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佛教"建筑-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12吨,赤足站立,胸前铸有象征吉祥的万字符号。穿有山水云朵花纹的袈裟法衣。左手禅定在胸,右手下垂指地,表示能满足众生的愿望,接引众生到达西方净土的极乐世界。最上方有一“光明无量”的匾额。周围四根柱子上写有两副楹联:一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已了如来真实意;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是为波罗密多心。”一为“四八愿普被群机,决定万修万人去;二五有同生正信,合当一念一如来。”佛象周围的殿壁上绘制有大型壁画“西天极乐世界图”上有佛象七十多樽,图中有慈眉善目的菩萨,婀娜多姿的彩女,手托花盘的仙娥,舞姿轻盈的飞天等,锦衣广带,彩绦飘飞,笙箫婉转,鹤舞鹿鸣,一派温馨和谐的天国景象。
  铁塔内遏砖砌登道,绕塔心柱盘旋而上,历一百六十八层台阶可至塔顶。登到第五层,可以看到城内景色;登到第七层,可以看到城外原野;登到第九层,可以看到浩瀚奔腾的黄河,领略到黄河号称“天河”的含义;登到第十二层,则祥云缠绕,云雾扑面,似入太空幻景。此即著名的古开封汴京八景之一的“铁塔行云”。诗曰:“浮图千尺十三层,高插云霄客倦登。润彩氤氲疑锦绣,行人迢递见觚棱。半空铁马风摇铎,万朵莲花夜放灯。我昔凭高穿七级,此身烟际欲飞腾。”每当风度云穿时,环挂在塔身檐下的每层八个共一百零四个铁铃悠然而动,叮当作响,更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往返。


第四十一章  最大室内卧佛——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区西南隅,因寺内大佛殿是身长约三十五米的释迦牟尼涅槃像,故又名“卧佛寺”,为张掖一大胜景,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掖古称甘州,以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而享誉海内外,关称金张掖,中华人民共和国书记江泽民书写的苍劲挺拨的“金张掖”三个大字就高悬在张掖市的东大站,正因为张掖是块风水宝地,曾引来无数由大佛,法师、高僧,宝刹名地香火顶盛,而今全国乃至亚州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就在此安居。
  汉唐以来,随着丝绸西去,佛法东来,张掖曾经是盛极一时的商人云集之地,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同西域各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相交汇的一个重要的舞台。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叫金张掖的说法。大佛寺就坐落在张掖市(东南)。张掖的大佛寺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人,亲眼目睹了整个张掖历史的沧桑演变。在公元前一百一十一年,汉武帝为了开发河西,巩固边疆,以张国被掖,已通西域之意,设立了张掖郡。这意思就是说,张开中国之臂膀通往西域。因为张掖在古代,是丝绸之路的重镇,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在现在,它也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所以张掖的地名是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那么张国被掖,以通西域,这个意思就是把中国比作一个人,张开它的臂膀,张掖的位置就是在臂膀的掖部,所以说,从古代来说,从中原通往西域,或者从西域到中原,是必经之路,是一个重要的位置,所以说张掖的得名与它的地理位置是有关的。张掖的地形,形似一个奔腾的骏马。就是说它的南面是祁连山,北部是河泥山,张掖的地形是两山夹一川,张掖就是在这个比较狭长平坦的川部。张掖的东西长度为四百七十公里,南北的宽度是一百五十公里,最窄处是三十公里,所以说,张掖的地形形似奔腾的骏马。
  根据张掖大佛寺卧佛体内出土的明代成化铜牌,和甘州府志的记载,大佛寺最初创建的年代是西夏永安元年,也就是公元1098年。现在如果到张掖去看到的大佛寺,它现在的主体建筑应该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因为西夏创建大佛寺以后,历经这么多年,前后就是有史料记载的,应该是维修了十次。其中,明代维修了六次,清代维修了四次。建国以后,改革开放以后,又维修了一次。这样加起来,都应该是十一次了。关于大佛寺的创建,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奇故事。从大佛腹内发现并出土的明成化13年,也就是公元1477年出土的铜记事牌,和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出土的碑记中记载,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沙门族有位僧人,云游来到张掖古城。这位僧侣名未灭,法号国师,这位国师有一日盘膝打坐,突然眼前金光闪闪,隐隐约约地传来颂佛之声,国师就认为这是佛祖显灵了。他寻着光,寻声而至,来到现在塑大佛的位置,在那儿掘地三四尺,发现了一座用金砖翠瓦覆盖的精美的玉雕的卧佛。后来他把这个奇遇的故事讲给西夏的达官贵、皇室家族和僧侣信徒们听,他们纷纷来朝拜,捐资捐款,修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和巨大的卧佛。时过境迁,国师已去空悠悠,独留佛迹耀神州。我们编导去张掖拍片子的时候,回来给我讲,把我真得吓了一大跳。他说这个佛究竟有多大,我给你说一说。他说佛的手臂,他伸出来的这个手掌,它的一个中指之上,居然可以躺一个人,可以当做床来睡。紧接着我们的编导又到了佛的脚的地方去站了一站,我们的编导大约有一米七多一点,他说他居然没有佛的两个脚趾高。最恐怖的一点我觉得是,佛的耳朵,我们都说耳朵大的人有福,所以我觉得这个佛真的是福海无边,它的耳边上居然可以站八个人。大佛是以木构架,木胎,泥塑,中空。里面构架,搭起来的,外面用泥巴塑造的。专家们也做过测绘调查大佛里面用木构架通过各式各样的,利用祁连山的南山松,把它搭成架,这个架里面的木条,全部按照一定的数据,一定的形式,一定的讲究制作。这个在西夏建大佛寺的史料不多,仅仅是文献典籍的一些片言只语。但是我们从明代的成化铜牌,从碑文,并且从甘州府志,甘政志,地方史志里面,我们至少可以发现有这么几点,一是明永乐九年,战火损伤了一些大佛殿的构件。后来在明成化维修的时候,曾经有记载,最大的石料木料,用40个轮子的大车拉运。可见,这个工作是相当巨大的。并且,这个在建大佛的过程中,花费的财力、物力、人力也是相当巨大的。所以它在中华民族建筑史上,艺术史上是极其珍贵的,这么大的大佛,到现在九百多年了,并且经历过无数次的灾难,但是它巍然长存。
  大佛寺创建于古夏崇永安元年(1098年),距今近九百年。拒记载,一个叫嵬咩的和尚出外云游,一日间隐约闻有丝竹之声,循声寻去,却不见演秦着,疑为“天乐”,后在天乐响处掘得碧玉卧佛一尊,于是便在此建寺,遂为大佛寺创建之始。此寺原来规模宏大,是由牌楼、山门、大佛殿、万圣殿、藏经殿、配殿、僧舍和佛塔组成的完整建筑群,并有双眼井、木爪树、金塔六角亭鼎等。万石洪钟重两千余斤,声透九霄。殿宇巍峨壮观,古木参天,是一个清静去处。元、明时期,大佛寺的影响远及欧亚。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留居甘州游览名胜,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里,对大佛寺规模宏大的建筑、精美的卧佛塑像大加赞赏,推崇备至。古哈烈国沙哈鲁王使臣亦曾游览大佛寺,在他的记载中说;“雕刻功夫精致,故诸像皆与活人无异。”寺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赐“宝觉寺”,后又改“弘仁寺”。清朝乾隆年间重建。到本世纪40年代,寺内建筑大部已毁。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殿和土塔三处。1985按布局迁建了牌楼、山门,又迁建了三座散存的殿堂。
  中国古建筑的艺术是一个综合的艺术。一般的古建筑里,不但有木构的主体艺术,而且还有很多的雕塑,还有壁画。张掖大佛寺正好是一个综合艺术的结合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就是人物雕塑,一共有31尊人物雕塑,首先是卧佛,然后是10大弟子,18罗汉,两个供养人,一共是31尊,这些人物的雕塑,都很大,像供养人都很高大,而且18罗汉的形态是胖瘦老少,有哭的有笑的,都不一样,非常生动。另外,还有很多的木雕,过去我们不太重视,去看的人,由于大佛就很吸引人,就把别的就给忽略掉了。实际张掖的木雕也是非常突出的。首先就是它的屋檐下面有很多的花卉,瑞鸟瑞兽,然后它的二层楼的隔扇上整个是一大排,全部都是花卉,树木,瑞鸟,吉兽,什么虎豹,狮、猴、龙这些吉祥的动物。这些,反映了西北地区的雕塑的工艺和水平。这和南方的雕塑有一个区别,南方的雕塑是于细微处见工夫,精细玲珑。在南方雕塑里,如广东的雕塑,虎豹这种凶猛的野兽都雕得很秀气,但是在大佛寺像熊、虎豹,猴啊,这些比较凶猛的动物,雕塑得就显得非常的威武凶猛,而且线条非常简洁明快,代表了西北地区的雕塑工艺。另还有一部分,它在大佛殿的正门的两边有两块砖雕,这两块砖雕,根据它的人物的造型和宝塔的火焰门,我们鉴定它为清代早期的雕塑。这两方砖雕和别的砖雕又有区别,它是由50块小方转雕刻在一起,而且它每一幅都成为一幅比较完整的经典国画,这面是起源言法,另一面是西方圣境,它里面人物众多,而且有七宝池,有金翅鸟,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所有的人物,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还有菩萨,还有宝塔,正面都是镀金的,所以这个砖雕就显得富丽堂皇,而且这个雕工和木雕不一样,感觉到非常精细,人物都雕得非常得逼真,所以这两块砖雕,当年郑振铎到张掖的时候,看到这个砖雕就惊叹不已,说在这么偏远的地方,能够有这么高工艺的砖雕艺术。现在这两块砖雕保护的还比较好
  大佛殿后面是藏经殿,木质结构建造。内藏明正统十年(1445年)英宗朱祁镇敕书颁赐给大佛寺的一部佛经,是明正统五年官版印制的,经籍名目每繁多,集佛教经典之大成,共计350种,685函3584卷,其中有明正统初年镇守了陕甘御马监兼尚宝监鲁安公贵集士用泥金书写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花严经》、《胜王经》、《报恩经》、《大唐西域记》等,殊为珍贵,是全省现存最完整的经藏。
  大佛寺中轴线上最后部建一土塔,原名弥陀千佛塔,为喇嘛式塔,通高33。37米,由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建于文形台基之上,四周有两层木构塔廊。塔座之上有两层须弥座,其中一层须弥座上有八座小塔。第二层座上是覆钵形塔身。塔身之上又一层须弥座,座四周各开五个小龛,龛内供佛像。座顶有相轮。1921年因地震塔顶毁坏,1986年修复。
  大佛寺还保存着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1966年在卧佛腹内发现石碑、铜佛、铜境、铜壶、佛经等,还有一块铅牌,记载了明成化年间在河西发生的一次地震,是供了河西地震史的新资料。1977年在大佛寺附属建筑金塔殿下出土的五枚波斯银币,则是古代中外贸外贸易往来的见证。此外,该寺碑有明宣宗《敕赐宝觉寺碑记》、明通政使穆来辅《重修宏仁寺碑记》等。寺中藏有《大藏经》等众多佛经。
  张掖大佛寺有很多壁画,其他的壁画,像24诸天,与供养人,都是清代的。只有描绘西游记故事的这一方壁画是明代的,我们分析是明代早期的壁画,这个壁画的位置是在大佛殿卧佛背后的那一面墙上。这幅画面上有四个人物,就是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根据这个记载,明代第一次维修是在永乐17年。如果这个壁画是永乐17年留下来的话,那说明这个壁画在绘画的时候,已经和现在我们看到的西游记的故事很接近。说明在明末年间,西游记的故事,在民间不但流行的很广,而且已经很成熟了,四个人物都出现了。为什么在河西地区,能够不断地出现西游记这种壁画的反映呢?因为唐僧,唐玄奘西天取经,河西走廊是必经之地,他返回来的时候,仍然要通过河西走廊回到长安,所以唐僧取经的故事,在河西地区起码是广为流传,在流传当中不断地丰富,人物也就随着人们的传说越来越多。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1970年以后,在大佛寺有一次偶然的事故,发现了一个非常轰动的事情。在一个房子的夹墙里面,发现了12个大金柜,在金柜里面,藏有6361卷明永乐北藏经,还有将近八百册用真金研粉书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这个发现,其中包含了不少僧尼辛酸的故事,这是真实的。在60年代中,因为某些方面的原因,有些历史文物在当时被当做四旧,被损坏。就在把它当做牛鬼蛇神这类东西统统要扫除的时候,有一位佛门弟子,一位年迈的老爷爷,法号本觉,是他保护了这个佛经。这个佛经应该说就他和他原来的师傅两个人知道。在当时的这种环境下,他孤苦伶仃,其他的人,徒弟们和僧徒们都离他而去,一个人无依无靠,就卧居在一间破房子里面。他每天只能靠乞讨度日,扫一点树叶柴草,烧炕取暖,因为到了年事已高,并且多病,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有一天炕烧得太热了以后着火,他自己无力挣扎,最后就去世了。按佛家的解释,火化了,圆寂了。但人们最后在拆毁被火烧了的房子的时候,发现从房子的外垣和里面的面积不相称,发现有个夹角,这12个大金柜就放在这个夹角里面。拿出来以后经过整理,先后两次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佛学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到张掖去看过,叹为国宝,珍宝,稀世之宝。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这个佛经的保护,张掖的人民,张掖的佛门姓氏,佛教协会,还有一些爱国人士,对它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永乐北藏保存在张掖,之所以珍贵,有这么两点:第一,它保存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五百多年,五百多年,包括当时皇帝颁赐张掖永乐藏的圣旨,还有当时颁赐到张掖北藏的12个明代的经橱,包括包经的黄包袱皮,全部都完好如初,圣旨经橱和北藏,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完整的部分。现在保存下来的永乐北藏可能有几部,但是像张掖这样包括经橱,包括圣旨,一整套的,恐怕是唯一。第二,虽然它也是精折装,它跟一般的佛经是一样的,但是行款唯有不同,这个永乐北藏的版本,每版要高28厘米左右,每版宽13厘米,就是比一般的佛经大一些,它的字体是赵体,赵体的特点是娟秀明丽,而且装帧是非常的精美,我们可以说它是美仑美奂。其中一函经,是用一块刺绣的龙,把他分割成几块,包在十卷的封面上,然后你把这十卷的封面平铺开就是一条完整的龙。像这样精美的装帧确实是少见的。这是它的装帧,非常的精美,确实非常少见的。
  大佛寺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它已经有904年的历史,在历史上维修了有11次,现在我们在它的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大佛寺的历史和传奇已经随着昔日的驼铃声渐渐地远去了,不过它作为一笔历史遗产,留给我们的,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今天是大佛寺把我们的目光和思路引到了古丝绸之路,引到了河西走廊,不过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这期节目,能把各位脚下的路延伸到西部。
  弥陀千佛塔,俗称土塔。塔高33。37米。相传置放着释迦摄摩胜骨灰。全塔由塔基、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
  塔基每边长23米,层层向上收小,共13节,华盖直径4米多,四周饰有36块铜质板瓦,悬挂着36个流苏风铃。该塔造形别致,和北京妙应寺白塔有相似之处。古刹大佛寺与西夏、元朝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夏太后经常来寺内朝拜、居住;张掖大佛寺据传曾为元世祖忽必烈降生地,元世祖忽必烈的母后别吉太后也曾在这里久居,别吉太后的灵柩曾寄放于寺内。南宋末年,宋恭宗赵显被虏后为避祸而出家于此。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被大佛寺的宏伟建筑和张掖的繁华所叹引,曾留居一年之久。大佛寺规模宏大,16世纪时寺内可容纳四五千人同时朝拜。1966年在大佛寺中发现石碑、铜佛、铜镜、佛经等珍贵文物。1970年,在原金塔殿殿基下发现明正统六年(1441年)置放的石函一具,内盛琢磨精致的玉雕、珍珠、银器等。在绘有八卦图案的银盒内,放有珊瑚、琥珀、玛瑙、朱砂、石英等,还有我国的古钱币和波斯银币等。尤其是罕见而品相精美的波斯银币,成了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繁盛情景的有力佐证。


第四十二章  灵隐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诗人杜牧,描写江南名刹古寺众多的千古佳句。其实,杭州的寺庙还远远不止,据说最多时有1300多座。其间,又以灵隐寺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因而,灵隐早就成了杭州的佛教圣地,素有来到杭州,“一游西湖,二游灵隐”这一说。
  相传,印度僧人慧理,幼年时曾患大病,高烧持续不退。有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