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被弃农妇不寻常-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男孩子恨不能大夏天都穿长大衣,凤娇看准这个势头,准备再搏一把。

    春天,凤娇的工厂又招了一批新员工,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全都达到三级水平,还有少数员工达到二级,但这样的水平,凤娇已经不满意了,所以,她要她们再做一段时间幸子服,反正这个式样,价格越来越便宜,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低。

    凤娇从西安批发回来几万块的的确良,一米不到两块钱,做一件幸子服成本才三块五,送到康复路,批发价五块五到六块,虽然远远比不上第一批的利润,但能挣钱,还能锻炼员工,她何乐而不为?

    而以前的老员工,则开始加工风衣。

    员工多,不愁销路,凤娇可以大量生产,但流动资金也大为增加,这也逼得她不得不挪用爸爸的钱。

    幸好这时政府监管力度很低,没有专款专用等名词,不然凤娇还真没办法。

    “爸爸,贷款二十万,你东送礼西送礼,花费一万都办不下来,那些人情你还得还,王副乡长现在,还直巴结咱呢.”

    “唉!”王国强长长叹息一声,“现在的人,怎么这样呢?那时,你叔爷他们脑袋别在裤腰上闹革命,什么也不图,就希望能建立新中国,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凤娇没吭气,她从后世来,大多数官员早就没了那一代的精神面貌,她都习惯了。

    张亚梅见女儿从西安回来,在家住了一星期,也没发现那些无聊妇女的闲言碎语,才略略放心。

    就在一年最热的天气到来之际,被凤娇派到源城的杨雄回来了。

    “厂长,我找到一块地方,是以前的火柴厂,在郊区,但是离市区也不远,厂里房子不多,但地方很大,厂里以前正式工很少,多数是糊纸盒的临时工,现在,厂子停产了,主管部门同意把房子租赁出来,一个月一万五,但他们希望我们把厂区购买下来,一百六十亩地,三个大车间,两排办公房,一共八十万,并且要负责给退休工人发工资,给正式工安排工作。”

    “有多少退休工人?”

    “一百来人,退休金平均五十块,一个月就是七千多,还有正式工有三十多人,一个月总共也得一万多,我觉得购买不如租赁。”

    “购买价格还能少不?”

    “我试探了一下,大概还能少,毕竟政府可以一下子拿到一笔钱,那里的土地,也就三千多一亩,就那些破房子,怎么也没有三十万。”

    “市郊的土地怎么那么便宜?”

    “南边是山,还是盐碱滩,不能耕种,而且还没有公交车,当然便宜。”

    凤娇想想也是,火柴是危险制品,建厂时肯定选人迹罕至的地方,现在城市扩张,那里才成了郊区。

    “好的,我去看看。”

    “厂长,还有一个地方,离我们厂不远,但地方不大,只有三十几亩,一栋筒子楼共二十间,那个做宿舍,还有一排平房能做教室,有一片小树林,砍伐了可以做操场。”

    凤娇若不是后世来的,肯定选这个三十亩地的学校了,投入少,还在城里,好招生,但后世的人,都知道土地的可贵,一百多亩地,她攥在手里,什么也不干,三十年后,就是数千万乃至上亿,该选哪个,地球人都知道。

    但凤娇却迟疑不前,原因,都是钱害的。

    

重生 第三十章 办学

    凤娇把全部资产变现,也没有八十万,何况学校还得修葺房舍,做广告招生,她恨不能天上下钱不下雨,可梦想不能当现实,最后,她也只能实事求是地决定选三十几亩的小地方。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钱要一分一分地挣,她安慰自己说:不能太着急,机会还有的是。

    下定了决心,事情也就简单了,凤娇吩咐杨雄:“你把三十几亩的地方租下来,暂时签一年合同,另一个地方,也联系着,若是明年他们还没有租出去,我有钱了就买,若是有人抢走了,那是运气不好。”

    “好!”杨雄和那边谈判,最后降了五百,凤娇去了一趟省城,把两个地方考察了一番。果然和杨雄说的一样,最后,磨了又磨,对方才答应租金月月清,但要交两万押金,凤娇果断签了合同。

    接下来,让杨雄去邮电局,申请安电话,又去电视台,交了一万在电视屏幕下方打游飞字幕,凤娇则打电话把过去的同事李芳等三人叫到源城。

    李芳是吴魏营的民办教师,极是干练能干的一个人,当年推荐上大学了,但最后却让人顶了名额,村干部觉得很愧疚,让她当民办教师,结果她又做得非常好,市教育局给了个名额让她转公办,却莫名其妙地又换成了别人,李芳气坏了,到县里、市里告状,却被当皮球一般踢来踢去,她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最后因为超生被赶回农村种地。

    李芳女儿六岁,儿子两岁,接到凤娇电话,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当年就差一步之遥就能吃上皇粮,现在彻彻底底成了农民,她还是有些后悔,把儿子和女儿托付给婆婆,第二天就坐火车到了源城。

    刘敏本该是一九六六年参加高考的,当时在长河市第一中学读书,那是个高考升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校,他本来稳稳进重点大学,可惜,就在高考前,中国发生了一场大混乱,高考终止,他不得不回到农村,七七年恢复高考,刘敏又因为家庭成分是地主,他爸咒骂过当时的政策,被定为坏分子,政审没通过。后来,国家取消阶级论,乡中学需要老师,有人想起他来。

    刘敏是凤娇所在的那个乡中学最好的数学老师,但他没有任何后台,也不善于搞关系。乡政府设在胥村,胥村村长的女儿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她很偏科,只有数学还行,校长为了巴结村长,想赶走刘敏,每天有事没事找他的茬儿,刘敏气急了,就和校长吵起来,校长跑到乡政府主管教育的领导那里告黑状,刘敏被开出回家。

    当时凤娇也在场,很替刘敏抱不平,需要人时,她第一想到的就是刘敏。

    张春芳,是和李芳刘敏完全不同的人,她虽然也是超生被开除的,李芳怀上第二胎,不肯流产,就立刻被开除,而她第三胎都生出来了,若不是有人攀咬,她还好好的当老师呢。

    凤娇看上的,就是张春芳特别能拉关系的本事。

    凤娇给她们交代的任务,张春芳看大门,接电话,尽可能多招生。

    而刘敏和李芳,凤娇则给她们一套速成教材,让他们自学,开学时,给学生讲理论课。这套教材很浅显,以刘敏的能力,肯定能弄懂。

    只有这两个老师当然肯定不行,凤娇从省美协请了一位油画家姚峰,他讲配色、世界潮流等课程。姚峰画画的水平也不错,可惜还达不到一流水平,不可能成为全国知名画家,年过五十,看着自己也没有大成就,就想多挣点钱改善生活,姚峰说话很幽默,理论也扎实,正是做教师的最好人选。

    凤娇回到靠山屯,把淘汰下来的一批缝纫机托运到源城,给学生学习用,还派去了杨振亚,让他们父子配合几位老师,把学生教会。

    经过一年的学习,厂里的工人,有十多个都能达到杨振亚的水平,他离开厂里也能照常运转,而且,杨振亚父子对源城熟悉,又会说普通话,可以给学生上实习课,也能帮忙解决一些意外问题。

    靠山屯这边的工厂,凤娇几乎全都交给了堂哥王凤语和倩倩,为了加强管理,她又提拔了几个能干的女工做组长,其中有个是她表姐张敏捷,姨妈的女儿。

    凤娇也没想到,这位表姐不仅手巧,技术学得快,而且很会为人处事,短短时间,就赢得工友的尊重,选举组长时,她的票数排在第二,她是外村人,来的又晚,能有这么多人拥护,显然是十分出挑的人才。

    毕竟有份血缘关系,凤娇果断将她作为培养对象。

    当组长一个月多十块钱职务补贴,加班费也比一般人高,尤其是面子好看,姨妈闻讯很高兴,和姨夫赶着驴车,给凤娇送来好多甜瓜、西瓜和蔬菜。

    不过,事情有好就有坏,舅妈闻讯也来了,提了一篮子南瓜包子,也想让凤娇将她女儿或者媳妇提拔提拔。

    凤娇没答应,舅舅家表妹娇生惯养的,遇事就往后面缩,还不如普通街坊表现好,舅妈的儿媳妇,倒是挺老实能吃苦,却没有天分,做活儿又慢又不好,表弟成天骂她手笨得跟猪蹄子一般,招弟只有哭的份儿。

    凤娇若不是看着亲戚的份儿,看到将她淘汰了。

    张亚梅在一边,急得直转圈,她老母亲还健在,跟着弟弟弟媳妇生活,她怕弟媳妇迁怒老妈。张亚梅也曾想把老母亲接到家住,但老妈死脑筋,就认儿子家,她只能对弟媳妇十分忍让。

    “娇娇,要不,你给弟妹招弟安排个工资高点的工种?”张亚梅最后忍不住,还是说了出来。她知道女儿不喜欢自己横加干涉,可对老娘实在太牵挂了。

    凤娇很无奈,问舅妈:“弟妹有什么特长?”

    舅妈眼睛眨巴了半天,说不上来,过了一会儿,气狠狠地骂起来:“都是你舅舅,我就不同意这个媳妇,他偏偏说,亲家一家都是老实人,可靠,可靠能当饭吃啊。”

    凤娇扶额,忽然想起表弟妹好像读书还行:“招弟是不是读高中了?”

    “哪有?家庭成分不好,富农,她那个年龄,还是推荐读书,哪里能轮到她?”

    “当时是不是学习还好?”

    “嗯,这倒是,招弟家的孩子学习都好,她弟弟和小妹碰上了好时候,如今都考上大学了。”

    “这就好了,舅妈,我出钱,让招弟到会校进修,回来给我管财务。”

    这可比表姐敏捷还要权大,舅妈立刻喜眉笑眼的:“娇娇,你看,能不能把你弟弟也安排进厂?”

    “你家的地谁种?”

    “我和你舅舅就行,就那么三无亩的,把人闲死了。”

    凤娇记忆里,表弟敦敦实实不爱说话,该怎么安排他?

    “表弟有没有学什么手艺?”

    “泥水匠。”

    “半吊子的。”张亚梅赶紧补充了一句。

    “那也行,她两口子都跟我到源城去。”

    舅妈的嘴都咧成瓢了,张亚梅还把姐姐拿来的瓜果给她装满篮子,送她回去。

    看到舅妈拐出巷子,凤娇掉头就回家,张亚梅表情有点不自在,讪讪地解释:“你舅妈有点财迷,对你外婆还行,别生气。”

    “我没生气,反正也得雇人做,雇谁都一样。”凤娇给李芳打电话,让她安排表弟夫妇,原本凤娇打算让招弟脱产学习,现在就不用了,去源城就可以读夜校。

    招弟听说一年的学费得好几百,满脸都是感激:“娇娇姐,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学,好好干,决不辜负你的心意。”

    表弟更老实,只会点头:“嗯,好好干!”

    凤娇见招弟应对很得体,对她的看法有所改变,说不定好好培养,将来也是助力,表弟她并不看好。

    学校那边,虽然只是粉刷一下,弄点桌椅板凳,也让凤娇花了好几万钱,这年代,木料太贵,若不是挪用爸爸十几万贷款,根本不行。

    其实,裁剪缝纫培训班,凤娇并不是第一个开办,竞争当然挺厉害的,但她有优势,那就是学习结束,考试合格,安排工作,而且,凤娇还许诺给学生讲授基础的设计知识,要求学员最好是高中毕业生。

    年轻人谁不想脱离土地有个工作?哪怕是二三十年后,年轻人还是不愿待在农村,何况城乡差别这么大的八十年代。

    凤娇也想好了,将来把厂子搬到源城,所以,也不觉得是欺骗学员。

    到了九月一号开学的日子,李芳一共招了一百二十五个学生,每人学期半年,学费三百,收了三万多,还不够租房子呢,凤娇并不担心会赔本,这些学员,还是她的免费劳力,半天学习,半天工作。

    于是,凤娇又去了一趟广州,买回好几吨还能再利用的布片,根据布片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好几种童装,把图和东西都交给了堂哥,由他裁剪后,安排生产。

重生 第三十一章 搬走

    学员一个月之内,若是不满意,可以全费退学,这是凤娇的许诺,所以,开学时,凤娇就去了源城,亲自给学生讲了几节课,她的理论当然比其他办班的人要先进,做出的衣服也好看,学员都很喜欢,同时,对凤娇免费提供布片让他们练习缝纫技术,越发让学生觉得这里能够学有所成,凤娇还许诺说,将来要开办服装设计大专班,他们到时也可以来进修,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这时政府机关还养着作协、美协,画家拿一份固定工资,再在凤娇这里代课赚外快,很是惬意,继姚峰之后,凤娇又聘来两个画家,他们画画的水平和姚峰差不多,也都年过四十,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就想再开辟一条发展通道,看到凤娇的教材,他们欣喜若狂,如饥似渴地学习,很快就把李芳几个比下去了。

    专业的就是专业的,李芳他们没有任何美学基层,照本宣科,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他们也觉得不好意思,便向凤娇辞职。

    “我请你们来,自然给你们留后路了,下一期报名的学员,已经达到三百多人,都是年轻人,少不了会闹些小矛盾,你们得帮我管理学生,还有,你们也去电大报名吧,读师范学院的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等,学费我出,有了专业知识,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

    李芳她们来到源城,开阔了眼界,见有人办私立学校,觉得自己有了知识,有了文凭,即便被凤娇辞退,也不怕找不到工作,立刻就答应了。

    凤娇趁机和几位老师签订合约,他们学了自己的知识,不可以到类似机构去上课,即便因为其他原因辞职,三年之内,也不能从事同类工作。

    几个人仔细考虑,觉得凤娇的要求不过分,就签了合同。

    师资问题就这样解决,教师全都是自学成才的。凤娇觉得这样对不起学员,就尽量抽出时间过来讲课。她经常买晚上那趟火车的票,在车上眯一觉,早上到源城。她属于那种很容易瘦的体质,这么一劳累,脸颊很快就凹下去,鹅蛋脸成了锥子脸,把老爸老妈心疼的不行,张亚梅一再劝说凤娇把学校停下来,凤娇根本就不听。

    夏天过去了,财务把账簿整理好了,幸子服果然给凤娇带来丰硕的利润,半年时间,她赚了四十多万,但这些钱,都让凤娇拿出去投资了,她在广州市场,买入大量咔叽布料,继续赶制男士风衣,许文强热还在烧着,城里的年轻人几乎人人都想有一件那样的衣服,市场上供不应求,她设计的样子好,不愁没销路。

    凤娇打算这批风衣出货后,就大量买入呢绒料子,虽然不如去年利润大,但应该还能赚一笔,若是判断正确,年底,她个人资产八十万毫无悬念。

    凤娇为了吸引学生,在源城学校的大门口,张贴了学校发展目标,现在在校的学生,都希望能学大专课程,服装设计,让他们觉得很高大上,而学半年只能当个裁缝,这两个档次,天上和地下的区别。

    凤娇答应学生,尽快办好手续,让他们半年后,就能转入大专课程的学习。

    不过,申办私立大学的手续,十分复杂,国家在这方面还没有出台相应政策,省教育厅研究之后,要求凤娇有安全的办学场所,还要有一定的师资力量。

    凤娇只好又聘请了几个电大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让他们做三个画家老师的助手,一边学习一边上课,同时,还聘请了几个退休老教授,虽然是教语文、数学、英语的,但教育厅的人不管,只数人头,看有几个高级职称。

    这一摊事务,把凤娇忙得晕头转向,前后跑了四个月,才算拿到批文,这还是有个搞教育出身的副省委书记发了话,某些人才没有继续踢皮球。

    四个月,凤娇要上课,还得进货,设计服饰,管理工厂,筹资、跑手续,恨不能变成一个千手观音,人也瘦了一大圈,妈妈都快和她动武了,有一次还锁了家门,不许她出去,最后爸爸干涉,凤娇才得以自由。

    虽然很累,但凤娇觉得很充实,尤其是想到自己的资产迅猛增加,心里就特别美。

    因为和别人的培训完全不同,下期学习报名的学生就越多,一学期学费也增加到五百块,也阻止不了他们的热情,凤娇请源城工学院一位退休的系主任当她学校的校长,这位新校长是上海人,不久帮她从上海服装厂请来两位老师,一个是退休的服装设计师,另一位是负责生产的工程师,这把凤娇乐得找不到北,他们的知识结构或许有些老化,但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算是她学校里专业的人才了。

    凤娇见识过上海服装厂给邮电系统的员工,生产的统一制服,穿上的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