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耽美]皇城故人-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幸太医每次都拍着胸脯像皇帝保证,皇贵妃这一胎康健得有力,没什么不妥。又指天誓日说女人肚子太大并非好事,单看皇贵妃的身量也知大了生产不易。总之一句话,杞人忧天没必要,尽量多吃多动动,事事小心才得万无一失。

    皇帝连连追问各种细节,最后太医在压力之下委婉暗示,皇上想干什么小心一点就好,民间妇人肚子大了照样做农活照样生一大堆,皇贵妃身子比看起来要瓷实。

    皇帝得了准信,心满意足。

    胤禩的肚子月份到了五个月之后,就不想再碰折子政事。乾清宫都是些未雨绸缪的事情,并不着紧,而且他也明显觉着力不从心了。

    承乾宫沉寂下来,显得慈宁宫异常活跃,四阿哥频频在太后跟前露脸,几乎养在了慈宁宫。

    在这一点上皇帝完全领会弟弟的意思,在人前从不避讳对四阿哥的重视,对于太后夸赞四阿哥聪颖的言辞也一应附和,总之做足姿态。

    这时宫外传来消息,襄亲王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却病了,并且已经下不得床,当然也无法入宫。

    太后说了一句“可怜见儿的孩子”,嘱咐了太医院隔日诊脉,赐□己权作安抚之用,旁的也做不了什么。

    三月还未过半,皇帝说今年热得早,晚上总睡不安稳,下旨去清河行宫避暑。

    这个上谕挺值得玩味,自皇帝即位以来一贯以勤勉克己标榜为君之道,素来以不爱享乐自称,所以这个口谕是为了皇贵妃,因为随行名单上除了皇贵妃,就只有寥寥无几三个连皇帝面也没见过的贵人。

    太后更愿意董鄂氏在她眼皮子底下生孩子,上回一不留神就让她跑去蒙古兴风作浪勾引儿子,去了行宫她眼线就都没什么用了。

    不过皇帝再一次不听劝阻,很快连随驾大臣名单都拟定出来,并且整装待发。

    胤禩刚刚六个月,胃口恢复几分、肚子又不算太大,正是行动自如的时候。太医说这个时候趁着天气回暖最好能走动就走动,胤禛怕他在御花园里一不留神被人动了手脚,索性整个承乾宫都搬去清河,也顺便避避暑。

    皇帝不在紫禁城里,酷夏中,四九城里的人心就像一张张反复烙着的饼,翻来覆去。

    太后每日都会在佛前念念经,进入六月,她每日都会多念一句:“列祖列宗保佑皇帝,保佑大清。”



36、晋江网独家发表【已替换】

  清河行宫里;胤禩睡不着,皇帝就念无聊的请安折子与批复娱乐弟弟;顺带催眠安神。
  六月十九这一晚;一开始胤禩还能同皇帝打趣说说三阿哥又被佟妃教导了几次要争气要讨巧;并且翻出三阿哥转送来的濡慕思父书信探讨一二,后来渐渐成了皇帝一人品评。
  隔了一会儿胤禛才留意到胤禩异状;见他双眉深锁立即问道:“可是难受了?哪里不妥?”
  胤禩抿着嘴撑了一会儿;才慢慢开口:“有些疼;四哥让嬷嬷进来吧。”
  胤禛忙大叫一声“来人”,上前想搂他;胤禩拍拍他手背:“趁还撑得住,让人来看看吧。这里不吉利,四哥出去等着就好。”
  胤禛立即表明立场:“我哪里能安心在外面等?你清楚我的脾气,专心用力就好。”
  胤禩扯了扯嘴唇,没笑出来,一阵绞痛坠着往下赶,他咬牙忍着。
  等这一波过了,胤禩整个人都侧卧在胤禛怀里。
  胤禛看他额头冷汗狂冒、不住喘气的样子有些着急:“很疼?有多疼?”
  趁着两波疼痛的空档,胤禩本想休息下,却被皇帝追着呱噪,于是他斜眼看胤禛:“比当年等死的时候疼。爷后悔了,不该应你的。”
  胤禛听了说不出的难受,把弟弟上半身搂得更紧:“这个时候你就不能说两句‘四哥我疼’,让朕能名正言顺宠宠你?”
  胤禩没吭声,手指抠紧胤禛的手臂,下一波疼痛也到了。
  这时候外间侍候的人也呼啦都进来了,号脉摸肚子数宫缩,一番折腾下来马佳嬷嬷上前对皇帝说:“万岁,娘娘这是要生了,请万岁移步。”
  胤禛正要大声吼“朕不走”,就被胤禩推了一下:“皇上,您还是去外间吧。在这儿杵着他们手脚都硬了。”
  胤禛还想留,只是胤禩眉间再一次屏息凝眉,目露哀求之色,形似疼得连话都说不出来的模样。皇帝终于不忍,低头在弟弟耳边说道:“这几个人都是自己人,你疼得紧了就喊出来,不必怕,之后处理了就是。”
  胤禩冷汗津津熬过这一波,推一推他手:“出去吧,我省得。”
  整个晚上皇帝在外间几乎磨穿了靴底,里面断断续续传来低声沉吟,像是河面水上飘过来的风声一样轻不可闻。他每隔一炷香就使人进去看看情形,而每一次得到的都是:“皇贵妃这是第一胎,时间恐怕还长着。”
  胤禛各种忧心,恨不得冲进去亲手把老八肚子里的东西拽出来。他记得年妃生福惠的时候也折腾挺久,福惠在她肚子里憋着了,后来一直体弱。现在他想的倒不是子嗣康健的问题了,为一个儿子把老八折腾坏了不划算。
  于是皇帝再一次使人进去瞧,并且说:“去看看皇贵妃是不是要晕过去了,怎么动静这么小?实在不成保住皇贵妃,万不可让大人有半点闪失。”
  里面接生的正黄旗嬷嬷还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话,明明一切都好好的男主子已经让她们要保大舍小了。就算是疼老婆的,是不是也太急切了些?
  胤禩当然也听见了传话,他只在两波剧痛中抽空在心里翻一个白眼:老四性子真是数十年如一日,躁得很。明明是他非要生的,现在爷给他生了,他又不要了。到底要不要生,能不能给个准话啊,不生爷不是白受这场苦了?
  又足足过了两个时辰,夜色更加暗沉,正是一日之中最浓黑的时候。
  皇帝肩头都是寒凝着的水珠,却浑然不觉。他听见屋子里面是嬷嬷一声跌一声的“用力”,“娘娘放心,小阿哥头已经下来了”一类的字语,他思绪飘回久远之前的某些日子。
  认真说来,那拉氏的弘晖是他真正上心过的儿子,初为人父的他也在那拉氏生产时在外间守过,而那时他一心指望的是能得一个嫡子好交差。至于那拉氏,能得平安当然更好。所以在嬷嬷偷偷问他,福晋胎位有些不妥时,他想都没想就说“一切以祖宗规矩办”。
  这样胡思乱想一直到天色方明,里面在又一次“娘娘用力”的呼喊声中,夹杂了“出来了出来了”的高呼惊叫,一溜的“恭喜”之声从里间已经开始响起,接着便是有人高呼:“给娘娘道喜,是个结实有劲儿的小阿哥!”
  这时皇帝也接到同样的报喜,大家一叠声的贺词都是:“小阿哥声音可大了,一看就是有福气的。”
  皇帝已经直接截断了报喜,问:“皇贵妃呢?”
  报喜的嬷嬷人见惯不怪了,说道:“皇贵妃一直好着呢,刚刚还先抱过了小阿哥。不过用了一晚上力必定是筋疲力尽得很,皇上要见娘娘不如等娘娘歇过一轮在说。”
  谁知到了这个时候皇帝却不体恤了,他直接说:“不必等,现在收拾妥当了朕就进去。小阿哥也在里面?”
  嬷嬷回道:“小阿哥抱去洗去前缘了,这一世才能清清静静富贵平安。”
  皇帝点点头,已经亟不可待抬脚往里走:“洗好了马上抱过来,里面弄好了没?手脚怎么这样慢?”
  内间兵荒马乱不提,谁也想不到皇帝这样不避讳直闯血房啊。
  胤禩正累得神思混沌,看见皇帝冲进来也吓醒了:“皇上,你这个时候不该进来的。”屋子里面血腥气味还未散尽,他自己都闻不惯。
  胤禛用荡满了柔情蜜意的眼神看着弟弟,吩咐旁人收拾好了就赶快滚出去,并且说不用开窗透气,皇贵妃吹不得风。
  刚生下来的阿哥被皇帝亲手接来抱着,递到皇贵妃榻前,一家人凑头抵在一起悄声说话。
  皇帝说:“很疼么?”
  胤禩忍不住拿手指头碰碰那张皱皱巴巴的小脸,回忆一番,长舒了一口气:“当时的确疼得恨不得不生他,现在……现在倒又觉得一咬牙也就过来了。”
  胤禛看着弟弟侧脸,他敢拿皇位赌咒发誓老八一脸慈母光辉都能淹死他,就是不知道老八自己清楚不。皇帝酝酿好了语气,说出他憋了通宵的一句话:“你为我受苦了。”
  胤禩没搭理这句话,继续对着红脸猴子一般的儿子:“刚刚听着动静还大些,现在他怎么哭得这样小声,没问题吧?”
  胤禛很靠谱地说:“必定是饿了,让嬷嬷抱出去吧。”
  胤禩一脸舍不得的模样:“当年弘旺生下来哭得比这响亮多了,嬷嬷说了没事?”
  胤禛更不懂了,他几个儿子生下来时可没老八上心,就记得都哭了,至于声大声小完全不在他考虑范围中。不过他仍装着很懂的模样说:“弘晖生时,哭声比这还小,还有弘历也是。你就是儿子太少,见识也少。”
  胤禩斜眼睨他:“是比不得四哥三宫六院一溜阿哥一字排开,若都立得住说不准还能打马球。”
  胤禛恨不得把自己舌头拔了,拿什么哄人不好偏偏提谁家儿子多。
  当然老八更可恶,一句话就能戳他鲜血淋漓的肺管子。
  小阿哥抱给奶嬷嬷之后,胤禩已经撑不开眼。他生生疼了整晚,一刻都没能闭眼,真不知道那些嬷嬷老让他趁着未开十指抓紧时间睡一会儿怎么可能做到。
  胤禛看出来了,捏着他手掌说:“你睡吧,我陪你也眯瞪一会儿。你睡着了我再出去批折子。”
  胤禩听话闭眼,一会儿闷声嘀咕一句:“以后不生了,疼。”
  胤禛心一软,想起几个时辰之前的心惊胆战,忍不住拿下巴去蹭那人的脸颊:“不生了,你疼的时候我也担惊受怕,拿儿子命换你的命可不值当。”
  胤禩闻言翻身向里,咕哝一声:“金口玉言了啊。”
  胤禛继续哄他:“你我的儿子一个就够了,咱们把他养大了比什么都强。再生几个做闲王么?你舍得我还舍不得。”
  胤禩听得嘴角一弯,安心落入黑沉。
  胤禛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实打实的诚心正意,当然不会想到很快他就打算自食其言,并且努力游说弟弟再生一个。
  他实在太想得一个闺女了,如果这个闺女还是老八给生的,那他就真没啥遗憾了。
  五阿哥平安落地的消息经过皇帝与皇贵妃的各种润色最终传回紫禁城。太后听完报喜之后,花了一息时间才相信居然真的母子平安了,居然母子皆安!
  太后花了很大的力气才用慈蔼的嗓音问了五阿哥落地的细节,当她听说“五阿哥个头比四阿哥小哭声也小,皇帝只抱过来看了一眼就让奶娘抱下去”之后,说了声:“阿弥陀佛,这孩子必是个有后福的。”
  太后终于将赏赐吩咐下去,并且交待皇贵妃不必急着回京,养好身子才是正经。
  事实上皇帝和胤禩都不想回京。胤禛上一辈子就只爱圆明园,如今大清初定万寿山还在养马,他是没办法再建一个合心意的园子,住在清河行宫也算聊以自|慰。
  胤禩更不想走,这里没有太后皇后一堆人,除了皇帝,他最大,横着走都行,完全不必顾忌仪容工整的问题。
  胤禛对放养弟弟很满意,毕竟要老八高兴了才会让他高兴。
  作者有话要说:生了 
  最后一次捉虫


37、晋江网独家发表【已替换】

  最后还是胤禩想起一个问题来:“五阿哥给起名了没有?”
  四阿哥被皇帝大笔一挥取名叫做隆禧;因为胤禛觉得这个名字够喜庆,符合老祖宗和蒙古人的胃口。胤禩私底下认为皇帝这是偷懒不想另外想名字;随手用了一生平淡无奇的纯亲王的名讳。
  胤禛闻言立即激动起来;说:“为起名字朕愁了整整大半个月;起了无数个,总觉得不够大气。要不你也来一道选选?”
  胤禩一掌拍开一页密密麻麻的纸:“名字而已;赶快起了报上玉牒;老这么空着不吉利。”
  胤禛一听;就想起当年关雎宫八阿哥和真世祖四阿哥都因为皇帝疼爱没给起大名儿,结果两个小阿哥都福薄;没撑过一两年就都没了,于是他问弟弟:“你心里有谱了没?”
  胤禩也没头绪,就说:“不如让老祖宗起名字吧,长辈给起的都挺有福的。”他们当年的儿子都是老爷子取的名字,满人有这个传统。
  胤禛瞪眼:“你就不怕老祖宗起个八字不顺的名字?”
  胤禩瞪回去:“四哥以为你起名字的功夫就够妥帖了?你给九弟儿孙改那些名字要不要臣弟帮你回忆一下?”
  胤禛现在知道胤禩心里这一关已经过了,否则也不好旁若无人提起这些事,于是佯装不爽顶回来:“你给你儿子改那名字就好了吗?还有朕让你自己改名,你非要改成什么阿其那,让天下人都说朕刻薄给你改名折辱你。”
  “四哥大可不准奏啊。你之前的皇帝可没人让兄弟改名的,就你唧唧歪歪忌讳这个忌讳那个。”胤禩完全不怕毒舌的胤禛,反倒对先前胤禛千依百顺的腻歪模样适应不良。现在再提起当年的事他心里真没什么波澜了,这样挺好。
  胤禛毫无压力将罪名推给老三:“都是当年老三讨好朕表忠心。好了不说远了,你想给儿子起什么名字?”
  胤禩和胤禛一样,初为人父想要翻遍古籍取个最响亮的名字,结果是想出来的名字一个都不如意。
  胤禩感叹:“还是三阿哥的名字最响亮,最大气。”
  胤禛说:“可惜不好改玉牒换名字,不然就是咱们儿子的名字了。”
  胤禩已经习惯皇帝隔三差五不切实际的畅想,前几天老四还对着眼睛都睁不开的儿子读《资治通鉴》哄他睡觉,这些胤禩已经可以坦然以对。所以他直接无视了皇帝的话,说道:“四哥给起吧,大气磅礴倒是不必,安和顺遂的意头才好。”
  胤禛正要大声反驳朕就这么一个儿子不响亮如何配得上大清江山,不过他很快也明白了老八的意思:哪个当额娘为人母的不指望子女一生无病无灾安康顺遂呢?
  封侯拜相啥的是当阿玛期盼罢,老八也算进入角色了啊,胤禛很乐观地想:“那就叫祚吧,大气磅礴,国祚长久。”
  胤禩念一念,摇头:“这个字太好了,世祖四阿哥当年听说有意这个字,后来不是?还有当年六哥也是这个字不是?”
  胤禛一听也有些膈应,宁可信其有还是有必要的。他又献言:“还取弘字辈可好?不然总不觉得是咱俩的儿子。”
  胤禩觉得这句话有点别扭,不过貌似也说到他心坎里了。一开始他还真就想叫常宁的,也挺好,但总不觉得那是自己的孩子。
  不过弘字辈?叫弘旺还是弘晖?总不能叫弘历吧?还有弘时也好些不是随便能提的名字。
  胤禩不过沉吟,胤禛已经了解弟弟的顾虑,他怎么可能把那群女人生的儿子的名字给自己儿子用?胤禛说:“不如叫弘瑞、弘暻,或者弘祎,你听着哪个更顺?”
  胤禩挨个儿默念几遍,目露笑意:“我觉得弘瑞很好。”
  胤禛立即道:“我也觉得这个最顺。大名算我起的,你给起个小名儿吧,就像当年元寿和天申那样。”
  胤禩沉吟。
  胤禛灵光一闪,插嘴道:“不如叫观音保。”
  胤禩斜眼死瞪他,胤禛嘟囔:“你不是给弘旺改了菩萨保嘛,观音保也挺好的啊。”
  胤禩无视胤禛直接一锤定音:“就叫穆宁齐吧,一生平顺快乐。宠爱、长寿和子嗣,这些咱们没得齐活的,愿他一个都不缺。”
  胤禛听得动容,最后把儿子抱起来掂掂:“儿子,可算有名字了,当年取庙号都没这么麻烦。到底是你八叔生的,不一样。”
  胤禩听见前半句还能含笑,后半句已经揪起条枕砸过去:“带着你的儿子滚出去,别来碍爷的眼!”他只恨力气完全没恢复,掀桌做不到,不能整张桌子扣过去。
  胤禛哈哈大笑着搂着儿子躲出去,嘴里还嘀嘀咕咕:“你额娘生气了,阿玛早年被他气吐血好多次,你可别学他。”
  皇帝与皇贵妃在清河行宫悠闲度日,一直到九月重阳节要到了,太后的慈宁宫每年这时都要宴请朝中老臣福晋或者老福晋,皇帝无故缺席不大妥当。五阿哥也将满百日了,皇帝下旨准备返回京城。
  回宫之后皇帝便听说襄亲王侧福晋也在前几日生了一个小阿哥,个头比去年四阿哥出生时还大一圈,白白胖胖肉乎敦实得紧。
  太后与贵太妃将皇贵妃生的五阿哥与王府大阿哥搁在一处一比,顿时心底暗爽了:五阿哥个头真不大啊,都快百日了才比襄亲王大阿哥大一点儿,这样才对,那个女人怎么可能生出健康的娃子?
  胤禛当然也在心里比较了一遍,儿子当然是自己家的更俊,襄亲王大阿哥平白一个胖子有什么好?老八生了儿子第二天就能下地走了,和他唇枪舌战毫不含糊,精神足得很。听说孔侧福晋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