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门外读论语-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如果说父道还有那么一点弹性的话,父亲的同事和政措则考验人,孔子说:“孟庄之孝,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可贵的。”()在知识与经验更新极其缓慢、书写与传播工具很不发达的古代,儒家提倡的那一套孝道有其合理性。

  不要让父母担心,孟武伯问孝,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曾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病了就会让他们担忧。”()

  所以不要乱跑,东游西荡,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没有什么错,那时交通不发达,伦理还得用礼来节制。即使现在交通发达,从中国到美国,朝发夕至,打个电话给父母,报平安与思念,也不是什么难事。我刚参加工作那时乡下还没有电话,上圩镇找同学玩,临行前跟母亲说了会回家吃午饭,但到了镇上被好客的同窗留下,我无法推辞,花了一刻钟骑单车回家告诉母亲,又花了一刻钟骑单车赴宴,就是怕她担心。孔子幼年丧父,少年丧母,无从考察他的“不远游,游必有方”,想象他是个权变的孝子,志在四方,但叶落归根;固执的孝子柳下惠说:“即使我多次被罢免,也不会离开父母之邦。”()

  再看对父母死后的孝道。先要葬之以礼,不在乎厚薄,而在乎礼。接着是考验天下孝子的一道程序:守丧三年。孔门言语科的高才生宰我,没能经受住考验(),孔子倒不是认为非得守丧三年,重要的是要有三年之爱回赠父母(参见第20章《慎终追远的祭》)。

  提倡孝道,永远不会过时,对今天老无所养(委婉的说法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备)的农村,尤为重要,光借鉴美国的父亲节、母亲节是不够的。除了守丧三年的风俗移易了,其它内容基本可以借鉴,甚至照搬,比如一要养,是养人,而不是养花,浇点水就可蒙混过关的;二要敬,是敬人,不是敬神,初一十五两把线香一碗祭饭就可以打发的;三要爱,爱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丑不嫌,贫不恶,病不避,瘫不弃,扪心自问:父母病了老了,我是不是毫无怨言地招呼了他们,陪伴了他们,至少回赠了三年之爱?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0、无道不谷的廉耻

  《论语》中无“廉”字,孔子说起德才兼备的人,就提到了必须具备象鲁国大夫孟公绰那样“不欲”的品质(),不欲就是廉洁的意思。为政者廉洁自律不贪婪,社会风气就会好(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还要保持晚节,年老了血气衰微,不要起贪欲,以免退休前身败名裂(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廉洁才能保证正直刚强,这就叫无欲则刚(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不廉者无耻,就是说贪欲的人心中无“耻”字,我所在的城市,一个县处级官员受贿1000万元,判无期徒刑,身边的人的反应令我吃惊,说处级官员受贿1000万不算多,科级官员受贿100万不算多,推论之,股级干部受贿10万不算多,一般干部受贿5万不算多,那工人是不是可以分1万元,那农民是不是就下贱该穷。都市不廉,已经不知道什么叫耻了。

  什么是耻,见利忘义是耻,孔子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花言巧语,卑躬屈膝,阴暗虚伪,蝇营狗苟,不就是为了一个利字么?

  以德报怨是耻。鲁迅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里说,秋瑾女士死于告发,一次革命时,同乡王金发做了督军,捉住了那告密的主谋,却仁慈地把他放了,以德报怨;但二次革命的时候,王金发被杀害,参与者正有被他放过的告密者。我们要以德报怨,以为是大德,却不知反而损害了德行,因为对于仇恨和恩德,我们都以德报答,那就恩怨不分明,善恶不分明,奖惩不分明,不公不正,所以鲁迅应该会同意孔子的以直报怨,甚至还主张痛打落水狗,因为敌人是以怨报德的。李敖在纪念抗战六十周年的时候说:“对刽子手的仁慈,无疑就是自杀!”

  无道而取是耻,孔子说:“邦无道,仍然领取俸禄,就是耻。”(邦无道,谷,耻也。)又说:“邦无道,富有、显贵,就是耻。”(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无道之邦的君主要么暴虐,要么糊涂。在暴君手下得意且得益,那是助纣为虐,可耻;君主糊涂必有佞臣,在佞臣手下得意且得益,那是为虎作伥,可耻。

  总之,背离仁义道德就是耻,遵循仁义道德就可以免除耻辱。“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用德行来教化,民众就懂得廉耻而且自觉守规矩(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尽管孔子说士人有志于道就不要以粗衣粗食为耻,但决不意味着他无条件地以贫贱为荣,他说天下太平国家政策英明的时候,不积聚财富,搞得自己贫穷、卑贱,那是活该,也是耻(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就好像现在的人说,大家都很热情,你却很孤独,也是可耻的。

  后来的世道物欲横流,不欲万分困难,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还算廉洁。耻的警钟就微弱了,把“骨子里烂了”的病危降低为“面子上过不去”的草芥,只是一些小节上失误产生的难堪,红脸,不好意思,近乎今日小女子说“羞”,嬉笑一阵就过去了。把“恥”简化成“耻”有责任,先前的恥,恥在心中,煎熬你,折磨你,诅咒你,鞭策你,叫你知恥而后仁,知恥而后勇;后来的耻,止住了就行,没有总结,无须反省,做了罪大恶极的事情,停止了,住手了,搪塞过去了,再粉饰几层,二十年后鲜为人知,也就等于没有做,绝对称得上恬不知耻。美国的富翁都知道:“人在暴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拥有财富而不占有财富,才是知耻而仁;尧舜为什么禅让,是因为他们知道“人在极权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拥有天下而不占有天下,才是知耻而后圣!

  耻与荣相对,写这章绕不过“八荣八耻”,但又不能离《论语》太远。《论语》中只是子贡用过一次“荣”字(),孔子没用过。荣,看字思意是草木丰盛,引申为创造财富,搭得上一点了,以创造财富为荣,接近以辛勤劳动为荣了。我国的正面宣传是以劳动为荣的,每年都要评选单位劳模,县劳模,市劳模,省劳模,全国劳模,以至于体育界明星也用全国劳模的称号,从当年女排的郎平到去年男篮的姚明,都获此殊荣。有人觉得全国劳模的称号太土气,认为不如像意大利授予82年世界杯冠军功臣罗西“共和国骑士”那般威武,其实是不知道我们汉人的传统的荣辱观:以劳动获得为荣。孔子当然是“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从他对夷狄的态度就知道。他说:“边地蛮族有君主,不如中原没有君主。”(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认为夷狄是“蛮貊之邦”(),蛮貊就是虫豸群体,虫豸有腰而无带,所以不是绅士(绅就是腰带做笔记本的部位),他们“被发左衽”(7),就是披头散发,衣襟左开,而中原民族是束发、衣襟右开(亵裘长,短右袂),这跟好逸恶劳还是辛勤劳动扯得上吗?完全挂钩的。披头散发是干活的样子吗?不用说,是游手好闲的姿态。衣襟左开是干活的样子吗?也不是,世间左撇子还是少,用右手干活的人多,这右手包裹得这么讲究,是长袖善舞的样子。他们不干活,吃什么?他们南下中原抢,抢现成的,披发左衽的人抢束发右衽的人的劳动成果,谁荣谁耻?但披发左衽的民族不以为耻,反而以为荣,在部落中炫耀他们的战果,他们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这文化跟文明就是差别这么大。

  即使夷狄除了抢还有畜牧业,跟中原民族的畜牧业也相差很大。游牧民族是游荡放牧,所谓靠天吃饭,放牧就是手执皮鞭把牛羊马往水草丰美的地方一赶,让它们自己进餐,吃得露出草根了就迁徙到别处,他们有条件披发左衽,他们有时间长袖善舞。中原民族的畜牧就不一样,圈养区别于夷狄的放养,圈养不会破坏生态,不会造成沙尘暴,不会糟蹋别人家的庄稼和菜园果园,但更辛苦,我们得割草,右手挥镰刀,左手可能会受伤,挑回来喂猪、喂牛、喂马、喂鸡、喂鸭,天光忙到黑,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年忙到头,哪里有闲暇时间过剩体力来载歌载舞,早睡早起啊,明天把菜园的篱笆修一修。我们没有条件披发左衽,我们没有时间长袖善舞,今天很多人羡慕别的民族能歌善舞,惭愧我们的祖先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实在是知今不知古。

  夷狄除了抢食物,还抢女人,抢别人的女儿,抢别人的老婆,现成,不劳而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诸夏民族不提倡私奔,是认为私奔礼数不到而且吝啬了财物,那是不劳而获,可耻。父母包办婚姻存在买卖婚姻的嫌疑,但花费了辛勤劳动的钱操办了一桩人生大事,是劳有所得,有什么可耻的呢;至于童养媳,从小养到大,栽种浇水施肥摘果子,就更没有什么可耻。

  夷狄的抢,还是损人利己,夷狄的烧杀,既损人又不利己,不是虫豸是什么?耻。

  虫豸也分等级。狮子、老虎、豹子是自己捕食的,大概它们以不劳而获为耻。鬣狗经常东游西荡,把豹子猎获的羚羊抢过来吃,大概它们以不劳而获为荣。根据这个理论,彩票应该印上鬣狗的图案,中彩就是不劳而获,很奇怪政府一边宣传现代的荣辱观念,好逸恶劳的彩票业却持续火爆,如果它能带来社会的繁荣,我建议发行几套纪念册,把鬣狗的光辉形象投影上去,作为彩民们的图腾。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1、登峰造极的仁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后人的解释是因为仁德深远,所以孔子很少谈论,果真如此吗?《论语》里至少有一百处出现仁字,孔学的精髓,不得不认真读。

  仁,从人从二,造字者的本意我们无从得知。先比较一下这四个字:俩、仁、仨、伍,两个人是俩,三个人是仨,五个人是伍,怎么二个人就变成了仁呢?那不是化学反应,那是开方。在第1章我说过,计算机语言是二进制,却拥有储存最大信息量的功能,人掌握并运用二进制,就是尖端科技,就是登峰造极的仁。

  仁很难么?很难,你看孔子这样要求君子:什么时候都不能违背仁,哪怕是窘迫的时候,哪怕是穷困的时候(),说白一点,就是不可以贪生怕死损害仁,反而要杀身成仁()。当然,孔子承认他只见过赴汤蹈火而死的人,却没有见过“蹈仁而死”的人(),但正因为难,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才成为名言()。仁,不仅靠自己修炼,先付出努力才能获得(),还要能推己及人,最好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举例,他自己不够格(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因为“怀其宝而迷其邦”(),一匡天下,民众长期得到他的好处的管仲够格(、),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下的伯夷叔齐兄弟俩也入选了(),看来标准很难掌握;又说他那些学生里头,内心长久不违背仁的也就颜回一个人(),至于其他人,孔夫子出言谨慎,但宰我的不仁他是亲自骂过的(),因为他不孝。

  如此说来仁捉摸不透吗?仁可望不可及吗?仁很枯燥吗?

  非也。“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只要你想了它就会来,心诚则灵,这可不是什么玄幻主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说的是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的也是它。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说的不是它。为什么?老毛的““想”跟孔子的“欲”是不一样的,欲是诚心的想,是想念,想是急迫的欲,是欲望。

  仁,常人可以从点滴做起,不要不好意思,“当仁不让于师”(),这句很容易产生歧义。当仁不让,不是叫人出风头、抢镜头、做花头、耍滑头、中彩头,那些叫当名不让、当利不让,要见义勇为、慷慨解囊,有点当冤大头的味道。在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仁之本(),那可不是什么出风头、抢镜头、做花头、耍滑头、中彩头的风光闻达事。当仁不让,见义勇为,我想把它们作为我们村庄夫子庙的楹联。

  离开村庄呢,“出门如见大宾”,不要横冲直撞闯红灯就是仁,这很难么。理论上很容易,实践上为什么那么多人做不到?就是因为没有克己复礼,于是在家是霸王,在街坊是老大,在本埠是地头蛇,离开本邑则是外来贵宾,到了国外是国际友人,连大宾的影子都看不见。

  在单位上业务精通技术高超也是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粗看起来好像扯得有点远,其实合乎儒学。孔子说过:仁者,说话谨慎(),谨慎就是不要急躁,要多砍柴,先磨好刀,磨砺器具的时候是要耐心的,磨砺刚硬的器具体现一个人的韧性,仁在其中啊。有句俗语叫“磨刀不误砍柴功”,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相仿,但前者有墨家倾向,后者才是儒家格言。

  技术差态度好也接近仁(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刚毅木讷),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今的人说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却忘记了恭恭敬敬交友,还是先前“待人接物”说得更全面一些。

  官场上有点权利的“使民如承大祭”也是仁,切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战争年代将军的一个错误决定,枉死成千上万的士兵,建设年代工程师的一个错误决定,累死成千上万的民工。我所在的城市,市长一句话,要年前改造好迎宾大道,没时间公开招标了,就议标,公司赶紧编制预算,确定技术管理人员,招兵买马;然而市委书记一句话,那不行,违反了《建筑法》(他是对的),要按程序招标,公司的这项工作一切重来。有多少人事可以重来?即使要他们牺牲,也不要虐待下属,民可以被剥削压榨,但不可以被愚弄玩耍。猫是虐待老鼠的高手,它完全可以一口吃了它,但不,非要捉了放,放了捉,折磨得老鼠意志崩溃,放弃逃跑的念头,猫也玩腻了,才意犹未尽地吃了,那是因为猫压根儿就看不起鼠辈,而鼠辈也没进化到慷慨就义:“鼠可杀不可辱,给老子来个痛快的!”狮子跟鬣狗不是天敌,但是竞争对手,所以尊重得多,狮子袭击鬣狗不是为了猎食,而是为了消减对方的食物消耗量,狮子咬住鬣狗的咽喉一分钟,就足以使对手死不复生,但往往咬紧牙关五分钟不放松,尊重对手,也不会戏弄对手,动物世界栏目的解说是“仁慈”。

  仁,如果不知道哪些该做,比如嫌“克己复礼”()太深奥,但至少得知道哪些不该做,比如花言巧语,仪容伪善(巧言令色,鲜矣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关于礼,见第10章)。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实在不行,还有一项大家都有条件做得到:爱人(2),子贡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爱人”很难么?孔子认为不难,他的马厩失火,孔子上朝回来,说:“伤了人吗?”不询问马的情况(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我也认为“爱人”不难,儒家的爱不是墨家的兼爱,儒家的人不是所有的人,所以你不必爱你认为不是人的人:恶魔、暴君、贪官、污吏、小人和一切畜生。《论语》里仁与人是通假字(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与),要为仁,先做人,那些经常被人骂“你还算是个人吗”的东西,是不会懂得仁的。(关于人与民的区别,儒与墨的十项对立,见第17和38章。)

  爱一个人一个月不难,难的是爱一辈子。夫妻有蜜月一说,亲情有“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总结,相处久了就累,孔子说:“喜爱的时候希望他生存,讨厌的时候希望他去死,既希望他生存又希望他死去,这就是疑惑。”(0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我们现在对父母,看他们慈和带孙子、勤快洗碗筷、养鸡种菜给城市的儿女提供绿色无公害食品的时候,顺眼,喜爱;看他们唠叨老一套的传统、帮倒忙摔破了碗碟、院子里鸡粪像埋地雷,不顺眼,讨厌。对伴侣,对子女也有类似情况,这就是惑啊。

  现在的用“仁”组的词,是把仁亲近化了,比如仁义、仁爱、仁慈、仁善,使仁不再那么高不可攀,我家乡的那条河就叫仁善河,村庄拱门上书“仁山善水”。但是今天“见仁见智”的滥用,比如评价黄色庸俗的东西,本应该说是淫者见色,愚者见俗,简称“见色见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