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俏七零-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不会有糖吃好不好!

 第248章 肉肉

    杨小贝也早就找时间给易家人都量了血压。神奇的是外公外婆都还好,反而是大舅这个年轻人已经有了高血压的迹象。因为乡下毕竟生活条件艰苦,虽然家中条件已经改善了很多,但是外婆节俭惯了,除了过年节,很少烧荤菜。都是菜园子有什么吃什么。

    在杨小贝的强烈建议下,大舅已经去做了血糖检查。由于他现在吃“公家饭”,条件比乡下要好很多,检查结果不仅是血压偏高,血糖也高出了平均水平,只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程度。

    国内现在对糖尿病的危害还没有那么重视,也没有很好的药品——当然了,这两种疾病都是无法预防,只能控制的。高血压也可以视为家族性二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二舅早年间也是在田里劳作的农村娃,又经过了部队那个大熔炉的锻炼,身体素质一直很好。但就是因为这样,在每天坐办公室、运动量骤减的情况下,肥胖就慢慢地出现了。

    找一个机会跟大舅阐述了“糖尿病”这个严重的病症,并表达了对易家有家族遗传史的担忧后,大舅也十分重视。他现在每天就是看报喝茶,自然眼界高出常人一等。本来易家人丁一直不旺,他怀疑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所以也听从了杨小贝的建议,从运动、严格控制饮食开始做起。

    作为一个热爱美食(简称吃货)的人,节食是非常痛苦的。还好杨小贝也没有那么残忍地让他挨饿,而是提出了少吃多餐,少盐少糖、少吃胆固醇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写信让黄智义那边帮忙买糖尿病特效药——二甲双胍。只要控制得好,双管齐下以后糖尿病人的生存质量还是不错的。

    后世老妈也六十岁的人了,被确诊为糖尿病十多年,但是血糖一直控制得不错,进而高血压也有效控制在相对比较平稳偏高的水平。别人看上去老妈红光满面,精神很好,以为她的身体很好。殊不知这样的状态是老爸花费了多少工夫才达成了。

    糖尿病主要靠家人的配合治疗,大舅妈和大舅的感情自不必说,她又是最最细心的。自从知道了男人有糖尿病的先兆,那的把大舅的饮食管得死死的,惹得大舅每天为了一口吃的和媳妇斗智斗勇。大房家的情形被外婆看在眼里,居然觉得不错——她可不是对外公一辈子百依百顺的吗?现在连儿子都开始控制了,没道理老子还可以逍遥法外啊!

    于是外公苦闷的日子就来了。以前除了看书,就数吃饭的时候最开心,现在也和大舅一样,吃肉也要数着片来!这种感觉简直糟透了,好不容易到了有肉吃的好时候,居然不让吃,成何体统!

    不管外公怎么吹胡子瞪眼,外婆这回可不能妥协。小贝说得很严重,药老头子又死活不要吃,那你可不得少吃点吗?所以被逼无奈,外公就揽上了给芬子送菜的差事,至于他有没有在路上偷吃……咳咳,看着外公油腻腻的手指头杨小贝满头黑线,外公你的节操呢?

    其实外公也就是偷了一片解解馋,他还没有那么坑把大女儿的爱心午餐给偷吃完了。这时他浑然不知自己偷吃的行径被识破,正逗弄着毛子哥,“小毛子,快来吃肉,有好吃的哦!”

    自从恢复正常上班后,小毛子又出现在了诊所里。其实他去年就吵着想去上学,但是年纪太小了,村里的小学也要今年才会建成,就拖了一年,现在仍然是只要杨小贝有空,他就来诊所泡着。

    黄阿弟自从下决定留在桃花村,就再也没有想过回去的事。他除了自己的积蓄全部给了嫂子,说是“养老钱”,还给了一大包“硬货”。其他的全部都丢开了,留给了黄智义。

    当年去台岛的时候,高级军官没有人是空着手的。“发战争财”可不是说着玩的,活到那时又坐上飞机的军官都是鼓鼓囊囊、大包小包的“战利品”。黄阿弟作为贴身的士官也搂了一把,那时乱成那样,不拿白不拿。

    回来的时候,想象家中十分艰难,带的钞票也不知道能不能派上用场,他把这包珍藏了多年,还剩下的小黄鱼全部带回来了。结果在嫂子的操持下家里过的还是中等偏上,如今在加上他带回来的财产,不说是巨富之家,不声不响间毛子哥家里已经是数一数二的殷实了。

    家里不差钱,易婶子又是个大方的。接了阿弟的钱,自然不吝于把家里的伙食搞得好一点。所以外公显摆似的叫毛子来吃肉,却被小孩子默默地看了一眼就转过身去了。他言语不多,但此时的肢体语言很明显——不屑一顾好吗!

    哈哈……杨小贝笑喷了。外公一脸黑线,居然被鄙视了……视了……了……

    再强调一次,他绝对不是馋肉,就是婆娘烧的扣肉太香了,他想炫耀来着……

    正被四岁的小正太实力拒绝的时候,黄阿弟慢慢悠悠的走了进来。“哟!易大哥在呢!”嫂子很尊敬的哥哥,也经常见面的,都比较熟了。

    正值中午,他闲着没事就来接毛子回家吃饭。哥嫂他们要下地干活,他以前肺上受了伤,干不了重活,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带娃,顺便四处走走。

    “黄叔来了!”杨小贝放下饭碗去给他倒了杯茶,问道,“今天好些了吗?胸还闷吗?”

    其实他的情况很不好。后来杨小贝回忆良久,才想起来他应该是差不多这个时间已经去世了,后来有遗产被寄过来。所以他才没有听说过有这么个人,但是毛子家的条件却一直很好,不仅房子是村里数一数二的,供养他读大学、考研都没有二话,她好像听过他们家还有很多“金条”什么的传言。

    如今黄阿弟回到家乡,心情舒畅,乡下空气也好,他每次溜达一下精神头还是不错的。但是这一切都改变不了他年轻时身体受损,久病难医的事实。她也建议黄叔去找欧阳医生看过,他说,“精衰力竭,油尽灯枯之兆。年轻时把老底子都亏掉了,现在的身子就是个漏斗,补都补不起来啰!”

    黄阿弟倒是很豁达。当初西医也是说他心肺功能衰竭,不久于人世,他才拼了命的要回来一趟。如今哥哥过得很好,他又好好的活了半年,已经是赚了,没有什么不知足的。

 第249章 堪穴

    “还行,今天好多了。”黄阿弟接过茶水表示感谢。他这半年来多亏了这个小杨医生,想法设法地让他好过一些。她还想着去弄套吸氧设备,被自己制止了。

    要是没有回来,估计他早就被上了呼吸机,躺在病床上等死了——也许更不堪其苦,已经到阴曹地府了也说不定。与其那样,现在的一点点不舒服还是可以忍受的。小杨医生已经是费心费力了,何必为了自己再多生枝节呢?

    杨小贝也清楚黄阿弟的情况。除了第一次回来时的抢救,后来又发生了两次比较严重的问题,易家人都没有送医院,直接来找她了。尽管用的药都是黄智义特地从国外寄过来的,但是他目前能够做的也只有维持而已。即使是这样,黄家已经非常感激了,要不然黄智义也不会有求必应,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

    当然,这里也有发展新的商机,并且带来了更大的利润有关。黄智义毕竟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在事业大踏步发展的时候,加之目前回一趟国实在不易,他也不能经常回来,只好拜托伯伯家和杨医生帮忙照顾他的父亲。

    既然碰巧遇见了,回去的路上外公就顺便拐了一个弯,和黄阿弟一起去了弟妹家。过年的时候就说好的,让他有是时候帮忙去堪个穴,看来大家都做好了准备,已经在为黄阿弟准备后事了。

    这并不是不吉,而是“冲喜”。老一辈的人相信,把棺材和死后的坟墓都提前准备好是一件喜事,当然这针对的是老人。往往子女为了孝心,会很早就寻摸好的棺木,请人打好棺材放在家中。然后每年都上一次桐油,这样老人活的时间越长,棺木的材质就越好,多年不腐。

    反之,如果家中的老人去世后匆匆忙忙去买寿材,子女就会被认为不孝,老人也会被人觉得憋屈。本来杨老汉才六十多,还没有考虑寿材的事,但这次出了事,年后大伯也开始张罗着找寿材了。

    人们并不避讳死亡,特别是老人,在准备身后死上特别淡然。古时候新皇登基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始自己陵寝的建造,平民百姓们没有那么夸张,但是年岁到了,寿材、墓穴、画像等,都是要准备起来的。黄阿弟没有回来之前,他哥哥嫂嫂的寿材都已经打好了,因为嫂子比他们都大十来岁,所以早早地就打好了。

    如今黄阿弟叶落归根,身体又岌岌可危,这些事情自然是越早越好,以免到时候措手不及。棺材的事家里已经开始着手打制,堪穴却必须去找易先生的。正好择日不如撞日,外公就干脆跟着一起过去了。

    “易先生,这堪穴有什么讲究吗?我能选地方吗?”黄阿弟少小离家,对家乡的事物却记得十分清楚。那时的易家就是“名门”了,经常有轿子过来易家的大宅子前面等着,就是来请易先生去看风水的。风水先生不同于算命,必须得亲至,那时为了表示尊敬,大户人家都是用轿子来接的。

    在黄阿弟的心目中,易家的风水师傅都的很有学问、很高贵的存在。那时他还小,早已经不记得当时的“易先生”的风采。但是现在回来,怎么就发现这个“易先生”十分无厘头,像个老小孩似的呢?

    其实外公这个人,真是算是豁达、心宽之人。他一辈子并没有吃过多大的苦,因此也绝对没有什么阴郁的一面。再说了,谁规定风水先生必须仙风道骨,一本正经的?他的父亲更加风趣幽默,只是那时贫富、阶级差距太大,知道的人不多而已。

    无厘头归无厘头,外公的专业知识还是毋庸置疑的。他了然道,“你这是有什么想法吗?”。要说乡亲们有要求很正常,别的不说,如今山上都分包到了各家,最多的要求就是,“葬在自己家山上。死了也帮子孙守好家业。”

    你说这个要求过分吗?一点也不过分啊!按照国家的政策,这片土地祖祖辈辈都是归自家所有,那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农民们,自然是睡在自家的山头上安心些。易先生碰到这种要求也往往都会同意,拿着罗盘在指定的山头上找好合适的位置。

    当然有些人对这些不在意,反而会有其他要求,比如“自家的山太远了以后儿女过来看我不方便”,“要和我家老头子在一起之类的。”爷爷的墓穴也是外公看的,他的要求就跟奇葩了,不仅要在儿子们的山上,还要在山上的田里……

    黄阿弟提出的问题,外公觉得很正常,反而他自己不淡定了,“难道我可以指定位置,那不是不用你们风水先生了吗?”

    “不能这么说。”易先生正色说道,“风水本来就是阴阳调和,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生气的和谐。阴宅学说认为,只要穴地有生气,死者就会安逸,就会给生者带来吉祥,否则有凶。怎样才能得到生气之地呢?那就要我们风水先生去看,贵命不得葬穷穴,不能葬绝地,否则会给子孙带来灾难。”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寻找最好的位置。而是选择最适合的位置。既然你有要求,那我就在你要求的范围内寻找。哪怕在很小的范围里,朝向、高度、择吉时、挖金井也都是地师的工作,怎么能说没有用呢?”

    涉及到专业的问题,易先生还是很犀利的。黄阿弟一脸不觉明历,就连小毛子也是一脸的崇拜。不得不说,在这个时候易先生还是有一些“地师”的风范的。不过……

    “话说你还没有说想埋在哪儿?我都没有看,也不知道啊!”说了一大通,发现还没有问人家的要求,很尴尬的说。

    “呃……其实我就是想离我哥近一点。”黄阿弟一头黑线,还好他已经习惯了易先生的风格,没事,靠谱就好。

    “哦!那不要紧,待会儿我上山看看。找个离得近,风水又好的地儿,到时候窜门子也近不是?”易先生觉得没毛病。

    “……对!”黄阿弟被打败了。他想的的确是这样。哥嫂的墓穴早就看好了的,他们也没有什么“生同裘死同穴”的概念——乡下没有人又这么浪漫的思想的,都是地师说了算,有时候距离很远。但是他还是想离哥哥近一些。这个世上就这么一个血缘亲人,只是短暂了相聚了一些时日,又会阴阳相隔,他不甘心。

 第250章 风水

    黄阿弟还有一个隐秘的心思,他能回到家乡,以后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已经是非常庆幸的了。但是他没有后代,义子远隔重洋也不可能经常来祭拜,将来享受的香火就很少了。哥哥那边,继子说了到时候会给他祭拜——毕竟也是把他拉扯大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自己呢?

    他们没有任何情份,如果离得近的话,说不定会看在他带回来的财产上偶尔来上个坟。就算是他不来也没有什么埋怨的,不是还有哥哥可以依靠吗?哪怕最坏的结果,人死道消,没人记得他们俩,兄弟俩也能做反而伴,不至于做个孤魂野鬼。

    当然,这点心思在哥嫂面前就不能说得出口了。所以他找准机会在路上向易先生提出。“没有问题,你哥那片坡上位置不错,我等会好好帮你找个位置。”易先生不介意他之前的质疑,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两个老人一生的际遇天差地别,但正因为这样,倒是有不少的话题可聊。易先生当年也差点被抓壮丁——要不是本地的保长力争,这易家的传承早就丢了,毕竟他可没有杨老汉的本事,可以从国军的手里逃出来。

    本地人对地师都比较敬仰,很少有人会有兴趣跟他们谈论关于这方面的问题。黄阿弟却十分好奇,也许经历太过坎坷,也许是没有后代,他没有那么多的忌讳,所以很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

    “我听说不能葬在死地、绝地是吗?”他和哥哥都没有后代,相当于黄家这一脉就是绝了,这点要说不介意是不可能的,闲话说起来的时候,乡亲们也在说他们的祖先是不是埋的位置不对?要不要请地师看一下?但是当年大饥荒的时候,一家家死绝都有的,他们兄弟俩年纪小,也就勉力埋葬了亲人,经过那么多年的变迁,连坟头都没有了。

    阿大每年祭拜的时候,也就是随便找个差不多的地方烧点纸。解放后大搞建设,特别是大跃进时期,凡是稍微平整一点的地方都被开垦出来,连山顶上都变成了水田,那样的浩大声势下一切都会变成齑粉,何况是两个小小的坟头呢?所以这一点无从谈起,黄阿弟却一直耿耿于怀。

    “没有理论上的绝地,有时候风水变化,福地也会变凶地。”易先生说道,“咱们这边,真正算得上凶地的,一个阴阳界,一个赶人碑,你都知道吗?”

    这两处地方,老一辈的人都知道,但是黄阿弟却不清楚。他离家的时候还小,也没有在意过这个。现在易先生说起来,他十分感兴趣。正好也走到家了,易婶子听大哥说起这两处地方,淬道,“你都一把年纪了,也不看看我孙子还在呢,说这些是让他晚上掉魂吗?”

    嫂子二话不说抱着孩子走了,黄阿弟迷茫地望着易先生,这是咋了?

    易先生也有点尴尬,哈哈一笑说,“是啰,年纪大了脑子不清楚了。那两个地方邪门得紧,孩子太小怕吓着了。

    还有这事?连孩子听了都要吓着,那是怎样邪恶的存在?黄阿弟的好奇心被彻底的勾起来了。这时易先生接过阿大泡过来的茶,也不着急说,好整以暇地喝了一口,才问道,“阿大,你也知道赶人碑吧?”

    阿大点点头,嘴巴却闭得紧紧的,看来连提都不愿意提。这时耳边响起易先生慵懒的、轻描淡写的声音,“那块地方才是真正的死地。明明很肥沃的土地,但是种什么都收成不好。也没有人在那边居住,到了晚上,另可绕远路也没有人从那边经过。”

    “不只是晚上,那块碑白天也出现过。”阿大纠正了一下。“碑?什么碑?”弟弟追问道。

    “一块无字碑,那里本来应该是快福地,山水秀美,前照后靠,所以大概是很久以来墓穴聚集之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两边的山谷被削平,后来又被栽种的树木完全遮蔽,生生变成了凶地。”易先生说,“地势的变化,当然还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原因,现在那块地变成了极阴之地,也容易催生一些冤魂什么的。”

    “那块碑谁也说不清楚什么时候出现的,反正只要有人在那边呆的时间过长——比如在地里劳作,它就会出现,一直跟着你离开地界为止。虽然并没有发生过伤人等不好的事情,但是也把人吓疯了好几个,久而久之,那边就越来越荒芜了。”

    也就是说,有一块碑,把那块地给占了,谁都不能去?黄阿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