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解码西游记-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穿了,取经队伍是一个团队,现在要由这个团队去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悟空显然是团队中的能人,没有他取经团队到不了西天。另一方面,组织也要控制团队成员自行其是的行为。孙悟空神通广大,可以借以成事。但他又“性泼凶顽”,“不伏使唤”,连稍微说道他两声都不行。对这样的人,如果能加以拘束,则一方面可以使唤,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他行凶。
  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看,观音的处置并非没有缺陷。最大的问题在于,通过掌握紧箍咒,唐僧可以控制孙悟空,反过来孙悟空对唐僧则没有制约,以至于在取经过程中,常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对此,孙悟空也无计可施。唐僧念不念紧箍咒,什么时候念紧箍咒,只能看唐僧的想法而定。还好唐僧没有利用可以用紧箍咒控制孙悟空这一点,做什么不法之事。
  ◆唐僧一逐孙悟空
  悟空虽然同意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他是否就已不再认同自己是“妖”的身份了呢?我们说刚上路时还没有。在第十七回,孙悟空见到黑熊精,做自我介绍时,还说“你去乾坤四海问一问,我是历代驰名第一妖!”认为自己不但是妖,还是“第一妖”,觉得光荣极了。如果他总是以这样一种身份自居,而不做出改变,就会与他在西行路上一路降妖伏魔的做法自相矛盾了。
  其实,悟空此时还以妖怪身份自居,涉及他对取经是怎么一回事的考虑。按照普通的想法,保唐僧取经,不过是一路负责唐僧的安全与起居而已,要对付的是一些上门找事的妖邪与强盗。他只需做好保卫和护送工作就行了,并没有很多其他考虑。如果这样,自己是不是妖就不那么重要了。这显然是低估了取经这件事的难度,更脱离了如来、观音安排这次活动的目的。
  取经的路途中,酝酿着唐僧与悟空的矛盾。到三打白骨精一回,二人关系出现了危机。危机的根源在于,唐僧是肉眼凡胎,识不出妖怪的变化。如果孙悟空也识不出妖怪的变化也就罢了。偏偏悟空有火眼金睛,能识破妖怪的真面目。此时,孙悟空对妖怪的做法是举棒就打,明知道唐僧会不高兴,他却觉得可以先打死妖怪,然后再向师父做解释。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再认同妖怪身份(6)
就这件事本身而论,悟空的做法并没什么错,但唐僧还是很坚决地要赶他走。悟空想留下来的态度也很诚恳,他不愿走有两个基本的理由:一是唐僧救过他的命,他还没有报恩;二是头上戴着个紧箍,回去了心里不舒服。你让我走也可以,得先把那箍儿给除了。除此之外,他还有一点不是十分光明正大的想法,他说:
  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第二十七回)
  说唐僧是过河拆桥,用得着的时候就好说话,现在有了八戒、沙僧保护,觉得我不太用得着了,就看着我不舒服,要赶我走。悟空这样的说法除了惹唐僧不高兴外,没有别的效果。
  唐僧看他还在磨磨唧唧,很不高兴,于是给他写了一纸贬书,断绝了师徒关系。或许唐僧真觉得手下有了八戒、沙僧,他们应该足以保自己上西天了吧,因此,说话的底气很足,甚至说出“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的话来。看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话说得太满,这总是不会错的。
  要说这孙悟空,在五行山下被压了五百年,性情真是与以前不同了。走就走吧,还非要拜师父一拜,当初离开菩提祖师都没有这样。唐僧还不愿受他的拜,说出来的话也气死人,说什么“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孙悟空是你不让我拜,我还偏要拜,于是使了个身外法,从脑后拔了三根毫毛,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唐僧左右躲不脱,只好受了一拜。
  按礼数这已经很够意思了吧,孙悟空还不走,又对沙僧叮嘱了一番:师弟啊,你是个好人,对八戒的话要留心提防,路上有什么事情也要仔细。如果有妖精捉住了师父,就说我老孙是他的大徒弟,西天路上的这些小妖怪,听了我的名字就不敢伤害师父了。沙僧没有说话,唐僧又来了,“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这么着把孙悟空给赶走了。
  其实,唐僧是不了解孙悟空,如果他熟悉以前的孙悟空,一定会对孙悟空的行为感到惊讶,因为这与以前的悟空反差太大了,他会对孙悟空说,够了,这哪里还是以前那个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这么婆婆妈妈的不爽快,像个什么样子。
  孙悟空这一走,还很伤心。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第二十七回)
  好一副多愁善感的样子。这次悟空也不找东海龙王了,直接回花果山,我们也可以顺便盘点一下花果山此时的局势。
  ◆悟空身份认同的剧烈转变
  悟空回到花果山,看到的会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花果山是否还是“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群猴其乐融融,一副世外桃源、海外仙山的美好景象呢?我们只能说不是。
  此时花果山的局面,只能用凄惨二字来形容。山上“花草俱无,烟霞尽绝;峰岩倒塌,林树焦枯”,草也死了、树也烧焦了、岩石也坍塌了,完全是不适合人兽居住的景象。原来当时二郎神捉拿齐天大圣时,率领梅山七弟兄,把整个花果山放火烧坏了。看到这种情形,悟空“回顾仙山两泪垂,对山凄惨更伤悲”。他刚从师父那里受气回来,再看到这种局面,心情之不爽是显而易见的。
  这时,从花果山中跳出七八个小猴迎接大圣回山,把他们度日如年的情况做了汇报。悟空看到猴子这么少,就问“我当时共有四万七千群妖,如今都往哪里去了?”值得注意的是,悟空不是说有四万七千只猴,而是把猴子也都说成“妖”了。他这个说法上的变化是有原因的。经过了天上走一遭,再加上给唐僧做徒弟的这一段经历,从概念上他弄清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年自己实际上是妖,下面带领的也是一群小妖。与他在西行路上要降伏的对象属于一个性质。这点既然已经明白了,就索性说开了,也不用藏着掖着不好意思。

不再认同妖怪身份(7)
原来的那些猴子到哪儿去了呢?原来这四万七千只猴子,大闹天宫时死了一大半;后来这里生存环境实在太恶劣,吃的东西也不够,又跑了一半;剩下的又被猎人抓走了一半,只剩下一千出头了。而且猎人抓走猴子后,对它们十分残忍,“拿了去剥皮剔骨,酱煮醋蒸,油煎盐炒”等等。悟空心里本来就撮火,听到这种情况更是大怒。这时,来了大队猎户。悟空吹起一阵狂风,用山上碎石把这千余人马不加分别地全部给打死了。
  此时孙悟空皈依佛门,跟随唐僧往西天取经,在路上已走了两三年了,但杀起人来还是一点不含糊。杀完猎户后:
  大圣按落云头,鼓掌大笑道:“造化,造化!自从归顺唐僧,做了和尚,他每每劝我话道: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真有此话!我跟着他,打杀几个妖精,他就怪我行凶。今日来家,却结果了这许多猎户。”(第二十八回)
  从他鼓掌大笑看,心情似乎很好。然后他又做了一面彩旗,写上“重修花果山复整水帘洞齐天大圣”,挂在洞外。“逐日招魔聚兽,积草屯粮,不题和尚二字”。又去找四海龙王,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栽上花草树木,使花果山恢复原来的样子。看他的架势,似乎有重走老路的想法。悟空这么做,是因为在唐僧那边暂时看不到前途了,按悟空的说法是“他说我行凶作恶,不要我做徒弟,把我逐赶回来,写立贬书为照,永不听用了。”那我还能怎么着啊。
  此时花果山的革命形势已远不如以前,一方面没有了独角鬼王和七十二洞妖王;另一方面,由于在取经路上与妖魔为敌,以前的一帮结拜兄弟也不见了踪影。加上头上戴了个紧箍,被别人拿住了罩门,悟空这次也没有了继续革命的想法,不过是过一阵逍遥自在的日子吧。也是,反正造反也不可能成功(有了紧箍咒,您说能成功吗),何必再让人抓住把柄,说他有反心?
  与悟空相比,唐僧的情况就很糟糕了。虽然唐僧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妖魔不会因为他是“好人”而放过他。更可悲的是,黄袍怪竟然把他变成了老虎,还被宝象国朝中武将“一拥上前,使各项兵器乱砍”一通,如果不是丁甲、揭谛、功曹、护教诸神暗中保护,“就是二十个僧人,也打为肉酱”。之后,老虎被用铁绳锁了,关在铁笼子里。被妖怪打了倒是正常,唐僧竟被满朝文武当成妖怪,痛打一番。唐僧由此也得到一个教训:原来人与妖的分别并不简单,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光是苦口婆心地说自己是好人也是不管用的。
  在取经队伍面临瓦解之际,白龙马说服八戒,让他请悟空回来。在八戒面前,悟空一开始表现得对回去不感兴趣。他领着八戒欣赏花果山的风景,品尝土特产,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他真不想回去了吗?当然不是。八戒一来,他就已料到唐僧有难,而且是八戒、沙僧无法解决的困难,这一次是非他不可了。但人是讲脸面的呀,当初被唐僧赶回来的时候,做死做活地不要我,八戒、沙僧在旁边一声未吭,现在哪能说回去就回去了,这也太不把自己当人了吧。回去自然是要回去的,但也不能说去就去。
  八戒还有点急智,使一个激将法,把猴王气的大怒,说出如下一段话来:
  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意。”(第三十一回)
  这段话很值得分析,我们一般人的理解是,猪八戒使出激将法后,悟空就决定前去降服妖怪、保唐僧取经。但看这段话,悟空的意思很清楚,他之所以要去降服妖怪,不是因为妖怪捉了唐僧,而是因为妖怪骂了他,这是对他不尊敬。他还说,捉住妖怪以后,还是要回花果山来的。捉妖是捉妖,保唐僧是保唐僧,这是两码事,不要混为一谈。他这话真真假假,可以做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他这么说纯粹是为了找回面子,说漂亮话而已;另一种理解是:他这话里也有部分真实的意思,也就是说降服妖怪后,是不是要留下来,还要看唐僧的反应,看唐僧跟以前相比有没有变化。后一种理解听起来似乎更有道理,不过,我倒更倾向于前一种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后面接着发生的两件事。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再认同妖怪身份(8)
由于这一部分在《西游记》全书中特别重要,所以我们慢慢道来。
  孙悟空决意要去降妖,花果山的猴子慌忙拦住,希望他留在花果山,孙悟空说那可不行,为什么不行,他讲了两条理由:
  小的们,你说哪里话!我保唐僧的这桩事,天上地下,都晓得孙悟空是唐僧的徒弟。他倒不是赶我回来,倒是教我来家看看,送我来家自在耍子。……待我还去保唐僧,取经回东土。功成之后,仍回来与你们共乐天真。(第三十一回)
  第一条理由是,我与唐僧有师徒的名分,尽人皆知,师父有难,我怎能不去。第二条理由则纯属骗人,说师父当时就没有赶他回来,只是让他回去看看,散散心。他这么说,有那么一点为长者讳、为尊者讳的意思,是在帮师父隐瞒情况,言语中并没有怪师父的地方。此外,他一直自认是一个响当当的英雄,决非草泽间的普通人物,可以任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说师父并没有赶他回来,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
  他对猴子们说,“待我还去保唐僧,取经回东土”,这就与他刚才对八戒说的降妖是降妖、取经是取经,一码归一码,捉住妖怪后我还要回来的话,完全对不上了。毕竟,他在取经队伍内的境况又不同了。现在情况很清楚,取经队伍少不了他,加上八戒又专程来请他,为他找回了面子,师父经过这次劫难,对他的看法也会有所变化,因此,再回头去保唐僧,未尝不是明智的选择。由此也可看出,他对八戒说的话,面子上的考虑居多。
  最奇怪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
  那大圣才和八戒携手驾云,离了洞,过了东洋大海。至西岸,住云光,叫道:“兄弟,你且在此慢行,等我下海去净净身子。”八戒道:“忙忙的走路,且净什么身子?”行者道:“你哪里知道,我自从回来,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八戒于此始识得行者是片真心,更无他意。(第三十一回)
  你看,师父命悬妖手,情况十分紧急,连八戒都急得不行,悟空却不忙,在经过东海时,非要下去洗个澡。不过他这次没有拿八戒开涮的意思,而是说出了一番大道理:原来他回来这几天,竟然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他身上有什么妖精气?他不还是以前那个孙悟空吗。回来后过的日子,与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在花果山过得日子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啊。那时手下还有两个独角鬼王、七十二洞妖王,并结拜了六个弟兄,每天云来雾去地不亦乐乎,怎么不觉得身上有妖精气?如果说有妖精气的话,其实到现在为止,孙悟空身上一直都有,不过他以前一直没有意识到,没有把它当回事罢了。现在则有了很强烈的与妖精划清界限的意识,因此想去洗个澡,洗掉身上的妖精气。
  “妖精气”在海里洗不洗得掉呢?当然洗不掉了。毕竟气是个很玄妙的东西,是一种关于精神气质的东西,不是衣服脏了,洗洗就干净了那么简单。孙悟空说师父是个“爱干净的”,这意思难道是说师父的观念很超前,像现代人一样很讲卫生,在荒郊野外也不放松要求;而且不仅自己讲卫生,还要求身边的人讲卫生?当然不是。这里的“爱干净”,对应的是唐僧赶走悟空时说的话,“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原来唐僧觉得悟空不是个好人,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竟耻于与悟空这样的坏人为伍,这可就与你的本事大小无关了。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悟空也了解了唐僧的价值观,这次到东洋大海中洗澡,其实更多的是做给自己看的,表达了要彻底改变自己,跟以前的自己决裂的决心。他也希望师父以后不要再嫌弃他了。这次洗澡,明确地传达出悟空不想再回花果山为王的意思。看来他杀完猎户时的“鼓掌大笑”,不过是强颜欢笑罢了。他这一弄,倒把八戒看得很感动,觉得自己以前真是错看了猴哥了。
  自此,在孙悟空身上发生了一个最重大的变化,此后几十回中的经历,是孙悟空的转变最终得以完成的过程。
  这一回,唐僧吃了亏,被变成老虎,好人当成了歹人,教训极其深刻,对悟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他从老虎变回人时,认出孙悟空,一把搀住,表达了这段时间的想念之情,说:“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师徒之间的心理差距明显缩小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对观音执弟子之礼(1)
有不少研究西游记的论者说,孙悟空本人体现了一种反叛的、伸展个性的精神,他没有丝毫崇拜权威的意识,放言无忌,嘲弄一切,其中一个重要的例子是他曾诅咒观音“该她一世无夫”。还举孙悟空回花果山后打死许多猎户为例,说孙悟空皈依佛教之后,并无改悔之意。这些说法中所包括的证据就事实本身都是真实的,不过要用它们来支持其观点,却不大行得通。这个说法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忽视了孙悟空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悟空对观音菩萨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说是有强烈的反差也不为过。我们不能用孙悟空某一时某一地对观音如何,就断定孙悟空如何如何,而需要具体考察这话是孙悟空在其心理变化的哪个阶段说的。
  孙悟空与观音的第一次接触,是在观音寻访取经人的时候,当时,悟空对观音很有礼貌,前面已经说过,这里讨论其后悟空与观音关系的变迁。
  ◆起初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