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还巢(吃肉)-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汀芳早就睡得人事不知,贺成章还在硬撑,等两个妹妹都睡了,他也打起了哈欠,不多时也打起了小呼噜。贺丽芳熬得最晚,罗老安人看她睏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也命她去睡。
  儿子闺女都这么省心,贺敬文只觉得是祖宗保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儿女省心,就更有闲情逸志怀念妻子,心里默念几句前人写的悼亡诗,觉得古人真是懂我,元稹是我知己。
  罗老安人年老觉少,本还想再念几卷经,熬一熬的,被他这一脸感怀的表情气得不轻,索性也去睡了。
  过年又安排祭祖一类的事务,瑶芳皆不曾参与,只在屋子里与长姐、绿萼等玩耍,或逗着汀芳教她说话念诗。
  转眼便到了灯节,老安人便说,摆着彩灯未免不相宜,不若出些简单的谜语,令孙子孙女们猜,猜中了有奖,也算是过节了。贺敬文好这个,听了便去翻书,拣那浅显的谜面儿抄了几个,留待晚间逗儿女。
  不料才过晌午,就来了扫兴的——山陵崩,别逗乐了,老实跟着嚎两声儿罢!
  贺敬文抬头一看,好大的太阳,低头一瞅,一手的谜语。只能自认晦气。什么元宵,什么乐呵都扔到一边儿了,先把全家人召集起来,一齐来哭两声儿得了。
  这位皇帝,如今要称作先帝了,贺瑶芳终于把称呼给对上了号儿。这位先帝,贺瑶芳是每年都要为他穿几日素的,那时候勉强也算是先帝的儿媳妇儿——虽然不是正经的儿媳妇,非穿素不可。也曾感伤地哭过几声儿,这一回哭,倒是一点儿也不费劲。
  在她的兄姐虽然明白死了皇帝不是好事儿,可就是哭不出来的时候,她已经眨眨眼睛,脸上挂了两行清泪了。抽一下鼻子,才反应过来:你娘的!哭得太好了!哪家四岁的娃儿入戏这么快的?
  急忙补救。悄悄伸手先抹眼泪,然后拉拉贺敬文的衣角:“爹,别哭。”作出“你伤心我也跟着难过了”的样子来,好歹算是在别人发现之前把这事儿给糊弄了过去,自己又惊出一身汗来。
  贺敬文也不是太伤心,只是哽咽一句:“东宫年少,真是令人唏嘘。”他爹死的时候他年纪也不大,这是有些物伤其类。
  哭完了,一抹脸,各自回房,该干嘛干嘛去,晚上吃碗汤圆算完。此地是财赋重地,天下之税近半出自于此,阖省上下没受过多少减赋的恩惠,对他的感情实在是有限。哭两声算是给面子了,谁会对一个总是收你的钱、连折都不打的人有太浓烈的感情呢?
  自上而下,不过是觉得“死了皇帝”这件事情很严重,对“皇帝”之死表示了极大的伤感与不安,借着这件事儿,展现一下情怀。至于皇帝名号下的这个人,大家又没感受过他的好,是吧?
  贺瑶芳原本有一点伤感的,也全冲散了。现在还哭啥呀?先前年年哭来的,早麻木了。
  于是各自回房,也不敢戏笑了。贺敬文还道女儿真是个贴心的小棉袄,发现他难过,也跟着难过,真是早慧懂事。罗老安人擦擦眼角,心道,可算有人哄住他别作乱了,要是新媳妇有二姐儿这等哄人的本事,我就可以放心啦。两位看向贺瑶芳的眼神儿就分外的慈祥。
  ————————————————————————————————
  贺瑶芳又被两位长辈发了好评,这个好评现在还没有多大的用处,估且攒着。贺丽芳与贺成章显然也发现了这一点,贺丽芳第二天就过来,千叮万嘱:“你要听话,瞅着爹不忙的时候多陪陪她,爹要喜欢你了,就会有好事啦。”
  这些话也没人教她,都是她自己东听一句、西听一句,最后自己总结来了。嗯,跟她说这些最多的,还是胡妈妈。贺大姐有时候觉得,胡妈妈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故而近来对胡妈妈又略亲近了一些。
  贺成章则是踱着他的小四方步儿,伸手摸摸妹子的脑袋:“干得漂亮!”
  贺瑶芳:……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正好贺成章过来了,贺瑶芳便顺口问一问他的功课怎么样了,有没有在温习。贺成章心里暗笑:二姐儿到底是小孩子,自家喜欢读书识字,遇到谁就都问这个。于是宽慰妹妹:“嗯,我也在温书,我问过阿婆了,阿婆说,出了正月就搬到城里去,聘个好先生教我们读书……”
  贺瑶芳傻了,重活一回、得到弥补遗憾的机会也不是白给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就像现在这样,隔三岔五地被雷劈一回——你娘的!上一回没那么早搬的呀?!这是怎么了?如果跟上一回不一样了,那我知道那些事儿就废了呀!
  她并不怕陌生的环境,也不惧危险的挑战,却很担心自己会被惯性的知识所蒙蔽,致使原本能渡过的难过因为她受记忆的影响而应对失当。
  贺成章原以为妹妹听到消息会开心,不想却看到她沉着一张小脸,不由担心道:“你不开心?”不对啊?
  贺瑶芳勉强笑笑:“有先生当然开心啦,不过……城里是什么样子的呢?”
  原来是担心这个!贺成章现在还是很好骗的,马上将他也不熟悉的城中生活描绘得十分好:“有好多书铺子,有很多学问很好的人。听说,还有爹的同窗,他们家里都有读书识字的小娘子呢,你会有玩伴啦。玩得好的朋友,叫手帕交哦。”
  贺瑶芳:……她上辈子在这城里,别说手帕交了,连块抹布都没结交上,净被关家里“学规矩”了。
  不管她乐意不乐意,正月一过,贺家就开始收拾行李,又打发了仆人去城内收拾房舍。二月初六,全家都搬到了城里居住,乡下老宅则交由贺家的老庄头儿全权负责。
  贺瑶芳被贺丽芳揽到怀里,看着车窗外的景色,思考着为什么这一回搬得如此之早。贺丽芳摸摸她的额头:“你要是觉得晕,就靠着我,别看外头啦,看得脸都绿了。”
  贺瑶芳回头一笑:“不是晕的,就是看着这里太空了。对了,城里,也有娘的屋子么?”
  贺丽芳的脸也黑了,她到底年长几岁,想得更多一点,大概也听到些下面人的议论,估摸着不久之后就会有个继母。这可真是恼人啊!这样的烦恼,现在还不能跟弟弟妹妹们讲,他们还小,什么用也不顶,搞不好还会添乱,不如自己去抗议,他们真的不需要一个后娘!


☆、第14章 不好的开头
  贺家在城里的宅子并不小,但是贺瑶芳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觉得它实在是过于狭窄了。且不说曾见识过宫廷的宏伟壮观,便是贺家在乡间的宅子,也比它要大得多。马车入城的时候还不觉得,反觉得大街上人来人往,两旁的店铺幌子迎风招展,又有沿街叫卖的,十分热闹。
  马车渐渐驶入里弄,外面的热闹声渐消,贺瑶芳无端地觉得这里有些阴森。城内的贺宅,见证了整个贺家的兴衰荣辱。无论贺家是兴是败,它都这么默默无言地立在这里,恁般无情。
  贺丽芳见妹妹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大门,放下自己的心事,咳嗽一声,对她道:“怎么?不记得了?咱们去年才从这里搬回乡下老家住的。去年爹往京里赶考,阿婆便带着我们回乡下去了。”还有一句话她没说,也是因为李氏在城中住得憋闷,罗老安人才动念,携家带口到乡下去散心。
  贺瑶芳回头一笑:“是有些记不大清了。”离家那么多年了,且这宅子在柳氏进门之后又改动了许多,最后还卖给了旁人家。
  贺大姐又摸摸妹妹的毛头:“嗐,看我,你去年去年才多大呀?不记得也是常有的事儿。”
  贺瑶芳本自伤感,听她这么一说,“噗哧”一声笑了出来:“哈哈哈哈,你又很大了么?”贺大姐这半年多来总是在装大人,这一回的话说得越发的逗。
  贺丽芳本是好意,被妹妹一笑,便有些羞怒,嗔骂一句:“你要死!好心跟你说,你还笑!我再不理你了。”说着,把妹子的脑袋揉成了个大毛球儿。
  贺瑶芳一手护着脑袋,一手扯着姐姐的胳膊:“哎呀哎呀,你欺负人。”
  姐妹俩在车里滚作一团,胡妈妈与何妈妈看闹得未免有些不像话,忙上前来将二人拆解了开来。何妈妈匆匆给贺瑶芳解了头绳儿重新梳头,胡妈妈给贺丽芳理衣裳。何妈妈口拙,也不大敢说话,只管利落地下手。
  胡妈妈被贺丽芳冷落了一阵儿,被人看了好长时间的笑话儿,近来重得了贺丽芳的信任,便觉自己不如将心思放到正经事儿上头,反倒更加尽心了。此时一面给贺丽芳整衣服,又将她的头发拢了一下,小声说:“姐儿,如今先帝才将驾崩呢,姐儿们还在孝里,可不敢这样大声戏笑的,叫人听着了,要说姐儿们的不是了。家里长辈们宽容,知道了也只一笑过了,外人听了,又不知道姐儿们平素为人好,只会说姐儿们轻浮。”
  这话说得很在理,贺丽芳脸上一红,连贺瑶芳都跟着尴尬了一下。贺丽芳倒是大方,点点头:“妈妈说的很是,往后我要有这些看不到的地方,妈妈多提醒提醒我。”
  胡妈妈就怕她嫌自己多事,现见她点了头,连很厉害的二姐儿也低头反省了,更觉得自己的路子走对了。忙答应了:“哎,姐儿别嫌妈妈嘴碎,到了城里,不比老家。这宅子里有什么响动,那宅子里就能听着。这里人,成天价也不用下地干活儿,各家丫头婆子彩买上的小厮儿有事无事凑一块儿也好嚼个舌头——万事小心。”
  贺丽芳叹服:“妈妈不说,我还不知道呢。”
  何妈妈手下飞快,已经给贺瑶芳梳好了头,车也将将停好了。
  ————————————————————————————————
  贺瑶芳纵心里觉得这宅子忒无情,踏进门内,无端又生出一股怀念来。她真是太久没有一个家了。
  与她一样心生感慨的还有罗老安人,看着这城里精致的宅子,罗老安人就有一种亲切感。老安人喜欢住在城里,不乡居,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丈夫儿子有一个争气的,能中了举人做回京官儿,回京城居住,那才叫圆满。无奈丈夫不但没用还早死,儿子到现在也只是个举人,这个愿望不知道十年之内能不能实现。
  罗老安人是家里做主的人,她下了车,站在庭院里一动不动地盯着房檐发呆,旁人也不敢催。等到她感慨完了,原先打发过来洒扫屋子的管家宋平忙迎了上来:“老安人,这宅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洒扫过了,帐幔铺盖都浆洗晾晒好了,老爷的书房也归整了。闻说哥儿读书了,老奴做主,也收拾出一间书房出来,就在老爷书房的隔壁,原先老爷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姐儿们读书做针线或玩耍的地方,也收拾出来了,就在后面小花厅的后头……”
  这宋平乃是宋婆子的丈夫,也识字也会算帐,夫妻两个是老罗安人得用的人。宋婆子就襄助着老罗安人管理内宅,外面的事情便交给宋平。老家的庄田一类,才是原先贺家旧仆的领地。
  罗老安人见宋平事事周到,很给自己长脸,笑道:“你想得周到。”又问贺敬文的意思。
  贺敬文对这些事情很不耐烦,心情好的时候倒会指手划脚,心情不好的时候只要有人给他办完了事儿,他就懂得去管。巧了,这会儿他正想着要拜访同窗——这个还好,更要紧的是拜访老师——这个就有些难堪了,读书的时候,他学得顶好,又是同窗里最早中了秀才、举人的,本是有脸面的,不料同窗一个叫张凝的,这一回却先他中了举人!
  常年占了先的人,一旦落了后,哪怕只是落后一步,他的心里就不痛快了。若是李氏还活着,每晚必得听着贺敬文说张凝素日蠢笨,这回只是撞了大运了。无奈李氏死了,贺敬文满腹的牢骚无处讲,可把他给憋坏了。到了城内,就必得再见老师同学,纵然张凝已不在此地,贺敬文还是羞于见人。
  罗老安人并不知道儿子还有这等小心思,在她的想法里,中不中举人、什么时候考中,不特要有才华,还要讲究个机缘。大器晚成的多了去了,先帝他爹的时候,一代名臣李阁老,四十八了才中举人,七品官儿上熬了十几年,最后还不是做到了首辅?
  男人丈夫,就应该看得开些。小心眼儿的男人并不是没有,然而贺敬文平素表现得穷大方惯了,罗老安人万想不到儿子会在这件事情上钻牛角尖儿。她还对儿子说:“旁的都不用你管,你只管去书房里看看,有什么缺的,再叫老宋办去。好生歇息一下,明日叫老宋陪着你,四处拜访一下。对了!还得跟街坊们打个招呼。”
  贺敬文乡居时想着回城温书,向老师请教,回城来,想到了张凝,就不想往师友那一堆子里扎,他宁愿跟街坊们亲热个半年,拖过了这一节的尴尬才好。在京中勉强给张凝道了个喜,已是他能熬过的极限了。回家来却并不曾再往张家去,众人以为他是丧妻心情不好,也都不苛责于他。
  现在亲娘又催他,贺敬文真比去上断头台还难受。然而小心思又没法说出口,只得阴着脸写拜帖,第二天阴着脸出门拜访。亲娘还不肯放过他,追着他叮咛嘱咐:“你纵是丧妻,也不要见天黑着一张脸儿,跟谁都欠你八百吊钱似的!”
  贺敬文心道:我宁愿给他们八百吊钱!
  这话真说出来是要挨揍的。贺敬文怏怏地扳鞍上马,那马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情绪,垂着个脑袋、慢腾腾地慢着步子,看起来比主人还蔫。一人一马,愣是无视了随行的宋平的一脸敬业、挑担小厮重返城中的喜悦,将这朝阳初升的春晨,给衬成了秋风萧瑟的傍晚。
  罗老安人每到此时,便恨不得当年多生一个儿子,免得将宝都押在这个活宝身上。回转头,看到孙儿孙女都站在她身后送亲爹出门,老太太的心才重又活了起来。是得给孩子们找个好先生,好生教导,让孙子争点气了!
  ————————————————————————————————
  摊上了这么个爹,贺瑶芳的愁与罗老安人也是参差仿佛的,憋屈却是更胜一筹。儿子不听话,老安人还能揍他。亲爹不争气,闺女能将他怎么样呢?她要是个男人,甭管读书还是投军,也好拼一回。可她是个女孩儿,除了嫁人,还能做甚?贺瑶芳仰着头,看着贺成章白白胖胖的包子脸:大哥,全看你的了!可得想办法给你寻个好先生,好生教导你的为人处事啊。
  贺丽芳年纪见识浅,还未曾有此感悟,只是在想:爹怎么像是不很开心?他的老师不好么?那可要给俊哥寻个好先生!
  门内三个女人,从各自奇怪的角度出发,最后竟得到了一个共同的诡异结论。
  这个结论,在贺敬文沉着一张脸回来,什么话也不说,晚饭多喝了一壶酒之后,就显得特别的明智了。罗老安人问什么,贺敬文都不肯说,老安人又不能把他给掐死扔了,只得逼问宋平。
  宋平的脸,其愁苦程度比死了老婆的贺敬文还要深。五十来岁的汉子,放出去也是个精明人儿,此时都快要哭了:“老爷是不是心情不好呐?先生问三句,他答不到一句啊。与同窗便罢了,与自个儿的先生,这怎么成呢?”
  罗老安人当即拍板:“给俊哥儿几个寻个好先生回来教导!”
  宋平:“啊?”这话题跳得太快了,他有点反应不过来。
  罗老安人道:“免得打搅了他用功。”
  “……”还是听不明白。
  甭管听不听得明白,有个明白人儿作了决定,事情就好办得多了。拜访师友,贺敬文不乐意,但是给儿子找个正经的开蒙先生,他还是挺乐意的。尤其这年头,愿意到这样人家做西席的,多半是家里揭不开锅的穷秀才。能做个富裕安乐、功名上又碾压旁人的主人家,贺敬文内心的伤痛被抚平了。
  也不消如何费力,便寻到了城内两个不第的秀才,一个是六十五岁的张老秀才,一个是四十二岁的吴秀才。张老秀才教女儿们略识些字、读些书,吴秀才便是贺成章的启蒙老师了。
  贺瑶芳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上辈子可没这么早读书,她毕竟改变了一些事情,惧的是,这样的改变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如今尚未可知。江湖越老,胆子越小,遇事常怀敬畏,总是不会错的。
  在这样的心情里,贺瑶芳与贺丽芳姐妹俩便开始了她们正式的读书生涯。两姐妹对于读书都颇有兴致,一般人家男孩子也未必能有这样好的条件,单聘了先生来教,两人皆有些得意,也越发用心地学习。直到,李氏周年。


☆、第15章 大姐的抗争
  却说,张老秀才年轻的时候是本地有名的才子,上下公认的有学问的人,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四书五经随手拈来、会苏黄米蔡各家书法,闲时还写两个话本儿在坊间流传。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有学问的人自打十四岁上做了秀才——还是案首——在科考上就再也没有寸进。这运气真是比贺敬文还差。好在张老先生比贺敬文看得开,既考不上,便索性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