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老兵不死-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亮继续道:“第一批的五个展馆落定后,撸起袖子继续干,又先后建成了‘川军抗战馆’、‘中国壮士群塑广场’、‘抗战老兵手印广场’‘援华义士广场’等系列场馆。”

    “现如今的安仁镇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聚落,三十个分馆,由三十位世界一流设计大师设计,总占地五百亩,超过一千万件藏品。”

    “在这三十个博物馆里,抗战的记忆被激活了,那段沉重的历史有了血肉。每年有一百多万人来参观,最后离开的时候,大多都是留着泪的。”

    王亮真的是强烈推荐大家亲自去这座庞大的博物馆参观一下,只有到了那里,才能真正的被震撼到。

    王亮颇有深意地说道:“建博物馆、收藏文物是为了记录和还原历史,但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还是为了让每个人的心灵都直面民族创伤,让战争的记忆成为民族的思想资源。”

    不得不承认的是樊建国改变了这个小镇的命运,为国家和民族留下了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

    小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十二亿元人民币,超过了整个安仁镇生产总值的七成。

    两千零九年,安仁镇城镇化率为百分之四十四,二零一五年则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四。

    “记忆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走进博物馆被中国那些历史场景所震撼。”王亮不免感慨。

    他不止一次到过这个小镇,参观过这座博物馆。

    走在民国风情街上,一把把色彩斑斓的油纸伞悬于头顶,阳光透过缝隙照在石板街面上。

    钱币博物馆、魏明伦文学馆、电影传奇博物馆,街道外延则是绿荫掩映的老公馆。

    你会感到舒适惬意。

    当你踏入到抗战博物馆的时候,那是真正游馆的开始。

    就在王亮要继续的时候,马小刚的电话打了过来:“爷爷,马导的电话。”

    看样子他也入川了。

    “为民,让建国和小刚直接去博物馆,咱们博物馆见。”王亮吩咐道。

    “好哩。”

    王亮知道马小刚到的是双流国际机场,安仁镇距双流国际机场三十八公里,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

    完全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再折腾一番跑到市里。

    索性都往安仁镇赶,在那里汇合。

    biubiu打车,坐上车后王亮和孙为民直奔安仁镇了。

0377 八年抗日,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0377 八年抗日,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从市区到安仁镇要有七十多公里的距离,一个小时多的车程。

    应网友的强烈要求,王亮讲起了川军抗日的一些往事。

    提前川军,王亮总是不由得想起“悲壮”二字。

    川军是对民国时期川省地方军队的称谓。

    与其它的地方派系不同的是,川军从来都没有形成过一个统一的体系。

    早期的川军有刘存厚、熊克武当权。

    中晚期的时候有刘湘主政。

    在刘湘病死后,川军形成由邓锡侯、杨森、潘文华、刘文辉、王陵基五个上将争雄的局面。

    川军内部的派系繁杂,防区制盛行,内战打得激烈以致全国闻名。

    但是当小日本子的狗蹄子踏入中国的时候,派系林立的川军团结了起来,一致对外。

    王亮起了一个头:“在抗日战争中,川省承担了全国百分之三十的财政税收和百分之四十的抗战兵力。借用李宗仁将军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八年抗日,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抗日战争打了整整八年时间,共有四十万川军出川抗战。

    他们转战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几乎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的大型战役。

    数十万川军将士战死于沙场,魂断他乡。

    其实有一个想法在王亮心中已经萌生很久了,就是等这部越战题材的电影拍完后下一步电影就拍拍抗战。

    主角就是川军。

    让中国人民们看看,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装备、补给乃至医疗条件比中央军和其他地方实力派军队要差得多的这支川军在国家面临侵略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王亮讲述道:“说起川军出川啊,得从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候说起,当时担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正奉命在川康整军,计划是裁减川军。。。。。。”

    一是为了避免嫡系部队被裁减,二是为抗日救国的民族大计。

    川军主帅刘湘主动致电常凯申请缨出川杀敌。

    一九三七年七月底,国民政府在南京筹备召开国防会议。

    会上各方在主战主和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这个时候,刘湘站起来了。

    他做了一个近两小时的发言。

    发言中,他明确反对常凯申以消灭地方势力为目的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公开宣布:“要抗战才能救亡图存,才能深得民心;要攘外才能安内……抗战,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千万石……川所有人力财力,均可贡献于国家。”

    王亮闭上眼睛,回想着当时身体已经抱恙的刘湘说这番话时的情形。

    一九三七年,王亮在守卢沟桥。

    当然没有资格去参加国防会议。

    但在后来,王亮见过刘湘将军,并同他有过一次不短的交流。

    王亮也曾在当时的国防部查阅过一九三七年那次国防会议的详细记录。

    由此,不难联想出刘湘将军发言时的情形。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当年曹操的雄心壮志是完成全国统一。

    而时年四十九刘湘,是为了驱逐日寇,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

    一九三七年九月一日,刘湘率部出川抗战。

    王亮道:“当时刘湘将军的部下们都劝身体抱恙的刘湘不必亲自出征,留在家即可。刘湘将军是这样回应的:‘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这便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

    当年,他也围剿过红军。

    但他更是一个有着民族自尊的中国人。

    为调川军出川作战,刘湘召集高级幕僚在一起筹商多日,决定将川军编成两个集团军参战。

    第二十二集团军,司令邓锡侯、副司令孙震,辖41、45、47三个军。

    第二十三集团军,司令由刘湘自兼,以唐式遵为副司令,辖21、23两个军和三个独立旅。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第二十二集团军并非刘湘嫡系部队,他亲自兼任司令的第二十三集团军才是嫡系。”王亮道。

    之所以介绍的如此详细,王亮是避免网友们对一个历史人物过份的脸谱化。

    人无完人。

    亦正亦邪。

    非嫡系的二十二集团军的命运是悲惨的。

    在编组完毕后,徒步从川至陕,后又由火车运往豫省,渡过黄河进入晋省。

    在太原参加娘子关保卫血战。

    一九三八年初,第二十二集团军奉令开赴鲁省,调归第五战区指挥管辖。

    “徐州会战初期,在著名的滕县保卫战中,二十二集团军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师参谋长赵渭滨、第一二四师参谋长邹慕陶及第一二二师数千名官兵用破旧的武器抵抗进攻的日军,最后大部阵亡殉国,为尔后台儿庄大捷奠定了胜利的基础。”王亮道。

    滕县保卫战。

    这是王亮下一部抗战影片的一个选材。

    如果拍滕县保卫战,那当中的主角必然是一二二师的王铭章师长了。

    评论区,一位网友问道:“老首长,1938年初,川军不过出川几个月,武器装备怎么就破旧了呢?更何况川军出川抗日,老蒋理应该提供武器装备作为必须的补充吧?”

    王亮笑了笑:“这位朋友提的问题非常好。”

    “正如你所说的,川军统帅刘湘将军为避免自己的部队被分散瓦解,在出川之前向常凯申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一,不分割川军建制,并由自己整个的统一指挥。其二各留出三分之一的部队驻守原防;其三对出川抗战部队的装备、武器要作必需的补充。”

    对于刘湘的要求,老谋深算的常凯申当然一一答应。

    但是在川军出川,川军各部就被分散处置,建制很快就被打乱了。

    41、45军调归第二战区阎锡山指挥。

    47军调归第一战区程潜指挥。

    第20军则被调往了淞沪战场。

    更被提出川前所承诺的武器、装备了,也没能到位。

    “当炮灰啊,后来部队番号都被打没了,不是嫡系啊。”王亮默默叹了口气。

0378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非嫡系

    0378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非嫡系

    国*军为抗战出了大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国*军将士都是英雄。

    对于那部分历史,王亮真的是太了解了。

    “那是一九七七年吧,我在川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同当时担任第二十二集团军第41军司令部上校高级参谋的胡临聪有过一次交流。。。。。。”王亮回忆道。

    在那次交流的过程中,胡临聪作为当事人向王亮详细地介绍了川军的装备情况。

    当时各军部队的武器装备极为低劣简陋,所有步枪十分之八为川造,十分之二为汉阳造,更因使用已久,质量太差,以致大部不堪使用,打一两枪就搬不开枪机,有的枪上连刺刀也没有。

    至于轻重机枪,其数极微,每师多则十余挺,少则数挺而已。

    火炮方面,每师除数门迫击炮外,山、野炮一门都没有。

    装备方面,每人仅有粗布单衣短裤两套,绑腿一双。

    既窄且短的单被一床,小竹席一张,雨鞋两双,斗笠一顶。

    而川军所奔赴的地方,都是气候多寒的黄河附近地区。

    不仅仅是武器简陋不能杀敌,衣被更是难以御寒。

    “当时川军将士的薪晌待遇连中央军的一半都达不到。”王亮介绍道。

    情况远远比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生活在历史中的人没有准确预见历史的能力。

    川军中有个别的旅团长以为国防部已经答应配换和补充武器,就将原部队中能用的枪提留起来,作为出川失败后重起炉灶的后路。

    有的甚至用废枪替换好枪,私下里把好枪运回老家。

    最糟糕的情况是一个连级的作战单位当中,能够打得响的枪支仅仅有一两只。

    至于机关枪,一个团或一个旅才有两三挺。

    手榴弹每兵只有三四颗。

    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还是靠背插一把大砍刀。

    像医药、救护、兵站和补给等作战配属单位一个都没有。

    王亮长叹了口气:“这不是去打仗啊,是去送命!”

    川军,何其壮哉。

    川军,何其悲哉。

    当川军长途跋涉,跨过大山抵达西安的时候,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拒绝补充物资,并让他们去找阎锡山。

    阎锡山则把皮球又提了出去,回应道:“因山西方面的一切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早已运过黄河储存于潼关附近,所以在太原实无办法,拒绝补充。”

    王亮戏谑地说道:“结果如何,阎锡山仅仅送了山西造的轻机枪二十挺给第41军作为礼物了事。笑话啊!”

    “川军在山西被零星分割成以营为单位投入战场,因为后勤保障不力,大量伤兵被大量遗弃在战场s上,自生自灭。”

    既然来到了川省,王亮觉得面对着川省的老少爷们,他有责任更有义务为川军正名。

    告诉世人,川军在国家危难之际,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都干了些什么。

    有些事情,不说,真的是没有人知道。

    川军第22集团军进入到晋省后的情况,同刘湘原先预想的‘必待川军全部集中才参加作战’方案完全不同。

    王亮喜欢通过分析现实情况来还原历史:“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川军北上所搭乘的同蒲路火车是窄轨,所以其装载兵员的情况比原本设想的要差的多。”

    原本的一趟列车至少可以装载一个团以上的兵力。

    而使用的是窄轨火车,所以运输能力大不如以前。

    一个团的兵力必须要分两趟列车来载运。

    所以部队刚一进入战场,就被零星分割为以营为单位参与作战了。

    仗打得激烈,日军扬言要三个月拿下中国,来时汹汹,一通猛扑,导致多地战事吃紧。

    这也就需要源源不断地往上补充兵力。

    川军就这样被分割逐次使用。

    王亮想说,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在描绘川军方面都是不实的。

    拉上去,死一批。

    再拉上去,又死一批。

    一批接着一批。

    有的甚至连日本鬼子的面还都没有见着,枪都没搂一下火,就葬身于炮火之中了。

    王亮越说情绪越激动:“当时出川仓促,川军的各军、师、旅连作战地区的军用地图也没有一张,通信器材更是极度缺乏。打仗哪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过家家呢?敌人从哪来的?敌人部队的番号是什么?兵力又有多少?装备?有没有配合作战的部队?指挥官是谁?一切的一切,都不清楚。这仗,怎么打?”

    多少条人命啊。

    就被常凯申这等政治家给无情地抛弃了。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川军只能硬着头皮去干。

    指挥官有时候甚至连自己所属部队的位置和行动也不明白。

    加上川军武器装备与日军相差实在太大,因此战场形势一片混乱。

    “现在的抗日剧,看着爽,其实全都是瞎扯淡。”王亮道。

    王亮真的想让一些傻子们醒醒。

    日本鬼子如果真的是那么蠢,抗日战争还能打八年?

    王亮道:“我打过日本鬼子,我告诉你们日本鬼子有多厉害。他们有战术级作战使用的侦察气球。”

    “什么是侦察气球?日本侦察部队从地面放飞的热气球。通过侦察气球,带动吊篮里的观察兵升空,这样就可以通过望远镜俯瞰整个战场上的阵地部署,并通过无线电等方式告知炮兵攻击位置。”

    “在得到明确的方位后,日本鬼子的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打进我们的阵地啊!我们的不少战士甚至连做出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炸得四分五裂。”

    鬼子不是傻子。

    而参战的国*军还在分什么嫡系非嫡系,甚至连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都跟不上。

    打个屁!

    “人家有战术,我们有内讧。”

    王亮索性把自己在军校研究教学时期的一些总结拿了出来:“二战时期的法西斯国家都擅长闪电战,凭借飞机、坦克,以机动性极高的作战部队,发动迅速而猛烈的袭击,摧毁敌方的防御力量。”

    “日本鬼子,不仅仅使用闪电战,更擅长使用迂回战。抗战时期,日本鬼子一般都会先用飞机、坦克、重炮对中**队进行攻击,企图快速吞并。一旦战场上出现僵持的情况,日军立刻会使用迂回战。。。。。。”

0379 单兵作战和战术协同

    0379 单兵作战和战术协同

    在不知不觉中,这又成了一堂军事知识的普及课。

    经历过战争的王亮实在是太清楚了,战争就是意味着死亡,牺牲,掠夺。

    战争是非常惨痛的。

    它在到来前不会事先同你打招呼,让你有所准备。

    第二次大战世界大战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据统计,七千万苏联军民为了维护国家不受被侵略愿意牺牲性命。

    在这场世界大战中,每个国家都是受伤累累。

    其中号称欧洲陆军第一的法国,遭受了德国的强烈攻击,最后六个星期后,选择认输投降。

    然而美国,在伤亡七万人后,仍然迟疑不决,下定不了决心。

    再看看苏联,虽然伤亡人数数以十万计,但是还是有更多的百姓踊跃参军,蜂拥不止,全民皆兵。

    王亮时常在想,在当年的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中国人民也能够站起来奋起反抗。

    哪怕是不为了自己,只为了子孙后代能够挺起脊梁骨。

    那又会是一番什么样子的局面。

    或许,侵华战争就不会发生。

    尽管日本人有着狼子野心,也会因为畏惧强大的中国而不敢发动全民皆兵的战争。

    一百年前,没有这种意识。

    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一百年后,二零一八年的今天,王亮想给所有中国人敲响警钟。

    了解军事,学习军事,随时准备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去战斗。

    不是危言耸听,不是杞人忧天。

    或许,明天,就是战争。

    一路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