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语秋年-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不其然,她被幸运的选了同去。
王锦锦差些无法掩饰喜悦的神色,然而另一个要跟着去的士兵苦着脸,表情仿佛是要去地狱。
一行人穿戴严实的进入疫情观察营。
王锦锦怕不保险,趁人不注意,偷偷吃了一颗预防药丸。
观察营比她想象中还要打,这里不管是门口的守卫,还是负责煮饭的伙夫,都在佝偻着背咳咳嗽嗽,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但因为害怕这些人逃出,百米外又驻扎着五百精兵,若是有患病的士兵想要离开,就地正法。
营中一片死气沉沉,能走的都在咳嗽,病重的都坐着,病入膏肓的就直接躺在地上,光有进的气儿没出的气儿。
他们被收走了兵器,毫无战斗能力。
见到宋玉秉一行人,也只是抬了抬眼,没有了求生的希望。宋玉秉也不可能告诉他们来的人是太医,免得引起骚乱和暴动。
几位太医先给咳嗽的人把脉,又一一检查其他人,从看舌苔到放血,每一样都不错过,细致极了。王锦锦也跟着认真查看,再看这些人腹泻痢疾的症状,她将拟定好的八种药方删除了三种,也就是说还有五种药方。
丁院正几人检查的差不多了,他站起身,问宋玉秉:“携带瘟疫的突厥俘虏,还有活着的吗?”
宋玉秉沉下声,道:“请随我来。”
王锦锦跟着宋玉秉等人,在观察营转了几圈,来到一个被栅栏重重包围的牛皮营帐,他一层一层的打开铜锁,进入营帐当中。
只见这营帐当中用铁做了一个大笼子,每个笼子里都关着一个衣不蔽体的突厥人。营帐里一股子浓郁的药味和体臭味混合,说不出的恶心。
宋玉秉解释道:“这些人都该被处死,萧副统领却说留他们可以观察疫情源头,于是我等想法设法的用各种药材吊住他们一条命。本来关了一百来个,可现在死的还有三个了。”
王锦锦目不转睛的观察着这些突厥人。
他们的手臂上都有一条伤口,伤口皮肉翻卷,已经化脓,咳嗽已经从他们的嘴里听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满笼子排泄物和时不时的呕吐。
丁太医不嫌弃,他上前去给这些奄奄一息的突厥人诊脉。
宋玉秉等人都围着他。
于是王锦锦悄悄退到另个笼子,抓过一个突厥人,也开始诊治起来。越诊,她就觉得越不对劲儿,这人的脉象和她诊治的晓园奶奶、一开始客栈的掌柜和小二都不一样。既然是同一种疾病,脉象不可能不同,虽然这脉象的差别微乎其微,王锦锦也察觉到了。
她不放心的诊了几次,的确和之前的不同。
王锦锦不甘心,她又移到另一个笼子,一把脉,眼神蓦然一亮。
是了,这个人的脉象就跟晓园的奶奶一模一样,可是跟之前的掌柜和小二还是不同。
王锦锦的目光盯着丁院正正在把脉的突厥人身上。
她有了个大胆的猜测。
她对自己的医术够自信,如果没有诊错,这突然爆发的瘟疫,其实不是同一种,而是三种!
突厥人果然歹毒,想着大元会当做一种瘟疫来对待,就会只研制一种药,这就造成瘟疫怎么也根除不了。治好了一种,另外两种还是会互相传染,有的人会同时感染两种三种,只吃一种药又有什么作用?如果没人发现这三种瘟疫细微的差别,大元只能对此束手无策,国将不国,家不成家。
趁着丁院正与其它几个太医交谈之际,王锦锦又挨个的把脉了一遍,更加证实了她的猜测。
药方不难配,难的是怎么让人相信她。
王锦锦皱着眉头,目光移向丁院正,心思一转,计上心来。
正文 敌军来犯
不得不说丁院正还是挺厉害的。
另外三名太医一致觉得只有一种瘟疫,丁院正却提出了两种的说法。
当然,所有人都对丁院正的话马首是瞻,丁院正说是两种瘟疫,那就是两种。
“薛老将军,你放心,不出意外,朝廷押送的粮草和药材后日便可抵达。我等也会尽力在后日之前研出治疗疫情的药方,届时定能药到病除。”
薛松听到丁院正的保证,不禁松了口气,道:“有您这句话就够了,想必这观察营里的士兵,一定还能坚持两日。”
丁院正又道:“突厥人其心可诛,此次交战,最好能够速战速决啊。”
薛松叹道:“此乃我大元上下夙愿也。”
王锦锦一路上都在琢磨怎么修改丁院正的药方,丁院正只找出了两种瘟疫,还差一种,这是万万不能的。如果两种药方投下,士兵病情没有好转,丁院正等人一定会方寸大乱,不停修改药方,却不知错误不在药方上,而是病原上。
回到军营,丁院正等四位太医彻夜不眠,在营帐中商谈药方。
王锦锦贴着帐篷偷听,隐约听到的几味药材用量用法都没有错,她的心便稳了一大半。到了天明时分,另外一队守卫来与王锦锦换岗,王锦锦虽然有心想要继续偷听,也没有办法,于是她只好退下,到公用的巡逻士兵营帐休息。
现在押送药材的军队还没有到,药方写了也不会用,只能等晚上再想办法溜进营帐修改了。
王锦锦暗想道。
为了不引起人注意,她刻意躲在营帐的角落里,中午炊事营排队吃饭,她也没有去,而是拿出备用的干粮凑合。
这军营里的气味真是一言难尽,各种汗水混合着体臭脚臭,都快让王锦锦窒息了。
她挥了挥手,脸色难看。
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人走了过来,在她跟前坐下,王锦锦抬头一看,却是和她一起站岗的守卫士兵。
王锦锦干笑着点头。
那守卫道:“找了你半天了,你咋躲在这儿?”
王锦锦粗着嗓子说:“昨晚上站了一夜,有些累,想休息休息。”
“这才一晚上,哪算累啊。”守卫摆了摆手,“看你娘里娘气的,还真该好好锻炼。”
“是啊。”
王锦锦低着头。
她心里想,不知是自己扮男人成功,还是面前这个守卫眼瞎。
那守卫自顾自的胡天侃地,王锦锦听他说了一会儿,也忍不住好笑。她心思一转,胆子也大了起来,问那守卫:“话说,兄弟你认识这军营里有一个叫萧秋年的吗?”
守卫愣了下,道:“没听说过。”
王锦锦心一沉。
但对方很快又说:“我以前是湖北驻军,来这军营没两天就被调去护送丁太医了,对凤阳关这边的情况不太了解。但是我知道这军营里有一个叫……叫杨虹树的百夫长,是管后勤二营的,啥小道消息都知道。给他一点儿银子,别说什么萧秋年,保管萧冬年都给你找出来。”
王锦锦笑了笑,随即摇了摇头:“算了。”
她找四哥干什么呢?军规森严,万一自己女儿身混入军营的事情被发现,岂不是多生是非?而且这守卫都没有听说过萧秋年的名字,四哥肯定混的也不算好,还是不要连累他了。
两人正在军营中闲聊,突然一阵尖锐的号角声响,一声又一声,响彻军营。
王锦锦腾的一下站起身,惊道:“出什么事了?!”
“哎呀,七声号角……是突厥来犯!”
王锦锦大惊失色,刚走出营帐,还没反应过来,就有几个领头的一边敲锣一边大声重复道:“校场集合点兵,前一二三营和中三营的人立刻前往!后四、五营准备!校场集合点兵,前一二三营和中三营的人立刻前往!后四、五营准备!”
一队队身穿甲胄的士兵手持长刀长枪快而有序的从王锦锦面前跑过,王锦锦心头一紧,便想跟着去校场看看。
她身边的守卫一把拉住她:“你干嘛去?”
王锦锦道:“……我去看看。”
“看你也别跟着去啊。”守卫指了指后面,“从这儿绕到炊事营去,站高点就能看到校场了。你这么贸贸然的跟过去,小心人手不够把你拖去当前营的步兵先锋!”
王锦锦道了声谢,便按他说的去了炊事营。
果不其然,许多围着白围裙拿着菜刀的炊事兵都站在一起看热闹,王锦锦找了个不显眼的地儿,极目远眺。
但见广阔的校场此时已经站满了人,人头攒动,五万人井然有序的摆成一个又一个的方阵,骑兵营的士兵坐在高头大马上,举着黑底红边的旗帜,旗帜上硕大的“元”字随风飘荡,初春风还冷,沙场一片肃杀之气,乌泱泱的士兵,整装待发,看起来格外壮观。
御台之上,站着几个穿戴着不同甲胄的将士,王锦锦站的远,她也看不清那都是些什么人,只见其中一人振臂高呼了句,底下的五万士兵也跟着喊道:“驱除鞑虏,保卫河山!驱除鞑虏,保卫河山!”
万人之声雄浑激昂,仿佛大地也随之颤抖。
王锦锦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忍不住捂住咚咚直跳的胸口,感到莫名的紧张和热血。
身披黑色甲胄首领带着五万人离去,赶往凤阳关口,待第一波士兵离去,校场上又集结了第二波,每一列,每一阵,都那么整齐,这样的军队,怎能失败?又怎能因瘟疫而失败?!
思及此,王锦锦立刻转身,前往丁院正的营帐。
所幸,因为突厥来犯,丁院正不知道去了哪里,另外几位太医也不在营帐中。但还没有到换班的时间,门口的守卫还在,王锦锦心思一转,便上前去与他们套近乎,聊天的内容全都是之前的守卫与她聊的内容,没想到这招果然有效,那两个守卫毕竟见过王锦锦,也不怀疑,与她聊的热火朝天。
说到后头,王锦锦又问他们:“兄弟两个这样子还没吃饭吧?”
其中一个揉了揉肚子,抱怨道:“可不是么,本来中午可以去吃饭,结果丁院正一直在营帐里没走,他没走,我们哪儿敢离开一个啊。等他离开,又遇上突厥来犯,炊事营都没吃的了。”
王锦锦道:“不会吧,我刚从炊事营过来,瞧见他们在蒸大白馒头,那味儿可真香!可是我吃过了,没法再吃,要不我替两位站会儿岗,你们去吃了就赶快过来?”
“这……不太好吧。”另一个迟疑道。
王锦锦笑了笑:“有什么不太好,人是铁,饭是钢,你们这还要站一下午呢,不吃点儿东西怎么行!这会儿外头正乱,薛将军他们都去关楼督战了,要是信得过兄弟,就立刻去吃东西,只要你们快点回来就行。”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那两个也不是傻子,对王锦锦谢了几句,便飞快的往炊事营跑去。
王锦锦看四下里无人,立刻掀开营帐,钻了进去。
丁院正的确不在,可是他写的药方又在哪儿呢?
留给王锦锦的时间不多,她必须要立刻找到药方,在营帐里东翻翻,西找找,别说,还真让她找到了!
药方就压在砚台底下,薄薄两页,每一页对应治疗一种瘟疫。
王锦锦扫了一眼,发现丁院正用药还是挺准的,和她的药方十分相似,需要修改的地方不多。
王锦锦当即研磨,执笔在丁院正写好的药方上添了几味药材,又将他多余的药材划掉,剂量也重新改了改,随即,她又开了一张方子,写上第三种瘟疫的治疗药方。
都改成这样了,丁院正也不是瞎子。
王锦锦一不做二不休,咬了咬牙,给丁院正写了张纸条。
上书:“瘟疫乃三种,此药方可尽除也,人命攸关,望丁太医相信。务必,务必。”
刚写完,王锦锦似乎听到外面有脚步声,吓的她连墨都来不及吹干,立刻将笔一扔,飞快的抱着刀站在营帐外。
没一会儿,两个守卫就吃饱喝足的过来了。
“王兄弟,没什么可疑的人进来吧?”
王锦锦干笑摇头:“这军营里密不透风的,连苍蝇都没有一只。”
两个人对王锦锦又是一番道谢,王锦锦便告辞离去。胆战心惊的待了一下午,也不知道前线战况如何,就看见有士兵用板车拉着伤员往军医帐里推,一路上血刚滴在地上,就浸入地里。
怪不得这土地的颜色看起来是燕紫色的,原来是因为这个……
王锦锦心头一跳。
她忍不住跟着前往军医帐,还没靠近,就闻到刺鼻的血腥气。
好在人多杂乱,没人管她的行踪,王锦锦在营帐里站定,就看到了丁太医几位和几个忙的焦头烂额的军医,在受伤的士兵之间来回穿梭。
这些士兵,有的手臂只连了一半膀子,有的腿断了一根,还有的肩膀上插着一把明晃晃的大刀……鲜血四溅,哀嚎遍野,王锦锦饶是见惯血腥,也不禁心头发紧。
“傻站着干什么,过来帮忙!”其中一个山羊胡的军医突然朝她吼道。
王锦锦一下回过神,忙道:“军医有何吩咐?”
军医指着一个小腿被砍的血肉模糊的士兵道:“把他按住,我给他把腿锯了。”
王锦锦闻言愣住,眼看着那军医要下锯子,她一把将对方拦住:“这是为何?他腿伤虽然看起来可怖,但并未伤到骨头,割去烂肉,用银针缝合,抹上金疮药,用秦叶子混绷带包扎,不出半月伤口便能愈合,何必要砍他一条腿!?”
军医也愣住了,他看了眼那痛苦哀叫的士兵,随即抬手一指,气愤道:“你没看见满帐都是病患吗?要是一个个都像你这么精心治疗,救活一个,其它的全死了!”
他的话也有道理,可王锦锦实在不允许有这种“医疗事故”在她眼前发生。
她反驳道:“若军医觉得那种治疗的方法延误时间,何不直接用烧红的烙铁黏合伤口?再撒金疮药包扎,结果也是一样,只是士兵会痛一些,但再痛,又如何比得了断腿之痛?”
那军医顿时语塞,指着王锦锦半晌说不出一个字。
这时,营帐中响起一个年迈的声音,却是丁院正亲自下令:“就按这位小兵说的方法,烧焦皮肤,省去缝合。”
军医看了眼王锦锦,到底不敢违抗丁院正,点头应下。
王锦锦松了口气,可下一秒,她又不敢松气。
却见丁院正走了过来,神色平缓的问她:“这位小兄弟,似乎懂点儿医术?”
王锦锦干干的扯了扯嘴角:“回太医的话,属下也只是略看过几本医书。”
丁院正点了点头,道:“现下正是用人之际,既然如此,你就留在这里帮忙吧。”
“是。”
可能是自己“做贼心虚”吧,王锦锦看他并无怀疑,不由得长舒一口气。
正文 擦肩
王锦锦不知道忙了多久,她只觉得在这伤兵营穿梭了一下午,比她曾经学医三年还要劳累。
即便她已经忙的头晕眼花,但包扎上药的动作依旧有条不紊。
天色擦黑,最后一批伤员被抬进兵营,传递消息的士兵道:“宋都督和萧副统领带兵反击,突厥久攻不下,已经退兵了。”
王锦锦闻言,心头的大石落了地。
她处理完最后一点儿,好不容易可以靠着帐篷松一口气,丁院正便笑着朝她走来。
“这次多谢小兄弟了。”
王锦锦受宠若惊,没想到丁院正比想象中还要和蔼。
她忙道:“丁院正言重了,这都是属下分内之事。”
丁院正道:“我看你包扎上药的手法,不比军医差,有这个才能,何必还只做一个最末等的小兵?待会儿我跟卢军师他们说一声,把你提拔为军医,也好多多救治我大元的男儿啊。”
王锦锦吓了一跳,这丁院正也太看好她。虽然她也觉得荣幸,可她并不是“花木兰”啊,这种女扮男装混军营的事儿她真做不出来。
“丁院正,我、我学艺不精,怎能担此重任。再说,此次若不是因你和几位太医军医在,我一个人也完全对付不来。院正应该知道,这军营里医疗匮乏,一个军医一天不知道要看多少士兵,万一我耽误了哪位医治,岂不是万死难辞其究?”
王锦锦说的诚恳,将功劳都推到另外几个军医身上。丁院正看了眼,也猜不准她到底有几把刷子,便道:“那好,此事容后再议。”
“是,是。”王锦锦低头松了口气。
待安顿好所有伤员,没有需要王锦锦帮忙的地方,丁太医几个也往营帐走,准备回去休息。四个太医边走边商量疫情药方,王锦锦想凑近些听,却又不敢。
一路悬着心来到营帐前,王锦锦和之前的守卫换岗。
她刚站定,就听营帐里的丁院正发出一声“怪了!”
王锦锦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
还没走远的守卫忙跑回来,扬声问:“丁院正,发生何事了?”随即帘子一掀,丁院正捏着三张纸面色通红的走了出来。
王锦锦看着自己的笔迹,忙低下头,心虚的很。
这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