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秋霸事笔记-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时间,朝野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震惊,大臣除了惊讶和嫉妒,还有不理解。但是,齐桓公不管这些,他觉得只要是个人才,就应该千方百计地把他留下来帮助自己治国图强,俗话说:“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可是,他的满腔热忱似乎并没有打动这个经天纬地之才,管仲并没有显得多高兴,对齐桓公如此高的待遇婉然推辞了,使得齐桓公一时间骤冷下来,陷入困惑,心想寡人不记恨你射杀寡人的一箭之仇,隆重地拜你为相,把齐国的未来委托给你,你还想要什么?难道你还怨恨寡人没有死在那一箭之下,没成全你不成?齐桓公满心不悦,冷眼望着管仲。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授权与分权
权力金字塔
《东周列国志》中描写“管桓对”说:“齐桓公与管仲连语三日三夜,字字投机,全不知倦。”齐桓公大悦,有相见恨晚之意,他终于得到一个可以将他的梦想实现的人才。所以,他学着周文王在渭水河边遇到他的祖先姜太公一样,用最高的仪式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授予管仲,这样的人才不给他一个CEO的位置,是不可能为你粉身碎骨、肝脑涂地的。
管仲也没有想到,对自己满腹大论产生浓厚兴趣的,竟然是自己敌对阵营的核心人物齐桓公姜小白。齐桓公一时间涌出无比的热情,将全部的信心和希望投注到他身上,让管仲受宠若惊。仇人不报仇,反而寄以重任,这是很反常的事情。这种过高的热情和盲目的依赖往往会很快冷却和失望,管仲很清楚这一点,他的脑子没有*糊涂,这就是他辞而不受的原因之一。人心理过高的期望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罪及施行的对象,齐桓公此刻需要冷却一下!
管仲辞而不受的第二个原因是想引出后面这段话:“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君必欲成其大志,则用五杰。”
这种做法值得任何一个改革家采纳,治国图强、称霸天下的事业是不可能靠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完成的,真正坚实的结构是金字塔。
管仲提出了五个职位来分管五个方面:“大司行负责人事管理,大司田负责农业粮食畜牧,大司马负责军事,大司理负责刑事司法,大谏之官负责审察监督”。出任这五个职位的人不仅都是人才,而且大多是齐国原来政府内阁的权臣,管仲此举也是要将他们拉拢过来,排除不必要的嫉妒,也避免了今后历史的“权臣之死”。像商鞅同志的失败就是不懂得分权的道理,后世的权臣大多都是死在权力过度集中,使真正权力的持有者感到危机,才惨遭灭亡。
许多官员仅仅懂得如何去握权争权,而忘了权力也并非是什么好东西。只有一个人的权力塔越高越容易倒塌,而一个集团的权力金字塔再高也没有问题,只会更加雄伟。同样的权力,接受过来,再分出去,既相安无事,又能健康成长。
管仲等齐桓公答应任命这五个人的职位之后,才欣然接受了相国的任命状,全权接管和负责齐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改革。
问霸
管仲能够感觉到齐桓公身上的热情一时间还没有消散,在他拜自己为相没几天,又谦卑地来找他请教,可想这个年轻气盛的国君对他那番激动人心的大论依旧充满热情,像夏天的炎热气流延续到初秋,甚至让人觉得傻得可爱。
他这么问自己:“我喜欢打猎,又好色,会不会影响国家的强大和未来的霸业。”
管仲摇摇头说:“不会。”
齐桓公思索了一下,又问:“那什么对图强和霸业有害呢?”
好像孩子在问十万个“为什么”。管仲心里想:不如借这个机会告诫他,免得将来余热散去,他再没有这么听得进良言,没有这么谦虚地请教。
于是,管仲就很认真地回答他:“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害霸。”
借着此刻齐桓公还处在对自己大论的膜拜中,管仲先为自己以后的行事和权力的使用铺好路子,以此告诫齐桓公:你既然知道我是人才,既然要用我,就应该放手让我去干!
在这场授权和分权顺利结束之后,不到四个月的时间,管仲经营下的齐国,政治经济还不见什么成效,齐桓公却已经显得没有耐心,他的热情已经消散,变得冷却。
公元前684年,冬寒未去,春意将来,管仲已经知道这种热情消散之后,必然是一场大雨,接着就是冰封君臣彼此的心灵,然而这是必经的过程——只有这一场在所难免的大雨和冰封之后,才会迎来春天,迎来融化的暖流和感动。这场大雨就是来自鲁国方面的军报,鲁庄公在境内调集了大量的兵马和战车,准备来报乾时战役之仇。
君臣的分歧
齐桓公立刻召集群臣商议此事,他本人的意思是想先发制人,率兵先给鲁国一击,这是兵法上很妙的计策。不料首先反对的人正是管仲,管仲认为军队自从上次大战后就没有休整,朝野还存在异己的不安势力,而且百姓希望能在刚刚稳定下来的日子里,安稳地生产生活。上次是自卫反击战,人民为了自保才奋勇作战,取得了胜利,现在如果出兵鲁国,势必被认为是侵略,士兵自然不会尽力。
此刻的齐桓公再也不是四个月前那个听完他的大论激动不已的孩子,他的热情已经荡然无存,内心只有君王独断独行的冷酷。因为管仲没有在谈论完那番大论之后立刻给他变出一桶金子,他渐渐地失去了信心和热情,觉得这个点金术是假的。君王自古以来都有急脾气,他哪知道治国图强是和田地里种庄稼一样,要慢慢长,一季一季收割,不是什么点金术那样的妖风,也不可能拔苗助长。
现在齐桓公听不进去管仲的建议,他觉得上次乾时战役也没有你管仲助战,不是照样打败鲁国,而且管仲当时还在对方的阵营里,仍是败在他手下。齐桓公看看管仲,意思是说打仗你不行的,把目光转向鲍叔牙,上次战役是他指挥的。
于是,齐桓公就命鲍叔牙为大将,指挥全军,自己亲自坐镇,誓要再打一个漂亮仗。
管仲望着把他撇在一边而留下鲍叔牙议事的齐桓公,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转身离开朝堂,在第一次重大决策上,他就面临权力失衡的打击。满朝文武都看到了,最高统治者根本不支持他这个被任命代理全国事务的CEO,当初如此隆重的拜相只是个空洞的形式,在别人看来,他现在是被一脚踢下了最高的金字塔顶。但是他自己心里清楚,一个人未建一功是不能使别人信服的。他没有后世诸葛孔明那样的运气,遇到个温顺的刘备,在他面前的这个年轻人血气方刚,虽然以一个国君审视天下的勇气和胸怀接纳了他这个仇人,可是,心里总是排除不了那原先深刻印下的喜怒哀乐。这种心理上的隔膜,就像一道没有钥匙的门,随时都会被风吹动,关上,隔绝彼此原先建立的信任。
群臣从他身边川流般无声地走过,消逝,没有思想。他站在朝堂外的台阶上,凝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际中刚升起不久的太阳,心里想到改革是件棘手的事情,现在更遇到了让他最担心的事情:君王不再信任和支持!最后可能就是白忙一场。心头又仿佛浮现出他当初饥饿地趴在马背上绝望的感受。
一个人在背后拍了拍他,是鲍叔牙。他从里面议事完出来,两个人对视了一眼,管仲眼里的意思是说:“还是要打这场仗?”鲍叔牙眼里的意思是说:“算了吧,随他,毕竟是我们的头头,别灰心!”
一切尽在不言中。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没有曹刿的长勺之战
著名的“曹刿论战”
去打吧!顽皮的孩子!等你自己知道错误!管仲就是这样的“父亲”。
《左传》庄公十年经:“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长勺一战,齐桓公败在了鲁国东平的一个农夫手里,当然这是句戏言,史料上说,有一个叫曹刿的人帮助鲁庄公指挥此次战役,取得了胜利。
《左传》庄公十年传中记载曹刿的出现: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这就是著名的“曹刿论战”的全过程,但真的是否很经典呢?就要从曹刿这个人说起:
曹刿是一个什么人呢?许多书上都说他是东平的一个农夫。但是,以鲁国那么繁琐的制度和礼仪,一个农夫怎么可能见到鲁庄公,让鲁庄公听任他卖弄,用战车载他去指挥战斗,而不认为是无理取闹。设想一下,这么关键的一场战斗,鲁庄公怎么会放心听他去说什么时候击鼓什么时候出击。
其实,那时候鲁国有个将军叫曹沫,他们应该是同属于曹氏一族,相当于亲戚。曹刿极有可能是通过一个人引见去见的鲁庄公,鲁庄公才同意载他去观战并且听他的建议作战,而这个引见的人就是施伯。施伯这个人向来眼光不错,他能够看出管仲的才能就说明这一点,但对于施伯来说,放过管仲是他终身的悔恨,此后不久他便郁郁而亡。
曹刿来找施伯,希望他能为自己引见鲁庄公,他没有赶走这个人,好奇之下一问,知道和大将军曹沫是亲戚,再问,发现这个人的确有些军事才能,这才做担保引见到鲁庄公那里。
那么,曹刿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去见鲁庄公?而且不是通过自己的亲戚曹沫呢?曹刿根本就不是什么农夫,我们被粗糙的历史记载骗了,曹刿其实是官宦家族里潜心读书的子弟,在东平这个地方可以说攻读,也可以说隐居。他的理念是等待机会,机会来临时直接一举成名,做个大官。按正常升迁,他不愿意,而且他觉得自己的学问暂时还不足去做大官,就躲起来攻读,直到公元前684年。
他觉得时机来临了,因为他看出来齐桓公必然吃败仗,而鲁庄公又没有把握和信心去打这场胜仗,所以,他只要用点兵法就可以捡个大便宜。
机会千载难逢,但怎么去见鲁庄公并让他信任是个问题,他去找自己的亲戚曹沫,要了推荐信去见施伯,只有通过施伯这样国君身边的大红人做保,才能得到鲁庄公的信任,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他去施伯那里先没有拿出推荐信,这是聪明人的惯用招数,让别人感觉你靠真才实学,而不是靠关系走后门。就这样,曹刿站在了“长勺之战”的战场上。
事实上,没有曹刿的“长勺之战”,齐桓公的军队也照样会“败绩”。管仲已经讲明了主要原因:“军政未定,未可用也”。国家刚刚安定下来,战争才结束不到四个月,军队也没有经过整顿和休息,且国内改革的新政策刚推出,大多士兵都是来自工农商中,面对国内大好的形势,根本无心恋战。
一个不完整的军队,人心散漫,没有坚强的斗志,又属于侵略战争,当然很容易就败北,“三鼓”之后,自然一哄而散,间接成就了曹刿。如果是三年后整编过的齐国三军,那么曹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战术未必能起什么作用。在当时,曹刿的这个战术只是加剧了“长勺之战”胜负的速度,而并非是靠他才得到了胜利。
齐桓公在遭受“辙乱”、“旗靡”惨败的时候,管仲正下到各地市场、田间考察商贸、农业的改革情况,专心经营国内经济。虽然知道齐桓公此次战役必然大败,却也没有坚持劝阻,管仲一生从来不死谏,即使明知道结果也不会去死活地劝阻别人,因为“死谏”改变不了人的固执,人只有吃了亏才会回头。他要的是真正回心转意的齐桓公,而不是强扭的瓜,那样不甜。如果齐桓公不能真正理解和信任他,他也没法做好齐国这块蛋糕。管仲只能等待齐桓公回头来找他,就像不听话的孩子在外面打架输了,哭着回家找娘做主,孩子才能真正听娘的话,管仲需要这样的效果来稳住刚刚得到的权力。
再打一场
齐桓公败北回来了,脸面无光,原来在乾时战役赢得的声望毁于一旦,虽然后悔用兵,但是这口气还是要争回来。他立刻派人去找管仲,让他帮助自己出这口怨气。
管仲得知齐桓公来找他是为了和鲁国重新打一场,就对派来找他的人说:“自己在下乡考察中,一时间回不去。”
避开了齐桓公,他深知再打一场也一样是输,即便再打一百场也是输。但是,他也不能坐视不管,万一齐桓公把这点家当打没了,说不定连脑袋都得赔进去,他再上哪去找这样一个能够听他谈论那番大论的人呢?
于是,他去找了鲍叔牙。鲍叔牙也急啊,刚从齐桓公那里请罪回来,自己毕竟是军师,齐桓公摆摆手跟他说:“算了,算了,老师,现在不是论罪的时候,关键是要怎么打败鲁国挽回面子。”
还打!吃了败仗还要打,这可怎么办?他没辙,退了出来,只能找管仲,正好管仲也来找他。管仲说:“现在只好顺着他再打,把这口气吐出来,不过,要拉一个垫背的,免得损失惨重,找宋国。”
鲍叔牙登时意会了,又跑去见齐桓公。
“宋国,嗯,妙!”齐桓公听完点点头,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 。 想看书来
败家的孩子“猛张飞”
齐宋联盟
齐桓公对于长勺战场上的失利很不满,为了赢回得来又失去的胜利,他设法重新组织军事力量,再和鲁国一决胜负。但是,大败之后结集的军队比上次更加松散,齐桓公就好像是个沉迷在赌博中的赌徒,随时可能倾家荡产。
然而,管仲依然没有去阻止这个年轻人的固执,只是让鲍叔牙去献策,说:“河南商丘一带的宋国向来就是我们的同盟,自从上次宋庄公贪赂构兵事件后,宋国政府怀恨鲁国插手这件事情,导致自己惨败。齐宋两国自齐僖公时期就是同一军事盟区,现在我们可以去联合宋国,宋闵公必然出兵相助。”
齐桓公对这个建议非常高兴,他不知道这是管仲为了保全残存的军事力量想出的对策,便立刻派人联络宋庄公,一起攻打鲁国。
而管仲此刻又回到了田间市场,你去打吧,我去做我的事情。管仲有那么一个心思:等你打够了,沮丧地回来,我再给你一个惊喜和感动!这样一来,权力才会真正的牢固。
再说河南商丘一带的宋国,宋闵公的父亲宋庄公临终的话就是要儿子找个机会干郑国和鲁国一票。但是宋闵公不敢一个人单干,而自己的同盟齐国老是闹叛乱,他埋怨齐襄公连自己的妹妹也要搞。去年,听说齐襄公的弟弟做了国君,本来要去重新建交,今年年初,又听说齐桓公单干吃了败仗,心里就想起那场令父亲怀恨到死的“七国大战”的惨败。《左传》桓公十三年传:“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上文说过了,败绩就是全军溃败,很惨烈的一次失败。
现在齐国突然派人请兵,宋闵公咬咬牙,看着一个手臂长到膝盖的战将说:“南宫长万,你去!给我把鲁国平了!”
宋闵公倒霉就倒霉在这个自己以为最厉害的战将身上,后来还被他拧死了。
披着老虎皮的马
《左传》庄公十年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败宋师于乘丘”。次就是驻扎的意思。
齐桓公很不巧地遇上了南宫长万这样“张飞”类型的人带兵。南宫长万可以说和张飞是一对孪生兄弟,脾气暴躁,甲状腺分泌过多,力气据说比张飞还厉害得多。这种人自以为“长坂坡一声怒吼吓退百万雄师”就天下无敌,极端自傲,属于没有脑子的那种猛将。就他而言,带兵没有什么兵法,只要能打,大概也是因为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原故,不知道计谋更胜于勇猛。
这个人过于豪爽,奉命带兵,就大摇大摆地和齐桓公会师。刚驻扎在郎这个地方,就吩咐士兵休息,也不需要什么警戒,好像出来旅游似的,累了就准备睡觉。可是,鲁国人是不容小觑的,后来孔子出生在这里就说明了这一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