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闺门秀-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夸她是神童的人就少了起来。六皇子的外挂难道比她的还要厉害?如果真是神童,怎么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名声?只知道皇帝挺宠爱这个小儿子,直到要选新皇储了,才有人夸他是个神童?
    赵琇怀疑这是六皇子背后的支持者故意放出来的消息,但她又没法反驳,毕竟她自己就是个不科学的存在,只好装不知道了。不过,就算六皇子神童的名声传得很远,别人私下议论热门的皇储人选,也还是几位成年的皇子,没有哪个人真把六皇子当成有希望的人选。若背后之人知道这个事实,不知会是什么感想?
    当然,只要广平王安好,这种事跟小二房其实没有多大关系。赵琇继续盼起了祖母和哥哥的消息,算算日子,煜大老爷一行应该已经到京城了,不知是否跟祖母他们会合了。
    就在赵琇念叨这件事的时候,张氏派回来送信的人到了。
    来人是个男仆,他从山东起程,骑快马赶回来,没有走水路。他带来了张氏与赵玮的最新消息,他们在六月下旬从京中启程回奉贤,到山东临清,就停了下来,打算在那里逗留些日子,因怕赵琇在家里担心,就先打发人回来送信,让赵琇做好迎接祖母和兄长的准备。
    赵琇总算有了祖母和小哥哥的消息,自然是喜出望外,听说他们要在山东逗留,还觉得有些奇怪,一听是在临清,就明白了。
    赵焯和米氏夫妻连同当年那一船的奴仆,都是在临清柳林镇附近的运河出事的。祖母和小哥哥既然经过那里,自然要祭拜一番。
    送信的男仆还道:“今年山东大旱,百姓日子难过。老夫人见临清一带受灾的百姓生活困苦,想起当年也曾受过他们相助,心中不安,打算要捐些钱米,助当地百姓度过难过,兴许还要建个义庄、孤寡院什么的,让玮哥儿跟临清的父母官商议,也是让他学习经济事务的意思。等离了临清,可能还要去瞧瞧大姑太太,多年不见了,这一别不知几时才能再会。老夫人说,会尽快赶在中秋之前回来的,让姑娘安心等候。”
    赵琇自然能安心等候,知道了祖母和哥哥回归的准确日期,她心里也高兴。不过这男仆的话让她起了疑心:“为什么说这一次和大姑妈一别,就不知几时才能再相会了?”虽说大姑妈与娘家本来就联系得少,但这一两年里时不时有通信,还不算太过冷淡。虽然大姑父在外任上,但等任满,就要回京述职。如果哥哥袭了爵,小二房搬回京城,自然又能相见的。
    莫非,哥哥的爵位出了问题,他不能继承建南侯的爵位了?还是京城里发生了什么事,小二房可能在一段时间都不能回去?

  ☆、第八十五章 露香园水蜜桃

所有这些疑问,那送信的男仆都说不准,但有一点他是知道的,那就是张氏与赵玮这一趟回乡,把原本京城宅子里的东西都运了许多回来,书啊,摆设啊,布匹啊,还把那里留守的仆人也带回了几个,京城的宅子直接托给了鲁云鹏和秋叶夫妻照看。
    赵琇心中忍不住嘀咕,照这个架势,莫非小二房真的不回京城了?至少短时间内是不会回去了,否则何必把京城宅子里的东西运回来?从前常听宗房的清姐儿提到她父亲赵璟与母亲沈氏私下议论,都觉得赵玮一直未能继承小长房弄丢的建南侯爵位,完全是因为年纪太小的缘故,等到年纪大了,皇帝自然就会下旨。赵琇有时候听祖母张氏与卢妈说话时的口风,这种推测绝不是空穴来风。这一趟祖母回京探望广平王,还要带上小哥哥赵玮,多半就是想顺道试探一下皇帝的意思,提醒一声:赵家小二房的男丁都快十二岁了,袭爵的旨意什么时候下来?
    现在广平王伤势平稳了,张氏与赵玮就起程回南,送信的男仆绝口不提爵位之事,一行人还从京城宅子带回了这么多行李……赵琇心里除了骂一声皇帝无情无义,也无话可说。
    当年自家便宜祖父巴巴儿地劝阻了先帝换储,一力将现在的皇帝捧上龙椅,结果祖父才死了几个月,次子被长子害死了,皇帝就不咸不淡地只知道生气,革了爵又如何?人又没受罚,赵炯是自己坠马成了瘫子,回京路上也是自己死的,皇帝先说是流放,后来不了了之,要不是广平王派了人来看守,兴许赵炯瘫在床上还能过呼奴唤婢、锦衣玉食的生活呢;蒋氏犯下大逆不道之罪,人证物证都齐全,还能活到现在。小长房赵玦甚至没有休妻,皇帝一句话都不说。要不是广平王一再为小二房发声,也许小长房现在还风风光光地摆着建南侯府的威风。
    赵琇不信任现在的皇帝,心想这建南侯的爵位看来是真的与小二房无缘了,顺便脑补了一番“也许是因为老郡公在军中威名太盛,皇帝怕他功高震主所以刻意打压他的子孙后代”的狗血戏码。但转念一想,老郡公人都死了好几年,虽然在军中还有不少旧部,可人走茶凉,人死灯灭。赵家继承人没跟上。还能有多大影响力?皇帝要担心小哥哥赵玮一个半大孩子。还不如担心朝里几位实权大臣呢,可见这种狗血推断是不实际的,那皇帝到底是为了什么原因,拒绝让老郡公的后人继承侯爵呢?
    算了。没有爵位,他们祖孙三人这么多年也顺顺利利地过来了,索性从此彻底死了心,专心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吧。小哥哥赵玮读书成绩不错,也许还能考个科举功名回来,正正经经做官,主政一方,岂不是比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做个只有虚名的建南侯强得多了?
    只不过那远在锦州的赵玦,还是不能不提防。等祖母回来后,跟她商量一下,找个名目把他们这一房革出宗族吧,都不是赵家子孙了,建南侯的爵位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赵玦头上。免得小长房东山再起,又做出什么伤害小二房的事。至于赵玦本人日后是否会因为立了功或是讨好了上面的贵人,升官发财,那就跟小二房没有关系了。
    赵琇拿定了主意,就把这事撇开,重新忙活起来。
    既然祖母与哥哥说了会在中秋前赶回来,那她就要做好准备。他们的房间需要重新清扫整理——其实每日都有人清理的,但那是春天时候的事了,如今秋季来临,房中的被褥摆设也该做点调整。还有祖母与哥哥回来后要穿的新衣裳,吃什么食物补身子,哥哥学里的功课不知做完了没有,恐怕人一回来,只歇一两日,就要重新上学去了,书本和书笼都要拿出来备着,笔墨纸砚也要准备好新的,先生同窗处,都要打个招呼。
    她管家几个月,账目什么的都要交给祖母好好过目,得嘱咐账房那头,把东西都备齐了,再三查验,免得临时出什么问题。
    祖母既然带了京中宅子放的东西和留守的仆人回来,她还得让人清理出几间大一点的空屋子放东西,并给这些仆人准备住处。这点问题倒是不大,前些时候雨灾利害,有几家族人的房子受损,她曾经让人把老宅里的空院子整理出来,接了这几家族人过来暂住,如今人已经搬回家去了,屋子却是好好的,用不着花太多心思。
    赵琇心里有一个小小的念头,等祖母回来,看到她把家里管得妥妥当当的,会不会夸奖她呢?她有好多事想告诉祖母呢。
    一想到这里,赵琇心里就有些美美的,发了一会儿呆,才清醒过来,一扭头,发现卢妈在一旁有些心不在焉的,不由得好奇:“卢妈怎么了?”
    卢妈醒过神,连忙笑笑:“没事,我就是在想,老夫人会带谁回来?”
    赵琇脑子里一转,就知道她的心事了:“说不定就是卢大哥呢。那边宅子原本除了你一家,也没什么人剩下了,后来才陆陆续续买了些人,这些人带不带回来都在其次,但卢大哥和父母弟妹分离好几年,也该让你们一家团聚了。祖母既然带了人,多半就是带了他。”
    卢妈心里也是这么希望的,只是嘴上还要念叨几句:“我自然是想着他回来的,只是京中宅子里没个可靠的人看着不行,即便老夫人把那些值钱的东西拿回来了,还有好些家具杂物呢,虽不值什么钱,也都是老东西,若是叫人糟蹋了,也太过可惜。有大寿在那里看着,我们在家里也放心,若是老夫人为了我们夫妻,把他给带上了,那京里的宅子交给谁呢?”
    赵琇不以为然:“不是说鲁先生和秋叶姐姐会帮忙看着么?祖母心里有数的,若她真的把卢大哥带了回来,你也别念叨了,只管安安心心享受天伦之乐就是。”
    卢妈听得忍不住露出了喜色,向赵琇行了一礼:“既如此,我就承姑娘吉言了。”
    过了几日,卢昌秀从嘉定赶了回来。这一次他在外头待了好些天,不但是为了送礼。也是为了绕路松江一带,帮赵琇打听露香园水蜜桃的事。他向赵琇回报说:“姑娘,那露香园在前明末年就已经被分开转卖了,后来又叫崇明水师占了去,如今倒是有主人,但并不姓顾,园子也小了许多,桃园更是不见了踪影。至于水蜜桃,倒是有个叫黄泥墙的地方,有几座桃园。出的桃子很有名气。许多人都往那里买桃。眼下正好是桃子成熟的时候。我就买了一篮子回来,姑娘不妨尝尝味儿,看是不是您说的那一种?”
    赵琇只知道露香园的水蜜桃有名,是上海水蜜桃的发源地。却不知道露香园在这个时代已经败落了,但只要有地方引种,就不愁找不到水蜜桃,既然卢昌秀买了桃子回来,自然是要尝一尝的。
    碧莲洗干净几个桃子,剥皮切成小块,用碟子盛了上来。赵琇看着,只觉得这桃子果肉上还带着层层红晕,颜色很漂亮。尝了一块,甜美多汁,果然是水蜜桃的味道。她又让碧莲拿了两个没剥皮的桃子过来看,每个都有成人拳头大小,已经熟得有些破皮了。散发出清新甜润的香气。
    她让卢妈、卢昌秀和碧莲他们都尝了一块,卢妈笑道:“这果子怪甜的,往年我们竟不知道,不然早些买了来,给老夫人和玮哥儿尝尝,不是远胜过别的果子?”又抱怨丈夫:“怎么只买了这一篮子?该多买些的。”
    卢昌秀道:“今年多雨,黄泥墙那边的桃子出产也不多,许多果树都泡坏了,就这一篮子,还是好不容易才买到的呢。”
    说起这个,赵琇也有些奇怪,祖母和卢妈都是松江人,应该知道水蜜桃的,既然一直都有人种植来卖,怎么她们会没吃过呢?
    难道是因为产量太小了,祖母又早早随父兄去了京城,因此不知?不过两位舅公如今已迁回家乡,想必是吃过的,只是这东西不好保存,不到两天果子就已经有些熟过头了,所以舅公也没往这边送过。
    赵琇嘱咐卢昌秀:“想法子打听打听,看黄泥墙那边是否有果树苗可卖,要是能找到懂得侍弄这种果树的人,那就更好了,多花点钱也没关系,一定要把人请过来。”
    卢妈笑问:“姑娘是决定了一定要种这果子?是在游小爷卖的那三十亩地上种么?那块地可不小,若要种满,少说也要上千株果树呢,怕是要花不少银子。”
    卢昌秀也道:“姑娘可要三思才好,黄泥墙那边几个园子加起来,通共也不过是千多亩桃树,今年只因雨水多了些,几个园子都损失不小。姑娘如今一时兴起,就要种桃树,万一明年雨水还这样多,那怎么办呢?”
    赵琇道:“谁知道明年的天气会怎样?我只是要先做好准备,知道果苗要去哪里买,还要有专门懂这个的人手,至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当然要等祖母回来了再说。”
    卢昌秀无法,只得道:“若果真如此,那最好先在那三十亩地上挖好树洞,再挖许多排水的沟渠,还得把那里的土地垒高些,免得桃树轻易被水泡了才好。”
    赵琇见他说得有理,就让他在家歇两日,然后赶着办去。她对种桃还是很有信心的,只要能种出好的水蜜桃来,根本就不愁销路,说不定也能成为小二房的一个收入来源。
    等卢昌秀在那三十亩地上做好了准备工作,前去松江打听水蜜桃果树苗买卖事宜的人也回来了,知道了哪家桃园愿意卖苗种,时间已经进入了八月。
    赵琇终于收到了祖母张氏派家仆送回来的第二封信,她和赵玮一行已经坐船到达了苏州,最多两三天就能到家了。

  ☆、第八十六章 归来

赵琇有些心急地站在城门口处,时不时踮高了脚眺望远方,看祖母与兄长坐的马车是否已经到了。
    她在城门处从清晨等到将近午时,还不见家人的踪影,心里也有些着急了。卢妈便劝她:“姑娘,外面日头晒,你还是到轿子里坐着等吧?”
    赵琇摇头,太阳虽然晒,但她有人打伞,还有椅子坐,也没累到哪里去,只是祖母和哥哥怎么一直不见人影?算算日期,他们应该早就到了呀?
    这个念头刚刚在她脑海中闪过,就有提前派出去前方打探的家丁飞跑回来报说:“来了来了!老夫人和哥儿他们到了!”赵琇闻言精神一震,连忙向他跑来的方向飞奔过去。卢妈碧莲等一众男女仆妇连忙跟上。
    几辆马车与数骑随行之人出现在大路的尽头,赵琇一眼就认出骑马走在前方的,正是自家兄长赵玮,几个月不见,他皮肤黑了些,但整个人十分精神,还添了几分稳重。赵琇大喜,挥手高声喊:“哥哥!哥哥!”
    赵玮远远看见妹妹迎了过来,也露出了大大的笑容,立刻翻身下马,跑了过来:“妹妹!”
    兄妹俩终于会合了,赵玮激动地拉着妹妹的手:“你怎么出城来接我们了?这么大的日头,要是中了暑气怎么办?”
    赵琇笑说:“我身体可好了,哪一天不出门晒一晒太阳?才没那么弱不经风!”又看向他身后的马车:“祖母好么?哥哥好么?这一路辛苦了吧?在京城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受欺负?”
    赵玮笑了:“哪儿能呢?祖母和我都好着呢。路上就是有些累,不过不怎么辛苦。说来也巧,我们在扬州遇上了正要前来上任的奉贤县令陶大人,就和他一起走了,一路上连琐事都有人打点,我们轻松着呢。不过下船后,他听说奉贤刚刚遭过灾,急着去衙门报道,便与我们分道而行了。”他回头指了指马车队列后方的两骑随从:“那是他派来护送祖母与我的,我们原是本地人。无须护送,但他担心我们一行人女眷多,我又是个半大少年,若是遇上不长眼的会吃亏,坚持要派人护送,祖母与我也只好受了他的好意。”
    新任奉贤县令?赵琇惊讶了,前几个月整个赵氏宗族都在关心新县令会是谁,性情人品如何,但雨灾一来,就顾不上了。没想到祖母与哥哥会在回乡的路上遇上他。看起来哥哥对这个人印象不错。想必不难相处。赵氏宗族应该可以稍为松一口气了。
    想到这里,她便笑道:“这位陶大人似乎是个好人呢,一会儿我们跟璟大哥说一声,让他代我们去向陶大人致谢。”
    这是给赵璟一个与新任县令拉关系的机会。他是赵氏一族宗子,又是与小二房关系最亲近的男性晚辈,赵玮尚未成年,由他出面应酬,是合情合理的。赵玮点点头,也答应了,还说:“一会儿我去跟璟大哥说,同行多日,我对陶大人的喜好还是知道一些的。”
    张氏的马车走近了。赵玮拉起妹妹的手走了过去,兄妹俩齐齐上了车。赵琇在阔别数月后,终于再次见到了祖母张氏。不知怎么的,看到祖母慈爱的面容,她眼圈忽然就红了。觉得自己仿佛忽然就有了可以依靠的人,不必再自己撑着了,便直接抱住了张氏哭:“祖母,您可算回来了,我好想你!”
    张氏愣了愣,眼圈也微微发红,摸着孙女的头发柔声道:“成天说自己是大孩子了,不是小娃娃,今日倒撒起娇来。”
    马车外传来卢妈等人请安问好的声音,张氏看着卢妈脸上那洋溢着喜气的笑容,心情有些复杂,微微笑道:“这几个月你们都辛苦了,先回家去吧,有话一会儿再说。”
    卢妈连忙屈膝应声,又笑道:“家里都准备好了,老夫人和哥儿回去了先用饭吧,一路走来,想必都饿了。”
    张氏微微点头,卢妈便派了人跑回老宅去报信,自己带了碧莲等人跟着马车慢慢地走。
    张氏抱着孙女,问她这几个月里过得如何。赵琇便将自己每日做的事简明扼要地做了个汇报。等到他们抵达老宅时,张氏已经知道孙女带动了宗族更改了好些族规,添了不少新规矩,还买了几十亩地,并让人打听水蜜桃苗种等事了。
    张氏心里有些复杂,她问孙女:“水蜜桃固然是好东西,可你怎么会想到要种它呢?”
    赵琇便说:“本来也没想做点什么,只是同情赵游,才买了他手上的地,后来我又发现那块地上的野果树长得不错,果子也好吃,虽然现在泡坏了不少,但也足以证明那块地是适合种果树的,比起重新开垦了种稻或是种棉花都要方便,种果树不是很好吗?露香园的桃子好,我是从书里看到的,一直想知道是什么味道,那日卢大叔买了几个回来,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