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剑网3_秦时明月]暴躁琴爹,在线打人-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一瞬间的事,她体会到了心中满涨的仿佛要溢出来的一种感觉。很奇妙,似乎进入了微醺的境界。

  然而她能清楚的把握住自己的每一分情绪,以便做出最好的应答,就好像是每次练剑切磋之时能知道对手下一招是什么、从哪个方向袭来、该怎么拆招最为合适、对手被她击破之后会露出什么的表情、说出什么样的话。

  就好像,她现在也能够猜测出张良会做出什么回答。

  果不其然,他回答:“不曾有。”

  她压下唇角即将要弯起的微笑,听见自己清晰而冷静的说:“原来如此。”

  回想起张良的反应,也是十分耐人寻味。他并不惊讶,甚至没有进一步追问温玉为何会问这个问题。

  他只是很寻常、很寻常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仿佛这个问题由她之口问出,乃是天经地义一般。

  从回忆中抽离出来,先前练字的墨迹还未干透。然而遗憾的是,近几日张良非常忙碌,等闲见不到人。

  温玉将别的念头放下,心中定下了一个计划,预备先去找张良询问一下有关事宜。她站起身打开了院门,门开却见颜路保持着抬手的姿势正要扣门。

  温玉一时怔了一下:“颜路先生?”

  “温先生好。”

  颜路问了一声好,放下敲门的手,面色不显山不露水,依旧超然淡泊。他说话的声音也是淡泊无争,不像是儒家君子,倒更似脱离于红尘世外的道家高人。

  颜路微微侧身,温玉的目光也随之移了过去,却是又怔了一下。不过一瞬她便回神,从容拱手行礼道:“荀夫子,学生有礼了。”

  随即侧身一引,将荀子引入院内。荀子表情无一丝波动,温玉却敏锐的感觉到了他是有些怒气的。念头一转她便明白了荀子因何事而来,不动声色笑道:“此等小事惊动了夫子,倒是学生的不是了。”

  颜路目光意味不明看了温玉一眼,心中亦感觉温玉这个人实在不可捉摸。那日她孤身进入将军府,此事将荀子也震动,这是小事?

  但观她模样,她确实是不动声色又冷静克制,被李斯借帝国之势强压,却还能从容嘱咐知客童子,明面给张良送茶,实则传递消息请他相助,其间胆量心志不能与等闲之人相提并论。

  颜路中断思绪,回神,温玉已将他二人引至院内。荀子的目光首先落到了石桌上的竹简上,正是温玉所练习的字。颜路的目光也移到了其上,竹简上的字笔画勾连之间行云流水,飘逸优美,与六国文字并不相同。

  俗话说“字如其人”,温玉一手字倒写的是风流旷达,笔锋之间有铁画银钩般的锋芒,露出疏狂之意,倒与平日里的君子之风大不相同。说来也奇怪,真不知晓温玉到底师从何门何派,每每在细节处总能令人吃惊。

  “见笑,练手罢了。”温玉神态从容,卷起书简放到一旁,请荀子与颜路二人坐下。

  荀子坐下,开门见山道:“前几日之事,老夫已然知晓了。若下次李斯再次借势压人,你让他直接来找老夫。”

  温玉取出茶壶、茶杯等物,不疾不徐的沏茶,摆下杯子注入青碧透澈的茶水,一套动作无比流畅。滚水有袅袅的稀薄烟气升起,萦绕在她白皙的脸容上,一时间也有了几许温柔沉静的气息。

  温玉心中很感谢荀子,荀子不问世事已久,等闲不会轻易离开他的隐居之处。此番前来,是真的将她当做了亲近的晚辈对待。能得荀子如此对待,放眼长歌满门,也就只有她有此际遇,也是十分令人称道。

  “夫子且先饮口茶如何?”温玉将茶奉给荀子,转头笑道,“颜路先生也请饮一杯,这茶趁着七分热饮下其味最清。”

  荀子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此时也不似刚来那般震怒了:“此事还是子房告知老夫,你原本是打算瞒下来吗?”

  温玉轻轻眨了一下眼睛:“夫子,学生只是认为,这件小事不足以惊动你罢了。”

  颜路端茶的手一顿,一阵无言。虽则那日她与张良完好的归来,似乎是不必再去打扰荀子。然而他与张良私下商议之后,还是决定将此事告知荀子与伏念。

  针对李斯此次不同寻常的行为,他二人在商议之时也做过种种猜测。此事说大不大,只是李斯请她去做客罢了;说小却也不小,为何独独只请她。伏念知晓此事以后,则有一层隐忧,李斯借势邀请温玉,实则已经大大下了儒家的面子,儒家还不能拒绝。温玉安然回来倒是无事,若是出了个差错,对谁也无法交代。

  而温玉回来以后,谁也不知道她心里到底是有何想法念头。

  她让人看不出情绪波动,却只让人觉得她更加深沉难测。就好像,他那大多数时间都是锤炼养气功夫,喜怒不形于色的师弟张良。

  从某种意义上看,温玉与张良,似乎是同一种人。

  譬如此刻,你就不能从她微笑的神情之中,得出她到底在想些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咕咕练习的诗是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其七,游戏里王维也是长歌门的大佬,跟杜甫一起站在李白的身后边喝酒边对诗。
  这章后半段直接推翻重写……我跟自己过不去。
  我算是发现你们评论的特点了,你们只有在看到主观能动性极强的情节才会留言,自闭了。

第18章 乱我心者之三

温玉微笑满面,礼节是挑不出半分的差错。她拂开衣袖,坐在了荀子对面,为自己注入一杯茶水,慢悠悠的饮了一口。
  温玉自然明白儒家在担心些什么,她当然会克制自己不要冲动行事,埋下祸患。从前在大唐是这样,现下在大秦也是这样。

  温玉将茶杯放下,唇角笑意若有若无。她眼中锋芒闪烁,先前的温柔沉静仿佛假象一般。

  索性荀子早就见过她杀伐决断的一面了,她也就坦然道:“况且,夫子认为,学生会甘心坐以待毙吗?”

  “坐以待毙”四字,她说的并不如何狠戾,甚至也只是用寻常的语气陈述罢了。但她现在整个人宛如出鞘的利剑一般锋芒毕露,稍稍靠近就会被割伤一般。

  荀子目光微变,温玉说出此话他并不生气,甚至还有点欣赏——小姑娘是以强势的行动让他不要担心,她有能力处理好这事。倒是颜路甚为震惊——他是完全没想到温玉还有如此强势的一面。

  这锋芒也就一闪而逝,温玉很快又恢复了温和淡泊。她又举起茶杯饮了一口,手指无意识的轻叩着石桌,道:“韬光养晦,方是长久之道。”

  然颜路观她眼中的秘而不发的杀气,掩藏在温文的笑意下,就知她必然不会如表面这般轻轻揭过。

  “你既然心中有了计较,老夫也不必多说什么。”荀子伸手抚了一下雪白的长须,“你的身份特殊,若遇到麻烦,解决会比常人困难千倍万倍,你一定要小心行事。”

  温玉神色不动,道:“多谢夫子提点。”

  颜路无奈的微微摇头,这温玉表面上看起来文文雅雅,不曾想也不是个省心的。且荀子也随着她胡闹,而他作为小辈都不知道该怎么劝劝荀子才好。他甚至还想到了师哥伏念,伏念不知道还好,知道了必定头疼不已。

  一个张良,一个她,这两人凑到一起,就意味着无数种失控的可能,伏念只怕头都得大三圈。

  荀子问完此事,却不急着离去。他扫视一眼温玉手边的竹简,突然伸手拿起展开,认认真真看着其中的内容。

  温玉:“。。。。。。”

  她又不能伸手给夺下来,只得捏着鼻子让荀子看,荀子看了不说,颜路也因为好奇看了过去。

  荀子面色严肃,仿佛看到了什么孤本一般,道:“说来也巧,方才见你练字,这字体却未曾见过,仿佛并不是现存的六国文字中任何一种?”

  虽说现在大秦书同文、车同轨,六国文字皆已废止,然小圣贤庄藏书楼却多藏六国典籍。荀子对藏书楼中的书简所用何国何地字体了如指掌,这些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所载文字却无一种与温玉所写文字相同。

  不等温玉回答,他又赞叹一句:“这字写的甚好,飘逸优美,又不失旷达之气,足以可见练字之人的心胸了。”

  温玉脸不红心不跳回答道:“夫子谬赞,不过是信手随笔罢了。”

  颜路:“。。。。。。。”

  温玉自然当得起这句赞誉,她的字随李白,虽少中和圆润之气,倒是纵横放达的很。本练字的这首诗,乃是隐居闲适生活的写照,被她这么一写,却依稀钩出了几分不羁之意。

  荀子微微摇头,显是不信。荀子不信,颜路便更不信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她没有实话。

  温玉被这两人看着,表情纹丝不动,从容淡然道:“学生自小跟着师父修习学问,师父教什么学生便学习什么。”

  她这是有秘密,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师承。

  荀子微微颔首,并未再追问下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不必寻根问底。况且今日来,只是担心温玉的安危。

  颜路若有所思,他心里微微起了怀疑。原本温玉横空出世就足够令人疑惑她的来历,只是荀子此前称温玉是他早年游学之时所交好友之晚辈,这事也就被压了下来。小圣贤庄底下的弟子自然不敢多质疑荀子的说辞,便是伏念也不好多问。

  但令人疑惑的是,她的学识武功,眼光谋略,并不像是单一一个人能教出来,反而有些像倾尽一家门派之力所费心血培养的继承人。能教出她这样的人门派,百家之中,竟无一能够对的上号的。

  他还在思索这个问题,荀子与温玉就字体的艺术性开始谈了起来。荀子微微好奇为何温玉所写字体有些近似于画,温玉想了想,索性铺开练字的书简,拿笔蘸了墨为荀子演示起来,一时间颜路也被吸引认真看了起来。

  “夫子请看。”

  温玉提笔端正的在书简上用小篆写下一行字,凝神看着这行字,荀子与颜路目光倒是些微怪异了起来。

  温玉先前书写的那四行字,显示出了练字的功夫极深,必定是打小就开始进行不间断的练习。但她现在所书写的这行字,一笔一划颇为稚嫩。虽则还是有锋芒显露出,却能一眼就看出练字之人练习时日十分短暂。

  若是一个普通人写字这般也就罢了,放在温玉身上却明显不正常。她师父将她教导的这般优秀,不至于不教授小篆的写法,她书写却如此稚嫩,宛如一个稚子刚学写字,两处字体一前一后的差别委实也太大了些。

  温玉写的正是《论语·为政》儒家弟子耳熟能详的一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用小篆写完此句,她笔锋一转,身上的气势也随之一变,笔走龙蛇再次将这行字写了一遍。挥笔之间,仿佛笔下流淌出的不是墨汁,而是她个人的心胸抱负。

  她重新书写的字体和小篆已经大不相同,笔画变化之间还是能看出小篆的影子,只是许多复杂的笔画都被简化,被一笔两笔带过,作为文字的实用性减弱不少,观赏性却是大大增强。

  果不其然,温玉解释道:“其实夫子看我所书写的字近似于画,也就在于将小篆的大部分笔画简化了。”

  “原来如此。”荀子抚须点头,“若是有急事写信传递,这样确实简便许多,也的确是节省了时间。你师门倒是甚为有趣,你可愿讲讲你师门的有趣之事?说来老夫也已经许多年不曾对外物产生过兴趣了。”

  言毕荀子倒是感叹了一声。

  荀子既如此说了,温玉也便不好拒绝。况且说一说师门的奇闻异事也无妨,天下如此之大,谁又还能去考证温玉所言的师门?

  “夫子可曾记得学生的青玉流?”

  “是温先生那把好琴?”颜路忽然出声接了一句。

  “正是。”

  温玉便捡了一些重点提了一下,荀子与颜路听得十分入神。

  温玉说的重点也简单,绝口不提门派位于何方。只稍微提了提门中弟子无论男女、年龄大小,皆要修习儒家的典籍。除修文正心之外,更是以音律入武,一向是讲究文武双修,琴剑双绝。且门中弟子,越是对音律领悟精深,是乐中大家的,武功便也就越精深。

  但她却道由于战乱,门派元气大伤,弟子尽皆失散,不得不令人唏嘘感叹。

  温玉一番话说完,也只是简略的介绍了一下长歌门的情况。而荀子颔首点头,言谈之间倒十分可惜的模样。今日目的便已达到,他便施施然起身,离去了。

  温玉倒是不在乎告诉荀子这些,也没什么可瞒下来的。若是随意编造一个来历,以后会用更多的谎言来补救漏洞,不如一开始便说出实话,只要隐去一些细枝末节便好,这反而让人无从辨别虚实,倒是给她的身份做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荀子离去,颜路却未曾离去。他看着温玉,仿佛想问出些什么事情,却又迟疑了。

  温玉微笑道:“不知颜路先生有何疑问?”

  颜路平心静气,道:“温先生,我知你对李相国必有十分、百分的不满,但我有一句话想对你说。”

  “请先生提点。”

  颜路观她满面的微笑,无一丝一毫旁的情绪,做洗耳恭听之状,道:“我只为我师弟相劝一句,望先生万事小心。”

  温玉怔住,不意颜路竟有此语言。平日见他不显山不露水,却没想到是个洞察人情的人。

  她拱手,和缓道:“多谢颜路先生提醒,我自然明白应该怎么做。”

  颜路点头,便欲离去,但下一刻,森寒的杀气一闪而逝。颜路一惊,回身再看,温玉仍旧是温文微笑满面。

  温玉转了转手中的茶杯,仿佛漫不经心,又仿佛别有深意,道:“那我也对颜路先生说一句话,人生在世,自然有无数目的欲求。欲求这把双刃剑,用的好了,便是催动青云直上的利器;用的不好,被无边野望活活吞吃,那也就怪不得谁了。”

  她这般切金断玉一言,颜路自然听明白了潜台词。这种危险的人,也不知李斯惹到她,对于前途而言到底登天梯还是绝路崖。

  温玉放下茶杯,道:“今日是旬假,我还有事要办,这便不多留颜路先生了。”

  她将茶杯等物一并收起,显是准备要出门的模样,颜路自然不久留,也就匆匆离去了。

  温玉待颜路离去,便拿了竹简,准备以探讨学问的理由去寻张良。若是能寻到便好,寻不到她便自己找个清净地读一读书。                            
                                
                                      
                                
                            作者有话要说:
  咕咕用的字体是行草,恕我直言,行草那个字儿写出来很多我反正是不认识。。。。。。关于李斯:我看秦时我觉得玄机就是按着偏反派的人设去设计的,一个有野心有欲望的政治家,为了青云直上啥都可以做,更别说动画里我觉得他天天想neng黄儒家。
  颜路为啥会对咕咕说这句话,因为张良在去将军府接咕咕之前,曾经拜托了颜路,如果两个人到点莫有回来就让他去请荀夫子压制李斯。所以他经过这件事和前面几件事,看出了这两个人有巨轮火花!哈哈哈哈哈生怕自己师弟被不靠谱咕咕坑了
  这又是大修百分之六十的一章,修到自闭,修到暴毙,关键还看不出到底修了个什么劲儿出来otz

第19章 乱我心者之四

今日碧空湛蓝,云气或蜷或缩、或舒或展,形态各异,互不相同。四处栽种的烟柳早已抽芽吐叶,繁茂生长,绿意盎然。而小圣贤庄后的群山亦是如此,由山脚至山顶,密密匝匝的林木由新绿、浅绿、翠绿、浓绿、墨绿渐次过渡,风过起伏翻飞,似一道覆盖山野的绿浪。
  许是因着放了旬假,小圣贤庄也难得染上了轻快之意。庄内多数弟子都选择回家探望亲属,只余下寥寥三两个还留在书院内不曾回去。

  这寥寥三两个就包括了少羽、天明。少羽本准备回项氏一族的临时根据地看看族内近日有无大事,然而他准备出门之时,却见天明这个小子不知道犯了什么毛病,自己一个人倒在床上半死不活躺着,没半点精神。

  少羽问这小子怎么不回墨家驻地找盖聂先生,他也哼哼唧唧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少羽被这小子搞的没了脾气,又放心不下让他一个人待着,只得打消了回去的念头。耐心询问了这小子半天,他终于肯说出了缘由。

  原来他在小圣贤庄的课业修习的不好,虽则有温玉当头棒喝醒悟了,到底是底子太差,跟不上众位弟子的进度。他这是怕回去之后,墨家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