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闺门秀-第3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陪送的产业。已命各家掌柜在六月里到京城侯府报账了;内务府也传来消息,她的嫁衣已经完成得差不多,过两日就会再来量最后一次尺寸,预备做修改……
    赵琇要做的,也就是清点自己的东西,看哪些是要带着去广平王府,哪些要留在娘家——尤其是书本,若要从自家藏书里挑一部分做陪嫁,那就只能带抄本走,原本是必须留下的。抄写的活不用她干,但她也得费心思找人来抄呀。除此之外,她还要预备几样针线,婚后好送给长辈。
    虽然广平王妃钟氏早逝,赵琇没有婆母,但广平王这位公公还在,更上头还有太后这位太婆婆,她总要做两件针线孝敬一下的。她过门时是秋天,做的自然是秋天用的东西,已经是走运了。若是在夏天,她就得用极单薄的料子,若是在冬天,说不定就要用上毛皮。这两种料子对她的女红技能都是一个大考验。孝敬太后与广平王的东西,用料要考究,做工也要尽可能精细。赵琇一辈子从没有这么认真地做过一件针线,连绣花用的丝线,都仔细地分了四瓣,绣得细细密密。配色也是斟酌来,斟酌去,试验过无数搭配,才定出的方案。
    赵琇心中暗暗庆幸,不必给皇帝做,皇后又死了,端嫔份量不够,因此她还可以省事些。否则再添两件针线,她可就真的有些吃不消了。她往日学女红,都只重视实用性,叫她自个儿做件衣裳,那绝对没问题,但要说到绣花儿……碧菡与柳绿的水平恐怕都在她之上。给太后与广平王做衣裳,后者还能从烟雨那里打听到王爷的身量尺寸,太后那儿却只能靠目测了。这样做出来的衣裳还必须要合身,要精致,既要显出她的女红技艺不凡,又不能露出她在刺绣方面的短板,她真真是用了大心思。
    宫嬷嬷与左嬷嬷在帮她拿捏太后的喜好上,帮了不少的忙。两位嬷嬷已经结束了所有课程了,却没有回宫。太后那儿已经有了旨意下来,示意她俩今后就跟着赵琇了。随她一同嫁入广平王府,并且随侍在她身边时刻辅佐。赵琇对此早有了心理准备,也恭恭敬敬地拜过两位嬷嬷了。她无意拿她们做婆子使,只当是西席一样敬重了。
    也许是因为彼此的关系有了变化,课程也结束了,两位嬷嬷对赵琇的监管松懈了许多,也不拦着她出门访友。或是接待上门来拜访的亲友了。对于一个即将出嫁的女孩儿而言,这也许是她最后的轻松时光。等她嫁进广平王府,便是一府主母,想要再象如今这样。轻松写意地与闺中蜜友谈笑玩耍,大概是不能够了,因此两位嬷嬷也就放了她一马。
    可即使如此,赵琇又能跟谁谈知玩耍呢?她闺中朋友不多,真正要好的就那几个。方仁珠与蒋雯尚在外地未曾回京,曹萝却是预备要出嫁了。婚期已定,曹家也送了帖子过来,就在五月下旬。
    曹萝的未婚夫婿就是谢襄飞,乃是已故皇后的同胞亲弟,曲水伯唯一的嫡子,也是京中有名的文武双全年轻俊才。这本是人人艳羡的一门婚事,曹萝的表姐妹们为此红眼,不知说了多少酸话。可在皇后刺伤皇帝后,谢家一蹶不振。就再也无人羡慕曹萝了。人们反而开始同情她,觉得她比李善文还惨些。李善文被赐婚给皇长子,就算皇长子丢了储位,也还是位皇子,李善文一个皇子妃的名份总是能保证的。可谢家因皇后罪行被牵连,说不定就要抄家灭族,曹萝的婚事又是皇家所赐,不可能再改嫁他人,她这辈子岂不是毁了?
    幸好皇帝宽仁,没有加罪于皇后以及曲水伯府。皇后到死还能保住后位,曲水伯也只是丢了承恩公的爵位而已,身家性命得保。皇长子已经正式立储,他们身为皇长子的外家。只要循规蹈矩,就不会有事。若皇长子有朝一日得登大宝,谢家便能真正地吐气扬眉了。曹萝嫁过去,也就是吃几年苦,倒也不至于太惨。只是谢襄飞已经不再是京中嘱目的青年才俊,闺中少女们提起他的时候已经不多了。
    在这种时候。谢家自知势微,曹家却依然保有初心,对这门亲事并未有反悔之意。甚至在谢家提出婚期后,丝毫没有推迟的打算,谢家上下都十分感激,对这门亲家是真心敬重。对于谢家而言,他们缺的不是锦上添花的亲友,却着实需要雪中送炭的姻亲。而皇长子看在眼里,心里也十分感动,暗暗将曹泰和一家记在了心里。
    曹家嫡长女要出嫁了,亲友们都接到了喜宴的帖子。作为曹方氏的娘家人,方家也必然是座上客。就在赵琇与嫂子米颖芝一起,陪着祖母张氏过去曹家给曹萝添妆的时候,她遇上了方家六姑娘,方三爷的嫡次女,方仁珠的堂妹。方家六姑娘告诉她,方崇山即将三年任满,因考评极佳,已经接到调令,即将回京了。方太太与方仁珠会提前回来喝曹萝的喜酒,照时间来看,估计再过半个月就到家了。
    赵琇喜出望外,与方仁珠久别多时,总算能再见了,这自然是件喜事。
    然而喜事还不止这一件呢。添妆时,赵琇也遇上了蒋家六姑娘,她说蒋雯也打算要回京了,就是这几天。不过这事儿外人还不知道,蒋六姑娘特地叮嘱赵琇不要说出去。
    蒋雯这趟回京,是受蒋家老太太召唤,召了三四回,才在蒋四太太的劝说下答应回来的。
    皇后百日已过,朝中已经有不少人上书,请求皇帝再立新后了。不管是扶正端嫔,还是另立新后,国母之位是不能空虚太久的。皇长子心情如何,无人得知,但皇帝明显已经有些动心,打算要再择新人入宫了。当然,若是要立新后,人品自然是要信得过的。皇长子已经立储,新皇后若是不能与他和睦相处,后宫中就有可能再生事端。皇帝已经受够了兄弟同室操戈的惨事,对新皇后的品行要求极高。
    蒋家就召回了蒋雯。她是皇帝的表妹,当年皇后还曾经猜疑过她要入宫为妃呢。虽然当时只是皇后多心,但蒋家人如今却觉得,她未必就不能入宫为后。蒋家女若做了继后,至少将来就不用再担心太后与蒋家会跟皇后处得不好了。

  ☆、第六百二十四章 因果

赵琇听说了消息,半晌没有反应过来。
    蒋雯才多大年纪?还不到十八岁呢,居然要嫁给三十多的鳏夫皇帝?若皇帝是个好男人也就罢了,可一来他如今是个独眼龙,二来他的性格也有点问题,多疑而冷情,跟他做夫妻,能有什么好?已故的皇后谢氏固然是自作孽,但皇帝若是个真心体贴妻子的丈夫,也不会闹到夫妻反目,又让皇后暴毙的地步了。皇后行刺他,固然是皇后不对,但他迁怒到无辜的儿女头上,可见也不是什么慈父。蒋雯好好一个黄花闺女,出身后族,才貌双全,智商在线,父兄都争气,凭什么要嫁给这样一个男人呢?
    就算他是九五至尊,赵琇还是觉得他配不上蒋雯。
    赵琇看着蒋六姑娘一脸的喜色,欲言又止。
    蒋六姑娘半点没察觉,她还挺高兴呢:“四姐姐好久没回来了,今年过年的时候,她就没回京城。”
    这是理所当然的。蒋家的女眷都有新年时入宫给太后请安的习惯,而且若无正当理由,比如生病之类的,基本是全家女眷出动。蒋雯若是在京城家中过节,自然也不例外。今年新春佳节,宫中原本是打算让皇后露面的,蒋雯自然不想见她。京城与天津离得这样近,她什么时候回来探亲都没问题,却不必非得回京过年。谁能想到后头会有种种变故?皇后没能露面,端嫔异军突起,接着又是皇帝受伤、帝后反目……
    赵琇有些挂心,很想见这位友人一面。她知道蒋雯是个以家族为重的女孩子。昔日太后属意她与谢襄飞订婚,缓解皇后与蒋家之间的关系。她就曾经说过,对谢襄飞并没有特别的好感,但会顺从长辈的安排行事。后来婚约作罢,她也平静地接受了,低调地远走天津以避流言。若是蒋家这一回真的铁了心要让她做这个继后,大约她也会接受吧?可是赵琇心目中,还是很想知道她的真正想法。
    赵琇也清楚。若皇帝一定要立一位新皇后。那么蒋雯自然是最好的选择。无论家世品貌,她都是拔尖的。而从皇帝的立场上来说,选这么一位表妹为继后。品德信得过,日后可以安心许多;从太后的角度而言,若有蒋氏女为后,她百年之后。蒋家也可继续得保富贵尊荣,甚至还能进一步对皇长子与未来太子妃李善文有所助力;对皇长子而言。若无论如何都要有一位继母,那自然是熟悉而为人正派的蒋雯比任何一位名门千金要合适。至少他可以确保,蒋雯背后的家族是不会与他为敌的。而同样的,他背后的李家也不会与蒋家为敌。
    听闻蒋李两家曾在保皇长子储位一事上有过合作后。关系就更加密切了,已经打算在年轻一辈中进行联姻,很有可能便是李善文的亲兄弟与蒋雯的一名侄女订婚。这门婚约一旦订立。蒋李两家的同盟关系起码可以再稳固上三四十年。如今想想,也许从那时候起。蒋李两家对新皇后的人选,就已经有了腹案。
    赵琇心中暗叹,更加担心蒋雯了,便向蒋六姑娘打听她回京的具体日子。蒋六姑娘答应,等蒋雯到家,就打发人到建南侯府报信。
    不过蒋六姑娘不敢担保赵琇一定能见到蒋雯。蒋家既然有意要再出一位皇后,那蒋雯回到京城蒋家后,可能就要开始相应的礼仪课程了,出入见人也会被管得更加严格。就象赵琇被赐婚给广平王世子之后,前来授课的宫嬷嬷与左嬷嬷就不赞成让她去见外客时那样,蒋雯到时候肯定也会被限制与外人接触的。不过赵琇日后是皇家媳妇,说来是蒋雯的晚辈,蒋家也许会让她们碰个面,也未可知。
    蒋六姑娘答应了捎话,但也给自己留有了余地。
    赵琇表示理解,心里却在暗暗担忧。但愿蒋家不会真的如此不近人情才好。如今外界还没有蒋雯可能要做皇后的传言,也不知皇帝与太后那儿是否做出了决定,但看蒋家这个架势,似乎极有可能会成真。想想也是,若是太后都点了头,还有什么能阻拦这件事的发生呢?
    赵琇又叹了口气,决定还是要先见过蒋雯再说。
    蒋雯两日后就到达了京城。蒋家一路严密护送,规格比往日更隆重了些。赵琇提前派人守在码头,回报说蒋家人上岸的时候,码头那一片是清了场的,还围上了蓝布围挡。他远远瞧着,什么都没看见,也不知道蒋四姑娘是不是回来了。
    幸好第二日,蒋六姑娘就打发个婆子来给赵琇报了信,肯定了蒋雯回来的消息,还说她已经跟蒋雯透露过赵琇的请求,过些日子会有安排的。
    赵琇只得等消息,又过了几日,直听说方太太与方仁珠已回到京城家中了,才从蒋家来了两个婆子,送上一份拜帖,并四匹新花色的羽纱料子、几样鲜果凉糕,笑盈盈地向赵琇问好:“四姑娘一直惦记着从前在京中结交的小姐妹们,想请诸位姑娘到家里小聚,开个茶会,也好叙叙别情。只是近日才安顿下来,诸事忙乱,天气又炎热,一直抽不出空闲。这两日才下过两场雨,凉快了许多,花园里的荷花也开了,景致正好。四姑娘说,请客的时候到了呢,还请赵大姑娘莫推辞才是。”
    赵琇自然不会推辞,问明了蒋雯也请了方仁珠,连忙答应下来。
    想必蒋雯也知道自己不容易见外客,才会等方仁珠回京,几个女孩子都凑齐了,才下了帖子。
    赵琇在为这次茶会作准备的同时,也往方家去了一趟。可惜方家母女都忙着整理行李,没多大空闲。她只能看到方仁珠逾年不见,长高了许多,已经是婷婷玉立的青春少女了,不但容颜更加清丽脱俗,就连气质也变得更为稳重。
    小姐妹俩匆匆闲谈了几句。赵琇因不见方慧珠,随口问了一句,才知道她在山东的时候就改嫁了。嫁的是个鲁南世家出身的读书人,听说素有诗名,却淡泊名利,平日寄情山水,喜欢四处游历。他已是娶第二房妻子了。前头那位早两年过世了。不曾留下儿女,与方慧珠也算是门当户对。方慧珠嫁了这么一位丈夫,也不知心情如何。但看方仁珠与方太太的神情。大概是颇为满意的。
    赵琇便把自己在京中听说的八卦也告诉了方仁珠。方慧珠的前夫丘惠友,一直未能找到“门当户对”的妻子,坚持要扶正表妹蔡氏,终究还是如了愿。但他以妾为妻。有违礼法,被早就看丘家不顺眼的御史参了一本。把身上的武职给丢了,重新恢复了白身,如今灰溜溜地与妻儿搬回家中依附父母长兄度日。听闻他如今被岳家蔡家人缠得心烦。他本身手头还紧呢,蔡家人却总爱上他那里打秋风。蔡氏也总是偏着娘家人。也许是因为有了正妻名份,蔡氏一改过去的殷勤小意,说话都大声起来了。还时常折磨几个妾与通房,又拦着不许丘惠友出门花天酒地。夫妻二人口角渐多。一家子吵闹不停,镇日不得安宁,也不知丘惠友心里悔不悔。
    方仁珠听得心中大快,对赵琇说:“知道他如今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他们家不是好人,害人害己,落得这样的结局,也是报应。下回母亲给姐姐写信时,我会命人带一句口信给她,也让她高兴高兴。”
    赵琇便问:“她如今在夫家过得可好?”
    方仁珠微微一笑:“与她从前所向往的日子自然是没法比的,但鲁家是仁厚之家,书香门第,姐夫也是豁达君子,姐姐时常跟着姐夫出门游山玩水,日子倒也过得悠闲。”
    听起来还真不错。赵琇犹豫了一下,又问她:“蒋四姐姐邀我们去小聚,你也是要去的吧?虽然你很忙,但她特地等你回到京城才下了帖子,你可别辜负了她的一片心。”
    方仁珠笑道:“自然不会。明儿我必去的。多时不见蒋姐姐了,我心里也想念得紧。”顿了一顿,压低声音问,“蒋姐姐忽然回京,是不是蒋家要给她说亲事了?”
    赵琇也顿了顿,笑问:“你怎么这样问?”莫非蒋雯向方仁珠提起过什么?她知道她们二人平日是有通信的。
    方仁珠道:“蒋姐姐自从那年议婚不成,便一直未曾说亲,拖到今年,已经不好再拖下去了。我与她平日也有通信,先前她还说会在天津等我,待我北上与她见面,就请我尝尝她家厨子新想出来的美味糕点。可等我到了天津,她却早已回到京城了。天津蒋知府家的人不肯说她为什么忽然回京,蒋家又没听说出了什么事。蒋姐姐不是不守信的人,想来必有缘故。走得这样急,大约是有好姻缘在等着她?”
    赵琇只能苦笑了。蒋雯回京,确实是为了婚事,但是不是好姻缘,还真是见仁见智。
    方仁珠又在叹气:“她若真能得一门好亲事,我也为她高兴。她明明是那么好的姑娘,却被耽误至今。听闻蒋知府夫妻也曾为她寻过亲事,可他们看中的人家本来还很喜欢她的,等打听得当年京中流言,就不再提起联姻之事了。当年虽然蒋姐姐是无辜的,但她差一点与皇后的兄弟订亲,又被皇后说有意入宫,名声多少受了损伤,更何况她还被人说差一点就嫁给了皇上呢?我们这些知情的,都知道她清白无辜,可世人总是容易叫流言所惑的,这才害得她耽误至今。”
    赵琇心中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么久了,蒋雯一直未能再订下亲事呢。不管那些曾有意说亲的人家是否相信她的清白无辜,都害怕被人说是跟皇帝抢人吧?皇后当年多疑猜忌,生生毁掉了蒋雯的姻缘,又害得她迟迟未能嫁出去,结果如今后位空虚,正好让蒋雯坐上继后的宝座。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不外如是。

  ☆、第六百二十五章 叹息

赵琇见到蒋雯的时候,她的气色看起来还不错,心情似乎也挺好。
    受邀请来参加茶会的,不仅仅有赵琇与方仁珠,蒋六姑娘、李善文与另外两位姑娘也都来了。赵琇对后二者不太熟悉,据蒋雯介绍,应该是她在京中结交多年的手帕至交,听闻前两年也不在京中,是分别在去年秋天与今年春天回京城的。这两位年纪都比蒋雯轻,订了婚却尚未出阁,性情也都是温柔开朗的类型。见了蒋雯,倒比赵琇要热络几分。
    李善文主要是跟蒋六姑娘和赵琇说话。她如今已经完全是一位端庄稳重的大家闺秀了,半点孩气不见,只有偶尔听蒋六姑娘说到她感兴趣的话题时,眼里才会露出几分快活来。她是要做太子妃的人,自然不能再象从前小姑娘时自在。经历了皇后行刺与皇长子储位危机后,她也成长了许多。从她身上,已经可以看出未来国母的气度了。
    不过在那之前,她还得先适应着做别人的儿媳妇。
    方仁珠与那两位比较陌生的闺秀很显然都不知道蒋雯很有可能会成为继后,但李善文是肯定会知道的。也许蒋家与李家之间也早有共识。等蒋雯入宫,李善文嫁给了皇长子,她们就会是一对利益共同体的婆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再添上慈宁宫中的太后,她们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