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弘晖重生皇长孙-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弘昆。”太子妃也不赞成的看着弘昆道:“噶卢岱不过是跟弘晳闹着玩,哪就到了道歉的地儿了?”
  弘昆看了噶卢岱一眼,转向太子妃道:“噶卢岱说只看一眼,之后却不守信,不该道歉?噶卢岱,君子不夺人所爱,你虽然生为女儿身,不用做君子,但也不能做小人不是?你自己说,你可想做小人?”
  噶卢岱自知理亏,听了弘昆的话顿时词穷:“我…我……我…不想………”
  弘昆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噶卢岱身旁,轻轻牵起了她的手,走到了愣在那儿的弘晳面前,低头摸了摸噶卢岱的小脑袋温声道:“噶卢岱,君子都是知错能改的,还不把你二哥哥的东西还给你二哥哥。日后可不能欺负哥哥了。”
  噶卢岱虽刁蛮任性,但不过是被宠坏了,本性并不坏,这会儿心里也明白是自己错了,但就是拉不下面子向弘晳道歉,就索性把手上的彩马往对面的弘晳怀里使劲一塞,小跑到太子妃那儿钻入自家额娘怀里不出来了。弘晳则满是感激的看着弘昆,张嘴轻轻的对弘昆做出了个无声的口型:谢谢大哥。
  胤礽对弘昆的举动也没拦着,只在榻上一边和太子妃下棋一边喝茶,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眼角却将一切都纳入眼底。心中越发觉得自己几天前所上的,请封弘昆为皇太孙的奏折真是太正确了。作为六个孩子的阿玛,胤礽自然希望他的孩子们都能团结一心。
  而弘昆平时很会团结弟妹。弘晳打小就与弘昆亲近,自不必说了。噶卢岱、弘旻和弘晏都是弘昆的同母弟妹,虽自幼就不在一处长大,并不常相见,但逢年过节的短聚,虽只有区区几个时辰,但噶卢岱、弘旻和弘旻却都会一直跟在弘昆身后,极为推崇弘昆这个大哥,无论弘昆说什么,弘旻都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没有一句唱反调的话。至于弘晋,虽幼时与弘昆不对付,但自从两年前那次,弘昆舍身替弘晋挡下了那一鞭后。弘晋便坚定的站到了弘昆身后,弘昆指东,弘晋绝不会往西,妥妥的忠犬一枚啊?!弘晳、弘晋、弘旻、弘晏都唯弘昆之命是从。这更让胤礽坚定了确立弘昆为自己继承人的想法。毕竟,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嘛!
  弘昆见到噶卢岱缩到太子妃怀里,欲再说些什么,弘晳却拉住了他,微微摇了摇头道:“原也不是什么大事,妹妹年纪还小呢。”
  弘昆见弘晳都不说什么了,也就罢了,毕竟太子妃脸上已有些不满了,弘昆也不好再惹自家额娘生气。只一脸讪笑过去站在榻边太子妃身旁,有些尴尬的唤道:“额娘,我…”
  太子妃把儿子小心翼翼的模样看在眼里,心里有点心酸,这个长子从小就十分懂事,每次只要自己有一点不高兴,弘昆就会立马过来哄她,别人家的孩子七岁尚是在父母怀里撒娇打滚要父母哄着的年纪,弘昆却早就会反过来安慰父母了。长子的懂事,她虽然欣慰,却也每每都心疼担心不已。常言道,慧极必伤,她没少为弘昆的早慧懂事担心,只怕这早慧会伤到儿子。
  太子妃心中很复杂,面上却笑的慈爱,
  柔柔的伸手打断了儿子的话,笑着揽了儿子入怀,让弘昆坐到了自己的另一个腿上,柔声道:“长生,方才是噶卢岱做的不好,你做的很对。”
  太子妃先肯定了弘昆的做法,然后又摸了摸腿上一双儿女的小脑袋,温言道:“你们记住,你们和弘旻弘晏都是额娘的亲骨肉,天下没有母亲会真的生自己孩儿的气,额娘也永远不会真的生你们的气。”
  “额娘。”弘昆瞬间鼻头一酸,将头埋到了太子妃怀里。将近七年了,太子妃这个额娘对他是真的极好的。或许她不够美貌,只称得上端正罢了。性格不够圆滑,心肠不够硬,手段也不够高明,算不上一个完美的太子妃,但对弘昆、噶卢岱、弘旻、弘晏来说,却绝对是一个好母亲!这种掏心掏肺安慰的话,不论是现代的宏母还是第一世的四福晋,都从来没说过。
  一个小太监进来对何柱儿耳语了几句,待那小太监退出去后,何柱儿走到榻前跪了下来,笑呵呵的道:“禀太子爷、太子妃娘娘,宫伶们来了,爷和娘娘可要移驾正殿看戏?”
  胤礽头也不抬的落下一子,只淡淡的道:“不必了,年年都是那几折戏,无趣透了,你让他们都回去吧。”
  “是,太子爷。”
  太子妃把手中的白子放下,笑盈盈的看着胤礽道:“爷又赢了。”
  胤礽笑道:“阳姵也不错,差一点就赢了。”
  太子妃一边笑嘻嘻的伸手把棋盘搅了,一边脸上莞尔回答道:“那也是爷教的好。”
  胤礽看太子妃时恰好瞟到了弘昆,笑了笑道:“长生,学了下棋没有?”
  “还没有。”弘昆很诚实的答道。
  “来,过来,阿玛教你下棋。”胤礽笑眯眯的招手道。活脱脱一个没有尾巴的大尾巴狼。
  弘昆刚从太子妃的怀里滑下来,就听见自家阿玛道:“阳姵,你教噶卢岱,孤教长生,看谁教的好如何?”
  太子妃闻言挑眉,笑看着胤礽道:“爷这是要比试?比试可是要彩头的哦。”
  胤礽抬头看见太子妃调皮略带财迷的笑颜,心神一动,开怀大笑道:“皇阿玛赏过孤一套汉玉棋子。就用那个做彩头吧。你呢?”
  太子妃闻言诧异的抬头看向胤礽,那套玉棋子是康熙胤礽出阁讲学后,康熙嘉奖给他的,胤礽一向很喜欢的,如今竟舍得拿出来做这彩头?道:“可是巧了,我这有一汉白玉棋盘,便用它做彩头,如何?”
  胤礽抚掌大笑:“好!噶卢岱可要好好学哦。”
  弘昆早已到了胤礽身旁,被他一伸手便捞了起来,真的认真的教起了弘昆下棋,一边指着棋盘上的各个地方一边讲解道:“棋盘上的九个小圆点,称作‘星’,中央的圆点称作‘天元’,落……”
  太子妃也开始一点点的教着噶卢岱了,噶卢岱一向是没心没肺的,那委屈来的快去得也快,一会儿功夫便将刚才的事情忘到了九霄云外,认真的听着太子妃的教导。
  胤礽和太子妃教弘昆、噶卢岱学棋,弘旻和弘晏在榻里头抢着九连环玩的不亦乐乎,弘晳和弘晋也在桌边拿着牛肉逗着噶卢岱养的一只小奶狗,两人玩的不亦乐乎。倒惹得才两个月大的小奶狗看着牛肉嗷嗷直叫唤。
  半个时辰过去,弘昆和噶卢岱都已经差不多明白了棋最基本的规则。
  胤礽和太子妃都兴致勃勃的往旁边坐了坐,让两人坐在榻桌边比试,噶卢岱乖乖的棋盘上把装黑棋子的雕花鎏金玉罐放在自己的右手边,弘昆也不慌不忙的取了除了里面的棋子颜色外一模一样的白棋子罐过去。
  “噶卢岱先行。”弘昆道。见噶卢岱很快在左上星位落下一子后,微微思索后,弘昆开始落子。
  两个人都是初学,只落下了几子后,那幼稚的水平就让胤礽和太子妃想捂脸了,然而让太子妃更想捂脸的是,噶卢岱啊,你大哥这么拙劣的手段你都看不出来?!蠢哭了有木有?!可怜额娘的汉白玉棋盘啊!
  噶卢岱一上来就是杀招猛攻,弘昆却是不温不火,不急不躁,没有太过在意失去的棋子,只一下一下的下着,布着自己的局,看起来极为淡然。
  由于弘昆只守不攻,失了不少棋子,但还没等噶卢岱得意,不过十余手后,在弘昆的白了落在了最后一处布局的地方后,局势突然峰回路转,上块黑棋被白棋死死的压制在里面,白棋在外形成了强大的外势!黑棋死气立现!噶卢岱即便再挣扎也已无望翻转局势了,胜负已现。
  噶卢岱看着棋盘有点懵,这是怎么回事?!这就输了?!
  太子妃撇了撇嘴,命人去取了棋盘来。
  旁边的胤礽笑了笑,悠哉悠哉的拿起何柱儿举着的精致的酒壶喝了一口。心中暗赞:不愧是孤的儿子!
  “大哥!大哥!我要再下一局!这次我一定不会输!”噶卢岱的声音在几人耳畔响起,几人转头去看时,只见噶卢岱正在兴致勃勃的收拾棋盘。笑嘻嘻的看着弘昆。
  弘昆倒也不觉什么,反正今晚要守岁,闲来无事,陪噶卢岱下棋也算是打发时间了。也就依了她。
  可弘昆没想到,噶卢岱的兴头这么大,竟一下子缠着他下到了子时。
  共下了十局,其中倒是真的被噶卢岱赢了一局。
  子时到了,胤礽带着妻儿一起放了炮仗,方才带着弘昆、弘晳、弘晋和弘旻前往太和殿。太子妃则哄着噶卢岱和弘晏睡下,等到两个时辰后去太后处拜年。


第12章 皇太孙
  大年初一,皇帝子时就要开始到养心殿内各处拈香行礼,然后在东暖阁行“开笔仪”,桌案上陈设盛有屠苏酒的金瓯永固杯和刻有“万年青”字样的毛笔,皇帝先用朱笔,再换墨笔,写一些吉祥语,祈求下一年的好运。
  然后皇帝要带着所有阿哥们和王公大臣到宫廷中专属满族的神庙“堂子”祭天。祭天后去坤宁宫祭神,并与所有阿哥们和王公大臣同吃祭神肉。
  然后皇帝到奉先殿祭奠祖先,再率所有阿哥们和王公大臣到慈宁宫向皇太后行朝贺礼。
  天明时分,广场上排列着銮驾仪仗,大殿屋檐下排列着皇家乐队和金钟、玉磬等乐器。
  到了辰时,钦天监官员宣布时刻已到,午门上鸣钟击鼓,乐队奏响音乐,皇帝登上太和殿宝座,銮仪卫官员甩响静鞭,赞礼官高喊“排班”。
  百官依照广场上摆放的铜制“品级山”所标注的品级位置,列队下跪。
  这时由两名大学士跪捧贺表,由宣表官宣读。读毕,百官一起行三跪九叩大礼。
  礼毕,皇帝赐座赐茶,百官又要叩头谢恩。茶毕,静鞭再鸣,乐队再奏,皇帝下殿,百官退朝,贺岁拜年的大典也就是“大朝”就算完成了。
  这样一番折腾下来后,就连弘昆都有些吃不消了,更别提年龄还小的弘旻。然而这还没完,他们还要跟着胤礽去乾清宫给皇上拜年。太子妃和噶卢岱、弘晏应该已经在乾清宫外等着他们了。
  待在乾清宫拜完年回到毓庆宫后,几人都累的不轻,虚岁六岁但实际上才刚刚四岁的弘旻更是累的直接瘫到了床上……
  弘晏坐在床上啃着手指头好奇的看着几人,不明白自家阿玛和四个哥哥为什么都是这副刚打完仗的样子?!
  仰躺在弘晳身边的弘昆悲愤不已,这些破规矩都是谁定的啊啊啊!!!
  当然了,除了大年初一累了些外,这个年过的还是不错的。
  正月十六号,年后的第一次大朝上,弘昆被康熙特旨今日随自己上朝。朝会刚刚开始,康熙就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皇太子嫡长子,朕的嫡长孙端郡王弘昆,自幼长于朕侧,由朕亲自教养长大,聪敏好学,之前又于研制牛痘有寸功,朕有意封其为皇太孙,诸位大臣以为如何?”康熙说罢,微眯着眼看着下面的阿哥和大臣,将他们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直郡王胤禔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启禀皇阿玛,儿臣坚决反对册立皇太孙,皇太子已立,何须再立皇太孙?”
  直郡王是真的有些坐不住了。他是大阿哥,俗话说,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阿玛只有太子一个嫡子,若是日后他能把太子这个嫡子拉下马,那么他这个长子是很有希望成为新太子的。但是如果现在皇帝立了太孙,那么太子地位肯定要更加稳固,再加上年前牛痘一事,民间百姓谁不对太子歌功颂德?现在皇太孙一立,他就真的没有成为太子的可能了!
  弘昆也被吓了一跳,心中不是一般的累。要知道皇位的继承人只需要一个就够了。直郡王说的没错,皇帝已经有了皇太子为储君,不需要再画蛇添足,多立一个皇太孙。
  虽然历史上的皇太孙也有不少,甚至成功继位的还有金熙宗、金章宗、元成宗、建文帝、明宣宗、明熹宗。但没有成功继位的皇太孙要么被杀,要么被废,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啊!
  而且,那些皇太孙的册立大多都是在太子已逝。而皇孙又已长大的情况之下。可是现在,胤礽不过刚刚而立之年,年轻力壮,自己才年方八岁,在旁人眼中不过是一稚子。他弘昆,自认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担起这般重任!
  而且……,弘昆偷偷看了一眼自家阿玛,也不知道自家阿玛是个什么意思,若是阿玛不同意,因为此事对自己生了芥蒂,那才是真的得不偿失啊!所以,还请皇玛法您老人家收回成命好不好?
  弘昆是这么想的,也是想这么做的,但他刚想动作时就被康熙身后的李德全从背后轻轻拉住了,回头只见他微微摇了摇头,弘昆只好先停住了动作。
  康熙眯了眯眼睛淡淡的道:“胤祉,胤禛,你们觉得此事可行否?”语气平淡的听不出一丝感情。
  胤祉连忙出列答道:“儿臣赞同大哥所言。太子既已立,并无需再立太孙。”
  胤禛神色不明的看了一眼胤礽,见他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才松了一口气道:“儿臣以为,端郡王是皇阿玛的嫡长孙,东宫嫡长子,身份贵重,虽尚且年幼,但于牛痘一事可知其必为有福之人。况且诸王立得世子,东宫为何立不得?”
  康熙闻言愣了愣,忽然间开口大笑道:“好一个诸王立得世子,东宫为何立不得?胤禛这话说的极好!就这样定了,传旨,册立太子爱新觉罗·胤礽之嫡长子端郡王爱新觉罗·弘昆为皇太孙,至于册立皇太孙大典的时间,命钦天监速速报上吉日,另外,着礼部、工部、内务府负责筹备典礼。”
  大殿上一下子寂静的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弘昆先是愣了愣,回神后连忙做出手足无措的样子跪了下道:“皇玛法,孙儿年幼,当不起……”
  康熙眼角闪过一丝满意,虽然自己已经下旨了,但该有的场面话还是要有的。康熙一脸别有深意的笑道:“朕相信你当得起,你是朕教养的,朕能不知道你当不当得起?还不快谢恩?”
  弘昆闻言脸上瞬间浮现出被长辈夸奖后喜悦的表情来:“孙儿谢皇玛法恩典。”孩子嘛,因为被长辈夸奖而高兴简直太寻常了。喜怒不形于色这东西,康熙绝不会希望在七八岁的孩子身上看到,他可以聪明,但绝不能智多近妖,招了康熙的忌惮!
  “好孩子,起来吧。”康熙笑呵呵的拉起弘昆,让他站在自己身边。又对胤礽道:“太子上前来。”
  “是。”待胤礽过来,康熙让他站在了弘昆身旁,胤礽一站定。李德全立刻大声道:“跪。”
  皇帝受三跪九叩礼,储君受二跪六叩礼。弘昆被封皇太孙,自然要受百官朝拜。
  弘昆站在龙椅边,居高临下静静的看着下面的跪拜的大臣,忽然想到昨日康熙抱着他时所教他的,顿时便明白了康熙的用意。
  王子皇孙生来便受万民供奉,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不能顾及子民,那么就不配享受万民的供奉,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他当时还以为康熙只是一时有感而发,却没料到,今日之事。康熙其实是想告诉他,他即为皇太孙,受百官万民供养,就应该保底下的人安居乐业,为万民谋福祉,时刻记得不要让那水覆了他的舟……而且,这个位置,太高处不胜寒了……
  二跪六叩后,在康熙和胤礽鼓励的目光中,弘昆步履稳健的同胤礽走到了百官之前站定。站在康熙之下,稍错胤礽之后,万人之上!
  康熙又下旨设置太孙三师,定为正二品,并封了张英、熊赐履、陈廷敬为分别为太孙太师、太孙太傅、太孙太保。负责教导皇太孙。并命弘昆日后每日都要上朝听政。说罢,又问道:“众卿家还有何意见?”
  左都御史立刻出列道:“启禀皇上,皇太孙即立,自当独居一宫,请皇上为皇太孙赐宫。”
  有人带了头,接下来朝臣几乎就是一边倒的立刻跪下附议:“请皇上为皇太孙赐宫。”
  “康熙二十八年宫中建成宁寿宫。位于奉先殿以东,格局仿照三大殿。朕早已有意将其扩建,并改名为东宫,待太子成家后入住,然太子成婚前夕,朕忽觉宁寿宫远离乾清宫,故未曾舍得太子远居。而今皇太孙已立,朕也不能再一味的拘着太子承欢膝下。”康熙说罢一脸留恋的叹了一口气,方才又道:“罢了,传旨工部,即日起修葺宁寿宫,从奉先门以东到神武门宫墙均改建为东宫,图纸由内务府、礼部、工部等共同协商,一月内上报。”
  底下的大臣听的一愣一愣的,不是给皇太孙赐宫吗?怎么皇上的话题一眨眼就跑到太子那去了?!众臣还没反应过来了,就听见康熙又道:“皇太孙在太子正位东宫同日,赐居毓庆宫。”
  ……大殿内瞬间鸦雀无声,众臣纷纷为胤礽投去同情的目光,太子爷,您不容易啊,搬个宫殿都是因为要给儿子挪地儿……
  胤礽仿佛没有看到众臣异样的目光,也满脸不舍的跪下呜咽道:“儿臣亦不舍得远离父皇,还请父皇收回成命。”
  虽然胤礽也很想一口应下此事,毕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