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门外读论语-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病治不好了怎么办呢,比如绝症?孔子能够达观对待,孔门十哲之一的冉伯牛得了重病,孔子去看望他,说:“去吧,是命啊!这样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现今科技发达,医学也跟着进步,给人以无限的希冀,不法商家就是利用了人这种心态,大行其骗道,包治百病呀,一针注射,永不复发呀。科技还没到顶峰呢,医学怎么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呢。去吧,是命啊,不要为了苟延残喘几个月,弄得倾家荡产,遗害亲属后代邻里乡党。

16、命中注定的生死

  有生必有死,孔子说“自古皆有死”,()子夏说“死生有命”()。无论如何,生在前,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要珍惜生,“爱之欲其生”。

  管仲,孔子指责过他不知礼(),但没有指责他不尽忠而死。管仲的主人公子纠跟哥哥小白争王位被杀,管仲非但没有去殉葬,反而辅佐齐桓公(小白)称霸诸侯,深得孔子赞赏,说:“他难道会象匹夫匹妇那样恪守小节,在山沟里自杀而不为人知吗?”(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生的价值大于死,就不要想去死。孔子在匡邑遇险,颜回掉队了,重逢时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回说:“老师在,我怎么敢死呢?”

  将死的时候会留恋生,曾子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是对生的依依不舍、流连忘返。当生命于己于人都没有什么意义的时候,就要从容赴死,孔子骂原壤:“小时候没礼貌,长大了没作为,老了还不去死,真是祸害!”(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孔门弟子公西华说: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又次之,迫生为下(《吕氏春秋》)。全生就是完美人生,亏生是悲惨人生,死指玉碎,迫生是屈辱人生。屈辱人生不如死,它跟苟且偷生不一样。苟且偷生是夹缝中求生,活得暗淡悲惨,是亏生。屈辱人生是违反作为人的生存原则,辱莫大于不义,完美人生(全生)是忠信礼义孝悌廉耻,屈辱人生(迫生)是不忠、非礼、缺孝、少悌、背信、弃义、寡廉、鲜耻。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有的人轻于鸿毛,有的人重于泰山。要死得有意义,孔子说君子担忧死而无名(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所以不惜“守死善道”()、“杀身成仁”()、“蹈仁而死”(),“死而无悔”()、“死而后已”()。

  一个人死,其他人照样生,太阳照样升起。为死人送行的场面,取决于他生前的表现。嫦娥的老公,羿,神箭手,不得好死,因为生前不恤民众;寒捉的儿子,浇,能旱地行舟,不得好死,因为他生前叛乱()。好学的颜回短命而死,孔子哭得很悲伤(子哭之恸),“啊!是上天惩罚我,是上天惩罚我!”(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孔子也曾自摆乌龙,有一次上课的时候,看见子路刚强英武状貌,笑着说:“象由那样,是不得好死的样子。”后来子路死时,果然被人砍成肉酱。乌鸦嘴,乌龙球。

  对于自己的死,孔子淡看,说我纵然得不到大葬,也不会死在路上(参见第19章《致哀而止的丧》)。子贡对孔子的生死评价很精辟: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17、等而下之的民

  周王所重:民、食、丧、祭()。

  民的概念没有后来的“人民”宽泛,《论语》里的“人”与“民”是不同的群体。民指士人以下阶层的民众(不包括奴隶),人指士人以上阶层的人。《论语》中有几个地方很清晰的区分了二者。子路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民指民众,人指士人。孔子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很明显地分开了,人指士人,民指民众。又说治理中等诸侯国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爱护士人,差使民众。子路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修己以敬”,有余力再“修己以安人”,再有余力则“修己以安百姓”(),很显然,人指士人,百姓指民众(奴隶不拥有姓,不算百姓之列)。孔子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招徕并安顿的人指的也是士人精英阶层,而庶民()才是群众。

  孔子对民众很重视,但重视的目的是维护食物链的秩序,用人类的话来说是保护生态平衡。在食物链里头,草木不重视阳光雨露是石头,草食动物不重视植物是傻瓜,肉食动物不重视草食动物是蠢驴,劳心者不重视劳力者是豺狼。

  在前面第11章《登峰造极的仁》里指出,孔子的爱人并不是要爱一切人,它不包括民众。孔子对民的态度是“使”的态度,即支配、差使、役使。季康子说“使民敬,忠以劝”(),宰我说“使民战栗”(),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又说“使民如承大祭”(),还说“上好礼,则民易使也”,都是一个“使”字。孔子说“务民之义”,子夏说君子“劳其民”,也还是驱使,使用。至于子贡说“博施于民”,孔子说“民到于今受其赐”,那仅仅是施舍、恩惠,目的还是要“民服”(),“民信”(),要“民德归厚”(),要“天下之民归心”()。孔子说“富之,教之”(),子产“养民也惠”(),是放牧的态度,赶去吃草,喂饱了,养肥了,圈牢了,不要乱跑了,到时候挤奶、剪毛、交易、牺牲、烹调都可以,所以勿弃民(),以免自损财富。汉朝的地方长官就叫做“牧”,深刻地领会到了古人的微言大义,同时他们也应该理解到了孔子说的役使民众要有节制,即“使民以时”,按时令来差使民众,春耕夏种秋收的时候不要耽误了民众的农活,冬天才征集起来修水库、受教育、军训。

  孔子对古民或者叫先民还有些敬重,说那时的狂是不拘小节,矜持是方正峭厉,愚昧也正直;但民风不古了,现在民众的狂是*无礼,矜持是蛮横胡闹,愚昧却弄虚作假。(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最绝的一句是:遇到困难还不学习,就是下等的愚民了(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这里有必要说清楚《论语》里小人的意思。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铿铿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固执的小人,但也算差一点的士人了,还有更差的呢,名曰“斗筲之人”。孔门中,经常替孔子开车的樊迟,有一次被老师评价为小人,是因为他竟然向博士后请教种田种菜的事。

  小人也是人,只是德行悟性比君子差一些,再等而次之,地位也比民高一格。可见,民是封建社会的最底层了。

18、得寸进尺的食

  周王所重:民、食、丧、祭()。

  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不见于论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也是后来的成语。

  人饥而求食。人民怕挨饿,国家怕饥谨。孔子师徒流亡期间“在陈绝粮”,尽管夫子说“君子固穷”(),但还是给了墨子一些非儒的资料。多少有点吃的就好,生存第一。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有时“发愤忘食”(),甚至“终日不食”(),我是相信的,经历过饥荒的人特别能挨饿。

  进一步食而求饱,但不讲究质量。为政者让民众“足食”()是政绩的基础要求。君子是不会“耻恶衣恶食”的(),颜回用竹筒子盛饭,用瓢喝水(一箪食,一瓢饮);孔子自己“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大禹“菲饮食”而重祭祀,毫无怨言;常人守孝期间也要吃粗粮,否则象宰我那样“食夫稻”()会挨骂的。所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真是难以教诲啊。

  再进一步食饱而求好。鲁迅曾经推测孔子经过十三年的流亡生活,积饿成胃病,所以吃得更讲究(《南腔北调集》),平民求学要送腊肉(),官员求见送乳猪(归孔子豚),学生们朗诵老师的“吃”字经: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放久了变味、鱼臭肉烂,不吃;颜色坏,不吃;气味坏,不吃;烹调不好,不吃;违反季节,不吃;刀功不好,不吃;酱油没放好,不吃;市场上的酒,不吃;摊子上的熟肉,不吃;姜不要多吃;祭肉超过三天,不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隘、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孔子是我国最早的美食家。

  再进一步食而有余。国君赐给生肉,可以煮熟了做祭肉,国君赐给牲口,要畜养起来(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提倡保护野生动物,禁止赶尽杀绝,比如捉鱼应该垂钓而不要撒网,射鸟而不要摧毁巢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摒弃短期行为而年年有余,就是爱护自己的家园。

  再进一步食而求礼。有丰盛的菜肴,要改变神色站起身来,含有谢意(与盛馔,必变色而作);有酒有肉让长辈吃(有酒食先生馔);不要暴饮暴食,过犹不及,撑破肚皮喝醉酒(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不要因酒误事(不为酒困);吃饭时不交谈,睡觉时不说话(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墨子&;#8226;非儒下》说孔子师徒在陈蔡绝粮之后发生的逸闻不知道是否真实,姑妄听之。在陈断粮,只有野菜汤。到了第十天,子路烹了一只小猪,孔子不问来由张口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去换酒,孔子不问来由张口就喝。后来回到祖国,鲁哀公宴请孔子,席不正不坐,肉割不正不吃,子路敬问孔子:“老师,您的行为为何异于陈蔡之间?”孔子说:“亲爱的由,从前我们是苟且偷生,现在我们要从容取义。”——

  再进一步食而求祭。即使是粗米饭、蔬菜羹,也要在饭前向先祖献祭,感谢赐予我们食物。要祭灶神,既敬于奥之尊,也媚于灶之俗()。

  再进一步食而求文化。前面的美食、礼祭固然已经是食文化,还要进一步升华。尽管孔子“五谷不分”(),但不妨碍他成为食文化的专家,他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因为道中有食,田埂上有米。当时的贵族进餐都要奏乐,乐官的职称高低居然是用几“饭”来区别,高级职称叫大师,中级职称叫亚饭,初级叫三饭四饭(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评职称也是为了吃饭。 txt小说上传分享

19、致哀而止的丧

  死了就埋,这就叫办丧事。现在单位上有人死了,也要成立一个治丧委员会,可见自古至今都重视丧事。父母的丧事要慎重处理,是淳朴的美德(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父母死了,以礼安葬也是孝道的基本要求(死,葬之以礼)。一般人也会尽力去为父母送终,孔子说:“人没有自动竭诚的事,要是有,那一定是父母亲的丧事。”(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给亲人办丧事,重要的是表现哀,寄托哀思(丧,与其易也,宁戚),“丧思哀,其可已矣”(),“丧致乎哀而止”(4),“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哭与歌是不和谐的,孔子的一个老相识叫原壤,母亲死了,孔子去帮他办丧事,他却爬上棺木唱起歌来,孔子用了最贬义的词语评价他(见第16章《命中注定的生死》)。后来陶渊明有一首诗好像是说丧事办理完之后,亲人唱歌寄托哀思的,但那是时过境迁,移风易俗了。

  那别人的丧事呢?孔子年轻的时候学过“儒”,主要谋生途径是替人家办理丧事,所以对丧礼特别熟悉。收费的职业的儒替人办丧事,应当有哀伤的表示,但不因哀废食,因为肚子饿了不能办事;然而又不能大吃大喝,这样就对丧家不敬了。(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都得用礼来节制——《墨子&;#8226;非儒下》对儒家的指责有点过,子游一派的门人后来成为“无廉耻而嗜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的“贱儒”那是变相了,孔子曾经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替朋友办丧事就免费了,孔子说:“让我来办理丧事吧。”(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同门子弟的丧事,也得按规矩来办,儒家提倡厚葬,但需以礼来节制。孔门十哲之首的颜回死了,门徒们想厚葬他,孔子说不行,因为颜回家境贫困,地位和财力都不具备厚葬的条件。颜回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买掉自己的车子,来为颜回置办外棺,孔子说根据礼制,象他那样当过大夫有身份的人是不能徒步行走的,不能为了学生的丧事而买掉车子,即使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了也一样。后来同学们还是集资厚葬了颜回,孔子叹息道:“颜回把我看做父亲,我却不能把他当儿子对待。”(见和)

  这是孔子讲原则的结果,即使是自己的丧事,他也严格遵从礼制。那年孔子患了重病,子路预备后事,当时孔子已经去职,只能按士人的等级来办理丧事。子路出于对老师的敬意,也为了使丧礼风光些,所以为孔子私下设置了卿大夫待遇的治丧委员会。等孔子病情好转,把子路骂了个狗血喷头:“太过分了,有你这样弄虚作假的吗!没有家臣却装做有家臣,我欺骗谁呢?骗天吗?我与其死在这种家臣手上,还不如死在你们这些后生们手上!我即使不能隆重安葬,我还会死在大路上吗?”()。 最好的txt下载网

20、慎终追远的祭

  周王所重:民、食、丧、祭()。

  祭谁,谁祭,拿什么祭(祭品),怎么祭(祭礼),是那时的祭官要熟练掌握的。

  祭神见24章,这章主要谈祭祖。“慎终追远”,追远就是祭祖。谁去祭祖,当然是被祭者的后人,所以不祭别人的祖先,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是谄媚。”(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祭品就因地制宜了。疏食菜羹也一样祭,心诚则灵(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致孝乎鬼神)。用肉做祭品,就有讲究,必须煮熟了才上供,从卫生和节俭两方面考虑。熟肉来自外间,恐有不洁,是不能上供祖先灵前的()。天子在宗庙祭祀的时候,可以撤除祭品,用乐歌代替。周王这样做合礼,鲁国三桓一般的贵族这样做就失礼,孔子说:“‘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怎么能用在这三家的庙堂上呢?”()

  祭祀的礼节我是不懂的,孔子说父母死了,要“祭之以礼”,具体规程可能要看《礼记》,但这不合时宜。现在的祭祖(包括祭故去的父母亲),在我的家乡,行动上是清明与冬至的扫墓,传承上则是宗祠与家谱相为表里。《论语》里只举了一个祭而失礼的例子。那年鲁国举行五年一度的帝祭大典,全国人民都可以去观礼,但祭典开始用酒酹地,鲁君就没有依照礼制操办,惨不忍睹,孔子说:“以下的节目,我不想看了。”()后来别人向孔子询问帝祭的涵义,他为尊者讳,说:“我不知道,如果我知道,就好像看我的手掌。”但细心的人就会明白,鲁君失礼了。

  守丧是一种特殊的祭,更淡泊持久的祭。殷高宗武丁守丧,三年不说话()。因为白天贪睡而被孔子骂做“朽木不可雕”的宰我,麻衣粗食,觉得守丧三年太久了,不愧是言语科的高才生,问孔子:“老师,君子三年不修礼乐,会礼崩乐坏。老米吃完了,新谷晒干了,一年就够了吧?”孔子问他:“那你锦衣美食,心安吗?”宰我说:“心安。”孔子说:“你心安就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可口,听音乐不快乐,住在家里不舒服,所以要卧薪斋戒。现在你心安就去做吧。”宰我退出去,孔子说:“宰我不仁啊。子女出生三年,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守丧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人之常情啊。锦衣美食还心安理得,一年的苦都吃不了,宰我是否也有三年的爱回赠他父母呢?”(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