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俏七零-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易慧芬还想争辩什么,但是对杨小贝的担心压倒了一切。是啊,天气阴冷,再站在这里说几句,小贝着凉了怎么办?这个时候杨小贝应景似的正好打了个喷嚏——向天发誓她不是故意的,忽然从运动变成静止状态,被风一吹真的好冷!
“……还楞着干什么?快走啊!”易慧芬并不是优柔寡断的性子,她只是担心杨小贝而已。听见小贝喷嚏一打,二话不说就把之前周品正扔掉的雨伞一拿,朝县城方向走去,
其实已经快到了,大概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周品正人高腿长,但是穿着个雨鞋又背上一个大活人,也没法走得多快。易慧芬则是走惯了的,没了杨小贝的拖累,一门心思只是往前走的话,两个人的速度倒是不相上下。一路上杨小贝把易慧芬着重介绍给了周品正,说是她“最最重要的人”。成功地让周品正把易慧芬放在了重点位置,而听见她这么介绍自己,易慧芬憋屈的心情总算好了很多,哼,臭女子,还算你有良心!
她们两个人的速度快,很快就到了县城。问过了现在学校里没有热水,要等到晚上6点才会统一供开水,他直接就把人往自己家背了回去。他住的政府机关宿舍当然是二十四小时有热水供应的。考虑到现在浑身湿透,的确是要洗澡换衣服,反正已经都这样了,易慧芬也没有再提意见。再说了,有自己呢!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周品正现在住的地方在二楼,是一套二居室的房子。作为县政府的房子,自然是十分宽敞。听说只有他一个人住,易慧芬本来已经预想到房间里的糟糕景象,谁知道进门她发现房间里收拾得十分整洁,虽然东西不多,但是井井有条,干净明亮。实在不像是单身男人住的地方。
对于这一点,杨小贝就只能说老妈没有见识过浦海男人的做派——精致、细节,会过日子。不说是全部的浦海男人的特征,但是他们天生就和鄂北这些大男子主义的人不一样,总能把生活过得很精致。
放杨小贝下来,也顾不上他们两人满身的泥把家里弄得到处是印子。周品正赶紧去打水——热水器什么的就不要想了,澡堂子这边也没有,只能去水房打开水来用。还好的是开水管够,随时都有,比起学校当然又方便了很多。卫校里一天就供应俩小时热水,晚上六点到九点。至于其他时候?哪怕现在早上洗脸还是凉得很,那也没有办法,大冬天的也是这么过的。
等打完水让两个女孩子去浴室擦身的时候,周品正变魔术般的从一个箱子里拿出来新的毛巾、香皂、百雀羚等日用品,比正经女孩子都丰富得多。易慧芬眉毛又竖了起来——不是说单身一人没有成家,这些东西准备了想要干嘛?见易慧芬马上就要发作,周品正赶忙说,“前些天托人给小贝买的,正好想等你们回来了送过去呢!”
身上不舒服,杨小贝急着去洗澡换衣服,也没有空跟周品正问起。再说他们俩都有默契,你说我们早就在浦海认识的,我说你托我买的东西,大家都心中有数。她只是似笑非笑地白了周品正一眼,就急着进卫生间去了。
不得不说,周品正准备得很齐全,毛巾又白有软,很明显是洗过的。香皂、润肤霜等,都是最流行的牌子,看来他是用心准备的。他们认识总共也不过3个月,而且只见过几面而已。现在却给她把这些东西都准备好了,听说是从浦海寄过来的?嘿这闷骚男,什么时候就已经开始打自己主意了?
等杨小贝她们洗好换装,走出来的时候发现,在这短短的时间里面周品正又已经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泥巴全部都不见了,她们的行李上也都擦拭得十分干净,整齐地放在沙发上——本来太脏了,她们是扔在地上来着。
见杨小贝出来了,周品正赶忙把手上准备好的衣服鞋子递过去,“给,赶紧穿上当心着凉。这是现在最新式的样子,前两天我都洗晒好了,”易慧芬好奇地接过来。我的乖乖!最新式的春装,超级漂亮的面料,她连见都没有见过。还有皮鞋,小牛皮的,洋气得不得了。
这到底是什么时候买的啊?按照现在的眼光来说,是最最新潮的款式,对比杨小贝身上穿的老式褂子不知道要好看到哪里去了。但是用杨小贝的眼光来看……简直就是土得掉渣有木有?
特别是周品正献宝似的从手上抽出一条裤子,说是现在国外最时髦的款式,他托人等了好久才从华侨商店买到的。听他如此慎重,杨小贝接过来抖开一看——我的天!果然是最“时髦”啊!
第七十八章 时髦
杨小贝记忆犹新的关于“流行”的第一次接触,就是小时候老妈承诺她,等她考上重点初中,就奖励她一条健美裤!其实那个时候健美裤已经流行日久了,但是作为一个孩子,还是非常有诱惑力的。记得当时她考上重点初中后,老妈真的兑现承诺,请裁缝给她做了一条健美裤,一件最新料子的衬衫。把她美得不要不要的。
虽然后来健美裤成了烂大街的存在。所谓“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中国人成功地把一条时尚的裤子穿成了一个噩梦。不过还是那句话,风水轮流转,三十年一个时尚的轮回,据说穿回来的时候健美裤又开始走上来国际时尚舞台。杨小贝就只有呵呵了。
就现在来说,国内的确还没有吹这阵健美之风。大概还要过几年这种裤子才会传入大陆,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为当时流行与时髦的象征,几乎所有女性,无论年龄、身材,人人都穿。从学校的小女生到工厂的女工再到菜市场卖菜的老大妈,从城市淑女到村姑,几乎人人一条,就连男生也穿。走在街头,放眼望去,齐刷刷地,大家统一穿着清一色的健美裤。
大概是第一次见面时杨小贝穿着打底裤,看上去十分像健美裤的样子。作为走在流行前线的一批人,周品正在一些外国女人身上见过这种裤子。所以他当时认为杨小贝的穿着都像是从国外回来的款式,特别托朋友不仅在百货里买了东西,还去华侨商店买了最新到的进口货,费了好大的劲。不过这些他打死也不会跟杨小贝说的。
望着手里的这些春装套裙、健美裤,杨小贝哭笑不得。不是嫌弃它们穿起来丑,关键是入乡随俗,现在让她在这个封闭落后的小城穿这些时髦服饰,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会显得特别突兀。不过,对于男人的审美观她早就已经领教了,除了少数从事相关专业的男性,以前周围的同事朋友,往往她们的老公、男朋友为了献殷勤买的衣服鞋子,都让人哭笑不得,什么奇葩都有。所以她也见怪不怪了。
淡定地把东西收好,交代说,“以后衣服就不要买了,我喜欢穿手工缝制的,日用品没有了我会把清单给你,别再瞎买了!”刚刚那堆东西里面有好几个她都不认识,研究了半天发现有一个居然是粉!就是那种擦在脸上白似鬼的粉,她也是醉了。
现在的浦海物资在全国来讲算是最全的,相比后世动不动就代购、人肉,现在的浦海出品就是响当当的牌子。手表、日化那都是杠杠的。除了进口的东西,现在算是国内最高水平了。杨小贝想要过得好一点,这些东西从浦海“代购”倒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总比她自己去摸索着自制来得好。
那双皮鞋也是如此。县城里面也有皮鞋卖,不过那个款式实在是不敢恭维。而周品正拿过来的这双鞋,就三十年后的审美来说也不算过时。是经典的方头中跟,很”复古“的款式。周品正没有购买奢侈品,比如手表、首饰之类的。他只是想着县城里面没有杨小贝用的,就从最实际的需求出发列的单子。哎,哪有这样子追女孩子的呢?
不过杨小贝还就吃着套。在她看来,周品正不是那种花言巧语的人,哪怕是给她送东西,也实际得过分。从小在父母的影响下,她对那些轻浮的人很反感。但是当今社会,一切都是如此浮躁。出现在身边的男士,要么就是屌丝装逼,要么就是凤凰男情结严重。她一个半自闭性质的宅女,始终都没有遇见一个节拍步调一致的他。
直到年纪越来越大,每年回家都被逼相亲。一年就见一面,节后又各奔东西。一见钟情虽然不是传说中的东西,但是绝对不会出现在相亲的男女中。大家都在算计,年龄,家境,收入,工作等等等等。一切都是建立在计算的基础上,至于感情?那是什么?
就算是放下所有的想法,为了父母焦急的眼神想顺便找个人嫁了,杨小贝试了几次仍然是失败。一旦媒人离开,他们单独相处的时候,总是不欢而散。有的男人会觉得她年纪大了,在外面不知道有过几个。有的人会问她打工多年,存款多少。还有人会要求她辞掉工作,在家准备生养。
其实老家的女孩子都是这样的,除非你自己在外面谈了朋友,带回来结婚。否则都是这样的流程。头年回来相亲,第二年回去订婚,下年就结婚,然后在家两年,怀孕生子。然后再接着出去打工……有的时候妈妈急得流泪,后悔当初让她读了太多书,现在想太多了嫁不出去。你看看别的女孩子多好,读个小学或者初中就去打工,过个几年就结婚了。
可是真的是她书读的多,所以想太多吗?杨小贝觉得只是自己太清醒而已。她其实要求的不多,只是想要一个谈得来的人,有共同语言的人,而这恰恰是最难得到的。后来她心灰意冷,再也不想这件事情了。家里逼得急了,她干脆两年都没有回去。这才让老妈消停下来。但是她的遗憾,却永远也抹不平了。
看着旁边虽然被丰盛的物品迷花了眼,却还是对周品正保持警惕的老妈,杨小贝笑了。要是以前的她,知道有人对自己献殷勤,不要太开心哦!可是现在她却一副防火防盗防周品正的表情,仿佛在说,“小样,你打的主要我已经知道了,但是你没那么容易过关!”虽然是老早认识的,但是没名没分的,可不能让小贝糊里糊涂地跟他走得太近!
周品正不明白这个杨小贝“最重要的人”对自己为什么总是有一些敌意。现在他的心思可不在这里。买的东西好像不怎么受欢迎,还被嫌弃乱买,他觉得很正常。对他来说,杨小贝值得用最好的东西。现在他不了解,随便买的当然不会很合适,这点他老早就预料到了。不过没关系!他会努力学习,争取提升满意度的!
一阵忙乱后,时间已经不早了,杨小贝他们准备告辞回校,却被周品正强烈挽留留下来吃饭。“你下厨?”听说周品正打算下厨烧饭?易慧芬眼睛瞪着圆圆的。除了大厨,她还真没有见过哪家的男人会下厨房的。
老家的男人信奉“君子远庖厨”,没有哪个大男人会降低身份去洗衣服烧饭的。那样会被人耻笑不说,连家里的女人也抬不起头来。想不到现在家里有两个女人,这个男人却说自己下厨,她真的震惊了。
第七十九章 厨艺
在易慧芬旺盛好奇心下,她也不非要回学校了,定定心心留下来看周品正下厨——她倒要看看,周品正是真的有本事,还是利用这个噱头来博眼球。家里也有现成的咸鱼腊肉,这几天因为忙着,周品正忙于出去吃,都是在家随便对付一口。现在买菜是不想了,没有哪个市场这么晚还开门的。都是早上一阵子卖完就关门。还好这两天家里开火,还有一些备菜。周品正心里盘算了一下,蒸了条咸鱼,炒了个莴苣炒鸡蛋,再用腊肉炖了一个白菜。还利用家里的一点火腿烧了一个快手汤。
他动作麻利,不到一个钟头,四菜一汤就搞定端上桌子,正好锅子里饭也闷熟了。本来如果是在别人家里做客,易慧芬出于礼貌早就上去帮忙了。可是她今天故意没动,就想看看周品正是不是真的会烧饭。没想到他居然比自己也差不到哪里去,四菜一汤,用煤炉子这么快就完成了,关键是看上去卖相还不错!
周品正快手快脚地收拾好桌子,摆好碗筷,大功告成!热情地邀请两位女士移步过来用餐,连椅子都不用杨小贝拉,绅士地拉开椅子示意她就坐。虽然条件简陋,以他的水平也烧不出什么大餐,但是对于易慧芬来说,三个人吃饭还是太浪费了。夹了一筷子蒸鱼,不同于这边都是烧成“糍粑鱼”,他别出心裁蒸出来的味道也还不错,原滋原味,很鲜的。
“不好意思,没有做准备,大家凑合着吃一点吧,等下次我烧大餐给你们吃!”觉得实在寒酸,周品正歉意地说。他记得杨小贝跟他聊过吃的,都是“红房子”“绿波廊”这些有名气的地方,肯定见多识广。再说了,现在浦海那边谈朋友,肯定也是要邀请迟迟西餐,逛逛百货市场。现在他什么也做不到,连在家烧一顿饭都没有好菜,实在是感觉对不起人家。
辛辛苦苦走了半天,杨小贝早就饿了。还管他什么大餐,现在给她个白馒头她都能吃俩。再说周品正的手艺着实不错,蔬菜爽口,肉菜鲜香,很是和她的口味。也顾不得=上说话了,她埋头大吃起来。
见杨小贝吃得香甜,就是对周品正最大的安慰了。于是他更加殷勤地夹菜、舀汤。自己也顾不得吃了,伺候得尽心尽力的。一边心里乐呵,一边暗自庆幸;“妈说的果然没错,学好厨艺到时候好找媳妇啊!”还好当时因为这个目标学得一手好菜。现在果然派上用场,还是要听老人言,现在不是就有成效了吗?
经易慧芬的鉴定,周品正手艺娴熟,一看就是经常下厨的。(可不是,自从发现他烧得一手好菜,自己老娘就理所当然地把厨房交给他了。)烧的口味虽然跟本地的不一样,但是也不能昧着良心说不好吃,只是她有点不习惯。但是杨小贝倒是吃得津津有味的,她在浦海呆的时间长了,自然吃得惯。
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吃了人家一顿饭,易慧芬也没好意思像之前那样横眉冷对了,赶忙帮着收碗洗碗。周品正怎么能让客人第一次上门就干活呢?他却不知道这边的风俗,女人去别人家做客都是要到灶间帮忙的。两个人争得好悬没打起来,还是杨小贝发话,让周品正别争了,不让她洗这个碗,她心里打不过去。
吃好很好,当然是打道回府了。马上天都要黑了,学校里的开水时间也要到了,要是错过了明天一天喝的水就成了问题。周品正非要送过去,理由是东西太多了她们俩拿不下。可不是!她们从家里带过来的不算,光周品正这边就有两个大包裹,里面的东西要是只给杨小贝一个人用,到明年也用不完。
杨小贝当然不可能把这些东西全部都搬到宿舍里去。太扎眼了,宿舍里人多口杂,到时候不知道要传成什么样子。她只是挑选了部分急需的日用品,其他的包括衣服鞋子一概没有拿,说好先放在这边,等下次来拿。这下东西就不多了,往她们带来的包裹里一塞,就搞定了。于是杨小贝谢绝了周品正的相送,不想他到时候一个人回来,天黑了又下雨,路程也不近,何必这么折腾?
说到底他们都不是矫情的人。既然杨小贝执意不让送,周品正就赶紧把自己的那双雨鞋洗好后让杨小贝穿起来,“大是大了点,总比没有穿强,”晚上气温更低了,他还是担心杨小贝着凉。又歉意地跟易慧芬说家里只有一双雨鞋,十分不好意思。
这算多大的事?不过半个钟头的路,而且县城周边的路况好多了,没有什么烂泥路。要的舍得鞋子也可以穿着布鞋走过去。不过易慧芬无所谓,她催促杨小贝赶紧把雨鞋套上,再磨磨唧唧真的要打不上水了。
告别了依依不舍的周品正,俩人一路无话,赶到学校的时候才发现,宿舍的人就只有她们俩没有到了,谢大姐迎过来帮她们接过行李,担心地说,“怎么现在才到?天都黑了又下雨,我都担心你们是不是走岔路了呢!“她记得易慧芬她们乡也不是最远的,怎么人家更远的都到了半天了,这两个还是没有到。
“不好意思,让大姐替我们操心了!我们下午就都了,因为都淋湿了,就到亲戚家洗澡换衣服,顺便吃好晚饭才过来的。”易慧芬很感激谢大姐的牵挂,特别是发现她已经帮自己把开水都打好了,更是感谢不已。
谢大姐都快四十岁了,是班上年纪最大的学员之一。她原先是乡下的接生婆,以前叫“产婆”,也是祖传的手艺。现在来参加学习班,也是乡上特地安排的。农村里没有到医院生娃的习惯,现在更没有围产学,产前检查这么一说。大家都是怀上了就等着生,发作了就去请接生婆。现在还没有强制实行计划生育,以前更是生的多,随随便便生了足球队、篮球队的根本不是个事儿,哪有那么多讲究?农忙起来,产妇把娃生在田里也是常有的是。
不过传统的接生婆都是口口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