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盛唐宠后-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多人得立刻抓紧时间将庄稼收获,然后再摊开晒好,依然不曾打消这些百姓人家觉得今年是个丰收的好年景的满足和喜悦心情。
便是这上了年岁、颇有些见闻的老农,和萧燕绥说起今年的收成时,都忍不住的喜笑颜开,竭力压着明显带着当地口音的调子,语调比平时稍快一些的向萧燕绥说道:“今年的雨水足,却并不会洪涝,地里的庄稼没被淹,反而浇满了水,地里的土也是湿润的,今年肯定长得好……”
萧燕绥记得,江南一带应该是一年两熟的区域,便继续随口问道:“这些庄稼收成之后,应该还会再种一茬吧?”
那个老农虽然点了点头,不过,详细解释的内容,却有些出乎萧燕绥的意料。
那老农道:“还是能再种一些的,不过,眼瞅着十月过去,再有不到俩个月就入冬了,天冷之后,地里也会冻上,冬天能种的庄稼都很少,一般也就是各家各自开垦出一小块土地,稍微种点庄稼,能长出来最好,若是不行的话,还是得等来年开春。”
“冬天天寒,庄稼长不好?”萧燕绥听了,不由得微微一愣。
她当然知道气温低的时候,肯定会对庄稼造成影响,但是,却没有想到,依照这个老农所言,情况居然会这么不乐观。
暗自琢磨了一会儿,萧燕绥盯着田间地头上,尚且没有收割回去的庄稼,和她上辈子在电视或者图片里看到的图片留下印象截然不同的作物,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念头,心中顿时恍然大悟。
千百年后的后世里,作为一个农耕大国,除却平原地区的机械化农场之外,国内农业耕作的基础模式其实并没有太大改变,然而,那些庄稼和以往最大的不同,除了化肥的发展之外,其实是庄稼本身的品种得到了充分的改善。
抗寒、抗寒、抗病、抗倒伏、高产、口感……
这些作物本身渐渐改良优化所得到的提升,在当代人的眼中可能并不明显,可是,对于如今的萧燕绥来说,隔着千百年的科技积累和品种优化,她上辈子见过的那些庄稼,和如今土地里栽种着的这些作物之间的差异之大,却是远超想象的。
上次萧燕绥在田间地头上看到的,还只是生长过程中的幼苗,便是显得稍微矮小瘦弱一些,萧燕绥对于农作物植株的成长变化又不了解,自然也就没发现这个规律,如今,地里头的庄稼该熟的都熟了,结果之间的差别就明显的显现出来了。
在唐朝生活了这么多年,萧燕绥吃饭的时候,一直都是奔着新鲜感去了,再加上烹饪习惯和调味料的缺乏,再加上她本身对饭食并不是那么挑剔的人,所以,她下意识的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具有着同样名字的粮食和蔬菜,唐朝这会儿和后世的那些,其实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品种,并且,属性差异巨大到都让人怀疑它们之间可能都已经发生过了跨物种的变异……
看到萧燕绥微微拧了拧眉,那个老农多少有些不安的闭上了嘴,阿秀倒是对萧燕绥十分了解,知道她这会儿脸色变化应该也不是因着这老农的缘故,安抚的回了个笑容之后,便直接转向了萧燕绥,小声提醒道:“六娘?”
“我在想事情。”萧燕绥随口回应了一句。
回过神来,见那个老农有些惴惴不安的模样,便也跟着安抚了一句,然后笑道:“带我看看地里的庄稼吧,每年都有哪些收成?”
那个老农自然是忙不迭的点头答应下来。
就这么一路走下来,萧燕绥看见的最多的,自然还是稻谷。
至于她比较熟悉的土豆、红薯、玉米一类的东西,则是根本就还不曾出现在华夏大地上……
意识到这个问题,萧燕绥忍不住的微微拧了拧眉。
平时吃饭吃得比较杂,萧家的厨房里自然也是颇为讲究,萧燕绥此前都没太过关心过,这些后世的常见品种,唐朝这会儿国内根本就还没有……
萧燕绥冥思苦想了好一阵,印象里总觉得这些东西似乎都是来自于美洲大陆的,没准还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关,借着大航海的机会,然后才在世界上扩散开来。
可是,这么一个物种迁移的过程,究竟具体是什么时间,萧燕绥就弄不明白了。在她的印象里,大航海时代可能已经在十几世纪了,距离后世的现代不会历史太远,换言之,和唐朝的现在,反而就远了。
念及此处,萧燕绥倒是也没对找到这些作物抱有太大的期待,只是,想着唐朝这会儿也不是没有往外去的大船,没准碰见哪个岛屿也能有所收获呢,突发奇想一般的就吩咐了一句道:“难兰陵郡附近应该有大的码头吧?回头让人在码头上等着,看看能不能买到些看起来新鲜的东西。”
萧燕绥的这个吩咐可谓是来得没头没脑,不过,从来对萧燕绥言听计从的阿秀还是立即回答道:“六娘,府上在码头处也有铺子的,让那掌柜的多注意着些便是了,倒不必专门去人盯着……”
萧燕绥顿时恍然,“哦,那等我回家之后和管事的打个招呼去。”
考察过单调的农田之后,萧燕绥很快便把注意力放在地表,以及如何在这种地方搭建蔬菜大棚的问题上。
品种不够,反季节蔬菜来凑嘛!而且,江南一带的气温相对来说还算温和,就算没有聚乙烯材料的塑料薄膜,萧燕绥觉得,蔬菜大棚依然还是有些可行性的……毕竟,江南的冬季本身还是比真正寒冷的北方要好捱一些的,厚实一点的草垫、制作蒙古包的那些材料应该也可以作为替代品。
一直等到天边晚霞漫天,太阳也终于落山的时候,萧燕绥才终于放下手里的实验记录本,令人送那给她讲解了一下午农事的老农回家,自己也转身上了马车,在铺得格外柔软舒适的车厢里舒展了一下身体,这才有功夫喝了口水。
“回家,今天的事情我得再好好想想。”萧燕绥随意的对阿秀说道。
面对看似还算温和、其实在执行她自己的计划上其实格外强势的萧燕绥,除了依言称是,阿秀也没法回答别的了。
舒服的靠躺在马车里的软垫上,萧燕绥一边慢慢的翻着自己今天记录下来的收获,一边也在思考着最近相关的一些其他事情。
地暖、或者说是盘炕的图纸她都画出来了,回头可以捎一份给王思礼,西北大营的冬天肯定用得着,当然了,作为回报,萧燕绥希望远在西北边关的王思礼也能帮她踅摸一些靠谱的农作物,她总觉得,西北一代、乃至从西域流传过来的一些农作物,似乎也应该是在后世被推广开来的……
此外,还有就是长安城那边,这几天忙着盖房子都没顾得上别的,自己应该也该给母亲裴氏、父亲萧华以及两位兄长写封家书汇报一下自己和祖父的近况了。
这段时间以来,完全就把家书给写成了工作报告的萧燕绥甚至都没意识到,自己这种本能想要汇报工作进度的想法有哪里不对……
第114章
一场秋雨一场寒; 待到田地里的庄稼都被收获之后,不过半月的时间过去; 随着几场淅淅沥沥的秋雨; 枫林浸染,霜意渐浓。
华清宫中,前来避暑游玩的玄宗也终于带着杨贵妃和一众宫人; 连同陪同到此的许多其他人一起,重新回到了长安城中。
因为在骊山上打猎偶遇的缘故,有意无意间,河东柳世所出的柳潭这段时间里倒是和李俶、李倓和李文宁三人走得近了些。
柳潭看李文宁的眼神中始终都带着些羞赧的倾慕,虽然自己竭力掩盖了; 不过,日常相处间; 他总是在忍不住的看向李文宁; 这般表现,看在李俶和李倓的眼中,根本就是无从掩饰。
李俶和李倓交换了一个眼神,切实印证了自己的猜测之后; 便也在心里记了一笔,只打算等回去之后; 便再问问李文宁的心中究竟是如何看法。
至于此前堪称突兀的出现在华清宫中的张氏女子; 这么一段时间过去,关于她的身份背景,李俶等人的心中; 也早就有了了解。
等到太子李亨一行回了东宫之后,在玄宗的授意下,那位言辞风趣幽默,性格似乎也颇为温柔小意的张氏女子,也被送进了东宫之中,并且,封号直接就是太子女眷中,仅次于太子妃一位的太子良娣!
李倓的院子里,透过书房的窗户,抬眼便是园中秋风瑟瑟,落叶萧萧。好在秋日的霜叶未曾落尽,这会儿倒是还不至于变得太过单调。
李文宁随意的摆弄着桌上一枚印鉴,转头看向正捧着书的李倓和稳坐在旁的兄长李俶。
李俶轻轻舒了口气,随口道:“正如之前猜测所言,张良娣的父亲乃是张去逸,祖母则是窦太后的亲妹妹窦老夫人。”
最初的猜测被证实,玄宗此举的深意,自然也就如他们之前设想的那般。李倓拿着书的手上有一瞬间的微微停顿,而后,他才又动作平静不带任何意味的翻了一页书。
张去逸的身份还可以暂且不管,可是,窦老夫人在玄宗面前,却是如今难得能说得上话的一位长辈……
所以,早先同他青梅竹马的武惠妃在世时,他对武惠妃极尽宠爱,这份偏爱之纵容,甚至在武惠妃设计害死了先太子李瑛并其他两位皇子后,仍旧不减分毫,也颇得在废太子李瑛后得封太子的李亨这些年始终处境艰难,举步维艰。
随着张良娣被纳入太子东宫,至少,对于朝中的其他官员来说,会传达出东宫暂且无忧的信号。
忍不住便又想起了前太子妃韦氏的李文宁轻轻皱了皱眉,免不了的有些心烦意乱起来。
之前在华清宫中多有方便,如今回了长安城,她突然想去城外的那间庵堂中看看韦氏最近可还安好。
奈何这会儿张良娣刚刚进门,她若是选在这个时候去见韦氏,落在有心人的眼中,还不知道会被曲解成什么样子,为了稳妥起见,李文宁也只能是竭力按捺住这一个想法,登时越发的觉得心绪浮躁起来。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对东宫总是好事一桩。”李倓握着手里的书卷,也不继续翻页了,只是淡淡的评价道。
李俶点了点头,他的看法和李倓完全一致。
尤其,以张氏的出身,玄宗目前却也只是给了她太子良娣的身份,参见着玄宗自己自从王皇后之后,便是对武惠妃如何宠爱,都不曾再次册封皇后的举动,不出意外的话,想来,东宫之中,很可能也不会再出现一位太子妃了……
如此一来,对于身为太子长子的李俶,也能放松许多。
对于这一点,李倓、李俶和李文宁三人都心知肚明,却也默契的谁都不曾主动提起。
暂且不谈张良娣的事情之后,李俶的话锋一转,目光直接便落在了李文宁的身上,温声笑道:“不说这些了,文宁,还是说说你的事情吧!”
李文宁微微一愣,“我?我有什么好说的事情?”
话题到了这里,李倓脸上的神色似乎也随之变得稍稍放松起来,看似是漫不经心的模样,言语间却带着些许调侃的笑意,一边翻了一页书却不怎么看,一边冷不防的便开口道:“河东柳潭。”
“……!!!”李文宁下意识的微微睁大眼睛看向李倓,同时还有些语塞。
李俶也笑着给李倓帮腔道:“三弟说的极是,那柳潭鞍前马后的跟着咱们一起打了几天猎,文宁你好歹也得睁开眼睛仔细看看人家才是。”
百年来,大唐和吐蕃之间,便时有和亲公主远嫁通婚,当然了,就算如此,也没妨碍双方之间为了利益继续打下去。
若是哪个王爷府中不受宠的女儿,恰逢其会的话,倒是真要担心会被远嫁吐蕃的事情,可是,对于李文宁而言,身为太子的女儿,只要她的父亲李亨的太子之位一日不曾易主,她就一日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前太子妃韦氏是的李文宁的养母,若是她还在东宫之中,随着李文宁年龄渐大,自然会关心着李文宁的亲事,可是,韦氏如今已经出家常伴青灯古佛,显然是没办法再去伸手顾念着李文宁的婚事了。
至于太子李亨,若不是联姻的话,且不说他对女儿的亲事本就不够心细,便是太子李亨他自己的婚事,都是再三的出乱子,若是稍微讲究一点也迷信一点,顾虑着前太子妃韦氏和杜良娣的遭遇,哪怕是为了讨个好兆头,估计也没人敢让太子李亨去操持婚事……
李文宁脸上的表情变了又变,略带着女儿家的羞涩,却不见丝毫的怯意。
李倓握着手里的书,特意转过头来仔细打量了一下李文宁,见阿姊的脸上并不见恼火之意,心中稍稍松了口气,便也跟着继续笑道:“柳潭此人,我倒是觉得还不错,却不知阿姊如何看?”
李文宁眨了眨眼睛,伸手按下李倓的那本书,然后才不答反问道:“为何这么说?”
李俶的心中也是相同的好奇,兄妹两个有些相似的眼眸一起盯上了李倓。
李倓松开手里的书,用指节轻轻的抵在桌面的边沿处,无声的轻轻敲了两下,然后慢条斯理的回答道:“上次见到柳潭时,我便觉得,他看向阿姊的眼神并不寻常。”
李俶却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出,当即略微睁大了眼睛,适时的笑了一句道:“你倒是机敏。”
李文宁瞅了李倓一眼,单手支颐,悠然道:“行吧,在这方面机灵点又没坏处。”
李文宁如今刚好是二十一岁,的确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至于李倓,比她小些,尚未及冠,亲事自然还有得等。
被兄长和阿姊调侃了两句,李倓依旧神色从容,淡道:“这次在华清宫中,柳二郎能够一同前往,想来是随兄长柳澄和秦国夫人一起。”
说白了,柳潭能够出现在华清宫中,其实还是因为杨贵妃的缘故,否则的话,以他的身份,还不足以被玄宗点到名。
而且,杨贵妃和家中姐妹感情深厚,也不是什么秘密,自她得宠,杨家一门声势显赫,秦国夫人之流显然也在其中。
李倓淡淡道:“且不谈这件事背后,贵妃视东宫究竟是何意,至少,柳潭对阿姊心生倾慕之情时,只是想方设法的在阿姊面前出现,却并不曾过多的将贵妃卷入其中……”
说白了,至少在这一点上,柳潭的做法相当夺人好感。
面对喜欢的人,就想办法凑到前面先混个脸熟再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点问题都没有。
若是柳潭并非如此,而是打着其他的歪主意,利用杨贵妃在玄宗面前的荣宠,反过来逼东宫做出决断,太子李亨如何自处尚不得知,至少,李俶、李倓和李文宁三人肯定不是如今这个反应了。
李俶听了,顿时恍然,也笑着点头道:“你这么一说,那柳二郎看起来倒的确是个忠厚的实诚人。”
李文宁抿了抿嘴唇,也露出了一点笑意,索性说起了自己上次遇见柳潭时,对方将她的马送回来的事情,那柳二郎,做事的确周到且厚道。
说到这里,李俶略微思忖片刻,转而向李文宁问道:“文宁,对于这件事,你究竟是是怎么想的?”
李文宁微怔了一瞬,旋即笑了笑,轻声说道:“若是我和柳潭在一起,一是能向贵妃示好,想来阿耶也会乐见于此,其二,柳潭其人,正如三弟所言,倒也不错……”
李倓闻言,不由得微微拧了拧眉,眼神中有一闪而过的担忧之色。
李俶更是直接道:“你只管弄清自己的心意便是,至于东宫之事,却是不必如此!”
李文宁听了,却是神态温和的摇了摇头,平静道:“大哥,三弟,我并非只是为了东宫便甘心做出这般选择,只是,若我嫁给柳潭,看在别人眼中,这反而是最顺理成章的结果。”
李俶一时语塞。
然而,一片寂静中,李倓却突然开口道:“秦国夫人几人仗着贵妃受宠,平日里行事其实颇为肆意骄纵,阿姊便是和柳潭在一起,我也并不乐见阿姊和秦国夫人等人走得太近。”
李文宁听了,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若我和柳潭在一起,却有意和秦国夫人疏远,想来,那些朝中官员、文人才子说起我的时候,总要赞我几句不慕权贵才是。”
这话说出来,李俶都有些哭笑不得,即便是真话,可是,太子膝下的女儿,竟然还不如贵妃的娘家人势倾朝野,当真是讽刺极了……
第115章
烧了几天的地暖; 等到新房子墙壁里面的湿气都被烘干了,房屋里也染上了生活过的烟火气时; 萧燕绥终于让仆从停了烧火; 就只是单纯的每天开窗通风,然后重新摆弄家具。
前些天跟着萧嵩学了趁着阴雨天在水面上抓鱼的小猎犬又重新回到了萧燕绥身边,每天亦步亦趋的跟着; 就连那一双尖尖的耳朵晃动起来都尤为精神抖擞。
知道猎犬对活动量的需求比较大,萧燕绥倒是也不拘着它,家里院子这么大,想怎么撒欢都行。
考虑到唐朝这会儿也没有什么狗玩具,萧燕绥干错找到厨房里; 让厨娘和面做了几个烤出来后硬得能崩碎牙的肉骨头状面制品,全当是给小猎犬的磨牙棒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