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你倾国,我倾心-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姑娘答道:“贺兰部族有十余万人众。奴婢只是姓贺兰; 与可敦的宗族差得可远。”
  李耶若心里冷笑:还挺会装的。
  嘴上说:“听说你以前不过是在掖庭浣衣,一到冬天,可是苦死了的活计; 我简拔你出这个火坑,让你到我身边做做煮茶、喂鸟之类的轻松活计可好?”
  那小姑娘急忙磕头道:“多谢夫人!”摁在地上的一双手白皙但是有些肿胀,确实是日常洗衣服的模样。
  晚间皇帝来时,宫女说李夫人正在沐浴。她自打大了肚子之后; 就不太爱叫他看她的身子。皇帝知道她爱美的若干毛病,小事上一般不为难她,静静地在外头喝茶等待。
  给他添奶茶的是个生面孔; 幽微的灯烛下,这小宫女只穿红绡纱的襦衫; 领口太大,露出胸前一抹白;下身是褶裤; 又用碧油油的绿,这姑娘的容颜不大压得住这样冲撞的颜色,但是衣裤腰身裁剪得好; 那纤腰丰臀裹在鲜艳的颜色里呼之欲出。
  小宫女怯怯地望了皇帝一眼:“大汗请用茶。”
  皇帝不忙着喝茶,而是问:“你是新来的?”
  小宫女羞羞地点点头,悄悄抬眼望他,小鹿般清澈的少女眼神,含着对这位权倾天下又英俊无俦的汗王的好奇和爱慕。
  皇帝又问:“叫什么思静?”
  小姑娘是吃惊的样子,转而又羞又喜,低头说:“奴婢姓贺兰,贺兰思静。大汗是怎么知道奴婢的名字?”
  皇帝冷笑一声:“你想活着呆在这儿,就给我改掉这个名字!‘思’和‘静’,一个字眼儿也不许叫我听见!”
  他把奶茶往地上一泼,一脚蹬开不知所措的小姑娘,已经是勃然作色。起身推开李耶若洗浴的梢间门,撕开门帘,正见李耶若面色惶恐,挺着圆滚滚的肚皮站在浴盆里。
  她肯定已经听见了刚刚两个人的对话,此刻怯生生的,慢慢伸手去掩自己的身子——却不像一般女子一样首要掩胸,而是覆住了她圆滚滚而横生着若干紫色妊娠纹的肚子。
  “大汗……”
  皇帝胸口起伏,气是气,但对她发不出火来,好一会儿才讲:“请你不要揣测我的心思好吗?弄这么个人过来,到底想干什么?!”
  浴盆里的小人儿眼睛里一泡热泪终于流了下来,抽噎着说:“我快要生了,大汗毕竟是血气方刚的男人……大汗喜欢的,我也想努力去喜欢。也有私心,想着若是大汗喜欢的女郎在我的宫里,总归跟我是一道的,大汗也不会忘记我……”
  叱罗杜文对她愚蠢的小心思简直是又好气又好笑,本想拂袖而去,好好让她记住教训的,但见她的热泪,又不忍心了,他忍着气说:“你知道思静是谁?就擅做主张!我心里的那个思静已经是入土为安十几年了!”
  他突然说得大悲恸起来,眼睛瞪得滚圆,眼眶发红,喉结上下滚动,刀削似的的颌骨绷得紧紧的,嘴也紧紧地抿住,似乎自己把一切话都锁在嗓子眼里,所以一个字都发不出来。
  他什么都没有再说,丢下还站在浴盆里的李耶若,“砰”地关上门,吹熄所有灯烛,解衣上床,拒绝任何服侍。
  过了一会儿,帐子上亮起一些光,移动着——是洗浴完的李耶若拿着一盏小灯来寻床睡觉。
  她慢慢地摸索着,找到了被头的所在,把灯交给了侍女,轻轻叫了两声“大汗”。叱罗杜文一声不响,仿佛已经睡着了。
  李耶若钻进被窝里,软软的胸脯顶着他的后背,小手轻轻放在他的腰间,柔若无骨。身上洗浴完的清香渐渐弥散。
  宫女捧着灯离开,那点光渐渐地远了,屋子里是裹着馨香的黑暗。
  李耶若又蹭了几下,见果然不为所动,也只能认了,她也确实爱极了这个男人,轻轻从背上顺着抚到他的肩头,又到他的颈侧,然后脸贴着他的后脑勺亲了亲他的头发。
  她一下子发现了不对劲——皇帝的枕头上有些若有若无的潮湿。
  “大汗,大汗……”她惊得起身看他的脸。外头有一些微光,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是能看见他大睁着眼睛,脸上有纵横交错的亮光——这个如铁一样硬、如鹰一样狠的男人,不知什么时候泪湿枕畔。
  李耶若一时都不敢说话了。
  而叱罗杜文肩头一动,压抑着打人的冲动,牙缝里咬出凶恶的字儿来:“还不睡觉?!”
  李耶若战战地睡下了,双手护着肚子,再不敢碰他。
  晨起,平城下起了第一场雪,白皑皑的一片,仿佛把一切往事都掩埋在一片寒冷洁净之中。皇帝拖着长长的玄黑色斗篷,摒绝侍从,一个人缓缓在雪地里走,远望如同一只硕大而孤独的巨鹰。
  他在大朝的明堂上抖落掉斗篷上的雪,把斗篷交到身旁总管大宦官的手中,目光凝望着朝下诸人。
  太子捧笏奏报道:“禀大汗,尚书省刚刚接到兵部奏报,说燕然山一带四城城门洞开,有整兵秣马之势,重骑兵已然待发。柔然被大雪封住了草原,现在沿着冰封的乌鲁古河和土乌拉河疯狂征兵征马。”
  他看见父汗脸上露出久违的志满踌躇的淡笑,眨巴了两下眼睛问道:“儿臣……没有听说父汗派将军出征柔然啊?”
  他的皇帝父亲睥睨地对他和所有人笑:“奇袭之兵,岂可告之所有人?”
  太子只能称颂皇帝运筹帷幄、深谋远虑,见皇帝亦对这样的马屁不感兴趣,又问道:“不知这次主将是谁?燕然山四城约有十万兵力,若等柔然集结,只怕还略逊一筹。”
  皇帝点头说:“若是旗开得胜,我这里自然少不得要去增援。”
  他略略踟蹰,深秋柔然大雪,其实不是最适宜出兵打仗的时候,但再一想,若是罗逾那里一切顺利,而就是少些增援,倒也可惜了。他不爱在朝堂上立时拿决策,于是交付下头商议,而自己则回到御书房,对着沙盘,仔细看靺鞨和燕然山几处传来的军报,判断自己的下一步应当怎么走。
  翩翩飞翔的信鸽,不仅把消息递到平城,也递到远在扶风的王府里。
  紫背的一只“咕咕”叫着,停在王府正院的花房里,鸽子脚上的金属环里塞着一张帛书。杨盼亲手展开帛书,看得双目晶莹。
  扶风也在下雪,北地干燥的秋雪已经在地上积起了薄薄的一层。金萱儿见她颊上冻得发红,手指也一根根红通通的,不由劝道:“公主还是进屋子看吧。这才十月底,雪就这么大,等到腊月、正月,三九天的时候,该有多冷啊!”
  杨盼倒并不怕冷,但是看着他手书的一个个字,哪怕写得潦草,也觉得甚是珍贵,特别想一个人躲起来慢慢看。她听劝地回到屋子里,又吩咐金萱儿一定要把信鸽养好:“每一只都单独设笼子、标暗记号,扶风王从这里带走的、王蔼从这里带走的、我从建邺带来的,一点都不能混淆。”
  这些弥足珍贵的小家伙,在重要的时候传递消息既快又隐蔽,只是放回一只,他那里就少一只,所以信息得来也不容易。
  杨盼想起阿蛮的院子里也有好些鸽子,又切切地吩咐跟她一起做坏事更多的可儿:“你再偷偷帮我到阿蛮的院子瞧,鸽子有没有少的,有没有变了样子的,如果有,一定要告诉我。”
  吩咐完这些,她就什么都不想再思考了。屋子里暖暖的,熏笼散发出香饼子甜甜的气息,杨盼坐到床榻上,放下帐子,借着外头幽微的光线,再一次读帛书上他写给她的亲笔信。
  帛书窄窄的,字写得只有蝇头大,还不大整齐,除了告知罗逾自己的位置、将要袭击的地方、与王霭的呼应,还写着他思念的蜜意:
  “断魂迷朔雪,
  夜酒马上携。
  腰中绮罗剑,
  梦为同心结。”
  她也思念着他,白昼长,更漏声声中的夜更长。而从这二十个字中,想着他身处的是北方柔然的大雪之中,从潜藏埋伏,再到马上歼敌,还不知道他的父亲给他多少兵马,他面对的又是怎样的敌人。大概那么多愁苦与相思,白日里都不能说,只能在夜间住着寒冷的帐篷,喝酒御寒的时候,握着腰间她手工粗糙的丝绸剑套,会梦见两个人在一起时的那些欢愉。
  想着,泪珠滚滚而下。
  杨盼心里暗道:“逾郎,这次离别之后,我再也不要分别了!我不指望着你有什么大成就,只要你能摆脱威胁和束缚,能平平安安回来,我们平平安安过日子就好!”
  不觉哭得稀里哗啦,鼻涕都出来了,正打算下床找软纸擦一擦,突然听见可儿敲门的低声。
  杨盼擦掉鼻涕,努力清了清嗓子,问:“怎么了?”
  明显的哭腔让可儿顿了片刻,然后才说:“有两件事回主子。”
  杨盼拿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泪痕,努力深吸了两口气,拉开门后就转身走到暗处坐下,问:“说罢,什么事。”
  可儿偷觑了她两眼,知道她在哭,所以小心翼翼地说:“回禀主子,第一件事,发现阿蛮那里的鸽子确实有了变化:她一共养了十只鸽子,另有鹩哥、黄鹂等杂鸟儿,每一只鸽子奴婢都用心记住了细节处的模样,果然这次一只脖子上带紫金圈儿的灰鸽不见了,变了另一只没有紫金圈儿,但是眼睛是赭石色的灰鸽——不细看还看不出来区别呢。”
  杨盼一下子给她说得冷静下来,想了想说:“她这段日子还是每天要回自己住的院落喂鸟?”
  可儿点了点头,又说:“第二件事,建邺那里的消息也送来了。”她又递过一张帛书,还为杨盼剔亮了一盏灯。
  帛书还用火漆封着,杨盼挑开火漆,仔细读了一遍,停下来想了想,又看了一遍,才把帛书放在灯烛上烧掉了。
  “阿父问我,王蔼是不是去了靺鞨,逾郎是不是去了柔然——大概他的斥候也把线报传回去了。”杨盼说,“他派了一支出使柔然谈商贸的队伍去探看消息,又从山南和雍州悄悄派些屯兵逼近扶风郡一带的边线。”
  动静居然闹这么大。
  杨盼深吸了一口气,阿父未雨绸缪,自然还是担心宝贝女儿。她没说给可儿的是,阿父的帛书上还对她说:若是感觉局势有万分之一的不对劲,立刻从扶风抄小道到华阴,再用兵符自护。决不能把她自己置于险地。
  可是她顾不得了,现在担心的是罗逾,若是他遭遇的局势有万分之一的不对劲,她就要想方设法去救护他!
  

  ☆、第一五六章

  先起兵的是带领靺鞨军队的柔然小皇子; 打着的旗号自然是为父报仇; 为兄长姊妹复仇,拯救柔然的各部族。一手檄文做得极其漂亮; 想必是王霭的手笔,译成鲜卑文和匈奴文,传抄得到处都是。
  柔然的游牧部落; 其实并不多看重这些君臣父子的伦常纲要; 谁力量大,他们就依附谁。然而冷眼旁观,十二岁的小皇子年纪虽然不大; 指挥用兵却很厉害,靺鞨人擅长骑射,又是打的措手不及的奇袭战,草原上一片冰雪; 有几个部落愿意卖命的?基本都是一击便溃,任由小皇子的军伍长驱直入,到了柔然新汗王驻扎的乌鲁古河和土乌拉河之间的宿营地百里之外。
  新汗王不敢怠慢; 冬日里结集军队不便,但到底是国君; 办法总是有的,调拨军伍; 拉牧民为兵丁,再派人到平城的北燕王庭求助。
  柔然的来使急吼吼的,见了叱罗杜文的面就说:“听说大汗在燕然山有兵; 请夹击靺鞨人,以全两国的兄弟之情。”
  叱罗杜文冷笑:“兄弟之情?和朕签订合约的是你们老汗王,他长我几岁,我叫他一声‘兄’也就罢了,现在的汗王才几岁年纪,怎么好意思跟朕称兄道弟?”
  新汗王名不正而言不顺,但是当年上位,确又是叱罗杜文暗地扶持的,所以使者也吃了一噎,满满的不服气:“那就算是叔侄,也是一条藤上的。”
  叱罗杜文心思早就变了,罗逾的奏报,燕然山一带有王蔼的旧人,对故主老汗王崇敬如父,对新汗王敢怒而不敢言。他用那支象征北燕皇子身份的短剑为信物,已经派人到燕然山的壁垒里打通了关系,六皇子可以安枕无忧。
  因而,他故意摇摇头说:“弑父弑君的罪名传檄天下,朕这里以何名义出马?”
  使臣气急败坏,威胁道:“大汗莫不是汉人的书读多了?什么诬陷之词都信?怎么就不想想燕然山的六皇子呢?”
  叱罗杜文勃然大怒——带着刻意的发作,把喝茶的银杯掼在地上,琥珀色的茶水泼溅了一地:“你这是威胁我?!”
  使臣也知道这话说错了,敛眉道:“不不,只是望大汗念及两国交好之谊。”
  “交好?”叱罗杜文冷笑,“未见你们的诚意!割海西郡,朕就发兵救。”
  捯饬了一圈,得了海西郡又失掉,当然是不划算的买卖。何况一旦亲信和兵卒入驻海西郡,再搬出来就是多少盘根错节的困难。使臣自然要争一争:“大汗这话是笑话吧?兄弟之邦,义薄云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哪有——”
  哪有趁人之危,踩人一脚还趁火打劫的?!
  但是叱罗杜文才不跟他讲仁义道德,要讲仁义道德,那就论“臣不臣,子不子”,就够柔然汗喝一壶的了。他笑道:“自然是说笑话。兄弟有难,责无旁贷。先带贵使到公馆休憩,好酒好肉招待着。”
  然后,公馆外头一圈守兵,叫使节插翅难飞,而北燕的数匹快马飞驰向北。
  一方面带叱罗杜文的金牌与圣谕告知罗逾:与王蔼所带的靺鞨兵两面夹击,从结冰的乌鲁古河和土乌拉河上直捣黄龙。
  一方面更以三员将领,带北面二十万轻骑兵增援五皇子,此仗势在必得。
  几乎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叱罗杜文深觉此日一战,胜利应该来得比西凉一役更为容易,而且风险更小。踌躇满志之余,朝堂和后宫的人们终于看见皇帝脸上久违的笑容。
  皇帝高兴,自然与左夫人李耶若分享。入冬寒冷,大腹便便的李耶若根本不想出门,唯恐干燥的空气使得她娇嫩的皮肤变得皴裂粗糙。室内用火道布于地下,熏笼置于地上,屋子里摆着各色水果,不用来吃,只取其芳香和水分,满屋子宜人清新,又暖和又不干不燥,这样的舒服,连叱罗杜文也忍不住沉醉其间。
  冬日饮马奶酒,吃炙肉,看着殷殷的美人儿,自然是人间天堂一样的受用了!
  而在皇后所居的宫内,炭火发出燥热的气息,夹杂着香料味,反而觉得刺鼻。供奉虽然不菲,可是心情糟糕,哪还有享乐的兴趣?
  皇后看着窗外纷飞的大雪,眼皮子一阵阵抽搐,她摁着眼皮揉了揉,自叹地苦笑:“老话说右眼跳灾,我看我接下来要难捱了。”
  “他这步棋走得真是胆大包天,大家都以为宥连被打伤在王府养病,哪个晓得居然悄悄就去了柔然。”皇后说道,“这对父子,殊不可解。”
  过了一会儿,她又悟过来一般笑:“其实也不难懂,他那个狐疑性子,必然是疑上宫里或朝廷的谁了。”
  她身边的宫女小心地说:“五皇子这一出戏一唱,是不是也有所图谋?皇后原想着扶持他,这么看来不大可能了吧?”
  皇后叹息着:“宥连已经被他父汗收服了罢?肯挨那么狠的一顿打,再带着伤为他父汗卖命!我这里晚了一步,除却太子,无人可用。”
  宫女低声道:“太子惶惶不可终日已经很久了,这几日趁大汗高兴,他勘勘地送了不少美酒奉承,听说今日大汗就醉倒在毓秀宫,咱们可要约太子一面?”
  皇后摇摇头:“宫里我虽有些人,到底不及他的眼线多。上次死了一个总管,谁还敢轻举妄动。再说,太子无能,我安排布置好了,叫他照做就行。只是宫内禁军,毕竟还是听命于大汗的,不找着替罪羊,我们也动用不了。还有宫外的布置,我也只有靠我娘家的人,区区十来万,又素来被他打压,只怕也是险中之险。”
  “可是怎么办呢?”她目中含泪,“这么多年夫妻,我对他有感情,他对我却没有。我由妾而妻,却都只是占个名分而已。他那日对我说的话外之音,我也明白了,宥连获宠,他又想起了那个人,想起了那个人,翻搅起了心里的哀伤和恼恨,未免又要想着找发泄火气的罪人——要是他想通了,我就万劫不复,素和就万劫不复,我们贺兰氏大约也就万劫不复了。”
  恰如火中取栗,难是难到极处,但是再不动手,机会转瞬即逝,李耶若一旦生子,地位直逼中宫;而罗逾立功后,必得皇帝重用,他的心思也会逆转;而太子一旦被废,皇后手里的最后一个卒子也没有用了。
  皇后最后说:“马上要过年了,宫里四处要清理,这样的脏活儿,李耶若是不会去折腾的。只有我了。”
  她最后看了信任的宫女一眼:“大家都警醒着点,特别是我去掖庭牢房的时候,一点差错都不能出!”
  消息不通,是最急煞人的,偏偏大风雪的天气,鸽子也难飞行,杨盼望眼欲穿,得来的消息零零总总,还是从刺史府、令尹府,乃至街市上等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