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逢春-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康熙皇帝看出了吴三桂的优柔寡断,一直想御驾亲征,会一会这位枭雄。可是这事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赞同,他们总是有一堆大道理阻止他到战场上去。
  索额图说,天子御驾亲征,要有万全的必胜把握。因为天子是天之子,凡人可以败,天子却不能败,否则以后他这个皇上的形象无论在百姓心中还是大臣心中都要大打折扣,所以皇上根本亲政不起。
  康熙心中赞同他这些话,但是也仍然对不能亲上战场这件事情耿耿于怀,他强烈的要去看一看,引起国家纷乱半壁江山沦陷的前线到底是什么样。
  国家处在动乱之际,各处的牛鬼蛇神也都纷纷粉墨登场。
  康熙即便是在和平的时候,也一直很关注着各地的非法组织,因为他知道这些能蛊惑人心的组织对大清的统治有多大隐患。
  最近康熙接到奏报,有一个叫三郎香会的秘密组织渐渐的露出了端倪,而他们在各地竟然已经发展到了近二百万的教众!
  康熙知道了国家竟然有这样一个反清的教会,连睡觉都不能安稳!
  即便是没有当前吴三桂的叛乱,教徒如此之多的组织也足够给大清国造成很大的麻烦。而这样一个组织之前一直蛰伏起来,现在又趁着民心不稳之际出来妖言惑众,不用想也知道,绝对不是个好东西!
  已知的他组织的头目叫做杨启龙,是前明余孽。还曾经秘密前往云南五华山会见吴三桂,双方十分可能有勾结!
  而康熙的烦恼远远不仅于此,入了夏的京城,本来是风平浪静,可是最近不知又从哪传出将天下大乱的谣言来。京城街角里玩耍的孩童们时常吟唱的一首歌:“四个口儿反,天下由此散,日月双照五星连,时候到了一起完,劝君早从善!”
  康熙叫来了索额图,周培公,明珠等满汉大臣,大家一起琢磨这首诗的意思,半天才有了眉目,四个口儿,拆开重组之后就是两个回字,日月光照又是一个明字,那这个歌的意思就是说回回们要造反,而且还是反清复明。
  这个时候已经升为九门提督图海报告一件稀奇事,接连十几天,京城里的回民们傍晚都聚集到清真寺,直到天快亮了才会回家,不知道在偷偷摸摸的干些什么事儿。尤其是牛街的清真寺,所聚集的人最多。
  这种秘密集会康熙朝屡颁圣旨,是绝对不允许的,他们不会不知道,所以根本就是有意为之。
  把这两件事情捏合到一起,就是回回们要造反,而且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秘密准备,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爆发。既然已经事先洞悉他们的阴谋,康熙自然不会叫这种事情发生,已经派了人,当晚前去剿灭。
  在晚饭之前,一太监悄声走进来报告:“主子,净事房的牌子到了,请您翻牌子。”
  康熙心情有些烦躁,看也没看那些牌子,直接说道:“拿走吧,不翻牌子。”
  后宫里的妃嫔们勾心斗角,每说一句话都可以给别人设陷阱,或者是抱着讨好他的目的。若是心情好时,康熙会去后宫走一走,若是心情不好,那些人各式各样的嘴脸就容易触怒于他。所以自从战事一起,事情都压下来,他独宿养心殿的时候居多。
  “是,那奴才这就去吩咐御膳房备膳。”
  康熙说道:“去个人把三格格给请过来,请她同朕一起用完膳。”
  太监总管李德全应了一声,亲自去了毓庆宫,熟门熟路的到了建宁跟前儿,打了个千儿道:“三格格,您还没用完膳吧,万岁爷请您过去一起呢!”
  建宁自从办好了上一件差事之后,并没有闲下来,皇上继续让她督办工部制作大炮的事宜。又要保证质量,又要快速的做出一批成品来,好能将这重型杀伤性武器送到前线去,即震慑敌人又能稳定军心。
  工部的人别说是皇上亲下的命令不敢怠慢,就算是有心怠慢,有三格格在这镇着,也只能是拼尽全力,日夜赶工,以最快最好的方式出货。
  建宁经常和玄烨一起吃饭,一点儿也感受不到别人所说的受宠若惊。只不过她发现他今天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建宁不由得用玉筷敲了敲瓷碗,发出一串清脆的敲击声,好使他回神,“皇帝哥哥,你在想什么,吃饭都不能专心。”
  殿里的宫女太监们连忙低下头去,怕三格格的如此大不敬之举惹得皇上发怒,虽然以往的经验来说皇上对着三格格从来不会发怒,但是下人们总是下意识的低头,好像就能由此躲避主人的怒火。
  康熙本来就吃得心不在焉,被她看穿干脆放下了碗筷说道:“朕是在想,怎么这天下就这么不太平呢!”
  建宁以为他在说西南的战事,便也放下了碗筷,说道:“对了,你派了小桂子去找那个东西,可有眉目了吗?”
  康熙沉着脸说道:“他根本无法接近吴三桂五华山的府邸,更别说是行军大帐了。”
  小小的一本书,十分容易收藏,而别人在全无线索的情况下,要找出它来就绝非易事。以小桂子的机灵都碰了壁,康熙觉得要找到的希望不大。
  建宁却不想这么快就放弃,她想了想说道:“此时事关重大,我们又非找到它不可!不如让我去吧!”
  康熙顾不得烦心,不可思议道:“你?你去干什么?!”
  建宁说道:“我是认真的,他找不到,不代表我也找不到,不如让我试试吧。”
  康熙苦笑着摇摇头:“我当然知道你是认真的。不过我不能答应你。”
  康熙忽然正色说道:“既然你有这勇闯敌营的勇气,也许我有别的事要你去办,并不比这件事情简单。”
  建宁看他表情郑重,知道是件大事,说道:“那就请皇帝哥哥尽管吩咐,我一定会尽力而为的。”
  康熙说道:“这件事稍后再说,我还需要再三斟酌。只是今天还有些别的烦恼,暂时不能去想那个。”
  建宁到是没有那种不能打听国家机密的小心谨慎,说道:“到底是什么事,让皇帝哥哥你连饭都吃不下,说出来虽然我不一定能为你分忧,但是据说憋在心里的事儿找人倾吐,同样也会让情绪好很多。”
  康熙知道自己不是那种将难题倾吐出来就会心情变好的人,除非那人能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不过他还是对建宁说道:“今日是派兵围剿回回们的日子,战报还没送来,所以我心中有些不安稳。”
  建宁诧异道:“回回,是回族人?他们犯了什么事儿,皇帝哥哥干嘛要派兵围剿?”
  康熙反正饭也吃不下了,挥手让人撤去,缓缓的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建宁听。
  谁知道她竟然越听眉头皱的越紧,突然哑着嗓子问道:“何时开始行动?”
  正在这时,宫人来报:“陛下,图海将军求见。”
  康熙说道:“你可以自己问图海,这件事已经全权交由九门提督去办了。”
  图海走进来行过了礼之后,低声说道:“万岁,按照您的吩咐,围剿京师十二个清真寺的兵力已经布置妥当。牛街清真寺是最大的一个据点,奴才打算亲自率兵去捉人,并且将其烧掉,其他各处就以火光为号,一齐动手,一举可以扫平回回人的叛乱。”
  康熙点了点头表示还算满意,建宁却马上说道:“皇帝哥哥,若是我没有听错的话,你们是根据一首童谣和回民反常的夜间聚会就料定了他们要造反。我读过一些杂史,有些上面记载了回族人习惯,他们有一个节日叫开斋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据我所知,在开斋节之前,一整个斋月里,每天东方刚刚开始发亮至日落期间,除了患病者之外,成年的穆斯林必须严格把斋,不吃不喝,直到太阳西沉才由阿訇在清真寺内应讲经布道,宣讲《古兰经》,直至深夜方散去回家吃东西。回回人造反还有没有其他的有力证据?不会是个误会吧?”
  听建宁说的这番话,越听康熙的眉头皱的越紧,最后他已经是脸色铁青。“没有别的证据!朕正是因为他们造反证据不足,又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才觉得心里不踏实!这根本不是误会,像是个专门针对回回和朝廷阴谋!”
  图海听着三格格的话,也已经是惊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兵力已经布置下去了,只要哪处不小心有火光一起,就是千万人头落地!而回回人是出了名的团结一致,京城的回人造反被抓,全国的回人都会起来反抗。他连忙说道:“请主子定夺!”
  康熙即刻命令:“让所有的将士不要轻举妄动,取消以火为号,有什么命令另行通知。”
  图海说道:“奴才这就去办!”
  看着他快步走出大殿,康熙说道:“朕登基有十年了,怎么回民的这些习惯从未听说,难道他们之前就不过这个开斋节吗?”
  建宁说道:“据记载应该是每年都过的,至于为什么今年才以这种方式浮现出来,还要皇帝哥哥自己去查。”
  要么是回民之前几年确实没有这些在外人看起来反常的动作,要么就是调查此事的人将消息隐瞒了。
  康熙忽然叫人给他换上常服:“到底是怎么回事,朕就亲自去看个明白!”
  建宁明白过来,说道:“你要去牛街清真寺?我也去!”她不待康熙答应掉头就跑回毓庆宫去换衣服,在宫里的这些穿戴旗袍旗头花盆底儿不适合走到大街上去。
  等她匆匆带着墨菊墨香再来乾清宫时发现康熙已经打理好自己,在等着她了。
  两人边走边说,建宁问道:“你怎么这么好会等着我,我还以为皇帝哥哥不同意我去呢。”
  康熙颇为无奈的说道:“就算我不带着你,你自己也能跑出宫去,还不如放在身边看着。”
  等到宫门口的时候,图海已经回来禀报,新的命令已经吩咐下去了,九门所有将士都会按兵不动,听候皇上调令。
  图海随即知道康熙要带着建宁亲临牛街,点了几个武力值最强的御前侍卫一起跟随,又让几十人打扮成普通百姓,散落在四周以防有什么不测。但是牛街上有成千上万的回民,若是他们真的暴动,这些人也是杯水车薪,无法确保皇帝和格格的安全,图海紧急派他的副手前去调兵。
  走在傍晚大街上,花香袭人,身边的人或说或笑,有志一同的向街角那座可容纳上万人的大清真寺走去。
  康熙看着路边熙熙攘攘的百姓,有无忧无虑的互相追逐的孩童,有顶着肚子的孕妇,即便是青壮年也是眼角眉梢带着笑意,唯独没有看起来像是要密谋造反的那一类的乱党。
  图海也在暗暗惊讶,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绝对不相信这么大一堆人傍晚聚在一起是要商量过节的,可是事实往往是让人瞠目结舌的。
  建宁走在须发皆白头顶戴着回族白帽的一位老人身边,搭讪道:“老伯伯,你也要去清真寺呀。”
  老人家笑呵呵的道:“是呀,我腿脚慢出门晚些,就落到最后了,家里的几个孩子早早的就去占地方去了。”
  他也和建宁闲话家常到:“小丫头,你家过节的东西可准备好了?”
  建宁说道:“不瞒你说,我不是回人,只是看到这边这么热闹有些好奇,才跟着过来看看。”
  老伯慈眉善目的说道:“哦,牛街这边大多数住的都是我们回人,你既然赶上了,就跟着看看吧,挺难得的。”
  建宁问道:“为什么说是难得呢?”
  老伯说道:“我们这个开斋节好多年没过了,头些年还是兵荒马乱的,之后几年年景又不好,后来鳌中堂又整了个圈地,唉!好容易托康熙爷的福,咱们京城的日子过得安稳些了,今年的开斋节说什么都要过的,再不过又错过了一年。”
  康熙图海等人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只有今年回人才过这个节日。
  康熙插进去说道:“南边又打起来了,现在也不算是好年景啊。”
  老伯看了看他,说道:“没错,仗是打起来了,可是朝廷还是很安稳啊,米价盐价也没怎么涨,跟往年差不多,大家手里这才积攒起过节的东西。”
  老人已经随众人的脚步走进了清真寺。
  图海启禀道:“万岁,事情真相已经大白了,您没有必要到清真寺去。”
  正在这时,径直向他们走过来一行人,以一个留着两撇胡须的大概三四十岁的青年人为首,那人走到康熙面前,双目放光的看着他,道:“这位兄台,你也是来看热闹的?不如就随我进去看看如何?”
  建宁感受到他浓浓的恶意,扯了一下康熙的衣袖让他不要去,康熙也盯着那人,道:“你认识我?不知你又是谁?”
  那人朗笑着拱手道:“在下杨启龙,觉得兄台有些面善而已,相见就是有缘,所以特邀你一起去看一场大戏,你不会是不敢吧?”
  康熙南巡的时候,曾经公开露面。围观的人没有上万也有数千,杨启龙在那时就藏在人群当中,偷偷的看过康熙一眼。他怎么会忘记这个皇帝的样子,自然一眼就认出他来。
  康熙咀嚼着这个名字,“杨启龙”好像是在哪里听说过,“杨启龙?”岂不就是三郎乡会的发起人!
  康熙心想好一个乱臣贼子,竟然敢跑到朕面前大放阙词!康熙自然要看看他耍什么花样。
  正好这时清真寺的门还没关,康熙大步向清真寺走去。图海见此情景,看向建宁:“这……要不要阻止?”
  建宁无奈只能跟了上去,对图海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难道咱们还怕了他不成!”
  杨启龙看到他们一行人走到了前面,好像自己才变成了跟班,有些气恼,挥手道:“这位好气魄,既然这样咱们就给他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咱们也走!”
  清真寺里,众回民都找到自己的位置,或坐或站,专心听着上头的阿訇开始讲经布道。
  阿訇说:“真主说:你们不要顺从私欲,以致偏私。行一个小蚂蚁重的善事者,将见其善根;作一个小蚂蚁重的恶事者,将见其恶报。不要互相憎恨,不要互相嫉妒,也不要互相抵制;要像兄弟一样,作安拉的仆人……”
  所有人都在聚精会神的听着,这是古兰经上的话,每次阿訇都会说一段箴言,然后逐字逐句的解释给他们听,或者是用小故事的方式来阐述其中的道理。孩子们每次就像听故事一样,一个个都听得津津有味,大人们更是认真,不会有人出声打扰。
  今天却偏偏有了不和谐的声音,只听一人大声喝道:“放屁!所有人都是安拉的仆人!那谁又做我们大清皇帝的仆人?你们这些回民,根本就是眼里没有皇上,想要造反!”
  康熙目光冰冷的看过去,发现说这话的是杨启龙带来的人,这时那个杨启龙正得意地看着康熙的反应。
  建宁就知道事情不会简单,对方总算发难了,她倒是乐得看他们表演。
  那人的话音一落,寺里有些人骚乱了起来,阿訇连忙压下众人的声音,说道:“这位兄弟可说错了,阿拉是天上的真主,皇上是地上的国君,双方并不冲突。我们是大清的子民,向敬爱安拉一样敬爱皇上,从没有藐视皇威,更不可能要造反。”
  之前开口那人又道:“还敢狡辩!你们每天晚上关起门来在这里秘密集会,你们难道不知道我们大清早就颁下诏令,不允许民间私自聚会议事!而你们连续这样都已经有半个多月了,官府不来拿人,你们却仍然不知悔改!今天被我大将军图海抓个正着!还有什么可抵赖的!”
  众回人被他的口气和气势震住了,听他说话明显像个大官的样子,而平民百姓一向不愿意招惹官差。但是这人又确实在冤枉他们,然跑来开斋节的仪式上大闹。有的血气方刚的青壮男子已经对他们一行人怒目而视。
  老阿訇想息事宁人,还想解释,那边却起了冲突,杨启龙的人一拳砸在想上前理论的一个青年脸上,将人打倒在地,他们明显是身负武功的,这一拳的威力极大。被打的人半天爬不起来。
  看着倒地流血的同胞,更多的回人愤怒的要上前理论,还有些妇女惊慌失措尖叫起来。
  在康熙身后的图海已经是脸色相当难看,又愤怒又匪夷所思,似乎从没想过自己的身份竟然被人冒充!
  只听那边又一人喊道:“好啊,你们今天不仅聚众作乱,还敢惊了圣驾,简直罪不可赦!我是御前一品带刀侍卫魏东亭!这就调拨大军,把你们这些乱臣贼子全都拿下!把这个犯上作乱的牛街扫平!”
  杨启龙身边的几个人纷纷将围上来的回民打倒。受伤的人越多,清真寺里的人就越惊恐越乱。
  康熙这时才冷笑道:“我当是什么呢?原来今天这一出竟然是个双龙会!”一真一假两个皇帝碰在一起,真是让他觉得别开生面。
  建宁也毫不惊慌,镇定自若道:“这算什么双龙会,只不过一个真龙一个臭虫!”
  杨启龙看向建宁的眼中划过一丝冷光,“怎么?看来有人怀疑我们的身份。”
  康熙说道:“御前侍卫的名字你们都打听好了,又一个个找人扮演,看来还缺一个真龙天子,不会就是你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