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海见到李山就恳求道:“亲家,你家的豆渣要是有富余的就卖给我们家族。”

    李山这回不擅做主张,答道:“我家有富余的豆渣。我得跟如意商量一下。”

    原来进入秋天,豆腐坊的豆制品销售量一天比一天高,产生的豆渣除去喂鸡棚的鸡、猪,还剩下很多。

    李如意放出话去,一斤黄豆换十斤豆渣,李家、江家的雇农家里人口多粮食少,就拿黄豆来换豆渣,附近的农民听说了,也把家里的黄豆拿出来换豆渣。

    黄豆现在一斤能卖两个铜钱,比去年贵了。

    李山不知道豆渣多少钱卖给王海合适,就去问李如意。

    “我们对外是一斤黄豆换十斤豆渣,对王伯伯就一斤黄豆换十二斤豆渣,怎么样?”

    一斤黄豆加上水做完豆腐之后还能出一斤的豆渣。

    李家的豆腐房每天要用掉一千斤的黄豆,能出一千五百斤的豆渣。

    等进入冬季,豆腐房消耗的黄豆会更多,产出的豆渣就更多。

    王海喜滋滋道:“行。就这么定了。”

    “你看,我说你从亲家这里弄豆渣没问题吧!”张老头从金鸡镇卖馄饨的黑痣老头那里购买豆渣的价钱是一个铜钱五斤豆渣,不如一斤黄豆换十二斤豆渣合算。

    不过,从李家到张家的猪圈近二十里地,张老头不愿意这么折腾,就没有开口向李家买豆渣。

    王海笑声爽朗。

    李如意望着二人道:“我还有一个想法,正好爷爷、伯伯都在,你们听听看。”

    二人不约而同问道:“你快说说是什么想法?”

    李如意微笑道:“如果你们到了腊月把猪都卖给我家,这几月的豆渣白送给你们,不要分文。当然,到时腊月收猪的价钱我只会比市面价高不会低。如何?”

    在这里她说的猪是已经能够出栏,每头猪超过一百五十斤。

    张家有二十头猪,王族要是家家户户都养猪,至少五十头猪,合起来就是七十头猪,一万多斤猪肉(算上毛皮骨),每斤八个铜钱,至少八十两银子。

    两人还没有说话,李山就急着开口了,“闺女,我们家买这么多的大猪干什么?再说,你不是已经把江家的猪已经全部定下了吗?”

    李如意自信满满的道:“爹,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张老头只是想了想,认为省下买豆渣的钱,再说李家人品摆在这里肯定不会让张家吃亏,跟张屠夫微微点头,见他也点头,就道:“行。我家的猪卖给你家。以后我家从你家拉豆渣。”

    李如意心里满意,道:“爷爷,你家的猪圈到我家太远,你不用派人来拉豆渣,我会让我们村的许家伯伯去尚县卖豆腐时给你家捎过去。”

 323如意分东珠

    张老头父子知道一直在尚县县城外卖豆腐的许正。

    张家的猪圈正好在尚县与金鸡镇的中间,许正每日都去卖豆腐,正好顺路。

    李如意让许家拉豆渣送到张家猪圈,这份人情自然是李如意来还。

    张老头父子均是面带感激,“谢谢如意想得这么周到。”

    李如意道:“近日我会起草买卖契约,到时两家各一份。”

    亲兄弟明算账。除了燕王府外,李家跟谁做买卖都签有买卖契约。小心驶得万年船,这样李家才能把买卖越做越大。

    张老头满口答应,“那就照你说得办。”

    王春分像饿死鬼投胎一样,一直在往嘴里塞东西,这下听到众人商议卖猪给李家的事,他平时有些浑,但是脑子好使的很,觉得这是好事,东西也不吃了,连忙凑过来,还跟小孩子一样扯了扯王海的衣袖,道:“爹,我同意把猪卖给李家。”

    王海穿得可是绸缎新衣,连忙拍开王春分沾满果汁点心的爪子,真后悔带这个没出息上不了场面的儿子来,跟李如意道:“我们父子养的猪卖给你家。族人养的猪,我得回去跟他们商议,再给你答复。”

    他是族长,但是关于利益的事情也得经过族人的同意,不能私自做主,这是原则。

    当晚宾客用过晚饭都走了,客走主人安,李家恢复清静,只有大红灯笼挂着,显示着这里有人成过亲。

    “不知道大哥、大嫂歇息没有?”

    “怎么,你想去闹洞房?”

    “你敢说你没想过?”

    “我是想过,不过刚才爹娘都放话了,不让我们去闹腾大哥大嫂。”

    “我们去看妹妹?”

    “妹妹是不是也歇息了?”

    “不会。这么早,妹妹还要制药,有时还打几套拳才睡。”

    李福康、李英华、李敏寒跑到了李如意的四合院。

    李如意这个财迷正在卧房里清点礼物,其中就有燕王府赏赐的重礼。赵氏不糊涂,没有把重礼据为已有,更没有认为李如意是女儿迟早要嫁出去把重礼留给儿子。

    曲三春在门外轻声道:“小姐,二少爷、三少爷、四少爷过来了。”

    “他们来的正好。你请他们去偏厅。”李如意笑眯眯把一

    盒东珠拿在手里,然后出去把门关上。

    “这可使不得。”

    “不行。东珠是燕王和世子送给你的答谢礼。我不能要。”

    “妹妹,你对我太好了。不过,东珠还是留着给你当嫁妆。”

    三少年听到李如意要送给他们每人一颗东珠,先是异常高兴,然后就是推辞。

    “一盒子东珠共二十几颗,我一个人要这么多干什么?”李如意见三个哥哥坚决不肯收,便从盒子里拿起一颗比黄豆大些的圆润晶莹十分美丽的东珠,微笑道:“东珠分品质大小,品质越好越大的越贵重,这一盒东珠品质好,个头不算大,胜在量多,一颗的价格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昂贵。”

    李福康的目光从闪烁银光的东珠上面移开,道:“二十几颗东珠正好够你做一根项链。”

    “我一个小女孩戴什么项链,我打算做一个东珠手串,余下的送给娘和你们。”李如意打算给赵氏及六个兄弟每人一颗。

    三少年无论如何都不收,李如意只有先收回去,想着找家首饰楼把东珠做成首饰再送给他们。

    李如意打趣道:“大哥成亲了,二哥你有没有着急?”

    李英华笑道:“二嫂今年才十三岁,二哥着急也没用。”

    李敏寒道:“二哥的喜酒得后年才能吃到了。”

    李福康红着脸道:“后年我参加科考,考中秀才成亲。”

    李如意走到院子里,仰望灿烂星空,高声道:“我祝哥哥后年考中秀才!”

    次日,新婚夫妻起得很早,李如意去的时候,竟然成了最后一个到的。

    李健安夫妻双颊均是通红,不知是穿衣多了还是羞涩。

    “大哥、嫂子早。”

    “妹妹早。”

    人到齐了,新婚夫妻开始给长辈敬茶磕头。李山夫妻、李石吃了茶,递给王燕一个红包。

    李石的红包当然是由赵氏提前准备好的,赵氏在昨晚就嘱咐李石,让他今早坐着接受王燕的磕头礼。

    这个家里添了新成员,李山夫妻希望新成员很快的接受李石,和平相处。

    作为大嫂,要给弟弟妹妹礼物。王燕早就准备好了,是自己亲手做的千层底的鞋子。

    李家什么都不缺,用的吃的都比王家好。王燕与丰氏商量后决定为表示诚意,送亲手做的鞋子。

    李福康、李英华、李敏寒当场就试穿,鞋子做工精细,大小合脚,说明王燕用心下了功夫,“谢谢嫂子。”

    “嫂子的针线活做的可真好。”李如意摸着粉色的鞋面,想到了为了能跟王燕一样能干苦学绣活的张银芳,再想想自己,算了,自己没有这份天赋,就不浪费时间学了。

    吃过早饭,李山带着家人祭祀祖先,然后把王燕的名字写进家谱。

    从这一刻起,王燕才真正算是李家的人。

    为了李健安成亲,李家的豆腐房停了两天,从明日起继续开工。

    今日全家人仍是沉浸在喜悦之中,李如意趁机拿出七颗东珠送给赵氏及兄弟。

    赵氏满脸欢喜,替两个小儿子收了两颗东珠,然后对几个儿子道:“如意对你们的好都放在心里,好好考取功名,日后如意嫁出去,好给如意撑腰。”

    王燕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得到了一颗梦寐以求的东珠,望着李如意秀丽的脸,想想如果是自己能不能做到这些。

    能的。她对弟弟王志高全部付出。

    转念一想,这颗东珠要是给了王志高,就可以作为王家的传家宝代代相传。

    不行,现在她已出嫁成为李家的人,以后要有儿子,东珠得留给儿子。

    她在心里轻声道:弟弟,抱歉。

    李福康大大咧咧的道:“大哥,我们要去江哥哥家,你去不去?”

    李英华笑道:“大哥不去,他要陪着嫂子。”

    李如意道:“我去起草买卖契约,下午二哥辛苦一趟,给张爷爷送过去。”

    “好。”

    李英华高声道:“妹妹,二哥去看二嫂,才不怕辛苦,二哥还得谢谢你给他提供机会。”

 324美味风鸡

    三日后,李家与张家、王族签了买卖契约,即日起至腊月,张家、王族养猪用的豆渣由李家提供,等到腊月,张家、王族就把猪按照市面价格卖给李家。

    张老头特意去找了黑痣老头,“兄弟,抱歉,我家不能再买你的豆渣。”

    黑痣老头很是沮丧,“好端端的怎么不买了?”

    张老头就把事情经过说了,黑痣老头一听又是李家抢了他的豆渣买卖,心里这个郁闷。

    张老头见黑痣老头一脸抑郁,安慰道:“你家也可以养猪,豆渣可以喂猪,还可以喂鸡。”

    “不瞒你说,我家从未养过猪,不过,我家养过羊,不知羊吃不吃豆渣?”

    “你找家养羊的问问,要是羊吃豆渣,那你就养。”

    黑痣老头这一天都提不起精神,后来跟家人商量,觉得养羊不合算,就买了几头小猪、十几只小鸡,然后虚心向张老头取经。

    张老头是个心善的,自是会提点,“光是喂豆渣不行,猪吃多了肚子会胀气,还得喂些草料,如今山上还有草,可以喂些日子,等到冬天没草了,可以喂玉米叶子杆子。”

    黑痣老头连连点头,都记在心里,回去照办。

    村里的人见黑痣老头秋天才养猪,都不太看好,有几个关系好的族人甚至到他家里劝说赶紧把小猪转卖,这样赔的钱能少点。

    张老头的养猪方法是从李家学来的,黑痣老头就算不相信自己,还能不相信李家吗,坚决不把小猪转卖,等张老头从燕城骟猪回来,请他把家里的小公猪都骟了。

    转眼过去一个月,正确的饲养方法、骟猪,令猪增长很快。

    黑痣老头家的猪跟吹了气似的一只只长大了,明显比别人家同期养的小猪大一圈。

    这个时候,村人再看黑痣老头养的猪都是惊讶羡慕。

    黑痣老头得意洋洋的道:“我家的猪是到腊月出栏全部卖给长平县李家。你们要是想养猪,今年来不及,得等到明年。”

    原来由张老头牵线,黑痣老头跟李家也签了契约。

    李家不用提供豆渣,只需每隔三日给黑痣老头送一块豆腐。

    黑痣老头总算是托猪的福,免费吃上李家豆腐。

    “你可真是好命,养猪还得吃上不要钱的豆腐。”

    “早知道,我就跟着你一起养猪。”

    “行了,我没有你有远见。明年你可得带着我家一起养猪。我也想免费吃李家豆腐。”

    村人的话语里充满羡慕,这让黑痣老头特别高兴,腰杆挺得很直,晚饭吃醉跟家人一个劲的念叨:“我做买卖一直不如李家,回回都输。这回我总算是沾了李家的光养了猪吃到不要钱的李家豆腐。”

    几家养猪最早的是八月,最晚的是九月初,现在十月,离腊月出栏还有两个月。

    在此期间,只要不出问题,到了腊月,每头猪能长到一百五十斤以上。

    李家、江家除了养猪,还养了几千只鸡。

    到了十月下旬,北地早已进入严寒的冬季,北风呼啸,白雪飘飞。

    这个时候,别人家的鸡冻得不敢出门,已经不下蛋了。

    李家、江家的鸡棚,八月养的母鸡长大了,住在有热炕的房间吃着蛆、豆渣,每天好吃好喝,竟然陆续开始下蛋。

    每只母鸡平均三天下两个蛋,鸡蛋的个头比别人家的鸡蛋大,蛋黄呈红黄色,鸡蛋煮、蒸、炒后味道比别人家鸡蛋好吃。

    这成了当地的一件奇事。

    鸡棚进入忙碌期,每天光是收蛋清理蛋壳上的脏东西就要花掉佃农很多功夫,但是佃农十分愿意干这件事,除去有成就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李如意给他们提成。

    李家每收到一百个完好干净的鸡蛋给佃农两个铜钱。

    佃农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哪怕是碎蛋也全部上缴,李家有时留下,有时就赏给佃农。

    在冬天什么吃食都涨价的情况下,鸡蛋因为量少,价格当然也涨上去了,然而李家不用发愁做皮蛋用的鸡蛋,鸡棚每天能提供近一千个鸡蛋。

    李家用自家鸡棚鸡蛋做出来的皮蛋,蛋黄很大,品质更高,比燕城皮蛋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只要不是瞎子能都瞧出来,再加上李家的皮蛋都有松花,显得精致很有档次。

    在这样的情况下,燕城皮蛋的销量却没有下降,原因是李家皮蛋涨价了。

    李家用自家鸡蛋做的松花皮蛋批发价一个卖到了六个铜钱。

    北地能吃起松花皮蛋的只有富贵人家,普通老百姓只在逢年过节吃,平时买燕城皮蛋解解馋算了。

    李如意推出松花皮蛋,然后建了鸡棚产鸡蛋,用了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就把李家皮蛋打造成一个享誉北地的著名吃食。

    李如意利用鸡棚的鸡又推出了新的吃食。

    鸡棚的母鸡都用来下蛋,公鸡只留十几只当种鸡,其余的骟过的公鸡陆续宰杀做成风鸡,自家吃或售卖。

    风鸡是前世的土家菜,所用到鸡就是骟过当年肥美的大公鸡,做法简单,把鸡宰杀用粗盐、花椒、酒等调料腌制,然后用绳绑好挂在风口吹干,吃时放入葱姜蒜用大火蒸,味道咸香鲜美,独具特色,老少皆宜。(摘自网络)

    前世吃鸡的方法有许多种,李如意为何选择风鸡呢?

    原来鸡棚的骟过的公鸡正好适合风鸡。

    风鸡所需的调料没有酱油、辣椒,只用粗盐、花椒、酒,这些大周国都有。

    风鸡要吹一个月才行,大周国北地冬天的风特别大,只需十天。

    综上所述,李如意用鸡棚的公鸡做成风鸡。

    风鸡上了李家的餐桌。

    从上个月开始,李家的餐桌时常有鸡,炖、炒、蒸、卤、炸等烹饪方法都用过了,这还是头一次吃到用风做出来的风鸡。

    风鸡的味道很好吃,一下子就得到了所有人的夸赞。

    饭后,李如意跟李山夫妻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打算把鸡棚大部分的公鸡做成风鸡在腊月卖出去。”

    李山笑呵呵问道:“风鸡你打算卖多少钱一斤?”

    李如意语不惊人死不休,“我按只卖,一只一两银子。”

    夫妻二人不约而同问道:“价钱这么高?”

 325又后悔了

    去年腊月活鸡的价钱是一斤十五个铜钱。

    农家活鸡一只三、四斤,大的七、八斤也是有的,整只活鸡最多能卖到一百五十个铜钱。

    金鸡镇酒楼卖的炖整鸡,用的原材料是三、四斤的活鸡,炖好了要价一百五十个铜钱。

    长平县城的酒楼的炖整鸡要价一百八十个铜钱。

    燕城最大的酒楼炖整鸡这道菜要价三百个铜钱。

    李如意竟然要把风鸡卖到一两银子,比燕城大酒楼的炖整鸡还贵三倍多。

    李如意就知道李山夫妻会这样说,解释道:“对。就是这个价钱。我们家的风鸡独一无二,在别的地方吃不到,且容易储存,自家吃送人都可以。”

    李山想到鸡棚里几千只公鸡,那都是白花花的银两,一时激动出了一身汗,伸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密汗,道:“那也太高了。”

    赵氏兴奋的点头道:“有道理。如意,就按你说的做。”

    李如意接着道:“还有一点,风鸡做法简单,容易被人效仿做出来。等别人家效仿做出来,我们家就卖不了这么高的价钱。”

    赵氏失声道:“我们家在风鸡上面只能赚一年的钱。”

    李如意笑道:“不。以后也能赚,只是赚不了这么多。不过,我们家要是把风鸡做的口碑好,就像皮蛋一样,让人吃了念念不忘,别人家的风鸡都比不了,以后我们家的风鸡就不用降价。”

    李山忍不住再次夸赞道:“闺女真是聪慧。你卖风鸡需要用到爹的就直说。”

    “爹,我还真要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