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家人用过中饭,李家派任大兄弟赶着两辆驴车把张家人送走。
张家人回到金鸡镇,有那喜好八卦的街坊特意跟了过去瞧看,然后到处宣扬李家给张家送了棉布、油、纸、糖蒜、皮蛋什么的。
“李家发达了,没有瞧不起张家是屠夫出身,对张家还跟以前一样好。”
“光是那油就能值好些钱。”
“何止是油,棉布、纸、糖蒜、皮蛋、干果什么的哪一样不值钱。”
“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普通人家过年时送亲戚的,现在非年非节,李家就送给张家。”
“张银芳要嫁的是李家二儿子不是长子,却一样受到李大人夫妻的重视。”
张老头喝了酒有点醉,睡了一大觉,下午去串门,听到街坊充满羡慕的话,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
这般过了两天,无事的时候细想想李家养猪的事,觉得自己家有个卖肉铺子,要是再有个猪圈养猪,这样就不用去购买别人家的猪,能省下不少银子。
张家在村子里有一个老宅,那个老宅还是张老头父亲在世时住过的,到现在都快六十年了,破坏不堪,住不了人,正好改建一下用来当猪圈。
张老头是个爽快人,干什么事风风火火,岁数大了还这样。
当日,他就叫上张屠夫一起去了老宅。
老宅就在金鸡镇去尚县路上的村子。张族有不少人在这个村子里居住。
现在非农忙时节,一些人在家里闲着没有去外面打工。张老头就把他们召集起来,请他们帮忙把自己家的老宅改建成猪圈。
就这样,几日后,张家的猪圈建好了,张老头准备买二十头小猪,再雇了一个堂侄看守猪圈。
刘氏担心张老头喂猪赔钱到时气出好歹来,问道:“爹,我们家不像李家卖豆腐,我们家没有豆渣,拿什么喂猪?”
“我们家会有豆渣的!”张老头一脸自信的模样。
刘氏问道:“爹,你是要向李家要豆渣吗?”
“当然不是。我们家已经低李家一头了,不能向李家要东西,让李家瞧不起。你别管了,我自有办法。”张老头话毕就去街上了。
卖馄饨的黑痣老头在那里扯着嗓子吆喝,“豆浆,好喝的豆浆,快来买。”
不远处的酒楼门口站着一个小二,也在扯着鸭公嗓叫道:“快来喝我们家的豆浆,放糖了,甜的!”
黑痣老头瞪了小二一眼,心里那个气,现在李家不来卖饼抢生意,可是酒楼却来卖豆浆抢生意。
这年头摆个吃食摊子都这么难!
张老头直奔黑痣老头而去,到了朝他笑笑,用不大不小的声音道:“老弟,之前老哥跟你说好的,一个铜钱五斤豆渣,还算数吗?”
黑痣老头一听,买卖上门了,立刻眉开眼笑,“算数。”
“你每天能出多少豆渣?”
“二十多斤。老哥开口了,那我就给你抹去零头,就算二十斤。四个铜钱。”
“从后天起,你每天把豆渣运到张村我家老宅去,六天结一次账。可好?”
六天二十四个铜钱,一个月就是一百二十个铜钱,一年就是一两多银子。
这可不是一笔小买卖,关键是赚的太容易了。
“好。”黑痣老头心里喜滋滋,老脸笑成花,不过再看到张老头转身去了酒楼跟小二说话,看样子也是买豆渣,心情顿时又不好了。
豆渣定好,张老头就赶紧去买小猪雇人。
这样前前后后共用去了三两银子。钱都出自张老头个人的钱。
张老头知道儿子要供孙子读书还要给孙女攒嫁妆没有银子,就自己掏了这笔钱。
如果养猪攒了钱,他就拿出给孙子、孙女花,如果赔钱了,那就自认倒霉,没有这个财运。
镇里的人知道张家养猪的事,都不看好,特别是张老头还要花钱买豆渣喂猪,豆渣在农村都可以当成粮食来吃,怎么能够喂猪,都觉得张老头简直是太败家。
“老小,老小,人老了就跟孩子一样不懂事。”
“何止是不懂事,简直就是瞎折腾!”
“张老头的银子有些是女儿女婿给的,他啊把这钱用来养猪,要是女儿女婿知道肯定会不高兴。”
“人家养猪都是养了好多年,有很多的经验。张老头头一次养猪就敢养二十头,真是胆大包天!”
李家知道此事后,特意让李福康到张家一趟。
上次李如意跟张老头简单的说了几句。这次李如意把快速养猪的方法写在纸上交给李福康,让他带给张老头。
“福康,我家就跟着你家养猪。明个我带着我那堂侄去你家猪圈瞧瞧取取经。”张老头心里感激李家的帮扶,亲昵的拍拍李福康的肩膀,怎么看怎么喜欢这个孙女婿。
刘氏从街坊家里吹牛回来,看到大厅里坐着一个容貌十分清秀的少年,喜上眉梢,“哎哟,一大早上我就听到喜鹊在枝头上叫,原来福康要来我们家。”
张老头看不得刘氏没骨气的样,挥挥手道:“别说这些没用的。你去弄点好菜。”
刘氏连忙道:“我这就去肉铺拿猪肉回来炖了给福康吃。”
李福康在用过饭就回家了,把张老头的话转告李如意。
“张爷爷明个要来我们家猪圈。正好我有事跟他商量。”
李福康好奇的问道:“什么事?”
李如意笑容诡秘,“对于张爷爷来说是好事。”
302独门手艺骟猪
次日,天气晴朗,一大早张老头出门去了张族,叫上堂侄,跟族人打声招呼,然后直奔李家鸡棚。
李如意带了两个军奴比张老头早一步到了自家鸡棚。
值守的两个佃农把鸡棚打扫的干干净净,已经用蛆喂过小鸡,正煮着猪食,等煮开了就喂猪。
煮猪食的大锅特别的大,是李如意让自家铁匠打制的,直径四尺,不过没有传统铁锅那么厚实,份量只有传统铁锅的三分之一。
这样的大铁锅一共有五口,同样灶眼有五个。
现在五十头猪都小,胃口不大,两口铁锅同时煮猪食就够了。
猪食就是豆渣、玉米叶、麦麸混在一起的食物。
柴火烧得很旺,两大锅猪食很快就翻滚冒泡开锅,两个佃农把切成碎沫的生蒜往猪食上面一扫,用偌大的木勺翻搅。
猪食好了,拿木勺盛到木桶里面,然后一个个提到板车上拉到猪圈,等猪食散热温度适中,这才开始喂猪。
猪圈里的五十头小猪,刚来的时候最大的不到二十斤,最小的才十斤,来到这里几天就长了一圈。
小猪闻到猪食香味,哼哼唧唧叫唤,猪头猛撞猪圈的栏杆,恨不得冲出来抢吃。
满满的两大锅猪食大概二百斤,一会儿功夫就被五十头小猪抢吃光了。
李如意站在一旁看了一会儿,每头猪的精神头都不错,看样子很健康没有问题,这样就很好。
张老头与堂侄进了鸡棚先看到吃饱了在草地上晒太阳的几大群鸡。
好多好多的鸡,草地、角落、泥地、树下等到处都是。
只有几十只大公鸡、母鸡,其余的都是仔鸡。
仔鸡的毛不是那种软软黄色,而是硬的麻色、花色。
“长这么大了。”张老头揉了揉老花眼,“前些天看到这些鸡,一个个还没有我的拳头大,去了毛没有一两重,现在一只快有一斤重,跟别人家养了一个多月的鸡差不多大!”
堂侄是第一次来李家鸡棚,看到两千只鸡,心里十分震撼,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
“鸡养的这么快。你说我们家亲家厉害吗?”
堂侄发自内心的道:“厉害。”
“那是。我们家亲家是当官的,七品军官,品级跟县令一样大。”
“是。”堂侄缩了缩脖子,表情有些畏惧。
张老头拍了一把堂侄的肩膀,“瞧把你小子给吓的,我们家亲家最是随和,没有官架子。”
李如意听到张老头洪亮的大嗓门,连忙从猪圈里出来相迎,隔着几步远就高声道:“张爷爷,您来了,够早的。”
张老头看到李如意,立刻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岁数大了觉少了,半夜就醒来睡不着,倒是你,来得这么早,可是为了等我这个老头子?”
“是。我就是为了等您。”李如意目光落在堂侄身上,问道:“这位就是您说的张家叔叔吧?”
张老头指着一脸憨厚身材矮胖的堂侄,道:“是。他叫张冬瓜,是我那苦命早逝堂弟的儿子,年龄比你爹小几岁,已娶妻还没生子,现在地里没有活,就帮我看着猪圈。”
张冬瓜只瞧了李如意一眼,就知礼数的低下头,恭敬的叫道:“小姐。”
李如意见是个老实人,道:“张爷爷能让你看猪圈,是很信任你。我就叫一声冬瓜叔。”
张冬瓜连忙道:“使不得。小的可当不得小姐这么叫。”
张老头、张冬瓜跟着李如意进了猪圈。
张老头瞧了瞧房顶,再瞧了瞧四周的墙壁,“这是棚,可不是圈。”
李如意跟两个佃农使了个眼色,道:“你们与冬瓜叔在这里呆着,我出去跟张爷爷说说话。”
两个佃农开始传授张冬瓜怎么养猪,包括打扫猪圈等细活也好
李如意出了猪圈,扭头跟张老头道:“您看到站在树下的两个军奴吗?”
张老头瞟了一眼,“看到了。刚才一来就看到他们。”
“个子高的那个军奴是南地人,他有一门手艺是跟猪,嗯,跟牲口有关的,您想不想听听?”
“想。哈哈。”
李如意轻声问道:“您听说过骟猪没有?”
“啥?”
“骟猪,就是把公猪骟了。”李如意说的云淡风轻,跟说一件很寻常的事一样。
张老头面色大变,活了这么多年,只听说过人骟了蛋蛋变成太监,没听说公猪骟了,太监骟了是为了方便在宫里侍候妃嫔,公猪骟了能干啥,这也太残忍了,问道:“好好的猪骟了干啥?”
“公猪骟了长肉快。”李如意心道:还有一点,骟过的公猪长大了不会骚扰母猪。
“还有这种说法?”
“当然。南地那边有人就这么干过,事实证明,骟过的猪生长的很快。”
事实上军奴根本不会骟猪,南地也有没有人骟猪,反正不会有人跑到南地去证实这件事。
“猪骟了后不会生病死了?”
“非但不会,反而活得好得呢,猪长得很快,三个月肯定能出栏。”
张老头想想自家的二十头猪可是有一多半是公猪,要是三个月能出栏,一头猪能一两多银子,那能赚不少银钱,顿时激动起来,也不管可怜猪了,道:“那就把猪骟了,让猪快快的长肉!”
李如意低声道:“您学了这门手艺,到时有人问起,您就说以前杀猪多了,自己悟出来的,不要说是在我家学的。”
张老头活了一把年纪,从小到大都活得很明白,听了这番话,凝视李如意,心里有些明了,感激道:“小神医,别让我占你们家便宜,我的脸没那么大。”
“这不是沾便宜,您听我的,以后我家的牲口都由您骟,不会给您钱。”李如意特意在牲口两字上用了重音。
鸡棚里除了猪,还有鸡,公猪、公鸡都要骟了,光公鸡就近千只,这不是小活。
张老头沉浸在要学独门手艺的喜悦之中,“小神医,我还没学会这门手艺,万一学不会呢?”
“您杀过那么多头猪,对猪的全身了若指掌,我一说方法,您听会肯定就会了。”李如意再次给张老头戴高帽,接着就把方法口述告之。
“那老头子先试试。”张老头杀了一辈子的猪,也是个超大胆的,说干就干。
303鸡也骟了
一老一小再次进入猪圈,把里面的三人都赶出去,还让他们走到远处去。
张冬瓜跟两个佃农都是老实巴交,让去远处,那就必须是百步以外。
一会儿,三人听到从猪圈里面传来小猪凄惨的叫声,面面相觑,慌忙往猪圈跑,跑到近处,看见李如意站在门口,不像是有事的样子。
佃农问道:“小姐,你听到猪圈里面的动静?”
“你们进去瞧瞧。”李如意面无表情转身,单手背负,心里暗笑。
三人风风火火冲进猪圈,第一眼就看到张老头一脸局促的站在猪栏外,右手拿着一把尺长的尖刀,刀刃上沾着殷红的血珠,左手握着血呼呼的东西,不知是什么。
“叔,出了什么事?”
“刚才猪叫的吓人,怎么了?”
张老头还在回味着刚才骟猪的过程,动作还可以再利索些,到底年龄大了,不过才不承认自己老了,连小神医都夸他一点就通。
佃农板着脸问道:“你手里拿刀,刀上还有血,你对我们家的猪做了什么?”
张老头回过神来,高声道:“快去拿桶来装好东西。”扬了扬左手的东西,“猪蛋蛋,吃了大补!”
张冬瓜觉得胯下有点凉意,再看张老头,觉得张老头的笑容好阴森,失声问道:“啊。叔,你把猪蛋蛋割下来了?”
张老头像是打了鸡血般底气十足,大声道:“对。傻小子,你叔我杀了一辈子的猪,猪头都割了无数个,割一对猪蛋蛋算什么!快来帮忙,你叔我今天要把两家公猪的蛋蛋都割了!”
“叔,你疯了,你割公猪的蛋蛋干什么?”
“不能啊,你这么做,猪还怎么活?”
“你怎么能伤我们家的猪!”
三人冲上去。一个佃农瞪眼急了要夺张老头手里的刀。
张老头嚷道:“你们不懂。南地的人把公猪的蛋蛋割了,公猪长的快,三个月就能出栏,只要三个月!”
李如意出现在门口,阳光照耀在她的脸上,眉眼十分清晰,容貌非常清秀,高声道:“你们听张爷爷的。”
张老头在两个佃农难以置信的目光注视下大声道:“小神医,这里就交给老头子,今日一天就把你家的猪全部哪啥了。你放心。”
“那就谢谢您了。”李如意在鸡棚转了一圈返回猪圈,“张爷爷,弄了多少头了?”
张老头激动的道:“十头了。”特意指了指刚才骟过的十头猪,得意的道:“没有一头出事,那啥了后都好端端的。哈哈。”
“您的本事这个!”李如意朝张老头竖起右手大拇指。
五十头猪当中有一多半是公猪,不到一个时辰就被张老头骟的只剩下一头,他跟三人道:“留一头公猪配种就足够了。”
李如意等张老头出来,问道:“您累不累?”
“不累。这比杀猪的活少多了,都不算是活。”
“您老当益壮。”
“我的命还是你救的,我这身子骨现在能有这么好,也是拜你所赐。”
“您别夸我了,您是长寿的命。”
“哈哈。小神医真是会说话。”
“公猪骟了长肉快。公鸡也是一样。您是不是把我们家的公鸡也骟了?”李如意没有离开就是为了这事呢。
张老头反问道:“鸡也要那啥?”
“当然。”
“那就那啥。”
李如意见张老头一幅大义凛然的模样,忍俊不禁,“那就劳烦您老人家了。”
近一千只小公鸡都得骟掉,一天时间可不够,张老头忙到黄昏就回家去,这一路提刀骟鸡的手一直在颤抖,到了家里连忙用热水泡了会,吃完饭叫上张屠夫往自家的猪圈去。
“爹,这么晚你去猪圈干什么?”
“今日我要让你开开眼。”
“有什么好事?”
“傻小子,很快你就知道了。”张老头心里那个激动,迫不及待的要在儿子面前一展身手。
半个时辰后,张家猪圈传来小猪凄惨的叫声,闻者毛骨悚然。
“傻小子,瞧清楚没有,这可是门手艺,你要学会了,平时能靠着它赚钱。”
“爹,猪好端端的,你把猪的两个蛋蛋割了干啥?”
“为了让猪长肉快。傻小子,你别一脸不相信,用不了几日你就知道好了!”
张老头都累得手颤抖了,大晚上的过来把自家小公猪骟了,就是为了让猪能多长一夜猪肉。
“爹,你还让我学?”
“少废话,这门手艺传男不传女,我也是经过那人同意才传给你,要不然就带进棺材去。”
张屠夫在张老头的威胁下只能学习骟猪,当时就把自家的一头公猪给骟了。
张老头临走时,特意给张冬瓜嘱咐道:“明个你就跟族里人说,这些公猪都骟过了,长肉快得很,谁要想骟公猪就到镇里找我们父子,熟人一头公猪五个铜钱,不是熟人一头公猪收八个铜钱。”
“是。叔。”张冬瓜嗅着空气里的血腥味,望着张老头的眼神都有些敬畏,不敬畏不行,老头手里的尖刀能把猪的蛋蛋割了,哪天要是一生气,再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