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手有余香千千结-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啥话也说不出来。在林县,除了何大海,就数李政跟她相处的时间最长。她一直暗地里把他当成老大哥对待。
  墓碑上的墓志铭,只有短短的一句话。“生如大海,去若昙花。”这句话,是余香在悼词中最后的一句话。被他的女儿刻在了他的碑上。摸着新刻的雕刻字迹,看着他的遗照,卫婷儿静静地站在墓碑前,沉默了良久。
  她把手中的鲜红一瓣一瓣地撕碎,一片一片地撒在他的墓碑上,与他做了最后的告别。“安息吧!李政!”
  从墓地里出来,她又开着车,专门去了李政的家里,偷偷地给他的妻子塞了几千块钱,方才默默地离开梓县。连余香和何大海,她都没有告诉一声。
  一路上,她都在不断地回望身后逐渐远去的这座城市,脑海中不停地浮现李政工作时候的模样,还有那个她不愿意再提及的臭男人。滚烫的泪水,滴滴答答地砸在她的手背上
  回到市里,她径直去了向燕燕的咖啡厅,没想到却扑了一个空。当班的经理告诉她,燕姐去了省城领奖。“领奖,她能领啥奖?”
  “不是很清楚,好像是什么好人奖?”当班的经理摇了摇头。
  无奈之下,满心忧伤的卫婷儿,只得孤零零地回到了自个的家。习惯性地泡上一杯卡布奇诺咖啡,蜷缩在沙发上,无聊地打开电视机。
  连续调了好几个频道,内容她越看越觉得郁闷。直到调到了省台,电视里正在举行一场全省好人奖的评选表彰活动。一段vcr出现了向燕燕的镜头。“大山里的阿妈”,vcr的标题闪过,很快出现了偏远山区的画面,在破旧而落后的山区里,向燕燕带着一群孩子正在上艺术课。
  等到把片子看完,她腾地一下从沙发上跳了下来。她从来没有想过,向燕燕原来一直在默默地对接帮扶山区的穷孩子。vcr里说,近十年来,向燕燕帮助了近50名山区的穷孩子考上了大学。而她从小学帮起的孩子,到现在还有80多个。
  卫婷儿连忙拿起电话,急匆匆地给余香打了过去。“余香,你在家吗?赶紧打开电视机调到省台,向燕燕上电视了。”
  余香诧异地接过电话,看了看一旁的何大海。“卫婷儿说,向燕燕上电视了?”
  何大海连忙拿起茶几上的遥控板,打开电视机,调到了省台。电视画面,很快传来了向燕燕的图像。主持人正在采访向燕燕。“你当初是怎么会想到去大山里帮助这些孩子?”
  电视画面里,向燕燕宛如一个陌生人,她打扮得很朴实,跟平常生活中的她完全不一样。向燕燕淡淡地笑了笑说,最初啊,我是在网上捡起了一个漂流瓶。这个漂流瓶,是一个叫卓玛的小女孩写的。她说,她想读书。可是她却无法读书。当时我便在想,如果我能够帮助她就好了。大概过了半年多吧,我家里出了一些事情。应该说当时几乎是生无可恋的状态。偶然再次翻起当初的收藏,便萌发了这种想法。第二天,我便去了,找到了卓玛。我被卓玛感动了。卓玛那时候才8岁,她还那么小,但却撑起了一个家。她有四个弟弟妹妹,每天都靠她做饭洗衣服。她那时候的个子很小,很瘦,但她说的话很有力量。她说她想读书,她想让弟弟妹妹也能读书。我问她什么想读书,她说,为了更好地活下去。你能想象嘛,那时候的她才八岁。所以,我当时就在想,我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这些年,虽然我一直在帮着卓玛她们,但更多的是我她们身上得到了更多的帮助。是她们让我的生活更加意义,更有希望,更加的快乐开心。没有她们,我或许早已经不是现在的我。”
  电视里向燕燕几度哽咽,但站在她身后的孩子们却热切地拥抱着她,阿妈,阿妈地叫着。
  关掉电视机,何大海和余香面面相觑,他们的内心震惊大于感动。良久,何大海唏嘘地说道,“难怪,她每半年都催着姚婷给她打款。原来她把她的分红,都给了这些孩子。”
  “哎,我们一直都没有看懂她!”
  余香心里很不滋味。她把她几乎当成了闺蜜。但她却默默地做着这样的大事。而她却浑然不觉。何大海反而高兴地嘿嘿一笑,“这或许才是她想要的生活。这才是她本该有的样子。”
  卫婷儿在家里数着手指算了算,她帮助这些孩子应该是她刚刚离婚的那阵子。“这死丫头,不惊不乍的,原来偷偷摸摸的干着大事。但你啊,何苦瞒着我们啊!一个好汉三个帮,你让我们也出出力啊!”她庚即也跟向燕燕打了电话。向燕燕刚刚从演播大厅里带着孩子们出来,接到她的电话,不由地一阵苦笑。“你们都知道了?”
  “你个死婆娘,瞒得我们好苦啊!”卫婷儿忍不住大骂道。
  向燕燕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呵呵笑道,“你们有你们的生活和工作,我呢,也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没想瞒着你们,只是不想跟你们添乱。你们都那么忙!”
  卫婷儿啐了她一口,“我呸,领了奖早点给老娘滚回来!”
  向燕燕委屈地嘟了嘟嘴,低声答道,好吧!回来,你们不许骂我!“回来,我不骂死你才怪!瞒了我们这么久,难怪你每个月都要神秘的消失几天。赶紧滚回来,老娘等着跟你算账。”
  “那我不回了!”
  “你敢,你敢不回来!你有本事再说一遍,信不信老娘扒了你的皮!”
  放下电话,卫婷儿的心情好了起来。她轻轻地哼着小曲,打心底为她高兴。余香也跟卫婷儿打了电话。而何大海则偷偷地给她发了一条短信姐!祝贺你!这才是我希望看到的你!哦对了,今晚你真美!
  翻起何大海的短信,向燕燕再也忍不住,背着转过身去,偷偷地再次抹起了眼泪。她等他这句话,等得太久了。
  良久,等到送走了孩子们,她再次翻开短信,爱不释手地喃喃自语道,大海,姐说过,姐会活出个人样来!
  。

第二百七十五章 念兹在兹

  天气跟着斑鸠的翅膀扑闪扑闪地掠过白水河,又到一年中最为暴躁的时候。
  一旦变得闷热,人的心都是慌的。
  白水河钓庄的钓台上,闲散地坐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钓客。一根接着一根的钓竿抛撒出去,牵牵丝线铺成了一道白晃晃的网窝。极易受到惊吓的鲤鱼,翻跳出水面,又跟着惊吓地一头扎进白亮的水里。早已经守候在柳树枝丫下的翠鸟和鸬鹚,跟着便张开翅膀,飞快地追了过去。
  钓客的心,跟鸟儿的心情一样急切,都恨不得马上钓起鱼来。但一到夏天,这些成年的鱼儿,更加的活泛和灵性,劲头忒足,稍微有点动静,便飞快地溜走。
  人很失望,鸟也很悲伤。
  扑闪着带着水珠的翅膀,鸟儿落落大方地从人的头上飞过,撒下几滴雨滴,引来钓客的几声咒骂。
  何老六安静得像一座神像,目光紧紧地盯着这条白水河,河面上稍微有点响动,他手中的刻刀便跟着刻下一道道纹路。经过半个多月的闯关,他总算是入了霍老头的慧眼,被收入门下,成了他的关门弟子。
  入门第一课,霍老头便给他出了一道难题,要考他的眼力。
  霍老头说,刻者如刀,目光如炬,过目不忘,形神具备。这段老霍家的不传之谜,朗朗上口,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虽然何老六当过多年的木匠,也雕刻过不少的玩意儿,但都是形似而神不似。这是他最大的弊病,霍老头一针见血,毫不留情面。何老六身边被刻废掉的木块,已经堆起了小山,粗大的手掌也被划破了好几道伤口,但霍老头并没想轻易地放过他。
  “重刻,你刻的啥玩意儿,鸬鹚的扎水动作是这个样子吗,你的眼珠子是木鱼疙瘩吗!活气和灵性去哪了!”霍老头啐了他一口,把将他刻好的木刻,使劲地扔在了地上。
  何老六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涨红了脸,委屈得像个要哭的小学生。重新拿起木块,再也不敢轻易下刀。霍老头见他迟迟不肯下刀,满意地端上身边的茶杯,安逸地喝了一口君子茶。
  良久,他突然捡起身边的木刻,朝着安静地白水河,狠狠地砸了出去。巨大的水花,搅乱了河面的平静,钓客都朝着怒目相向,而何老六也是一阵心慌。他刚刚记住的细节,瞬间被打得七零八落。
  他的手不自然地抖动了几下,不敢回头,只得再次瞪大了眼睛,瞅着白水河边上的人,河里的鱼,天上的鸟,树下的枝丫,一丝一毫的微弱变化,都像背书一样不断地在他的脑子里重复浮现。
  不多一会儿,旁边有钓客钓起了一条桂鱼,引得周边的钓客一声惊呼。“好家伙,终于有人开服了!”
  何老六手中的刀子,也跟着动了起来,他望着河面,居然用起了盲刻。片片的木屑飞快地溅起落下,木头上的刀纹飞丝走线,不多一会儿,一幅山水相济,人鸟和谐,水生共融的画面便出现在木头上。霍老头惊喜地一把抢过来,仔细地瞅了瞅,嘿嘿地笑,不错!就是这种感觉。小子,第一课你过关了。
  何老六听到他这话,手中的刻刀当的一声,跌落在了木刻板子上,人也一下子泄了起,差点昏死过去。这三个多小时,几乎耗尽了他全身的精力。“喝口茶,缓一缓。”
  接过霍老头递过来的茶水,何老六一阵牛饮,方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今天就到这。你去忙你的吧,往后每天到这里来刻三个小时。”
  喝完茶,收拾好东西,何老六朝着霍老头点了点头道,师傅,那我去村委会了。今天,还得与李太沟讨论连片景观打造的问题。
  “你去吧,何大傻跟我说的复原古建筑的事情,你也可以提一下。这很重要。”霍老头难得高兴地笑了起来。
  来到村委会,会议室里便没想他想象的那么弩拔剑张。反而显得很平静。见着何老六走了进来,何晓敏殷切地迎了上来,连忙笑着说道,六叔,课不好上吧!
  何老六接过他递过的烟,苦笑地拉过一张椅子,对大家伙说道,哎,老师要求严格,没办法,我的年纪也不小了。学起来很吃力。差点没被骂死。
  大家伙见他一脸的苦色,都呵呵地笑道,你啊,这是自找苦吃。被人堵上门来收徒,哪有那么好过的。要是过去的老师傅,那是要打板子的!
  驼子李连忙帮他开脱道,六哥学这么手艺,是带着任务去的。大海哥已经安排了,他学出来必须得把咱们村的古建筑都复原。大家伙相互瞅了瞅,都摇了摇头,“难啊,想要复原哪有那么容易啊!”
  何晓敏反倒是来劲了,他大大咧咧地抽了一口烟,眯着眼笑着说道,再难,六叔也得坚持下去啊!这些都是我们搞山水人文景观的宝贝,丢不得啊!
  何老六无力地一阵苦笑,指了指他们幸灾乐祸的样子,不满地说道,你们这些家伙站在岸上说话不腰疼!很快,他又自个笑了起来,“不过呢,这回就算是上刀山下油锅,我也得熬出来。不然,对不起师傅啊!”
  插科打诨的闲聊了一阵,很快何大山便把话题转移到两个村连片打造的事情上来。“六哥,刚刚我们已经谈了一下。连片打造的话,恐怕还得找一家专业的设计公司来重新规划一下。以我们几个的木鱼脑袋,是抠不出来的。”
  “晓敏,你的想法呢?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何晓敏连忙正色答道,我呢,也是这个意见。毕竟这个示范区余常委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们不能搞砸了。“行吧,找公司我同意。我不过呢,我有个建议。”
  “啥建议,你抓紧时间说。”何大山连忙急切地问道。
  “外来和尚虽然好念经,但还得找一个权威的,对咱们村知根知底的人来给他们指导才行,不能想当然。我的意见,要不请我师傅给大家当文化顾问,帮着把关。这方面,他是专家。”
  何大山、驼子李和何晓敏相视一笑,他们啊,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何大山当即拍了板,“大家伙,有意见没有?”
  “没有,那么这件事既然是六哥提出来的,便交给六哥来办。尽快启动规划设计,争取三个月后动工,把我们两个村的文化脉络和景观再造迅速动起来。”
  何老六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些家伙早就在算计他的师傅。
  回到白水河钓庄,何老六硬着头皮把村里的意思给霍老头摆谈了一番。霍老头沉思了片刻,只得苦笑道,看来啊,我这白吃白喝,是有人要找我收账了啊!行吧,念兹在兹,这也算是我多年的一块心病。到老了,兴许还能补上这个遗憾。
  。

第二百七十六章 一半微黄,一半青绿

  一城山色,一城烟,云散云聚的大河之上,波浪涛涛的山谷深处,夏日的炎热经过层层山峦的透析,使得林县成了周边四邻休闲纳凉的盛景美地。
  渠口镇。
  这座始建于明嘉庆年间的古老小镇,一度时期因土生土长的道地药材野生天麻而出名。在旧社会,也曾因为繁忙的药市而蜚声周边。
  清晨的一场细雨,如同披散而出的轻烟,云烟袅袅地宛如江南的水乡。河道之上,几条木船载着游客,兴致勃勃地闯进了梦里山河,惊醒了河中的鹭岛。目力所及,大江右岸的山色年华,一帧一帧地映照在刚刚兴建起的生态康养中心。
  生态康养中心犹如一座摩天而起的古城堡,烟色入墨,青瓦粉黛,在片片生长的龟背竹的簇拥下,与相邻而居的中医文创小镇,连成了热闹而快活的山乡图景。
  大桥如龙,大江触怒,声声波涛涌动的山乡画卷里,闲散而群居的驽鸟与闻讯而来的游客,更加添置出了一片繁华的味道。
  被张书记称之为黑丫头的温馨,早已经不是刚来时候那个青涩的小姑娘。她与文长青也早已经结婚。爱情的滋养,让她改头换面,以前的镇长也升格为书记。
  原本坐落在文创小镇上的镇政府,也已经搬到了养生中心外面的主干道上。
  从原址移植过来的黄角树,一半微黄,一半青绿。黄角树与其他的树种不一样,它是什么时候移栽动了根,便在什么时候落叶。片片落下的黄叶,铺在镇政府的院子里,与矮墙两边密密匝匝的栀子花树,串成了一片小景色。白色的栀子花连片地开着,浓郁而清新的香气,布满了整个院子。
  镇政府里一如既往的繁忙,而温馨的办公室也是人来人往。与当镇长的时候不一样,镇长主要负责抓经济发展,而当书记则是真正的一把手。小镇无大事,但一旦有事都会变成大事。她与卫婷儿的相处并不是很愉快,卫婷儿太强势,在讲究工作效率的同时,卫婷儿更看重渠口的示范带动作用。渠口,已经走过了余香的时代,那时候的渠口几乎是一张白纸,她想怎么建,就能怎么建。但现在呢,基础设施配套已经完成,中医药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的形成,间接地推动了渠口城镇化的步伐,与林县同城化、一体化发展的布局已经迫在眉睫。
  卫婷儿主抓的两大高速公路出口,其中一个就位于渠口镇的场镇出口。短短几年的时间,渠口已经变成了寸土寸金的养生福地。房价的价格居然比林县主城区还要高上一千多块,达到了5000多块,高端小区甚至达到了8000块。
  一房难求,一地难求的局面,让高速公路的出口征地拆迁,花费了温馨不少的精力。但众口难调,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不断的显现。村与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镇与村之间的差异化虽然在不断的缩小,但问题总是存在的。
  摆在她面前的首要问题,是要解决房子是来住,不是来炒的问题。从生态旅游发展的未来来看,高涨的房价必须要加大调控,否则就成了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绊脚石。她与镇长商量了许久,根据市县的调控政策,加大了租赁住房的建设力度,并出台了人才招引政策。凡是具有高中及其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外来户口,都可以在渠口享受由园区和生态康养中心共同出资修建的人才公寓,每月仅需缴纳几十块钱的租金,自个负责水电气的费用便可以拎包入住。
  与此同时,林县第二轮的中医药产业转移也已经启动。卫婷儿计划把原属于主城区的中医药中小企业也都转移到渠口,把渠口建成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中心。
  这对于渠口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温馨肩膀上肩负的压力可想而知。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区建起之后,指挥部并没有撤离,而是进一步加大的权重,组建了管委会。文长青依然在原地踏步,还是当着他的办公室主任。
  结婚之后,小两口商量了一下,干脆退掉了在主城区的租住住房,用公积金贷款在渠口买了一套四室一厅的观景楼房。这座观景楼房,位于生态康养中心的半山腰上,背靠渠山,面眺大江,虽然在渠口算不上是最高档的小区,但也算是不错的增值小区。
  每日的工作三点一线,小俩口也乐在其中。
  出门在外温馨是领导,但回到家里她便成了家庭主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