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道系林妹妹-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片刻工夫,皇帝便将奏折阅览完毕,合上笑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老太君果然不容小觑!”
  杜明察言观色,见皇上确实喜上眉梢,实乃龙颜大悦之相,适时附和道:“还是圣上圣明,推恩深重,那贾家怎能不感愧在心!”
  勋贵从来便是皇家一大心病。尤其是本朝开国不久,拥有从龙之功的功臣,多不胜数。却又已经历了几代,其后人渐渐都不成气候。偏偏,彼此还都联络有亲,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权势越发大了,野心也便膨胀,渐渐已成尾大不掉之状。
  皇帝自登基以来便有心大肆整顿,奈何阻力太大。便是到如今,京里豪门贵戚,就有许多尸位素餐甚至卖官鬻爵的,好好的朝廷纲纪都叫尔等败坏了!
  就连孟皙谋逆大案,若说没有这些人在背后挑唆鼓动,乃至帮腔协助,皇帝打死不信。虽然借着逆案,皇帝已然惩处了一大批勋贵佞臣,到底还有些漏网之鱼。为防朝野上下人人自危,议论不休,动荡不宁,皇帝只能暂且按耐下株连尽净,斩草除根的心思,但黑帐全记下了。
  如今有荣国府知情识趣,带头抛去这劳什子的虚名,歌功颂德又公开认错,还直言要偿还国库欠银,充实国库。此缺口一开,那些惯会揣摩圣上心意,见风使舵的人,心底便会有了计较。
  不动一兵一卒,不费吹灰之力就化解了勋贵权势困局,在在都正合皇帝心意,龙颜大悦,自然不在话下。
  “老太君虽然胸有丘壑,到底是妇人家,看事情并不会这般通透。八成是你那宝贝徒弟林海出的主意吧?”龙心大悦,便也有了兴致,与杜明调笑几句。
  杜明三朝元老,也算打小看着皇帝长大,哪里不知道皇上心思,身子弓成了虾米,恭敬道:“吾皇谬赞。我那呆徒弟,哪里有这玲珑心思?倒是皇后娘娘看中的我的徒孙,黛玉小儿虽是闺阁千金,却有长孙之德。”
  “哦?竟是她个娃娃的主意?”皇帝吃惊不小。
  “也不尽然。只是那女娃娃至孝,见她外祖母劳心费神为了家族荣辱熬坏了身子,又生性淡泊,惯不在乎功名利禄的,便出言劝慰老太君。如此,老太君得了点拨方有此举。”
  皇帝闻言,点了点头,脱口道:“怪道皇后娘娘那般喜欢她,还动了给九皇子指婚的心思。说起来,老四也跟朕提过。只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个小小的女娃娃倒把朕最心疼的那个侄孙的心,早早就勾去了。”
  皇帝不过一时高兴多说了几句,杜明却几乎出了通身的冷汗。
  他适才那番话原也有试探的意思,虽说林府和贤亲王府已有合意,明路上也告知了皇后娘娘,皇帝肯定知晓。只是这些日子,他眼看着皇帝一日不如一日,脾性大变,猜疑易怒,就连储位首选的四皇子也是动辄得咎。爱屋及乌之下,也怕皇帝突然变卦,给他的好徒弟亲门生林如海添堵。
  看皇帝的意思,林黛玉这块香饽饽的,动心之人实在不少。
  其实,要不是贤亲王府先下手为强,杜明自己个儿也十分中意黛玉。
  幸好,皇帝还不糊涂,也不是一心给四皇子铺路,没有动那种拿后院换直臣的心思,杜明暗暗揩了把汗。
  “荣国府此举甚合朕意。荣国公为国捐躯,功劳非小,虽然故去,朕爱惜忠臣却也不舍得他妻儿子孙受饿忍冻,然,贾府到底已无国公,名不正则言不顺。传朕旨意,朕允其所请,且怜其忠心,让那贾赦回金陵老家任职,其子贾琏入吏部随林海办差,另许一子入国子监读书。赐金千两。具体官职,由你看缺自办。”皇帝如是道。
  杜明躬身领旨,告退草拟圣旨去了。
  杜明去后,皇帝兀自躺了一会儿,不知是否心情大好效用,难得的有了兴致,摆驾后宫。
  彼时,皇后娘娘正忙着张罗七夕百花宴的事情,到时文武百官都要参会,座次、饮食、歌舞表演,奇巧戏法连带乞巧祈福事宜,诸如此类,事情繁多,直把个皇后娘娘也忙得够呛。
  这却不是皇后娘娘不知皇帝病重,还有闲心张罗这些花把式。实在是皇后娘娘深体圣心,知道皇帝究竟为何有此作为。帝后同心,同居高位,再没有人比皇后娘娘更清楚朝局不稳、人心惶惶的后果。何况,皇帝确实隐瞒得好,皇后娘娘也总盼望着,皇帝虽然病重,冲喜,调养,到底会有好的一天。
  这不,皇后娘娘正看着御膳房递过来的膳食单子,却听传报皇帝驾到。
  皇帝多日不曾进后宫,就连皇后娘娘心底也在打鼓,如今见了人来,哪能不喜?快步迎出去。
  还是御驾直接抬到宫门里。皇帝被人搀扶着,挪到窗边锦榻上歪躺着,立时便有太监将正殿内外放着的冰山统统搬了出去。
  皇帝招手让皇后娘娘坐下,将荣国府上折子的事情删繁就简说了。皇后听罢,也是喜形于色,却又立刻想到自己娘家那些外甥,面露难色。
  皇帝知她所想,拍了拍她的手背,“你不用多思,朕知道你虽贵为皇后,但到底是女流之辈,在你娘家也说不上话。不过你娘家那些外甥,还算懂事得丽,朕不看僧面看佛面,总会保着他们些。只是……”
  皇帝余下的话没有说出口。只是,一旦他薨逝,老四继位,还保不保母后皇太后娘家的威风体面,可就无人知晓了。
  皇后娘娘心里咯噔一下,自知不祥,马上打断道:“后日便是乞巧节了,还记得当年臣妾初进府的时候,也是赶上七夕。陛下还专门给臣妾做了首词,不知陛下可还记得?”
  皇帝笑了,缓缓道:“那么久远的事情,难为你还记得!朕的笔墨,在诸多兄弟里面,只能算上末流,怕是就连永玙那小子也比不上。赶明儿,让他给你这位皇奶奶,好好填上几首。”
  皇后娘娘掩唇轻笑道:“如今他美梦成真,哪里还顾得上臣妾这老太婆。”
  “你若便老了,朕又该当如何?说来,采选秀女的事情,不知你办得怎样了?”皇帝问道。
  每三年一选秀女,也分大选小选,今年便是小选,主要为各宫娘娘挑选宫女、女史以及公主伴读等,取得多为小官之女甚至包衣后代。
  小选之时,后宫也会开恩,放一些年老色衰或身有残缺的宫女出宫。
  今年小选,日期早定。原先因着皇帝龙体有恙,后宫也不缺人,便欲停选。偏又赶上孟皙逆案,为安人心,皇帝反倒下旨大办,小选之后便即大选。
  所谓大选,便是为后宫选妃,也是为皇子甚至功臣择配。凡是高官之女,年满十二者,均需报名。若是已有婚约,或嘱意对象的,可提前递条子——请落。
  黛玉,今年便也在大选之列。
  这也是为何,每年的七夕百花宴那般重要!那些平日里想来谨言慎行、规行矩步、端庄贤淑的名门闺秀们会放下骄矜羞涩,大方相亲的缘故。
  “小选事宜都按照老规矩在办,陛下不用忧心。只是,今年放出宫去的女史名额,还想请陛下过目。”皇后娘娘答道。
  皇帝摆手拒绝道:“你乃后宫之主,母仪天下,这点儿小事自可决断。朕——”
  皇帝正说着话,忽然听见身侧珠帘“哗啦”响了一声。
  “大胆!何人在后窥视?”皇后娘娘身边贴身嬷嬷带头呵斥道。
  “圣上饶命。奴婢前来送茶,不慎弄乱了珠帘,并非有意窥视。”一道柔媚可怜的女声响起。
  皇帝随声望去,却是一位红衣女史,怯生生跪在面前,臻首伏在地上,露出长长一截莹白赛雪的脖颈儿,和那满头青丝一比,越发白得触目惊心,动人心魄。
  在那女史身前,恰摆着一个粉彩托盘,上面放着两个茶盏。
  不过送茶宫女一时不慎,弄出了声响,并不是多大的事情,皇帝浑没放在心上,看了一眼,便转回头要接着跟皇后叙话。
  皇后娘娘却忽然道:“适才陛下说那荣国府自请夺爵去匾——”
  地下跪着的女史不听吩咐,不敢擅起,乍然听见皇后娘娘这话儿,适才冲撞圣驾不曾变白的脸色,吓得登时再无人色。
  “原来母亲所言都是真的!原来祖母竟这般不听劝,已经让大伯上了折子!”元春双膝跪在冰凉的地面上,虽是炎夏,却如凛冬,直冷到了心底。
  皇后娘娘不用回头,单单扔出这句话,便知贾元春心里定不好受!怒火稍息了些。
  这些日子,她有心事,对手底下人的管教便也松了些。只是没想到,后宫那些妃子没有作妖,她身边一个小小女史先动了歪心思。
  皇后娘娘刻意话说一半,好好吊了吊元春,半晌方接道:“陛下隆恩,不记旧愆,还要让他们家子孙破格入国子监读书,实在圣恩浩荡。那臣妾也不能落后。适才说到今年放出宫女的女史名单,巧了,这位贾女史,”说着,玉指往元春身上一戳。
  元春听着皇后娘娘话语,先是高高吊起的心缓缓放下,甚至大感庆幸,忍不住便要谢恩,却紧接着听见皇后娘娘说起放女史出宫的话,心儿重又高高悬起,咚咚咚,剧烈跳动,几乎蹦出腔子。
  “便是荣国公嫡亲的孙女,在臣妾身边伺候了多年,尽心尽力,如今也到了适婚年龄。依臣妾看,正该放出去寻个好人家,也不枉她家世代为国尽忠。”皇后娘娘道。
  却只说了该寻个好人家,究竟是哪户人家却不见提。
  皇帝连贾元春是谁都不知道,自然无甚话讲。何况,他自诩圣明,更从来都不是那等贪花好色,为了美人不早朝的糊涂君王,断不至于看了元春一截雪白的脖颈子就动了心,随口道:“只凭你安排。”
  如此,元春出宫的事就这般已成定论。
  元春却如遭重击,久久反应不过来。她入宫多年,如今已二十多岁,哪里还是适婚年龄?无论放到何处,都已是老姑娘,又上哪去找好人家愿意娶她?
  何况她若甘心随便寻了一户人家就嫁了,如何不趁着青春少艾之时,便风风光光出嫁,何苦在这宫中,为奴为婢,这么些年!
  要不是走投无路,眼见 家里没了着落,她也不至于就这般不知死活铤而走险。哪知,偷鸡不成蚀把米,到底低估了皇后娘娘在皇帝心中的份量。
  元春不知道,她看低的不止是帝后夫妻感情,还有一代明君的修养。最错的是,她没看清楚形势,就这般贴近两位圣人,还看不出皇帝已是强弩之末,又哪里来的闲情雅致宠幸宫女?
  “贾女史,还不领旨谢恩?”旁立嬷嬷冷冷提醒道。
  元春一个激灵儿浑身寒毛竖起,连连叩头道:“谢、谢陛下,谢皇后娘娘隆恩。”
  皇后娘娘却看也不看她一眼,又道:“听说你还有两个妹子,明个儿百花宴,许一个进宫赴宴,让你们姐妹提前团聚一下。”
  两个妹妹,却只有一个名额。
  以她出宫换得一个妹妹参加百花宴,这笔买卖真划算呀!
  ………………
  皇宫在望,林府马车却突然停下来了。
  黛玉好奇撩开车帘问道:“爹爹,怎地不走了?”
  林如海含笑侧头,冲后方一指,朗声道:“你看,谁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元旦快乐!小天使们幸福快乐呀!健康最重要!
  眨眼儿都2019了,渣作者无能,两年才更新了这一点!
  但是,新年新气象,一指禅也有春天!所以,flag立一下,这个月的日万活动,冲击一把!
  打卡一号第一更!
  另外,安利一下好基友的文。
  古言武侠《人归暮雪时》,作者卧松云。痴情傻小子囧雪第二忠义闯江湖,腹黑女boss呼风唤雨步步生莲复仇虐渣!
  坑品有保障,绝对日更到底,已肥可宰。


第67章 谁身为下贱
  皇宫门前; 等候进宫的各府马车已排起长龙。侍卫们尽职尽责挨车检视。
  林府马车却在离皇宫大门还有四五丈距离远处便遥遥停下。
  黛玉不明所以; 撩开车帘去问林如海。
  却见林如海笑指后方道:“你看; 谁来了?”
  黛玉随声望去; 正看见荣国府的马车紧跟着在身后停下,却是绣橘欠身站在车辕后; 迎春撩开了车帘,盈盈正向这边儿挥手。
  黛玉也吃了一惊; 不动声色与林如海眼神交换——竟是迎春姐姐得了参会的名额吗?
  元春在皇后娘娘宫中发生的事情; 黛玉自然无从知晓。可是,哪怕不知这一进一出的交换详情,也能猜到荣国府内为了这独一份的御宴资格会争成什么样子。
  探春独立、漂亮,又有主见,重要的是赵姨娘向来得宠; 还有贾环这个亲弟弟帮衬; 怎样也比一穷二白、性情温顺又不喜表现的迎春有优势。
  可是竟然是迎春脱颖而出。可见; 荣国府内确实今非昔比,已经大变样了。
  一切不过闪念之间; 后面大道上陆续又有车辆赶来。荣国府马车复又启动; 黛玉收拾起绮念,也向迎春挥手示意; 自往前头行如。
  轮到林府马车进宫待检的时候,黛玉正要扶着应妙阳下车,守门侍卫却恭敬行礼道:“皇后娘娘有令,郡主车驾; 无需检视,可径入外门,只需在后宫换轿便可。”
  旁边排队下车候检的人群顿时一片艳羡之声。
  毕竟此处虽是皇宫禁地,到底也只在宫门外,大街上来往走动的还有不多闲杂人等,甚至菜贩优伶。让从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见外人的大家闺秀在此处抛头露面,也颇为难。
  黛玉却不甚在意。人生来面目有所不同,却也都是给人看的。佛祖观音尚有泥胎神像供凡人瞻仰,何况,他等凡夫俗子?
  只是,既然皇后娘娘有旨,又全是一番好意,自然恭敬不如从命。
  这边厢儿,黛玉刚要放下车帘,忽然听见身畔儿不远处,有人阴阳怪气说道:“我当是谁有这般大的面子,旁人都要下车检视,宫门换轿,独她特别。原来竟是大名鼎鼎的林姑娘。”
  语声自带一股柔媚气韵,奈何声调拔得太高,破坏了那份娴雅,反倒不伦不类,颇有牝鸡司晨之感。
  黛玉一听,便认出了说话之人正是郡主明蕙。
  本来,黛玉得了优待,也不是多大事情,有人眼热,却假装清高不在意,也有人当真浑不在意,总之,不曾点破,便无伤大雅。
  这下子,被人突然嚷出来,倒叫那些身份地位比黛玉高些,或者素有才名、贤名却不曾有此特殊待遇之人,顿时有了高下立判之感。
  宰辅杜明的嫡亲孙女杜寒清,豆蔻年华,琴棋书画,样样精绝,是京城有名的大才女。又因着祖父屡次担任主考官的便利,在士子、文官间呼声极高。往日参加百花宴赛诗会总是魁首。从前只因她年纪还小,杜明又偏爱于她,有心在身边多留几年,故而一直不曾许配人家。
  直到今年,老宰辅有了退隐心思,这才放出风去,要为孙女择一良配。
  这下子,可把那些家里有适龄公子哥儿的人家高兴坏了。
  杜宰辅家东床快婿,不异于一只脚已入了阁相之列。
  故而,黛玉虽然风头正劲,到底比杜寒清还要差些。
  可是,这会儿,杜寒清已下了马车,就站在平地上,正准备迈步往宫门内走。
  不约而同地,众人视线不是汇聚在说话的明蕙郡主身上,反都凝在了好么生走着道儿谁也没招惹的杜寒清面上。
  幸亏,杜寒清家教谨言,又是常常出入宫闱的,知道入宫需要检视,却也厌烦时不时遭到的窥视,事先戴着一袭正好遮住面目的纱帽。侍卫检视时,只需撩开面纱便可。
  此刻,众人目光灼灼望着她,似乎都欲穿透了那名贵的丝绸,亲自在她面上抽丝剥茧。
  杜寒清心高气傲又冰雪聪明,哪能不知旁人目光内里含意究竟为何。做惯了魁首的人,便是拿了榜眼也会心有不甘。何况,所谓才子佳人者,大多最重声名,杜寒清莫名其妙被人比了下去,心底自然不好受,只是还好有面纱遮挡,总算脸色一时没有太过难堪。
  黛玉见状,忍不住自叹晦气。原以为经过那次皇宫较量,自己和明蕙郡主无冤无仇,她当知难而退。哪知,好人与疯狗,是断断讲不得理的。
  “皇后娘娘仁德体贴,知道高阳郡主偶感风寒。御医嘱咐了不宜吹着,偏巧今日风儿还有些大,倒平白叫我个小儿家家的也跟着沾光了。”黛玉干脆半个身子探到车门外,冲着适才说话的侍卫朗声解释道。
  果然,西边不远处便有一女声接道:“想来便是如此。皇后娘娘待人,从来一视同仁,便是长公主的车驾,该接受检视时仍要接受检视。想来定是因着高阳郡主身体微恙,这才行此特例。倒是有些人听风就是雨,豆大的事情,也要宣扬宣扬,也不嫌耽误了大家进宫的时辰。”
  说话之人,却是南安郡王家嫡女霍琼。霍琼和明蕙是老相识,绕来绕去的表姐妹关系,却打小不对付。
  霍琼和霍霖乃亲兄妹,一样的品貌出众,深受宠爱。只是霍琼性子豁达,比起琴棋书画舞文弄墨,反倒更爱马上功夫,常常跟霍霖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