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更回头听到这番话,心中自然是得意的:二爷待我如此好,我怎么能不尽心尽力为二爷排忧解难呢?
敲打完了小厮的宝玉嗤笑一声:【一比十的赔率,可真是叫人觉得恼火,毕竟其余三人,都在一比三之内呀……】
…………………………
虽是被看轻了,但是宝玉也只是一笑而过。
毕竟有人谤你、欺你、辱你、笑你、轻你、贱你、骗你,如何处之?
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找准机会,啪啪打脸,再且看他!
武科打了一批人的脸,想必他们已经忘记疼了?
…………………………
交到吏部的官员考评,一部分是自评,占二成;一部分是上峰考评,占五成;再一部分是同僚和下属的匿名评价,占三成比重。
这种时候,宝玉没想着要藏巧了,有一说一,把自己从任王府长史之后所作所为如实写下来,也不用担心什么树大招风、功高震主——现在宝玉想想,老皇帝给自己种了蛊,也是弄拙成巧了?
至少三年五年之内,完全不必担心石榴对自己起猜忌,至于五年八年之后,就算十六起了猜忌,他也会(自认为)觉得能够不费力气的辖制自己。
你见过有猫怕鱼?狗怕肉?奥特曼怕小怪兽的?
宝玉的自评用词还算是比较谦虚,也比较官方,吏部的人看到他写曾斩杀倭寇的时候,审阅的官员还心照不宣地笑了笑,只觉得这是想当尚书想疯了吧,斩首之功也敢写?感情觉得江苏路远,吏部不能去核实么?
再看贾瑛的上峰……他以前直属于十六管辖,今上是不能给他写考评了,免得有失公平,只能把贾瑛前些年每年的考核拿出来——都是上上。
吏部的人摇摇头:果然传言不假,这贾瑛圣宠无两啊!
两项一比较,竟然是和其余三人持平——这还是吏部将贾瑛的自评和上官考评都打了折扣算的。
再说同级和下属的匿名评价。
这一点就真是见、了、鬼、了!
按理说,这是往常筛选官员之时最扣分的一项啦,因为是匿名,故而被考评之人的同级和下属都是有仇报仇、有冤报冤、犯红眼病的,若是有负分这个概念,恐怕大多数人都拿不了正数,从而丢了三成考评分,与升官无缘——得罪上峰的人除外,因为上峰的评语比重是最重要的,若是不幸与上峰不睦,压根就没有被考评的可能。
可是见鬼的就是!
这贾瑛!
这一项!
居然没有收到一张下下的评语!
或者说,就连中下都没有!给的最差的,也是一个中上!
吏部的人就纳闷了:【不应该啊,这是匿名的,将被考评的人夸成花儿,人家也没地儿领情,同理可得,就算黑死他,人家也没法子寻事。只能指望着平时留一线,考评好相见。人缘再好的人,到了这一关,都得被七七八八扣一点分,可是再没谁,像是贾瑛这样的,从头发丝被夸到脚趾头的!】
若不是吏部的人对自己部门行事保密十分之有信心,还以为这些评语都是被贾瑛买通了人掉包了的呢。
你瞅瞅,这交上来的都是些啥!
“……今与贾瑛共事三年有余,深感其为人端方,君子如玉;行事周正,如沐春风……”
“贾大人勇武非凡、为士卒先、严于律己、诚以待人……”
“贾大人,太好了!我们吃啥他吃啥,从来不开小灶!我们负重跑,他从头跑到尾,来来回回捡掉队的,我们三十里,他足足跑了有四五十里勒,完了还没事儿人一样!比那些指手画脚的平易近人多了!”
“贾大人的功夫是一等一的好,要是他能够教我怎么点穴就更好了,嘿嘿嘿……当然啦,就算不教我,他的人品也是一等一等一的好!”
吏部的人捏着一张张不记名的纸张,前一些还好,字迹工整一看就是有品级的官员写的,说话还算勉强文雅;后头的几份,简直了!
据说是因为原来东宫禁卫开了扫盲班,每天晚上轰轰烈烈大家都学写字呢,本次吏部官员去暗访收录考核信息的时候,那些大头兵都争先恐后地要亲自手写,不肯叫吏部的人代笔!
小半天后,交上来的就是足足半寸厚的纸张!
没有一张说了贾瑛的坏话!
十个二十个人里,没有碰到一个给贾瑛下下的,或许是那贾瑛运气好,可是一百人、二百人呢?满篇大白话的歌功颂德,全都被贾瑛下了降头吗?!
【此事,非常值得注意。】——已经引申到阴谋论的吏部官员打算把这一情况整理成文,到时候御前奏对,好好地揭开贾瑛伪善、市恩的面皮!
除了考评整理了两天之外,吏部另有头疼的事体。
你道为何?
这贾瑛的履历,别的方面也就算一般般,但是有一个传信焰火精简了军情传递的时间、还有一个斩杀倭寇百人的功绩!
吏部不相信,就去核实了。
传回来的信息叫他们大吃一惊!
这事儿!居然不是贾瑛冒领军功!有江北大营的洪总兵的背书!
要知道,现在是太初四十三年,满打满算,大明上下、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已经二十多年没发生过正式的战役了,即便是辽东那边,一年也最多就抓几十、几百个打草谷的游牧民族——关外收成不好的时候,抓住得多一点;收成好的时候,人家家里有牛羊,也不稀冒着风险来打家劫舍。
而且关外的牧民比倭寇要‘厚道’,基本就是抢了吃的就跑,多年下来,辽东那边,就算守军抓住了人,眼见对方骨瘦如柴、磕头求饶的,也不好意思痛下杀手。
即便是边关呆了数十年,回京叙职的韩悦,也没有斩杀百人的军功。更不要提左右侍郎两人了,他们在京为官已经有十多年啦,又是一把年纪,想要拼杀都没可能。
这么一比较,贾瑛的履历就特别显眼:他有军功!实打实的军功!!!
………………………………
当宝玉在江苏曾经亲手斩杀倭寇数百人的消息在京城民间传开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惊掉了下巴。纷纷询问再三,得到的回复是:确有其事!
不论是有娘家舅舅隔壁邻居的小叔子在吏部当差传出来的、还是某某铺子常年供货的行商说出来的、亦或者是原先跟着十六南下的那一批禁卫亲口承认传出来的,无一不证明:此事千真万确!
可惜盘口已经关闭,买定离手再不好后悔了。
而荣国府里头,当值回来的宝玉很无奈地看着老祖宗拉着自己的衣襟:“好啊好啊,你们一个个都当我老了不中用了,什么都瞒着我。来信多少次,都说一切都好、一切都好!结果宝玉你居然亲自上手和倭寇打斗了!你这是想要了我的老命啊,你要是有个好歹,老祖宗可不活啦!”
一旁的王氏连连点头:小儿子心眼忒实,那样危险的时候,怎么能出头呢?不然还养着家丁小厮干嘛?!
宝玉实在是被念叨怕了,将求助的目光调转,看向黛玉和两位妹妹。
哪知道,黛玉轻咬了下唇一下,一个转脸就回避了宝玉的目光:宝玉……很应该长长记性。不然,多叫人担心啊!
最后还是探春给宝玉解了围。
次日,探春私下与宝玉说:“二哥哥,林姐姐也是担心你呢,我看她昨天一晚上都神不守舍的。”【你可别怪人家昨个儿没帮你求情啊。】
“咳咳……我省的。”宝玉右手握拳,在嘴边遮掩了一下笑意。
【能为自己担心,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吧……我可得快点调整心态,不能一直把林妹妹看成晚辈,估计今年就得成亲了,好歹林妹妹也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是比盲婚哑嫁强多了……咳咳,又忘记了,不是晚辈!不是晚辈!不是看着长大!是一起长大!】
↑看来宝玉还需要一些时间做心里建设。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是星期六!又是520!我觉得不提早下班对不起自己!不花点钱开心一下对不起自己!
晚上二更啊,异地的糯米约等于单身,除了网购,没啥活动。
第155章
三天过后; 吏部的筛选结果叫人大吃一惊:论功绩、政绩和初考评; 贾瑛居然不是垫底的那个!
大朝会之时,吏部尚书宣读出来的名次,以及为何如此排名的依据叫不少人觉得心头不安,这隐隐约约的不安又被他们刻意忽视了:贾瑛年纪尚小; 绝对没可能被破格提拔的; 纵使他真是少年英雄、勇武过人; 但是做好一部尚书,不是看谁的力气大谁就能上!需要考验的; 是如何调度、如何掌控大局的能力。
自我安慰之后,这部分官员才有心思去比较现在的四人。
按照四人的履历; 韩悦排在首位; 因为他是正经武科举出身、有外放的经验、有带兵的经验、有擒获打草谷的辽人的军功;
贾瑛第二; 正经武状元出身、有短暂练兵的经验(宝玉在江苏任职王府长史的阶段经吏部研究,于兵部事宜无益,故而暂不记)、有斩首倭寇之功;
原兵部右侍郎童管第三,文科举出身、有随使团出使蒙古的经历、又有引进蒙古优良种/马的功劳、也有十足的兵部任职经验。
原兵部左侍郎石昆却落在最后; 文科举出身、精通算学、有改良马具之功……额,目前还在改良中。
倒是叫还没卸下职位的郭尚书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石昆这个人啊,不太会来事。
四人的排名念完,朝堂上一阵寂静。
十六摸了摸下巴的短胡茬; 问下头的百官:“众爱卿以为如何?”
能如何,还不是得看几位巨头的意思?
两位阁老没说话,又有谁敢先发言呢。哦; 李晏倒是不算在‘谁’之内的。
于是刺头御史又开口了:“回陛下的话,微臣有一些愚见。既然兵部主要掌管武官调动及兵籍、军械、军令,只看资历和军功却是有失偏颇了,应当考一考四位大人对相关事宜的了解程度,以及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方才那些心里有鬼的人安慰自己的想法一毛一样,直叫人点头:这李晏,虽然不好接近,但是做事还是很有头脑、很有条理的!
十六点点头:“朕也觉得,一份履历,只能代表某人的过去,人嘛,总是在不断进步的,这样吧,今日反正也没什么要事了,还劳烦郭大人带着初一等人一起,去把兵部的资料随意抽几本过来,咱们现场考一考,这四位对兵部的了解,以及对兵部尚书一职的理解。”
“这……”众人面面相觑:【这样的考核,明显就是石昆和童管更占便宜了吧?】
由于为兵部左右侍郎站队的人还挺多的,便基本没什么人有异议。
倒是武将那边,颇为有些愤愤不平,觉得这方式对外放多年的韩将军不太公平。
十六微微挑眉:“哦,韩将军觉得呢?”
韩悦实则是在心里怪同僚多管闲事,他往前一步,拱手行礼,声音洪亮地说:“臣对此无任何意见。只不知道贾大人意下如何?”
宝玉原本好好儿地站着琢磨李晏到底是什么时候勾搭了十六的呢,猛然间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好在他一心两用是完全没问题,不至于殿前失仪,便也出列拱手,语气淡然:“臣亦如是。”对于一个从心里蔑视自己的人,宝玉没什么好与之争辩的。
不多时,郭尚书就带着初一等人回来了,初一手里捧着一摞账册,瞧着有些陈旧了。
果然,郭尚书启禀十六,说抽到的是太初十八年兵部的年账,距今已经足足二十五年了。
倒是叫原本觉得兵部尚书不是石昆和童管的人更加松了一口气。
太初十八年虽然,石昆与童管还没去兵部,但是在分派到六部之后,所有的新人都必须熟记本部门从前的年账,想来现在,如今作为兵部的二把手和三把手,石、童二人应当对年账不陌生。
至于韩悦,虽然现在领先一筹,但是他从未进过兵部,想来也根本没机会看到兵部的年账。
【贾瑛?大家伙儿想到他,就要忍不住笑起来。贾瑛今年才十八……年账是二十五年前的……不行,要憋住,金銮殿内不能失仪!】
蔡阁老在心里默默地叹了一口气,卫阁老乐呵呵地说:“陛下您看,这便开始了么?”
“开始罢。”
…………………………
太初十八年,那时候的倭寇比现在还猖獗,因为太初帝花了很长时间平定北地和南疆,倒是被弹丸倭国瞅准了机会,占据了大明好几个东南的海岛,并以此为据点,从劫掠商船发展到开始试图登岸,占地为王。
正是这一举动,激怒了太初帝,终于在南北初安之后,给开国之后一直空挂名头的水师派人、发钱、发兵器了。
但是一开始的水师,大多士兵连游水都不会,更别提上船就开始吐的那些汉子,根本没有战斗力。
起初的战役,很艰难。
郭尚书抽中的就是那一年的年账。
上头详细记录了从何处调兵、抽兵丁的政策几何、点谁人为将、从何处征船、在哪里建港、如何运送粮草、如何练兵、如何防守、如何反攻等等等……这一整年,堪称水师建军血泪史,皇后娘娘郭氏的亲娘舅吴涛的亲爹那时候临危受命,成为江南水师都统,就是在那一年冬天中了倭寇埋伏,为国捐躯的。当时,吴涛十六岁,不顾家人阻拦,投笔从戎,投身水师,至今二十五年有余。
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宝玉的运气到底有多好,吴涛现年纪四十二岁,正一品水师都统,而宝玉,年仅十八就成了正二品总兵,也难怪,朝中人拿他发难——因为实在是不能服众。
郭尚书在介绍背景的时候,初一指挥着人搬来两条长案,四个蒲团,另有文房四宝。
等到郭尚书那边开始提问的时候,笔墨纸砚具已到位——哦,还有一炷被点燃的清香。毕竟陛下和百官时间宝贵,考的也是四人的急智。
石昆和童管刚入兵部的时候确实首先就被要求看年账,但是……这都多少年过去了!
他俩只能安慰自己:好歹我还曾经看过,大差不离地能写出来的。可是越是想到曾经看过,如今记不太清楚,心里头就越是着急,难免面上就带出几分焦虑。
而另一条长案两头的武科举出身的二人,韩悦从一开始的皱眉,到沉思,再到恍然大悟,最后奋笔疾书,看上去就是胸有成竹,可见领兵作战一事,一通百通。
【毕竟韩悦在辽东十多年呢,好歹也是个参将,这样实打实升上来的军功,比某些人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某些人’全程面无表情,叫人看不出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由翰林侍讲读四位大人的卷子。
首先便是韩悦的。
手拿太初十八年兵部年账的阁老等人边听边暗自点头:虽不全中,但类七八分矣,韩悦确实可称为良将。
再接着,侍讲拿出了宝玉的卷子,并开始诵读:“臣愚见……事急从权,江南军户不足,可从浙江当地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成军,一来免除水土不服,二来更具仇敌情绪,则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矣。至于迎敌,可以十一人为一队,居首一人为队长,旁二人夹长盾,又次二从持狼筅,复次四从夹长矛、长枪,再次二人夹短兵。阵法可随机应变,变纵队为横队即称两仪阵,两仪阵又可变为三才阵,三才阵攻防兼宜,适合于山林、道路、田埂等狭窄地形。至于战术,则对内击杀通倭奸人,大治战船;对外封锁海面,贼来则击,贼去则追,又来又击,又去又追,如是往复,则可重创倭寇。”
所谓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瞧热闹。
侍讲抑扬顿挫地读出贾瑛贾总兵所书,下头倒是有些人发出小小的嗤笑,大约是因为其最后几句实则是干瘪而无文采。
宝玉对恶意的嘲笑充耳不闻,依旧是面无表情。
但是站在最前头的几人,包括阁老、郭尚书与其余高等武将,都是一脸沉思状。
便是因为这样,那零星的嗤笑声也消失不见了,总归能站在金銮殿的人,不会太蠢。
二十五年,虽不是沧海桑田,但是流年偷换,也只剩下灰白头发的老臣还记得当初有一中年儒将,名叫吴镇,字长风。
犹记当年,吴长风也是一员猛将,先皇曾说过他与贾代善“朕之臂膀,如臂使指”。时有“平北代善,镇南长风”的说法。可惜太初十五年,荣国公贾代善病逝,太初十八年将军吴长风领命率兵至江浙抗倭,虽英勇善战,但中通倭奸人毒计,走漏行兵布阵风声。倭寇假意进犯扬州,实则袭击定海,当其时,吴长风率在城中休养的伤兵和定海百姓誓死抵抗,城墙崩坏百米,定海城空,数千人列栅拒战,拼死防守,终,城池未丢,惜,将军战死。
所有疏漏,竟在二十五年之后被一年仅十八的少年一一补足,若是当年有贾瑛……
被勾起回忆的老臣们叹息一声:【若是当时有贾瑛……】
可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