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李家的大厅里传来男女的欢笑声。
219初谈嫁妆
李福康笑嘻嘻道:“今个我大哥吃喜宴,嘀咕说炸豆腐丸子好,我成亲那日也要有这道菜。”
李健安羞得脸颊通红,急道:“哪有的事,你听错了。”
李英华哈哈大笑,“大哥,你别说自己没说过,我二哥坐在你左边听见了,我坐在你右边也听见了。”其实他就顾着吃了,根本没听见,就是逗逗平时总板着脸很严肃的大哥。
李如意打趣道:“大哥着急娶燕姐进门了?”
李健安摇摇头:“没有。”
李如意挑眉一本正经的道:“噢,大哥不着急娶,那就是不喜欢燕姐,回头我跟燕姐姐说说,唉,燕姐肯定会很难过。”
李健安急忙道“不,你别跟燕儿说。”
很少说话的李敏寒突然神秘的道:“今个燕姐跟大哥说话了,说了三句,我都听见了。”
李健安失声问道:“你在哪里听见的?”
兄妹几个见大哥羞得脸色红里发紫,都好奇的问道:“都说什么了?”
“健安,我想你来娶我?”
“好健安,你有没有想我?”
“新娘子有我漂亮吗?”
李健安都急了,瞪眼道:“没有。燕儿才不会说这种话,你们可别胡说!”
李如意望向四哥,问道:“燕姐跟大哥说了什么?”
李敏寒清了清嗓子,大声道:“燕姐问邓族远不,大哥答不算远。燕姐说你少喝酒。”
“燕姐还没嫁给大哥,就这么关心大哥。”
“难怪大哥今个只吃了半杯酒,原来是怕燕姐生气。”
“我的好大哥,你还没把燕姐娶进门就开始听她的话了?”
兄妹几个一人一句,把李健安说的借尿遁走了。
在一旁目睹全程的李山夫妻面露微笑,心里均琢磨着长子大婚要比今个二狗子办得隆重,显得重视满意这门亲事。
伍二进来禀报道:“老爷、夫人,燕城那边来人,说是要从我们家购买五千斤豆腐在上元节卖。”
李家的豆腐正月初八就开始卖了,不过因为还在过年,卖的数量只是以前的一半。
原以为这几天都会是这样,没想到今天就有商人上门要买五千斤豆腐。
买卖上门当然不能推掉。李山大喜,连忙亲自出去相迎,见来人是熟人,请进来说了几句话,得知除去要豆腐,还要一千斤豆腐干、一千斤豆腐皮,就起草契约收了定金,而后叫上伍家父子去豆腐房开工做豆腐干。
李如意问道:“娘,我怎么觉得我爹比前几天得了五家的谢礼还高兴?”
赵氏笑道:“你爹就是干活的命,一刻也闲不住。”
“给您瞧一个东西。”李如意把地契放在了赵氏的手里,自信的道:“我爹看到这个东西应该很欢喜。”
赵氏惊呼,“五十亩良田,你哪里来的?”
“许家管家说这是他们老太爷送的我当嫁妆的。我寻思我又不会种地,拿着地契没有用处,不如交给爹。”
赵氏分明记得许家没有任何人来过李家,问道:“许家管家什么时候给你的?”
李如意解释道:“许家管家没有来我们家,去的是江哥哥府。前几天福伯来我们家把许家管家的转述告之我。当时我忙着给福伯拿药,就把这件抛到脑后,昨个晚上才想起来。”
赵氏眼帘低垂,暗自琢磨。
回想那日,福伯来了以后不止一次说谢礼是五府送给小神医这样的话。
赵氏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许家是怕李家把李如意的东西都吞掉了,让福伯悄悄把地契给李如意。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李家六个儿子一个女儿。李山没有本事,以前一年的收入都不如卖豆腐一天赚的多。
李家能有今天功在李如意。
李如意又是小神医,把县公爷、几位将军的病都看好了。
外人怕李家苛待李如意,把她赚到的银钱全部贴补给六个哥哥弟弟。
许家老太爷是真心感激李如意。
一个外人都能如此为李如意着想,赵氏作为李如意的生母更是如此。
“我的儿,你把地契收起来,我给你爹说一声,让他雇人去种地,秋收得到的租子都归你。”
“我要那么多的地干什么?”
“当嫁妆。以后你嫁到婆家腰杆也硬。”
李如意见赵氏态度坚决,只有把地契收了起来。
赵氏伸手摸了摸爱女的头发,去年还是个黄毛小丫头,好吃好喝了半年,就成了大姑娘,头发密了,个子长起来,身挑也显了,不过胸前还是扁的,离有葵水还早。
“邓家给邓银花的嫁妆太少,村里人笑话你姨,这几天你姨心情不好,在我跟前唠叨了好几回。”
当地有晒嫁资的风俗,邓银花的嫁妆三天前就抬到了许家,礼村的男女老幼都去瞧过。
邓家穷,只给邓银花三十个铜钱压箱底,连张床都没有,被褥也没有,就给了一对八成新的木箱和一个新的木盆,还有邓银花穿过的旧衣服,合起来顶多二百个铜钱。
许家给邓家的聘礼光银子就有三两,还有吃用的东西,总共下来近五两银子。
邓家全部留下来,没有给邓银花。
李如意轻声道:“五狗子听镇里药铺的人说邓族那边的村子嫁女都是这样。”
“我听你马姨说,之前邓老头说的好好的,邓银花的嫁妆至少给二两银子,后来邓大媳妇的娘家爹重病,把银钱借走了。”
“哦。原来是这样。救人如救火,跟嫁妆相比,人命关天,人命重要。”
“是。这不邓老头在酒桌上跟许伯伯说了此事,你爹在场听见了。”
“这下马姨心情该好点了吧?”
“还凑合。”
“娶都娶回来了,日子自己过,管别人怎么说。以后邓银花好好跟二狗子哥好好过日子,给马姨生个孙子不比什么都强。”
赵氏见爱女十分的通透,笑道:“下次你帮我劝劝你马姨。”
李如意眼珠子一转,问道:“不知丰姨给燕姐多少嫁妆?”
赵氏是王燕未来的婆婆,不好跟未来亲家丰氏打听嫁妆的事,不过按照王海夫妻的为人,自信的道:“应该少不了。”
“不见得。您忘记王志高读书需要大笔的开销。”
220小有名气
赵氏经历过疫灾,九死一生活了下来,在许多人上比寻常女子看得通透,缓缓道:“好好的人嫁过来就行。”
“娘,你真好。我回头告诉燕姐,她肯定很庆幸有您这样的婆婆。”
“你这个孩子故意套我的话?”
“不是。我这是高瞻远瞩,若是燕姐的嫁妆少,被村里人说笑,让您生气就不好了。”
赵氏便道:“日子过得好不好自己知道,别人管不着也说不着。”
“娘的话让我受教了。”
转眼便至上元节,按照大周国风俗,这一日无论有钱没钱,都要吃元宵晚上到街上赏花灯。
往年李家穷得叮咚响,也是全家都去金鸡镇赏灯,今年条件好了,更是要去。
不过,家里有两个小婴孩,必须有人留下照顾他们。赵氏作为母亲,义不容辞的留下,李生为了陪她也留下来。
夫妻两个觉得伍家人活干得好,就放了他们的假,让他们都去。
伍余年、张嫂都是非常本分的人,怎么可能抛下主子不管去赏灯,主动留下来,只让两个儿子跟着李家五兄妹去。
李健安拦着去套驴车的伍大,道:“看灯的人太多,别赶驴车,步行前去就行。”
就这样七个少年少女兴奋无比的加入了礼村去往金鸡镇观灯的人群中。
李如意被三狗子、五狗子”霸占“了。
三狗子的病早已痊愈,在二狗子成亲那天忙里忙外的干活。
她比五狗子还勤快,曾经当过奴婢,被训斥的干活的速度也快。
许家的家务活比主家的活少多了,而且没有人骂她,更没有窥视她,心情放松,精神就好多了,回来半个月胖了两斤,脸色红润也好看些了。
她已到了说亲事的年龄,许家的条件比原来好,礼村的几个少年时不时回头瞧看她。
凡是瞧看三狗子的少年,只要不是五狗子认可的,五狗子就统统瞪眼瞧回去。
有一个王族的少年没想到被会三狗子的妹妹五狗子嫌弃,一时失神踩在石头上摔了一跤,衣服被石头划破,郁闷的想要哭。
五狗子还得意的大笑。
三狗子哭笑不得,“五狗子,你干什么呀?”
五狗子嘱咐道:“姐,你可得选个好人家,不能随便嫁了。”
李如意提醒道:“你姐姐的亲事好像自己做不了主,得你爹娘做主吧。”
五狗子便道:“我已跟我爹娘说了。”前几天就说了,可瞧爹娘的表情没把她的话当回事。人小言微,她又是女孩子,在爹娘跟前根本没有话语权。她要是像李如意就好了,李家好多的大事都能做主。
李如意道:“我看你不如当着你娘、我娘的面说说。”心道:不止是要选个好人家,还要多送点嫁妆。不是每个婆婆都跟我娘一样通情达理豁达通透。
五狗子恍然大悟般道:“对啊。姨的话我娘肯定能听进去。”
这时有人频频回头瞧看,五狗子还以为那些人是在看三狗子。
“那个就是李家的姑娘如意,她就是小神医。”
“听说李家豆腐是李家姑娘想出来的。”
“我们村张老头都要病死了,是小神医救了他的命。”
“你们村的小神医是哪个?快指给我瞧瞧。”
“金鸡镇药铺郎中不给我村的人瞧病,我们村就找小神医。小神医不收我们银钱,还把我们的病瞧好了。”
“我听说燕王府还赏赐过小神医。”
“原来燕王府都知道小神医,山窝窝里出了金凤凰,李家真是了不得,出了一只金凤凰,你们礼村跟着李家沾光了。”
前往金鸡镇的除了礼村还有别的村的村民,一些人在路上聊天时就提到了名声初显的李如意。
他们很好奇李如意长得什么模样,更好奇李家祖坟是不是冒青烟,得了这样一个好女儿。
李家四少年、伍家少年、许家人听到众人的议论,立刻将李如意三女包围起来。
李如意前后左右都是自己人,那些好奇想过来攀谈的人根本无法靠近。
快到金鸡镇时,李家人遇到在此等候一会儿的张金海三兄妹。
张银芳梳着三丫鬟,戴着一根梅花锡钗,穿着红色的棉袄黑色的裤子,看着很干净利落,只是瞧了李家四家少年一眼便直奔李如意而去,“如意妹妹!”
李如意拉起张银芳冰凉的双手,问道:“大冷的天,你们站在这里多冻?”
张银芳微笑道:“我爷爷说你们今晚会来,让我们兄妹过来迎你们。”
李福康心道:家里已经拒绝张家,怎么张家对我们家还这么殷勤?
张金海跟李家四少年道:“我听说你们要考书院,就找我们师长同窗要来我们书院这几年的考题。我也是今个才拿到,给你们吧。”话毕,从怀里取出一个信封,交给了李健安。
李家四少年又惊又喜,不约而同的道:“青松书院的考题!”
张金海目光诚恳,笑道:“对。这里面还有我那年考过的题目。我听说你们有个举人老师,你们把这些题目做了,让举人老师给你们指点一二,这样参加考试就有把握了。”
他家里只是卖猪肉的,无权无势,偏偏他读书好,为人处事又好,交了几个朋友,连师长也对他颇为关照。
青松书院已经休课,他仍有能耐拿到书院几年的试题。
至于李家拒绝了张家,他还帮李家四少年,这是因为他爷爷张老头认为只要李福康还没跟张芸定亲事,张银芳就还有机会,再说了,还有李英华、李敏寒呢。
总之,张老头就是想把孙女嫁进李家。
李家四少年连忙道谢。
张金海谦虚的道:“谢什么,小神医还救过我爷爷的命。”
这边李如意跟张银芳介绍道:“这就是我的好友五狗子及她的姐姐三狗子。”
张银芳性子活泼,大方得体,又没有瞧不起村里的人,很快就跟三狗子、五狗子聊上了。
九岁的张铜江跟在张金海屁股后面像个小尾巴,不时的跟李家少年说几句话,还跟伍大兄弟说话。
金鸡镇的主街、辅街已全部挂起了彩灯,各式各样的彩灯上面还画着图案,五颜六色的灯光照的镇子如同白昼。
此时,男女老少,人山人海,方圆十里八乡的人都来了,异常热闹。
221灯会险出事
张金海跟众人高声道:“彩灯是由镇里的驿站及富贵人家出银钱买的,还有几盏特别大的灯是郝县令送来的。郝县令在我们镇任职许多年有了感情,升官当了县令还想着我们。”
突然间远处传来锣鼓的声音,还夹杂着人们激动亢奋的尖叫声,众人都十分好奇的望过去。
仍是张金海大声道:“今年的上元节驿站的刘大人请来了县城的焰火队,那是焰火队在舞狮子踩高跷,他们会顺着街道游行,一会儿就会走过来。我们不要往前去,就站在这里等候。”
“原来是焰火队!”
“镇里好几年没来过焰火队了。”
“刘大人由驿站副官升职正官,心里高兴,请来焰火队让我们也跟着高兴。”
周边的百姓都十分激动,有些急性子的人等不住跑去瞧看。
很快,从焰火队的方向传来人们的惊呼声,“观音菩萨!”
“快来瞧,观音菩萨下凡了!”
“观音菩萨好庄严!”
“没想到今年的焰火队里面还有观音菩萨。”
这下许多人都激动的蜂拥而去,有个五、六岁孩子被挤的摔倒在地,孩子的长辈连忙抱起孩子气的大骂,还有一个老头的帽子被挤掉了也是气得跺脚骂人。
眼看着就要引发骚乱,张金海蹙着眉头一边拦着众人不让去,一边大声吼道:“大家都能瞧到观音,别急别挤,有小孩子,别挤着小孩子!”
李英华反应最快,连忙跟着大声朝人群喊道:“小心脚下,别踩着人。”
李健安嚷道:“大家都站在两旁别动,给焰火队留出路来。”
众人跟着大声喊起来,有了他们的提醒,几个成年男子自发的维持秩序制止骚乱,一场危险就这么解除了。
李如意看在眼里,暗赞张金海机警,心道:若是哥哥上了书院,也会像张金海一样优秀。
锣鼓声渐近,长长的焰火队浩浩荡荡的走过来。
走在最前面的是两只红色的大狮子,每只狮子由两个人舞,狮子还会眨眼睛,远远的都能看到狮子的眼睫毛很长,十分有趣。
大狮子后面是四个穿着女人戏服踩高翘的丑角,他们都是五大三粗的男子,黑黑的脸上抹着劣制的白色香粉,脖颈与脸的肤色形成极为强烈的反应,边走边掉粉,厚厚的嘴唇涂着比血还红的胭脂,搞得其丑无比,然后还男扮女装,穿着女裙,发上戴着钗子,再踩着两尺高的木头制高翘,每走一步,身体前倾,屁股撅着,简直丑到极至。
偏偏这样,人们看得津津有味,觉得踩高翘就得这样,不丑就没那个味就不滑稽就不热闹。
李如意忍不住笑道:“真丑。”
踩高翘的后面是六个敲锣打鼓吹唢呐的,有青年也有老头,每人都穿着红衣黑裤,脸上都抹了白色香粉,不过有了踩高翘作对比,他们就没那么丑了。
有个老头大声道:“他们吹的是打枣!”
“正月听打枣,年底丰收。”
“吹得真喜庆,比娶媳妇都喜庆!”
原来六个人吹吹打打的曲子大有来历,竟是在盛传民间几百年的曲目《打枣》。
《打枣》要表达的是秋天枣子熟了,男女老少拿杆子打枣的丰收场面。
枣子红色喻意吉祥如意,打枣代表着丰收,这些都是人们内心的期望。
上元节演奏《打枣》很是应景,深得百姓的喜爱。
“快看,观音菩萨!”
“这个观音菩萨是谁扮的,又端庄又好看!”
“听说观音菩萨是小坎村的一个汉子装扮的,这个汉子年年装扮菩萨,方圆几十里很出名。”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焰火队行走的观音菩萨的身上。
这位观音菩萨身材高瘦,脸上只涂了淡淡的粉,长脸长耳,浓眉大眼,目光温和,因装扮不识人间烟火的菩萨,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穿着高领白衣,高领掩盖住脖子上突出的喉结,亦男亦女,左手拿着一个黑色的罐子,右手拿着一根尺长的树枝。
在他的身后是传说中的金童玉女,这是由两个五、六岁的小童装扮的,一个穿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