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零妇产圣手-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是农村最忙也最充满希望的时刻。
杨树湾的人显然都对马大夫非常熟悉,一路走过去,在田里水沟边埋头干活的人都主动打招呼,喊他去家里头吃饭。
“不咯,不咯,今儿事情多,还有好几个大队要跑。”马大夫谢了正在鱼塘边挖水渠的八队生产队长的香烟。
八队的新鱼塘起网捞干净里头的东西后,生产队又往里头撒了漂□□消毒,等暴晒上几天,就要开始养鱼种菜了。
马大夫放下担子,夹在耳朵后头,然后从箩筐中拿出药水瓶跟喷雾器,递给生产队长,“天热了,蚊子起来了,什么打摆子跟大脑炎都要来了。废话我也不多讲,你们生产队,里里外外,尤其是有水的地方,千万要小心。不然别讲是娃娃,就是大人得了病也是要没命的。”
说着,他拿药水加了水装进喷雾器里头,示范给生产队长看,“用敌敌畏的时候小心点,别还没杀死蚊子,先自己搞中毒了。”
生产队长连连点头:“晓得咯,劳驾你了,马大夫。”
他看着余秋笑,示意马医生,“我们小秋大夫也是好样的。马大夫,您好好带她,保准下回就不用你满村跑了。”
杨树湾前一任赤脚大夫被招工走了,卫生院医生也时常顾不上,好几回都是马大夫自己下来搞。
“我这个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这些娃娃都聪明的很,看看就会了。”马医生点了药片跟药粉的数量,回头又跟余秋求证,“八队多少人来着?”
“一共五十四户,两百四十三人,其中男性一百二十六人,女性一百一十七人,六十岁以上老人三十四人,十岁以下孩子五十四人。”余秋赶紧掏出自己的笔记本,报数据。
马大夫哈哈大笑:“看看,我说现在的娃娃都聪明的很吧。”
生产队长单手扶铁锹,竖起大拇指来:“不愧是有学问的娃娃,这肚子里头的账本子比我这个队长都清楚。”
马医生又跟他寒暄两句,便挑着担子继续往前走。
余秋回头看发下去的喷雾器,犹豫着问:“老师,那我什么时候过来收喷雾器比较好?”
“收什么啊。”马医生头也不回,“这东西打过药水了,又不好放的。放心吧,他们都仔细,不会乱扔东西。”
余秋猛然回过神来,小喷雾器就相当于防疫站免费送给农民的。
难怪她觉得这种手持式小喷雾器眼熟,不就是村里人拿着给蔬菜打药水时用的吗?
呵,在物质急剧匮乏的现在,这也算是份不错的礼物。毕竟,虽然生产队的田是集体干活,家家户户的自留地可是自家打理。
余秋迟疑:“老师,我们就这样直接发下去的话,会不会做不到位啊。”
她大学时那位当村官的舍友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结果发给村民的羊羔被人家直接宰掉吃了。人家就不乐意劳动致富,人家宁可混日子。
基层工作其实相当难做。
马医生脚步不停:“做不到位就是他们自己遭殃,这可是他们的家。”
他调整了一下肩膀上的担子,安慰了句小赤脚医生,“放心,杨树湾人的觉悟还是很高的。爱国卫生运动从来没拖过后腿。我们搞卫生防疫,主要工作是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不要想着大包大揽,替群众把所有事情都做了。你好好学习领袖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是不是要依靠群众?”
话音落下,他们又在田头碰上六队的人。
马医生示意余秋上前,照着刚才在八队发灭蚊药的套路来。
余秋有种莫名的羞耻感,硬着头皮走到正在修整长镰刀的何东胜面前:“何队长,这是今年六队的灭蚊药。万一不小心打到蔬果或者粮食上,千万不能吃,起码过一个礼拜,省得中毒。”
她现在也想明白了,这些灭蚊药其实会有部分悄无声息地变成农药,用在农作物生产上。
唉,谁说六七十年代的农产品都纯天然无污染来着。怎么可能,农村灭蚊灭蝇什么的,用的化学药品可都是农药。只是因为数量有限,所以用量不得不克制而已。
不用农药的话,要让现在的农民怎么防治菜虫?褚时健那比平常橙子贵上好几倍的褚橙还不是同样要打农药。
何东胜咧开嘴巴笑,露出一口糯米白的牙齿。
余秋老疑心这人其实是在笑她,因为她昨天顶着大太阳给沤草肥的草粪塘喷洒敌敌畏的时候,正在翻草肥的何东胜就这么表情微妙地看着她。
估计是难得看到个傻子吧。
何东胜接过喷雾器跟药瓶,连连点头:“好,没问题,保准不留一个死角。”
余秋皮笑肉不笑:“爱国卫生靠大家,就看你的行动了。”
杨树湾总共才九个生产队,农田又基本上集中在片区内。如此这般,日头才刚刚升到正中,马医生挑着的担子就剩下副空箩筐。
余秋迟疑:“马老师,茅坑我们不另外处理吗?”
其实她最担心的就是茅坑,因为那里蚊虫集聚,偏偏人们解决问题又不可能瞬间完成。
前头她在公社刘主任面前提的双瓮式清洁厕所改造计划,她虽然写了报告交上去,可大队一直都说上面还没有回复。
没材料的话,再好的设计图纸也只能纸上谈兵。
“我跟你们大队书记说过了,先用板子将茅坑盖起来。”马医生担着空箩筐往回走,“防疫站跟酒厂讲好了,下午就送酒瓮过来。挖坑什么的,大队会组织人做的。”
余秋一开始还疑惑,送酒瓮做什么?再一听,立刻反应过来,这是防疫站出头解决大头费用问题了。
她惊喜不已,连连道谢。
“谢我做什么,不还是你自个儿的功劳嘛。”马医生摆摆手,侧过头看了她一眼,点头表示肯定,“很好,想到通过改建厕所来切断乙脑的传播源头,这个思路很清晰,主席对赤脚医生的教诲,你学的还是挺扎实的。好好做,踏踏实实地为贫下中农服务。”
余秋一愣,改造厕所切断乙脑传播途径?她打的报告里头绝对没有这项啊。她交报告的时候,大宝还生龙活虎的呢。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时间流逝碎片 40瓶;瑤非魚 10瓶;ltjenny 8瓶;hebaozhimu 5瓶;穆穆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充分利用水
马医生不肯留在杨树湾吃中午饭。
他今儿忙,要赶时间。胡奶奶硬塞了半天; 也只塞给了他一根今天刚从山地上掰下来的玉米棒子。
防疫站的医生走了; 余秋也没能琢磨出来到底是谁在申请报告上又加了那神来一笔。自古行政工作赶上运动那是效率最高的,搭上防治乙脑的顺风车解决厕所问题; 这人脑袋瓜子够灵光的啊。
余秋摇摇头; 正要收她的手工姨妈巾; 却猛然发现晒衣绳上已经空空如也。
她脑子一个激灵,赶紧冲进屋。
中午放学回家吃饭的田雨正抓着姨妈巾往自己胸口靠。她听到脚步声抬起头; 满脸疑惑地看余秋:“这是你给小宝做的围兜吗?”
她记得自己弟弟小时候吃饭就围着个差不多的东西,防止弄脏了难得新衣服。
余秋眼皮子直跳; 嘴里头含含糊糊地发出声意义不明的音节,赶紧伸手拿下自己的姨妈巾。
田雨没看出来她神情的微妙,兀自夸奖余秋心思巧妙:“你还在后面缝了雨伞布?真厉害; 这样菜汤就不会透过围兜印在衣服上了。”
不过唯一的问题是; 她怎么觉得这围兜要比小宝的衣服用料还好啊。到时候桂枝嫂嫂未必舍得给小宝用呢。
“快快快,胡奶奶,赶紧打盆水给小杨擦擦。”
屋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跟叫喊。
紧接着是胡奶奶的惊呼:“这是怎么啦?”
余秋跟田雨对视一眼,赶紧冲出门看,刚好听到答案:“热着了; 中暑了。”
胡杨软踏踏地坐在门槛阴凉处; 整个人像没骨头一样,浑身湿漉漉。
他今天主动请缨帮忙掼草肥的。
所谓草肥就是植物沤肥; 乡下虽然地方宽敞; 但无论是田头还是村落; 都鲜少看得到杂草,因为都被拔了去沤肥。农民能够用到的化肥极少,种田种地几乎全靠草肥跟养猪场的圈肥。
野草要放在专门的草肥塘里头沤好了,然后再运送到田里头当底肥。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个步骤是将草肥从池塘转移到地面上,称之为掼肥。
这样一来好像可以加快草肥腐熟并且减少水分,二来则是方便再挑担子送到田头。
掼肥可不是个轻省活计,一叉子下去跳起来的草肥足足能有二十斤重,然后抛到岸上去,需要耗费的气力惊人。
不知道是重体力活消耗能量太大叫人吃不消,还是太阳过于热烈晒得人发晕,亦或者是草肥塘实在太臭了熏死人,胡杨下去没多久,就直接软倒在草塘中。
跟他一块儿搭档干活的农民见势不妙,赶紧将他这个新农民拖上岸。他在树荫底下吹了会儿风不见好,又爬进旁边的池塘里头,直接泡了个澡,好不容易缓过神来,身上却始终使不出劲儿。
村民哪里还敢让他再下塘干活,趁着中午收工吃饭,立马将他送回来了。
余秋捏着鼻子拎了桶井水放在他面前,忍不住叹了口气:“你就不能先把大队的账目算明白吗?”
“我一早就算好了,我没耽误工作。”胡杨挺委屈。
他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从小跟着兵摸爬滚打。他本以为自己的身体素质不错,结果到了农村却动不动就吃瘪。
余秋头痛,不明白这孩子为什么就这样执着下田干活。要说新鲜感,这都来了半个月,新鲜感持续的时间也未免太长了些。
“你歇歇行吗?你看你这样中暑倒下来不仅没帮上忙,还耽误了人家干活,自己的工作也要受影响。”
胡杨哪里肯放弃。
他洗了把热水澡,上桌吃午饭的时候,还在信誓旦旦:“不行,这都要建设四个现代化了,怎么还能用这么原始的方式解决问题。我得造个挖草肥的机器出来,加快工作效率。”
生产队今天没管中午饭,秀秀回家吃,闻声好奇不已:“小杨哥,那是个什么机器啊?”
胡杨不假思索:“挖土机。”
田雨正在喝酸菜豆瓣汤,闻声直接呛到了。
余秋一边帮人拍背顺气,一边无奈:“你的插秧机造好没有?做事要有始有终啊,得抓主要矛盾。”
胡杨拿汤淘饭,就着臭咸菜梗子,呼呼啦啦喝下一碗山芋饭,然后一抹嘴巴:“做好了,就等下田试验了。”
余秋跟田雨面面相觑,俱都放下碗筷,冲到男知青点去看新鲜。
虽然他们都计划好了搬到后面山洞去住,将这两间屋子空下来当医疗合作站,但因为三人从早忙到晚半刻不停歇,所以到现在也没将收拾好山洞。
胡奶奶跟秀秀也跟着瞧稀奇。
胡杨赶紧收拾屋子,有点儿不好意思地抓抓脑袋:“早上急着出门没顾上。”
众人也没顾上关心他乱糟糟的房间,只盯着屋子中间的机器看。
胡杨手上材料极为有限,纵然拆了自己的雨伞也没能让机器看上去有多高大上,相反的,简直简陋得可怜。
房间地上摆着个有点儿像手推拖车的机器,只不过推车扶手位置竖立着挡板。
机器的轮子在前方,是一个废弃的齿轮,是胡杨从大队碾米房翻出来的,由它充当轮胎,可以方便插秧机在泥泞的水稻田里头前进。
它的后方是两根平行排列的细长的木头架子。通过链条与上方稍微短一些的木头架子相连。
这还是郑大爹维修水车的时候剩下的边角料,被胡杨如获至宝一般的收集了回来,再度加工利用。
余秋看了半天,又听胡杨指手画脚地解释,终于勉强算是听明白了其中的原理。竖立着的挡板其实是盛放秧苗的地方,外面只简单竖了两根木棍作为遮挡,好让秧苗顺利卡在其中。
机器向前运转的时候,上方那两根稍微短一些的木头架子,就是分秧器,将秧苗顺利地拨给下面的长木头架子插秧器,然后顺利插。入湿润的水田当中。虽然一次只能插两根秧苗,但因为速度快而且人只需要站着摇车走就行,所以效率反而高。
因为房间是硬土,胡杨只简单推了两把插秧机就心痛地舍不得再动,生怕弄坏了他的宝贝发明。
纵使这样,也足够他收获一屋子三代四个女人的赞叹。
余秋竖起大拇指:“可以呀胡杨,你这个要用得好的话,说不定一个人能抵上好几个劳力呢。”
胡杨有点掩饰不住的小骄傲:“那当然,我要让广大贫下中农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下一步他就要造挖土机,绝对不会放过草肥塘。
“算了,你要有这精力,还不如琢磨着怎样才能提高收割效率。”
余秋敦敦善诱,“其实草塘工作的关键,无外乎就是让草肥跟水分离。山不过来我过去,草肥塘里头的水也是肥水,可以做肥料的。草肥捞上来费劲,那你干嘛不直接将水给运出来呢?”
胡杨眼前一亮,猛地拍脑袋,对呀,他完全可以在草堂旁边挖个坑,然后让草塘里头的肥水渗进去,再利用水车将肥水运到需要的地方。
至于剩下的草肥,完全可以加水进去,再度沤肥,直到草肥完全化成水为止。
胡奶奶咋舌:“乖乖,这就跟烂腌菜一样啊,放久了就全是水。”
田雨却想另外一个问题:“万一这样不行呢?多少年了都一直是弄好了草肥直接铺着做底肥。”
余秋姿态轻松:“那就直接推着车子走。”
田雨连连摇头:“田埂太窄啦,连板车都过不了。”
余秋只是笑,抬高下巴示意胡杨:“你说怎么办?”
胡杨恍然大悟:“走水渠啊!”
“水渠多窄啊,船根本通不过去。”田雨连连摇头,认为这个方法不好用。
“可以走桶啊!”胡杨满脸兴奋,“就是那种尿桶装草肥,然后拖着桶在水里头走不就快多了,而且还不用挑担子。”
妈呀,担子可难挑了。他今天试着挑箩筐,结果差点儿直接拐进沟里头去了。
他兴致勃勃:“这个办法还可以用来运打好的稻谷出来。”
反正因为闹洪水的事情,各个生产队都在田边上挖了水渠,只要简单地再休整一下,就可以大水渠连着小水渠,方便水田里外东西运输。
“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曲水流觞!”胡杨越说越兴奋,直接跳起身来,他要去找大队书记,赶紧把这事儿给说了。
乖乖,现在他就看杨树湾的社员忙得没有个熄火的时候,可带他干活的贫下中农都说真正双抢才叫累塌掉三层皮,眼下这些都是小把戏。
胡杨从小在生活在军区大院里头,没办法想象究竟有多忙,但他能帮忙做点儿是点儿啊。
男知青风风火火地冲出门去了。
女知青也抬眼看钟:“哎呀,不早了,我要看他们睡午觉去了。”
秀秀也上床睡午觉,她今天出早工,早饭前就干了相当于半天的活儿,早就累坏了。
一下子,热热闹闹的屋子只剩下余秋跟胡奶奶。
胡奶奶忙着去搓草绳,临走前催促余秋:“你也睡会儿,大热的天,跑出去要晒出个好歹来的。”
余秋抬头看了眼火辣辣的太阳,摇摇头:“算了,我还是把后面山洞打扫出来吧。”
她现在就是睡,也难以睡着。因为实在太热了,热的人晚上都恨不得睡在屋子外头才能睡着。
余秋倒是琢磨过屋顶种菜,利用绿色植物跟水来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效果。她那位辞职的老师就在自家屋顶种了一池莲藕。家里都不用开空调的。
她抬头看看知青点的屋顶,还是放弃了。就这房子,可千万别被屋顶水池给压塌了。
不过种点儿攀援性的菜倒是可以,别的不说,起码增加了餐桌饮食的多样性。
山洞的确阴凉,厚厚的山体将炎热隔离在外头。现在日头正好,山洞前的杂草又被清理了,还是有些阳光洒进来。
余秋站在洞口琢磨,自己是不是应该找面镜子摆在这边,只要位置调整得当,白天还是可以将光折射到里头去的。
“回头我给你们找找,看库房里头有没有穿衣镜。”何东胜从后山边上的小道绕过来,示意余秋,“你们的新厕所打算盖在哪儿?”
余秋冷不丁听到他的声音,吓了一跳:“何队长,你有什么事儿吗?”
“盖厕所啊。”何东胜比她还茫然,“县里头防疫站的瓦瓮来了,给你放哪边?”
余秋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这么快?”
她以为再快起码也要明天才能过来呢。
何东胜摇头直笑:“再不过来,双抢前就挖不好了。”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你的明决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Laura 74瓶;糊糊 20瓶;萘音、明天 10瓶;死宅君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装瓦瓮
防疫站拖了一船瓦瓮到红星公社,在杨树湾渡口点好数目交给大队干部后; 又开着船突突突地往前去。他们要在天黑前将瓦瓮都分发完毕。
大队干部组织生产队到渡口; 又按照每队的户头人数再度分发瓦瓮,各队拖着板车送到各家各户。
不几时功夫; 突然间热闹起来的渡口又倏然恢复盛夏下午乡村特有的宁静; 河面上泛起的涟漪散去; 只剩下远处树荫下吃草的老牛悠闲地甩着尾巴。
下田干活的重劳力们提前结束了今天的劳作,集体前往知青点取经。
那里; 有防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