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道系林妹妹-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个孩子,怎么置气?
  黛玉也是,一看说话的人竟是钮云,也松了眉头; 干脆走过去; 揽住她; 哄小孩似的逗道:“十五公主怎么了?是不是九皇子惹你生气了?”
  正边看表演边吃东西的九皇子,忽然一口烫酒喷出来; 忙用袖子抹了; 辩解道:“不干我的事,林姑娘可不能冤枉好人!”
  皇后娘娘却不理他说了什么; 指着他被酒渍沾染的斑斑点点的衣袖,道:“没规矩!堂堂皇子举止无度,还怎么给弟弟妹妹、天下万民做表率?”
  九皇子却也是近来常常出宫,在雅舍学那些风流才子们放浪形骸; 有些得意忘形了,竟然在母后面前露了馅,忙正手正脚,重新坐好,低着头,连饭也不敢吃了。
  惜春就坐在钮云身旁,正好在九皇子对面,见状,忍不住轻笑出声。
  却也被九皇子听去了。
  九皇子虽然垂着头,还是拿眼睛看了惜春好几下。
  这边钮云见众人的注意一忽间儿又全转到了哥哥身上,愈发跟受了莫大委屈似的,撅起小嘴,眨巴眨巴眼睛,就要哭泣。
  黛玉登时慌了手脚,这是怎么话说来着?搂着钮云好一通哄。
  就连皇帝本来正跟贤亲王并林如海窃窃私语,也不由得往这边望了好几眼。
  钮云见终于大家又肯听她说话了,这才慢悠悠道:“凭什么永玙可以既陪着林姐姐去平安州,又可以陪她下南洋。我是当姑姑的,却只能待在宫里?我也要和林姐姐一道下南洋!”
  原来,还是为了下南洋的事啊!
  众人听见钮云这孩子气十足的话语,都忍不住偷笑。
  贤亲王妃第一个说话道:“十五公主,话不是这般说。玙儿虽然是你侄儿不假,可他如今已老大不小,你呢?才不过他年岁的一半,莫说南洋了,便是皇城也只是出过几遭。身子骨还这般弱,让你父皇、母后如何放心得下!”
  “便正是因为没出去过,才更要多走动些。若果真如王妃所言,你们总拿我年幼无知,没出过门当借口,我岂不是永远也出不去了!”钮云不依道。
  “公主这话没有道理啊!”永玙却不被钮云的胡搅蛮缠所动。
  “虽然今日皇后娘娘等拦着不让你出门,再过几年,怕是你不愿意出门,皇后娘娘还得赶你呢!”永玙坏心眼来了,公然拿钮云开涮。
  偏偏钮云还是年纪小,没察觉这话里旁的意思,还要追问:“如何再过几年便可以了?那你们能等我几年再去南洋吗?”
  “咳咳,那可不行!”永玙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急忙道,“我、我可等不及!”
  “呸!”对面黛玉再忍不住了,冲着永玙低啐一声,横了他一眼,揽着钮云的肩膀,说道:“且别听他浑说!此番,我去南洋,雅舍却没人顾得上了!师娘才刚产子,英莲姐姐也有要事,霍琼是个坐不住的,只有公主,可堪重任。”
  “你,你说要把雅舍交给我?”钮云不信地指着自个儿鼻尖问道。
  “自然。公主之才做雅舍主人确实太委屈了,且请公主看在我们姐妹情分上,屈一屈尊吧!”黛玉道。
  钮云忽地红了脸,手足无措地道:“我、我不行。那、那里人太、太多,我、我……”
  钮云一紧张,结巴的老毛病又犯了。
  窘迫模样又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最后,还是黛玉一边一个握住惜春和钮云的手,郑重嘱托,在她离开下南洋这段时间里,便将雅舍托付给她二人了。
  钮云并惜春一起点头,都下定决心,务必把个雅舍经营得更上层楼不可!
  ……………………
  转眼间,竟已入夏。
  黛玉下南洋的事宜已全部安排妥当。随行官员、兵丁并物品等都已就绪,连风向都是正好时候。
  而林家商铺更是做好了万全准备。
  黛玉去拜见夔波云。夔波云也表示万事俱备,只等出发东风。
  如此,黛玉便和永玙一道进宫,请旨出使。
  御书房内,皇帝歪在龙书案上,气色颓败。身子陷在龙袍里,比起上次琼林宴上相见时,竟然已是判若两人!
  黛玉被召入内,起初不敢抬头,被叫起后,方偷偷打量了一眼。
  这一眼便看的她胆战心惊!
  这分明是,分明是不成之相!
  黛玉又在心里盘算了一下时日。是了,是了,前世这时候皇帝早薨逝了,便是元春怕是也已经有了身孕。
  可如今,皇帝还在位,四皇子虽受重用却仍在潜邸。而元春更是仍旧待字闺中,八字还没一撇呢!
  只是,看老皇帝现下情状,也已是油尽灯枯,不过干熬。到底,有些事全是定数,不能全然改变吧?黛玉思量着。
  忽然龙椅上传来一阵粘稠、压抑的咳喘声,听着便让人浑身不适,更别提那被咳痰折磨的人了。
  永玙万没想到皇帝已然病得这般重,顾不上尊卑之别,几步奔到龙椅前,扶住皇帝,关切问道:“皇爷爷,皇爷爷,您可还好?”
  “咳咳!咳咳!”良久,皇帝才缓过一口气,眼神示意永玙将黛玉也叫上来。
  永玙挥手让黛玉上前。
  黛玉垂着头,碎步走到龙椅下方,在脚踏边跪下。
  皇帝握住永玙的手,又招手让黛玉抬头。
  黛玉抬起头来,也将手递给皇帝。
  皇帝把她二人的手交叠握在一起,这才勉强说道:“朕怕是看不见你们大婚了。”
  “皇爷爷!”皇帝此话一出,永玙先红了眼,带着哭腔唤道。
  皇帝摆了摆手,又道:“如今朕的病,已瞒不了人了。你们父亲都知道。”
  却是指林如海和贤亲王。
  “待朕——之后,京城少不得要有动荡。为了你皇叔,也是为了你们父亲,明日,你们就启程南下吧!”皇帝道。
  永玙却不答应了,当场抗旨道:“玙儿不答应。且不说皇爷爷还有没有……怎样,玙儿也要陪在您身边。”
  黛玉插不上话,只是摇头表示她也不愿离开。
  皇帝抚摸着永玙的头顶,无限慈爱地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玙儿,你精通佛理,这点事如何看不透?你便是就在身边,又能做了什么?不如代替皇爷爷好好看着这万里江山的风光,太平盛世的繁荣。皇爷爷看不见的,不曾见过的,你们要替皇爷爷看了。这江山,你们也要替皇爷爷守着。”
  竟是临终托孤语气!
  永玙和黛玉都再忍不住,泪水滚滚而落。
  ……………
  日色昏黄,渡鸦在头顶盘旋不去。
  永玙背对着黛玉,垂首站在高高的宫墙角落,孤单的背影拉得老长。
  黛玉站在他身后,却不知该如何出言安慰。
  最无力,便是生离死别。
  宫灯逐一亮起。有路过的小太监们看见永玙和黛玉站在这里,远远行礼,贴着墙根挪过去。
  击柝之声传来,宫门要落锁了。再不出去,便要被锁在宫里。
  黛玉这才上前一步,低低唤道:“永玙。”
  她从不曾直呼他的姓名。或者世子爷,或者小王爷,还有亲昵如玙哥哥,顽皮如永膏药,从没有“永玙”二字。
  永玙浑身一震,急忙抬手想要拭泪。可是,手却停在半空。
  “我们不下南洋了,就呆在京城。再不济,我们假装去外面走走,一有事就回来。”黛玉强忍住心疼说道?
  “不。”永玙终于开口,声音喑哑难听,像木工在用锉刀打磨家具的棱角。
  “我们要去。这万里江山,盛世太平,总要有人替皇爷爷看过。”永玙说着,转过身,不顾脸上泪痕斑驳,握住黛玉的手,郑重其事地道,“这万里江山,盛世太平,也总要有人去守护。皇爷爷用尽了他一生的心力,以后就交给我们了。”
  “玉儿,你愿意与我一道吗?”永玙痴痴地问。
  “傻瓜。都是我们了,哪还分你我?不止是万里河山,重洋难渡,我们不都要去渡一渡了吗?你说过,山高水长、路远迢迢,但无论是哪里,你都陪我去。我,也是一样。”黛玉道。
  乌云遮住了圆月,却也总有风吹散时候。
  清辉重新普照大地。
  宫墙一角,有两个相依的人儿,身影聚到了一起,成为了一个人。
  ……………
  次日一早,大朝会时,黛玉区区女子也进了金殿。
  四品女官鲜红的官服衬托下,愈发显得黛玉气质出尘,空灵绝俗。
  而永玙也破天荒穿上了他的世子服,和黛玉并肩站在大殿上。
  芝兰玉树同生辉,玉环飞燕叹弗如。
  皇帝高坐在御座上,看着面前一对璧人,难得露出微笑,挥一挥手,便有太监,展开圣旨宣读。
  “贤亲王世子永玙,乃皇考圣祖仁皇帝之第十三子之孙,朕之侄孙也,醇谨夙称,恪勤益懋,孝行成于天性,子道无亏;清操矢于生平,躬行不怠;念枢机之缜密,睹仪度之从容。俊秀笃学,颖才具备。今奉旨远赴重洋,扬我国威,功在社稷,理当嘉奖。特授以册宝,封尔为逍遥王,永袭勿替。”
  “谢主隆恩。”永玙万没想到,皇爷爷会忽然赐他爵位,且不是什么伯爷、侯爷,上来就是世袭罔替的王爷,还赐名“逍遥王”。本来以为已经流尽了的眼泪,忽地又不争气地想要夺眶而出。
  贤亲王站在一侧,也没料到皇帝有此举动。他就永玙一个嫡子,亲王爵位也是世袭罔替的,永玙怎样都少不了是王爷。可是逍遥王——他和父亲盼了一辈子,也没实现的愿望,四伯就这样帮玙儿实现了。
  贤亲王抬起头,望了望龙椅上那个日渐老迈,已久不见笑容的老人,也忍不住迷蒙了双眼。
  群臣更是议论纷纷。
  要知与永玙一般大的皇子们都尚未分府别居,更别提分封爵位了。皇帝此举莫不是在影射大宝之位?
  头一个面色不善的便是四皇子。
  可是,四皇子转念又一想,近日他侍疾,面君时,父皇与他说的话,分明是让他日后行事多多倚仗林如海和贤亲王两位老臣。还说什么兄弟也非都是仇敌,像他和十三弟云云,让自己与永玙交好。
  再怎么说,他才是父皇的亲儿子。永玙便是再得宠,也不过是个侄孙。
  对了,出使南洋!眼瞅着父皇大限将至,却在这种时候非逼着永玙下南洋,还让他和林如海的女儿一道去。虽然封了他逍遥王——
  四皇子想起“逍遥王”三字,终于明白了皇帝的意图。脸上阴霾尽散,笑着与永玙说恭喜。而他看向龙椅上皇帝的眼中,终于再次带上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不等朝臣们说罢恭喜,太监紧跟着又传旨意,命女使黛玉不日启程。
  黛玉领旨,和永玙并肩退出。
  朝阳照在两人身上,和暮气沉沉的龙椅形成了鲜明对比。
  林如海望着黛玉离开背影,在心里感叹道:“逍遥逍遥,吾儿,愿你当真逍遥一生。”
  ……………
  不提黛玉和永玙如何接受众人祝贺并归家准备,且说圣旨既出,无人能违。
  第二日一大早,许多人都聚集在运河码头,恭送黛玉并永玙启程。应妙阳、迎春、惜春、凤姐、钮云并霍琼等人纷纷与黛玉依依惜别。
  宝钗和探春都不能来,巴巴请托钮云送了信物过来。湘云因为大婚在即,不宜出门,连夜差了丫鬟送了礼物给黛玉。黛玉都一一收下。
  众人互望,虽不至于执手相看泪眼,但也是无语凝噎。
  最后还是应妙阳打断道:“又不是再不回来的,最多不过一年光阴,他们总能回转。哭哭啼啼,做什么?”
  嘴上虽这般说,到底眼睛还是红红的。
  黛玉也说:“正是这话。我们去了,沿路都要给你们寄东西回来。三天两头有人上门,你们不许厌烦才行。”
  霍琼闻言,头一个破涕为笑,抢着道:“正是,正是。我要那茜香国的纱巾和香水,还要、还要南海的珍珠串子、修容膏并……”说着又列出长长一串单子。
  黛玉只管点头,让雪雁全记下来。
  钮云就不一样了,拉着黛玉的手道:“我只要各处的书籍、地理志和风情画,最好林姐姐能把你们去过的每一处地方都标记出来,等我长大了,我也要都去个遍。”
  “好好好,都好,我都答应你!”黛玉像个不倒翁,点头不迭道。
  迎春、惜春并凤姐等曾经在这里送过黛玉,不过今非昔比,若不是人物依旧,几乎便想不起还有从前那一遭。
  贾母年纪越发大了,不喜动弹,没来送行,是由凤姐代劳的。凤姐也是有主见的人,要不是身份所限,原也想和黛玉一道南洋闯一闯的。如今,却只是指派了心腹管事随着林府和夔家商队同行,沾沾光,捡捡漏。
  惜春最有佛心,将离别看得最淡,只是祝福黛玉一路顺风,盼她心想事成,早日归来。
  只有迎春故地重游,最是感慨万千。
  黛玉命运之改变,始于重生,起于归家,更是在这个码头偶遇了永玙。
  迎春又何尝不是?昔年,黛玉临别时一番忠告,敲开了迎春混沌、孤寂又彷徨无措的心房,从此她也改变了。从胆小懦弱、笨嘴拙舌改起,一点点开口,一步步改正……
  如今,迎春望了望另一头送行队列里的姚孟元。
  姚孟元如有所感,也扭头望将过来。
  两人对视,别有情意。
  迎春回头,对黛玉道:“林妹妹,那些忠言,我都记着呢!且会永远记下去。山高水长,务必保重。”
  黛玉也回握过去。曾经种种,历历在目,一切,尽在不言中。
  好不容易众人叙完别情,黛玉和永玙一起走到林如海和应妙阳并贤亲王夫妇面前。
  两人大礼拜下。
  “父母在,不远游。孩儿辜负父母养育大恩,远渡重洋。只盼不负皇命,聊以图报。还望父母保重身体,切勿挂念!”黛玉并永玙一起道。
  林如海、应妙阳和贤亲王夫妇一起受了二人大礼。任凭他们再是阔达,也不禁眼泪汪汪。
  那头儿,长号响起,吉时已到。宣礼太监站在船首,迎了茜香国女使上船。前来送行的文武百官也都看向了这边儿。
  永玙扶起黛玉,两人一步三回头走上使船。
  宣礼太监扬声唱道:“启航——”
  文武百官躬身为贺,礼乐响起。船锚收起,巨帆张开,船借风势,忽地就荡开了老远去。
  岸边的人都在挥手告别。
  黛玉和永玙站在船首,眼看岸边的人影越来越小,越来越不清楚,渐渐只成一片黑影……
  黛玉回身,情不自禁靠近了永玙怀里。
  别了,京城。
  ……………………
  因着南洋路远,黛玉她们此行还有见识各地风情地理并开展商贸的目的,自然不会一蹴而就,一路直驶到南洋。
  先是沿着大运河,走旧路,过通衢,在山东出海,由东海转道,一路南下,最终到茜香国。
  船行极速,又赶上运河上道路通畅,不过一日工夫,黛玉所在官船就过了通衢。
  永玙来问黛玉要不要歇一歇
  黛玉却道:“咱们家商队要在此停留,上货卸货。咱们却不必。夔姐姐家便在山东,再走半日,也便到了。到时,咱们在山东多逗留两日,也便有了。”
  永玙依言行事。在通衢放下许多人来,吩咐他们便宜行事,只是需在三日后赶到东海。
  如此,黛玉等人又行了半日,便到了山东沿海。
  夔波云领着夔家船队在前带路,绕过一段水泊,便拐进了一处水上大寨。
  远远看去,如同陆上城邦,颇为威武壮丽。
  黛玉初见夔家寨规模,也吓了一跳。
  哪里是一座水寨分明便是整座岛屿。且水寨房舍皆依据岛屿形貌而建,高低错落,互相遮掩,便是绕寨一周,也难以尽览其全貌。
  更在四处都竖有高楼,海上人家唤作灯塔者,彻夜长明,为海上渔民指引归途方向。
  “夔姐姐,你家端的好气派!”黛玉由衷感慨道。
  永玙负手站在船头,也附和道:“乍看去,竟比我南方水军大寨还要规整。夔姑娘从前也太谦逊了!”
  夔波云之前只说夔家多年经商,是世代的渔民,在东海小有名气。却不曾讲他们简直是东海的领主。
  夔波云闻言,含羞低头,道:“寒舍简朴,不过仗着地势,天公造化,如何能跟逍遥王和雅舍主人相比”
  几人说着话,官船靠近了水寨大门。
  寨门上便有看守之人,喝问道:“来者何人且请报上名来。”
  夔波云一挥手,自有夔家下人扯起风帆,夔字大帆迎风招展。
  寨门上人看了,忙高声传语道:“少寨主回来了!快开寨门迎接!”
  话声刚落,三重水寨大门,缓缓开启。
  两排箭舟如矢飞来,在官船边停下。便见箭舟上窜出许多人身穿水靠的健壮汉子,把手中类似钩子的东西往官船上一挂。笨重的官船便像是又长了腿似的,在箭舟的带领下,如鱼戏水,敏姐地穿过了水寨重重障碍,径入大堂。
  大堂上,儿臂般粗细的灯烛熊熊燃烧着。“聚义堂”的匾额高挂在大堂正中央。
  下面还有一把虎皮大交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