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俏七零-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一语惊醒梦中人。她才惊觉一切都是假的,只是表演出来而已。从那以后她的理智就回来了,在全民追剧的时代,唯独她从来也不感兴趣。就像爷爷说的,为了一些虚假的东西哭和笑,太傻。

    后来条件越来越好,大鱼大肉都吃腻味了。当老妈抱怨怎么现在的菜都不如以前好吃了,爷爷意味深长地说:“人这一辈子只有米饭不会吃腻,等饭都吃腻了,也就活到头啦!“。爷爷就是这样,无论穷苦还是富裕,他从不怨天尤人,也不会得意忘形。什么物质上的要求都不在意——除了二两烧酒,一锅烟袋,就别无所求了。

    所以杨小贝记得给他带了一把叶子烟,还有一瓶好酒回来。姑姑们也是这样,每次回来看爹的时候都会买一些烟、酒。让爷爷在辛苦劳作之余也享受一下。但是作为“小女儿”,这还是他第一次收到这样的孝敬,感觉特别欣慰。算计着明天把抓获的鳝鱼留个两斤烧给孩子们吃。本来平时这都不算个啥,但是现在不是要卖到一块钱一斤嘛,什么东西不好吃偏要吃这口?所以哪怕到现在都抓了百来斤了,自家却一次也没有留下来吃过。

    家里这些油盐酱醋的小事不提,现在已经是3月底了,气温暖和起来,也到了播种的时候。特别是杨小贝带回来的这些据说是国外的蔬菜瓜果,由于特别精贵,更是得到了家里十二万分的精心培育。

    山里的土地肥力有限,杨老汉老早就把地都翻好,熟土也都准备起来,用农家肥灌透后再挑到地里均匀地洒下去。不比后世的复混肥科学配置各项营养比例,现在的肥源就只有农家肥,堆得多了容易把种子烧掉,所以要费很多功夫去处理它。等地里准备的差不多了,特地等杨小贝回来再把种子种下去。毕竟都是没有种过作物,还是要它看着放心一些。

    杨小贝哪里会真的咱们种这些作物?她只会吃,特别会吃!但吃再多也不能够给她任何提示。唯一能有所帮助的还是之前包装袋上面的一些说明介绍。她又全部给爷爷说了一遍,至于实际怎么操作,那还是要依靠爷爷丰富的经验来慢慢摸索。

    现在自留地里还种着麦子。只有先把种子都种在菜园子里。别的还好说,唯独西瓜要的地盘大,菜园子明显种不下。还有玉米,哪怕一小袋也蛮多的,而且玉米种植的时候间距大,需要更多的地盘。但是麦子要6月才会成熟,怕是等不了的,爷爷比较愁这个。这个问题恰恰是杨小贝少数能够回答的。

    后世很多人家种西瓜都是“套种”,就是在麦田里掏出一陇来,先把西瓜种上。等西瓜长到要牵藤的时候正好麦子熟了,可以给西瓜腾出地方来。这也是农民们在类似的矛盾中想出来的好办法,有时是套种棉花,或者别的作物,不耽误农时也不耽误地,十分经济。杨小贝在外面见得多了,自然知道了这招。

 第七十五章 播种

    问题完满解决,于是大家又花了两天利用上工的间隙在麦田里掏出来几陇地,打算等苗出齐了在移栽过去。现在早晚温差还是很大,加上担心会有“倒春寒”,到时候就损失惨重了,爷爷又用稻草铺在种好的种子上,洒水保湿。接下来就要时刻关注种子的发芽情况,一旦冒头,就要用篾片撑起来,再把稻草覆盖上去。如果白天温度太高还要及时撤掉,晚上再盖回去。

    如果有塑料薄膜就方便多了,可惜现在还没有大量上市,属于金贵的高科技产品。不过好在农家有的是时间去殷勤它,只要不犯懒就不会出事。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本来就说的农事。特别在种子时期都是要细心呵护的。最近公社也很忙,虽然分田到户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家总有些受影响,出工干活也不像以前那么积极。但是身为农民是不能看着土地荒芜,耽误农时的。那简直就是在犯罪。

    农民是无比珍惜并热爱着这片土地的,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再贫瘠的田地也要想办法去耕种。他们不会想到,仅仅过了二十多年,整个农村的土地大面积的抛荒。当种地的收入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生活所需,外面的诱惑又越来越多,年轻人再也不会像先辈一样老老实实地守着田地了。他们放弃了锄头,有了属于自己的专属称号——农民工。

    年轻人对种地不屑一顾,实在是没有本事宁可在外面无所事事地混着,也不愿意回到农村学习种地。因为那样会被人瞧不起,被同龄人耻笑。不得不说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士农工商,当农民这个职业已经被嫌弃至此,我们赖于生存的基本都要被动摇了。

    父辈们每次拖着已经年迈的身躯,做着对他们来说已经太过沉重的农活时,总是忧心忡忡地担心,这些土地以后由谁来继承?由谁来耕种?他们痛心疾首地看着那些不得不抛荒的耕地,看着土地从一年播三季,变成一年一季,还是如此地敷衍了事。剩下的只有叹息而已。

    几十年一个轮回,这似乎是宿命般的流转。国家刚成立时,承诺的“打土豪,分田地”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结果执政者发现在短短的不到十年时间内,土地又通过种种方式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很多农民再度失去了土地。1958年开始到1959年,正处于大饥荒时期,在这种条件下大家抱团在一起,重新将土地集体化,公有化。

    但是在挺过了三年自然灾害以后,耕种公地的结果是农民们没有直接的责任感,生产积极性不高,发生了社会懈怠现象。当个体认为自己的工作已湮没在团体之中,就会在团体中懈怠下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包产到户后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因此当这种模式走到了尽头,国家不得不求变,重新将土地分配下来,农村又回到了小农耕作,小家经营的传统模式。这在当时的环境下的好的,但是还是那句老话,“一年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

    小农经营,土地分散,使得土地本身的产出就很有限,再加上,当时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价格持续偏低,农民从小块土地中所获取的价值也就很少了。这也是现在农村问题的最大症结,后来也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开始了新的土地流转,大量的土地又被集中起来,不过这次是由私人承包,模仿外国的农场模式。让土地集中管理,以便于得到最大的利润。

    今年刚刚还处于第三次土地性质改变的第一年,除了杨小贝,所有的人都对后世的事情一无所知。大家都在为了今年的春耕而忙碌,一年之计在于春,虽然不是最忙碌的季节,但是是最重要的。不管明年土地是公家的还的私人的,今年的收成好不好,就要看这几天了。

    一般来说,春播的时间在3月中旬到下旬,因为现在都要种早晚两季稻,早稻的收割不能迟于8月,最晚需要在7月底收割,否则就会影响晚稻的生长周期。所以时间大概就是在这个阶段,具体根据当年的气温、节气等等由经验丰富的老农和公社的领导来决定什么时候浸种,什么时候泡田,什么时候育秧,什么时候移栽。这可是门高深技术,如果你不是农科院的高材生,不在农村扎根二十年不能掌握的。

    爷爷和二伯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地。杨小贝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当然利用这个时间子啊家里洗洗晒晒,每天做好吃的给家人打打牙祭。顺便说一句,在老妈的魔鬼训练之下,她成功地掌握了缝被子这门技术,求赞赏!

    两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老天爷很给面子的让她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收拾洗晒。结果在她们返程的那天却突然翻脸,下起雨来。

    春雨贵如油,种子播下去来上一场雨是再好不过了,否则还要每天挑水去浇灌。但是杨小贝她们就比较倒霉了,上午老妈到的时候虽然打了雨伞裤子都全部湿透了,至于鞋——她就没穿,直接打了赤脚。

    要知道三月地的气温还是很低的,何况有是降温下雨,大概只有十几度而已,杨小贝怕冷,还把小棉袄都穿上了,然后老妈你跟我说要打赤脚走过去?

    见杨小贝不可思议地望着自己,易慧芬都气笑了。这都几月了?别人老早都在田里泡着干活,只不过是赤个脚走路,有必要一付天塌下来的表情吗?女孩子虽说要骄养一点,但是小贝这样也太娇气了!山路泥泞难行,路程又远,不可能穿着木屐的,别的鞋子更是提都不要提,没走几步那泥能把鞋底子都粘得掉下来。

    什么?你说自行车?就算是二八大杠,那车上的挡泥板走出去一里路就被泥全部糊满了,到时候动弹不得。没办法,这边的山上都是黏性很大的泥土,基本上除了你是脚不粘,其他什么都粘。就算是以后有了雨鞋,本地人都有经验,走一段路以后得找个小木棍,停下来把靴子上面的泥巴刮掉一点再走,否则脚上太重,走起来太费力气。

 第七十六章 心疼

    在老妈的强制“鼓励”下,没办法,含着泪也要光脚走啊!杨小贝背起行李,挽起裤脚,一咬牙一闭眼,踩到了冰冷的泥水里。

    冷……还好,并没有想象中的冰冷刺骨,只是在刚才踩出去的时候打了个寒颤,稍微习惯了一下也还好。其实主要是心理上面觉得冷,而且你越捂越冷。如果有勇气的话,可以尝试在冬天站在冷水里,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其实在水里脚会变烫,这就是那些勇者挑战冬泳的原理。当然你离开水以后的滋味就不好受了。

    好久没有尝试过赤脚走路了,据说城里人还特地做了步道来赤脚走,不得不说城会玩。你要是在乡下赤脚走个一段路就知道了,硌脚啊!全都的泥还好,软乎乎的,一脚踩下去泥巴就从你的脚趾缝隙里面挤出来,挺舒服的。可是冷不丁就有一颗小石子,常常把杨小贝硌的龇牙咧嘴的。

    自己选的路,流着泪也要走下去!在老妈的嘲笑声中,杨小贝咬着牙扛着一把竹柄油布伞艰难前行。路可真难走啊!脚下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硬扛石子路。头上是凄风冷雨不停地迎面而来,春天的不大,但是又细有密,没过多久衣服都已经湿了,潮乎乎地穿在身上特别难受。风一吹,冷的打哆嗦,偏偏后背还出汗了,杨小贝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因为下雨,整个世界都是雾蒙蒙的。能见度太差,总感觉在路上跋涉了很久了,老妈却说前面才到哪里哪里,让她想死的心都有。不由得苦中作乐,大声念起诗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还好下雨天路上还真没有什么行人,否则人家要离她三丈远,这年头有证的人最得罪不起啊!

    因为马上要过清明节了,清明宜早不宜迟,到时候她们回来一趟不合算,所以两家今年都比较提前一点过了清明。老家这边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比如吃青团、清明果之内的。重头戏是大家一起去上坟,老规矩香纸烛蜡鞭,还要加上“清明条子”。是一种用彩纸手工剪贴、用长的枝头高高悬挂起来的纸条。就像过年的时候满山蜡烛一样,清明过后,满山都飘扬着花花绿绿的清明条子。

    这次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见到老爸,虽然现在还没有清明国定假,看来学校还是打算等过几天清明了在放假,让学生们好回家祭祖。杨小贝特别跟家人交代了下个月她回家的时间,叮嘱他们一定要转告老爸让他下回在这个时间内回来。好久不见,十分想念!而且到时候还能和老妈碰个面,联络联络感情什么的……

    与回家时候的轻松相比,上学的路程之艰难简直是天壤之别。还好两个人一路谈谈说说,好歹转移了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实在是走不动了,老妈就带她到路边的人家稍微坐一下休息休息。但是也不能久坐,身上都湿透了,一直运动还好,一坐下来就容易感冒。所以老妈总是一个劲地催她快走,早点感到学校好把衣服换下来。

    正走得欲仙欲死的时候,居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她,“小贝!是你吗?”

    把遮在眼前的雨伞抬起来一看,对面山路上一个跌跌撞撞的身影正往这边赶来——居然是周品正!

    杨小贝回家的时候周品正并没有出现,但是他记得今天是杨小贝回来的日子。结果一大早上就下起了雨,他在家纠结了一下下,想到如今没有班车,下这么大的雨小贝还要冒雨走过来就不放心,顾不上被人家嫌弃,还是穿上雨具出门来接她。

    因为上次送过杨小贝和她的家人一程,他只知道送别的地方,再往前就不知道路了。害怕盲目往前走和她们错过,他只好在上次分别的地方傻等着,这一等就是两个钟头,眼看都快下午了,才看到对面来了两个人。才喊了一声就看见她把雨伞抬起来了,虽然细雨蒙蒙,但是那个身影不会认错,就是杨小贝!

    等一路狂奔到杨小贝面前时,他看到了什么?被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人浑身都被雨水打湿了,连脸上都粘着几缕湿发,正一脸疲惫地冲她笑呢!她竟然连鞋子都没有穿,白生生的脚丫子上面都是黄色的泥巴,一直堆到脚脖子处,裤腿上面也全是泥,整个人像个泥猴似的。

    真的是!周品正把雨伞一扔,跑到杨小贝面前蹲下道;“上来!”还没有等她反应过来,就反手搂在她的腿上,一把把人背了起来。

    周品正很高,虽然不是肌肉男,也不是瘦竹竿型的,趴在他宽阔的背上,望着这个从天而降的男人,杨小贝感到特别有安全感。第一次她觉得有人对自己好也不会是负担,反而很安心,很安慰。他没有什么言语,从来也不会说好听的话,但是总是默默地做这些“傻事”。就像现在,也不知道他在这里等了多久……

    周品正的眉头皱的跟W似的,这么冷的天,他站着这里的时候都觉得凉嗖嗖的,她却光着脚走了这么久的山路。不知道女孩子不能受寒的吗?还傻呼呼地笑!发觉杨小贝在背上努力地把雨伞往前撑,不禁火气上来了,“自己撑好!别把头也淋湿了!”

    不知道他为什么忽然粗着嗓子说话,但是杨小贝一点也不想知道,她本能地、撒娇似地说,“脚疼……”

    周品正把杨小贝往上托了一下,想责怪她为什么不穿雨鞋,但是想想她的家境,还有同行的女孩子也是光着脚,又默默地把话咽了回去。自己在心里把雨鞋加上了购物清单。话说上次托人买的东西正好到了,他还在想什么时候给杨小贝送过去,现在看来要买的还有很多。“咳,那什么,你把我的视线挡住了,不要管我,自己把伞撑好了。”他把嗓音放软,轻声地跟杨小贝说道。

    易慧芬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个男人,一言不合冲过来就把小贝给背起来了。然后两个人仿佛把自己遗忘了,自然的说起话来。他们之间是那样的默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但是……

    “喂!你谁啊?干嘛的?小贝你怎么能爬别人背上去啊!”易慧芬忽略掉心里怪怪的感觉,却又另外一种自家的小孩要被狼崽子叼走的感觉涌上心头。关键是,还是在自己面前!

 第七十七章 住处

    易慧芬出离愤怒了。阴差阳错之下,她并没有见过周品正,但是不管怎么说,大庭广众(并没有人)的怎么能怕到男人背上去呢?易慧芬还是传统的农村女孩子的想法,因此又气又急。

    ……他们俩这才发现,把易慧芬给忘了。杨小贝才不下来呢,走得腿酸脚疼的,现在有人代步傻子才会拒绝。再说了,她刚才也想清楚了,就像对方无条件对自己好一样,她也尝试着无条件地信任吧,总是在算计,想东想西又如何?还不如他想做就做,根本不问其他。

    现在她就像呆在周品正的背上,就是这么任性!呃……老妈还是要安抚滴!

    “姐!我脚疼,而且实在走不动了!”撒娇模式上线,不是她吹,只要开启这个模式,爸妈在她面前简直是毫无招架之力,嘻嘻。

    “那……那也不能这样!”易慧芬的嗓门降了下来。她其实也知道小贝走得辛苦,今天不比回来的时候,下雨路本来就难走,为了赶时间又没怎么休息。看着她疲惫不堪自己也着急,但是只能催促她一鼓作气走到目的地,因为越拖下去身上的热度越少,到时候人就会越疲惫。现在有一个人来背她自然是好的,但是这样不对!

    “你好!我叫周品正,是小贝的朋友,我们在浦海就认识的!”周品正觉得杨小贝想的理由非常好用,每次这么一说,别人就好像比较接受他和杨小贝走得很近。他很诚恳地对易慧芬说,“小贝都淋湿了,又实在走不动,我们还是快一点出发吧!”

    易慧芬还想争辩什么,但是对杨小贝的担心压倒了一切。是啊,天气阴冷,再站在这里说几句,小贝着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