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老公的秘密[出版]-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

周末,李扬和田歌去重庆路一家车行看车。

重庆路较远、较偏,乘公车的话,中间得倒一趟车。青岛多家老字号车行,都散布在这条路上。距家近的崂山区,这些年也冒出不少新车行,可那些地方卖的多是名车、豪车、高档车,那是恭候成功人士光临的地方。

来之前,先在网上对目标进行了选择和锁定。对汽车发动机以及油耗量的研究,是李扬的任务,而对颜色和款式的选择,决定权则牢牢掌控在田歌手里。德国车确实是好,可价格昂贵,李扬很迷恋,田歌根本不考虑。

想也别想,她说。

想也白想,她又说。

日产车省油,省油才是硬道理。田歌无所谓开哪国车,反正社会发展到今天,整个地球都是一家人。人家把车弄到咱国土上生产,协助咱工业发展,咱也得给面子,捧捧场是不是?不让人家挣咱的钱,人家图个啥?谁给你白白作贡献?李扬却是绝对制止、坚决反对。原因只有一个,他对日本人有着与生俱来的反感、拒绝和不接受,车就更不用说了。看李扬态度坚决,田歌知道硬犟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生活中任何琐事,李扬都可以让着她、哄着她、迁就她,但大事上,尤其是原则问题上,他是宁折不弯,死也不会妥协的。田歌退一步,折了个中,定下一款韩产的“美美”。价位上限,控制在六万整数关,这是在决定不买房后,以及退回老黄哥和小马哥的借款之后,这对在关于买车问题上一拍即合的小夫妻,将家里能搜罗到的钱全部搜罗出来后,凑出来的最高数额。

在“美美”汽车家族,这个钱数,可供选择的只有一款,也是该系列最为经济的一款。原价六万六,优惠六千,车款需六万,若付了车款,李扬和田歌还须贡献出当月工资进行保险、税费以及办牌等各项杂费。

没关系,挣钱干什么?花呀。李扬说,千金散尽还复来,别怕钱花光,家里有哥呢,你只管花。田歌一头钻进同系列的另一款“燕燕”,前座试试,后座试试,还在售车小姐的陪同下,办了手续出去试驾了一趟。天窗、坐椅可电动调节,座位颜色和车身颜色一致,充分体现出美与和谐。田歌爱不释手,喜欢得不行。可是“燕燕”优惠完了,价格也得八万,田歌左想右想,莫说多出的这两万目前拿不出来,就是拿得出,也实在舍不得,不就多那几样中看或许并不中用的配置,就要多花两万?冤!

来的时候信誓旦旦,非开一辆回家不可,可轮到真刀真枪一下子支付一大笔钱出去,田歌仿佛割身上肉一般,先前浑身的豪爽劲,以及口头上的“爽”,全都如空气中的气泡一般,风一吹就散了。确实是摆在人生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选择?她犹豫了。

想啊想,想得头疼,还心疼。

“怎么样啊?定下了吗?想要哪一辆?”李扬问。

田歌摇摇头,看看这辆,看看那辆,拿不准主意。

“要不,咱回去再考虑考虑?”李扬说。

田歌放弃选择题,如释重负。从车行离开,车没买成,仿佛省下一大笔,路过一家餐馆,田歌喊饿,李扬立即拉着她下了公交车,进去点了几道菜,美美地吃了一顿。

三天后,田歌下了班正往公交车站走,心里还想着那款车,想着那驾驶的快感,正想着,手机短信突响,李扬发来:宝贝儿,请往右看!

右边是车道,田歌听话地扭扭头,一辆香槟金的“燕燕”,刚刚好停在路边,正是田歌喜欢的颜色。她还愣着,只见车窗落下,李扬的笑脸露出来,“呆鹅似的傻站着干吗?快上来,咱哥俩兜一圈。”

车子疾驶在宽阔干净的马路上。虽然只有一点六的马力,但李扬左冲右突,将它驾得动感十足,锐气难挡。李扬擅自购车,且超支两万,田歌竟一丝埋怨情绪也没有,反而心头掠过阵阵惊喜。自己下不了的决心,他给下了。房子?见鬼去吧。

“不就一辆车吗?这么点事还得我帮着拿主意?”李扬笑道,“先凑合着开,过渡性质,等哪天哥发了财,宝马奔驰你随便挑,开一辆,库里停一辆,换着玩。”

“哪来儿的钱?两万?借的?”

“借银行的,用哥的工资慢慢还。”

“要是那辆‘美美’,省两万呢,就不用贷款了,油耗还小。”

“贵两万,一定有贵的道理。我研究了,咱这‘燕燕’,比那款车重两百斤呢,铁皮厚,油耗是多少大了点,可安全性就更好一些。给我老婆买车,安全是第一位的,别的都是次要的。”

“嗯。”田歌把脑袋往李扬肩上靠了靠,很感动。

“喜欢吗?”

“喜欢,你喜欢吗?”

“只要你喜欢,哥就喜欢。高兴吗?”

“高兴,你高兴吗?”

“只要你高兴,哥就高兴。”

田歌笑了。

第二天,田歌把妮妮安置在副驾座上,开着车就飙回娘家了。

赵文凤对这对小夫妻突然不买房,又突然买车,好生奇怪,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在她眼里,房子这种固定资产,买到手时间越久就越值钱。汽车是个什么玩意儿?损耗性物质,时间越久就越负资产。

“烧什么包啊,好好的房子没买,拽个车,养车钱都够打出租的了。”赵文凤说。

“妈,活着为了什么?就为省吃俭用吃苦受累?我受够了,我想明白了,哭也是活笑也是活,省也是活费也是活,为什么不痛痛快快、乐乐呵呵地活?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着享受生活,而不是做生活的奴隶,那谁谁谁阁楼都没呢,还租房呢,人家冬天穿着貂绒大衣开着QQ到处玩,潇洒着呢。”

“那是正常过日子的人吗?”

“什么叫正常过日子啊?我不正常过日子吗?不是跟你说了嘛,现在买房子风险实在太大了,头部,知道吗?就像买股似的,现在买就等于买个头部,不管买股还是买房,买在头部都是最可怕的,咱可不能站到那惨烈的队伍里,等房子涨到头了往下一砸,咱再出手,到时候,一辆车都跌出来了,等于白赚,呵呵……”

“唉,我看你这回彻底被李扬给洗脑了。”赵文凤说。

“概率,妈,知道概率学吗?整整十年了,李扬作为房市坚定的死空头,每一次对房价的预测都是大错特错的,这一次还能不对上一回吗?股市上无论死多头还是死空头,只要坚持,早晚都有对的时候,李扬也一样,我相信概率,相信早晚他会赢一次的。”

“汽车年年降价,晚买一年,就能省下一笔钱,这个账算过吗?”

“算了,如果一辈子不买车,这笔钱都省下了呢,就像您这样,太划算了,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划算,是实用。”

“你这闺女,什么时候学得油嘴滑舌了?”

“别讨论这个问题了,走吧,亲爱的老妈,我拉你出去兜一圈,保证你会喜欢上‘燕燕’的,以后买菜,咱不让小区超市那些小贩赚咱钱了,咱跑远一点,去大市场,再远一点,跑农民田里,刚下架的黄瓜西红柿,吃起来那什么感觉?”

“那不费油啊?”

“油钱?这好办,我加个班不就挣回来了?要不就让李扬加,春节,‘五一’,‘十一’,一年里,这几天加班费最高,这也是他单位里最闲的几天,到时在单位看一天书,相当于平常工作三天呢。”





第十六章 前车之鉴

1

张睿和律师到家里来过了。

会计报表,审计报表,公证处的公证,张睿以原财务总监的身份,和两位律师共同主持了这场家庭遗产的分配。按照国家遗产法的规定,在属于魏春风的那部分遗产中,魏家父母应得的份额,通过一张银行卡,悉数呈送到老人手里。

属于他们的,一定给,别让老人心里扎着根鱼刺似的难受。这把年纪了,受得起争夺遗产的折腾吗?再说了,老两口一辈子习惯了省吃俭用,就是把钱送他们手上,都不知咋个花法,没那个奢侈消费的习惯。省下来的,最后还不都留给魏家这根独苗苗了?金钱、财富,就是浮云,有时候飘到你这儿,有时候又飘到他那儿,最终到哪儿,这不好说。反正到了最后,无论你身家亿万,还是草根百姓,最终都是两手空空离去的,可多数人就是想不开。

从婆婆的情绪里看,她对这一分配方案和分配结果是满意的。但她没有对儿媳表示出任何感激之意,因为不必,原本就是她应得的。没有通过法律的手段争取就可以顺利得到,只能说明这个儿媳还是通人情、识大理的。通情识理,这是作为儿媳的本分,言谢,未免矫情了。

这时候魏母的伤已养好,魏父的身体也康复得差不多了,虽然还离不开手杖,可也行动自如,上哪儿去,拄着杖就可以走了,只不过走得慢些罢了。老两口在这儿住得怡然自得,十分享受和儿媳妇、孙子在一起的生活。楼上楼下,互不干扰,进门有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出门有小院,小院外又有园林样的大院,可以说是世外桃源般的居住环境,住起来当然很惬意、很自在。魏母时不时去逛小市场,买那些打折的老年用品,一兜一兜地拎回来,将她和老伴的房间装扮成一个老年人的天堂,大有长久驻扎之势。偶尔回一趟老宅取东西,魏母再看那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搬走之前一直是很温馨、很得体的,如今怎么看怎么别扭,从哪个角度看都有些不顺眼,因破败而难以让视觉舒坦,如果再让她回来居住,无疑是一件不堪设想、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能走。走了,看我孙子就不方便了。”魏母说。

有时,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老两口坐在小院的木桌前,你一勺我一勺地吃新鲜榨出来的苹果泥。

“你尝尝,老伴,特好吃。”魏母挖一勺,递到魏父手里。

“那当然,我亲手做的,能不好吃?给浩浩留些。”

“哪能给浩浩吃剩下的,等宝贝回来,我再做一碗新鲜的。”

早晨和傍晚,公婆常在小区里的人工湖边上散步,两位老人手牵着手,慢慢地走着,朝霞和夕阳里那对相依相偎的剪影,让陈惜惜看了也会心生艳羡:等自己老了,有人会这样和自己相扶吗?倘若春风还在,他能够这样扶着自己的手,一日又一日地重复这份平淡时光吗?腰疼的时候,彼此捏捏腰;肩酸的时候,彼此揉揉肩;就像公婆这样,老了,摔了,走不动了,一个人可以为另一个做新鲜的果泥,拿勺子挖了递到你嘴边吗?关于这样的问题,她大脑里一直是模糊的。偶尔想到那年自己的丈夫在海边背自己漫步的身影,心里又会猛地生出抽搐般的痛,痛得呼吸都无法畅通。唉,难道,那是特意表演出来的?

烦。烦透了。烦得胸腔里到处都是噼啪作响却又看不见火星的燃烧物,却不能有丝毫的流露。不能在同事面前流露出来,没必要让敌视你的人看笑话。不能在家人面前流露出来,怕老人替她难受。更不可以在孩子面前有所流露,让天真无邪的孩子莫名其妙地感受你的不愉快。所以只有克制,竭力地克制,尽最大努力和可能地克制着。该微笑时微笑,该说话时说话,该干活时干活,就像什么事都没有那样。

满腔焦烦烤着一颗心,又不能说出来,不能向任何人流露,这种滋味,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的。但是陈惜惜忍受住了,并将继续忍受下去。当然,这滋味特不好受,可不好受也得咬牙受着。把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划拉划拉,再仔细挖掘一下,一切不快烦闷的根源,都集中在一个女人身上——周丽倩。李扬的二十万,那不是问题,只要确认了,随时可以给他。自己纠结着周丽倩,难道真的是为了确认这笔钱?不,钱不是问题,张睿说得对:报复。

要不然,也不会打一个黑底白花的小盒子,托人送到那女人家里去。那个小盒子,是不是有些恶毒了?不,对于周丽倩入侵别人家庭,分割别人老公的行为,自己的回击,也不过如同轻轻挠了一下痒,只是让对方稍稍感受到一点点皮肤的不适而已。

她感到了不适,不舒服,她坐不住了,不得不主动约见了自己。她不再像第一次那样矢口否认和春风的关系,却对二十万表示一无所知,就像头一次和惜惜见面时一口否认和春风的关系那样。没关系,也不能逼得太紧,得给她时间,给她考虑、反省和权衡利弊的机会。有过一次“小盒子”的事,惜惜充分相信,她不敢再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更不敢抱着侥幸的心理企图不了了之了。

耐着性子等待周丽倩的消息,等不到却又不得不说服自己继续等的时候,惜惜的焦躁情绪,达到了历史最高值。走出自己的房间,在喧闹中烦;关上房间的门,烦的感觉却没有就此被关在门外,而是在一种入骨的孤独中,继续焦躁着。

晚上安顿孩子睡下了,陈惜惜靠在床头,翻起一本关于美食的书,尽量让自己转换思维,转移注意力,不去想那些不快。然而总是无法专心,索性合了书,关了灯,拉开窗帘,让如水的月色倾泻进来。

正辗转着,忽然传来一声手机短信的提示音。拿起来,是张睿。惜惜穿着睡衣,在窗前圆桌边坐了,回复他。





张睿:休息了吗?

惜惜:没。

张睿:最近忙吗?

惜惜:还行。我公婆来了,家里挺闹的。

张睿:你心情不好?

惜惜:嗯。

张睿:应该出去走走,换一个环境,心情就不一样了。

惜惜:上哪儿?

张睿:去西藏吧。看看高原上的蓝天,看看藏民的生活,所有在城市里遇到的烦恼都会被滤掉。

惜惜:太远了,暂时没那么多时间。

张睿:那就换一个近一点的地方,一两天就够了。

惜惜:有什么好的建议?

张睿:我现在四川老家,约了几位圈内的好友,他们明天从不同的城市飞过来,做一个小型的聚会,你有兴趣吗?

惜惜:什么性质的聚会?什么理由?

张睿:一周前,家乡发生了特大灾情,二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一个小城市,从头到尾给淹了。一个募捐性质的聚会,我发动的,都是好朋友,还有朋友的朋友。如果你愿意,我希望你来。





从报纸上看到了这样的报道。真不知老百姓在什么地方触怒了老天爷的神经,春天时南方大旱,旱得庄稼渴死,老百姓四处求水。不料入夏以后,全国各地便陆续传来因为暴雨带来洪灾的消息,先是南方,后是北方,大城市,小县城,此起彼伏,灾情不断。

之前一直从媒体上看到这方面的内容,看了,心里震一下,转眼就过去了,毕竟离自己太远了,要做的事情又太多,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为离自己很远的事情长吁短叹。此时洪灾的消息从张睿的手机里传到自己眼睛里,仿佛一下子就发生在身边了。

不知何故,惜惜的心,忽然就给刺痛了。

几乎没有犹豫,她快速摁键回复:我去!

张睿:谢谢!

第二天恰逢周末,惜惜突然决定去灾区,公婆不免担心起来。婆婆说:“咱捐点钱行了,干吗非跑一趟啊?人家武警去了能扛沙袋抗洪,你这小身板,去了能干什么?吃住都是问题,这不是给人家添负担?”

这件事上婆婆的立场没什么错,她是拿惜惜当自己孩子了。婆婆又道:“大热的天又大老远的,在家舒舒服服过个周末,出去折腾什么呀?万一出点意外怎么办?”

惜惜默默地收拾行李,头也不抬,语气不高,但态度坚定,“妈,什么都别说了,我已经决定了,就两天,今天去,明晚就回来了。”

公爹保持中立态度,“惜惜有爱心,这是好事。不过表示爱心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得到现场去。你如果不去,这没什么,好容易过个周末,在家好好休息一下,养养神。如果一定要去,那就得做好准备,把这两天吃的用的都带足了,灾难过后的地方,物资是最匮乏的,无论如何,安全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惜惜道:“爸,你放心,和我一起去的还有好几个朋友呢,大家会相互照顾的。”

“去吧去吧,没见过你这么倔的人,平常看上去挺温顺,心里面的主意狠着呢。”婆婆一看拦不住,赶忙吩咐保姆张罗那些易携易带的食品和水果,以免到灾区饿着肚子。

早上八点,离家前,惜惜将儿子交给公婆,换了款式简洁的休闲运动装,蹬了方便走路的平跟软皮鞋,一个人背着旅行包,开车去了机场。

上午十一点半时,陈惜惜在成都双流机场下了飞机,转乘长途汽车,经过两小时的高速行驶,终于来到了那个遭过暴洪洗劫的××市。

车站已经被毁了。到处是一尺多厚的淤泥。开往那里的长途汽车,乘客稀稀落落,且都在半道上陆续下了车。在一条只有两车道的公路上,汽车将惜惜带到目的地时,整个长途车上,除了惜惜,只剩两位乘客。这儿是这趟车的终点站,那两位乘客,听他们一路上的交流,都是在外工作,得知家乡的洪灾,临时放下工作赶回来看望老人的。

一个男人的身影,挺拔地立在公路边。熟悉的身影,惜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