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语秋年-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太太又说:“只是他这性子确实不好,以前小时候我见过他两面,眼神里总是化不开的戾气。这几年与你亲近多了,没想到还转了些性子。”
“四哥可能父母早逝,所以性格自闭了。他与我说话也不多的,但我知道四哥心底是好的……”王锦锦握着双手,想在老太太面前改善一点萧秋年的印象。
老太太叹了口气:“倘若你大伯母当年没有小产……”
“大伯母有过身孕?”
老太太“嗯”了一声:“没保住。可能是天意如此吧……终究不能给你大伯留下一点儿血脉。”
王锦锦又问:“大伯母身子看起来还不错,怎么会小产呢?”
“你还小,我跟你说这些干么。也是你这两年愈发成熟了,不然我是不会与你糊里糊涂说这些的。”老太也不继续说这个话题,她让王锦锦吃了会儿栗子,便说要去念经礼佛,王锦锦不便打扰,便退下了。
时间一天天推移,王锦锦的针灸医术也在潜心学习下进步大涨。可能她还魂了一次,对任何事情都有天赋吧。
立秋前三日,王听风王听裕两个游学回来了。
王锦锦却没有看到萧秋年。
她心头有不好的预感,忙去找王听风两个,问他们:“四哥呢?他怎么没有跟你们一块儿回来?”
王听裕不高兴的撇撇嘴:“你就知道四哥四哥,什么时候把你大哥和三哥放眼里了?!”
王锦锦陪笑脸道:“二哥,你们都回来了嘛,我就看四哥没回来,有些担心罢了。如果你和三哥有谁没回来,我也会问四哥啊!”
“就你会说话。”王听裕叉腰道,“他半途和我们分开了,秋闱在即,他肯定会回来的,老老实实等吧。”
王锦锦没奈何,只有强忍着担心。
第一天过去了,萧秋年没回来;第二天,萧秋年也没回来。就在王锦锦按捺不住的时候,第三天夜里,萧秋年回来了。
“四哥!”王锦锦大喜过望,忍不住像树袋熊一样去抱他。
然而萧秋年却后退两步,捂着胸口,朝她摇头。
借着明亮的月色,王锦锦才看清楚萧秋年一身风尘仆仆,面无血色,俊脸上隐忍着痛苦。
“四哥?又受伤了??”王锦锦顿时反应过来,走过去扶住他,“又去跟人打架了?”
萧秋年摇摇头:“回屋再说。”
王锦锦给他吃了药,又施针在百会穴,檀中穴等几大穴位,萧秋年吐出一口淤血,看脸色似乎好了许多。
王锦锦也不说话,就盯着他。
萧秋年轻轻咳嗽两声,低声道:“游学路上,有点要事离开。不过现在都已经处理好了,你不必担心。”
王锦锦知道他不想说,便也不问。
两人默默坐了会儿,到底是王锦锦率先打破沉默:“四哥,你对秋闱有信心吗?”
萧秋年点点头,说:“这你不用担心,此次游学,我与王听裕他们一起拜访了岳麓书院的夫子,他们出的考题,我都对答如流。想来就算正式科考,也不会太难。”
王锦锦听他这么说,也就放心了。
毕竟她后半生能不能幸福,就要全靠她这位四哥了。想到王听荷身不由己的命运,王锦锦不得不树立起危机意识。
——
秋闱当日,王听裕王听风萧秋年都去了。
临行前所有人都在门口相送,林氏更是破天荒的取了一枚玉佩给萧秋年戴上,美其名曰金榜题名。先中秀才,再中举人,此后高中状元,金殿传胪平步青云,这是她幻想了一辈子的事。
她对萧秋年的期许,比任何人都要多。
但萧秋年却没有与她多说,反而是跟王锦锦叮嘱了几句,便率先登上马车。
王锦锦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到底是希望这些哥哥个个都能如愿,毕竟对于王家这种商户之家,有钱不够,有权才是正道。
科举整整三天。
三天之后,又有一个月的等待时期,放榜之日,王家的下人来来回回跑了五次。虽然只是区区秀才,但老太太依旧重视,李氏与周姨娘更是翘首期盼。
不多时,去看放榜的下人急匆匆的跑进大堂。
老太太立刻站起身,用拐杖指着他,厉声问:“怎样?可有好消息?”
那下人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半晌才道:“回老太太话,中了,是秀才了。”
“三个都是?”
“不不不……”下人一连串的摆手,“只有四公子的名字。”
李氏觉得不可能,自己裕哥儿明明比萧秋年还要多读书两年,怎么可能萧秋年中了秀才,王听裕没中!?
她厉声呵斥:“瞎眼睛的奴才,你是不是看漏了!”
“没有,三奶奶不信,大可让贴身丫鬟与小的一起去一趟。”
李氏不甘心,便让亲近的丫鬟秋菊跟着去。那周姨娘在暗中看了一会儿,对王听兰使了个眼色,王听兰便让身边的丫鬟也跟着去了。
几人回来,皆垂头丧气。
老太太看样子便知道只有萧秋年中了秀才,对凤梧交代了几句,便督促李氏等人加紧王听裕王听风的学业,随即摇摇头离开,难掩失望之色。
正文 外室
萧秋年虽是中了秀才,可除了老太太送来十两金,刘氏送来一套文房四宝,便再无人道贺。
王听裕王听风却是惨了,被自家娘亲训斥的晕头转向,整日关在屋里读书,除了上家塾,连院子都不曾迈一步,仿佛两个大家闺秀。
这样一来,王锦锦也轻松,偶尔找找萧秋年说话,逢年过节,还能与刘氏外出赏花,春去秋来,日升日落,时间如白驹过隙,飞快流逝。
眨眼两年过去,这两年来,王文业回来次数越来越少,就连一直不怎么上心的王锦锦,也怀疑王文业是不是在苏州养了外室。但刘氏不提,她也不好议论。
再说王听兰与周姨娘,因着王文业不归家,她倒是对刘氏没那么多算计了,偶尔想在老太太面前搬弄是非,可奈何王锦锦把老太太哄的滴水不漏,根本就没她们告状的份儿。有时候说的太多,反而让老太太对她们一顿呵斥。
王锦锦在王家的地位依旧是掌上明珠,任何人要如何都要看她的眼色。所以王听兰也学乖了,避其锋芒,学着讨好王锦锦,时间长了,两人关系反比以前好了些。
王锦锦也很疑惑王听兰和周姨娘的转变,直到刘氏告诉她,王听兰今年中秋及笄,此后便要说定人家,而她才是二房主母,如今王文业又长年不归家,只有她和老太太能拿定主意,所以周姨娘和王听兰的转变,一切都事出有因。
现在还是春天,离入秋还早着呢。
但离春闱却很近了。
萧秋年如今是秀才,若再中春闱,便是实打实的举人。王锦锦对他有信心,这一点根本不担心。
再说王锦锦,又长了两岁,如今已是十一年华,身量也拔高了不少,再也不是以前胖嘟嘟矮唧唧的模样。
可能她本就有个成人的灵魂,外貌也成熟了不少,如今不梳双髻,不带铃铛,穿了齐胸的粉罗襟襦裙,倒是亭亭玉立,已经有了美人胚子的模样。
这日离春闱没几天了,王锦锦揣了一堆瓶瓶罐罐去西小院找萧秋年。
西小院没什么变化,除了那愈发破旧的门,和院子里更多的木桩……
王锦锦闭着眼,埋头走近书房。
萧秋年坐在那里,午后的阳光落在他面容上。
十七岁的萧秋年如今比王锦锦仍然高两个头,他已是弱冠之年,这么多年受王锦锦调理身体,身子骨也强健了不少,至少不像以前那样,随时苍白着一张脸病歪歪。
但……
但却越来越和王锦锦的亲生哥哥长得不像了。
王锦锦每每看到萧秋年现在的脸,都觉得遗憾,明明小时候他和哥哥是那么的相似,可几年过去,变化却十分大。王锦锦的哥哥眉眼是温和可爱的,可萧秋年脸长开了,一双剑眉入鬓,双眸如深潭之水,棱角分明的脸也冷峻不已,早就没有了当初初见的模样。
“你站在门口干什么?”萧秋年见她一直不动,忍不住开口。
王锦锦回过神,笑了笑:“没什么,只是觉得四哥越长越好看,以后不知要风魔多少万千少女啊!”
萧秋年冷下脸:“胡说八道。”
王锦锦低头一笑,心想,长得不像又有什么关系呢?总而言之,他都是她的四哥!
“四哥你看,这些都是我给你准备的。”王锦锦快步走上前,从怀里掏出那些瓶瓶罐罐。
萧秋年皱了皱眉头,问:“这都是什么?”
王锦锦微微一笑,指着那些东西,挨个挨个的介绍:“这个是止疼散,你一下雨就浑身疼,这个比我以前给你的药效好很多,而且还有安神的作用,每次下雨,你就用它泡水喝两碗,保证能减轻痛苦。”
萧秋年迟疑道:“以前你给的止疼丸还没有用完……”
“东西总是要更新换代的嘛!”王锦锦解释说,“总有一天,我要研究出可以根治你病根儿的药,四哥你就再也不用受折磨了。”
萧秋年笑了笑:“这两年下雨,你都在我旁边,吃药很管用,再加上你针灸的手法,我也没有什么不舒服。”
“这哪能呢。”王锦锦反驳他,“我现在能勉强抑制你的疼痛,要根治还是很棘手的。而且,我总不能一直都在你身边啊!”
她说完,萧秋年的动作却僵硬了一下。
萧秋年抬头凝视这个妹妹,突然意识到,这个一直跟在他身后的小女孩,已经长成了一个粉面桃腮的少女。再过几年,便要许配人家了。
莫名其妙的,想到要跟王锦锦永远分开,萧秋年心底升腾起一股怒气……和不舍。
倘若她以后嫁给一个不好的夫家,像王听荷一样,嫁给赵炑没两个月,便开始守活寡,看着赵炑身边无数个姨娘小妾,被争斗的无力反击,最后不得不挂着成王世子侧妃的名义,跟成王府的老太太青灯苦佛,远离是非,不像是享福,反而是换了个方式出家。
如此一设想,萧秋年竟有些隐忍不住的生气。
王锦锦看他脸色不好,还以为自己说错了话,忙去拉着他衣袖撒娇:“好啦好啦,四哥你别生气,我开玩笑的,我会一直在你身边,你如果当大官了,我就去府上当大夫,这样你下雨天身子不舒服,我就能立刻赶过来啦!”
萧秋年看她一眼,满心的怒气随着她的笑容烟消云散,他道:“我没有生气。”
“那就好。”王锦锦又指着别的药介绍,“这是药酒,睡前喝一点儿,晚上就能睡的香香的,我知道你睡眠不好,这可不行,马上就要春闱了,这两天你一定要按时睡觉,不能劳累;这个呢,是红花百洛粉,哪里出血受伤就倒一些,保证立刻止血,恢复的也更快!”
萧秋年看着了红花百洛粉,又看了眼王锦锦。
王锦锦有些僵硬的移开视线,握着双手,忸怩说:“我知道四哥你总是偷偷出去……出去打架,身上总是好多伤,这个药粉比以前我给你的金疮药还好,你一定要随时带在身上。”
萧秋年的神色,微微闪烁,半晌才答道:“好。”
王锦锦松了口气。
自从当年法华寺回来,萧秋年受伤,以后受伤的频率便加快了许多,随时旧伤不好,又添新伤。王锦锦看着着急,可也不知道萧秋年在外到底做什么,问也问不出来,只能干着急。
他受伤,她就治。硬是把王锦锦这个半吊子,给调教成了神医。
两日后,春闱开科。
萧秋年一早便走了,王锦锦因为睡过了头,还责怪了蓝烟和秀柳两个。
这次科举又是三天。
然而萧秋年还没有考完回来,王文业却在天没亮的时候悄悄回来了。
同行的还有一个妇人,以及一名少女。
王文业回来,没有直接去找刘氏,而是去了荣禄苑找老太太。
老太太彼时还未睡醒,听到严嬷嬷禀告,才披衣服起来。堂下跪着身穿绿衣的少女,还有一名穿着朴素的妇人,看容色,倒是个俏的。
老太太毕竟是老太太,看了一眼就猜到了来龙去脉。
但她还是问:“老二,这两个去谁?带王家来做什么?”
王文业一脸难色,说:“母亲,儿子此回是做错了,可做错事怎么都得承担……儿子实话给你说了吧,这位是余秀,是儿子十多年前,在苏州养的外室……至于这个女孩儿,便是儿子的亲女儿,母亲你的亲孙女,王慕瑶。”
老太太揉了揉太阳穴,有些疲倦的说:“你确定吗?”
“如假包换!”
老太太叹了口气:“既然是王家的血脉,便没有沦落他乡的到底,族谱可以入。但——”
“什么?”王文业紧张起来。
“但你要想想怎么跟若阑交代!”老太太的心,没道理向着一个外人,“若阑持家这么多年,不可能落了她的位分,她是王家的二奶奶,便一辈子都是,哪个不长眼的妄图飞上枝头取而代之,那就是痴人说梦!至于这余氏,你便安个姨娘的名分,再让嬷嬷来好好教导下母子俩规矩!”
王文业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儿子也是这么打算的,若阑肯定是咋二房的奶奶,虽然余秀也聪明,但还远不如若阑的。”
那名叫余秀的女子,强颜欢笑:“是啊,老太太,我一定会好好向刘姐姐学习。”
老太太微微一抬手,制止了她:“这倒不必,周姨娘的礼仪都不错,你跟她学就可以了。还有这个王……”
王文业忙提醒道:“慕瑶,她叫王慕瑶!”
“不如叫听瑶吧,既然回了王家,那便是要按辈分取名字的,什么慕瑶水瑶,还是得按‘听’字辈来。”
老太太毫不留情的说。
王慕瑶本来就喜欢自己的名字,听到要改,顿时有些不服气的抬头:“老太太,我听爹说,王家有个女儿叫王锦锦,都没有按辈分取名字,怎么我要改了慕字为听?”
“慕瑶,不得无礼!”王文业有些无奈,这个女儿在苏州呆惯了,不知道老太太的性格,也不知道大户人家的规矩,到底是他交代少了。
老太太冷笑一声:“明珠儿是嫡,你是庶,这点记住就行了,别的就不必东想西想了。”
“可……”
“我困了,有何时天亮再谈。”老太太看也不看王文业等人一眼,扶着严嬷嬷的手离开。
正文 王听瑶
天还没亮,王文业带回外室的事儿刘氏便知道了。
等王锦锦睡醒,她便急匆匆的过来,对王锦锦说:“明珠儿,有件事娘亲本不愿意与你说的,可眼下你爹既然把人带回来了,我也就不瞒你了。”
王锦锦早就猜到王文业这些年有猫腻,因此也不惊讶,只问:“爹爹是在外头养了女人?”
刘氏坐在凳子上,垂头道:“不错。”
“什么时候带回来的?”
“今早天不亮就带回来了,还有他在外面生的一个女儿。”刘氏说这些的时候很镇定,王锦锦虽然猜到王文业在外有女人,却不知竟是孩子都有了!
但看刘氏一脸平静,她也不好太过惊讶。
只问:“娘亲,既然如此,你待怎么打算?”
刘氏抬眼看她,几年来,她的眼角又增添了几缕细纹,看起来疲倦极了。
她柔声道:“娘亲来找你,提前告诉你这些,便想着让你不要去责怪你爹。他在外头怎么样,我管不着,可既然都有了孩子,他也带回了王家,以后就是一家人了,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儿,所以你不要在那两人面前表现的太生气,至少态度好些,让你爹也知道你的气度。”
王锦锦点了点头:“娘亲不说,女儿也知道怎么做。”
既然王文业敢把人带回来,那就不可能不认,老太太就算生气,也不会跟自己的儿子生气,那外室总归要入王家族谱的。
她和刘氏若做出很生气厌恶的模样,说不定还会被王文业觉得善妒,小气。
刘氏比她深知王文业,所以她不用太操心。
王锦锦这时又道:“好不容易周姨娘她们安静了,就怕这又来一个,对娘亲你不利。”
闻言,刘氏先是心中一暖,随即又略高傲的抬起下巴,道:“只要别人不生事,娘亲都不会管。但与人为善也要有个度,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欺负娘亲,那还得了!”
王锦锦忍不住微微一笑:“我知道,女儿也会永远帮衬娘亲。”
余氏和王慕瑶的事儿,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王家。
上午,王文业与刘氏单独谈了很久;下午,王锦锦拉着刘氏,与那两个见了一面,算是相认。
琼芳苑内,刘氏坐在上侧,端得是王家二房主母的架势,王锦锦在她旁边站着,头发梳在脑后,露出一张干净而明媚的脸庞,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