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舌尖上的九零年代-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P〔恕
  这些菜做完了也不可能扔掉,干脆就直接吃进肚子里好了。
  宋家看着人多,可食量都不大。那个姚阿姨在他家做了这么多年,手艺没见多少长进,唯独就打扫清洁还能胜任。以前还是辜奶奶下厨,这两年她身体不太好,做得少了,家里的伙食也不如以前了。
  不过大家都不是特别重口食之欲,只要不是特别难吃也没多计较。但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今天陈馨做菜的手艺一显露,顿时宋家人就觉得之前吃的虽不至于是猪食,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到了晚上,陈馨看剩下的食材还有点多,想一想就直接弄了碳炉在天井里,然后一口炖锅垛上,放了腊排骨进去慢慢炖,另外把剩下的冬瓜土豆莴笋等切成滚刀块,又取了五花肉一块,切成半厘米厚的肉片,还有剩下的午餐肉的边角料,和一盘子蛋饺。另外泡了些龙口粉丝,豆筋也用开水泡软待用。零零碎碎的摆了一桌子,都是之前做菜剩下的,单用来炒菜嫌不够的那种。
  腊排骨炖软了之后,陈馨将炖锅端开,取了砂锅放在炉子上。
  土豆、青笋、萝卜、冬瓜一层一层的码在锅底,再放入切成块的西红柿,最后舀了炖排骨的肉汤进去,加了姜片和几颗花椒,煮开之后再将排骨码在菜上面,切好的五花肉片码在排骨上,最后盖上盖子咕嘟咕嘟的煮上半小时。吃之前再揪一把香菜丢进去,增加鲜味的同时还能解腻。
  等到把排骨和肉片吃完,下面的土豆之类的已经炖得快烂了,放进嘴里一抿就化。再蘸点自己调的蘸水,能一口气干下三碗饭。
  宋老师父子胃口不错,两人差不多干了三分之二,等到锅里的菜捞得要干净了,再放入洗好的蔬菜叶和粉条。肉汤煮出来的粉条亮晶晶的,有着绝佳的口感,捞一碗干的,再舀一勺蘸水拌匀,比吃干拌面还爽。
  等到最后,他们把那么大一锅汤都刮干净了,这战斗力实在有些惊人。
  两个孩子没有吃腊排骨汤锅,单独给熬的鱼汤,煮了两碗银丝面,也是吃得香喷喷的,小肚子都滚圆滚圆的了。
  其实就那些照片来说,陈馨觉得还不够好。主要是布景不行,而且修图要专门用电脑软件来处理,不像后面十几年,直接手机就操作完了。
  “宋老师,如果稿件采用了,我以后能不能用你的照片给我自己打打广告?”
  马上博客就要出来,陈馨已经做好了第一批吃螃蟹的准备,如果能借用宋老师这个渠道进行宣传证明,她相信自己能在第一时间就甩开其他竞争者很长一段距离。
  宋老师跟陈馨聊了几句,得知她以后想要开个自己的私房菜,便一口答应了。
  他自身不擅厨艺,但能吃得出好坏,写得出优劣,所以跟他没有任何竞争的陈馨想要借用他的名气宣传自己,对宋老师来说并没有任何损失,反而会让人觉得宋老师的评价很有用,这也给他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很有帮助。
  总而言之,他们俩的合作还可以深入一下,互帮互助互利互惠,共同挣钱共同富裕,一点毛病没有!
  抱着张璋回去之后,宋教授拉着儿子到河边散步消食。
  “你。妈妈这个人就是心软,她对程洁没有任何不好的心思。你姚阿姨虽然有点贪小便宜,但这么多年照顾你。妈妈还是很尽心尽力的,有些事情得饶人处且饶人。”
  婆媳问题自古就很难处理,加上辜奶奶又是个耳根子软的人,而程洁早就看不惯姚阿姨的性格做派,闹到今天才爆发都已经是忍了又忍的结果。
  宋老师身为人子人夫,既想要让妈妈高兴,也不愿妻子伤心,夹在中间很是难受。而姚阿姨之前还总是在挑拨他。妈跟妻子程洁的关系,所以这次将姚阿姨赶走也是必须为之。
  宋教授没有多跟儿子说什么,只说过段时间打算带着辜奶奶去北方海边城市疗养两个月,到时候看是把孩子送她外婆那里去暂时看一下呢,还是再请个全职保姆来帮忙带孩子。
  照片和稿件寄过去五六天之后,对方杂志社来电话说采用了,因为照片和稿件都需要结算稿费,所以杂志社想要问宋老师他提供的照片需要什么价格,太贵的话,杂志社恐怕不会想要。
  宋老师也是第一次写这种配图的文,所以对照片的价格要求不高,就市场水平,但是他希望能直接给结算成两份钱。
  虽然陈馨没有说,但是宋老师决定照片的稿费分一半给陈馨是必须的,他的文配上陈馨的手艺,让读者更容易体会他想要表达的情感。当然,另一方面他也是知道陈馨跟张璋的身世,想尽量帮这两姨侄一把。
  国庆节之前,杂志社寄了样稿过来,随同寄过来的还有两份稿费以及专栏作家的约稿函。
  约稿函也是两封,一封是给宋老师的,专栏作家的约稿,另一封是给陈馨的,想要让她提供更多的美食照片。前者每个月都有任务,而后者不一定,可以自己投稿,也可以由杂志社进行命题约稿。
  陈馨原本没有考虑过当杂志的特邀作家,可宋老师跟她说完全没有影响,反正她现在在读书,有灵感的时候,做点创新菜式出来,拍个照写个食谱过去就能投稿,如果没时间就直接跟对方说除寒暑假之外不接任务就好。
  宋老师想表达的意思是陈馨以后想要多条路,杂志社这个渠道其实很有用,而且她的专业想要工作对口的难度比较大,到杂志社的话,还能翻译点国外的文章之类的,也不算浪费了四年所学。
  而陈馨想得更多。在网络媒体没有大盛之前,杂志承载了国人对国内外资讯需求的绝大份额,她以后是想要做一个网络美食评论大V,如果有杂志社的工作经验,对她推广自己的博客非常有利。所以在稍微考虑了一下之后,就果断接受了约稿函。


第9章 路遇拆迁风波
  盯着桌上的物品清单,陈馨抓了抓头发。
  作业本纸上写了一大篇,绿色记号笔勾出来的是必须要买的,主要以蛾子的用品居多,黄色记号笔是需要用但是不需要立刻购买的,是她为未来的路储备的。红色勾掉的几个是可以去借用的不必须的东西,但还有五六样她拿不下决心勾掉。
  买单反是买不起的,她暂时在十年内也用不上单反,就算要用,也可以去租借甚至勾搭一个合作的照相师。而且再往后她明知道手机的像素堪比普通的数码相机了,当然不太想要为迟早会被淘汰的东西买单。所以相机她很果断的换成了一款国内的中高档相机,至少能用个五六年不会被淘汰的那种。
  她犹豫的是电脑这一块。现在买台电脑的价格轻轻松松就上万。这个价格在郊区都能买一套房子了。当然她也可以不买,要么去文印店弄,要么去学校机房蹭。但问题是她不太想把自己的打算摊放在别人面前,学校的学生虽然相比之下要单纯很多,但是谁都不知道你身边的人会不会因为差距太大而心生黑暗。
  可要是把电脑放家里也不妥当,现在住的那个房子周围环境太杂,而且她跟张璋的人设可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如果上了半年学就买了一台电脑,恐怕会有些人盯上她们。
  想来想去权衡了好多天,陈馨还是放弃了买电脑的打算。反正现在的电脑才386,而且她需要的很多功能都还没开发出来,买来除了修图写稿也没太多用处。
  倒是是时候买一套商铺了,他们两姨侄的生活靠早餐铺是不太靠得住的,看现在的发展,每天的收入已经固定,而且铁叔他们要兼顾两头也有点心有余力不足了。
  不过短时间里她还没想好再弄点什么营生出来,并且如果现在就说不做了,怕铁叔两口子会自责。
  他们也是苦命人,心地好又勤快,陈馨不想因为这事儿跟他们闹得不开心。再说了,早餐铺子原本就是陈馨用来遮掩旁人的窥探的,有个明面上的收入来源,她私下想做点什么也就不会太过引起别人的关注。
  一边上课一边趁这时间逛了下周围。
  这跟她记忆中的城市不太一样,很多地方现在都还是农田,那二三十年后的扩张了一倍地盘的水泥森林此刻连影子都没有。
  沿河那段开始闹着要改造了,可问题是那边是最早的棚户区,改造不难,难的是如何安置。虽然临河这段年年夏天都要被水淹,请愿改造也不是一年两年,然而更多的老人不愿意搬离这里,他们生于斯长于斯,这里是他们祖辈居住的地方,要让搬走给其他人腾位置,他们死都不愿意。
  陈馨路过河边的时候,就听到有人围在一起,说什么出人命了,又有人在说那家子为了一套房子简直六亲不认。
  “大姐,这是怎么回事啊?”
  看陈馨小胳膊小腿儿,穿得又简朴,那个大姐嘴角扯了扯,抬抬下巴:“还不是为钱闹的。那家的老头子前年走了,太婆身体也不好,不是说要拆迁了整改河岸嘛,太婆问了说还要一年吧才能动工,就不想搬,说是要跟老头子死在一起葬在一堆。结果她那个儿媳妇听了就跳起脚脚闹,骂太婆是个老不死的,看到都讨厌得很,还说她不想搬不是要跟老头子死在一个地头,是想鼓捣把房子留给小儿子小女儿。小儿媳妇听了就当真了,说大儿子都不赡养老人,没得资格分这个房子,还有小女儿是嫁出去的人,也没得资格。这不,一家人闹起来,小儿媳妇把大儿媳妇推到地上,脑壳撞了个洞洞,转头大儿子把小儿子打得头破血流,小女儿去劝架,被大儿家的儿子拿了水果刀捅到屁。股上了。哎哟喂,简直是没得眼看。”
  周围看热闹的人看到救护车来了,警车也来了,这才散开一条道,让警察和医生护士进去处理。
  闹了好半天,受伤的人被送到医院去了,行凶的也被带走了,其他人才三三两两的散去,一边还在议论那个拆迁的事情。
  从头到尾,都没有人去关心下老太婆到底咋样了。
  陈馨不认识他们,也不可能贸然的去看,只能张望了一下打算离开。
  走到街头那里,就看到有告示贴在路边的报栏上头,是关于拆迁的公示,还有临河拆迁的范围。
  她走近了仔细看了好半天,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临河房屋都要被拆,拆的只是低洼的那一段,然后另一边的房屋因为离河边还有一段距离,可能会直接沿河修建一条观景道。
  暗暗将这地方的名字记下,打算过段时间再去那条路看看。虽然拆迁不了,但是那条街的位置也不错,离她印象中的二环都还有好一段距离。只可惜她只是曾经路过这座城市待了一周时间,而且关注点还在美食和著名的景点上,这种不属于景点的老街她根本连印象都没有。
  但是没关系,虽然地段不是后来最有名的那条路,可距离也不算太远,有种闹中取静的雅致。反正她也不打算开酒吧什么的,作为私房菜馆,或者兼卖简餐的咖啡厅的话,这地方却是恰恰好的。
  不着急去看的原因是她想着手上钱不多,如果能在现在还没开发出来的那条著名的景点买一间房的话,以后只收租金都够他们用了。
  时间晃一晃的就到了元旦。程洁邀请陈馨带着张璋去他们家过节,顺便给她介绍个朋友认识。
  这个朋友是个摄影师,专门拍风景的,人物不是太擅长,但是静物拍摄比非专业人士强得不是一点半点。
  程洁跟陈馨俩人现在交情莫逆,对陈馨的打算也知道一些,所以这位摄影师如果愿意跟她合作的话,她完全可以在杂志社开一个美食专栏。
  宋老师原本就不是以这方面见长,他是历史系毕业的,现在写的文章也多偏向于民俗风情,还有社会评论,偶尔也会写一些书评,字句犀利,论点切入一针见血,在报纸上和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已经吸引了不少读者,每天收到的读者来信都是厚厚一叠。
  上次他介绍的本地的民俗风情和地方美食跟饮食习惯,在杂志上刊登连载后,引起读者很大的反响,其他地方也出来不少跟风的文章,都是在推荐他们本地的特色。
  宋老师当时就明说了,自己文内的菜肴是好友亲手制作的,甚至应不少读者来信的要求,在第二期的时候还刊登了其中三样的制作方法。
  然而这并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杂志社也在跟他商量,能不能加开一个美食专栏。但是要求不能只是菜谱,最好是能融合每一道菜背后的风俗故事。
  宋老师对民俗历史毫无问题,然而让他去发掘美食背后的故事,就有点强人所难了。这不,他干脆借元旦这个机会找上了陈馨,问她愿不愿意接手这个专栏。
  陈馨当然愿意,她以前就是做这个的,不过那时候是在网络上发表而已,配上当地的风景照片跟食材照片,让人能了解得更深。现在不可能直播,那么只依靠照片也不是不行,这就需要一个摄像师的全力配合了。


第10章 用美食收买
  要想把这个美食专栏做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陈馨在跟杂志社的编辑沟通之后,打算试着先做一期内容。
  第一期的三道美食为凉拌蕨菜、焦皮肘子、蒸蒸糕。
  蕨菜在本地是种十分常见的野菜,山区的人特别喜欢将之拿来凉拌。还可以制成蕨根粉,无论是煮食还是凉拌都是十分美味的一道菜。
  《诗经》上有提到过蕨菜:徒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这里面的“蕨”就是现在吃的蕨菜。陈馨以前很喜欢吃,不过因为有专家发现蕨菜中的某些物质有致癌的可能,少量食用无妨,不可长期大量食用,所以除了夏日天热外,陈馨一般很少食用蕨菜。
  她之所以拿这道菜试水,也是因为蕨菜的食用人群不多,特别是杂志社所在的南方,基本很少有人吃这个。但是不吃就代表了新奇,可以有一定的吸引读者的作用。
  蕨菜采摘后折成手指长的小节,过水汆熟后捞出沥干,整齐的码在白瓷盘里。
  另取小碗,加入生抽、香醋、食盐、味精、花椒油和少许白糖提味,最后加入切成小圈儿的红辣椒圈儿,搅匀之后淋在蕨菜上即可。酸辣回甜,夏天吃起来特别的开胃。
  焦皮肘子是脱胎于东坡肘子,郊县的一道地方特色美食。也是注重酸辣咸香。
  肘子洗干净去毛后在柴火上燎过,到猪皮微黄起泡即可。这一步骤关系到做出来的肘子皮是否软糯,工序一点不能马虎。
  陈馨做菜的时候,除了负责照相吕老师外,其他人都拖着小板凳守着她聊天,还指指点点的评论为啥要这样做。陈馨也是服气他们了,为了蹭口吃的,这么没脸皮的事情都能做出来。
  嫌弃归嫌弃,手上还是不能停的。
  他们这次是在铺子上做的菜,因为铺子上才有那么大的锅,灶的火力也更合适。
  肘子清洗完之后,控干水,用老抽给肘子皮做个按摩,等到锅内油温到了七八十度,下肘子入锅,直到将肘子皮炸得金黄了,才捞出沥油。沥油之后还得上锅蒸,在上锅之前用椒盐抹一层,放置十分钟之后,等蒸笼上汽了,才将盆放进去。
  “要蒸一个来小时呢。你们真的不打算去吃点饭垫个底?”
  陈馨拎了把细葱出来剥,还有豆瓣酱生姜和蒜都得剁细点,另外的小碟子装了花椒粒和切碎的小红椒。之前已经先照过肘子了,现在得用美美的小碗小碟子将需用的佐料也拍个照。
  他们没有找到古色古香的瓷碗瓷碟,干脆就用了玻璃碗和白色的小瓷盘,下面铺了陈馨在市场上淘来的桌布,经过精心的摆放后,照出来的照片看上去就特别的精致。
  原本肘子这道菜看上去是相当粗犷的,结果从相机的小屏幕上看来一点都不让人觉得肥腻,卖相挺不错,感觉吃起来也会很不错。
  蒸了四五十分钟后,陈馨插了支筷子进去,很容易就插入肉中,这就代表已经蒸透了。
  小心翼翼的将整个肘子夹出来放入大瓷盘里,盆中剩下的蒸肉的汤汁正好可以用来调酱汁。
  用小火将姜蒜和花椒豆瓣煸炒出香味,再倒入刚才蒸肉剩下的汤汁,看水量多少决定是否需要加入另外的高汤。等到大火将汤汁煮开后,倒入一点酱油调色,等汤汁变得香浓时,然后加入剁好的小红椒煮个半分钟,倒入勾兑好的水淀粉使汤汁更加浓稠,再将汤汁淋在肘子上,最后撒上葱花。一道酱香浓郁的焦皮肘子便出锅了。
  最后那道点心蒸蒸糕需要用到特制的模具,一般的家庭很少能做,但是如果不那么讲究的话,配料配置好后,用小碗上锅蒸也是可以的,只是吃起来没有模具做出来的那种恰到好处的口感。
  但是蒸蒸糕可以用各种颜色的蔬菜汁调色,还能加入甜的咸的夹心,甚至肉松什么的也可以加进去。陈馨吃过的最鬼畜的蒸蒸糕是血糯米加老干妈的,简直让她一生难忘。
  这三道菜里最费时间的就是焦皮肘子,但是最让人赞不绝口的也是这道菜,特别是男士们,浓油赤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