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炮灰王爷奋斗史-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宫女心中念佛,正要谢过,却又听那个明艳的女子说道:“只是你这宫女,瞧着太后仁慈,也忒会偷懒!太后让你伺候,那便是你的工作,这般阳奉阴违,把太后放在什么位置?”
  竹星心中一禀,打量了一眼探春,只见她面上含笑,说话不急不缓,三两句话,便将小宫女照顾宝钗不当的罪名换成了不遵太后谕旨。
  竹星暗暗称赞好口才好见识,这样一个可人,莫说南安太妃了,只怕放在太后身边,也是极为受宠的,不禁对她多留了一份心。
  小宫女听完,瘫在了地上。
  竹星面上一冷,让人拉她出去。
  三人忙奔到床边,宝钗面色苍白,额上汗水淋淋,口中仍喊着父亲。
  竹星又请了太医,一剂汤药下去,宝钗方慢慢醒来。
  睁眼便看到了三人焦急的面孔,宝钗疑惑地眨了眨眼,声音沙哑道:“我莫不是。。。”
  “咳咳!”
  话还未说完,便是一串急促地咳嗽声,探春忙倒了一杯茶,茶色暗沉,是过夜的凉茶,若是在家里,哪个丫鬟敢这般怠慢她?又听宝钗声音沙哑,想到水晏说的那些话,鼻子一酸,眼泪险些落了下来,忙抹了脸,强作欢颜对着竹星道:“说不得又要再麻烦姐姐了。”
  竹星道:“县主切莫着急,送水的小宫女已经在路上了。”
  话音刚落,便有小宫女端着茶水过来,并着几碟点心。
  竹星一一放好,道:“县主们先陪女史说说体己话,我就在屋外。”
  三人连忙谢了,送竹星出门。
  探春倒上茶,湘云喂宝钗喝下,宝钗这才缓缓回神,怠倦的脸上挤出几丝微笑,道:“身子不爽快,怕是不能县主们见礼了。”
  水雯道:“这是什么话?什么见礼不见礼,快别这么说了!好好养身体才是正理!”
  探春与湘云看宝钗一脸病容,虽为女史,在宫中却远不抵家里,偷偷抹着眼泪,宝钗见了,强打起精神,笑着道:“我还未哭,你们这是做什么?不过受了点风寒,休息几日也就罢了。再说了,娘娘们又待我极好,有什么可伤心的?”
  探春与湘云方慢慢止住,三人又与宝钗说了一会儿话,探春知水雯心善且没有心计,便寻了个借口,单独与宝钗说话。
  水雯不疑有他,只道她表姐妹俩说一些家里的事情,于是领着湘云,先出了屋。
  探春拿来靠枕,让宝钗枕着,见她这个模样,心中越发难受起来,话刚开口,眼泪又落了下来,哽咽道:“你在家里,何曾受过这样的苦?”
  宝钗道:“宫中自然是不同家里的。”
  探春试探问道:“宝姐姐,你。。。你以后,还回家吗?”
  宝钗想起家中慈母长兄,又想到方才梦中的父亲,只怕余生再不得相见,眼圈一红,没有出声。
  探春又道:“宝姐姐,你我皆是一类人。若我们为男子,出去立一番事业,自然有我们的生路。偏偏托成女子,家中又没有可以立业的男子,少不得要吃这些苦头了。”
  “宝姐姐,你是最通透明白的人了,你半生为家族所累,何曾为自己真正打算过?前朝后宫,相辅相成。。。”
  “别说了。”
  宝钗扭过去脸,凄然道:“生而为人,我又有什么法子?”
  探春眼中一亮,忙用帕子擦去眼泪,道:“若是有法子呢?你出不出这深宫?”
  说着取出簪子,递给宝钗。
  宝钗见了簪子,脸上变了颜色。
  那支簪子她曾见过几次,戴在水汷发间,最后一次见这簪子,是那日水汷与她换伞。
  少年明亮的眼中满是清澈的感伤,带着一些她看不懂的东西,再联想今日水雯携探春来看她,再怎么愚钝的人也猜了出来。
  一时间又急又气又羞,把簪子丢在一旁,面有薄怒:“你把我当成了什么人!”
  探春到底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捡起簪子,脸上微红,斟酌着用词,道:“那日太妃收义女,唯独没有收你,我以为,你能明白的。”
  “谁料家里又把你送入宫,太妃的一腔打算落了空。”
  宝钗虽在病中,思维却极是清晰,道:“你莫要哄我。”
  莫说是她,纵然探春为嫡出,也是不够资格做王爷正妻的。
  甄家二姑娘之所以能定给北静王,除了家族昌盛之外,还有个颇为受宠的甄太妃做姑姑,她父亲早逝,母亲软弱,长兄又纨绔,如何比得了甄家二姑娘?
  “你先莫要动气。”
  探春道:“如今我在王府帮太妃理事,这些时日,我留心观察,王爷是个极有主意的人,太妃是做不得他的主意的,况太妃又十分喜欢你的性情。”
  探春将好话说了一箩筐,宝钗耐着性子听完,但仍是不收簪子,探春无法,只得嘱咐她好生将养,早日恢复。
  水汷送了众人进大明宫,方想起寻秦远,道:“宁国府来王府求名医,这事你知道不?”
  秦远面色灰败,道:“知道。”
  水汷见他脸色如此,便知病的何人,皱眉道:“既然知道,府上徐大夫也一同来了京城,何不领了他过去?”
  秦远颓废一笑,高大的身躯松弛下来,道:“治得了病,治不了命,早日走了,对她来讲,也是一种解脱。”
  水汷怒道:“这是什么话?”
  “你不过去,我亲自过去!”
  转身让人请了徐大夫,乘了轿子,去往宁国府。
  不过分别几日,贾珍已没了上次水汷见他时的舍我其谁的倜傥风流,佝偻着身子,整个人像老了十岁一般,眉眼里尽是自责与愧疚,听水汷带了名医过来,连忙请进内室。
  水汷见他如丢了魂魄一般,再联想那些风言风语,心里只好哀叹孽缘。
  徐大夫被贾蓉带进了内室。
  水汷与贾珍在外厅坐着喝茶。
  秦可卿病着,贾珍哪里有什么心思喝茶?心若油煎,桃花眼止不住往屋里瞄,过了一会儿,见徐大夫仍没出来,越发焦急,坐也坐不住了,站起身来,烦躁地走来走去。
  过了好大一会儿,徐大夫终于出来,贾珍忙奔上前,抓着大夫衣袖,声音发颤:“可。。。”
  话到一半又咽下,如同溺水之人抓到一块浮木:“我儿媳如何了?你是王爷带过来的人,一定能救她!”
作者有话要说:  宝姐姐:鸿雁传书私相授受这种事情,是大家闺秀能干的事么?水汷你脑袋是不是有坑?
水汷:我做了啥?
水晏:哦
以及,贾珍这狗血的爬灰呦

  ☆、萌芽

  徐大夫见贾珍如此,面有难色,看了一眼贾蓉,又看了一眼贾珍,没有出声。
  贾蓉倒是极有眼色,寻了个借口出去了。
  徐大夫瞧了一眼水汷,神色复杂,道:“病倒也能治,只是病人求生意志薄弱,只怕。。。”
  徐大夫没有说下去。
  贾珍一脸的自知有愧,忙道:“不拘什么法子,纵是倾我所有,只要能把她治好,也是值得的。”
  水汷没脸再听这荣国府的槽心事,吩咐道:“你只管按方开药便是。”
  徐大夫点头,取来笔墨,写了一个方子,递给贾珍,道:“按这个方子去抓药,一日两次,五日之后,若仍不见好,我再来看便是。”
  贾珍忙不迭接了,如视珍宝,对着水汷千恩万谢,又许于徐大夫重金,方将他俩送走。
  送走二人之后,又连忙让小厮按着方子拿药,自己亲自煎了,送到秦可卿闺房,看着她喝了,又说了一番宽慰她的话。
  秦可卿面上淡淡的,贾珍知她不喜,也不多留,嘱咐她好生休息,想要什么东西,只管打发人问他要,若有下人待她不尽心,只管打死,不用去回尤氏。
  秦可卿强忍悲伤,让丫鬟送贾珍出去,见贾珍身影消失在房门口,用被子蒙着头,肩膀无声抖动,想起初婚时与丈夫贾蓉相处的情景,更觉悲伤,愧疚自责齐上心头,满心委屈满腹心酸无人诉,不禁悲从中来,泪水如雨,纷纷落下,打湿了柔软的云锦被面。
  徐大夫名朋义,是王府家养的神医,在医术上颇有造诣,此次新帝召南安王府家眷来京城,水晏便将他也带了过来。
  徐朋义久处王府,自然知道公侯水深,情况复杂,因而不该问的话,绝不敢问,不能说的话,自然不会多说,然而方才那位病人的情况实在特殊,丈夫漠视,公公倒是上心的紧,偏他又把出是小产之后的亏损之症,并非什么特别难治之病,这种情况,是个大夫都能把的出来,但从以往大夫开的方子来看,并未写上小产之症,宁国府上下也闭口不谈,仿佛这小产从未发生过一般。
  徐朋义一路上忧心忡忡,不知究如何去向水汷描述秦可卿病情。
  徐朋义踌躇半晌,终于鼓起了勇气,道:“王爷,方才那位太太,似是小产之后的症状。”
  水汷一惊,想起宁国府上下的一团糟,脸色变了几变,最后吩咐徐朋义绝不可把此事泄露,务必治好病人,旁事别论。
  水汷上一世极少在京城久住,对于京城所发生的事情,自然是知之甚少。
  重活一世,很多事情已经脱离了原来的轨道。
  比如上一世,他孑然一身,只有一个妹妹,又是个极天真不撑事的,水汷领军在外,仍要顾虑家里。
  这一世好了很多,有了一个弟弟,虽为庶生,但心思颇为通透,处理政事也是一把好手,替他分担了不少事情。
  又有秦远在身边,替他挡了很多无意义的应酬。
  然而事情都是双面性的,在享受了别人给你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承担随之而来的麻烦。
  比如水晏身为庶子,如何让他在府中的地位如自己一般,如何从中调解母亲对他绵里藏针的防备,再比如,秦远蒙冤的家族,挣扎着求生的妹妹,都是水汷要考虑的问题。
  无论哪一件,都让水汷深感无比的棘手。
  先太子自焚,卫家满门被灭,四皇子以死谢罪,在这一场宫廷角逐中,没有人是赢家。
  至于四皇子是不是替人背了黑锅,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新帝已继位,再多的宫廷秘闻,也只能被历史的车轮狠狠碾下。
  水汷他是一个手握重兵的王爷,首先要考虑的是阖府上下以及边关二十万将士的生存,而非替一个盖板定论的谋反不成自焚的太子以及被冤杀满门的卫家讨一个说法。
  这个道理,水汷懂,秦远也懂,所以秦远才不会将身世告诉他,怕的就是水汷作难。
  水汷叹了口气,这个秦可卿,他是救定了。
  秦远只剩这一个亲人了,十多年的兄弟感情,水汷不忍他孑然独活。
  叫来徐朋义,又吩咐了一番。
  徐朋义面色诧异,虽不知水汷为何变了心意,但既是王爷吩咐,他哪有不从的道理?
  应声而去,每日去宁国府给秦可卿把脉用药不提。
  晚间,水晏将纸条就着烛火烧成灰烬,轻轻地摇了摇头。
  这个仇都尉的儿子,命还挺大,竟让他逃出了自己的算计,只是不知事情发展成这样,水汷还会不会替薛蟠出头?
  次日午后,徐朋义带来了秦可卿的消息,水汷沉吟良久,先叫他下去。
  铺开宣纸,左手执笔,落纸的是极为漂亮的小楷。
  左撇子为不详,水汷是左撇子的事情,只有他与南安太妃知道,就连已逝的老王爷,也被瞒的紧紧的。
  既为左撇子,说不得要比正常人更为刻苦。
  冬来暑往,汗水落在地上摔成八瓣,终于练就了左右手都能提枪舞剑,在军队里也成一段奇谈。
  唯有字迹,却是不尽人意。
  好在老王爷也不是什么风雅之人,写出的字也不比他好到哪去,南安太妃见了,索性连水雯也不大管了,一家人字迹如鸡抓,外人只道,这种字迹,是得了老王爷的真传。
  水汷写完吹干,临近傍晚,方叫来徐朋义,将信给了他,吩咐他务必交到秦可卿手里。
  第二日,许朋义又去宁国府请脉。
  因为是南安王举荐的名医,又确实有两把刷子,因而贾珍贾蓉对他都十分尊敬。
  徐朋义把完脉,袖子一翻,将书信塞到了秦可卿胳膊下面,隔着厚厚帷帐,旁人并未发现。
  临走之时,徐朋义又道:“太太此病,乃心思过虑所致,以我拙见,太太且放宽了心,莫想那些红尘俗世。”
  想了一会儿,又道:“太太缠绵病床,若是让令兄知道了,想必他也寝食难安,为太太担忧。”
  贾蓉笑着道:“先生想是记错了,贱内只有一弱弟,并无长兄。”
  “哦?”徐朋义道:“那便是我记混了。”
  出了此事,秦可卿本无求生意志,一心只求速死,然而徐朋义的简单两句话,却让她起了疑心。
  徐朋义言辞模糊,却直中秦可卿心扉。
  她是有个兄长的,此事只有她知,徐朋义此话,是知还是不知?
  胳膊轻动,便触及了徐朋义塞在下面的书信,隔着帷帐,她攥在手心。
  徐朋义是她兄长派来的人吗?
  秦可卿不敢肯定,但临死之前,若能得知兄长消息,也算死而无憾了。
  屋内人尽皆退去,秦可卿打开了书信,看了半晌,将信将疑,叫来小丫鬟,提笔回信,徐朋义再来请脉时,塞在他的袖中。
  水汷收到回信,眉头紧皱,叫来秦远,细细询问一番,方回了信。
  徐朋义又来请脉,故技重施,将信仍给了秦可卿。
  秦可卿看完,泪如雨下。
  信上写的详细,尽书当年他俩如何分别,兄长如何嘱托,时隔多年,那些只有他俩知道的话语秦可卿仍记得清晰。
  秦可卿再不疑有他,伏在靠枕上抽抽搭搭哭了半日,提笔落字,简单一句话,却包含多年委曲求全,如履薄冰的艰难生活: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没有母族庇护的女子,生如浮萍,只能随波逐流。
  水汷刚看到这句话时,感慨一句,暗叹秦可卿命运实在悲惨,又回了信,让她好生休养,一切按照他的安排去做。
  晚间水雯从宫中回来,水汷去找她问宝钗的情况。
  水雯一向阳光的无忧的脸上蒙上一层忧伤,道:“宝姐姐受了风寒,病的脸色蜡黄,偏宫中又是踩低捧高的,太后派过去照顾她的小宫女也不甚用心,我去的时候,宝姐姐连杯水都没得喝。那桌上摆着的,是隔夜的茶,莫说是我了,纵是伺候我的小丫鬟也是不屑喝的。”
  “大哥,这种事情你千万别跟薛家人说了,免得他们又要担心。。。”
  后面的话,水汷再没听清了,他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心口的疼痛让他喘不过气。
  水汷想不明白,他那么宝贝的一个人,想捧在掌心,捂在胸口好好呵护的一个人,怎么到了别人那里,什么都不是了呢?
  当战死之时,水汷却发现,他心中的遗憾,不是没能将南安王位世代传下去,也不是当年没敢将喜欢说出口。
  铁马饮冰数十年,佳人不曾入梦来,临到死了,也不曾见她一面。
  若能见她一面,哪怕一眼,什么边关烽火急,什么家族重任托,他全不顾了!
  斗转星移,一梦华胥,他又重生了。
  佳人玉颜如旧,水汷却又退缩了。
  原来有些事情,真的到了临死之时方有勇气。
  她有她的家族要顾,她有她的路要走,水汷不能,也不敢打破她的计划。
  既然选秀是她的青云志,那水汷助她又如何?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一场豪宴,一场大醉,水汷亲手将宝钗送进了宫,此后宫墙深几许,再相见已是路人。
  还是他僭越了,不该去打探她的消息。
  水汷突然想起秦可卿的那段话,身子剧烈一抖,悲伤不可抑制,瞬间爬满胸腔——失了家族庇护的女子,原本什么都不是。
  

  ☆、醒悟

  “大哥?”
  水雯挥着手,疑惑道:“大哥你怎么了?”
  水汷回神,强挤出一丝笑:“啊,没什么。”
  水汷端起桌上新茶,抿了一口,掩饰自己的失常,道:“太后是个宽厚人。”
  水雯笑道:“可不是吗!淳安公主不是她生的,待的也这么好,如今甄姑娘来了,怕她初来京城不习惯,叫我们这群年龄想法的姑娘进宫去陪她。”
  水汷点点头,无心再与水雯继续说下去,寻了个借口,回了自己院子。
  水汷刚出水雯的院子,便遇到了前来找水雯说话探春。
  探春瞧着水汷失魂落魄的模样,想起水晏的话,手里捧着水晏送的暖炉,若有所思。
  水汷刚回到自己的院子坐定,便有小丫鬟来报:“太妃来了。”
  水汷忙去迎。
  南安太妃扶着水汷的手,进了屋子。
  母子俩话了一会儿家常,南安太妃便道:“有件事情,我想问一下你的意见。”
  水汷道:“母亲请讲。”
  南安太妃手里捧着茶,袅袅热气从茶杯中升起,,模糊了她的面容,南安太妃道:“晏儿来找我,说是他瞧着探春是个不错的,想让我帮他定下来。”
  水汷一怔,不假思索道:“探春是荣国府的姑娘,生在京城,又颇为受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