭泣,轻叹了口气。
小怜拉了拉他的衣袖:“高郎,还是别休息了,我们启程赶紧往青州,投靠陈国…”
“父皇,儿臣无能,无力保卫齐国,儿臣想退位…请父皇主持大局…”高恒跪了下来…
高纬紧了紧拳头,他又何尝有能力保卫齐国…
可是这责任他不丢给自己的儿子,还能丢给谁…
“太上皇,陛下,臣闻广宁王率五千人去投靠了任城王,如今在信都聚义招兵,共图匡复之计,臣请太上皇与陛下莫要投陈,赶往信都,指挥号令。当年神武皇帝信都起兵,创立基业,人心所向,如今若太上皇与陛下亲往,振臂一呼,定能救国家于危难,重振旗鼓,光复大业!”斛律孝卿跪地请求道。
“朕…朕…”高纬瑟瑟发抖着,他很害怕,他害怕失败,害怕死亡,害怕失去一切,却也害怕去拼命…
小怜见他颤抖地厉害,紧了紧握着他的手,贴着他耳边轻声道:“高郎,若是高郎想去,小怜陪你一起,若是不愿去的话,小怜同高郎一起去陈国,既然任城王可以在信都举兵,也定能代你守护…百姓若是要一个皇帝,那就让任城王当皇帝,替高郎完成这一切吧…”
高纬拥抱住她,好似下了决心,对自己的儿子道:“恒儿,传召吧,你若不想做这个皇帝,就让给你的十叔祖…我们去青州招兵,若是势大,可以相应你十叔祖,若是力小,我们也可往陈国…”
“太上皇…”斛律孝卿欲言又止…
高恒却如释重负,慌忙应下,即刻下诏,又令斛律孝卿送禅文及玺绂于瀛州,并为任城王诏,尊太上皇为无上皇,幼主为守国天王。
一切安排妥当,高阿那肱也出现了:“太上皇,周兵还远,陛下可以安心休息。”
“那肱,你带千人守济州关,侦查周军动向,朕要先往青州…既然周兵未至,便让母后先留在这里。”高纬吩咐道,“黄花…”
“妾也愿同往…”穆黄花眼圈红红。
高纬点了点头。
高阿那肱不好阻拦,只得领命退了下去。
稍作休整,高纬带着穆黄花,冯小怜还有儿子继续往青州,韩长鸾、邓颙等数十人也跟在他们身边。
一路而行,高纬一心想要赶紧投了陈国,但济州关不时来报:“周军未至,已经烧桥断路,太上皇可安心在青州集兵,未须南行。”
高纬心下稍安,放缓了速度,又派田敬宣去参伺周军动静。
可是半日过去,田敬宣始终未归。
韩长鸾等人隐隐觉得事情不对,再派人去探查的时候,才听说高阿那肱已经举关迎了周军…
周军已追至青州…
*******************************************
邺城之中,宇文邕下诏令自晋州大战至于平邺,身殒战场者,其子即授父本官,同时又令将齐国的宗室贵女收押,宫女们则先行分赐给将士。
体贴的官员们考虑到陛下多日来的辛苦,恐也有需求,便特意挑出些美艳的宗室女子送来昭阳殿让他挑选。
几个女子低眉顺眼地走了进来,都不敢抬头看他。
宇文邕皱了皱眉,正巧见刘休征进来,便问他何事。
刘休征禀报道:“陛下,伪齐的北海王斛律孝卿被我们抓到,他自称是带着齐主的诏书和玺绶来降我大周。”
“哦?快请!”宇文邕忙令人迎斛律孝卿进来,又吩咐将女子们送去给诸王和大臣挑选,再留几个品性好的送回长安给太子。
官员们不敢有违。
退出大殿后没行多远,官员们便碰上了王轨。
王轨看到女子们,心里明了,吩咐将齐国俘虏的所有宗室贵女名册给他过目。
官员们知道他是陛下面前的红人,速速取了名册呈递过来。
王轨快览过后,圈点了几人,让内侍将这几人留给陛下,其余的按陛下的意思分下去便是。
昭阳殿里,宇文邕大喜于斛律孝卿的来降,见他恭敬献上手中之物,忙扶起他,加官封赏,与他寒暄客套一阵才命人带他下去休息。
他重回高坐,将玺绶把玩片刻便丢在了一边,眸色深邃。
虽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高纬传位给了任城王高湝,这任城王不会那么容易降他…好在这旨意他未收到,名不正则言不顺,首要任务还是抓到高纬。
“休征,勤儿那里可有消息传来?”
刘休征令人传来刚刚收到的信件,恭敬道:“这是尉迟将军派人送来的战报。”
宇文邕看过战报,淡淡道:“没想到一个宦臣尚有气节,看来齐国也非无人…”
“陛下何意?”刘休征问道。
“勤儿在青州搜捕高纬,抓了他身边的宦臣,问起高纬去向,他不肯说,只道走了,所以对那宦臣用了刑,不想打了半天,那人四肢竟断仍不肯说,竟是这样疼死的…”
“陛下不必担忧,就算他不肯说,青州只有那么大,高纬身边所剩寥寥,定能抓到。”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是破邺,人物比较杂,含莫多娄敬显,鲜于世荣,高劢,田敬宣~熊安生本来也在这章,看到字数太长,挪下一章了~
第105章 山河破碎
简介:后主被擒宗社亡,高女感伤牵胎动
……………………………………………………………………………………
宇文邕没有说什么,只是问道:“道融可回来了?”
刘休征答道:“荥阳公还未到,不过听说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你留意些,帮朕安排些东西。”宇文邕吩咐完,思索了片刻,令人备马出宫。
不多时,他行到了熊安生的府邸。
刚一下马,有小童迎上来行礼。
宇文邕随手让小童平身,问道:“你家主人可在府?”
小童恭敬引路:“主人在府里等待陛下多时,已将门厅打扫一新。”
宇文邕闻言好奇道:“你家主人料到朕会来此?”
“主人说陛下重道尊儒,昔年周国使臣与他探讨《周礼》,想来陛下入邺,定会来见他,还为此说了一首诗。”
“哦?是何诗?”
小童摇头晃脑地吟道:“周礼宏深熟讨论,鸾舆造请亦登门。虽居异壤人争慕,纵阅千年书尚存。”
宇文邕闻言,捋髯而笑。
小童脚下未停,很快将他引到客厅。
一位老者站在厅中,见到来人,恭敬下拜。
宇文邕走过去扶住他下拜的身子:“熊先生可免此礼,此后亦不需拜朕。”
说着又扶他同坐。
熊安生没有客气,令人看茶上酪。
“早闻先生之名,今日得见,实乃朕之幸事。可惜朕未能去兵,以此为愧。”
熊安生端起酪碗,喝了一口才道:“黄帝尚有阪泉之战,况陛下龚行天罚乎!”
宇文邕颔首道:“齐氏赋役繁兴,竭人财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欲以府库及三台杂物散之百姓,公以为何如?”
熊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陛下此诏,异代同美。”
宇文邕闻言,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