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变换速度有些太快,很容易让人措手不及。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家弟弟若是能撑起来,那才是最完美的接力。
  阿玉小心的布置着这一切,甚至趁着这两个娃在他家,还时不时的将他们拉来和秦润一起上课,以期能加深自己对他们的洗脑,多多灌输自己的主张,并结下更深厚的情谊,为未来做一些准备的时候。另一头,山涛在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也终于回到了北方,走进了司马家的大门,将自己在阿玉这里所收获的一切,倾吐给司马家的掌门人……司马懿。
  “人丁吗……唉,最近几年战事逐步减少,为的就是这个,只是不想……竟是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嘛。可有具体的数字?这样,过一阵子让人统计一二给我看看吧。”
  阿玉的警惕,担忧,顺着山涛终于传递到了这个北方权臣的面前,也惊醒了这个最近正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讨伐公孙的老人。作为站在权力顶峰的人,若说他对于人丁的稀少没感觉,那是不可能的,只是像是他这样的人,整日和人勾心斗角,整日在为忙不完的事儿烦恼,即使感觉到了,也不可能像是阿玉这样,去细算,去细想,所以很容易忽略了,只是有那么一个概念,如今猛地,被人这么一说,触目惊心的对比,加上北方政权天然的对游牧民族的警惕,让他终于意识到了这个事儿的严峻程度。
  只是即使已经发现了不妥当,感觉可能真的很成问题,统一天下,依然是他这样人的重心,不可能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数字和可能,放下这么一个他心心念念了一辈子的目标,所以他第一时间不是赶紧的往这方面想法子,而是提出了统计数字。
  而和他一样的人还有东吴的顾雍。在接到阿玉的信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儿不是上传这个消息,而是派了人,开始不动声色的查探人口数字,而且这样的统计还不只是针对东吴。凭着他的人脉,将这统计放眼到了全天下。毕竟他这里可没有北面异族的威胁,南面的百越目前也收拾的挺顺溜,所以他想的比司马懿的更复杂些,考虑的是这人口大势的问题。
  “虽说三国鼎立,从地域图上看,三国各占三成,很有些均分的意思。然北面曹魏占据了中原内腹地,本就是天下富庶兴旺之所,东吴……虽也是南拓数百年之处,到底比不上北面底气十足。蜀汉更是崎岖之所在,人丁更是寥落,若是曹魏稳固了北方,倾力而战,只怕这倾覆之祸只在转瞬之间,也难怪诸葛卧龙在世之时,北伐不断了。”
  看,这已经是直指根本了,这年头的名士名臣,在世虚名浮动,也一样有真本事的。就是那几个族中子弟,身边的幕僚也一样眼光不凡。
  “若是这么算起来,咱们若是要维持局面,休养生息倒是要放在首位。只有丁口上去了,这才能维护住根本。”
  “不错,如今蜀汉去了诸葛丞相,能撑起大局的寥寥无几,若非借着山川地势,这局面……”
  “公孙家如今正和曹魏纠葛不断,若是能牵扯时间长些,那么咱们倒是能多几分缓转的余地。”
  “不错,我东吴,别的不成,船是不少的,若是能暗地里支援一二,那这事儿尚有可为。”
  “北面异族近来颇为太平,若是能动上一动。”
  “不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是一个不好,让他们南下,那损失的依然是我汉家血脉。”
  “唉,你们想多了,我的意思是,若是他们彼此争斗起来……即使最后便宜了曹魏当个渔翁,最起码在这之前,为了防着他们,也会牵扯不下三成的兵力,如此一来,咱们又能缓一口气。”
  “若是如此,倒是也算可行,不管哪家得了这天下,就目前这局势,到时候必定是要与民生息才是正理,到时候……北面折损总是好的。也能多些喘息的时间。”
  “现下只等这人丁统计的结果了,等着出来,也好再往细里寻摸。”
  “五十不足一,是不是说的太过了些?”
  “我看未必,这几日我也细细的回想了一二,早年家中老人说起的州府城池形容,和如今果然是不能比。我记得,家中老祖父曾说,那时城池外头总有那么一二层贫民聚聚之所,可如今,连着城里宅邸都有五成空余,乡野之间更是荒地连绵,十里不见人烟都是寻常。如此一想,果然是少的狠了。”
  “这耕种之事可行?”
  “少年人,莫不是信口开河?”
  “他既然说自己在种,那就是有实证,觉得不信,咱们大可过去亲眼目睹就是。”
  七嘴八舌的说辞,越说越多,也越说越显出阿玉的真知灼见来,那人丁的事儿……听得顾雍已经闭上了眼睛,脑子里翻涌的更是厉害,不住的将自己以往的认知和如今所见想印证,想到后头更是差点倒吸一口冷气。半响稳住了心神,这才重新睁开眼,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事儿光看信实在是有些不踏实,所以他拍了拍手说道:
  “统计人丁总要有些时间,这几日正好无事,你们哪个随我再去一次那少年处?如此有心,还送了那么些蚊香来,总要回礼吧,老夫闲着走动一二也是常理,好歹也是族人聚居之地。”
  老头要出门?这想跟着的肯定不少,再怎么无知的人,对于增产也是敏感的,有这么一个新鲜看,谁会不积极?
  而在东吴和曹魏都开始有了触动,开始行动的时候,蜀汉却无人通知消息,或者有人送了消息,这会儿也没显出动静来,由此可知,这三国蜀汉先灭那真不是什么毫无缘故的事儿。就像是那些人说的那样,没了事事亲力亲为的诸葛亮,蜀汉,已经有些乱套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灌溉了营养液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雪莹 10瓶、古典的彩蝶 2瓶
  ^_^


第193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46
  阿玉的蚊香影响不小; 新制的纸张也颇受欢迎,农事的册子也有不少人看好并实践,但让阿玉没想到的是; 让他几乎一夜成名的最终关键居然是那一番人口的言论。
  当然这样的一夜成名阿玉自己还没察觉到; 这会儿他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到了嵇康和向秀两个孩子身上; 毕竟人家这两个还是孩子; 而且还是正养病的孩子,作为主人,总不能丢下不管对吧。
  顺带的因为秦润的关系,这两个在他家暂住的时间里,也成为了他半个弟子一般,每日跟着秦润学习; 琴棋书画; 各类书籍等等。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学习; 阿玉和嵇康这个目标人物对于音乐,对于琴曲有了更深入的交流; 从而顺利的从嵇康手里得到了《广陵散》最初的创作源头; 扬州地方的一些曲调。
  时间从来都是最好的老师,历经过许多世界的阿玉; 在琴这个技能点上,已经不能用熟练来形容; 作曲什么的,不说随手拿来吧,可也不是什么庸手。于是乎; 很奇怪的一幕出现了,明明这一次阿玉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最原版的《广陵散》,可现实是,如今反过来他竟然成了嵇康请教琴技的老师?!!甚至因为阿玉以前曾学过后世版本的《广陵散》,所以在听到这些最初的曲调之后,总是下意识的弹奏出一些断断续续的调子来,并被嵇康当成宝一样的记录了下来。这是怎么样的神奇的转换啊,让阿玉偶尔想起来,都觉得有些黑线。忍不住琢磨,那等着《广陵散》真的被谱写出来,这到底该算谁的?
  到底算谁的这个或许……历史上本身就是个迷,因为一些著作中也曾有人分析说,这曲子本身就不是嵇康写的,而是从某个隐士那里学来的,若是这么算,好像自己也没抢了人家风头。这样一想,阿玉索性就放开了这些乱七八糟的顾忌。就是真是自己参与了又怎么样!只要拿回去了就成对吧。
  想开了这一点,阿玉做起事情来倒是越发的随性了,就是在给秦润讲述史书什么的时候,都不避着这两个孩子,权当没看到他犀利的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各个人物的时候,那两个还是单纯小白兔一般的未来名士睁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异的模样。
  “天啊……始皇帝,始皇帝真的这么伟大吗?郑国渠?直道?长城?若是按照秦郎君所说,果然是利在千秋的伟业。书同文……我们如今书写的小篆,果然是同文更方便知识传播。秦半两,五铢钱,唉,果然,往日我们都错了,是非确实不能人云亦云。倒是汉高祖,汉高祖……”
  是的,阿玉第一个洗白的就是始皇帝,没法子,谁让他喜欢呢,当然他也是有底线的,不胡说,只是从各种角度从细多想的按照历史事件进行解析还原的方式反驳而已。
  可这样也已经很吓人了好不,这个时代,因为汉朝,始皇帝同学被黑的十分的过分,基本已经到了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程度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这么一个傻大胆的,来自后世的阿玉给从头到尾的反驳,甚至连儒家都被当成了反面人物的反驳,真的是……好在这两个孩子钟情于道学老庄,是实实在在的黄老派,若是鲁儒之流,这会儿只怕已经气得该吐血了。
  不管谁吐血吧,反正阿玉这番评论……是不是头一个不好说,最大胆是一定的了,而从来都接受正统教育的两个娃娃听了能不被镇住?至于汉高祖?这黑起来阿玉也没压力,谁让这老汉确实黑料有点多呢,就是所谓的大汉忠臣们都没法子全盘掩盖,你说能出啥效果?
  反正阿玉说的有头有尾,连着谁吃亏谁受益,哪些人有什么目的,最后形成的利益链都解析的一清二楚了,就是孩子,也能听出这里头真实性占了大半,这样的情况下,说是颠覆都不为过。
  而这样的颠覆除了让这些孩子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的本质,看透这上层的利益交换的黑暗之外,连带着阿玉也成了他们眼中崇拜的对象。不是知识渊博,不是看透人心,怎么能有这样惊世骇俗的见识?阿玉顺利的收下了一波小弟。这让他十分的嘚瑟。
  而就在他嘚瑟的时候,增加他底气,给他继续套上光环的事儿又来了,人顾雍带着一票的人来拜访他了。还是用一种请教的口吻,询问人丁,农事等事情,这样的事儿看在两个孩子眼里又演变出怎么样的认知?最起码他们所认识的山涛,王祥等名人那时只有自己上门的份,倒是这个年轻的,让他们刚觉得十分厉害没大几岁的大哥哥,成了这些朝中重臣,一方大贤的拜访请教对象,这差距对比……光环直接扩张半米有没有。
  而阿玉也没有辜负这些新收小弟的崇拜之情,看看,对着这一帮子所谓的建业名士,世家子弟,侃侃而谈,言之灼灼。
  “孔子家语·五仪》云:“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能覆舟。”,荀子《王制》篇中也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此外还有《尚书·五子之歌》中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由此可见,自古民即为一国之本。从未有无本而强国者。如今民生凋敝至此,已是到了根基动摇之境,尚不够惊醒不成?与民安息,实在是固本培元之道。”
  话说到这份上,顾雍还有什么好讲?不说他本就已经被提醒,察觉到了不妥当,就是不以为然的,阿玉拿出了从孔子到荀子,一系列的圣人来做备注,也没法做什么反驳了。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龋АK街梢晕怼:酌诰鸥蓿庞谔臁S阍谟阡荆蚯痹谠ā@直酥埃加惺魈矗湎挛瑯b。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人诚不欺我,秦郎君大才,这一番警示犹如晨钟暮鼓,砥砺人心,雍不如也,雍必将此番救国之言传扬于世,为各国君主干臣所知,秦郎君,当为天下所知,为天下所敬。”
  世界上的事儿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只要言语得当,角度够直接,就能让这个世界重新被认知,看看,这会儿顾雍这些人就被重新洗刷三观了。而顾雍,作为一个老政客,老名士,那反应速度也相当的快,不但是立马称赞阿玉一番,将这个他也觉得很惊艳的少年才子抬高几分,反过来还借着阿玉这一番言论,表示了要操作的心。
  什么?操作是帮阿玉的忙?摆脱,那也是有好处的好不,最起码这事儿传出去之后,顾雍立马就会被套上一个识人的标签,随即因为这推广言论,又能将这一番惊世见解和自己拉上关系,若是不被各国重视还好,只是刷个名声,若是被重视了,那么顾雍作为第一个接受的人,会受到朝廷怎么样的重视?这还不是好处?就顾雍这样的级别,要往上走一步,可是相当不容易的,而阿玉这次的事儿,就是个很不错的阶梯,你说他能放过?
  阿玉很容易就看透了顾雍的打算,毕竟这时代的人和后世到底还是有区别的,做事儿什么的,手段还相对的直接粗糙些。可他能说不?只要他是真心想为这休养生息的策略推广,就不可能说反驳的话,毕竟顾雍的人脉影响力确实比他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就是阳谋。所以他只是略带羞涩的说到:
  “不敢当顾公如此夸奖,玉不过是旁观者清而已,能受如此礼遇,得顾公亲来,已是十分惶恐。”
  不但是不反对,反过来还捧了一下顾雍,将他说成为了国家大事,能礼贤下士的谦逊之人。这妥妥是互捧有没有?那两个跟在后头做旁听的小子,这会儿眼睛都开始发亮了。若是以往他们或许还不懂这里头的关窍,可如今呢?在被阿玉打开了多角度人心窥视的技巧之后,这本就聪慧的两个娃,已经彻底能听懂这里头的往来了。这对他们的未来有多少影响,那这是只有天知道。
  天知道的事情先放后头,顾雍这一趟来,自然是不会白来的,他从阿玉这里听到了最深刻的见解,也得到了所有世家大户都欢喜的增产秘方,这回报自然时不会少的。于是乎,阿玉的言论自然立马就上到了东吴的最高层。而这个时代,即使人再少,精英阶层的见解总是不差的,毕竟能从乱世混成人上人,没点本事那是不可能的。
  有了这些人相互讨论,细致查证,这人口的问题立马就全清楚了,而当他们发现这人少成这样,一个个后背都快出冷汗了好不,特别是还有曹魏在北面立着,比他们多好多倍的情况下,那真是晚上做梦都差点吓醒,只觉得这北面要打过来了,这样的情况下,恢复人口自然成了他们十分急切要解决的事儿。
  可这生孩子能是急就急的出来的?于是相对性的其他政策也出来了,比如各处救济流民灾民,这是保证非正常死亡少一些的现在立马就成实施的政策。还有加强和南面百越沟通,争取多移民是中期的增加人口的政策,至于长期的?那只能是靠土地出产增加,百姓多生孩子了。
  东吴这里忙乎,曹魏那个能和曹操玩心眼的司马懿也开始忙乎,虽然山涛回去路程远了点,可他这里到底是少了反复验证,中间传话这样的拖延程序,得到第一手资料的人,而这曹魏的行政工作也相对更条理清楚些,所以他也得到了相对精确地人口数字,看看这数字,想想北面那些异族,那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第一时间,他就将攻打公孙渊的策略进行了修改。
  什么大军攻伐,什么杀人灭门的,改了,赶紧的改了,多派点人过去游说,争取全用忽悠的,那可都是人口啊!
  就是蜀汉那里,在两国相继动手之后,通过安插在两国朝堂的一些耳目,终于也得到了消息,第一时间,那阿斗又想到了诸葛亮,要是相父还在多好啊,这事儿就不用他自己伤脑筋了,可现在呢?他们蜀汉有多少人?难道还能学东吴,将南面密林子里的南蛮拉过来?那些人可不好忽悠啊,反叛概率太高了。罢了,要不咱们先全力生孩子吧,好歹他们这里有地利,种植水利什么的也算不错。至于以后……还是要招人!内政高手太缺了。
  那个东吴的,发现这个问题的秦玉,这个人能不能引来?脑子这么清楚,想来内政也该挺懂的哦。只是东吴这会儿都知道了,应该不会放过吧。就是东吴眼瞎,可这相隔的也远了带你,就是他想学老爹来个三顾茅庐什么的,这也不方便。这可真是难杀阿斗了。
  或许我们该恭喜阿玉?好歹也算是有一国之主看重了,虽然那时蜀汉?!!果然人才啊,什么时代都是大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灌溉了营养液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纤维喷雾 2瓶、安 1瓶
  ^_^


第194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47
  诸葛亮一篇隆中对; 开启了三国的序幕,而阿玉这会嵇山座谈……一样也改变了历史。北方对着异族的防备更深了,对着公孙渊一系的战事被押后了; 三国开始拉拢周围相对好说话的部落; 争取人口。
  虽然到目前为止; 这变化尚且不怎么明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