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电影世界穿梭门-第3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没有功名的人,儒士服是万万不能穿的,而有些特殊场合,比如特意为文人墨客准备的酒楼,诗会,没有功名的人,再有钱也不能进。
  王家散尽家财,赈济灾民百万,这是实打实的功劳。
  朝廷要赏赐功名,童生跟秀才拿不出手吧,进士不敢说,举人应该是十拿九稳了。
  “喜事,大喜啊!”
  一听自己要得功名,王老爷笑的嘴都歪了。
  结果转头一看,却见自家夫人没有半分高兴,反而愁眉不展,忍不住问道:“夫人,你这是怎么了?”
  王夫人瞥了王旭一眼,拉着王老爷的衣袍,小声道:“怎么是给你封官,咱家旭儿呢?”
  “对啊!”
  这么一说,王老爷也回过味来了,赈灾的事一直是王旭在操办,他只是放权而已。
  怎么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只提自己,没有提到自家孩儿,这不合常理吧。
  “燕捕头,可有我家孩儿的封赏?”王老爷赶紧发问。
  燕捕头微微摇头,含糊道:“好像没有……”
  “怎么会没有呢?”
  王老爷急了,他都年过半百的人了,要功名又有什么用,哪有给自己儿子实在。
  相比王老爷的焦急,王旭却心静神宁。
  朝廷有封赏,这肯定是没跑的,但是会不会封赏自己,王旭也曾经推断过。
  他今年才九岁,要是给他封赏,那该怎么封,总不能也封个功名吧。
  王老爷年过半百,封功名也就封了,但是他不一样啊。
  给九岁的孩子封功名,这不是胡闹么,朝廷的非议就能淹死他,对此王旭早有预料。
  而且,功名这东西,对他来说不算稀奇。
  以他的自我规划,今年秋收他就会下场,博一个童生的功名回来,过两年年龄不太显眼了,就再考个秀才。
  恩封的功名,哪有自己考的功名有价值,真要说给他封个举人功名,说不得还得推辞掉。
  “父亲不必担心,以孩儿的学问,功名自当手到擒来,这样的恩封功名非我所愿。”
  王旭上前一步,不骄,不躁,气定神闲的回答道。
  听到这样的话,燕捕头额外看了他一眼,暗想道:“果然是王家的麒麟子,看来溧阳县,要出个了不得的大人物了。”
  想到此处,摆在面前的孝敬,也让燕捕头没那么欢喜了。
  钱虽好,哪能比得上,跟未来的大人物搭上交情。
  看着还是有些介怀的王老爷,燕捕头目光一转,开口道:“王老爷,小少爷人中龙凤,这样的封赏确实不适合他,依我之见没有更好。毕竟,赈灾的功绩,是无论如何也少不了的,将来小少爷考中功名,将功绩留在档案上,那才是真正的青云之梯啊。”
  “借燕捕头的吉言了。”王老爷虽然还是有些郁闷,脸色也好看了不少。
  寒暄几句,燕捕头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主动告辞道:“王老爷,我在县里还有公务,就不打扰了。”
  一看燕捕头要走,王老爷赶紧让刘全将孝敬送上。
  燕捕头连连摆手,开口道:“孝敬就免了,我这人就喜欢交朋友,要是王老爷不嫌弃,下次来县里请我吃酒可好?”
  “这……”
  王老爷是个生意人,怎么会看不出燕捕头有意交好。
  燕捕头在县里,虽然只是个捕头,可手上的权利却不小,三教九流,想跟他交朋友的人太多了。
  王家只是乡下的小地主,能跟捕头搭上关系,不亚于现代的个体户,跟县里的公安局长搭上关系。
  有这样的关系在,溧阳县内,还有哪个泼皮敢跟王家捣乱,这可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
  “一定,一定,燕捕头这个朋友,我王大发交定了,以后咱们两家可得多亲近亲近。”王老爷的眼界还是比较浅的,换成王旭,就算县上的程县令来了,也不足以让他喜形于色。
  可对王大发来说,县上的捕头,那就是大人物了,能跟捕头平辈论交,这不是说明自己也是体面人了吗。
  又是一阵寒暄,燕捕头骑着马走了,彼此都很高兴。
  燕捕头走后半个时辰,伴随着吹打声,朝廷特使领着溧阳县令,带着百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而来。
  “行人回避,咚咚……”
  前面两个罗鼓手,走十步喊一声,敲锣打鼓,引领着百多人的队伍。
  罗鼓手之后,是举着威武、巡察、回避、肃静,四块牌匾的衙役,还有上百位带刀侍卫。
  九泉镇上的居民,见过的最大的官,就是镇上的里正,哪见过这样的牌面。
  一个个不是跪迎在街道两旁,就是躲在自家的窗户后面,眼也不眨的看着中间的两辆马车。
  “也太威风了,这得多大的官啊!”
  众人议论纷纷,看着特使的队伍直奔王家而去。
  有了燕捕头的招呼,王家早就做了准备,等到特使的队伍到达时,街道已经打扫干净,门口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
  大门外,王老爷跟王夫人在前,王旭站在两人手边,身后能来的丫鬟,仆从,能来的都来了,密密麻麻站了好几百人。
  看到大官的队伍是向王家来的,跟在后面看热闹的镇民们,一个个交头接耳:“王家这是要富贵了,没想到咱们镇上,还出了个金凤凰!”
  “那又怎么样,跟咱们有关系吗?”有人酸酸地说道。
  “话不能这么说,王家,可是赈灾的好人家,王家富贵了,说不准什么时候,咱们也能跟着沾光呢。”
  此话一出,引得众人连连点头,这便是三人成虎,有个好名望的重要性。


第884章 开个作弊器吧
  从朝廷来的特使,并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个七品的散官,叫做年暮春。
  此人年过三旬,下巴上留着小胡子,与程县令相谈甚欢,聊得都是一些县治之法。
  对于王家,乃至于王旭,年暮春表现的比较平淡。
  王大发不由诚惶诚恐,唯恐是哪里做的不周到,得罪了朝廷下来的特使。
  只有王旭暗自揣摩,猜想年暮春的态度,恐怕不是因为王家如何,而是立场。
  溧阳县令程广荣,属于寒门一系,哪怕王旭自幼便有神童之名,年前更是拜了薛牧山为师,可因为出身乡绅,程广荣依然对他比较疏远。
  眼下,年暮春能与程广荣相谈甚欢,对他这位大儒弟子却不苟言笑,很大可能也是来自寒党,天生不喜欢他这个朱党的后备役成员。
  毕竟,朱党与寒党对立,王旭这样的人越多,朱党未来的实力越强。
  这让坚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寒党,如何能对他有好感。
  年暮春的态度是平淡,不是冷淡,恐怕也是因为王家赈济灾民的关系,要不然态度还会更差些。
  “香案准备好了吗?”
  踏入王家大门,年暮春打量了下王家府邸,看着里面的装修与规格,恹恹的发问道。
  “准备好了,大人里面请。”王大发在乡下是个人物,面对朝廷特使,就显得比较紧张了。
  年暮春也不多说,跟着众人往中堂而去,看到摆在中堂前的香案,开口道:“接旨吧!”
  儒界文人当道,讲的是言行合一,对跪拜之礼并不看重。
  王家人齐齐站在香案之后,年暮春便开始了宣读圣旨。
  说是圣旨,其实这道旨意,并不是以皇帝的名义下发的,用的只是户部的名义。
  圣旨上说,王家克己奉公,团结乡里,不惜家财,勇于赈灾,做出了乡绅表率,理当嘉奖之类的话。
  到了后面,年暮春又话锋一转,低沉的开口道:“金山府,溧阳县,九泉镇乡绅王大发,赈灾有功,赐,同举人出身。王夫人教子有方,赈灾有功,赐,七品诰命夫人。王家之子王旭,赈灾有功,赐,国子监入学名额。王家团结乡里,赈灾有功,赐,五年免税,赐,积善之家牌匾,赐,良田两万亩,钦此!!”
  念到最后,年暮春将圣旨一收,开口道:“王大发,接旨吧!”
  “草民王大发,接旨!”
  王大发接过圣旨,恭敬的供奉在香案上,随后邀请道:“年大人,家中已经备了酒菜,不如用过午膳之后再走吧。”
  “不必了,本官每日只吃青菜豆腐,你们备下的酒菜,不会合我的心意的。”
  年暮春说完这话,深深的看了眼王旭,带着人马掉头就走。
  看着年暮春的背影,王旭目光中带着不悦,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官威倒是不小。
  地主家怎么了,吃你家粮食了。
  还每日只吃青菜豆腐,王家的午膳不会合心意,什么意思,以清贫为喜,以奢华为耻,不屑与乡绅为伍啊?
  好家伙,你当自己是海瑞了,幸好你没带家眷来,要不然给你家眷一点瓜果吃,你回去是不是要学习海瑞,将他们活活饿死?
  迂腐,真是迂腐。
  不学会怎么跟乡绅打交道,还想做官,难怪你只是七品的散官,有名无权。
  这种人就是下放出去,混不了几年也得回来,哪个当官的想要出政绩,能不跟乡绅士族打交道,没看到做了一辈子县令,出身寒党的程广荣,也要对士绅平淡视之,万万不敢得罪么。
  “这个年大人,好像不太喜欢我们。”
  等到年暮春走了,王大发才捧着圣旨,有些奇怪地说道。
  王旭听了,不以为意地笑道:“我们又不是银子,怎么会所有人都喜欢,哪怕就是银子,也有人视如粪土。您还是早点收拾下,将圣旨供奉到祖祠中吧,有这份圣旨在,九泉镇的三大家族,以后只能为我们马首是瞻了。”
  “对,对,这事重要。”
  王大发赶紧找人去请三老,还有镇上的体面人,要当着全镇人的面,将圣旨供奉到祖祠中。
  王旭对此没有参与,而是在想国子监的事。
  国子监,顾名思义,是朝廷建立的太学机构,专门为国培养人才的地方。
  国子监内,实行的是十年制教育,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一个选优秀子弟,送入国子监的名额。
  进了国子监,不用参加县试《考童生》,府试《考秀才》,州试《考举人》,十年寒窗之后,可以直接以举人的身份,去参加会试,金榜题名者直接就是进士。
  算起来,国子监的入学名额,应该算朝廷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恩典。
  五品以上的官员,最少也是个知府,不管你后辈的学问如何,都有一个进入国子监的名额,未来最少是个举人。
  这样一来,哪怕学业不精,有举人的功名在,父辈死后也能有一席之地,不至于嗖的一下就落败了。
  不过,国子监还有个别名,叫做养老院。
  一开始,国子监刚出现的时候,有名额的官员,都将自家最得意的子嗣派去,精英汇聚,中进士的人很多。
  后来,因为国子监出来的人,直接越过了童生,秀才两个级别,傻子也能当个举人,于是国子监的名额就变味了,成了不学无术的功勋子弟,捞取功名的地方。
  很多人都认为,从国子监出来的人,学问没有一路考上来的人扎实,也没有一路考上去的人含金量高。
  慢慢的,有名额的官员,就从挑选家族最得意的子嗣,送入国子监进学,变成了换成第二等人才,让第一等的人才通过正常科考,一步步的爬上去。
  现在的国子监,就是这么个尴尬现象。
  里面的学子,都是功勋子弟,寒窗十年,不用考就有个举人功名,然后就老老实实等着补官。
  有了空缺,就从八品官做起,慢慢往上爬,争取做出政绩,得一个同进士出身。
  因为与正常考上去的人不同,是因为父辈庇护才有的功名,所以这种功名在士林中,一直为人所不齿。
  不是自认为科举无望,只能走偏门的人,是万万不会入国子监的,赐国子监名额的封赏,对王旭来说也是鸡肋的很。
  “这波封赏,看似声势浩大,实际上也就两万亩良田,五年免税,是朝廷真金白银拿出来的东西。至于同举人出身,七品诰命夫人,不过是虚名而已,县上那些正经八本的举人,都轮不到做官,更何况是荣誉性质的同举人出身。不过,也不算全无收获,王家有七品诰命夫人,和同举人出身的牌面在,远了不说,溧阳县算是畅通无阻了。县令也不过七品官,与七品诰命夫人同级,想要拿王家说事,起码得金山府出面才行。有这个牌面在,有些计划也可以进行了,现在的王家,家底还是浅了些,我得适当的增强下王家的实力。”
  王旭目光中带着思索,他从现代来,不止可以抄诗,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抄。
  比如制造玻璃,土法制盐,土法炼钢,发财的路子并不少。
  之前没有行动,不过是王家底子太薄,连功名都没有的小乡绅,拿出那些东西不是聚财,而是找死。
  现在,背后有大儒撑腰,明面上王家也从乡绅,变成了有功名的县豪之家,有些事便可以做了。


第885章 不安分
  半个月后……
  有心增强王家实力,王旭便琢么从哪方面入手。
  溧阳县属于南方,虽然没有靠近海边,距离海边也不算远,有土法制盐的前景。
  不过,盐政的主导权,一直都掌握在朝廷,与南方的世家大族手中。
  一旦王家开始土法制盐,狂风暴雨顷刻便至,王家这颗小树,能不能顶住风浪很难说。
  土法炼钢也是如此,钢铁乃是国家根本,小打小闹没人管你,要是大规模炼钢,说不得就要与工部打交道。
  工部下面,是有一些工匠世家,王旭的规划却不是加入工部,到时候工部来人索要秘方,你是给还是不给。
  钢铁涉及到国之根本,不给,不提工部的手段,就连薛牧山都不会答应。
  这不比其他,两界山驻扎着数百万人族部队,将士的兵甲强一分,对妖族的战斗就能盛一分。
  大义面前,一切都要靠边站,别说王家,就是王爷也扛不住。
  给了,炼钢之法就烂大街了,就算没有烂大街,肯定也要接受朝廷管制,不然你私通妖族或者蛮族怎么办。
  这么一算,给与不给都是伤,还不如等到自己成就大儒,能够主导大势了,再将炼钢制盐的办法献上去,增强国力,兵伐北地,立言,立德,立行,立万世之根基。
  又是出去考察,又是翻看朝廷律法。
  考虑了半个月,王旭觉得风险最小,又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制造玻璃了。
  这个时代还没有玻璃,市场一片空白,没有大鳄杀进来,很容易打响名头。
  王旭觉得,玻璃可以走奢侈品路线,反正市面上没有,垄断的生意还不好做吗。
  玻璃杯,玻璃盘,玻灯瓶,玻璃壶,玻璃镜,玻璃首饰,哪样放出来不能圈钱。
  在弄出一批精品,送到皇宫与达官贵人手上,并将制作成本说的贵些,上有大儒的名头罩着,下有赈灾新贵的头衔,该打点的也一样不少,人做得好,这生意就差不了。
  就算有人窥视,不知道玻璃的制作成本,又没有秘方,也不会贸然下手。
  只要撑个三五年,让王家编制出自己的网,小风小浪也就不算什么了。
  再往后,拖个十年八载,王旭自己就能立住,也不需要再看别人的眼色。
  心中有了想法,王旭就开始物色人选。
  玻璃的制造方式,说简单也简单,只是没人捅破那层纸而已。
  为了避免秘方外传,工匠上一定要牢牢把关,只选那些身世清白,愿意买入王家为奴的人。
  这种人很好找,灾情过后,三十多万灾民留在了九泉镇,有王家的名号在,不怕找不到人用。
  有之前的恩情在,在加上卖身为奴,签了死契,还报备给官府,这种人就跑不掉了。
  就算有人起了歪心思,打算叛主,也可以在安保上下功夫,实行工匠是工匠,护院是护院,互不干涉的双轨制。
  另外,法海的师傅,不是金山寺的主持么。
  和尚最爱钱了,也可以给金山寺添一笔香油钱,请金山寺的高僧来坐镇,防止宵小之徒。
  儒界可是有术法的,防着工人自乱的同时,也要防着有世家大族,驱使江湖术士盗密。
  “刘全,我们在乡下,有没有比较清净的庄子,庄子不用太大,有个二三十亩就行,最好是在山边上的。”
  王旭找来刘全,开始为玻璃厂选址。
  刘全想都不想,开口便道:“咱们在凤溪村,有个三十五亩的庄子,因为靠山,山上有些不干净的东西,一直没有派人打理。少爷要是用的话,可以请道士跟和尚来做法,想来这些年庄子上也没有出过人命,那东西应该不算厉害。”
  “什么脏东西,妖怪吗?”
  王旭来了兴趣,三十五亩的庄子,围起来,建成堡垒样式,炼玻璃的地方就算有了。
  至于妖怪,想来也不是什么大妖,正好他想请金山寺的高僧来坐镇,一并收拾了也就是了。
  “具体是什么说不清楚,反正挺邪乎的,晚上的隔夜饭,放到第二天一准消失。而且三十五亩的庄子,每亩少说得产四五百斤粮食吧,这个庄子的亩产却连两百斤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