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女土豪-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婉戳了戳她的头,笑话她是个小傻瓜。
  她说马上她们的绸缎铺子就要开张了,还有这就要开始收蚕茧了,这都需要大量的现银。虽然魏管事才送来了五百两银子,可是她们手上拢共现银才□□百两,要是拿去买了田,花了五百两,剩下的三四百两就铺展不开买卖呢。
  同样是五百两银子用在做买卖上和用在买田上,最后赚的钱大不相同。银子其实是长了腿的,跑得越快,生出的利息越多。
  沈婉这么一说,景兰秒懂了,她家姑娘这赚钱的理念跟她穿前知道的那些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做买卖需要流动资金,流动资金越充裕越好,滚动得越快越好。
  沈婉还说刘世明那个人她一点儿都不信任,谁知道买了他的田,会不会中计。比如说这是她二叔故意安排的,到时候又有说法了。
  综合这些,她是不会买刘世明的田的。
  她愿意跟齐云平打交道,觉得这个人虽然也狡猾,但却还有一点儿良心,从他派儿媳妇来提醒沈婉被她二叔设计陷害就看得出来。
  甚至,她还想,只要跟齐云平有联系,那么有朝一日说不定还真可以用上他。因为他二叔做伪书信告发自己的事情,齐云平可是门儿清。
  所以在四五日之后齐家举家离开东河镇去济南时,她派了景兰带着两个小厮去送他们一程,并透露了让齐家人到了济南安定下来之后来信告知的意思。齐云平等人巴不得能跟沈婉有联系,因为这样至少说明他们以后还有机会为沈家做事,对他们来说不异于又多了一条路。
  因此,齐云平马上就答应了,说到了济南安定下来之后,一定会写信来给沈婉。
  接手了齐家的布店之后,沈婉亲自不辞辛苦带着景兰去清点店铺里的布匹以及后面库房里的货。
  她告诉景兰这些布匹都是什么名儿,以及什么花色,产地在哪里,成本是多少钱,卖又能卖多少。
  景兰就拿着笔和账册在一边详细记录,还用剪刀剪下一小块来贴在记录旁边,便于随时翻看辨认。
  光是清理齐家布店里面的布匹的数量花色这些,就耗了她们两日。
  小厮平安和平富,还有翠竹以及两个小丫鬟桔梗和白菊也跟着去了,她们负责打扫卫生,把齐家布店收拾得干干净净。
  沈婉又亲自写了招牌出来挂在店门口收蚕茧。
  她把这过秤的事情交给了两个小厮,然后坐在店中亲自给收进来的蚕茧定价,并交给景兰怎样来分辩蚕茧的质量好坏。
  不几日,景兰差不多也会辨认蚕茧的好坏,以及价值几何了。
  于是,她就让沈婉留在老宅休息,叫翠竹带着桔梗回去陪她,自己在店中跟两个小厮还有白菊负责收蚕茧。
  连着忙了五六日,沈婉也是有些吃不消了,毕竟她还时不时的干呕,胃口也不多好。她也怕自己累坏了,对肚子里的孩子不好。就答应了让景兰去负责收蚕茧,自己打算写一封信给陶远新,把自己接手了一家店铺,想要做绸缎生意,需要一个对业务很熟的掌柜,以及想要从他那里拿些货来卖的意思说一说。
  这正拿着笔,还没落笔呢,赵四娘进来禀告说,从苏州城里来了一辆马车,车上下来几个妇人一个小姐,她们说她们是陶家的人,来拜访沈婉的。
  沈婉一听,就晓得是陶远新的妻子还有他的两个儿媳妇,以及他的女儿陶月华来了。
  “她们来得倒巧,如此一来,倒省了我写信了,赵娘子,我这就去亲自迎接她们。”沈婉放下了笔,站起来道。
  作者有话要说:  营业液的感谢名单我会在月中,月末各公布一次。
  不管是投雷营养液还是留评,我都非常感谢。


第72章 
  方氏见沈婉亲自迎出来; 十分高兴,彼此见了礼; 她的两个儿媳妇艾氏和裘氏,还有陶月华也上前来向沈婉行礼道福。
  沈婉回了礼,道:“此处简陋,不比陶家的宅子,还请不要嫌弃进去坐上一坐。”
  方氏笑着说:“这里虽简陋; 可却是闻名江南的望族沈家的老宅; 更有大小姐在此,令此地蓬荜生辉呀。人都说; 山不在高; 有仙则灵,水不知深,有龙则灵。大小姐就是这里的仙,是这里的龙。”
  她的这一番话,说得实在漂亮; 别说沈婉听了心里受用,就是跟在她身后出来迎客的翠竹和赵四娘听了,也是笑得脸跟一朵花儿一样,认为能够伺候沈婉是她们前世修来的。
  陶月华跟沈婉见了礼之后,她就往沈婉身后看; 没看到景兰,颇觉得失望。
  但此刻她娘正跟沈婉说话,她也不好插话去问沈婉; 景兰在哪里。
  她想,多半景兰没出来迎接自己,是在做好吃的吧。
  上次景兰离开苏州回金河镇之前,可是亲口答应过她,等她到金河镇沈家老宅做客时,会给她做好吃的。当时,景兰还卖了个关子,说等她来就晓得是什么好吃的了。
  为了这个,她可是好生盼望来金河镇沈家老宅。
  她在景兰离开后,去催了她娘好几次,好不容易她娘才安排出来了时间,带着她两个嫂子还有她来金河镇。想到要跟景兰相见,她又准备了一攒盒好吃的点心蜜饯,让自己的丫鬟芮雪提着。
  她听景兰说过,景兰会做很多好吃的锅巴,那么她吃了景兰的锅巴,就该回人家的礼,所以,她亲自挑了许多她认为好吃的点心和蜜饯,用粉彩花鸟攒盒装了,打算一会儿见了景兰,就把这一攒盒的点心和蜜饯送她。
  “伯母,两位姐姐,月华妹妹,这边请。”沈婉跟她们见礼之后,挽袖比了个请的手势。
  因为陶远新的年纪比沈婉的爹略大几岁,沈婉称呼方氏为伯母,称呼她的两个儿媳妇为姐姐。
  “好。”方氏等人点点头,跟在沈婉身后款款而行,走进沈家苏州老宅。
  沈婉虽然花钱将沈家老宅修葺了一番,但也没有经过大修,因此里面房屋比起外面粉刷一新来说差不少,看起来比较陈旧。但好在旧虽然旧,可却很干净,再加上摆放了不少盆栽花卉,让这老宅别有一番清幽的景致。
  别看沈婉住在这样陈旧的老宅之中,但方氏等人丝毫没敢小看她。
  毕竟沈婉的爹是现任的沈家族长,沈婉是宗房嫡出大小姐,就算她现在被郦老太太罚来苏州思过,但注定会有回去那一日。沈婉一回去,富贵不会少。
  要不是沈婉这一次被郦老太太罚来此地,方氏等人想要结识沈婉还不可能呢。
  陶远新跟沈婉的爹沈昌认识,但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这些年来见得少,交情也稍微淡了些。
  沈家比起陶家来说可是有名多了,金陵名门望族里面的头一家,而陶家在苏州也只能算是比较富的一家,算不上多出名。
  不管是为了家族的利益,还是子孙的将来,陶远新和方氏夫妇都觉得应该跟沈婉来往,搞好关系。
  因此方氏才会这么积极在沈婉到陶家拜访之后半月不到,带着两个儿媳妇和女儿来金河镇沈家老宅拜访沈婉。
  沈婉带着方氏等人一路走,不时停下来会跟她们说庭院里开的正盛的是什么花,又是她费了多少心思才从金河镇附近种花的花农那里买来的等等。
  妇人们在一起聚会赏花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沈婉熟门熟路地向方氏介绍自己跟景兰一起去买回来的花。
  陶家也有不少盆栽花卉,方氏平常也自己动手种花浇花,到了花开的时候去剪了花枝下来插瓶,或者说插在发髻上。
  沈家老宅第三进,沈婉居住的绣楼前的庭院里的花卉尤其多。
  而且沈婉喜欢香花,廊子前面的盆栽里面多数是栀子茉莉黄葛兰。
  间杂摆放一些薄荷,香叶天竺葵,猪笼草。
  院子中间原先的一个大石头鱼缸里面此时种了睡莲,睡莲底下游着漂亮的锦鲤。
  方氏等人一进这一进院子,除了鼻中涌来清新馥郁的花香外,满目繁花重重绿色,立时觉得眼前一亮,很是舒爽。
  “哎呀,姑娘,你这院子布置得太好了,真是会养花的人。”方氏走近去看那些花草之后不由得大声赞道。
  她的大儿媳妇艾氏跟着说:“就是,夏日里头这些香花闻着虽馥郁,可最是招惹蚊虫,让赏花的人不胜其烦。可有了薄荷,香叶天竺葵和猪笼草就大不相同了。”
  在一旁也去嗅花香的陶月华闻言就问艾氏:“大嫂,这又是个什么说法呢。”
  艾氏还没说话呢,方氏就一指头戳在陶月华额头:“你瞧瞧你成日家跟个皮猴一样上蹿下跳,这些女孩儿家该晓得的事情一丁点儿不知。”
  陶月华嘟起嘴,做出委屈的样子来,问艾氏:“大嫂,你像我这么大就晓得这什么猪笼草还有香叶天竺葵么?”
  艾氏娘家也是苏州城的富户,她从小也是被其娘娇养长大的。
  便见她笑一笑,道:“我娘就爱摆弄这些花花草草,我们家就只我一个女孩儿,每当我娘去摆弄花草时,她就带上我,我自打小跟着我娘摆弄花草,自然是晓得这些花草的说法。”
  陶月华闻言就拉住她的手臂摇晃,娇嗔道:“大嫂,你就说来听听好不?”
  艾氏就先指着薄荷说:“那个叶子如同巴掌,叶面不平整,散发出一股子淡淡香气的是薄荷。平时你就光晓得这薄荷可以入茶,制药后可以醒脑,却不知道它也可以驱虫呢。若是有人被蚊叮虫咬后,以其叶熬水敷用,可以清凉消肿止痒。”
  说完,她又指着那个开着淡紫色花朵的盆栽说:“这个是香叶天竺葵,夏日也可以让蚊虫避而远之。养此花需少浇水,避光。”
  众人皆听得微微点头。
  最后,艾氏又指着那个垂着淡紫色小瓶状一样花的盆栽说:“你瞧,这个像不像个猪笼,民间俗称猪笼草的就是这种花。这花呢,可以捕捉蚊虫,恰恰这花四周香花多,蚊虫爱来,来了之后就会被猪笼草上的那笼子里的花蜜吸引,爬进去就会被猪笼草裹住出不来了……”
  陶月华一听,就跑去摘下一朵猪笼花,往里看,果然看到了里面有蚂蚁还有蚊虫,她笑嘻嘻地说:“这个猪笼草真好玩儿。果然如同大嫂说的,它能捕虫。”
  “你呀,哎,这回你记住了没?”方氏笑着瞪女儿一眼问。
  “记住了,娘,我都记住了,回去后孩儿也养些香花再养些薄荷,香叶天竺葵,还有猪笼草。”陶月华雀跃道。
  “那就好。”方氏慈爱地笑,接着她转眼看向沈婉道,“这要不来姑娘这里一趟,我这女儿还不晓得什么时候晓得这些呢,如此说来,还要多谢姑娘。”
  沈婉摆手说:“何须如此多礼,伯母,还有两位姐姐,月华妹妹,随我进去吃茶罢。”
  方氏道好,跟自己的两个儿媳妇还有女儿一起走进了绣楼的西次间。
  西次间是沈婉接待女客的地方,南窗下有一张紫檀螺钿大理石的罗汉床,四面有红木玳瑁扶手椅子十六把。基本上来个一二十人都能坐下。
  “两位姐姐,月华妹妹,别客气,都坐下。”沈婉领着方氏在那张紫檀螺钿大理石的罗汉床上坐下之后,又招呼艾氏和裘氏,还有陶月华道。
  艾氏和裘氏就去找了两张最靠近方氏的扶手椅子坐下来,陶月华没坐下,却在那里往四周张望。
  方氏见状,皱了皱眉,责问她:“月华,大小姐叫你坐下吃茶说话,你为何不坐下?”
  她认为作为主人的沈婉招呼女儿坐下,女儿不坐下,还在哪里东张西望,那是明显的失礼。
  “哦……我……”陶月华讪讪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然后不情不愿地坐下了。
  沈婉起先见陶月华东张西望,这会儿见她心神不宁的样子,早已经知道她这样是为什么。
  应该是找景兰吧,自从方氏等人来了之后,她虽然主要是在接待方氏,可是眼角余光还是把陶月华的一举一动看得非常清楚。
  只有在听艾氏说那几样驱逐蚊虫的花草时,陶月华认真听了,别的时候她都在四处看,落在别人眼里,就觉得她有点儿心不在焉。
  见陶月华这样,沈婉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太喜欢她这样,好像惦记上了景兰一样。尽管景兰曾经一再跟她说,对陶月华一点儿意思都没有,纯粹是把她当成一个能说得上话的朋友,可沈婉还是不喜欢景兰跟陶月华凑一块儿。
  好在,景兰现在每日都忙得要命,今日也不在宅子里,看来陶月华这一趟来沈家老宅,是见不到景兰了,这让沈婉心情颇佳。
  “姑娘,茶来了。”翠竹捧着茶盘进来后,把泡的一壶江南凤团雀舌芽茶拜摆放到南窗下的那张紫檀螺钿罗汉床中间的几案上。
  这是为了迎接方氏专门给她泡的茶,上次沈婉去陶家做客,知道方氏喜欢这个茶。方氏等人在外面赏花的时候,她就吩咐翠竹去小茶坊泡一壶这种茶来招待方氏。
  沈家老宅的茶水间修起来之后,沈婉开了个单子,让景兰去茶叶店买不少好茶叶回来,放进青花瓷的茶罐里,放在茶水间的茶叶柜内。每个茶叶罐上都有她亲自写的茶叶名字,让丫鬟们把这个贴在青花茶罐上。另外还准备了不少陪茶的干果蜜饯等物,装在粉彩小罐子里面,上面贴了品名。
  方氏喝的江南风团雀舌芽茶就在她备下的茶叶里面。
  沈婉亲自给方氏倒上一盏这种茶,请她品尝。
  接着,翠竹又去了一趟茶水间,给方氏的两位儿媳妇,还有陶月华捧来了胡桃松子泡茶,福仁泡茶,还有陶月华喜欢喝的密饯金橙子泡茶。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是比较注意细节的写法,节奏缓慢点儿,我可是写日常的高手,这技能一直没丢。
  之前的叙述写法节奏会快些。
  这两种写法各有各的优点。看你们喜欢哪种多些?
  我可以交替使用,哈哈哈!
  来,给我意见,我统计下。


第73章 
  翠竹给方氏等人送了茶之后; 陶月华喝了几口茶之后终于忍不住问沈婉,景兰呢; 怎么没看到她。
  沈婉见陶月华提起景兰,正好可以借此提到求陶家帮忙的事情,便说:“不巧得很,阿兰正在镇子上的沈记绸缎铺子里忙碌,不在宅子里。”
  “沈记绸缎?”陶月华闻言疑惑地问; “什么时候姐姐开了一家绸缎铺?”
  方氏听到也放下了手中的茶盏; 问沈婉:“是啊,这绸缎铺是何时开的; 我们竟不知。”
  沈婉笑着说:“这正要给伯父和伯母写信; 提这档子事呢,是这么起的……”
  她把沈家的庄头齐云平将带着家人远赴济南府,故而出售齐家布店,她听齐云平的媳妇周氏说了,就出手买下齐家布店; 并将这布店改成沈记绸缎铺子的事情说给了方氏听。
  当然,她也顺带提到了自己的绸缎铺子缺一个懂行的掌柜,以及想要从陶家进一些绸缎来卖。
  方氏一听,便说:“好啊,既然姑娘开了绸缎铺子; 我们没有不支持的理,今日回去我就与我家老爷说,过两日便让他挑一个能干的掌柜来帮姑娘; 姑娘还需什么也尽管说。”
  沈婉:“那就多谢了。”
  方氏又问:“但不知姑娘的绸缎铺什么时候开张,我们也好来恭贺开张大吉。”
  沈婉告诉她,这要等到陶伯父帮忙挑的掌柜来了,看看铺子里合适卖些什么货,以及各样货齐备了,才能挑一个黄道吉日开张。如此一来,最起码也要半个月了,不过,她只要定下了开张的日子,一定会派人通知陶家的。
  陶月华对于其母和沈婉说的这些生意经自然是不感兴趣,她站起来说她想要去沈记绸缎铺子看一看,顺带着看一看景兰在忙什么。
  方氏不放心陶月华出门,不让她去。
  陶月华却说这沈记绸缎铺子就在金河镇上,她带上几个丫鬟去一找就找着了,不需要担心她的。
  沈婉想了想,觉得与其让陶月华去铺子里面找景兰,不如让景兰回来,在自己眼皮底子下接待陶月华好些。再说,景兰也在店铺中忙了那么多日了,这歇半日还是应当的。
  于是她便对陶月华说:“月华妹妹,我看我这就让赵四娘去铺子上传个话,让阿兰回来,陪你说个话,你看如何?”
  “好,当然好!”陶月华雀跃道。
  方氏嗔怪女儿耽搁人家沈婉做生意,毕竟景兰作为沈婉的得力贴身侍婢,在沈记绸缎铺子开张之前是要替沈婉料理许多事情的,这叫人家专门回来陪她不是耽搁沈婉做生意又是什么。
  沈婉却说不妨事,因为正好也要让景兰等人歇一歇。
  她随即叫翠竹去把赵四娘喊进来,告诉她,请她去镇子上传话给景兰,让她今日关半天店,晌午之前回来吃饭,陪一陪陶家小姐。以及让赵四娘去镇子上最好的酒家定上一桌席面,晌午好招待方氏等人。
  方氏一听就说不用那么麻烦,随便做几个家常菜吃一吃就行了。
  陶月华更是说,上次景兰离开陶家的时候,说了要做拿手菜给自己吃的,那就叫景兰做好了。
  沈婉听了,心里犯嘀咕,原来景兰还答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