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手有余香千千结-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嘿嘿一笑,“乡亲们好,今天我呢是奉命来走亲戚的!大家欢迎不?”
  “欢迎!”村民们看到他一瘸一驼的模样,都忍不住好笑。“这人脸面倒是长得不错,但这副身板不敢恭维啊!”
  他见大家的响应并不热烈,顿顿了,自嘲地笑道,看来,大家并不是很欢迎我啊!我看我还是我走了算了!
  “这人没脸没皮的,有点意思!”
  村民们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他见大家都乐了,自个也乐了。当即又站住了身子,呵呵说道,我这个人啊长得丑,熟悉我的人叫我驼子李,不熟悉我的人背后叫我歪驼背!甭管叫啥,只要你们认我这个人都喜欢。往后呢,我们乡里乡亲的也算是亲戚了,今天我呢代表村两委来认认门,别走错了小媳妇的家门。
  李大海的话,充满了风趣幽默,很快抓住了大家的心。余香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看了看一脸乐呵呵的侯春,很快又变得一脸的严肃。
  “刚刚余书记说,我们村的步子走得快了一些,这个我承认啊,你们看我一瘸一拐比她还来得早!肯定是走得快才行啊!”大家伙又一阵大笑。
  驼子李挥了挥手,示意大家静一静。他又接着说道,县上已经决定了要在咱们清水村大力发展致富产业,我们村呢没有别的本事,但帮人出出主意,想想办法还是没有问题的。往后大家的销路问题、技术问题,我们代表我们村两委在这里做一个承诺,我们包圆了!有啥困难和问题,尽管来找我们,我们是来者不拒,当然拒者也不来!乡里乡亲都讲究一个情分不是!
  散会之后,驼子李带着鲜家嘴村的技术人员,领着余香安排的任务,跟着老支书紧锣密鼓地开展产业帮扶对接工作。而余香则留了下来,她还想与侯春谈谈。
  清水河村没有致富带头人,她希望他能挑起这个担子,配合驼子李他们尽快把村里的致富产业发展起来。
  。

第三百章 桃花源记

  小女朋友对余香能单独留下来,感到很高兴。
  她连忙从茶摊上拿出她的私房茶,想要给余香重新冲一杯茶,却被侯春一把拉住,侯春摇了摇头道,余书记,只喝川北毛茶。余香连忙摆了摆手道,无所谓,既然有好茶,我也打打牙祭。
  小女朋友朝着侯春做了一个鬼脸,乐呵呵地给余香冲好茶,亲手递到余香的面前。余香端起茶杯来,闻香识茶,当即便来了兴致,“这是马塔桥村的高山茶吧!”
  小女朋友惊讶地看着余香,“你去过马塔桥村?”
  “去过,我跟吉娜是好朋友,跟丹木关系也不错。他写的书,写得很好。”
  “吉娜是我的表姐,我是她的表妹,我叫尔玛卓娜。”
  余香上下将她打量了一番,她的个子跟吉娜一般的娇小,但眉宇之间却有着几分相似的轮廓。“难怪我总觉得你有些眼熟。”
  “呵呵,打小我跟表姐就长得有些相似。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是双胞胎呢。”尔玛卓娜知道她有要事跟侯春谈,朝着她点了点头,“你们慢谈,我去收拾一下。”
  等到尔玛卓娜去收拾村民们摆下的茶摊子,余香静静地品着杯里的茶水,她已经许久没有喝过这种高山的野生茶,入口的微苦,带着丝丝润滑,顺着喉咙,很快便涌起一股久违的甘甜。
  侯春坐在她的身边,显得有些局促,只得一支接着一支烟地苦闷地抽着。丝丝辛辣的烟草味道,和着淡淡的茶香,俩人的心思都有些意动。
  良久,余香放下手中的茶杯,“你就没想对我说点什么?”
  侯春低着头,一脸的难过。“我,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余香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不,你是让卫婷儿失望了。无论你是何总选择,作为朋友也罢,作为曾经的领导也罢,我都尊重你的选择。”
  “能不提她吗?”侯春一脸的恳求,他实在是不想提起她,她是他心中的痛。他不想当着她的面,拨开自个的伤疤,他不想让她看到血淋淋的自己。那样的话,他再也无法在她面前抬起头来。
  “哎,我真没有想到你们会走到今天这一步。算了,过去的事情不提就不提吧!”余香见他不愿意提及卫婷儿,只得悻悻地笑了笑。
  河边的春风微微地吹着,茶亭里的热茶渐凉,而侯春手中的烟头已经熄灭,身下落了一圈灰白色的烟灰。尔玛卓娜一边洗着手中的茶具,一边暗自偷偷地望着俩人。她并不清楚余香要跟侯春谈什么,但她看得出来他们相处得并不愉快。尽管他们像一对老朋友,但余香一直低声说着话,茶几上的茶杯再也没有端过。而侯春呢,则一脸的苦涩。
  虽然她天性淳朴,像个未长大的孩子。但她也是一个敏感的女人。自从知道余香的身份之后,她便暗地里防着她。余香是侯春前妻的闺蜜,她来找侯春能说点啥呢,少不了要谈侯春和卫婷儿的事情吧。
  她心里很忐忑,虽然一直侯春都沉默不言,但她知道侯春并不曾忘记卫婷儿。从卫婷儿那天来接孩子的时候,她就知道他压根就放不下她。但她又暗自庆幸,如今的侯春,卫婷儿还能看得上不?他们之间的鸿沟差距太大。即便再给他一万种机会,他也回不了头。
  余香与侯春谈了半个小时,俩人终于露出了一丝的微笑。但尔玛卓娜分明感觉,他们这种情感的释怀显得那么的言不由衷,那么的公式化。
  从茶摊上站起来,余香朝着尔玛卓娜笑着说道,下次见到你表姐,代我给她问好,有机会请她到梓城来耍!
  尔玛卓娜连忙挽起身上的围裙,擦干湿漉漉的手,飞快地跑了过去,笑着挽留道,余常委,你难得来一趟,吃了午饭再走也不迟啊!
  “下次吧,下次你表姐来梓城,我给你们办招待!”
  余香亲昵地与她握了握手,转头又对侯春笑着说道,侯春,记住你今天答应我的事情,我不喜欢你再让我失望。
  侯春重重地点了点头。
  从桃花源出来,车开过来时的路,路旁的油菜花依旧大片大片地开着,日上中天,太阳的直射在山川田野间熬出了浓烈的蜂蜜味道。
  余香不由自主地深深吸了一口,这股股浓成果酱一般的稠状的芳香,差点让她过敏。
  恰如这经风沐雨的蜂蜜味道一般,侯春逐渐成熟了。当初那个年少轻狂的小子,经受了婚姻和事业的挫折之后,愈发多了几分沉淀和痛苦。
  她不由得喃喃自语道,或许他选择这条路是对的。
  侯春默默地站在桃花源的牌坊下,远远地望着余香的车穿过金黄的油菜花地,很快又消失在满天的金黄之中。
  不知不觉地眼角湿润了起来。
  尔玛卓娜扭转过头去,不忍心看到他伤心的样子,独自将身后那片阳光让给了他。
  动员大会之后,鲜家嘴和清水河村的高速公路拆迁工作迅速展开。
  数十辆挖掘机轰轰烈烈地开进平静的小山村,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掉落了花蕊,连根带着茎叶被挖掘机一斗一斗地拔起来,年迈的村民心疼地看着自个被征用的二台土,嘴里直打哆嗦。这些庄稼,他们侍弄的时候如同带孩子一般劳心劳力,这要是过去,他们定好将地里的嫩油菜收割起来喂猪,再不济也能喂鸡喂牛。
  但现在村里,仅有的几头耕牛,老牙缺口的已经嚼不动这些带着茎叶的食材,嘴也被他们暗地里喂叼了,只喜欢吃青草和黄豆,闻着带着芥酸味道的嫩油菜,便不断地挣扎着摇头。
  家里的三五只鸡鸭,只能吃点嫩尖嫩叶子,倒腾回去还不知道往哪里堆放。
  挖掘机开过,山丘之间割开了一道深深的沟壑,再过些时日,这条沟壑便会变成扎着围栏的高速公路。
  那种漆黑如墨的路,他们坐车的时候见过。过去时无比的艳羡,但当这条路开到了村里,他们又无比的忐忑。他们已经老了,这样的路他们还能走上多少回。
  征地拆迁款和青苗补偿款,镇上给得很及时,几乎是伴着挖掘机的开动,便开始兑现。除了几户被拆掉了房子的村民,去镇上闹腾了几回,想多要点赔偿之外,村里显得很平静。
  但凡新修的路都是要祭杀的。
  老年人都很笃信,开山修路,总归是要被山神和鬼魂讨债的。年轻人自然是不会相信他们的鬼话,特别是那些家里买了小车的小年轻,恨不得早点把路修起,早点开着车去路上飙飙车,兜兜风,洋盘洋盘。
  老年人的担心,果不其然应验了。高速公路刚刚通车的第三天,隔壁村的两个小年轻便一头撞出了高速路,成了这条路上第一个被祭杀的灵魂。
  得知有人率先祭了杀,老练的老师傅方才开上了这条高速公路。
  路修好了,车来车往,小山村失去了往日的平静。村里的农副产品叫上一个车,便能拉到城里去卖钱,更多的人挣到了钱。而那两个冒失鬼,除了留下失独的老年人,他们的妻儿也很快嫁了人。
  不到半年的时间,过往的车流也就把冒失鬼遗忘到了九霄云外。鲜有人知道,他们也对这条路是作出过贡献的。
  路向来要吃人,但却很少有人记住它残忍的教训。
  路修通了,侯春也琢磨上办家庭农场的事情。答应余香的事情,他不能再反悔。
  很显然,鲜家嘴和李太沟村那套超前的模式,并不适用。
  清水河村能够做的是借势借力,走自己的路。
  桃花源周边并不适合再种其他的经济作物,他花费心思修复的生态湿地,是桃花源的金字招牌,他不能砸了这块牌子,另起炉灶。
  既然无法种经济作物,那么他便种花。他分管过农业,深知农业除了资金投入,关键还在科技支撑。
  清水河周边的二三台土,土地湿润,他与省农科院的专家商量了一下,引进了百合花,在村里搞起了百合花观赏和研发基地。
  以花为媒,片片的百合花种下去,桃花源的名声更甚。
  。

第三百零一章 都是些败家的玩意儿

  将入门徒弟何老六引进了匠师的大门,霍老头便专注于何大海交代的任务。
  鲜家嘴虽然是个小山村,但千百年来,铜盐之富,并非浪得虚名。它,在浩瀚的历史风月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经久人寰,物是人非,小山村里长出的子子孙孙,全然失去了对老祖宗的那份美好记忆。
  在民国之前,梓县遍布着井盐和炼铜之术,尤以梓盐享誉周边,一度靠着大江的水运而远销沿海地区。因而,享有盛誉的梓县水码头,其实又被称为盐码头。
  在那之前年月里,沿着大江顺流而下,大江的号子在赤身裸背的纤夫拖动的纤绳下,宛如拖着一座城市连着一座城市的繁华。
  在霍老头看来,鲜家嘴何其有幸能够承载这笔厚重的财富,然而又何其悲哀的全然忘记了这份财富。即便是像老扛把子和何凤山的老人,也都了无印象。
  大浪淘沙,时间淘去了历史的过往,也淘去了它本该有的文化传承。
  这也是霍老头几十年来,始终认为鲜家嘴的人都是一群没有文化的野蛮子的主要原因。他活了将近一个世纪,有幸见证过它衰亡的影子。
  那时候,他也很小,大约不足八岁吧。
  鲜家嘴是周边产井盐的较为着名的地方,那时候他恍惚记得,村里大大小小布满了上百口井盐。一根长长的竹筒,连着一个大风车一般的竹木轮子,架在一口碗口那么大的井口,如同钻石油的转子一般,中间被打通的长长竹筒顺着井口伸下去,不多一会儿拉起了,拖到卤盐的水槽里,打开扣在竹筒上的开关,股股沉黄色的盐水,便哗哗地倒在水槽里,经过一番严格的煮盐、过滤、晒盐,颗颗晶莹如雪的井盐像银子一般白晃晃的勾人心弦。
  经过打包装袋的井盐,通过来自滇省的矮桩马、驴,甚至牛车,沿着破碎的石子路,辗转运到盐码头,在盐码头登船被发往各地。也就因为这些井盐,那时候民间盛行一种商会组织盐帮。
  盐,是人存活的力气,也是人的生存之道。那时候的官府对井盐管控得很盐,私自贩卖私盐都要被处于重罪。或流放,或苛以重罚。
  鲜家嘴虽然不炼铜,但却享受着铜钱的便利。那时候的梓县,受命制钱炼铜。因而盐帮的铜钱板子和翘宝银子如流水一般涌入这个小村子。
  那时候,有钱能干啥呢?一方面买地当地主,另一方面便是修房造屋。大地主的命运大都是悲催的,鲜有人家善终。唯有那些小地主活得有滋有味。鲜家嘴没有大地主,但却有不少的小地主。其中尤以老何家为代表。
  人心向来思善,有钱的日子过得水油油的。但那时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鲜家嘴的私塾跟它修建的庙宇和戏台子一样,也是远近有名。就连学医的,也都远远不及。而像他这种老手艺,更是不值一提,皆为下品。
  他的祖上是佃农,给小地主打工。
  他一个放牛娃,偶然拜进了鲁班的门下,成为了一名木匠。原本也就在周边四邻修修房子,刻刻画画雕梁画栋,走走翘角飞檐。未曾想,有一天他的老手艺居然变成了宝贝,而他呢也就摇身一变变成了城里的名人。
  年轻的时候,他出师之后,修过不少的老宅子,但这些他自以为骄傲的作品,大都被那段苦难的年月给拆得片木不留。从那以后,他便不再造屋,而是转向了给人刻木版画、雕刻印章,偶尔给人画一幅画,换点钱粮来过日子。
  来鲜家嘴的这些日子,他寻寻觅觅地在村子里翻找出好几处井盐的井口,但都很遗憾,这些碗口大的井口大都被破坏殆尽。而村里的老宅子,除了义善堂、老中医的老宅子,便只有何兴旺祖上那户小地主留下的小院子。
  当年唱大戏的戏台子早已经被翻成了二台土,如今更是被种上了藤椒,搞成了农业产业园。原本穿金戴银的观音庙,也都被推倒,仅仅剩下一座断掉了塔尖的荒塔。而那座当年横跨白水河的九龙桥,也都被水毁冲刷殆尽,连根石头桩子都找不到踪影了。
  他在鲜家嘴待得越久,心里的火气便越大。“都是些败家的玩意儿!”
  他手中的草图画了画,撕了撕。他是个手艺人,惯来追求完美无瑕。回忆是痛苦的,也是充满瑕疵的。但他无法容忍因为记忆的瑕疵,而导致他的草图出现瑕疵。
  老了,临到要死了。他却又不得不苦哈哈地捧起老师傅传下的孤本和从书店里淘来的建筑书本,逐项逐款的比对。何老六跟他打下手,不得不防着老头子发火。这老头子年纪越大,火气越暴躁,一旦出现纰漏,抓起什么东西就砸什么东西,弄得他灰头土脸,躲闪不及,经常被砸得鼻青脸肿。
  忙活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霍老头才把一卷厚厚的图纸,索然无味地砸在何大海的案头上。“拿去吧,老头子就只能做到这个样子了!再弄下去,老子肯定要死在鲜家嘴。”
  何大海拿着他的草图,吓了一大跳。这老头哪里画的是草图,俨然是一张张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何老六可怜兮兮地望着他,“大海,你看能不能在修建之后,把这些图纸还给我啊!这是师父的压箱底的传家宝啊!”
  “美得你!这是霍师傅送给我的!你要传家宝,自个找老头子去!”
  何大海揣起图纸,便连夜赶到了省城,找到了省上的古建筑研究专家,请他们牵头组织实施。这些古建筑的修建,没两刷子,不懂古建筑艺术,单凭现在那些砖瓦匠人是做不出来的。他可不想到时候弄成四不像,还不得把霍老头给气死。
  霍老头终归是老了,精力不济了。熬了一年,他瘦了一大圈,头发胡须更加的白得吓人。李金香看得直心疼。这老头脾气虽然很大,但做事极其认真。她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好不容易给他养起了精气神。
  等到村里开工,他还不放心,挨着询问了专家们亲自请来的老工匠,方才放心下来。开工之后,他很快把那些专家给撵了下来,他自个当起了总指挥和艺术顾问。
  这些复活历史的古建筑,一寸一木他都要亲自把关,就连一片片云纹的勾线雕刻,他都不轻易放过。古建筑全凭手工,就连奠基用的石基,他都不允许用机械施工,而是让那些老石匠一锤一锤子的敲打出来。
  何老六原本还担心,这些好不容易请来的老匠人心高气傲,不会甘心听他的指挥。一段时间相处下来,就连省里的那些老专家也都变成了他的学生,没日没夜地跟着他的身边,心怀敬畏地跟着他学。
  老木匠、老石匠各有传承,但归根结底都只有鲁班一个老祖宗。虽然他们从业的经历都不断,也都有着一身引以为傲的老手艺,但在霍老头面前还真不够看。往往,霍老头几句点拨,他们便信服地推倒重来。
  霍老头精细入微,倒是害苦了何大海和何大山,越是精细的手工,越是耗费材料。更何况,一段时间下来,这些老专家和老匠人们都把鲜家嘴当成了他们实践教学的课堂,也都学上了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