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王率大军攻打国都谋反,天子下旨将楚王及他的几个儿子逐出皇族贬为庶人,令各路军队剿杀叛军。”
这两道圣旨的日期相隔半个月。取消科考的圣旨比楚王叛乱早。
围观的人多数是老百姓,对于楚王叛乱的事很是震惊,然后是深深的恐惧,生怕战火祸及北方。
几个官府的人便一遍遍的大声告诉老百姓,安抚他们。
“我们王爷早就发话,只要他活着,燕军会一直守护北方的子民。大家莫要担心害怕!”
“燕王的辖区在洛河以北百里,叛军过不了洛河,就算过来了,有燕军镇守,定能打的叛军屁滚尿流!”
“目前,燕王不会大量征兵。”
有些人正好带着文房四宝,就把两道圣旨抄了带走转告更多的人。
燕山书院的人都是官家子弟,已在昨日知道了此事。他们苦读圣贤书就是为了参加科考,天子却为了太子过世的事取消了他们科考的机会,这让他们无法理解,也十分愤怒。
要知道之前天子派大量的护龙卫刺杀燕王、楚王、晋王的儿子,天子就像条疯狗一样,祸害大周国与他儿子同龄的青少年。
北山书院的师生知道圣旨后,许多人当场痛哭流涕,这里面就有李家的四位少年。
这时,从北华书院传来消息,那里的几名师长及一群学子联名上书让燕王为了北方的学子单独开设考场。
甚至提出利用这次内战,燕王把洛河以北的地方全部占领,自封为帝,明年开春开科考以天子之名义钦点状元广收门生!
“北华书院的师长曾在朝中为官的极少,不知道上位者的忌讳,他们当中竟然有人这般糊涂做下如此糊涂之事。”
“那些冲在前面的师长想当名士想疯了,连学生也利用起来。”
“燕王英明无比,才不会冒天下大不违谋反。”
“北华书院的学子常与我们书院的学子开诗会,他们会不会……”
“这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少年郎!”
“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敬畏之心,真是什么都敢说!”
“我们的学生不能像他们这样!”
北山书院的院长、师长立即把学生召集起来,下令他们不得效仿北华书院的学子。
偏偏有学子心里愤愤不平,不听嘱咐,特意提前溜出书院,然后被守在门口的北华书院的人拉去在联名书上签名按了手印。
李家少年等人散学出来时,十几个北华书院的学子蜂拥而上拦住。
“我们北华书院已有百名师生在万人书上签名,你们北山书院担心什么,怎么不在上面签名?”
“这是关系到我们所有读书人命运的大事,只要我们的万人书送至燕王府,燕王看到后反了朝廷自立为帝,到时,燕城便是国都,重开科考,我们在燕城就能参加科考,于我们百利无一弊。”
“连签名都躲,读书人怎么一点血性骨气都没有?”
李家少年练武,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年能够拉动的,便是如此,也被这阵势吓了一跳。
李英华不悦的叫道:“你们怎能强拉人在万人书上签名!”
李健安见这些人当中没有熟悉的身影,不过仍担忧的自语道:“不知金海、志高有没有签名?”
李福康也是担心的很,跺脚道:“大哥,你、我回家跟爹娘说一声就去找金海、志高。”
李敏寒道:“你们这就去。我与三哥回去跟爹娘说。”
李英华、李敏寒回到家里,面色恹恹将此事告诉李山夫妻与李如意。
537两条人命
赵氏似哭非哭,有气无力的自语道:“怎么就取消科考了呢?”
李如意直摇头,“陛下年事已高,老年丧子,心情悲痛,怕是精神失常,下了这么一道失人心的圣旨。”
李山不知如何安慰妻儿。这就好比突然间不让他种地一样。唉,这皇帝也太不顾读书人死活了。
王燕问道:“你们大哥也哭了?”
李英华点头。
今日不止是北山书院的学子,还有众位师长、院长均是满脸是泪,悲伤不已。
王燕目光黯淡,又问道:“只是明年取消了,再过几年仍会让考吧?”
李敏寒飞快的抹一把眼泪,十分消沉的道:“打内战,不知何时才能恢复科考。”
一家人没心情吃晚饭,到了晚上,李健安、李福康红着眼睛回来了。
“北华书院有个老学子,考了五回没考中,立誓明年科考定要考中,家里人凑了银子供他读书,就等着明年他考出来,谁知科考取消,他悲愤之下跳井死了。”
“还有一个中年学子,已经不惑之龄,受不了不能科考的刺激,在书院树林上吊死了。”
“一连出了两条人命,北华书院的几位老师气愤难平,带头写了万人书,众位学子在上面签名。”
“金海与中年学子是同窗,去叫中年学子的家人来收尸,没来得及在万人书上签名。”
“志高昨晚着凉,半夜腹泻,早上起来虚弱没力气,白天就在学舍呆着没去上课。那些人把他忘记了,没让他在万人书上面签名。”
王燕一听急眼了,道:“我弟弟现在人呢?”
李健安道:“我把他送回你娘家,还让三狗子给他瞧了瞧,说是已经止泄,缓两日就好了。”
李如意道:“嫂子,志高回到家里是最安全的。你不用担心。”
李福康跟家人道:“我逼着金海回家,让他赶紧沐浴去尸气。他说明日就要去签万人书,我让张爷爷拘着他,别让他去。”
“张金海亲眼目睹同窗的尸体,心情沉痛,觉得不签万人书就对不起死去的同窗。”李如意板着脸道:“不过,他怎么没想到,以一个小小学子的身份胆敢煽动燕王谋反,就算朝廷不追查,光是燕王府追查就足矣令他丢掉性命。”
万人书可以向朝廷提建议,但绝对不能辱骂诋毁朝廷,更不能骟动亲王谋反。
小小的北华书院竟敢公开的骟动亲王谋反,这是任何上位者不能承受的事。
瞧瞧北山书院的师长一听此事,立即非常冷静的叮嘱学生不得参与此事。
这就是北山书院与北华书院的区别。
李福康道:“妹妹,我得再去一趟张家,我得给金海说清楚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不然,以他的性子,肯定会偷偷跑出去签万人书。”
“让他不要再去北华书院。”李如意又道:“大哥,你跟志高说,他也不要再去北华书院。”
赵氏担忧的道:“大晚上的,你们路上千万小心。把大牛、二牛叫上一起去。”
大牛、二牛能够剑刃天子护龙卫,有他们保护李健安、李福康,那就安全多了。
李英华待大哥、二哥走后,狐疑道:“北华书院的那几个师长为何要教唆学生联名上万人书呢?”
李如意摇摇头,“不知道。”
李敏寒道:“我们去问问江哥哥,他一定知道什么。”
李如意道:“前些天他一直在燕王府住宿,今晚正好回了江府,你们可去向他请教此事。”
可以想象的出,两个哥哥见到江青云会痛哭出声。
虽然之前江青云透露消息关于科考的事,但说的是延迟,不是圣旨上面说的取消。
她不会跟过去,就让江青云好好安慰两个哥哥。
赵氏感觉头脑,就去歇息了。
李山蹙眉道:“如意,你娘有些不对头。”
李如意轻叹一声,“科考取消,其实娘比哥哥更难受。让娘缓一缓,过了今晚,明日我再劝劝她。”
这一晚,无数人因为科考取消的事难免,说不定还有读书人心理承受不了自尽。
希望赵氏的心理承受力强大到快点把这件事想开。
深夜。卧房。
“素梅,你要是难受就哭出来。”
“山哥,我心里难受。十几年前,我的三个哥哥已经是童生,离秀才只差一步就被一场瘟疫害得丢掉性命。现在,我的四个儿子马上参加科考,一道圣旨取消科考。天灾人祸都被我遇上。我怎么这般命苦?”赵氏泣不成声。
“唉,天灾人祸躲不过。你莫多想。”李山伸出胳膊搂住赵氏,“你得这么想,健安兄弟都活得好好的,可比我那三个大舅子强百倍。”
“钱力物力耗费那么多,到头来竟是取消科考。竹篮打水一场空。镜花水月。读书人想要出人头地太难,真的太难。”
赵氏趴在李山的怀里痛哭流涕的时候,他们的长子与儿媳也在床上躺着流泪。
王燕哽咽道:“我娘就指着我弟弟参加科举考上秀才光宗耀祖。我爹从未想过把族长之位传给我弟弟,那是因为在他心里,认定我弟弟聪慧好学能考上秀才。”
当初王家没有富裕起来的时候,为了供王志高读书,丰氏勒紧了裤腰带省吃俭用,王燕把所有绣活卖得银子全部交给家里,王海到处找活干。
王志高自己也特别努力,给书铺抄写书籍赚钱买纸用。
后来富裕了,丰氏为了给王志高攒够上书院的钱,每天一瘸一拐的带着未出嫁的王燕去卖豆腐,风雨无阻。
王海已是知天命的人,带着族人在外面干活,看顾主的脸色,经常几天不回来。外面的饭食、床铺哪有自家的好。
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坚持不懈,供王志高科考。
现在科考取消,目标没了,以前都白白付出了吗?
“娘教我识字给我启蒙,妹妹为了供我读书,那般辛苦,爹、二叔都已是军官,还在豆腐房干活。我却不能实现他们的心愿参加科考考取功名。”李健安眼泪流到枕边却不自知。
538以武传家
次日清早,除了李山父女、李如意,全家人的眼睛都是红的。
昨晚李英华、李敏寒从江府回来,李如意已睡。
“江哥哥对你们说了什么,怎么你们还没想通?”
李英华蹙眉答道:“我们到的时候,江哥哥正在处理事务,
我们等了许久,他事务没处理完,中途出来见我们,问了一个问题,还想不想读书?”
赵氏环视四个儿子,“你们如何回答?”
李敏寒摇了摇头,道:“他不让我们回答,让我们三天后再答复。”
李如意问道:“那你们当时是怎么想的?”
李敏寒目光坦然,轻声道:“我想读书,我喜欢读书。”
昨晚他与李英华睡在一起,说了半夜的话,也哭到半夜。
李英华低声道:“我不想读书。”
赵氏望着最聪明的三儿子,失声道:“你不想读书。你怎会不想读书……”
幼年时就被爹和三个哥哥灌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哪怕娘家人全部死于瘟疫,她流落到乡村嫁给一个一穷二白的泥腿子,也仍然认为读书是最荣耀最应做的事。
现在她的三儿子竟然不想读书,简直让她无法接受。
“娘,我的学业成绩在兄弟当中最差,既然取消科考,我不读了,我可以跟着妹妹做买卖,帮着爹、二叔做豆腐。”李英华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也不知为何,眼泪忍不住落下。
李健安与李福康相视对望,看看他们的三弟,为了帮家里做事已经不想读书,而他们却仍想读书。
这一时刻,李家长子与二子为自己的自私感到深深的耻辱。
“三哥,你要是真不想读书,说这些话时为何流泪。”李如意心里很难受,劝道:“你不要管家里的事,家里真不缺银子,供你们包括弟弟读一辈子书都够用。”
“好妹妹……”不止是李英华,李健安三兄弟、王燕也感激动容的落泪。
李山这个当爹的开口道:“内战已打起来。你们读书习武好好活着,别的不要多想。”
作为一家之主,更关注的是大周国的内战。他担心战争蔓延至北方,燕军要参战,更怕燕城大乱。
眼下,最重要的不是四个儿子读不读书,而是怎么活下来,储好粮食,换足够的黄金,以备战乱。
“妹妹让我们习武。”李福康高声道:“爹,昨天书院的院长也让我们习武。”
“我们家武功最高的是大牛、二牛,让他们教你们练武。”李如意望了赵氏一眼,见她没有反对,又道:“两个弟弟也跟着学。”
王燕问道:“我能跟着学吗?”
她可是听丰氏多次说过当年逃难时,很多体弱的女人死在路上。
“当然能。”李如意又望了赵氏一眼,“我会让周双、周英教家里女眷武功。娘,你想不想学?”
赵氏精神恍惚,摇了摇头。
李山劝道:“素梅,学武能强身,你跟我们一起学武。”
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李石,身上一股豆腥味,一脸诚恳的道:“嫂子,我会武功,我保护你。”
李家四个少年不约而同的高声道:“娘,我们保护你!”
赵氏却是笑不出来。
“娘,您得往好的方面想。条条大道通国都,不是只有参加科考考取功名就能出人头地。您看我爹、二叔都是军官,每月拿着俸禄,谁敢小瞧他们。”李如意把昨晚想好的话都说出来,“我的哥哥弟弟习武从军,在军队立功当军官,一样是朝廷官员,跟文官平起平坐。”
“是。”李山一个劲的点头,还跟四个儿子道:“你们妹妹说的很有道理!”
李如意握住赵氏的双手,道:“娘,我们家可以像童家、丁家那样以武传家,几十年几百年后发展成为军队世家。”
李石见赵氏眼睛一眨不眨看着地上发呆,很是担心她想魔障了,道:“闺女,让你娘慢慢想。”
王燕听完李如意的话,茅塞顿开,眼睛一下子亮了,道:“妹妹说的对,太对了。妹妹跟燕王府能搭上话,只要健安兄弟好好习武,去了军队,不愁没有前途。”
她甚至想到了娘家弟弟王志高,也可以练武去军队。
不过,军队当军官就那么容易吗?
李如意柔声道:“嫂子,你扶我娘去外面走走。”等赵氏婆媳离开后,问道:“如果有机会,你们想不想进军营?”
她想让四个哥哥有希望有事做,也想按照刚才说的实施,一步一步把李家变成以武传家的大家族。
李福康平素最是心急,但是却没有开口。这几次他在书院
考试排名都在前五名,几位师长都认为只要在科考发挥正常,最次能考中童生,若是好一些便能考中秀才。
他心里相比较起来,更愿意参加科考考中秀才、举人、进士。
李敏寒问道:“我们若去军队,得从底层的小兵当起,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熬成军官?”
李山板着脸道:“我与你二叔是沾你妹妹的光。你们想当军官得靠自己。”
李如意心里赞同李山的话。耐心的答道:“北方的军队,包括燕军在内,低层识字的军官不多。你们上过书院都识字还会写文章,去了军营先当一、两年新兵考验心性,再提为亲兵、文书、传令兵,等时间久了,自然会提为军官,当然,如果这期间没有立下军功,军官的品级会很低。”
李健安有些激动的道:“妹妹,你知道的可真多。”
李如意道:“作坊的燕城守军贺将军常跟我和江哥哥谈天,他甚至提过,让我把你们送到守军他的麾下。”
不止贺将军,燕军的几位将军及周景望、周莫玄都提过李家兄弟进军队报效国家的事。
周景望是燕王世子,在燕军任将军,李家兄弟只要进了军队吃苦好好干几年,当军官也就是他一句话的事。
只是赵氏一心要让六个儿子都从文,哪怕李山做军官一年多,李家因此改变门庭,也从未改变主意,李如意便没跟家人提。
李山见四个儿子犹豫不决,便道:“你们好好想想再说。青云给你们三日,你妹妹也给你们三日。”
539抑郁生病
次日早晨,李家四少年仍去书院读书。赵氏没有起床,病了身上发热,躺在床上做噩梦开始说胡话。
“哥哥,你们已经是童生,只差一步就是秀才。”
“我和娘去寺里求佛祖保佑哥哥科考考中秀才。”
“不,我的儿子怎能不读书?”
“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不读书怎么能出人投地?”
……
李山一脸担忧的坐在床边,跟李如意道:“你娘昨晚又失眠,夜里起了几回着凉,寒气入体,浑身发热,你快给她开药去热。”
赵氏心里对命运十分不甘,然而现实残酷,圣旨取消科考,再加上打起内战,天时地理人和都对读书人非常不利。
她心思重,又回忆起故去的娘家亲人,内部急火攻心,外部受寒着凉,得了伤寒,体温高热。
“高热半天就能退下,只是我娘的心病需要我们开解。”李如意心里着急,却没流露出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