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电影世界穿梭门-第3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灾民中有人说,王家的少爷,那是天上的菩萨转世。
  又有人说了,那不对,王家少爷降生时,明明来的是终南山道士,怎么就成了菩萨转世了。
  要说转世,也是星君转世,保不准这个王家的小少爷,就是天上的哪位星神,见不得民间疾苦才下来的。
  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自然有人将信将疑。
  毕竟,王旭表现的不似凡人,董仲舒独尊儒术以来,出过的神童不少,这么神的却没几个,往前也就十二岁拜相的甘罗,能压他一头了。
  “在座的诸位长者,都是王旭的长辈,有什么话,我就不藏着掖着了。听刘全说,交州情况渐好,大家有要回去的心思,有没有这回事?”
  王旭坐在主位上,看着眼前的百多位宿老。
  宿老们面面相视,小声交谈一会后,有人站起来说道:“是有此事,大家出来两三个月了,思乡之心甚重,如今赈灾大使已经在交州主持赈灾,情况有所好转,很多人都想回去看看,只是手上没有余粮,不敢上路。”
  “粮食……”
  王旭微微点头,扫了眼身边的刘全,开口道:“我们还有多少粮食?”
  “还有一千五百万斤粟,八百万斤豆,杂七杂八的加起来能凑出两千五百万斤粮食。”
  粮食只是个统称,粟米,大豆,稻,全都算在里面。
  听到还有这么多粮食,在场的宿老都打起了精神,等待着王旭的下文。
  王旭用手指点着桌子,思考了一会,开口道:“粮仓里的粮食,还够我们撑一个多月的,借大家些粮食,让大家返乡的事也好办,不过……”
  语气稍顿,等到众人全都屏住呼吸时,王旭才再次说道:“怕就怕有人贪心不足,领了粮食不走,还要继续留下当灾民,这就不好办了。”
  “小少爷放心,别的地方不敢保证,十二号赈灾点上,老夫保证拿到粮食的人绝不留下,绝不给小少爷添乱。”说话的是一名老汉,这人做猎户打扮,老是老了些,身上却全是肌肉,一点都不输给年轻人,一看就是老黄忠那样的人。
  “你们呢?”
  王旭看向其他人,这些人有的拍胸脯保证,有的人却言语不详。
  在场的百多位宿老,代表的是八十万灾民。
  平均下来,每人都是五六千灾民中的头目,有的人手腕够硬,当然能镇压不服。
  有的人能够上位,靠的却是相互制衡,对灾民的掌控力度并不大,那就不敢保证了。
  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有信心带着灾民走,不会生乱的人只占了三分之一。
  了解到这一情况,王旭对刘全点点头,开口道:“将笔墨拿上来,给有信心能带灾民走,又不会生乱的人立下军令状。军令状一立,按人头算,走的给五斤粟米,两斤大豆,一斤稻米。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走了的人,就不能再回来了,不然我可要找各位说道说道。”
  “不会,我们这些人,都是十里八村选出来的,说话不算话也没人会选我们。下面的儿郎们,都是一个地方的好汉子,说走就是走,绝不会给小少爷添麻烦,不然我找他们家去。”
  猎户第一个响应,其他人有把握的,也都跟着站了起来。
  王旭轻轻点头,示意刘全让这些人作保。
  刘全端着笔墨走上去,有的人不会写名字,就在纸上按个手印。
  一圈之后,愿意带人返乡的宿老,大概有五十多位,占宿老的五分之二。
  剩下人摇头不语,有的是甘愿当灾民,不想回去,有的则是自觉能力不足,害怕人没带回去队伍就乱了。
  签字,画押,借粮……
  对要离开的灾民,王旭也不栗色,每人都给五斤粟,两斤豆,一斤稻,总共八斤粮食。
  这些粮食,不足以只支撑这些人返乡,但支撑十来天还是可以的。
  里路上混合着野菜,树叶,应该能顶小半个月,至于后面如何,就不是现在能考虑的了。
  听到可以回家的消息,灾民们欢呼雀跃,第一天就走了二十多万。
  剩下的人也在观望,第二天又走了十几万,第三天走了几万,第四天还是如此。
  一星期下去,八十万灾民,只剩三十万留下,大多数都走了。
  就连以前一些不想走的人,看到大家都走,也起了随众的心思,毕竟出来了好几个月,有机会,谁又不想回去看看。
  十天后……
  该离开的都离开了,来的来,走的走,九泉镇外的灾民,维持在了三十多万的人数上。
  剩下的人,都是不想走的,有的人拖家带口的来,本就没打算回去。
  还有的人,不是两手空空的来逃荒,带了些家底。
  看到九泉镇这边的情况不错,就没有了要走的意思,整天往镇上跑,寻思着怎么将户口迁过来,在这边安家落户。
  灾民少了,这是切身实际的感受,还有个感受是新年快到了。
  今年的新年,在二月十二号,满打满算也就还剩十天。
  年关将近,人心免不了浮躁。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从县上传来消息说,灾民渐渐散去,程县令也不慌了。
  上面有说法,说新年的时候,县上也会跟着赈灾,从初一维持到十五,算是在灾情过去之前秀一波。
  这算是个利好的消息,现在的溧阳县,王家是民家赈灾规模最大的一家,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地方赈灾的,不过都是小打小闹。
  县上出面赈灾,能极大缓解王家粮食压力,毕竟经历过前两月的赈灾,再加上灾民回返的派粮,王旭手上的粮食也捉襟见肘。
  大年三十……
  “过年啦!”
  一身华服的王旭,带着四个狗腿子,心情愉悦的走在大街上。
  街上,九泉镇的镇民,已经开始张灯结彩,贴春联的贴春联,烧爆竹的烧爆竹,比往常热闹了许多。
  往镇子外面走,留在镇子外面的灾民,也一个个的将自己洗漱干劲,换下了一路穿来,不曾换过的乞丐服,看上去顺眼了许多。
  看到王旭出来,灾民欢呼雀跃,更有人当场就跪下,磕头道:“小王老爷,老汉我给您磕头了,您是好人,大大的好人啊!”
  “王少爷,王少爷,王少爷!!”
  灾民们围着王旭,没有乐器,他们就敲打着竹杠,围在一起载歌载舞。
  王旭脸上满是笑容,这些留下的灾民,大部分将在开春融入九泉镇。
  有了这三十多万人,九泉镇的规模起码能扩大两倍,而且这些人都受过王家的恩惠,哪怕斗米之恩三年而止,救命之恩十年可忘,但是短时间内有这些人的支持,王家都将在九泉镇说一不二。
  有了这份根基,再加上灾情过后,朝廷可能的论功行赏。
  王家将冲出乡镇,一跃而成县上的新贵,而名望,更会随着百万灾民,口口相传的流传下去。
  用不了几年,一传十,十传百,扬州之地再提起金山府王家,谁不得竖起个大拇指。
  “不积跬步,不以致千里,千里之行,今日始于足下!”
  王旭脸上带着微笑,笑着跟灾民们打招呼,暗想道:“养望的第一步,今日算是成了!”


第882章 绣娘进王家
  过年了,多的保证没有,吃一顿饱的还是可以的。
  第一次,王家的赈灾点上,放开了粮食的限量。
  从一碗粥,一个窝头,变成了两碗粥,三个窝头,粥里面还有点肉沫跟野菜。
  看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瞪大着眼睛,满是欢喜的抱着木桶,从赈灾点接过粥跟窝头,回头之间的那个笑,连王旭都受到了感染。
  “娘亲,今天给了好多吃的,你看粥里还有肉呢,我们终于能吃饱了!”八九岁的小姑娘,抱着用木头挖出来的木桶,欢天喜地的跑向母亲。
  王旭目送她远去,不知道今年的这个新年,是不是小姑娘这辈子,过得最快乐的新年。
  或许三五十年之后,小姑娘长大了,日子也过好了。
  回想起来,她会对自己的家人说,某某年的那个冬天,那个新年,她吃过的那碗粥,那个窝头,是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后辈子孙围在身边,听着老祖母讲当年受灾的故事,王旭可以肯定,他在这里面一定是光辉万丈的那个。
  其实不用以后,就是现在,就有很多灾民,在供奉他的长生牌坊。
  不谦虚的说,他现在就是万家生佛。
  “少爷,夫人叫您回家吃饭。”
  在外面转悠了一上午,家里面派人来找他了。
  “走,回去!”
  王旭离开赈灾点,坐着马车赶回家中。
  过了前院,正要往吃饭的中堂走,突然一个背对着他的丫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站住!”
  伴随着王旭的命令,正要离开的丫鬟站住了,微微回头,不是绣娘是谁。
  说起绣娘,王旭也好多天没看到她了。
  一开始,绣娘还跟着宁青往向下跑,去赈灾点上给人帮忙。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绣娘就不去了,宁青也说不出绣娘在干嘛,反正挺神秘的。
  “你怎么在这?”
  王旭很奇怪,绣娘怎么会穿着王家丫鬟的衣服,出现在这里干活。
  “见过少爷,绣娘没地方去,老爷看绣娘可怜,就把绣娘带回了王家。”绣娘一边说着,一边对王旭行了一礼。
  “老爷?”
  王旭目光中带着疑惑,对身边的刘全问道:“说说,怎么回事?”
  “昨天下午,老爷出去巡视,马车撞到了这位姑娘,一问才知道,绣娘姑娘是从铜山县过来的难民,家里已经回不去了。老爷看她可怜,又没地方住,就将她带回了府里,说可以给少爷当个丫鬟。毕竟,赈灾结束之后,少爷你还要去三涧溪跟随薛大儒读书,身边没个伺候的人可不行。”
  刘全还真知道这件事,三言两语就解释清了。
  王旭觉得不对劲了,绣娘的情况,能跟其他灾民一样吗。
  她可是一路跟宁青来的,宁青已经入了宁家,按照宁青自己的说法,宁家人把绣娘当闺女看。
  当然了,这只是宁青的说法,实际上宁家人早就把绣娘,看成了自家的侄媳妇,就指着绣娘跟宁青好上,帮宁家传宗接代呢。
  说别的人没地方住,可怜,王旭或许能信。
  说绣娘可怜,他一点都不可怜,你看看,这两月都吃胖了。
  “我身边要什么人伺候,再说了,一个姑娘家家的,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带着她去三涧溪读书,是她伺候我还是我伺候她?”
  王旭觉得这事有点巧,九泉镇十万口人,怎么不撞别人,就撞绣娘身上了。
  绣娘还高高兴兴的跟着回来了,要进王家为奴为婢,难道给人当丫鬟就这么舒服。
  第一次见面,王旭就觉得绣娘不是个本分人,现在又这么巧的进了王家,他要是在不琢么琢磨,心也太大了。
  “这个叫绣娘的,跟镇上的宁家人有些关系,刘全,你派个人出去,通知他们过来领人。”
  王旭不关心绣娘有什么打算,他这个人什么都不怕,就怕麻烦。
  绣娘可能是麻烦,那就让她滚蛋,怜香惜玉还是找别人吧。
  “少爷,求你不要赶绣娘走啊,绣娘会洗衣服,会做饭,什么都会,你就让我留下来吧。”一听王旭的话,绣娘当时就哭了。
  “怎么了,怎么了,这大中午的,谁在哭呢?”
  王旭还没等说什么,王夫人跟王老爷,就从后院走上来了。
  看到绣娘再哭,王夫人念了两句无量寿尊,开口道:“这不是昨天刚进门的小丫鬟么,旭儿,她惹到你啦?”
  “不是的母亲。”
  王旭如实回答道:“这个叫绣娘的小丫鬟,跟镇上的宁家人有些关系,这几个月一直吃住在宁家,算不上无家可归,咱们没必要收留她。我这正想让刘全跑一趟,去把宁家人叫来,将这丫头领走呢。”
  “夫人……”
  绣娘听了,可怜巴巴的看着王夫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王夫人一看绣娘的样子,摆手道:“有什么事就说吧,你是不愿意回去吗?”
  “夫人,宁家是对我不薄,可他家总想将我嫁给宁青,我不想嫁他,这才心烦出来闲逛,被老爷的马车给撞到的。求您不要送我回去,我知道自己这些日子,在宁家白吃白住受了恩情,我愿意在王家当丫鬟,挣了银子再去报答他们,但是我不想嫁人,不想回去。”
  绣娘低声抽泣,很快哭红了双眼,一副我见犹怜的模样。
  王旭不动声色,他跟宁家人不熟,不知道宁家人的做派。
  但是他见过宁青,那个傻小子,纯属愣头青,老好人。
  绣娘要是不愿意嫁给宁青,就算宁家人把刀架在脖子上,宁青也不会说一个愿意。
  而且宁青之前跟他提起过绣娘,话里话外,都认为自己配不上绣娘,也被绣娘拒绝过,好像没有要娶绣娘的意思。
  当然了,宁家怎么个态度,那就说不准了,没准真有这个心思。
  毕竟,乡下的姑娘本来就少,绣娘身家清白,模样也出众,宁家人有想法也很正常。
  “哎呦,真是一团子糊涂事,旭儿,那个宁家你就不要通知了,这么好个姑娘,嫁给宁家那个破落户不是糟蹋了么。就让她留下吧,读书人不是有句话叫红袖添香嘛,先让她在你身边伺候着,有什么话以后再说。”
  王夫人打量着绣娘,绣娘模样俊俏,一看就招人喜欢。
  这么俊俏的丫头,十里八乡都是罕见,留在王旭身边伺候着正合适。
  虽说绣娘比王旭大几岁,可在乡下,三五岁怎么能叫大。
  女大三,抱金砖,大一点才知道疼人。
  要是相处的好,以后留下来做个妾也是可以的,这种自幼就在一起的感情,不是寻常婚姻能媲美的,未来身边也能有个贴心人。
  “母亲……”
  王旭张口欲言,他还是觉得不妥,总觉得绣娘是个麻烦。
  “就这样了,你不会连为娘的话都不听了吧?”
  王夫人说的坚决,王旭还能说什么,只能苦笑道:“孩儿当然听娘亲的。”
  “那不就行了,来,吃饭,吃饭吧。”
  王夫人一脸笑容,招呼着王旭坐下吃饭。
  王旭一边坐下,一边看了眼绣娘。
  留下可以,要是以后不安分,可别怪他心狠。
  他可不是见到女人就走不动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人,绣娘要是觉得自己能说会道,跟他耍小心思,那可是找错人了。


第883章 论功行赏
  冬去春来,一转眼便是阳春三月,王旭也从八岁变成了九岁。
  随着开春,春稻渐渐成熟,去年的灾情也平息了下去,一切步入正轨。
  “损失真够大的!”
  灾情过后,王旭一查账,也被这几个月的损失吓了一跳。
  没有受灾之前,王家有白银七十五万两,黄金三万两,良田三万亩,店铺十余家,存粮千万,富甲一方。
  震灾之后,因为买入了不少高价粮,七十五万两白银花的一干二净,黄金也只剩下了一万两应急,粮食更是只剩下了八十万斤。
  这一下,就让王老爷折腾了三十年的家业,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要不是作为根基的田地还在,恐怕就不是伤元气,而是伤根基了。
  就算这样,损失也不可谓不大,心疼的王老爷嘴角起泡,好几天都夜不能寐。
  万幸的是,随着灾情过去,地方恢复稳定,朝廷的封赏也终于下开了。
  “王老爷,快摆香案,朝廷特使下来了,眼下正从县城过来,要来封赏你们王家。”
  上次来过一趟的燕捕头,这次又风风火火的过来了,骑着高头大马的样子意气风发。
  一听朝廷的封赏到了,王家上下欢呼雀跃,赶紧张灯结彩,打扫街道,准备迎接朝廷特使。
  王旭也心情澎湃,忙乎了几个月,为了赈灾王家散尽家财,为的不就是今天么。
  也不知道,朝廷给了什么封赏,估计给金银的可能性不大,接连两次大灾,朝廷也举步维艰,有银子也不会这样用。
  “燕捕头,特使这次下来……”
  王夫人比王旭还要激动,忍不住跟燕捕头暗中打听。
  燕捕头就是个县里的捕头,哪能跟特使搭上关系,摇头苦笑道:“说不准,都是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
  “有小道消息也比没有好啊,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请燕捕头喝茶。”
  王老爷大手一挥,让刘全端上了一块用红布盖着的盘子,满脸堆笑的放在了燕捕头面前。
  燕捕头扫了眼红盖头,看着红布下透出的金色,谦虚道:“其实也不是什么重要消息,听跟随特使来的小厮说,好像朝堂上的诸公,要给王老爷你封个功名。”
  “功名!”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惊呼阵阵。
  儒界的功名,可是跟待遇挂钩的。
  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大儒,哪怕最低级的童生,也能免除徭役,穿儒士服,一跃而成读书人。
  而没有功名的人,儒士服是万万不能穿的,而有些特殊场合,比如特意为文人墨客准备的酒楼,诗会,没有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