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俏七零-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品正要是知道杨启泰的看法,估计比窦娥还要冤。不是他不肯上门,也不是没安排长辈来提亲,是你家妹子不同意有没有?
过年说悠闲也悠闲,一年上头就这么几天啥活都不用干,专门吃吃喝喝。但是说忙也蛮忙的,每天都辗转在各家亲戚之间拜年、走亲戚。去年的时候因为杨小贝刚回来,除了“姐姐”家别处都没有去。今年就逃不掉了,她和老爸两个人就跟着吉祥物似的,每家都必须去,去了还被各种围观,真心累。
还好今年的休息时间比往年都短。初十开始大家就没有空走亲戚了,因为关乎切身利益的大事——分田到户正式开始了。这次土地改革规模空前,头头道道实在太多,要赶着在春耕之前完成,任务还真不轻。
当家的男人们全部都下地去了,每一块田地的测量、分配,全村的人都会围观。谁也不想吃亏,也不想让别人占便宜,到了这种时候,一分一厘都是要争的。田界、山界、池塘、牛羊……每一条田埂都要斟酌再斟酌,务必要每个人都无异议,工作才能继续开展下去。
爷爷、二伯他们每天回来,连茶水都要灌好几缸子。没办法,扯皮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哪怕面积一点问题都没有,这块地肥力太差了,那片山地势不好,等等。老爸还没有开学,被安排跟着记录,每天被大家吵得头昏脑胀的。
大人们在忙,杨小贝也不闲着。正好去县城一趟,采办急需的东西。现在村里面忙着,没有空搭理卫生室的事情,她也不想在家干等着,于是打着去买药品、器械的旗号,光明正大地去找周品正。
自打初二拿到易二哥专程送来的吃食,周品正的颓废总算是一扫而空——天可怜见,小贝不是忘了他,而是太忙了,没空出来。易二哥当然把话往好了说,虽然杨小贝只是让他送吃食,并解释一下这么久没有联系。但是他自动脑补出来很多,包括杨小贝在家要忙年、掌勺、拜年等等。这么一讲,年前一直没有联系也是有原因的。反而让周品正更心疼起杨小贝来。
要知道这一年在县城,周品正可没让杨小贝下过一次厨房。就算是他出差,也是把家里的鱼肉蔬菜备得满满的,易慧芬自然会接过烧饭的任务。想着他放在心尖尖上,什么都不舍得让她做的人,回到家里却是掌勺的,每天操持一大家子热闹的吃喝,周品正这心哪,恨不得自己跑过去帮忙才好。
所以等到见到杨小贝,他第一时间就抓起她的手查看,看!我就说粗糙了吧!(才不承认是想牵手来着!)
杨小贝尴尬地被周品正一见面就拉着自己不放,对周书记打招呼,“周叔叔,过年好!给您半年了!”这蠢货,你能不能长点心?长辈在这里呢!
周书记比她更恨铁不成钢,好吧,这点上面他们与了共识。看着侄子那没出息的样,还有杨小贝的落落大方,周书记暗自叹了一口气,和颜悦色地说,“好好!和阿正一样叫叔叔吧!”这是认可她了。
杨小贝一笑,“好的叔叔!”又让周品正把她带来是一些礼物放起来。知道家里有长辈,她总不能空着手过来。“家里也没有什么好的,一点土特产叔叔不要嫌弃啊!”
“哪里哪里!上次你托小易送过来的点心很好吃!”两个人客气地寒暄起来。周品正早一头扎到厨房里弄吃的去了。在他看来,他们俩说的都是些废话。小贝这阵子在家肯定没吃好,他还是去给她弄点好东西补补!
客厅里就只有两个人,寒暄了几句,周书记干脆地说,“小贝,阿正的心思你也知道,我就不多说了。本来他跟我说好了,想上你家去提亲。但是我得跟你说清楚啊!叔叔我是不反对你们交往,但是阿正他还有母亲,她的观点叔叔我可代表不来哦!”他没有把话说明,但是相信如此聪慧的女子肯定能明白他的意思。
“叔叔,这事不急。“杨小贝当然明白,浦海人的排外的出了名的,她可不会奢望自己能够碰上一个明理的婆婆。但是话有说回来了,按她21世纪新女性是思维方式,你的反对有意义吗?我是在跟周品正谈恋爱,将来也会和他组成家庭,关他父母何事?
从古至今,婆媳关系都是无解的难题。女孩子们在出嫁的时候,总是要考虑对方的父母好不好相处。杨小贝却还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在她的心里,不可能因为父母的不同意就妥协,这不是任性,而是自信。所以周书记慎重其事的跟自己打这个预防针,她在感谢的同时,也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见杨小贝对自己的提醒不放在心上,周书记也摸不清楚年轻人的想法,也许他们有着自己是考量吧!周书记暗自想到。说这里周品正的点心已经好了,在饭厅叫他们去吃。于是谈话就到此结束了。
吃好饭,因为怕他在孩子们说话不自在,周书记就自己出门找人下棋去了。留下杨小贝他们两个“共叙别情”。其实就是周品正抱怨自己比遗忘的委屈,和杨小贝心不在焉的安抚。哎呦喂,她就不耐烦这么黏黏糊糊的!
“对了,你今年过年也不回去,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回去啊?”杨小贝想起来他可怜巴巴在白云县都过了两个年了还没有回去过。要知道当年哪怕她也是一直在外面。好歹每年都要赶回去过年的。
“哦,去年下半年我们这一批没有在批捕的名单上,说明既往不咎吧!我打算再看看今年回去一趟。”虽然说过了两个年,但是实际上也就是一年的功夫。在家里被老娘和姐姐们唠叨得受不了的周品正表示他一点都不想家里。但是为了早日娶得美人归,回家倒是不可避免的。总不能就在这边结婚吧?他同意杨家也不同意啊!
要不是叔叔不同意,过年前呆着也没事,他就想回去一趟了。打个电报是容易,但是自己的老娘他清楚,最胡搅蛮缠不过的,电报里说不清楚到时候反而要他多费口舌。再说了,电报区区几个字怎么能够表达自己的喜悦,还有杨小贝的美好呢?
第132章 未来
正好杨小贝说到这里,周品正趁机把自己的计划跟她展望一下,“家里的老房子也要装修一下,还有家具电器什么的,我要先回去把家里收拾好。”在他的计划里,路程这么遥远,母亲来这边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唯一的儿子要结婚,他还是要回家跟母亲说清楚才行。
叔叔总是说他叛逆,但是作为一个新时代好男人,孝顺是基本品德。他喜欢杨小贝,舍不得她受委屈,所以要考虑得很多。如果贸贸然就把杨小贝带回家去,他感觉既是对小贝的不尊重,也是对母亲的巨大打击。
是的,周品正心里有数,绝对不会是“惊喜”。虽然他已经算的上是“大龄青年”了,但是母亲的要求从来就没有降低过。在她的心目中,自家儿子就是最棒的!没有正式工作怎么啦?阿拉尼子会挣钞票额!年纪大一点哪能那,阿拉尼子卖相好额……
所以说,对于这样心态的母亲,周品正在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还真怕到时候老娘要给小贝脸色看。忐忑啊!因为知道老娘肯定会有意见,他才必须亲自回家一趟。
杨小贝丝毫没有体会到周品正那颗忐忑的心,她的心思被“房子”两个字占领了。
浦海的房子!还是浦西的,黄埔区的……这是什么概念?在她回来的时候,再怎么调控,中心城区的房价已经逼近10万/平,随随便便有一套房子,就意味着你已经是千万富翁。可怜她在浦海打拼那么就,别说买房子,连租房子都已经租到郊区了好吗!
等等,重点是什么?装修?和婆婆住一块?
“老周啊!”杨小贝意味深长地说,“你不觉得咱们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和老一辈完全不一样吗?”不是吧?莫名就想起来一部电视剧,老妈当年追得废寝忘食的“婆婆媳妇小姑”。
不要!我才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么无聊的家庭斗争中去呢!杨小贝的内心是拒绝的。要不是不耐烦处理这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她怎么会迟迟不愿意将就自己随便嫁掉呢?我去,兜兜转转,想不到还是不能逃离这个魔咒。
“什么?有什么不对吗?我妈就我一个儿子,当然要和我们住一起啊!将来有了小孩可以帮我们带孩子,她老了也要我们照顾。”周品正莫名其妙,这不是很显而易见的吗?为什么小贝好像不赞同?
我去你的孩子!杨小贝气坏了,我们还在谈婚房的问题,你就直接跳到孩子去了。谁要跟你有孩子了——不对,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好吗?搞清楚主次好吗?
但是现在的关键在周品正的态度。他的脑海里还是传统的思想,家里的房子是父亲单位分的,姐姐们都出嫁了,自然是由他继承。而母亲的赡养也是责无旁贷。如果家里还有兄弟,也许他会考虑杨小贝的意见,但是显然现在不行。
要不要这么悲催?杨小贝本能地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当然了,在还没有谈婚论嫁之前,为了和父母一起住这种事情而放弃感情是本末倒置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也经过了一年的相处,她倒没有就此撂挑子不干的意思,但是超级郁闷好不好?
现在争论这个为时尚早,杨小贝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去说服周品正,毕竟理念不同,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尽管心里不舒服,但是她还是明智地搁置看这个问题,说起了正事。“对了,你帮我准备的器械和药品都弄好了吗?”
不明白好好的小贝的兴致怎么就不高了,周品正想了一下刚才的话题,没毛病啊?
“你交代的事情,还用说吗?年前我就都准备好了!”说起这些周品正就来劲了。难得杨小贝吩咐下来,他不得办的漂漂亮亮的,然后在心上人面前显摆一二?结果人家年前面都没有露一个,让他的一腔热情无处宣泄,不气馁才怪!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虽然说卫生室是村里安排的,但是除了一个房间,桌椅板凳,村里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按说有农村合作医疗,村一级的卫生室是会标配一下常规的药品。毕竟这里的保健员大多数也不是专业人士,治个头疼脑热的就够了。
别人家的这个样子的,杨小贝可不行。她是谁?她可是发誓要继承老爸衣钵,成为最优秀的乡村医生的女人!村卫生室她已经决定建成一个小型的诊所,这需要的东西就多了,而且全部都是要自己掏腰包买。
回来的时候,她订的目标已经完成了。家里不再贫穷,老爸也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大学。现在到了实现自己心愿的时候了。自从遭遇了医闹和恶心的医院负责人,还有看多了医院的灰色地带,她热爱医学的心满未变,却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医院上班。
现在这样也蛮好的,杨小贝没有雄心壮志,就在家乡做一个小小的乡村医生,为目前缺医少药的乡亲们提供一下力所能及的帮助,就是现在她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老爸也非常赞成她的想法,因为当年他也是这么选择的。
农村里的人都太苦了。假如有一个懂得医学知识的人帮助指点一下,有很多悲剧就不会发生。也不会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再拖垮一个家庭。她能够做到的不多,但是至少可以让自己学习了那么多年的知识用来帮助别人,不至于荒废。
至于做生意什么的,纯属顺带!
有了家人的支持,还有周品正的无条件帮助。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他根本就没有问原因,杨小贝列的单子,早就托人从市里、省城弄的最好的运回来。医疗用品、药品不是普通的商品,管控得更加严格。周品正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成本,虽然杨小贝说要用自己的钱,可以周品正是那种人吗?早就一声不吭地全部准备好了。
带着杨小贝去水产公司的办公室看这些设备,看看有什么遗漏的好再补上。见面前一堆堆的托盘、器械、注射器、消毒包,还有一大箱子的药品,杨小贝非常满意。
事实上由于对现在的医疗市场并不熟悉,她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自己需要的东西列齐。现在也没有后世那种大的医药交易市场,唯一的渠道只有市医药公司。还是周品正托关系,找经验丰富的人才帮忙把很多杨小贝想不到的医药用品配齐。因此在还没有开张之前,一时之间杨小贝也不知道还缺什么。就这样吧,她已经很满意了。
第133章 开张
回到家里,杨小贝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准备起来。叫上老妈拿上卫生室的钥匙,一起去看房子。
最终卫生室被放在桃花村。这里面有的典故,解放前本来桃花村和韩家冲是一个大村子,因村里多植桃花而得名。后来因为办人民公社,桃花村的地形狭长不方便管理,就把下游的韩家冲独立出来一个村子,变成了两个。现在又重新土改,上面说两个村子的面积都不大,干脆还是合并好了,这样不用浪费资源。所以大概这两年又会重新成为一个村。
这样的话,两个村里也就不用纠结卫生室没有人,小学没有老师等等头痛的问题了。利肯定是大于弊的,除了住的远的小孩子上学会远一些,村民们也并没有意见。“五百年前是一家”,两个村子本来就是牵扯不清的。
但是杨小贝就比较倒霉。她家住在韩家冲的最东边,本来离村部两里路,还算是可以接受。现在这么一来,到桃花村村部,卫生室的所在地得5里路,这就很尴尬了。每天来回走路十里,按照杨小贝的速度得一个小时,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但是这也没办法,考虑到村民们办事方便,村部一般就选择在比较靠中心的位置,谁让杨家就在村子的最边缘呢?一边哀叹她的霉运,杨小贝还得一边早上很早起床,吃好饭往村部赶。
房子是早就腾出来的,条件还不错,易支书可是在村部为她们特地挑了一间最好的。砖瓦房,房间大概二、三十平米,宽敞明亮,年前的时候村里还特意用石灰粉刷了一下,已经不能再上心了。但是如果用诊所的要求来看,肯定是远远不合格的。
首先没有隔间,将来来看病的村民,有男有女,有外科有内科,总不能就在一筒间。这倒好办,到时候放个屏风隔一下就行。其次是地面,连水泥地坪都没有,只是用掺了沙土的水泥抹平。这就没办法了,现在来说已经是乡下最好的地面了,基本做到了平整、硬化——除了灰尘比较大一些。
灰尘是个最大的问题。房间虽然是砖瓦房,可是没有天花板,抬头一看就是瓦片。这样是设计倒是不漏水,可是灰尘大啊!还有地面,走路就会起尘土,将来诊所的器械都是要消毒的,想想满屋子灰杨小贝就头疼。
易慧芬卖力地扫地、擦灰,对这间卫生室是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瞧瞧这房间,窗明几净的。这墙壁,雪白雪白的。她们只需要稍微打扫一下久OK了。但是小贝为啥还愁眉苦脸的?
哎!这就是思想太前卫,没人理解的烦恼啊!杨小贝制止了老妈的瞎忙活,带着她去找二舅,把自己的要求讲了一下,让他去想办法解决。
只要肯花钱花功夫,没有什么是不能解决的。一个礼拜之后,二舅过来通知那边完工了,让杨小贝去“验收”。
这回过去就不一样了。房间还是那个房间,但是屋顶全部用实木做了吊顶,显得整洁很多。当然灯光也做了调整。原来就一个老灯泡,现在考虑到房间比较大,前后加装了两个大瓦数的灯泡(因为电压较低,灯光不是很明亮,必须要瓦数高一点)。地板二舅本来想弄个水泥地坪,结果周品正不知道从哪个采石场弄来了水磨石!
乖乖!一起来的易慧芬蹲下来摸了摸,这地板都快赶上高级宾馆了!光滑、平整,美观。易慧芬简直都无法形容这个地板。问题是,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卫生室而已,杨小贝你至于搞得这么高大上吗?
没办法,有钱就是任性,咱现在不差钱!土豪杨小贝淡定地表示很满意这个装修。总算差不多达到了她的要求,可以开始布置了。
招呼了一下,周品正立马亲自开着货车把设备都运了过来。大家伙一起帮忙,很快就把诊所安置好了。这时看上去就有一点诊所的样子了。进门就是一个玻璃立柜,上面是药品,杨小贝准备得并不多,现在她还搞不清楚需求,最初只能是一样备一点。下面是封闭式的,用来放医疗器械。针头针筒、手术器械、针灸等等,都会在消毒都放在这里。
靠窗放了一张办公桌,也就是诊疗桌,后面放了一张椅子是杨小贝她们坐的,桌子前面则放了一张长条凳,预备病人们等待的时候坐。房间中间加了一个嫩绿色的屏风,在白色的房间里显得很清爽,这个颜色是周品正挑的,杨小贝为他的眼光点了个赞。转过屏风,后面放着一张诊疗床,还有并排的两个躺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