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十年代小美好-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呵呵呵……那啥,那个啥……”赵永尴尬地笑笑,突然脸上一变,小声喊道:“快抬进去快抬进去!”
  现在正是上班时间,万一哪个上班早的路过看见可就坏了!
  赵永和段良玉如大力神附身,6个麻袋没用一分钟就搬进了院子,关上了大门。
  这才浑身瘫软地靠着麻袋倒在地上,这时候,什么人也吃不饱啊,干什么都没力气。
  等两人歇了一会,封华才道:“有秤吗?过过秤,我还忙着呢。”
  “哦哦!没有没有,不用不用。”俩人也是常做买卖的,特别是段良玉,就是做粮食生意的,这麻袋里不说只多不少,也不会差个一斤两斤。
  “都倒出来,看看。”封华道。
  赵永虽然讪讪,但还是挨个把麻袋倒空,万一只有上面一层是玉米,里面都是石头呢……赌不起啊。
  金黄色的玉米散了一地,美得就像传说中的黄金铺地。
  “你们是把钥匙给我?还是谁跟着我回去?”
  “给你钥匙!”段良玉从兜里掏出家里的钥匙,非常放心地交给了封华。
  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给了封华,已经是她的了,不值钱的加起来也没有几十块了,都给她又如何?就怕人家看不上呢!
  他们要好好守着这玉米,赶紧出手,赵父赵母回来可就不好了。“投机倒把”的事,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危险。少一个人知道也少一份担心。
  封华离开了赵家,也拍了拍胸口,这次真是太险了,下不为例!
  快步走到段良玉家,迅速收好东西。封华却没有离开,而是走到段家的灶膛旁边扒拉起来。
  在一堆柴草里果然发现了她想找的东西:一些钱,一些被当做纸,用来点火的钱。一些已经作废禁止流通的钱——第一套人民币。
  封华没有动,拨动了几下稻草,让那些钱稍微露出一些边角就离开了段家,快步回到了赵家。
  赵永和段良玉已经收拾好了玉米,都藏在赵永的卧室里,两人正在商量怎么卖。
  封华还了钥匙,装作随意地说道:“对了段大哥,我刚才在灶坑旁边发现一些第一套人民币,现在只能用来烧火啦?”
  “啊?……哦,是啊……”段良玉欢喜的脸上突然暗了。
  赵永也放下脸,同情地看着好哥们。
  “怎么当初没去兑换吗?现在只能用来烧火了?”封华继续问道。
  “……嗯。”段良玉低垂着头,并不想多谈。
  “你还有很多吗?很多我可以找人帮你换了,不过要分我一半哦。”这才是她今天的主要目的!什么吴道子都是顺带的!
  “什么!你,你可以换?不是不给换了吗?”段良玉豁然抬头,瞪大了双眼,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
  “你是谁?我是谁啊?~……反正只要是真钱就能换!不过十块八块的就算了,还不够丢人的呢。”封华娇气道。
  “换换换!走走走!”段良玉什么也顾不上了,拉着封华就走。


第20章 第一套人民币
  段良玉拉着封华风一般跑了出去,瘦弱的身躯似乎爆发了无穷的力量。
  赵永看了看卧室,又看了看大门,咬咬牙锁上大门追了出去。一会发生的可是大买卖了,比这9000块的玉米值钱多了!
  虽然不是他的,但是也是个难得一见的大热闹,他得去看看。
  段良玉回到家,颤抖着手开了锁,大门都来不及关就冲进了卧室。
  封华摇摇头,就这心理素质,怪不得最后抑郁而终。
  封华等了一会,果然见赵永追了上来。赵永就靠谱多了,进院第一件事就是关大门,还从里面上了锁。
  两人进到客厅,就见赵永正在往外搬一个大木头箱子。
  这种箱子很常见,农村稍微过得去的人家都有,四四方方的长方体,一般容积都在半立方到1立方之间,掀盖式,用来装衣服被子或者什么东西。
  有条件的人家会打两个给女儿当嫁妆。
  赵永是知道这个箱子的,也是因为当初无意中被他发现了这个箱子,他才和段良玉纠纠葛葛,最后竟然成了好朋友。
  他上前帮段良玉把箱子搬过来,放到地中间,又回头关上了客厅的大门。
  段良玉喘着粗气,满脸通红,不知道是这一路累的还是激动的,大概都有。
  他一把掀开箱盖,露出里面满满一箱子的钱,颤抖着道:“都……能换吗?”
  封华按下内心的激动,无所谓地点点头:“是真的就行。”
  “保真!绝对真!”段良玉道。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啊?我还以为一亿两亿就最多了呢。”
  封华是知道这些钱的来历的,她听赵永唠叨过无数回,但现在必须装作不知道。
  而她说的一亿两亿是第一套人民币的面值,只相当于现在第二套人民币的一万两万。
  “我,我那个啥,这是我家祖传的……”
  “噗!”封华没忍住,49年发行的钱就成祖传的了。
  “你快得了吧,该奸的时候不奸,该实在的时候不实在,现在还有啥不能说的?”赵永在一旁道。
  然后自己对封华解释起这些钱的来历。
  原来段良玉是沪市人,祖父是某个贸易商行的大买办,某条街上有一半的店铺都是他家的,妥妥的豪门。
  定成分之前,段良玉的爷爷就听到了风声,老爷子想了一宿,第二天就把家分了,并在家族大会上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担忧。于是偌大的家族四分五裂,各奔东西。
  有人出国,有人留在原地,过着原来的日子,有人举家搬迁,去外地过着奢华的日子。
  而段良玉的爹作为庶子,分到的东西不多,但是为人精明又小心谨慎,更有一个有本事的朋友,告诉了他一些准确的消息。
  所以段良玉的爹迅速卖了所有名下资产,改变了户籍,带着现金和唯一的儿子来到了北大荒。
  老婆不跟他走,带着女儿回娘家了。
  结果他果然走对了,虽然跟其他叔伯兄弟断了联系,但是想来他们后来的日子也不好过。
  段良玉的爹沾沾自喜了几年,本以为可以守着钱财平安而富足地度过下半生,结果第一套人民币不能用了!
  从55年2月21发起兑换通知,到55年5月10号停止流通,不到3个月时间。有些纸币甚至4月1号就停止流通了。
  段良玉的爹头发都急白了,疯了一样在黑市上兑换黄金,但是时间太短了,最后也没兑换到多少。
  眼睁睁地看着一箱子钱变成了废纸。
  他不敢去银行换,怎么解释这么多钱的来历?说捡的?说他户籍是假的?说他其实是个被打倒的大资本家之子?
  老头一病不起,没几天就去了。
  段良玉几经家变,性格变了很多,也胆小内向了很多,直到遇见了赵永,又阴差阳错被他发现了这些钱,又被赵永拉着出去做买卖,他才慢慢走出家变的阴影。
  但是他看见这些钱就来气!不能用了留着干啥?所以家里没纸没草了他就用它来生火。
  而据赵永后来无数次悔恨地诉说,60年夏天,他帮段良玉去乡下收粮食,路过苞米地偷了人家几穗苞米回来烤着吃,一时间找不到柴火,段良玉就把这一箱子钱都拿出来,烤玉米了。
  他们曾经用了无数的钱,烤了玉米吃……那吃的不是玉米,是钻石啊!
  而段良玉的身份一直隐藏的很好,就是个普通工人后代,所以他平安度过危险期,一直活道了90年代末。
  那时候古玩市场已经火起来了,第一套人民币虽然没有飙升,但是已经见到势头了,未来的无限升值空间是可以预见的。
  再加上那幅吴道子的画,五十多岁的段良玉也走上了他爹的后路,郁郁而终。
  封华觉得,如果她现在张口白要这些钱,就说是好看,喜欢,拿回家去糊墙,叠纸鹤,叠门帘,段良玉都会毫不犹豫地给她。
  但是那样,估计这有些傻萌心软的男人,一样要死在90年代末。
  但是如果给他按几年前的银行价格兑换,将来他最多是遗憾一些,或许连遗憾都不会有,毕竟在当下,他用一堆废纸换了几万块钱,几万块,这是真正的天文数字,绝对的占了大便宜。
  而有了空间的封华,不差这点钱,她也不想把捡漏建立在一条人命上。
  她喜欢双赢。
  封华看着这一箱子钱,问道:“这是多少啊?”
  “我也不知道多少了……烧了一些……”段良玉有些心疼道,是真疼啊!早知道就不烧了!
  不过还好还好,这些钱能用的时候,他们把大票兑换成了一些小票放在外面,他烧的小票比较多,10块20;50,100的。
  他要是知道这些小票可能比箱子里某些大票还值钱,估计得哭。
  封华蹲在地上,慢慢开始点钱。段良玉和赵永也过来帮忙,把各种面值的分门别类的放好,等着封华亲自点。
  满满一大箱子钱,品相都很好,八九成新,有的甚至是全新。
  以面值5万居多,而当时5万面值的有2种,一种图案是新华门,一种是收割机。
  几十年后,一张接近全品的新华门几万块,一张收割机,十几万块左右,这个价值还在上涨。
  封华越数心跳越快,怪不得段良玉挺不过去,要是她,她也挺不过去啊!


第21章 纪念日
  “怎么这么多5万的?5万不是53年才发行的吗?”封华装作不知道地随口问道。
  据段良玉的经历,他爹变卖家产的时候应该是建国初,那时候还没发行5万面值的。
  “是,当时没有5万的,给的都是1万的,5000的,老大一堆了,好几个大箱子都装不下。我爸……都是天黑搬的家。”
  段良玉停了一下才继续说道:“后来我爸慢慢地把手里的小票换成了大票,发行5万的时候,他又去外地倒腾了几趟,才把几箱子钱变成了一箱子……”结果都是白忙活。
  不过看着地上数钱的小姑娘,他的心也咚咚地跳起来,这就是个天使啊!他要是早遇见这个小姑娘就好了,他爸要是再挺几年就好了。
  ……
  花费了半个小时,封华才数完所有的钱,最后折合成第二套人民币,价值53200块。
  赵永看得都口干舌燥,眼红心热,更别说当事人段良玉了。
  “真……真的都……给我换?”段良玉结结巴巴道。
  “换是可以换,不过得分出一半好处费啊,也不能让人家白忙。”封华说道。
  段良玉一顿,不过想想没有这小姑娘这就是一堆废纸,给了这小姑娘就是26600块钱,值,太值了!
  封华也不稀罕这一半的手续费,但是不收不符合她的身份,商人哪有无利就起早的?
  “对了,你是想要钱?还是给你换成等价的粮食?”封华问道,她可没现金啊,有的那1500块都是赵永之前给她的。
  “可以换成粮食?2万多块钱的粮食?”段良玉还没说话,赵永首先惊声道。
  这到底什么人啊?家里是管粮库的吧?可是粮库里也没有品质这么好的玉米吧?
  “都能换什么粮食?”赵永激动地问道,玉米穗不是最不值钱的,但也倒数第几了。大米白面才值钱,每斤能卖三四十!
  赵永现在看着封华的眼神就像在看金元宝,摇钱树,聚宝盆。
  他本来以为这就是一锤子买卖,这600斤还不知道人家怎么倒腾来的。没想到人家的本事就像无底洞,深不可测啊。
  “目前只有玉米。”别的可忙活不起,大米小米小麦都得脱粒。
  不过一直卖玉米也不行,等她掏到了手工脱粒机,她也打算种些别的。
  段良玉有些举棋不定,是要2万多现金,还是要一千多斤玉米?他有了2万多现金还用倒腾东西吗?整天提心吊胆,就冲现在这个金额,抓到了都得吃花生米……
  但是2万多块钱的玉米卖出去,就现在这个行情,就会变成3万多……
  他有些拿不定主意。
  赵永却不管他:“我能再买点不?现在没钱,不过这批出手了马上就有钱了!”这才是个生意人。
  “我下周再来。这钱要半个月才能换好,你再考虑考虑。”最后一句是对段良玉说的。
  “好好好!好好好!”两人都点头答应。
  最后封华背着装满了钱的背筐,上面只盖了个麻袋掩饰,走出了段家的大门。
  “这样安全吗?”段良玉担心道,现在马路上竟是巡查的人,见到背筐的就要拦下来看看筐里是什么,防止有人投机倒把。
  “没事,我的人就在胡同口呢。”
  “哦哦。”忘了那些神出鬼没的人了。
  “对了,你等等!”段良玉拦下要走的封华,飞快跑到屋子里,不一会拎着个小篮子出来了。
  “这里面是些小票,不值多少钱,都送你了。”这些就是他平时点火用的小票。
  封华笑笑接过。几十年后,哪里有不值钱的第一套人民币?最不值钱的也好几千一张,小票里的珍品有的也能达到好几万,十来万一张!像是500元的瞻德城更是将近50万一张!当然这是品相好的,品相不好会便宜很多。
  封华拐了几个弯,路过一个公共厕所,进去又出来,轻手利脚地来到了长途汽车站,时间刚刚好,还有10分钟才发车。售票员还是昨天那个。
  这次封华主动递上5毛钱的车票,售票员看看她,什么也没说接了过来,让她上了车也,没问她怎么一个人。
  100多里地,农村人要么走着来,要么赶牛车马车驴车来,很少有人坐公共汽车。所以车上人不多,这时候5毛钱的车票真是天价。
  一路上,封华都在总结这次交易的经验,先做了严重的自我批评,实在是太惊险了。能顺利完成,全靠老天眷顾。
  又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了想这几天的际遇。
  前天刚刚重生,懵懵懂懂,还以为自己在做梦。然后接着发现了空间,又忙碌了一晚上来平复激动的心情。
  接着又赶了一天的路,见到了方远。这一大清早又做了笔大买卖,一下得到了笔天大的巨款。
  拥有空间,拥有这笔巨款,后半生她就是什么都不做,也可以衣食无忧,轻松逍遥了。
  但她真的就要这样吗?天赐的一生,就是要缩在空间里,偷偷过着温饱的日子,然后等到自己五六十岁了,拥有巨款,轻松度日?
  怎么可能!
  她曾经富甲一方,拥有比现在还多许多许多倍的钱,让她为了这点钱就停下奋斗的脚步,混吃等死,简直是笑话。
  重生,对她最大的恩赐,就是方远了……
  不过现在方远远在天边,她不能靠近也不到靠近的时候。那空闲的这几年时间,她要干些什么,卖粮赚钱吗?
  段良玉,却给她打开了一扇大门。
  她是不是可以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拯救一些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瑰宝,拯救那些被付之一炬的典籍,挽回一些人间遗憾?
  封华笑笑,喃喃道:“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
  而封华刚离开,赵永就收起了脸上所有神色,拉着懵然的段良玉就往家跑。
  直到看到金灿灿的玉米还在床底下,他才一屁股坐在地上。
  一切都是真的,不是仙人跳……他们真的遇到一个小仙女!
  “今天是什么日子?”赵永问道。
  “1960年3月28。”段良玉道。
  “记住今天,以后这就是咱俩的纪念日,是比生日还重要的日子!”
  段良玉狠狠点头。


第22章 斟酌斟酌
  封华下了长途车,还没走两步,就看到梁青山大步朝她走来。
  “你这孩子,咋这么野呢!省城你都敢去!看把你能的!”梁青山嘴里训斥着,心底却隐隐赞叹。
  没想到一个小丫头片子就干出了许多大老爷们儿都干不出来的事!别说普通老爷们儿了,就是他自己,走在省城的马路上都打怵,一个小丫头片子,她怎么就敢呢?
  “还笑!胆大包天的熊孩子!你这是去省城啦?去干啥了?哪来的钱坐车?”梁青山问道。
  今天一大清早公社就来人通知他,让他去县城长途汽车站接封华,其他什么都没说就走了,搞得他莫名其妙。
  这是昨天晚上给公社打电话时,封华和方远私下商量的结果,不能让大队的人知道她来送方远了!
  12虚岁的小姑娘不小了,常常都被当成大姑娘了。现在虽然提倡晚婚,法定婚龄也是18岁,但是农村女孩基本十五六岁就结婚了,最大十八九,超过20就是老姑娘,剩女了。
  一个半大不小的姑娘百里迢迢去送个少年……有再多的理由也是好说不好听。
  而公社知道了,就等于大队知道了。
  陆顶也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就按照方远的意思,直接交代公社去接人,确保人安全到家,其他一律不说。
  所以梁青山才会好奇。
  “我去帮蔡奶奶办事了,她给的钱。”
  “哦,哦。”梁青山恍然大悟,这倒是有可能,村里唯一能跟省城有些交集,又能指挥得动他来接人的,也只有蔡老太太了。
  “你啥时候跟蔡奶奶这么熟了?还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