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前赵氏娘家的镇上就有一个郎中,给县令的贵妾瞧病没瞧好,贵妾死了,县令就寻个缘由把郎中送进了大狱,然后郎中家里的人为了救他,卖掉房产田地,还卖掉一双女儿,才把郎中救出来。

    郎中出来后,得知一双女儿被县令买去当了妾,愤怒之下跑到城府拿着状纸一头撞在城府衙门的石狮上死了。

    郎中用这么惨烈的方式鸣怨,闹得影响很大,城府的刺史不得不收下状纸审理此案,最后县令只是被免掉官职而已。

    郎中的一双女儿得知生父惨死,在县令家里上吊死。

    郎中的妻子疯了,儿子不知去了哪里,听说是出家了。

    这件事当地人都知道,赵氏当时只有七岁,常听亲朋好友说起此事,至今记忆犹新。

    以前李如意只是在家里,患者上门求诊,现在被江青云引荐给周莫玄之后就开始出诊了,去的人家都是权贵,赵氏就担心起来。

    李如意从江府的马车上跳下来,见到赵氏有些惊诧,往日赵氏都是在房里等的。

    赵氏伸手摸了摸李如意的额头,“你怎么才回来,把我担心死了。”

    “娘,你在这里站了多久了,怎么手都是冰的,快进屋去。”

    赵氏故意当着江府的人面前高声道:“你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去外面出诊,去的地方又是权贵人家,今个又给贵人动刀子做什么手术,我心里这个不踏实。”

    李如意心里有些愧疚,忙道:“这只是小手术而已,您放心,我有把握才会接诊,要是没有把握,我连家门都不出。”

    赵氏便道:“以后你少出诊。”

    “这段日子我出诊的几位患者都是军中官员,我是敬佩他们为国为民,也是不好拂了县公爷的面子。您放心,我不是什么人都瞧的,也不是一听到权贵人家就出诊。”

    “这样就好。你今年十岁是大姑娘,名声要紧。”

    李如意见赵氏不进屋站在门口说了这么一大堆话,而且赵氏的声音比平时大的多,这下也知道赵氏说话是给江府人听的,目的是让他们传话给江青云。

    她的四个哥哥要考书院要参加科考,李家没有半点根基,她爹是个泥腿子,在马招父子面前受尽羞辱。

    她只能靠医术救人、新鲜吃食的方子赚银钱给哥哥铺路。

    今个她献出三个药方不就是为了能给自家一点资本,在燕王那里挂上号。

    江府大门前,福伯一脸严肃的跟江青云禀报道:“老爷,前两日我们府的护卫发觉昨日有两个男子跟踪李家少爷,暗地里查了一下,那两个男子是土匪出身,以前一直在尚县的乡村偷盗抢劫流窜作案,能够确定他们对李家少爷心怀不轨。”

    江青云心里疑惑:尚县的土匪怎么跑到长平县?两个土匪的目的是什么?

    “您看,今个把两个男子抓了,还是放长线吊大鱼,等他们动手时出现抓个正着,罪证确凿才好重判?”

    江青云面色一沉,冷声道:“先跟着他们,查查幕后指使

    者,再派人暗中保护李家,特别是如意,不得有任何闪失。”

    “是。”

    李家还不知道一场阴谋临近。

 230父女被拒

    傍晚,送李家人的两名护卫赶着马车回到江府,用过晚饭,商议之后决定去书房。

    “老爷,今个小神医的娘……”

    江青云听完两个护卫的话,淡淡道:“我知道了。”放下书本,陷入沉思。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转眼到了二月,北地的春天比南地晚一个月,这个时候春寒料峭,一天夜里竟还下起雪。

    天气变得寒冷,李山站在篱笆门外望着山坡下被覆盖的村子,寻思这场雪过后,天气会不会变得暖和起来。

    李如意正从药房里走出来,看到门外非常熟悉高大的身影,高声道:“爹,你站在雪里干什么,快进屋。”

    李山面无表情走到屋檐下跺脚把鞋上的雪泥抖掉,等了一会儿才进了卧房。

    赵氏与张嫂刚把两个哭闹的小婴孩哄睡,天地间一下子就安静起来。

    养婴孩不易,同时养两个更不易。

    李山去瞧看摇篮里睡着的小婴孩,这可是他们李家的血脉,怎么看怎么喜欢。

    赵氏走至,体贴的问道:“昨晚你没睡好,今早魂不守舍,有什么心事?”

    李山目光望向妻子,语气有些急迫的道:“昨天王哥托人给我带话,县城那边有人贱卖地,他家买了十几亩,问我买不买?”

    “你想买地又怕家里要盖房要供健安四个读书没钱是吗?”

    “是。”

    赵氏心里直摇头,只是丈夫是一家之主,就算拒绝他态度也要温和,不能让他觉得大事上面做不了主在家里没有地位,柔声道:“家里前前后后已经买了一百多亩良田,这还不算如意手里的五十亩,你还打算买多少?”

    “当然是越多越好。”上次买地买出甜头,这次的地虽然没有上次便宜,可也不贵,要是能够买到就好了。那可是良田。

    “那你盖房你供健安四个读书?你想想看我们家去年是什么光景?”

    李山低下脑袋不吭声。

    赵氏怕丈夫想不开,轻叹一声,“你怎么就对买地魔障了呢?”

    “没有魔障。我只是想想。”

    赵氏依靠着李山的肩膀,声音极为温柔的道:“山哥,你别想了,赶紧给王哥回话,就说家里的地够了,银钱另有用处,先不买地,好不好?”

    李山喜欢地就像男人喜欢女人一样,这是本能是刻入骨血里的信仰。

    光是正月赵氏就劝了李山三回,刚进二月又一回,这都四都了,亏得不是李山当家,不然家里的银子全部买了地,不会盖房,估计都不会供李健安四兄弟读书。

    李山最是听赵氏的话,赵氏这么一撒娇,他的心都软了,便道:“好。我都依你。”

    下午雪停后,李山带着李石去了趟县城,专门看李家的地。虽然这些地都租给佃农,但是有些不放心,要亲自督促佃农按期春耕。

    李如意抱着白白胖胖的六弟李飞跃,跟赵氏道:“要不我把那五十亩地的地契给爹,让他高兴高兴?”

    “你就算给他五百亩地,再有便宜的地买,他还是想买,我们若不让他买,他仍是难受。”

    李如意想了想,“等雪融了,咱们家的新房就开始盖起来,把这事交给爹,让他忙起来就不会老想着买地。”

    赵氏应了一声,怀里的李腾高啊啊的叫着,笑道:“哟,腾高张开小手要让姐姐抱是吗,姐姐身上有药香闻着好香是吗?”

    “他们俩都喜欢我身上的药香。”李如意心里自豪,“娘,弟弟长大了要是想跟我学医,您同意吗?”

    赵氏语气很平静的道:“我想让你两个弟弟跟你哥哥一样好好读书考取功名。你哥哥上学堂上的晚,我打算让你弟弟六岁就上学堂,八岁考书院。”

    从古到今,行医人的地位不高,地位最高就是读书人。

    赵氏对于儿子要读书考功名就跟李山要买地一样执着。

    “娘,您就没想过,让弟弟学自己喜欢的技能?”

    “学什么都不如读书好。”

    “主动读书和被动读书效果截然不同,要是弟弟不喜欢读书呢?”

    “不可能。”赵氏一脸的自信,“我的三个哥哥都喜欢读书,外甥像舅,你看你四个哥哥就都爱读书,以后你弟弟肯定也会喜欢读书。”

    “那让弟弟主功读书,闲余时间学医术,这样可以救人救已,怎么样?”

    “不行。读书就得一心一意,不能一心二用。”赵氏收起笑容,正色道:“你把考取功名想的太简单。这世上读书的人千千万万,能考上功名的凤毛麟角。所有人为了改换门庭当人上人,用尽全力勤奋苦读。你兄弟如果不用尽全力,肯定考不上功名。”

    闻名,李如意见根本无法说服赵氏,也不气馁,两个弟弟这才几个月大,以后时间长着呢,慢慢说服赵氏,眼珠一转,道:“娘,昨个我去许将军家,太医院的两位太医也去了,他们请求我收弟子传授医术。”

    李如意认为传播医术要看人,首先人品一定要好,其次要尊师重道,最后才是医术方面天赋要高。

    这样她就想到了两个小弟弟,可惜今天被生母拒绝。

    赵氏没想到太医会请求李如意传授医术。

    大周国的太医那是正经的官员,品级最低的也是从七品下,跟县令一个等级。

    燕王府的太医程应是正六品上、贺少朝是正六品下,官职比长平县城的郝县令高几级。

    郝县令虽是一县的主官,可见到两位太医必须行礼自称下官。

    赵氏内心十分震惊,冷静下来想了想,女儿无师自通会了医术,不代表儿子也能如此,学医的道路不是人人都能走的,儿子必须要读书考取功名,再次决定之后,柔声道:“我的儿,你教弟子把医术传出去我不反对,只是我希望你最好只教女弟子。”

    对于女子来说,无论成亲与否,最重要的就是名声。

    赵氏不希望李如意名声被心怀不轨的人诋毁。

    李如意知道赵氏是一片好心,不想让她为自己担心,微笑道:“娘,我已经以年龄尚小回绝了。”

    “也是,你不过十岁,要是当师父,那徒弟年岁得多小。”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医术也是。我要是收徒弟,不会在意徒弟年龄比我大。”

    赵氏一听学无先后达者为师,眼睛一亮,目光宠溺,伸手摸了摸爱女的头发,笑道:“小脑瓜知道的真多,可是从青云送过来的书里瞧出来的道理?”

 231又有愁事

    “是。书中自有黄金屋。我闲来无事就瞧书。”李如意刚才随口说的八个字是前世看书记住的,并不是出自江青云送的书。

    不过,江青云前两日派周伯送来的书里竟然有两本是医书,里面有几个药方有一定的价值,让她不敢小看这个世界的同行。

    赵氏嘱咐道:“你每天做的事很多,别熬夜看书,那样很毁身子。”

    李如意问道:“娘,我们去燕城瞧瞧吧?”

    “你想买啥东西?”赵氏听到燕城两个字,一脸的向往,来到燕城十六年,还是最开始逃难时经过燕城的城门,连里面都没有进去过。

    李如意眨了眨眼睛道:“我想到燕城的粮铺瞧瞧种子、果树树苗。”

    赵氏才不信呢,问道:“就是这些?”

    李如意嘻嘻笑道:“春天快到了,我还想扯布做裙子穿。”

    “我就说吗,你平时从不过问农事,怎么今个为了粮食种子要跑到几十里外的燕城去,原来你是想穿新裙子要去买布。”赵氏拉起了爱女的小女,做了几个月的饭,现在又经常制药,手都变粗了,好在还知道爱美,自是不会阻止,笑道:“你去吧,让你哥哥跟着。”

    “太好了。娘,你不跟我同去吗?”

    “我是想去,可你的两个弟弟要吃奶,我要是去了,他们得饿着,我自己也会涨奶胸痛,就不去了。”

    “那等秋天弟弟断奶了,我再去燕城,您跟我同去。哦,那时我们家已经搬到长平县城,离燕城只有二十里多路比现在近多了。到时,我们哪天想去坐着驴车就走了。”

    赵氏一想到要搬到县城住新房,笑意浓浓,道:“好。这次我给你三两银子够不够用?”

    “银子我这里有。您的银子留着给我哥哥弟弟娶媳妇。”

    李家给张银芳下聘定亲事,光银子就出了三十两,还有六样礼物等等。

    今年年底李健安成亲,李家要办喜宴要用银钱。

    明年,李英华、李敏寒十三岁,也要定亲事了,李家又得花钱。

    这些银钱都是李山、赵氏出。他们的银子就是平时李如意给的。

    赵氏却是不肯,“不行。我给你取银子,你拿着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起身就去柜子拿钥匙打开放在里面的钱盒子,从里面取了大把碎银,比三两银子多,然后交给了李如意。

    女儿为家里这么辛苦操劳,是家里的大功臣,没有道理家里的银钱都用在儿子身上。

    手心手背都是肉,赵氏不会亏待女儿。

    再说了,赵氏在娘家时没有李如意这么聪慧能干能赚钱,没有能力给爹娘交银子,赵家都没有重男轻女,没有只顾着赵氏三个哥哥不顾她。

    赵氏娘曾经说过,自家的女儿自家疼,如果自家都不疼女儿,女儿外嫁后婆家更不会被人疼。

    赵氏受生母的影响很大,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大周国是少数人。这是李如意的福气。

    “娘真好。”李如意收下的是赵氏的一片心意。

    李山从外面回来,眉宇之间锁着淡淡的忧愁,与平日笑呵呵完全不同。

    李如意最是细心,问道:“爹,怎么了?”

    李山望着闺女稚嫩的小脸,摇了摇头,“唉,别提了,一言难尽。”

    “您遇到难事了?”

    “我是遇到难事。三家佃农跟我要农具,还要大牲口耕田,说我们家的一百多亩地至少四头大牲口,不然地耕不过来,会耽误播种。”李山接过女儿递过来的茶杯将里面温热的水一饮而尽。今日跟佃农说的嗓子都哑了。

    “大牲口?您说的是牛吗?”

    李山见女儿对此事感兴趣,就耐心讲道:“耕田能用到的牲口最好是牛,只是牛不是我们这种普通人家能够养的。牛一旦病了死了什么的被小人告上衙门,就得吃官司,我们家犯不着冒这个风险。”

    大周国律法保护耕牛。

    凡是耕地的牛一律在官府登记造册,生死都要禀报官府。耕牛只能老死病死,不能被人屠宰。

    如果有人发现主家把耕牛杀死,一旦告到官府查明属实,轻则杖打,重则流放没收家财。

    整个长平县养牛的人家就没几户,那几户还是有头有脸的富贵人家。

    就连背靠燕王府的江青云都没有在府里养牛,可见牛不是一般人家能够养的。

    李如意刚到礼村时就发现村里没有牛,还就此事问过五狗子,得到的答案就是方圆几十里的村子就没有村民养牛。

    原因是耕牛受到律法保护,弄不好家主就会被人告上衙门。

    李如意道:“我们家不养牛,那驴子骡子也可以耕田。”

    “驴子骡子力气小,耕田远远不如牛。”李山坐下来,目光有些迷茫的望着大厅紧闭的门,“春天到了,驴子骡子的价钱上去了,比秋冬贵多了。四匹驴子、骡子,得二十两银子,这又是一大笔开销。”

    贫民小家难当,富贵大家更难当。

    李家这才二百亩地,李山就得为买驴子、骡子的事发愁。

    “二十两。花费是有点多。”

    耕田只是一阵子,顶多十天、半个月,之后就用不着驴子骡子了。

    那这些驴子、骡子就空闲下来没有活干,还得有人割草或是花银钱买粮食给它们吃,又是一笔开销,就算到时把它们买掉,那明年春耕还得买大牲口,又得花钱。

    李如意就算有钱,也不想为了种地再掏银子买驴子骡子。

    李山面色怏怏,沉声道:“还有农具也要花银子,我算了一下,合起来得二十三两。”

    李如意问道“以前我们家种地没有大牲口,不一样也种了,怎么现在把地租给佃农,他们就提出要大牲口?”

    李山答道:“以前我们家的地少。现在地多佃农少,就得用大牲口。”

    原来佃农的地位在大周国仅次于奴仆。

    佃农穷的连地都没有,只能租别人的地来种,交了租子剩余的粮食不够自己吃的,农忙之余还得去做工。

    以前李家种自己的地不用交租子,这样都不够生活,李山兄弟要去干苦工,佃农比李家更是远远不如,能有口气活着就已是不错。

    李家的地由三家佃农租着,每家的壮年男子不到三人,每家要种六十亩地,当然种不过来,需要李家提供大牲口。

 232凄惨的佃农

    “那我们多雇些佃农?”

    “不行。我们要是多雇佃农,地就不够佃农种的。”李山见女儿一脸不解,耐心解释道:“我们家的租子跟别人家的一样每年秋收的九成,佃农只留一成,按照丰收年算,一亩地产麦子二百斤,佃农交给我们家租子后能得到二十斤,十亩才二百斤。这是麦子,不是面粉,二百斤麦子打成黑面面粉一百七十斤,只是一个人一年的口粮。我们家的佃农每家男女老少加起来有六、七人,一家要种六十亩地。”

    李如意没想到种地有这么多条条道道。

    前世的田地亩产量高,今生的田地亩产量很低,农民过的很苦,佃农就是更苦了。

    “闺女,六十亩产麦子一千二百斤,打成黑面面粉算一千斤,这才够佃农一家吃的。”

    “佃农家里不会都是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