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小富即安-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蜀中绿林豪气冲天,还真有劫富济贫这档子好事?

    “这孩子,瞎说什么呢,你爹就一个本分商人,怎么会结识江湖上的朋友。冉家的亲戚们都是以老实手段谋生的,要不然你爹就山上当绿林了。”冉夫人被冉樱的胡思乱想逗乐了,又见家中多了四十两银子,不禁乐开了怀。

    不管如何,既然确定了不是来路不正的银子,冉家也就大方收下了。

    冉敬听说了银子的来龙去脉,也很惊奇。不过随后他就恍然大悟,这事肯定是那小子干的。

    想明白缘由后,冉敬摸着胡子嘻嘻一笑,并不打算把这事说与冉家其他人。

    多了四十两银子,就意味着冉家日后的生活更有保障,意味着离开店又更近了一步。

    以目前冉樱在夜市卖锅巴土豆的收入来算,平均每天可以净赚两百文左右,一个月就有六两银子。除去每月上交保护费四百五十文,也有五两半。

    成都城里最繁华的两条街,分别是城东的锦春街和城西的芙玉街,这两条街的商铺是有市无价,大多数都被城内的大户人家买了,自家开铺子用,出租的铺子很少。就算有出租的铺子,那也是众人抢香饽饽。

    冉樱看中的是离冉家不远的锦南街。锦南街单从人流量来看,并不亚于前面两条街。锦春街和芙玉街卖的都是高档商品,目标客户是富人,虽然成交单数不多,但利润极大。锦南街则是平民和小康之家的天堂,各个商铺都是采取薄利多销的方针,靠数量弥补利润上的不足。

    锦南街的商铺平均价格在八两左右,需按目前的赚钱速度,一年后就能赚够租金和请伙计的钱。

    这只是全家人不吃不喝的理想状况,要是扣除冉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一年的时间恐怕不够。

    既然有了四十两,冉樱决定,多开发产品的类型,多增加每月收入。

    如今眼看着天气快入夏了,正是卖凉菜和卤味的好季节。冉樱决定吃了早饭,就和冉妈妈出门买些做卤味的香料,尽快配好卤料方子开卖。

    二人才踏出家门,就被邻居马大娘叫住了。

    “樱娘和冉妈妈是要出门置办东西?”

    “是啊,大娘,您有什么东西要买的,列个单子我们帮您带回来。”

    马大娘的脚有些跛,上街很不方便,上次就是托的冉樱帮忙带的。

    马大娘听了这话,心中十分舒服:“好孩子,没有。我是想给你们说,昨天晚上,王潜远回家时,被人打断了腿,还丢了一百两银票,今早上才被人在王家附近的小巷子里发现的。”

    还有这事!昨晚上王潜远丢了银票,今早上冉家就在院子里发现四十两银子,看来这事果然是绿林好汉所为,打劫富人之余还不忘济贫。

    冉樱一副很吃惊的样子:“那王当家的不知惹了什么仇家,下手这么狠。”

    “哎,生意场上的事,谁说的清楚。说不准是在外面和别人争粉头,结下了梁子。”

    老大娘就是爱八卦,这种事都能联想出来。

    “大娘,我和妈妈先去置办东西了。就先走了啊,回来再和您聊。”还有正事在身,冉樱不想再多做停留,再和马大娘说下去,她能把你拉着说道天黑。

    “好好,你们去吧。”马大娘笑眯眯道。

    王潜远被打断腿,还丢了一百两银子之事,一时间传遍了城东,称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过,冉樱关心的是那位绿林英雄的到底是谁,有恩不报也说不过去呀。

 第十七章



    这次和冉妈妈去集市上买好了所需的香料,冉樱决定先少做一点卤味,吃了试试看再说。

    冉家住在京城时,冉樱就在家中做过卤味,大家的反响都不错。但橘生淮北则为枳,北方的香料熬出来味道不错,不代表长于南方的香料味道好。

    冉樱先把买回来的冰糖包在一张干净的白麻布里,再放在案板上,用锤子敲碎。这样就避免了大力敲打之下,冰糖碎沫乱飞的情况。

    然后把敲碎的冰糖和油一起下锅,用小火熬,熬至深红色时就差不多了。

    这个过程中,掌握火候很关键,必需要用小火。火稍微大些,就容易把糖熬糊了,到时候卤肉吃起来会有股苦味。

    加入适量沸水,烧成蜜色后,冉樱又加入了两大碗早上冉妈妈熬的大骨汤。再把从药店买来的丁香、肉桂、八角、茴香、甘草、豆蔻、花椒等香料,分成两份装在两个纱布口袋中,把口子系好,放入锅中。又把姜拍破,把几根带根须的葱挽成结放入汤中,最后让了些盐,慢慢熬着。

    熬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后,厨房溢出一股各种香料混合的五香味,卤水就熬好了。

    冉樱趁热打铁,把冉夫人刚刚去了毛的猪蹄剁碎了,又在沸水中滚一遍,去除血水。捞起来用开水又冲了一遍,放入卤水中煮熟。

    要想卤猪蹄又香又糯又入味,只煮熟不行,还得把它放在卤水里浸上半个时辰左右,让卤水的中香料充分和肉的鲜美相融合。

    冉樱和冉妈妈二人,从早上吃了饭后出门采买,又回来倒腾卤水和卤猪蹄。一转眼就已经快到巳时末,该准备午饭了。

    等到开饭时,冉樱的卤猪蹄也差不多了。她拿了把漏勺,从卤水里吧猪蹄都捞了出来。只见卤好的猪蹄呈现蜜色,闻着有一股众多香料夹杂在一起产生的香味。夹了块来尝,又软又糯,肉味的鲜美和卤料中的香料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吃多了也不会觉得腻。

    冉樱之前用惯了北地产的香料,同样的比例和分量,蜀中的香料熬出来的卤水竟比北地的要香要浓烈一些。

    今日冉家的饭桌上,便多了这么一道卤猪蹄。

    冉敬第一次见这种做法,好奇的夹了一块尝鲜,入口便觉得十分鲜美,他细细品尝后,说道:“乖孙女,这猪蹄中,定然加了肉桂、丁香、甘草、茴香等中药。”

    冉敬整日与中药混在一起,每种中药什么味他都一清二楚。

    冉樱嘻嘻一笑道:“祖父的舌头真灵,真是什么也瞒不过您,孙女这猪蹄做得不错吧。”

    冉敬听得小辈赞扬的话,自然十分受用,扬眉道:“不错不错,用有辛辣甘甜之味的药材做香料,好想法。这法子,是哪学来的?”

    大余朝百姓们,日常所用的调料只有辣椒和花椒,更别提把丁香、肉桂、甘草这些药材当做香料调味了。冉敬第一次见此法,不免很好奇。

    “小时候牙疼,娘就拿了几粒丁香给我咬着。发现丁香味辛辣,香气浓烈,就突发奇想,把丁香当做香料用于烹调,不知道效果如何。遂去试验了一番,做出来的菜味道还不错,又去试了好几味中药,才发现了肉桂、甘草、茴香等药材都是可以提味的。”

    冉樱这番话说得不真不假。不真在于,她才没有神农尝百草的精神,知道这些药材可做食物香料,不过是前世的知识而已。不假的地方嘛,她小时候怕引起家人的怀疑,还真装模作样干过尝药材的事。毕竟一个从小养在家的闺阁小姐,就算日日混在厨房,厨艺再好,也不可能足不出户,就超越了这个世界的认知。

    “小小年纪就回融会贯通,不容易。醉仙楼的厨子做了那么多年菜都没想到这点,倒让樱娘给想到了,不错不错。”冉敬边享受猪蹄,边夸道。

    唉,醉仙楼的厨子没想到,那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就像古人永远都不会想出社会主义的理论来。而冉樱所知道的这些,那可是建立在中国人对于美食的几千年来不断研究的基础上得来的。要是让她真刀实枪,不靠任何现代人的知识和醉仙楼的厨师们比赛一场厨艺,那她绝对是要被甩几条街的。

    “堂叔过奖了,不过是瞎猫撞上死耗子罢了。这孩子,从小就不爱学女红,琴棋书画也不爱,整天就喜欢钻厨房弄吃食,拦都拦不住。”

    冉夫人本来打算把冉樱培养成一个心灵手巧,才艺出众的大家闺秀。谁知冉樱从小就极有主见,宁愿跟着账房先生打算盘记账,还整天往烟火气重的厨房跑,捣鼓出一堆稀奇古怪的吃食出来,可把冉夫人急得不行。

    后来转念一想,女儿今后嫁,也是嫁入商贾之家。商贾之家娶媳,除了考虑联姻带来的利益,就是看是否善于打理庶务。至于到底会不会女红,是否会弹琴作画,那是官宦人家娶媳的标准。女儿对经济营生感兴趣,试着让她当家,表现不错,将来嫁入夫家帮着婆婆管家,是不成问题的;厨艺好,又可以哄得公婆开心。

    此刻,冉夫人很庆幸,当初没有逼着女儿学女红、琴棋书画,不然一家人只能靠她和女儿为别人做绣活做营生了。

    “娘,您怎么能在祖父面前揭人家的短呢。”冉樱被揭了老底,装作一副恼怒的样子。

    一家人见状,都笑了起来,小宁故作天真问道:“娘,姐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害羞了?”

    冉妈妈见机插嘴道:“说不定小姐是看上哪家的公子,怀春了。”

    要是其他不相干的人说这话,绝对是有损未嫁女子的清白。可这话是从小亲近的冉妈妈说,性质就变成调侃冉樱的玩笑话了。

    冉樱瞧着话题越扯越远,暗自翻了翻白眼,她也懒得去反驳冉妈妈怀春的言论。捏着筷子,默默的扒饭。越是反驳,长辈们就越是要笑话她,更何况了这个年纪,在古代也该说亲了。

    午饭过后,冉家人把卤猪蹄横扫一空。冉樱还想着晚上出摊时带些卤好猪蹄,客人买一份土豆就送上一块卤猪蹄,先宣传两天再正式开卖。

    大多数人买东西时喜欢去熟悉的店铺买,夜市们的吃客也是如此。他们对新来的小贩,新的小吃,都有一种不自觉的抵触情绪。虽然新来的小贩,新的小吃,可能会带给他们前所未有的美味,也可能让他们的钱都打水漂。所以,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会为了求稳选择已经熟悉的。

    冉樱深知这个理,才会选择一开始卖锅巴土豆,而不是卤猪蹄。

    虽然冉樱的小摊和锅巴土豆对于食客们来说是新的,但做锅巴土豆的过程中,会产生诱人的香味,把食客吸引过来,再免费让食客们品尝。食客们都是以味道论英雄,不敢接触新的小吃,不过是怕小吃味道不好,钱花的不值罢了。

    以食物本身的香味做广告,又提供试吃服务,加上锅巴土豆味道确实美味,就算位置没占好,冉樱第一天就成功的把锅巴土豆推销了出去。

    卤猪蹄只有从卤水中捞出来时,有一股不大的香味,但随着热气渐渐消散,香味也消失了。要是一开始就卖卤猪蹄,并提供试吃服务,效果不如香味浓的锅巴土豆好。而且,试吃卤猪蹄的成本比试吃土豆大多了。

    而现在,利用锅巴土豆的渠道和客源,搭着送卤猪蹄,不消几日,食客们就能接受这种新鲜的猪蹄吃法,卤猪蹄的市场就可以打开了。

    冉樱让冉妈妈上街再去买猪蹄,自己在家中处理土豆。

    而冉夫人那边,由于冉妈妈午饭期间开的玩笑,倒真惦记上冉樱的亲事了。

 第十八章



    一连三天,冉樱卖出一份锅巴土豆时,就会搭上一块卤猪蹄,吃过的客人都会回来,询问啥时候开卖。甚至还有嘴馋的食客,一次性买两份土豆,就是为了能多吃两块。

    这样一来,锅巴土豆的销售速度也有所提高,倒比平常早两刻钟收摊子。

    这几天下来,冉樱见卤猪蹄已经被成功的推销出去,客人们的胃口也吊起来,差不多可以开卖了。

    这天早上,冉家人起了个大早。吃过早饭后,冉樱就开始和冉妈妈忙起来,二人在厨房把前几天抽空买的香料等物品熬制卤水,冉夫人则在院中给四只猪后蹄看毛。

    前几天熬的卤水分量不多,只够每次只够卤一只猪蹄。要是一只一只的来,费的时间又太长,估计冉家的四只猪蹄卤好了,去夜市也占不到摊位了。

    做卤味比做锅巴土豆还要轻松些,卤水熬好后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且卤水越老,味道越好。平时里只需注意时常清理卤水中的残渣、浮油、浮沫,每日早晚烧沸一次杀毒。卤水用的次数多后,香料味淡了,只需隔段时间补充就行了。

    冉樱前世就是靠做卤味起家,那时候靠着上述的养护方法,加上冰箱,熬一锅卤水通常能用好几年。不过按古代这条件,只能靠增加烧沸次数来延长保质期了。

    二人在厨房熬好卤水时,已经到准备午饭的时辰了,冉夫人那边,四只猪蹄的毛也看完。冉妈妈眼疾手快,立马把猪蹄剁碎,丢到卤水中去煮着,又转身忙着做午饭。

    冉樱和冉夫人都来搭把手,冉家的午饭不消多久便做好了。

    等到申时末,出摊的时间已到,由于今日比平常多了三只猪蹄,时间费得久了些。冉樱和冉妈妈比往常迟了一刻钟才收拾好,带着小宁和大牛,推着推车去夜市。

    冉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时辰才出门,只能占到一个偏僻的位置。

    进了夜市,果然好位置都被占得差不多了。等走到时常摆摊的位置时,冉樱惊讶的发现,吴应廉正端了个凳子坐在那,正和一个小贩理论。

    吴应廉见冉樱终于来了,急忙起身叫到:“冉姑娘,快来,今你来迟了,我给你占好了位置。”又转头对那小贩说道,“看吧,正主都来了,还不快自己另外找一个去。”

    那小贩见没成功糊弄住吴应廉,只得悻悻离去。

    等把小推车安放好,食客们已经三五成群的来到夜市觅食了。冉樱过去道了声谢后,不敢耽搁,立马开始热油煎土豆。吴家那边,吴家母子也开始忙着蒸米糕。

    不一会,盼着冉樱卖卤猪蹄的食客们,就开始陆陆续续的来了。

    其中一位食客买了两份后说道:“冉姑娘,你这猪蹄总算是开卖了。我儿子自从前天吃了一块,天天闹着要吃,为了哄他我头都大了。”

    冉樱听了这话,不由得有些好笑。认出说此话的是隔壁街开绸缎庄的周老板,周老板牵着一个八九岁的小胖子,正大口大口的啃着猪蹄,想来就是他口中所说的馋鬼了。

    那小胖子听得父亲说他,抬起头来,嘴里包着一块,含糊不清道:“爹,我们多买两份,带回家给娘吃。”

    “行行,冉姑娘,再来两份,”说着又从兜里掏出一串铜板,数了二十四个,递给小宁。

    食客们买猪蹄的热情高涨,锅巴土豆反而受冷落了,猪蹄卖完了,土豆还剩三分之一。

    冉樱见此时没什么客人,就把特意留着的两份猪蹄给吴家母子,又谢了吴应廉占位之情。

    吴应廉原本一直称呼冉樱“冉小姐”,熟识后也不用那么生疏,便改口叫姑娘。

    “不用这么客气,摊子挨着,互相帮助也是应该的,冉姑娘上次不也帮吴家占过位置。”

    冉樱点点头道:“正是,以后咱们还要互相照看着,吴公子为何与那小贩争执?”

    冉樱想到刚刚吴应廉红着脸坐在那和别人争执,心中有些好笑。他这种书呆子,脸皮本来就薄,何况读书人,心中仰慕的是品行坦荡的君子,本不屑于与市井小民结交。此次能为冉樱这个“邻居”和别人争执,算是很不错了。看来吴应廉跟着吴周氏出摊的这几天,整个人务实了,身上的烟火气也多了几分。

    “那小贩见我是新来的,以为不懂规矩,就骗我说不准占位。”

    夜市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可以帮着占位,但只能占一个。

    冉樱笑了笑道:“此次多亏了吴公子,要不然今晚就得去偏僻些的位置,生意也不好做了。”

    旁边的吴周氏一直在应付客人,此时得空了,才插话道:“冉姑娘别这么客气,”又端起冉樱带来的猪蹄,吃了口,称赞道,“这味道不错,难怪冉姑娘今晚生意那么好。”

    “您过奖了,反正咱们卖一样吃食每月都得交四百五十文的保护费,买两样也是这么多。”保护费是定额的,多卖一种就意味着利润会更多。

    吴周氏点头道:“正是这个理。”心里暗地琢磨着,自己还有什么拿手绝活可以拿出来卖的。

    冉樱见有客人来了,不便多说,便告辞去做生意了。

    一直到亥时二科,冉家人才开始收摊回家,而那边的吴家母子,亥时初就收摊了。

    到了家,冉樱很兴奋的把冉敬和冉夫人拉过来,让大家一起数数今晚的钱,这差不多是冉家一家人一天最开心的时刻。

    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就出来了,今晚土豆加上猪蹄,共有七百五十文。

    冉夫人见今晚的收益比平时多了一倍,很是高兴:“这利润应该有一半吧。”

    “有的,娘,具体是多少,还得满了一个月,一对账就知道了。”边说边拿着账本,记下今晚的收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